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之飯局也瘋狂
【不挑食:深不可測的恐龍胃】
中國人愛吃,這是舉世聞名的事實。中國人自評:四隻腿的不吃桌子板凳,兩隻腿的不吃親爹親媽。也就是說,兩者之外皆可吃。普通人從雞鴨貓狗,花鳥蟲魚及至「猴腦、熊掌、蛇膽、鹿血、穿山甲、大蜥蜴、揚子鱷、娃娃魚」無不入口。可比起一些官員來,不免失色,山珍海味,瓊漿玉液,普通人此生或能享用三兩次,但官員們幾乎日日饕餮。海外人士笑稱,中國人長著「恐龍胃」,而對於某些官員,這胃口可就遠不是恐龍能比的了,吃不了也不必兜著走,深不可測。
>>點擊閱讀: 公務招待惡性發展 被指吃得「違反生理規律」
【百吃不厭:與時俱進 花樣繁多】
官員們吃的雜,吃的好,吃多了嘴自然也叼了,尋常飯菜不入尊口,自然要求些新鮮刺激,諸如「女體盛」「黃金宴」「私家菜」之類普通人聞所未聞的新奇筵席,自然是招待官員們的上選。就連日常餐飲,一些堪比美食家的官員們也吃出不平常的花樣。齊魯網曾報道,有記者偶入山東章丘一家飯店後廚內發現記錄著官員食譜和飲食喜好的小黑板。小黑板上寫著,張某某:金寶銀苦瓜;馬主任:不要內臟菜海參要活的;法院:海參要清湯;安委:不吃海鮮多上肉、花生米;稅務局:清湯高壓參。吃到餐館要特意記錄,吃的講究,吃的頻繁,可見一斑。
>>點擊閱讀:飯店黑板記領導喜好:不要內臟菜 海參要活的
【土豆未必比山珍海味差】
官員的飯局多,應酬多,哪個酒店有什麼特色菜,廚師的手藝怎麼樣,都了如指掌。但山珍海味吃多了,官員們反而惦記「返璞歸真」吃些家常菜。當然,這份樸素,各有不同,有人是喜歡「奢華的低調」,開水白菜看似家常,可它卻是不折不扣的國宴菜,一碗鯽魚羹的價錢普通人一年不吃不喝也付不起。也有人純是因為想換口味,比如有些官員就喜歡吃些紅薯,土豆。當然,喜歡吃土豆不是因為土豆營養成分高,其真正原因在於山珍海味吃多了,也就不是山珍海味了,土豆反而成了山珍海味。土豆更多是農村那些原汁原味的農產品的代名詞。要是讓官員連續吃上半年土豆,還會說土豆的味道好嗎?
>>點擊閱讀:吃:土豆勝過山珍海味
【吃的壯烈:飯桌之上烈士多】
看到一些官員們吃下這麼多山珍海味,吃的這麼豪爽痛快,想必很多人會非常羨慕或者憤慨。其實這是大大誤會了人民公僕,這吃有時候也是個苦差事。多少官員在飯桌上酒局上吃壞了身體,喝出了一身病,脂肪肝,酒精肝,過度肥胖這些吃出來的毛病廣泛存在於我國公務員隊伍中。,甚至倒在酒桌上壯烈犧牲者也不乏人在。2月27日,江蘇鹽城一位所長就在陪地稅局領導喝酒後死亡。如果這位官員早幾年「鞠躬盡瘁」,就有機會像深圳的一位警長一樣申請烈士,起碼也能獲得個工傷補償。
>>點擊閱讀:公款吃喝爽,「陪酒英雄就義」悲!
【革命就是請客吃飯】
公款吃喝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卻從不能澆滅官員們對酒桌的熱情,酒桌到底有什麼魅力?其根本原因不僅在於公款吃喝具有公務接待的合理內核,還因為公款吃喝承載了眾多的官場功能,它關乎一些官員的工作、利益、晉陞以及交流媒介等官場要事,是官場各種環節的重要一環,是官場各種鏈條的樞紐所在。一些酒場即官場,吃喝應酬已成為部分官員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它關乎官員的工作業績,各種工作的開展,甚至官員的仕途也都是先需要吃喝應酬開道的,這是一種內生的官場遊戲,再加上「公款」二字,讓官員們管住嘴的難度可想而知。毛主席說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可對於當下一些官員而言,革命,就是請客吃飯!
>>點擊閱讀:吃喝在縣鄉官場的意義
【飯局之重:仕途官運的定海針】
吃對官員們不僅意味著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口腹之慾,有時,也決定著仕途命運,比如決定官員們政績升遷的年終考核,吃就是一項重要的「考核內容」。前不久,《人民日報》爆料,一些地方的考核驗收基本靠「喝」。一些「考核驗收團」不管基層的工作好壞,只管基層的盛情招待和紅包。「考核」變成了比吃比喝,「驗收」則變成了擺筵設宴。而一項工作往往需要幾個部門的考核驗收才能「過關」,你方唱罷我登場。基層單位有時一天要接待五六批各路「神仙」,迎來送往,陪吃陪喝。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考核自然順利通過。
>>點擊閱讀:考核驗收變靠「喝」驗收
【飯局之奢:「酒宴街」推高GDP】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公款吃喝開支1989年為370億元,1994年突破1000億元大關,2005年突破了3000億元大關,略低於教育經費支出。如此觸目驚心的數據,令社會有識人士痛心不已。北京西三環地帶上的阜成路被稱作「超級大飯一條街」,尤其以「燕、翅、鮑」聞名京城。每晚,都會有不少公務車光臨。
>>點擊閱讀:中國公款吃喝一年3000億
什麼都得注意
【品味官場的飯局,不難看出官員的到場順序反映出官員權力的大小,看出稱呼後面玩的面子遊戲。飯局也是「局」,有很多你知道的,不知道的規矩和秘密】
【不吃你就出「局」了】
中國的飯局是這樣,菜雖然一定豐盛,但「局」更加重要:吃飯事小,出局事大。一個完美的中國式飯局,設局人、局精、局托兒、陪客、花瓶眾角色一個都不能少。有組織,有派系,有結交,有承諾,有陰謀,有稱兄道弟,有采陰補陽,有大哥的女人和新加盟的生面孔,有切口,有一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有真心話與大冒險。
>>點擊閱讀:中國式飯局:吃飯事小出局事大
【「出場順序」這是個問題】
如果一場飯局裡有官員,特別是多位官員,那麼,有人遲到,則是一種必然,而遲到的順序,也充滿了玄機。官員遲到:表面無意實則有意,是在擺官譜,「所謂官譜、官派,就是做官的排場、派頭」。「官場中人的普遍看法是:做官就應當有官譜、官派,不然算什麼官?所以,一旦為官,便要擺譜、擺派。」官員遲到是一種常態,科長遲到幾分鐘,而局長遲到半個多小時,權力越大的官遲到的時間也就越久。商人要等官員,官員也要等,當然只是小官等大官,權力小的科長要等權力大的局長,局長要等更大的官。權力分三六九等,位低者只有等的份,「等上級」是一條重要的官場原則,並以權力大小為依據,無權者等有權者,位低者等位高者,理所當然、天經地義!
>>點擊閱讀:到場順序:權力大小的反映
【段子:不能缺場的「佐酒菜」】
據某周刊的報道,趙本山曾對帶「長」字的官員開玩笑:「嚯,黑社會來了。」正當空氣凝固之際,他轉身就甩個小包袱:「哦不是,我是說社會黑。」於是從領導們轉而為這個「黑段子」哄堂大笑。領導對這樣不太恭敬的段子如此心領神會,不是說領導們真的這麼豁達,實在是早已習以為常。「葷黃灰黑段子」不僅是官員們日常交往的重要部分,也是飯局文化的一部分,不少廳局級甚至省部級官員也深好此道,有地方政府甚至曾明文禁止公務員飯局講黃段子。家國大事?這些東西大概官員們平時操心太多,在飯桌上的「不務正業」就權當是中場休息了吧。
>>點擊閱讀:趙本山的江湖
【上級有時候也可以叫大哥】
2009年,重慶前司法局長文強落馬,這位黑紅一體的「局長」最喜歡人叫他大哥,當然不可能在市政會議上,只可能在私人場合與飯局這樣的場合。閱遍中國官場,像文強一樣的黑道官員應不是主流,但私下喜歡左右稱其大哥者比比皆是。基層,高層,莫不如此。原因何在?再腐敗的官員也喜歡做做清廉的樣子,飯局言歡,兄弟長短,顯然就把予取予求轉換成模糊的朋友,兄弟關係,利益往來也就成了朋友間的幫忙,而不能叫行賄受賄。當然這兄弟長幼的排位,是按照官職大小,而不是齒齡的長短了。
>>點擊閱讀:老百姓關心官場就是關心自己
【炫權炫富炫無恥】
12月10日下午3點,重慶奉節縣羊市鎮紀委雷書記和計生辦陳主任上班時間喝醉酒跑進一美容院,強制要挾漂亮女老闆為之美容,對方不從,雷竟抓其頭髮稱「我是書記,敢不給面子!」雙方發生抓扯。美容院男老闆接到電話當即氣暈被緊急送醫院搶救。事後,雷、陳二人共同賠償6萬元「私了」,美容院被迫停業。
所有被媒體曝光的官員醉酒鬧事事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鬧事官員由於受「思維定勢」和「行為定勢」的影響,都表現出了對自身「政府官員」這一身份的過分執著和自得,以致於在不屬於他或她的舞台上也要求扮演他們已經習慣了的角色,於是引發人際衝突,甚至演化為人際暴力事件。
>>點擊閱讀:鄉鎮幹部酒後駕車強沖收費站
【雷人不償命】
湖北省通城縣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徐某醉酒駕駛無牌轎車回家,被當地民警查獲,徐某指使人停掉了警用步話機,還揚言開除民警女兒,目前,徐某因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刑拘。當權者長期生活在社會的欽羨和部屬的恭維中,說話即成「指令」,落筆即為「批示」,不論其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綱領路線是否正確,只要身處「上位」,官員就再難聽到來自身邊的責難和批評,其一言一行都被奉為「上諭」。在這樣的環境下,官員往往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意識形態,出現對來自外部的「忤逆」輕則動怒、重則動粗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
>>點擊閱讀:拿什麼來「撫平」官員的醉酒失態
【膽大包下天】
與一般民事性質的酗酒事件不同,酗酒之後的官員儼然更像「官員」,一無例外在公民面前把權術無恥耍賴、蠻橫強悍,甚至草菅人命的邪惡一面展現得畢露無餘,並於事後追責階段往往表現為:群體性責任的迷失與蹈空。換言之,官員一喝醉,權力就開始發癲,先面目癲狂地傷人,末了,頂多再心照不宣地給公眾一個「假痴不癲」的處理結果。於此意義上,不由人不承認:喝醉的壓根就不是有個人作風問題的某官員,而是不憚於裸奔的異化權力。
>>點擊閱讀: 福建官員醉酒調戲女子後碾死其丈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