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剎海的真面目終於曝光了!

什剎海,對於生活在北京的人來說都不陌生,那你們說什剎海是什麼樣子的?是黑夜如白晝的喧囂,還是無盡涌動的人群?然而你自以為看到的什剎海並不是它真正的面目。

那時候的什剎海周邊和北京的其他衚衕一樣,住著好幾輩的老北京人。河面上游來游去的野鴨子,河邊是背著手拿著收音機聽京劇的老人,還有提著鳥籠的大爺。

夏天,一放學,搗蛋的小小子們一個挨一個的往河裡跳,打水仗,游泳比賽。冬天來了,這邊就成了冰場,喊上發小兒,拿上冰刀就下場了,白口罩、大圍巾、將校呢軍帽、軍大衣、上百人的拉龍,熱鬧極了。

跟著奶奶穿過荷花市場去買好吃的,回來的時候再逛逛荷花市場。看到衚衕口的鄰居,趁奶奶他們說話的時候,爬到樹上摘榆錢也不洗直接塞嘴裡吃,甜絲絲的,比糖還好吃。

那個時代的什剎海也熱鬧,也喧囂,但不嘈雜、不混亂,還沒有被「修改」的面目全非。

2003年後,酒吧、夜場、各種潮流小店開始進駐什剎海畔,曾經平靜的什剎海變得吵鬧起來。起初的小酒吧還很有情調,帶著點小文藝,一大波愛好唱歌的青年來這裡駐唱,伴隨著水光瀲灧,月色靜好。

然而,不知道何時起,這裡漸漸改變了「味道」,各種南腔北調聚集在一起,夾雜著噪音、垃圾和莫名的金錢肉體,什剎海的文藝范慢慢消失,成為年輕人夜生活的聚集地。

2015年,被「改造」的不像樣的什剎海成功落選首批歷史文化街區。

作為北京城內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歷史街區,什剎海的落選很令人心痛,然而你以為什剎海只有這麼簡單嗎?不,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元朝。

傳說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後,想修城建牆,但修了三面發現沒錢了,發愁啊。這是劉伯溫拿著大煙袋抽了一口說:「這北京城有個商人叫沈萬三,人稱財神爺,咱們可以找他搞投資。」

朱棣大喜,連喚沈萬三進城,三兒早聽到了這個消息,趕緊把家產換成金子,封印在十個大罈子里,埋在不同的地兒,穿一身乞丐裝進宮哭窮:「你看我穿成這樣,哪有錢啊!」

劉伯溫心眼多,知道三兒沒說實話,舉起煙袋就打。三兒肯定不會乖乖挨打,撒腿就跑,你追我跑,最後倆人都沒勁兒了,三兒只好全交代了:「就這兒,挖吧,我就這麼多了。」很快挖出一大壇金子,劉老覺得他還有,繼續敲,終於把三兒的金子全榨乾。劉老覺得還沒完,繼續追,誰知道年紀大了,沒跑到鼓樓街,人就駕鶴西遊,手裡的煙袋也飛出去,變成了如今的煙袋斜街。

朱棣得了金子高興的修牆去了,剩下的幾個大坑沒人管,隨著雨水和小河的匯流,逐漸形成現在的幾片海,當時叫「十窖海」,後來北京話連成了「什剎海」。

什剎海原名「十剎海」,剎指寺廟,十剎是說這裡寺廟眾多,不單單是十座廟,其中最著名的就有:大藏龍華寺、廣化寺、火德真君廟等。

位於積水潭的郭守敬像

其實什剎海是由元朝郭守敬開鑿,是元大都規劃設計的最基本的依據之一。元代名海子,為一寬而長的水面,明初縮小,後逐漸形成西海(又名積水潭)、後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後來這裡成為京杭大運河輸送物資的碼頭。

什剎海附近,也是「風水寶地」,清朝的王爺都喜歡在這兒建府。

恭王府

1851年恭親王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名字也由此而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恭王府規模宏大,佔地約6萬平方米,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擁有各式建築群落30多處,布局講究,氣派非凡。

其實恭王府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初為大學士和珅的私邸.,就是那個歷史上著名的大貪官和珅,所以可以想像恭王府其實建的很不錯,後來轉給號稱「愛豪宅不愛江山」的慶僖親王永璘(嘉慶皇帝弟弟),第三代主人才是恭親王奕訢。

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所以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對恭王府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醇親王府

1872年醇親王奕譞成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醇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分別由多個四合院組成,後為二層後罩樓。中路的3座建築是府邸的主體,一是大殿,二是後殿,三是延樓。王府的最後部分是花園。

這裡是納蘭明珠舊宅,納蘭明珠是康熙年間武英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傅,他的長子、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就是在這裡出生和長大的。

宣統皇帝出生於此,按大清規制,光緒繼位後醇親王必須遷出,於是才有了這座醇親王北府。

(光緒皇帝)

1963年,宋慶齡遷入此地居住。如今,府邸部分為國家宗教局所在地。

郭沫若紀念館

郭沫若紀念館坐落在北京市前海西街18號,紀念館為庭院式四合院建築,晚清時曾是恭王府的馬號,民國初年營建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先生在這裡度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後15年。

梅蘭芳故居

紀念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1961年梅蘭芳逝世前,曾在這幽靜、安適的四合院內,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10年。此院原為清末慶親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後經過修繕,梅蘭芳搬到這裡居住。

丁玲故居

丁玲是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晚年住在後海大翔鳳衚衕3號院,現在是《民族文學》雜誌社。據說曹雪芹曾在衚衕6號院住過。

銀錠觀山

位於西城區什剎海的前海和後海之間的水道上。因形似銀錠故稱銀錠橋。是什剎海的風景之一,燕京小八景之一。過去站在銀錠橋上可遙望西山,故景名為「銀錠觀山」。

煙袋斜街

煙袋斜街位於北京市地安門外大街鼓樓前,在北京為數不多的斜街之一。其原名「鼓樓斜街」,清末改稱「煙袋斜街」。

據說清朝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煙或水煙。由於對煙袋的需求與日俱增,斜街上開起了一家家煙袋鋪。當時街上的煙袋鋪,大都是高台階,門前豎著一個木製大煙袋當幌子。「鼓樓斜街」也就順應潮流,改叫 「煙袋斜街」了。

煙袋斜街保存完好,現在已經和南鑼鼓巷等知名景區一樣,是每個來北京的人閑暇時尋找美食,看古玩,賞書畫古建築的好去處。

北京什剎海體校

北京什剎海體育運動學校始建於1958年,位於北京市中心的什剎海西岸,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3000多名優秀體育人才,他們中的許多人走上了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冠軍的領獎台,迄今已有38人獲得世界冠軍,其中有7位為奧運會冠軍。馬龍、張怡寧、丁寧、李連杰等都是從這出來的。

什剎海自成遊人必玩地兒之後,美食店一個接一個開起來,可真正有什剎海風味的老店卻難覓。

還記得前海東沿那個烤肉季嗎?以前的名字叫「潞泉居」,後來因為店主姓季,改名為烤肉季,是家150年的老字號了,他們家的烤羊肉特別好吃,香飄千里。有人曾吟詩讚道:「銀錠品味烤肉時,數里紅蓮映碧池。好似天香樓上坐,酒瀾人醉語絲絲。

過去的什剎海集市上還有一種名菜叫蘇造肉,當初是清朝的一個宮廷菜,大清亡後傳入民間,現在已經難以尋覓了。

集市上必吃的一道美食就是蓮子粥,用糯米燒得濃淡得宜,粥內的蓮子粒粒可數都浮在粥面上,再點綴上各種蜜餞,色香味俱全。

懷念和小夥伴在什剎海釣魚

懷念衚衕口那甜絲絲的榆錢

懷念花叢中「自投羅網」的小蝴蝶

什剎海,何時再現舊時光?


推薦閱讀:

《康熙來了》不跟來賓溝通? 流水線作業全曝光
王婉中健身房私照曝光 清純玉女打造完美曲線
周杰倫婚禮內場全曝光:親吻玉手
引用 【轉載】曝光補償

TAG: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