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酒與文學

2009-05-26 19:08閱讀: 一.  酒的歷史,與文學一樣源遠流長,甚至於更久遠。江統《酒誥》云:「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一曰杜康。」對於這三種說法,歷代學者各持己見,莫衷一是。認為酒源於黃帝者,引時珍《本草綱目》說:「然《本草》已著酒名,《素問》亦有酒漿,則酒自黃帝始,非儀狄也。」認為酒源於儀狄者,引《戰國策·魏策》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而認為酒源於杜康者,則引許慎《說文》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但不論怎樣說,有一點誰也不能否認,那便是酒的產生,至遲在夏代初期。  《史記》中有關酒的記載,最早是說:「帝太康時,羲和緬淫,廢時亂日。」《尚書·胤征》也道:「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劂邑。」再者是紂:「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最終「以酒而亡其國」。到了周代,握髮吐哺、禮賢下士的周公旦,有鑒於此,於是作了一篇《酒誥》,說:「民之喪德,君之喪邦,皆由於酒。」(見蔡沈注)告誡國人,莫以沉湎為樂。然而,公侯卿大夫們似乎並不聽他的話,在西周以及春秋前期產生的《詩三百》中,就有許多篇章涉及到酒。「朋酒以饗,曰殺羔羊。」(七月)「既醉以酒,爾餚既將。」(既醉),而且那個時侯的人,不但喜歡喝酒,還「酌以大斗,以祈黃奇。」  二.  文學的發展,最先是語言的產生,繼而有了神話與歌謠,再後來發明了文字,這才有了今天所謂的文學。「杭育杭育派」(魯迅語)雖則可算文學的鼻祖了,但與我們研究文學究竟關係不大;便是傳說中黃帝時期的歌謠,如「斷竹,續竹,飛土,逐肉。」一類,也大可摒棄於文學研究之外。故而我們講到文學,只能從文字的產生開始談起。  《淮南子》中載有黃帝史官「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神哭」的一段話,但他造的字是個什麼樣子,時至今日我們無從看到,自然不能確信其有。所以《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之類,是有是無,還要商榷。倒是《連山》、《歸藏》兩書,或許果有,因為後來的《周易》,不但有了卦符,並且有了卜辭,雖說飽含文採的「十翼」,後人一直推許為孔大聖人的傑作,但有一點應該明白,就是商代的末期,文字才基本定型,而商代以前的文字,根本就是雛形,根據考古發現的甲骨文來看,也證明了這一點。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史記》涉及文學的最先一段記敘,是這樣說的:「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之野,將戰,作《甘誓》。」《尚書·甘誓》也說:「啟與有扈氏戰於甘之野,作《甘誓》。」綜上所述,這些記載是不足為憑的,夏代或且有過塗鴉式的鬼畫符罷,但不能算文字,至少不能算作成熟的文字。所以我說酒的歷史,要比文學更久遠。  三.  對於酒與文學的起源,有個大致的了解之後,我們來看一下文人與酒結下的不解之緣。春秋時的孔子,他彷彿也是飲酒的,王充在《論衡·語增》中道:「文王飲酒千鍾,孔子百觚。」他的學生冉伯牛,也有此嗜好,加以「醉後房勞」(見《景岳全書·癘風》),才得了個麻瘋病,以致孔夫子不勝慨嘆:「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戰國時的屈原,自詡為「眾人皆醉我獨醒」,他卻不知,正是因為他的不愛喝酒,才落得個「懷瑾握玉兮」(懷沙),「葬於江魚之腹中」,的下場。這話是孔融在《與曹操論酒禁書》中說的:「屈原不饢釃曹,取困於楚。」   四.  秦漢時候,先是酈食其以喝酒著名,號稱「簡陽酒徒」,然而這個被司馬遷譽為「好讀書」的酈生,在文學上並無什麼建樹。  倒是後來的揚雄,結結巴巴的,連話都說不好,然而誰會想到,他竟寫出《法言》、《太玄》這的傳世大作。也是這個人,寫了第一篇《酒賦》。不過,「腹大如壺,盡日盛酒」的揚雄,並沒有多少銀子用來買酒,而是靠著「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遊學。」(《漢書·揚雄傳》),來滿足自己的酒癮。   五.  逮及魏晉,由於文人嗜酒成風,酒的文學也就應運而生。先是曹阿瞞「對酒當歌」,嗟嘆「人生幾何」?,繼而是北海相孔融,發「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可以無憂矣。」之嘆。(《三國志·魏書·孔融傳》)  再往後,是劉伶、阮籍之輩,「兀然而醉,豁然而醒」,渾然「不覺寒暑之切骨,利慾之感情。」阮步兵借酒裝瘋,痛哭長嘯,已算過份了罷,然而,「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卧其側。」(《晉書·阮籍傳》)害得人家丈夫提心弔膽的,生怕沾了他老婆的便宜。  再如劉伶,喝酒的時候,總要身後跟個人,並且荷鋤,囑之曰:「死便埋我。」可謂曠達。但醉後,往往喜歡脫光了衣服跳舞。「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渾衣,諸君何為入我帳中?』」你說好笑不好笑。這兩人,在酒文學史上很是寫了一筆,前者有多首《飲酒詩》,後者有篇名作《酒德頌》。  然而,喝酒喝到最高境界的,當首推陶靖節,他雖自云:「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五柳先生傳》),但時常一付「引壺觖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歸去來辭》)的模樣,叫人一讀到他的詩,便在心中勾畫他那仙風道骨般的神氣。  六.  唐宋以後,酒文學在李白、蘇軾等人手中發揚光大。李白是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但凡他的詩篇,無論老幼婦孺,少有不會背上兩句的,諸如「自古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等等。不過,這個李白的命運,很有些叫人感嘆,據《舊唐書·李白傳》記載,他「嘗沉醉於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浪跡江湖,終日沉飲」,後來「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新唐書·李白傳》)難怪宋代的朱肱在《北山酒經》里說:酒者「雖可忘憂,然能作疾。」此語誠不我欺。  除卻李白,唐代還有個大文豪喜愛飲酒,自稱「醉吟先生」,「朝亦獨醉歌,暮亦獨醉睡」,所幸者,樊素輕歌,小蠻曼舞,美酒佳人,樂而忘蜀。而博學多才、身通數藝的蘇軾,雖則高聲吟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他「終日飲酒,不過五合。」酒量其實差勁得很。不過,話說回來,他對於釀酒卻有一番研究,寫有《東坡酒經》一卷,然而看過的人不多。  七.  明清以來,酒風漸衰,好飲酒而又才高八斗的文人,也就更少了。唯有吳趼人,「縱酒自放,每獨酌大醉。」忽一日,他對朋友道:」吾殆將死乎?吾向飲汾酒,淡淡有味,今晨飲,頓覺棘喉刺舌,何也?吾祿不永矣。」果不其然,他回家後,便死掉了。  民國有個胡山源先生,感於好友菩生和惠卿相繼貪杯醉死,於是翻遍經史,閱盡子集,輯錄古今關於酒的文獻,編而成冊,取名曰《古今酒事》,並在扉頁題了八個字:「埋愁無地,倚醉有緣。」算作對友人的祭奠。我寫這篇東西,可說受了他的啟發,本人亦愛飲酒,覺得同為酒友,當知懷抱,所以寫《酒與文學》,慰他亦慰我。  現代作家,喝酒上癮的,譬如郁達夫,據說他寫東西時,總是一手把杯,一手執筆,飲了又寫,寫了又飲,好不暢快。魯迅先生大概是不嗜酒的,但他筆下的人物,象孔已己,便是十足的酒鬼。還有緯甫、連殳等人,也是愛極了這杯中之物的。

分享

  • 我的博客
  • 微博
  • 微信
  • 朋友圈
  • 3 N同時轉發到微博 發送
    推薦閱讀:

    歷史向小說
    如何評價莎士比亞劇作《亨利四世》?
    怎樣看待賈寶玉?
    《飯桶》
    看完父與子之後,有什麼感想呢?

    TAG: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