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掌跖膿皰型銀屑病
中西醫結合治療掌跖膿皰型銀屑病
楊文犀醫師(天津市南開醫院,郵編:300100)中西醫結合治療掌跖膿皰型銀屑病l00例。
銀屑病又名「牛皮癬」,是一種常見並易複發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銀屑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其中主要與遺傳、感染、代謝障礙、內分泌影響、神經精神因素、居處環境及免疫等有關。祖國醫學有關本病的記載很多,《諸病源候論》云:「乾癬但有匡郭,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醫宗金鑒》亦言:「癬瘡,其名有六,一日乾癬,瘙癢即起白屑,索然凋枯……五日松皮癬,狀如蒼松之皮,紅白斑點相連,時時作癢……」,對本病癥狀的描述頗詳。此外,《外科大成》、《外科證治全書》也都有記載。對本病病因病機歸納為血熱風燥。血熱之邪結聚於皮膚,使局部氣血運行失暢,氣血郁則血熱益甚,紅斑即血中有熱的表現,白屑則為熱盛血燥,皮膚失養所致。病因雖有風、寒、熱、燥的不同,但經絡阻隔,氣血瘀滯是發病轉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故楊文犀醫師臨證治療中,除運用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法外,常輔以活血化瘀理氣之法,每收事半功倍之效,並輔以局部敷抗炎潤膚藥膏,治療本病效果滿意。
臨床表現特徵:皮損只限於手足部,多發於掌跖,可擴展至指(跖)背側,常對稱發生。損害為對稱性紅斑,斑上出現許多針頭粟粒大小的膿皰,皰壁不易破裂,約經2周後即可自行乾涸,結褐色痂。痂脫落後,可出現小片鱗屑,剝除後可出現小出血點,繼而在鱗屑下出現成群的新膿皰,皮損有疼痛和瘙癢感。指(跖)甲亦常被侵犯,出現變蟛、混濁、肥厚,並有不規則的峭狀隆起,嚴重者甲下可有膿液積聚。多數患者伴有低熱、頭痛、食慾缺乏及全身不適等證。
一、血熱風燥型
除上述癥狀外,見舌紅,苔黃,脈弦數等。
治則: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方葯:生地30 g.元參10 g,白芍12 g,生石膏30 g,知母9g,白茅根30 g,牛蒡子9g,荊芥9g,防風9g,升麻3g,雙花15 g,丹皮15 g。水煎服,每日1劑。
加減:如便秘者,可加川軍9 g(後下)等。
二、濕熱蘊積型
除上述癥狀外,見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等。
治則:宜清熱利濕止癢。
方葯:蒲公英30 g,馬齒莧30 g,土茯苓20 g,苦參30 g,白鮮皮10 g,草河車10 g,生槐花20 g,白朮10 g,甘草6 go水煎服,每日1劑。
本組100例中,男50例,女50例;年齡最小10歲,最大68歲;病程最短1月余,最長30餘年。其病情輕重不一,臨床均確診為掌跖膿皰型銀屑病。本組100例,經中藥辨證治療並輔以局部敷抗炎潤膚膏(南開醫院研製,主要成分為祛炎松、新黴素)。
療效判斷標準。痊癒:皮損全部消失,無新皮疹出現,追訪3年無複發。好轉:皮損基本消失或遺有少數皮損,偶有複發,服藥後再愈。無效:仍有大部分皮損,且反覆發作。結果痊癒42例,佔42%;好轉55例,佔55%;無效3例,佔3%。總有效率為97%0
【病案舉例】
吳某,男,26歲,1995年2月13日初診。因急性扁桃體炎之後引起掌跖膿皰病,咽紅腫,舌尖邊紅,苔薄黃,脈弦數。
治則;清熱解毒為主。
藥用:雙花20 g,連翹15 g,蒲公英15 g,地丁15 g,野菊花15 g,丹皮15 g,丹參12 g,板藍根20 g,大青葉12 g,白鮮皮10 g,黃芩12 g,甘草6g。
二診:連續服藥2周,病情基本控制,無新皮疹出現,守法守方,再進14劑。
三診:皮損全部消失,病者痊癒。
推薦閱讀:
※治療腳氣需除根 中藥偏方幫到你
※龍氏整脊---頸椎病的治療和預防
※內功養生法輔助治療脊柱問題的建議
※不要錯過胰島素治療的最佳時機
※(學習筆記)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牛皮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