電影文學會長:編劇是電影的最高權利人
本月中旬,國家一級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王興東老師從北京來到鳳凰書院,為深圳的電影愛好者傳道授業。這位曾寫過《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建國大業》《黃克功案件》等作品的著名編劇能來到鳳凰書院開講座,無疑是寶安人的福音,現場兩個小時四十分鐘的講座無人離席,究竟這位大名鼎鼎的編劇講了什麼?又是哪些內容讓觀眾覺得受益匪淺?沒能去到現場的觀眾不用遺憾,《影藝周刊》記者帶您獨家解讀王興東的這場精彩講座。
創新可貴,原創可敬
講座一開始,王興東便視頻播放了前不久他作為政協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的發言。「原創是用心血澆灌的花、用情感釀造的蜜。抄襲可恥、剽竊可惡、模仿可憐、複製可悲、創新可貴、原創可敬。」一番激情的發言過後,視頻里響起政協委員們的陣陣掌聲,視頻外,鳳凰書院的現場觀眾也為王興東這一串慷慨激昂的話熱烈鼓掌。
在王興東看來,編劇是電影的最高權利人,他舉例,《哈利·波特》系列共拍攝8部電影,五位導演沒有一位自稱是作品導演,倫敦奧運會上原作者JK·羅琳被高高托起,尊重原創、讓原創享有其該有的知名度,才真正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王興東認為,當下的文藝原創疲軟,編劇原創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有好的劇本才能有好的電影,決定電影劇本的好壞又有幾方面的因素,而這就是他當天所要講的內容。作為一名編劇,王興東深知如何快速讓觀眾進入狀態,他用一個11分鐘的微電影《車四十四》,由淺入深地向觀眾表現電影劇本的敘事手法。對比、重複、省略是電影敘事的三個基本手法,《車四十四》雖僅有11分鐘,卻將這三個手法運用得淋漓盡致,哪裡是對比、哪裡是重複、哪裡是省略,面面俱到。王興東說「電影就是用最簡單的故事講最深刻的道理。」
劇本思想是電影的靈魂
劇本的思想決定電影的成敗。王興東隨後又用法國電影《海洋》的幾個片段向觀眾講解了劇本思想的重要性。海豚遷徙時的壯觀、小海龜出生時遭遇的危險、人類捕鯨時的殘忍……一幕幕景象讓現場觀眾進入了電影劇情當中,時而驚嘆、時而惻隱,而這每一幕又是好的電影劇本構成所必要的元素——奇觀、情緒、血肉、同情。視頻影像疊加王興東的講解,讓講座聽起來通俗易懂,王興東強調,劇本要有真情實感,不要無病呻吟,主控思想才是劇本所要證明的東西。
選擇的戲核同樣決定著電影的成敗,而選定題材前先要提出問題:觀眾憑什麼去看你的電影?為什麼要這個時候看?有讓觀眾感興趣的人物、刺激興奮起來的東西嗎?能否讓觀眾看完電影后把口碑傳出去?這四個問題確定下來,才能敲定題材,王興東總結這叫「咬四口」——借口、檔口、胃口、交口。
敲定題材後還要認真打磨戲核,好的戲核有六大要素:一個主要人物;這個人物的需求、目標和方向;一個困難的情境;一個反對者或者對立體;一個帶有威脅性的可怕危機;一個特別精彩意外的結局。王興東再次拿《車四十四》舉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車四十四》又一一滿足了各個要素,令記者不禁感嘆,怪不得王興東老師一定要讓大家看完《車四十四》才開始講座,這份良苦用心委令讓人忍不住稱讚。
創作者要深入生活,觀察生活
一部電影好不好,首先要看它是否走心,走不走心又要看編劇是否著重描寫了人物的矛盾猶豫期,電影中人物的行為可分為三個階段:事件乍起;考慮矛盾期;實際處理結果。「不會寫劇本的人不會重視第二個階段的描寫,這樣就會導致人物沒寫出來,人在考慮矛盾期,那種想著應該採取怎樣的辦法的階段,最能呈現出人物個性、內心矛盾。」王興東說,寫劇本不能急於求成,要將劇本的結構支點一一找出來,包括開端(故事發力點)、對抗(對抗的焦點)、意外(情節的轉折點)、高潮(人物的不歸點)、結局(需求終結點),先構思好精彩的結局才能開始劇本寫作,編劇要從尾往頭逆向工作,同時結局又要突出主題。簡單概括就是:人物衝突就是第一次出現轉折點,然後是衝突複雜化,最後把人物逼向絕境的不歸點,高潮出現。
劇本本身的戲劇元素很重要,但是真實的場景同樣重要,戲劇高於生活,但歸根到底還是源於生活,虛假的東西都要規避。王興東節選出《狼圖騰》的一個片段給觀眾播放,畫面里是被凍僵而死的馬,馬的形態各異,視覺效果十分震撼。「馬如果能被凍成這樣,那是速凍的,氣溫要達到零下150度,那別說馬,人也活不了。」一席話讓台下觀眾恍然大悟,藝術的感染要靠情緒的渲染,但不能用虛假的東西代替。「現實主義創作要求真實,因此要展現細節。這要求創作者要深入生活,觀察生活。創作者只有把看到和感悟到的時代變化和社會現象,通過生動的細節展現給觀眾,才能具有現實的感染力。」王興東最後總結時說道。
王興東專訪:
講座結束後,本報記者有幸對王興東老師進行了專訪,針對他前不久在兩會上的發言「改編多了、原創的少了」等觀點提出了一些問題。
Q:您在前不久的兩會時提出,現在的改編多了、原創的少了,但是如今電影市場的一個新形勢就是「IP為王」,有越來越多的小說被改編拍成電影,您怎麼看這種現象?
王興東:現在的作家不像早年那些作家一樣深入生活,把自己泡進生活中去,去感受底層人的苦樂、哀悲、憂傷、追求和希望,而是閉門造車,真情實感少了,無病呻吟多了,嫁接拼湊多了,踩在別人的肩膀上創造自己,用別人的料來加工自己的東西。
IP劇現在很多都是胡編亂造的、嫁接的、抄襲的、剽竊的,但也有好的原創作品,像九夜茴的《匆匆那年》,但很多歷史題材的都是在瞎編,以為編劇就是編出來的,編劇不是編出來的,而是到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發現和發明加在一起才等於原創。
Q:在您看來如今原創精品的劇本少了的原因是什麼?
王興東:第一個是缺少生活經驗,第二個缺少真情實感,第三個缺少創新的精神,現在模仿、山寨、複製已經成為藝術創作的一個特點了。
Q:現在的爛片越來越多,這跟現在編劇原創精品少有關係嗎?
王興東:現在爛片一窩蜂地出現,跟我們的房地產建設是一樣,粗放型的作品將來都會被淘汰,都是過眼雲煙,留不下的。唐詩三百首,其實三百萬首都有了,但是留不下來。現在老百姓是「寧吃仙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你必須成為「仙桃」才可以留下來。所以必須要創作精品,精品需要時間,需要深入生活,要有功底,要精益求精,一個精品背後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對藝術虔誠的信仰。
Q:觀眾對電影的欣賞水平越來越高,是不是意味著創作一個好的劇本越來越難?
王興東:當然,編劇必須要高於觀眾,必須要讓觀眾看到你的發現,觀眾才能接受你的作品,如果你比觀眾的水平還低,觀眾是不可能看你的作品的。
Q:您的作品很多都是人物傳記類或歷史題材,像《建國大業》《孔繁森》等,這類影片有固定的人物設定,觀眾了解故事的走向,那麼對編劇來說,這是種限制嗎?創新難度會不會更大?
王興東:所謂創新就是別人沒有過的,再是難度大的。難度大的擋掉了很多人,所以你必須去超越,一般來講超越別人還容易點,要超越自己更難。上面說的那些題材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真人真事,因此受到限制,第二就是社會中發生的事情就在眼前,你怎麼能提煉生活又高於生活,這就要看編劇的毅力、智力、能力,這是一個大的檢驗,一切藝術都是磨練真誠的一門課程。你沒有真誠的心態去對待,那是寫不出好東西的,也寫不出精品的。老百姓打假特別簡單,就是兩個字——不看!
(寶安日報記者 楊文靜)
「第一編劇」協同編劇成長,對接影視投資
推薦閱讀:
※編劇入門,應該看哪些入門基礎的書籍
※「介面」案例1——《嫉妒的化身》選擇啟示錄
※編劇手冊
※20個免費名額,雲萊塢x星引力編劇計劃正在報名中
※製造懸念的21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