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日經疏妙印鈔卷四十一至卷五十(大正藏2213部)

  妙印鈔

  妙印鈔卷第四十一

  沙門阿寂紀

  釋息障品第三(經第二疏第九第十)

  將釋此品。大分為四。初宣大綱。二釋品題。三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矣)  初宣大綱者。所言障者更從異處而不生。只是行者自心而已。所謂於一散亂心為便。而所生之貪嗔痴三毒是也。此三毒者。更非異物。是即行者本來三部之妙體也。雖然以眾生如實不知故。為彼不知之所縛。不達三毒之自性。心外執境輪迴生死。故經雲於一散亂心。此障即為便。論雲。為貪嗔痴煩惱之所縛故(云云)然今行者依阿闍梨之加持方便。以如實之正見。觀達三毒之自體之時。貪自性本來不可得。瞋自性本來不可得。痴自性本來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三毒當體即本初不生際也。以本不生際故。住大空三昧故證真凈大菩提心。此凈菩提心不為八風而所動搖故。此無動凈心即名為不動明王。故疏雲。一切不動明王者即是真凈菩提之心。為表是義故因事立名也(云云)此即此品大綱也(云云)  二釋品題者。息障者。息謂能除之體。即金剛不壞大菩提心也。障謂所除之法。即自心所起貪嗔痴等是也。故經雲。障者自心生。隨順昔慳吝。為除彼因故。念此菩提心。常當意思惟。不動摩訶薩。而結彼密印。能除諸障礙(云云)又瑜伽經雲。於一散亂心。此障即為便。能奪真言師所修功德業。若持愛染王根本一字心。此障速除滅。不得少親近(云云)  問曰。今以不動為能治。彼以愛染為能治。云何答曰。不動者虛空無垢大菩提心之體也。愛染者此虛空無垢大菩提心降伏天魔之時所示大我之體也。故知只是名異體同。然者兩經所說不可相違(云云)以如此等義故云息障品也(云云)  三明來意者。上品中明攢搖自性清凈之乳酪。而成果德純凈之醍醐已。雖然未說彼四魔三障除盡之法故。於上品所說之擇地造壇供養修行授職灌頂等。為欲令無諸障礙故。金剛手請問之。如來演說之也。故次上品此品來也(云云)  四從爾時下。明入文判釋中。大分為二。一舉薩埵發問。二明如來答問。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中。經說已會。疏舉未會也。  問。然者何故爾耶。答曰。引未會本有三意。一者為治慢法之者。二為令知梵本次第。三務疏記之口傳。先向未會本作釋也。從此以後所所皆效之(云云)  二從此毗下。明隨釋中。複發此問者。此問中即有三。一者云何造壇時得除障者。二云何修真言行人無諸惱害。三云何真言持誦成果。指如此三問雲複發此問也。  二從大毗盧下。明如來答問中。又分為十二。一明障起因緣。二明能治明王。三明除風障法。四明除雨水障法。五明併除風雨法。六明以異方便除障法。七明合葯對治法。八明聖尊各住本位有威。九明例諸尊本位說色差別。十明劣惠不信為障所由。十一明無智誹謗自損損他。十二明如來於法自在義(矣)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大毗盧遮那世尊乃至離諸過者等者。經之大日尊嘆言乃至行者離諸過等三偈一句文未會引之也(云云)  二從佛言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諸障自心生。二明慳等為因起。三明由妄分別生。  初中。一切障法雖復無量等者。夫大菩提道障礙雖多。全後余所不來。但從眾生自心生。而從來不可得也。故瑜伽經雲。時會中忽有一障。不從空生。亦不從他方而來。亦不從地出。忽然而現。此障從何而來。從一切眾生本有障無始元初際本有俱本輪(云云)以無始際之本有障故。本有亦本有。而無始無初際。無終無終際。譬如轉輪無始無終。故云本有俱本輪也。以障體即德故。雲時障者忽然現身作金剛薩埵也。譬如湛湛大海一味鹼水。依風飄因緣故波濤相擊。依風息因緣故還自澄靜。雖波濤相擊。更未出澄靜之鹼水。雖還自澄湛。未離動濁之波濤。唯是一味鹼水。從緣而動從緣而靜。無始無終而無去來生滅。行者心海亦如是。唯是於一味平等自性清凈法界海中。以散亂不知因緣故。忽現障者體。以如實了知因緣故。當現金薩形。從緣雖現障者形。未出自性清凈之一味心海。從緣雖現金薩形。未改忽有一障之本有障體。煩惱即菩提無菩提可證。障體即具德無煩惱可舍。故經雲。如秋八月霧。微細清凈光。常住此等持。是名微細定(云云)以是義故云一切障法雖復無量以要言之但從心生也(云云)  二從又由下。明慳等為因起中。又二。一明所治惑障。二明能治菩提心。  初中。由行者過去世隨順慳法者。行者從無始已來慳貪色慾等。無暫舍離。依如此等慳貪等。今世適雖值甚深法教。諸障礙競起而妨道機。故云又由行者過去世乃至若除彼因諸障自息也。  二從此中下。明能治菩提心中。對治即是菩提心者。言貪嗔痴本來本不生故。諸障自息。是即對治也。故云此中對治即是菩提心等也。  三從又復下。明由妄分別障生中。又二。一明所治心思。二明能治心。  初中。此之分別由從妄者。一念無明妄分別也。所謂於一散亂心此障即為便者。即此意也。心思有者。釋經之從心思所生之句也。思即是障者。是即思惟煩惱也所謂五鈍使也。所言有者。即是生義也。生之體即有故。未會本雲有。已會經雲生也。故云此中有字梵音亦云生義也(云云)  二從若能下。明能治心。自可見(云云)  二從意常下。明能治明王中。又二。初明引牒。後明隨釋。  初中。意常思惟乃至當結此印等者。經之常當意思惟乃至能除諸障礙之一偈未會引之也。  二從是即下。明隨釋中。是即前所說不動明王者。指經第一。所謂說圖位雲。真言主之下依涅哩底方不動如來使(云云)此是如來法身者。指無相法身。所謂虛空無垢大菩提心是也(更問)以大願故者。指本有大悲行願也。若行者常憶念者。常憶持憶念此大菩提心。無時暫忘故諸障自除也。不動者即是真凈菩提之心者。有師資相承之習(更問)此菩提心為違須八風之不所動轉。猶如須彌山為八風不所動轉故。且寄事立名。故云爾也。為表是義故因事立名也。此明王閉一目者。亦有深意也。以佛眼明鑒。唯一而已無二無三也(此亦有深意更問)其印當說之者。指密印品也。  三從秘密主下。明除風障法中。又二。初明引牒。後明隨釋。  初中。秘密主風當誦阿乃至先佛所說等之五行余文。經之秘密主復聽乃至能縛於大風等之三偈半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造立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以字加持。二明以字加持。三明以字加持。  初中。以露地立法故等者。今此擇地造壇於露地造之故。風難尤大障也。先止之故云爾也。當想此阿字等者。謂觀字普布身分。其色黃色也。是即金剛不壞大菩提心也。依之障自除也。  二從如是下。明以字加持中。又心誦字者。是因業不可得。即無相法界大菩提心也。余文可見(云云)於瓦器中心想阿者。於蓋瓦器中心上觀字。故云即是上想阿字也。以此字合百億須彌山。成大須彌山王。用覆其上。若深秘釋者。此須彌山者即無動搖大菩提心也。以此無動大菩提心故障礙自除也。  三從又當下。明以字加持中。又當時時等者。於彼器蓋上。又觀字。所謂字體字是前金剛不動義也。上空點遍一切處義也所謂令此金剛不動之體遍滿一切處也。故遍法界一切障自不生也。  四從水障法下。明除雨水障中。又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大有情諦聽乃至昏蔽尋消散者(云云)  二從水障下。明隨釋中。當思惟羅字等者。觀字令遍於內外。如文可見(云云)作瞋形已畫地等者。如此作惡形忿怒形已。於地上畫雲像或龍蛇等形。以所持刀印斬斷其形像。即其雲龍等散滅。隨其雨水起之方可作之也。故云作瞋形已乃至即於東方作也(云云)  五從或作下。明併除風雨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行者無畏心乃至一切同金剛者(云云)  二從或作下。明隨釋中。用佉陀羅木作獨股金剛者。佉陀羅木翻名如上記。其佉陀羅木橛必無此木等者。無件木者以苦練木賓鐵等作之。故云其佉陀羅木乃至用賓鐵亦得耳(云云)以金剛真言加持之等者以金剛橛真言加持之也。想同一切金剛者此橛下至金剛輪際故。其中間一切諸法。皆為此金剛橛所貫徹。悉同金剛輪際無動轉也。若深秘釋者。獨一法界金剛菩提心。至第十一地金剛輪。貫徹法界一切諸法。更不令動轉故。諸障自然不生也。余文自可見(云云)  六從或一切下。明以異方便除障法中。又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或一切障息復說乃至去死無疑惑等者。經之複次今當說乃至息滅而不生勿生疑惑心等二偈三句未會引之也經有亂脫(云云)  二從復更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異方便加持法。二明引瑜伽證。  初中。又分為六。一明總表指前。二明本曼荼羅形。三明作法有二種。四明障者退散。五明若不去及斷命。六明密意。  初中。復更明異方便等者。上明依憶念無動大菩提心諸障自除畢。故云復更明異方便除一切障也。即是前說不動明王者。此異方便非異物。就上所說不動明王。以異門說故云爾也(云云)  二從此不動下。明本曼荼羅形中。所言本漫荼羅者。即是三角曼荼羅也。其中黑色是也者。於彼三角曼荼羅中。自身成黑色不動明王之像而持刀印也。故云此不動明王本乃至作不動明王之像也。  三從文於下。明作法有二意中。又於此作法有二意者。謂觀想不動尊字印形像。置在圓中。而令踏彼為障者上(是一)故云一者想不動尊在圓中而踏彼上也。又直觀想自身是不動尊。即以本真言印契加持之。而踏彼為障者上也(是一)如此等二意中。行者隨意可作也。  四從三角下。明障者退散中。三角中等者。於三角中畫作彼為障者形像。其後我身如前成不動。入彼三角中。以左足踏彼為障者頂上。障者即是散。故云三角中畫彼乃至應時退散也(云云)  五從若彼下。明若不去及斷命中。若彼違戾者。雖作如此之對治。猶相違背而憍慢放逸。隨教命而不退散者。乃至可斷其命根。但行者其時發大慈悲心。可欲斷彼之業壽令得大菩提之生也。心不可欲斷彼生命。口亦不可言斷生命也。故云若彼違戾乃至念言勿令彼斷命也(云云)  六從然此下。明密意中。所言密意者。如上風雨等諸為障者。更從異處不生。唯是從行者不平等之心而起。然住平等法界大菩提心之時。能治所治本來無二。全體平等法界體也。此時業壽永除且雲死。牙種還萌亦云生。是即如來隱語秘密最上之謂也。故云然此中密意乃至即是死義也(云云)  二從如瑜伽下。明引瑜伽證中。自分為二。一明舉如來秘語。二明釋秘語意。  初中。又五。一明大自在慢故不從召命。二明現污穢城。三明不動入不凈金剛三摩地。四明不動入降三世三摩地。五明命終即成佛。其義自可見。不能委悉記(云云)  二從足即智足也下。釋秘語意中。所言足即智足也者。不動尊入降三世三摩地。以左足踏其自在王頂上。以右足踏其妃首半月者。大自在天並妃者是即根本無明體也。夫無明有二種。如大論九十七雲。無明有二種。一者厚二者薄。薄者名無明。厚者名黑闇(云云)故知今王妃是即二種無明也。其薄者名大自在王。其厚者名妃也。複次迷心無明名大自在。迷色無明名妃。是即忘六大法界色心實相。取心外之境。根本不知之心也。如此背平等法界。才執三千界內。我計此內大自在主。以為足故。無相法界平等大菩提心之不動明王。以左足踏自在頂半月中者。左足五指者五大也。以此本覺本有五大。踏彼妄情緣起小智時。為本有五大之所加持。緣起小智即成遍周法界色心平等六大法身也。此時不改彼小知足小我之體。即成遍周法界常住不變大知足大我之體也。右足踏其妃首半月者。以本有五智。踏彼妄執緣起五大時。為本有五智之所加持。彼緣起妄情五大即亦成遍周法界平等六大法身也。此時亦不改彼小知足黑闇之體。即成周遍法界常住不變大知足圓有之體也。彼王迷心無明故以五大而加持。此妃迷色無明故以五智而加持。是即兩部各成不二也。此兩足合成一身。是即不二之上大不二也。彼金剛吉祥成就印可思之。故云足即知足也。余文自可見(云云)七從又有下。明合葯對治法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或以羅爾迦乃至況復餘眾生者(云云)  二從又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合葯對治秘述。二明誡初心隨情作。  初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又凡下。明誡初心隨情作中。凡此法皆是等者。言如此合葯對治等法。是大菩提心成就久修練行之人。以大悲心故隨緣應物之方便也。若初心無知之族。但聞其合葯對治之法許。無慈悲方便。欲得隨情所求之成就而作之。自損損他無有得此成就。故云又凡此法皆是乃至用無此理也。  八從爾時下。明聖尊各住本位有威中。自分為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金剛手乃至所師謂性住等者。經之爾時金剛手白佛言乃至於本位作諸事業等五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一從謂金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四重諸尊各住本位所應作即作。二明引四姓家業為例。  初中。能作如是威猛之事等者。不動明王者無相大菩提心體。即為降伏難伏之者。成大日如來教令輪身。住三角曼荼羅。而現威猛之勢力。依之一切眾生承如來教敕不敢隱蔽。皆悉詣佛所而得法利也。故云此大力不動明王能作如是乃至秘密之教也。令使如本尊等者。言若本尊是佛部者。坐金剛輪方壇而顯威驗。若本尊蓮花部坐圓壇而顯威驗。若本尊金剛部坐三角壇而顯威驗等也。故云令使如本尊乃至即是效驗之語也。令作者等者。釋未會中之令作二言也。應作事此亦即是十方三世等者。四重法界諸尊。各隨本誓悲願。住其本位。而作其所應作之事。是即一切諸佛三昧耶也。若違越者不現威勢而令隱蔽為障者。即犯三昧耶也。故一切執金剛亦如不動明王。作所應事業。現威猛之相。無不隱蔽為障者。隨自己本誓。作所應作之事。不敢失墜三昧耶。何以故。皆是同一金剛性不可有異路也。故云我等一切乃至是故當住斯法也。  二從四下。明引四姓家業為例中。四姓等各各有家法等者。中台如剎利種。第一重如波羅門。第二重如毗沙。第三重如須陀。故云四姓等各各有家業乃至令如來法無敢隱蔽也。此行人等者。今真言行人亦如是。普習學諸尊字印形像本誓悲願。隨應而入其三摩地。現威猛之勢。可降伏所應降之者也。所謂或自身入不動三摩地者可住三角火輪。若入降三世三摩地者可住風輪半月。乃至梵天四王等。入其三摩地可住其曼荼羅。降伏為障者不敢隱蔽也。故云此行人亦效諸尊乃至可誠汝所言也。

  已上釋第九卷畢。

  凡從秘密下。明例諸尊本位說色差別中。自分為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秘密主若說乃至先佛所說者。經之文秘密主乃至是則先佛所說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本下。明隨釋中。謂本尊等者。上來雖說諸尊可住本位。未說其本位之形色故。正說其形色。如次下諸品中說。故云謂本尊各有形色下當更說之也。如上說隨本位等者。言如次上如雲若住金剛輪方壇者可作增益用。若住圓壇者可作息災用。若住三角壇者可作降伏用。今說色亦如此。隨方圓三誦曼荼羅。其色亦如次黃白赤也。故云如上說隨本位而作事業乃至赤火黑風亦爾也。次下有色等者。言指未會本之彼尊尊色之色字。此字已會本譯諸尊形相。然色與形相梵音別也。以色即形相之義故。未會本雲色也。故云次下有色字乃至此是形相也。余文自可見(云云)  十從秘密下。明劣惠無信為障起由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秘密主未來世乃至無惠疑增多等者。經之秘密主於未來世乃至而增疑惑等一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以此下。正隨釋中。又四。一明鈍根不信為障因緣。二明畫持誦加持甚深事。三明譬說。四明合譬。  初中。鈍根少智信不具等者。設於九種教法者。此人雖為利根大智。於真言教以信不具故。此人名為真言家一闡提人。何以故。一闡提此雲信不具。於如來甚深三密之教義更信不具。於如來甚深三密之教義更信不具故。依此不信故諸障競起自損損他。故云以此眾生等鈍根少智乃至為障所由也。  二從如是下。明圖畫加持甚深事中。如是真言畫及持誦等者。言今此擇地造壇采色圖畫並凈除持誦等。皆悉妙極之境妙智之所都。如來甚深不思議事。非十地等覺之所知。何況二乘凡夫之所測哉。故云如是真言乃至如來不思議事也。  三從如人下。明譬說。自可見。  四從如此下。明合譬中。如此畫色等者。指造壇畫色等也。依法不疑者。若如方壇者以黃色而采色嚴凈。是即與如如法界金剛不壞大菩提心相應。即能入住法界不思議境界。若如圓壇者用白色而采色其本尊形像等。是即與無盡法界大悲萬德相應。即能入住法界不思議蓮花三昧境界。若如三角壇者用赤色而采色其本尊等。是即與如來不思議法界心智體相應。即摧壞四魔三障。能入住不可思議甚深金剛智印三昧境界。如此等圖畫實相。如此真言實相。如此持誦實相。如此行者實相。如此如來實相。本來平等無異路。本來成就無初生。本來具足無闕減。本來清凈如蓮花。本來無相如虛空。本來常住如金剛。如此等平等法界體。唯是有信者而已即得入。闇證禪宗文字法師不能所窺。故云如此畫色等乃至所以而不疑耶也。如世人等。世間淺近方葯驗術猶不思議。何況於如來甚深不可思議真言不思議無相無為之法相。空執有執之族。闇證無智之輩。豈不驚怖哉。亦不輕毀哉。故云如世人得葯飛空乃至徒自傷也。  十一從聞唯下。明無智誹謗自損損他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聞唯堅住乃至如是非佛說等者。經之彼唯如聞堅住乃至非佛所說等一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是人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謗毀所由。二明喻。三明合譬。  初中。是人雖聞此法者。如彼無智闇證文字法師者。為空執之所沈。為顯綱之所縛適雖聞真言秘藏法教。不信不修。以不信不修故不顯威驗。以不顯威驗故生謗。而雲著相之法外道之說。依此自損損他失二世安樂。故云是人雖聞此法乃至是外道等說非佛法也二從如人下明譬。自可見(云云)  三從當知下。明合譬可見(云云)  十二從一切下。明如來於法自在義中。又二。一明已與通達傍正。二明釋成如來於法自在意。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一切智佛一切法乃至眾生利者。經之一切智世尊乃至方便度眾生一偈文未會引之也(云云)  二從此已下。明隨釋中。此已字者。指未會本之已得自在之已字。然亦云通達者。指已會本之如其所通達之通達。然此兩本中通達義。正義。故云是正義也。謂具方便無事不解之義也。已彼先此後等者。言未會本已字有得自在之上故云已彼先也已會經通達之言有得自在之下故云此後也。一切說梵音回互也者。非此偈而已。一切真言陀羅尼中。其字有一陀羅尼之中者隨義便回互。或用上字於下。或用下字於上。常習也。故云一切說梵音回互也。上文已明諸佛者。指上之是則先佛所說之文也。今此下句等者。指是諸先佛說之文也。言如此梵音回互而說者。非啻如來獨而已。先佛所說亦如此也。故云上文已明諸佛乃至方雲先佛作如是說也。但此一切智世尊乃至善決定作業等三偈文是一具文也。然於已與通達為釋回互之義故。別切取一切智世尊等一偈文。而釋成梵音回互之意也。然後引牒是諸先佛說以下二偈文。總兼備三偈之意。而釋成如來於法自在義也(云云)  二從已彼下。明釋如來於法自在意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已彼此一切乃至作善無疑等者。經之是諸先佛說乃至善決定作業二偈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意下。明隨釋中。此意者。總指上三偈意也。所謂如來具一切智於諸法中而得自在等者。是即一切智世尊諸法得自在等文之意也。以眾生劣惠等者。方便度眾生以下文之意也。以諸眾生未解諸法空相等者。夫諸眾生或漂沈於斷常。往來於生死。或沈空盡滅永斷佛性。或走三性八不之曠野求始成正覺之台。或瑩三身十佛之花台。未望本有曼荼之自成。如是等族。唯執如情所謂之法相。更不悟甚深無相之空相。依之言空則還沈己家之空。言有則還執己家之有言中則又還成己家之雙非雙照之中道。終未悟非空之空非有之有非中之中。豈悟甚深無相之空相。所謂空相者。汝不知哉唯是我性凡夫一念之心。乃至低頭舉手之威儀。彈指散花之小善。皆是妙極無相之境界遍周法界之常智也。就中上來所說擇地造壇曼荼羅。是即甚深不思議之空相。法佛自內證之三摩地也。然汝以重障根鈍故。不信此甚深無相之法相。還雲著相之法外道之說。犯幾罪受幾苦哉。若宿福深厚之人。聞則信信則修。修則證。是故皆入真理平等法界之體。同住一切智智果德之心。是即無疑惑故四魔三障不得其便。獲得不思議佛法滿足也矣。

  已上釋息障品畢  釋普通真言藏品第四(經第二疏第十)

  今將釋當品。自開為四。一明大綱。二明釋品題。三明來意。四明入文解釋矣。  初明大綱者。諸大金剛諸大菩薩等。各各說自所通達法界門者。唯是為欲凈除一切眾生虛妄分別塵垢。令同自性清凈法界無盡莊嚴藏也。所言清凈法界者。大悲胎藏曼荼羅王之自體。一切眾生內心八葉之已分也。雖然眾生如實不知此自心八葉無盡寶藏故。往複貧里流轉生死。爰以金剛菩薩等從大慈大悲之崛。而必定師子吼。面面說自所通達門。還令同彼之自性清凈法界無盡莊嚴藏普門法界之體。故經雲當說如所通達法界凈除眾生界真實語句。疏云為欲凈除一切眾生界虛妄之垢。悉令同彼真法界無盡藏故。各當自說真言之句也。所言真法界者。所謂字門是也。故當品終佛自結說雲。秘密主。是等一切真言我已宣說。是中一切真言之心。汝當諦聽。所謂阿字門(云云)同疏釋雲。今總說諸真言之心。即此阿字是也。此是諸法本不生義。若離阿字則無餘字。即是諸字之母。即一切真言生處也。是則此品大綱也。  二明題目者。普通真言者。普謂普遍一切義。通謂通入通達義。今所說真言皆是普入一切門自所通達真言也。是以疏雲。是諸菩薩金剛為欲圓滿成就佛法。各各稽首大日已。於自心以通達清凈法界法門。各各樂欲自陳說之(云云)真言者。如上品所說。藏者。如來無盡無餘萬德從此而生。故名為藏。故云普通真言藏品也。  三明來意者。上品中。於具緣品所說圖畫持誦等。為令無諸障礙。說障者對治之法畢。雖然未說諸尊真言持誦之法要故。疏雲如是大曼大荼羅王清凈法界之體。是一一菩薩各從一門而得自在。稱其所解而廣說之。若有眾生從彼一門而進行者。不久即得同彼菩薩。此諸菩薩皆是大日如來內證之德。為欲廣開是知見門故。一一菩薩各演一門也。是則此品來意也。  四從爾時下。明入文判釋中。大分為四。一明上首樂欲演說真言。二明如來聽許。三明真言別相。四明總說真言心。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執金剛中乃至樂欲佛諸者。經之爾時諸執金剛乃至演說真言法句三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是諸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各各樂欲自陳說。二明樂欲陳說所由。  初中。是諸菩薩者指大眷屬也。金剛者指內眷屬。為欲圓滿成就此法者。為欲成就圓滿此普門法界曼荼羅故。各奉稽首頂禮大日如來已。如自所通達法界清凈法門。各各樂欲自陳說也。  二從所以下。明樂欲陳說所由中。又分為三。一明稱自證說。二明欲令眾生同我身。三明菩薩金剛皆如來內德。  初中。如是大曼荼羅王者。所謂阿字也。故當品終雲。是中一切真言之心。汝當諦聽。所謂阿字門。最為無上(云云)故云大曼荼羅王也。清凈法界之體者。指八葉心蓮花台也。而得自在者。從此一門得入法界故。於普門一門得最自在故云爾也。稱其所說者。於普門法界萬德中。隨其自證得之分而廣說之也。  三從此諸下。明菩薩金剛皆如來內證。又可見(云云)  二從爾時下。明如來聽許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佛彼執金剛乃至凈除真言句者。經之爾時世尊乃至真實語句二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時佛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釋無盡義。二明釋法爾加持。三明告敕可說。  初中。以無盡等者。指未會之無盡法爾之無盡也。以無盡莊嚴法爾加持故云無盡也。或可雲無害者。如此金剛法界之體無能害者故云爾也。或可雲不壞者。已會本雲無壞。即不壞也。以此不壞義為正。故云以下義為正也。譬意可見。  二從無盡下。明釋法爾加持義中。無盡莊嚴自在之力者。指本有大悲萬德。即五大也。法然所得無功用力者。指本有明朗之體。即五智也。以如此色心實相六大無礙。而普加持一切大會。故云無盡莊嚴乃至而普加持彼諸大眾也。  三從然後下。明吉敕可說。其義可見(云云)  三從時普下。明真言別相中。又二。一明諸尊普通真言。二明諸尊種子真言。  初中。又分為十四。一明內院四菩薩說。二明諸大菩薩說。三明諸大金剛說。四明釋迦牟尼主伴說。五明虛空眼明妃真言。六明說聖者不動主真言。七明說降三世真言。八明說諸聲聞真言。九明說諸緣覺真言。十明說普一切佛菩薩真言。十一明說普世天明妃等心真言。十二明一切諸佛真言。十三明守護門者說。十四明結大界真言矣。  初中。又四。一明普賢說。二明彌勒說。三明虛空藏說。四明除蓋障說。  初中。又二。一明所入三昧。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時普賢菩薩乃至真言說者。經之時普賢菩薩乃至說無礙力真言曰等一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諸菩薩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諸菩薩中為上。二明佛境界。三明釋莊嚴。  初中。諸菩薩中者。指大眷屬諸大菩薩等也。其中此普賢最為上首。故云彼為上首也。所謂普者是即本有無相五大。即境也。賢者是即本有明朗識大。即智也。如此六大不二境智平智名為菩薩。是即心虛空菩提三種不二總體也。故悟三密平等諸菩薩中最為第一。仍所入三昧名佛境界莊嚴三昧。誠有所由哉。故云諸菩薩乃至即時入此三昧也。  二從佛境下。明釋佛境界中。佛境界者此是諸佛自證等者。五大是一切諸佛正覺正知之境。故云諸佛自證真實境界。是即普義也。遍滿一切法界無所不至故。全非二乘境界。故云非諸聲聞也。如法華方便品中等者。彼品雲。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云云)  三從莊嚴者下。明釋莊嚴中。莊嚴者即是如來自證之體者。以本有明朗五智。莊嚴本有五大之境界。故云莊嚴也。如此莊嚴如來自證一切智智之體。故云即是如來自證之體也。是即賢義也。賢者賢妙最上義。所謂五智明朗之異名也。體有無量德者。指蓮華台萬德也。云何在此定中等者。今此無相法界佛境界莊嚴三昧。非言心所及。然還以此三昧無礙自在力故。以不思議說不思議真言也。故云此即是不思議乃至說此真言也。  二從三曼下。明所說真言中。又三。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其意。三明依教修行益初自可見。  二從此意下。明釋其意中。又二。初釋句義。後明體字。  初中。諸法畢竟平等者。指自性清凈法平等之體。自余文可見(云云)  二從然此下。明體字中。以訶字為體者。以摩訶之訶字為體也。是即凈菩提心也。以此菩提心故一切菩薩所有作業成。修行菩薩行也。  三從若下。明依教修行益中。若眾生等者。受持觀照者速同普賢大菩提心也。故云然此真言以訶字乃至自在之力也。  問名定言。其三事云何相應耶答。普賢者六大法界也。佛境界莊嚴三昧者亦境智不二義。是即六大也。真言句義平等法界無行無到也。是又自性清凈大菩提心也。體字之訶字亦大菩提心義也。然者三事一徹也(云云)

  妙印鈔卷第四十一 一交了

  (御本雲)元德二年(庚午)八月二十四日

  加點了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四十二

  沙門阿寂紀

  釋普通真言藏品第四之餘(經第二疏第十)

  二從時彌下。明彌勒說中。自分為二。一明所入三昧。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時彌勒菩薩乃至自心說等者。經之時彌勒乃至自心真言等一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普下。明隨釋中。普謂平等遍滿一切法界等者。普覺平等法界。大慈遍滿盡空法界。以正法之樂與一切眾生。是大慈與樂之義也。所謂此菩薩繼大日如來大慈之氏故云慈氏菩薩。故云普謂平等乃至是彼所入門也。自余文自可見。  二從阿誓下。明所說真言中。又三。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體字。三明依教修行益初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然此下。明體字中。又二。初明緣起不生。二明法體不生。  初中。以阿字為體等者。是即真言初阿字也。生老病死等者。言觀達妄想顛倒生老病死之法。皆悉從因緣生故。轉轉本初不生。以本初不生故即體常住而自亦不生也。是即阿字義也。此自性不生句無上無勝無等。故云為無有上勝上無等也。  二從又能知下。明法體不生中。又能知諸法體不生者。指自性清凈法體不生。以此大菩提心無緣大慈。鑒達一切眾生。令授如實菩提心。是即慈之中最上也。故云又能知諸法體不生乃至無有窮盡也。  三從若下。明依教修行益。自可見。  問名定言。相應云何。答。從如來大慈之氏而生故云慈氏。又所入三昧雲大慈發生三昧。是又同一也。次句義雲一切眾生無能勝。然初阿為體。是即本初不生義也。此本初不生大菩提心無能勝。亦無等比。是又與大慈發生三昧義同也。故知一徹無異路也(云云)  三從爾時虛下。明虛空藏說中。又二。初明所住三昧。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虛空藏乃至自心說者。未會也。經文可見(云云)  二從所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約自證之體明義。二約本有大悲門明義。  初中。能知自心本性清凈者。指自性清凈體。即是大空之秘藏者。指阿字大空三昧之秘密奧藏也。  二從又此下。約本有大悲明義。自可見。  二從阿等下。明所說真言中。又三。初明梵漢交舉。二明體字。三明依教修行益初自可見。  二從此真下。明體字中。此真言以字為體者。以第二字即為體也。即是空義者。第二是三昧也。所謂如阿字即成畢竟無相三昧也。故云即是空義乃至等於虛空自得如是了知也。雜色衣等者。譬如世間虛空雖離諸色而現眾色。今此清凈法界大虛空亦如是。本來不生雖離眾色。而種種無盡萬德從此大空三昧出。還莊嚴大空不生體。故云雜色乃至如凈虛空明睹顯色也。  三從餘下。明依教修行益中。余准前說者。若有眾生通達此門。受持讀誦此法門者。不久即同虛空藏之行。如是等可說也(云云)  問。名定言相應云何。答。虛空者指虛空無垢大菩提心之體。藏者指此大菩提心所具萬德。以如此空無相萬德。莊嚴自身度眾生。故云菩薩也。次入清凈境界三昧者。是又自性清凈大菩提心境智也。次句義者了知一切法等同於虛空德生被種種衣(云云)等虛空者指大菩提心。從此大菩提心無邊萬德出生。以種種雜色衣莊嚴其身義也。如此名定言一徹也。能能可思察也。  四從爾時下。明除一切蓋障說中。自分為二。一明所住三昧。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引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除一切蓋障乃至真言說者。未會也。經文已會。可見也。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即是法性之悲者。法謂法界。性謂自性。即是指法界自性大菩提心也。悲者拔苦之義。住此本初不生大菩提心故。以自在神力。能拔除一切眾生煩惱業苦。達障體即佛德。故云能住此蓋障中又能除之即是如來大悲也(云云)  二從阿下。明所說真言中。又三。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體字。三明依教修行益。  初中。句義雲自性大悲。利益諸有情。起發如如性。入證於大空(云云)言以自性清凈之本有大悲。利益諸諸有情。發如如法性大菩提心。入證字大空也(云云)  二從此真下。明體字中。以初阿為體。即此字具三種用。所謂字體阿字本不生義。即自性大菩提心也。第二得自在三昧也。除障降伏義也。此真言意雲體於如如等者。呾纜呾纜句多字字義也。佛界生界如如平等故無垢障除垢。故證大空也(云云)  三從若有下。明依教修行益。自可見(云云)  問。名定言相應云何答。以法界自性大悲力除盡三障。故名除一切蓋障。以除障拔苦故所入三昧名悲力三昧。真言句義雲自性大悲利益諸有情。故知是又一徹也。能能可思之。  五從凡觀下。總辨觀照持誦異中。凡觀照時等者。住三摩地觀想時。唯取種子之字而成觀。若持誦時。一具真言皆誦。故云持誦則具言也。又若諸字次第相釋時。若初有阿字者。以次字轉釋不生之義。如上四十二字門中說。故云准上字門中也。  二從不遍下。明諸大菩薩說中。自分為三。一明觀音院主伴言。二明地藏菩薩言。三明文殊師利言(矣)  初中。又分為六。一明觀自在言。二明得大勢言。三明多羅尊真言。四明毗俱胝真言。五明白處尊真言。六明馬頭真言。  初中。又二。初明所入三昧。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爾時觀世自在菩薩入於普觀三昧說自心及眷屬真言曰者(云云)  二從不遍下。明隨釋中。不遍不名為普者。釋普眼之普。以此普眼者。釋眼之義。所謂自性清凈法界平等之眼。普觀一切眾生心蓮華台上之功德。故云以此普眼而觀眾生乃至現是法門真言等也。  二從薩縛下。明所說真言中。又二。初明梵漢交舉。後明體字初自可見。  後從或以下。明體字中。或以初薩字者。指薩□之字。是即諦不可得義也。以平等法界一實諦之普眼。照曜一切眾生生死黑闇。驚不知之眠。生如實之覺故。用字為體也。複次以字為種字。字是諸法生也。然入阿字門故即不生也。所謂六道生死緣業自性清凈本來不可得。是即阿字本不生之妙體。諸佛自證大空也。所謂諸佛如來平等觀即是普眼體也。故云三世諸佛皆同此觀故名等觀也(云云)  問。名定言相應云何答。以普眼而觀故名觀自在者。真言句義雲。以大悲為體。普觀有情。消除三重障(云云)故知無異途也(云云)  二從得大下。明說得大勢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得大勢真言曰乃至髯髯索莎□(二合)賀者(云云)  二從得大勢下。明隨釋中。亦入此三昧與觀音同者。觀音所入普觀三昧也。於此三昧上。從此以下顯各各本誓也。髯髯闍是生義等者。所謂生不可得義也。然重言者。煩惱所知二障即不生故云爾也。娑字是真言等者。字之體字即也。娑是不動義者。諦不可得故。審實不虛名為諦故。雲不動義也。不動住動住動之法等者。言對動故有不動。對不動故有動。是故動不動相對故有生滅故。傍加二點同於大寂涅槃。是遠離動不動之相同大空位。大空位如諸佛位。得此位名大勢位也。余文自可見(云云)  問。名定言相應如何答。得如來大官位故名得大勢。次句義雲。得二障不生同大涅槃三昧。亦是普觀三昧。其義是同。故知三義同也(云云)  三從次多下。明說多羅尊真言中。又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多羅尊真言曰乃至哆□抳莎訶者(云云)  二從次多下。明隨釋中。所入三昧亦同等者。是觀音眷屬故。皆同入部主三昧也。所謂自性清凈普觀三昧是也。多是如如之義者。之字也。其義自可見(云云)次多字即是如來之體等者。指如如法界自性清凈大菩提心也。如大本中者。指十萬頌經也。皆是阿彌陀等者。如此等五百多羅尊皆是彌陀無邊萬行三昧也。然於其三昧雖有淺深高下。同一姓故云姊妹三昧也(云云)  問。名定言相應如何答。蘇摩呼經雲。多羅此雲妙目精(云云)故多羅是從觀音妙眼生大悲精也。所謂悲者也。是即無緣大悲者也。次三昧亦名普觀三昧。是此無緣大悲者普眼也。真言句義雲悲者生度(云云)言從大悲者普眼生。以如如法界行。自度亦度他。故云悲者生度。是亦普觀三昧也。故知三義一徹也(云云)  四從次毗下。明說毗但胝真言中。又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大毗俱胝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毗下。明隨釋中。又二。一依略經明義。二引大本證義。  初中。所以重說恐怖等者。句義中有二重恐怖。所謂有怖無怖離此有無怖畏故重雲也。種子字准多羅尊可知也。  二從佛大會下。明引大本證中。佛大會中等者。於大集會。一切諸尊各現威驗故云時諸金剛乃至無有能伏之者也。余文自可見(云云)  問。此中秘意當問之者。如何答。如此等現相。皆是顯發如來大悲威猛勢力也。所謂觀音者。是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大悲等觀名為觀音。是即大日如來平等大悲也。彼觀音額者。是平等義也。以此平等大悲皺文。令恐怖單智所生諸金剛故。諸金剛逃入悲智具足金剛藏身中。然此毗俱胝猶進追至執金剛藏前者。猶是心量悲智具足。非平等法界體故。入中台無相法界本有心蓮華座下。其時諸金剛入毗盧遮那法界身。住本有位也。姊者平等大悲三昧故云姊。毗俱知即住者。所怖一智既歸本有。能怖大悲亦隨歸本位。能怖所怖寂靜安樂。故云爾時諸金剛怖畏亦除皆大歡喜也。如平等大悲者。以平等大智令恐怖不平等緣起大悲。亦如是。故上雲諸執金剛現大可畏降伏之狀。如無有能伏之者也(云云)如此等為此中秘意也(云云)名定言相應。自可見(云云)  五從次白下。明說白處尊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白處尊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後從次白下。明隨釋中。白住處者。以白凈大菩提心為住處故云白住處也。以波頭摩為鬘等者。波頭摩白蓮華也。以此義雲白故。雲因以為名也。余文自可見(云云)此是觀音母者。從此白凈大菩提心生故云爾也。  問。名定言相應如何答。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也。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處也(云云)是即指自性清凈大菩提心之體。可思之。真言句義雲。從如來境界生(云云)是又大菩提心也。所入定又同觀音普觀三昧。故知同一也(云云)  六從次馬下。明馬頭菩薩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何耶楬□□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馬頭下。明隨釋中。次馬頭菩薩者。依喻得名。所謂如馬但念水草。余無所知。此菩薩亦如此。但欲啖食一切眾生三毒之水草故云馬頭也。菩薩者。以此本誓忍樂修行堅持不舍故云菩薩也。於蓮華部中得威猛大勢。普破碎重障故云明王也。除諸法實相等者。言以六大無礙為諸法實相。此外皆障礙法。此明王所啖之障也。故云爾也。  問。名定言相應如何答。以啖食三界生為名。所入普觀三昧亦爾也。真言句義雲。恐怖空行授與破碎三界生(云云)空者字大空本不生際。是即自性清凈大菩提心也。行者以大悲萬行而授與眾生也。故知同一也(云云)  二從次地下。明地藏院主說中。又二。一明所住三昧。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時地藏菩薩乃至說真言曰者(云云)  二從次地藏下。明隨釋中。次地藏等者。大菩提心是無盡萬行萬善出生依地也。故云地。此大菩提心含藏無量萬德故云藏也。入不可壞金剛行三昧者。是即金剛不壞大菩提心也。於此菩提心之上進行。故云金剛行也(云云)  二從訶下。明所說真言中。所以有三者。初為體。即是金剛不壞大菩提心也。次是行。此大菩提心不壞萬行也。次笑義。以如此大菩提之萬行。令眾生離苦得樂故。雲歡喜微笑也。余文可見(云云)  問。名定言相應如何答。於大菩提心之大地。開無盡寶藏與眾生。故云地藏。所入不壞金剛行三昧亦此義也。真言中三。亦菩提行離苦歡喜也。故知同也(云云)  問。何故不說眷屬耶答。舉主攝伴也。  三從文下。明文殊院主說中。又二。一明所入三昧。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時文殊師利乃至說自心真言曰者(云云)  二從文殊下。明隨釋中。入佛加持神力三昧者。是即住心品所言神變加持三昧也。故云如上經初說也。所謂佛所護念也。言此菩薩雖久已成佛。憶念本願故。以自在神力加持三昧。常處生死海救攝眾生。是佛加持神力三昧也。  二從醯下。明所說真言中。此真言以摩字為體者。之字也。是即空無相無願三三昧大空也。住此大空已。還住解脫道。憶念本所立願。度脫眾生也。故以大悲神變加持力故。成童子身。示同眾生也(云云)  問。名定言相應如何答。文殊師利。此雲妙吉祥。又雲妙音。妙者妙極妙滿不可思議之義。所謂大菩提心也。吉祥者。住此大菩提心已。還憶念本願。成就種種無量吉慶吉祥。以度眾生故云妙吉祥也。音者。說法音最無上故云妙音也。次定者神變加時三昧義亦如此。真言句雲。呼召童子住於解脫道。令憶念本所立願(云云)是又同佛所護念義。故知同一也。  問。何故不說眷屬答。如前(云云)  三從次金下。明諸大金剛真言中。自分為七。一明金剛手說。二明說忙莽計言。三明說金剛鎖言。四明說金剛月靨言。五明說金剛針言。六明說一切持金剛言。七明說諸奉教者言。  初中。又二。初明所住三昧。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爾時金剛手乃至說自心及眷屬真言曰者(云云)  二從次金剛下。明隨釋中。入大金剛無勝三昧者。遍法界故云大。不壞常住故云金剛。無等無上故云無勝。現覺諸佛金剛之體者。現覺者能知五智也。諸佛金剛之體者所知五大也。持如是五智五大平等故云持金剛。亦云執金剛也。故云入大金剛無勝乃至故名執金剛也。  二從歸命下。明所說真言中。金剛即諸佛智印者。五股印也。即諸佛之別名者。理趣釋雲。一切如來者十方三世五佛是也(云云)故知五股是諸佛別名也(云云)吽此真言體者。所謂字體字大菩提行體。上點是大空。所謂五智也。下點是大空行三昧。所謂五大也。可思之(云云)  問。名定言相應云何答。持五智金剛故云金剛手。此五智金剛雖摧破一切無明煩惱。為妄想顛倒不摧破。故云大金剛無勝三昧也。真言句義雲。極惡大忿怒無怖畏(云云)亦同三昧義。故知同一也。  二從次金剛母下。明說忙莽計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忙莽計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金下。明隨釋中。又二。一釋名。二明釋真言。  初中忙言母義等者。字之字體。大空也。上亦有空點。是大空猶不可得。所謂般若無知自性鈍故。如此從大空智生一切之智故。是即金剛部母也。故云次金剛母乃至諸金剛智慧從此生也。  二從怛履下。明釋真言中。此中以上怛履字為體等者。如如義。離塵垢義也。以此如如離塵垢故。殺害無明住地人。是即字義也。余文自可見(云云)  問。名定言相應如何答。忙莽計者金剛母義也。謂諸無勝者金剛從此生。故云金剛母也。入大金剛無勝三昧義亦同之。又句義雲。如如無垢生勝(云云)從如如無垢大空。生無勝金剛也。是同三昧。故云同一也(云云)  三從次金下。明說金剛鎖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金剛鎖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金下。明隨釋中。此□字謂由下有娜字者。以下之字首之娜字。連聲上字。讀畔。故云以此字加於縛上。以此娜字即是大空之點也(云云)所謂縛者縛義也。入阿字門故無縛也。所謂大空也。即是結彼法界體者。普遍盡空法界。結護彼自性清凈之體也。所謂無間隙真如也。  問。名定言相應如何答。金剛鎖者。鎖彼無間隙法界體。不令破墮。故云金剛鎖也。大金剛無勝一昧亦此意也。句義雲。遍護堅固金剛王。一切無能害者(云云)是又同三昧義。故知同也(云云)  四從次忿下。明說月靨金剛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金剛月靨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忿怒下。明隨釋中。忿怒月靨者。令恐怖叱嘖諸魔也。月靨者其義如下密品釋之。以字為體。是即諸佛無上功德也。為圓滿此功德故。大怖諸魔令叱嘖。障礙悉令退散也。  問。名定言相應如何答。月明者暗冥自去。今此尊忿怒威猛覺月明照故。無明妄想之黑暗自去。故名忿怒月靨也。大金剛無勝三昧亦如此。真言句雲。恐怖諸魔令叱嘖殄滅(云云)是又同三昧義。故知同一也(云云)  五從次金剛針下。明說金剛針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次金剛針真言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金剛下。明隨釋中。金剛針者。以金剛猛利智針。貫徹無明煩惱。令通徹一實際。故云金剛針也。真言義自可見。是又名定言相應同一。可思之。  六從一切下。明說一切持金剛真言中。又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一切持金剛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一切下。明隨釋中。一切持金剛者。總指十佛剎微塵數持金剛者。各住金剛無勝三昧。面面出此真言。故云一切持金剛者乃至當知余眷屬准有也。余文自可見(云云)  七從次諸下。明諸奉教者真言中。又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一切諸奉教者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諸奉下。明隨釋中。諸奉教者等者。總指普門三部上首諸奉教者也。故云遍三部使者用之也。  四從次釋迦下。明釋迦主伴真言中。又二。初是釋迦自說真言。二明說眷屬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所入三昧。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時釋迦牟尼乃至及眷屬真言者(云云)  二從釋下。明隨釋中。入於寶處三昧者。是即凈菩提心如意寶處。上卷所說住彼而說法之意也。余真言當知等者。諸眷屬真言皆入此三昧說之。故云爾也。  二從薩□下。明所說真言中。又二。初明梵漢交舉。後明體字初自可見。  二從此真下。明體字中。娑者亦是漏義是堅義(云云)言生死遷變法是漏也。入阿字本初不生際故。生死本來不可得。以本來不可得故無遷變。無遷變故無無漏也(云云)又堅義者。貪著不舍義。所謂三有法界眾生深貪五欲敢暫不舍。然入阿字門故堅著本來不生。以本來不生故。於盡空法界得於法自在之力用。破滅一切眾生貪著堅執。令歸入自性清凈大空位。故法華雲。破有法王出現於世。又雲。終歸於空(云云)私謂者。指疏家也。以大悲力者。指無緣大悲也。於同體密緻者。涅槃經雲。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法華經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華嚴雲。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如此等皆是同體大悲所照堅密幽致。猶如金剛故。必定師子吼不宥免。二乘作證已死之人。闡提決定必死之病。轉無上法輪。能破滅彼等堅牢。令入無相法界畢竟大空也。故云以大悲力乃至能破一切堅牢也。  二從次毫下。明說眷屬真言中。自分為二十一。初明說毫相真言。二明說一切佛頂真言。三明說無能勝真言。四明說無能勝明妃真言。五明說地神真言。六明說毗紐天真言。七明說嚕捺羅真言。八明說風天真言。九明說美音天真言。十明說禰哩底真言。十一明說閻魔真言。十二明說死王真言。十三明說黑夜神真言。十四明說七母等言。十五明說釋提桓因真言。十六明說縛嚕拏龍王真言。十七明說梵天真言。十八明日天真言。十九明月天真言。二十明諸龍真言。二十一明說守護二龍王真言矣。  一從次毫下。明說毫相真言中。又二。初明交牒。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毫相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毫下。明隨釋中。此是如來無量功德之所成就者。如來無量無邊萬行萬善。皆歸於中道一實之體。以此一實功德莊嚴。還滿眾生大願也。以字為種子真言。意雲。能成就無量功德之寶。能授與一切眾生也(云云)  二從次一切下。明說一切佛頂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一切諸佛頂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一下。明隨釋中。一切佛頂謂十佛剎土等者。非釋迦如來頂而已。指盡空法界一切佛頂也。故云一切佛頂。是即一切如來十八不共法別名也。此本尊形相一同釋迦者。具足三十二相等同釋迦也。但以頂肉髻作菩薩髻形而為異也。故云此本尊乃至為異也。真言意謂。縛無縛故言語道斷也。言語道斷故令成就極清凈也。恐怖二障令歸大空也(云云)是即入佛不共法之頂也(云云)  三從次無下。明說無能勝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無能勝真言曰乃至(云云)  二從次無下。明隨釋中。無能勝者。為降伏眾生三障四魔故所示現忿怒明王也。無能勝上者故云無能勝也。以初字為體者字也。法界。塵垢。所謂法界塵垢也。入阿字門故即法界無塵垢也。即是自性清凈法界也。同此法界故同大空。是即上點是也。故云以初字乃至無不破壞也。余文可見(云云)  四從次無下。明說無能勝明妃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無能勝妃真言曰乃至(云云)  二從次無下。明隨釋中。次無能勝明妃作女形者。妃者三昧也。故女形也。所謂釋迦牟尼入無能勝明王三摩地時三昧也。故定惠相應能度眾生。故經雲。定惠力莊嚴。以此度眾生(云云)此中荼字是戰義者。之字字體字也。此是戰敵義也。能與四魔共戰而勝。故云無能損害者也。  五從次地下。明說地神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地神真言曰乃至(云云)  二從次地神下。明隨釋中。當知即是佛心者。釋迦如來大悲心地也。故法華經雲。今此三界乃至悉是吾子(云云)是則釋迦如來以大悲方便力故。說此地神真言也。故云當知即是佛心乃至方便化身耳也。此三昧名為普載者。今如來入此三昧說地神真言也。普載一切眾生無厭足之心。如大地故。名為普載三昧也(云云)  六從次毗下。明說毗紐天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毗紐天尊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毗下。明隨釋中。三昧同前者。指寶處三昧也。私謂者。指疏家也。釋迦於五部等者。五佛所座不同也。然釋迦坐迦樓羅座。彼鳥欲取諸龍之時。在虛空。伏見大海中必定業龍。以兩翼扇之取之。如來亦復如是。在畢竟不生大空。觀見生死大海。鑒可度不可度眾生。扇止觀之翅。取無明必死之眾生龍。故云爾也(云云)  七從次嚕下。明說嚕捺羅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嚕捺羅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嚕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  八從次風下。明說風神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風神真言曰乃至(云云)  二從次風下。明隨釋。以皤字為體也是縛義等者。釋第一字也。有阿字等者。此字加第二字之點故云爾也。耶字是諸乘者。如來大悲行願也。風乘無礙神通度一切眾生也。吠第三吠字是無言說等者。釋第三字也。又加伊字是三昧者。今經現文言說不可得字。加第七點雖成字。疏家依大本之意。此中於第三吠字。以或義加伊字。是三昧。以別意而釋成也。  九從次美下。明說美音天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美音天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美音下。明隨釋中。是諸天顯詠美者。以柔軟妙音令悅可眾生。故云美音也。與乾闥婆稍異者。彼奏妙音樂。此顯妙音聲。故云彼是奏樂者也。私謂者。准前也。說無堅令知無常者。以柔軟妙音說生者必滅之法。令諸天知無常。是即如來堅固之法也。故云謂以此妙音乃至得如來堅固之法也。  十從次泥下。明說禰哩底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禰哩底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泥哩下。明隨釋中。是羅剎主者。西南羅剎王也。提缽底曳者。是又以本名為真言。而釋句義云為妙住。如來羅剎王啖法界垢障。能歸入法界胎藏。是即妙住義也。更問。體種子字者。住心抄雲。以字為種子。是法界三昧義也。  十一從次焰下。明說閻魔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閻魔真言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焰下。明隨釋中。以初字為體等者。所謂字也。體字字縛義也。此法王以理縛眾生煩惱。而令得無縛。故云所謂無縛三昧也。余文可見(云云)  十二從次死下。明說死王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死王真言曰乃至(云云)  二從次此是下。明隨釋中。此是閻羅明王者。是則閻魔法王異名也。以異門大悲方便力。斷一切眾生無始無明煩惱之命根。故云死王也。其義自可見(云云)  十三從次黑下。明說黑夜神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黑夜神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黑下。明隨釋中。此即閻羅侍後者。彼死王斷害無明煩惱之三昧也。故云侍後也。又以本名為真言。所謂黑夜也。以無明煩惱為黑夜。黑夜中多有恐怖過患。為除彼恐怖過患故。說此真言也(云云)  十四從次閻下。明說七母等言中。又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七母等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閻下。明隨釋中。七母有七姊妹者。理趣釋。七母女天者摩訶迦羅天眷屬也。七母者三兄弟四姊妹母。故云七母也。然今七姊妹者。三兄弟並四姊妹。言總雲七姊妹歟。余文可見(云云)  十五從次釋下。明說釋提恆因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釋提桓因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釋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云云)  十六從次□下。明說縛嚕拏龍王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縛嚕拏龍王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下。明隨釋中。此是大海中龍者。如善女龍王等。有無熱池中。故云爾也。余文可見(云云)  十七從次梵下。明說梵天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梵天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梵天下。明隨釋中。亦如上說者。指息障品。所謂降伏自在是也。今亦為降伏彼。成平等法界曼荼羅故說此真言也。余文自可見(云云)  十八從次日下。明說日天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日天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後從次日天下。明隨釋中。疏雲。阿(本不生也)也(與也)多耶也(曰名也)經雲阿你怛夜耶。然者梵字也。是與疏釋相應。然常誦阿你者。恐誤歟。任疏明文者。可為正也。既雲字義時雲與。故知是體字施與不可得字也。加伊點轉聲為。若者字義相違者也。余文可見(云云)  十九明說月天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月天真言曰乃至(云云)  二從次月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十從次諸下。明說諸龍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諸龍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諸下。明隨釋中。前是龍王者。指前大海龍王也。今此諸龍者大小一切諸龍通用真言。故云爾也余文可見(云云)  二十一從守門下。明說守門二龍王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難陀跋難陀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守門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  已上釋迦上首眷屬畢。皆同如來入寶處三昧說之。故云右上釋迦眷屬乃至真言也(云云)  五從自教下。明說虛空眼明妃真言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時毗盧遮那佛乃至明妃說等者。經之時毗盧遮那乃至眼明妃真言曰一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自教下。明隨釋中。自教跡者。自性法身自受法樂教也。即秘密平等教者。心蓮華台上平等法界自然自證教也。依如此等教。如說修行者。悉地不空皆同法身體也。故云自教跡者乃至故云不空也。猶如行諸尊真言各成就其尊法。今亦法佛自說明妃。如此有修行者即同法身無異也(云云)一切佛菩薩母虛空眼竟者。一切諸佛菩薩皆從虛空普眼明妃生。故云一切佛菩薩母等也。  六從時佛下。明說聖者不動尊真言中。又二。一明所住三昧。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中。時又復一切乃至大摧障真言等者。經之複次薄伽梵乃至不動真言曰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時佛下。明隨釋中。一者內障等者。如上所說自性生是也。二者外障者。五欲境是也。  二從戰荼下。明所說真言中。又三。一舉梵語明句義。二明體字。三明字義。其義自可見。不能別釋耳。

  妙印抄卷第四十二 一校了

  (御本雲)元德二年(庚午)八月五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四十三

  沙門阿寂記

  釋普通真言藏品第四之餘

  七從次降下。明說降三世真言中。又二。一明所入三昧。二明所說真言。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複次降三世真言曰(云云)  二從降三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住法幢高峰觀三昧。二明二明王共法佛三昧。三明釋名字。  初中。如初序品者。指住心品也。寶幢高峰觀三昧事。如彼品疏(云云)。  二從如來下。明二明王法佛三昧中。如來等者。指大日如來也。此二明王者不動降三世也。毗盧遮那本地法身如來。為護眾生菩提心示現不動尊。為降難調眾生示現降三世明王也。故云如來說此二明王乃至相次說之也。  三從所謂下。明釋名字中。又二。一明降三毒故名降三世。二明降三界主故名降三世。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下。明所說真言中。又二。一明舉梵語顯句義。二明種子體字。其意自可見(云云)  八從次聲下。明說聲聞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諸聲聞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聲聞下。明隨釋中。怖障義如上所說者。指二明王處。但聲聞行為異者。彼以大菩提心大空三昧。令恐怖無明煩惱。此以但空三昧。令恐怖見思粗惑。故云為異也。此是法佛等者。大日如來以普門方便度眾生故。住普現色身三昧說此真言也。故云此是法佛乃至入大悲藏也。  九從次緣下。明說緣覺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諸緣覺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緣下。明釋隨中。如上說聲聞以句法為真言者。聲聞以鈍根故用多名句。故云聲聞以句法為真言也。今緣覺以一字等者。唯以無言說一法得道故。但用一字真言也。故云今緣覺以一字等也。此是宗極者。此彼小乘但空盡滅至極。故云此是宗極乃至故用一字也。又如住心抄者。無爛脫可讀之(云云)  十從次諸下。明說普一切佛菩薩心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普一切佛菩薩心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諸下。明隨釋中。帝也此字為種子者。字如如不可說也。以此如如法界為諸佛菩薩心。以此如如法界功德。授與一切眾生。故云猶自得一切智智故能以此願與人也。與上句阿聲相連者。有阿聲。此阿聲相連為種子體。是即本初不生如如法界也(云云)  十一從次普下。明說普世天等諸心真言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普世明天妃等諸心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普下。明隨釋中。普世明天妃等者。普世者指普門法界世間也明者。說此心真言。除諸天八部暗冥。令作明行。故云爾也。天妃者。謂彼彼天彼彼后妃也。是又定惠具足也。以最初路字為種子者。是塵垢也。所謂無明也。損減義。所謂破無明三昧也。以破無明故。令一切世間作明行也。  十二從次一下。明說一切諸佛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一切諸佛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次一切下。明隨釋中。一切諸佛者。總指十方三世普門法界一切諸佛也。真言意。除一切無惠。住法界大空生。即如來行也(云云)  十三從守護下。明說守門者真言中。又二。一明說不可越守門者言。二明相向守門者言矣。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不可越守門者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二從守下。明隨釋中。又二。一釋名。二釋真言。  初中。即是不可越等者。此守護者居諸佛內門右邊。承法佛如來教敕。背內證曼荼羅。欲出於心外境者。能降伏制止不出也。故云不可越是不可越諸佛三昧耶奉行金剛之戒不敢違越也。正為難持者。持難持難解之大智印也。  二明真言。文可見(云云)  二從次相下。明說相向守護門者真言中。又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相向守護門者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後從次相下。明隨釋中。次相對守門者等者。相對不可越守門者有道場內門左。降伏諸為障者。奉行如來教敕。是即如來權實二智力用也。右為實。左為權。即大智大悲二力也(云云)  十四從次結下。明說結大界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結大界真言曰乃至者(云云)。  後從次結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釋結護所由二明真言。  初中。更有無量持明等者。有無量夜叉持明。欲損惱持誦者故。結界結護令諸持明不能繞近。故云如佛所說更有乃至亦不生能破壞也。  二從猶此下。明真言。準例自可見(云云)句義雲。結界一切方處。從大三昧耶生。憶念一切諸佛所證教法。結界。故無能壞。光威滅垢。往十方結。獲得無能勝。除有相離相之垢。世尊宮(云云)  二從以下說種子下。明說諸尊種子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二明說其種子字初自可見(云云)  二從阿下。明說其種子字中。始從菩提心種子。終至諸人種子真言。雖有六十八個真言。大分為二十四。一明說四轉種子。二明二明王種乃至。二十四明諸人真言矣。  初中。自四。一說菩提心種子。二說修行種子。三說成菩提種子。四說涅槃種子。其義如常(云云)  二從訶下。明二明王種子中。又二。一明降三世。二明不動。  初中。訶是行加阿聲是極行者。以不行而行為行。而令除遣一切有相之行也。  後明不動種子中。點是大空者。上空點也。  三從阿下。明四菩薩種子中。又四。一明除蓋障種子。二明觀音種子。三明金剛手種子。四明文殊種子。  初中。者即種子也。阿是障者。於諸法執有本初是即障也。以傍二點遠離彼本初故。除蓋障義也(云云)  二從娑下。明觀音種子中。者種子也。其義自可見。  三明金剛手種子中。者種子也。□是縛也。以傍二點故除諸縛也。  四明文殊種子中。者種子也。本體即是空者。字第五字故是即空也。所謂十八空也。上又有空點是即越十八空。所謂般若無智自性鈍故大空也。  四從嚴下。明說遍知院種子中。又三。一明虛空眼種子。即也。伽是去來者行也。以空點故同大空也。  二明一切佛菩薩種子中。經雲法界即字也。塵垢也。有空點同大空也。  三明大勤勇種子。即也。空也。有空點故是大空。以此大空凈除十八空等也。  五從髯下。明說觀音眷屬種子中。自七。一明水自在種子。即也。是生也。以空點故生即不生也。所謂大空也。今曼荼羅不說此菩薩坐處故云今此曼荼羅位不言安置處也。  二明多羅尊種子。即也。其義可見。  三明毗俱胝種子。即也。三有也。哩即離三昧也。傍二點遠離三有也。  四明得大勢種子。即也其義可見。  五明白處尊種子。即也所謂第一義也。  六明馬頭種子。即也。其文可見。  七明耶輪陀羅種子。即也。其義可見。  六從參下。明寶掌種子。即也。此菩薩是地藏院眷屬菩薩也。然此處說之。彼處有寶手而無寶掌。手與掌其義同。故彼眷屬中以寶掌為寶手歟。然者同名異體菩薩有之可得心歟。但次下光網菩薩。是雖正文殊院眷屬。此處獨說之。然者雖為地藏院菩薩。亦此處說之無咎哉。或又經文爛脫讀之者。於下文之各各位。此二菩薩讀之也(云云)  七從髯下。明光網種子。即也。文殊眷屬也。  八從婆下。明釋迦牟尼眷屬中。又六。一明釋迦牟尼種子。二明三佛頂種子。三明五佛頂種子。四明世明妃種子。五明無能勝種子。六明地神種子。  初明釋迦牟尼種子。即也。其義余所如記之。  二從吽下。明三佛頂種子中。又三。一明無邊生佛頂種子。即也。上訶是行者。三字之中最初之字故云上也。所指也。訶是行者。字之體字也。自余可見。從此以下有眾多之爛脫。能能可細見(云云)  二明發生佛頂種子。即也。下吒是戰敵。羅是垢。傍鄔聲三昧。上有大空(云云)此中下吒者字之初之吒也。然對上故云下吒也。此字慢不可得字也。然慢對他身故。論戰敵義歟。  三明廣生佛頂種子。此一字缺歟。住心抄以字足之。是勝佛頂種子。然者此字兩尊通歟。右三佛頂種子同前。以次配之(云云)已上三佛頂畢。  三從藍下。明五佛頂種子中。又五。一明白傘佛頂種子。即也。白傘也。羅是相。上點相即同大空也(云云)  二明勝佛頂種子。即也。勝佛頂也。社是障也。是怨敵相對義。一切有對法同於大空。無勝劣也。  三明最勝佛頂種子。即也。最勝佛頂也娑是堅固。離堅即是大空。又有三昧也(云云)  四明火聚佛頂種子。即也。多是如如。羅是垢。又有三昧及大空義。此火聚也。  五明除障佛頂種子。即也。訶是行。羅是垢。鄔是三昧。點是大空。此是除障佛頂(云云)  右五佛頂種子(云云)已上五佛頂畢。  四從耽下。明世明妃種子中。如如也。上有空。即如如不可得同於大空也。行也。人阿字即行無行又空也。入第一義也。離第一義也。行也。離行一切乘也。即乘無乘。體同於空。此五字是世明妃種子字。雖是佛化。相同世間。謂天等也。遍一切所有明妃。隨取其一行(云云)此五字中何字。  隨一取之。可為世明妃總種子也。故云隨取其一行也。  五從□下。明無能勝種子。即□無勝種子也其義可見(云云)  六從微下。明地神種子。即微。縛三昧。微此地神種子字也。自可見(云云)  九從枳下。明文殊眷屬種子中。又四。一明髻設尼種子。即枳履。作三昧字義。離相三昧也。相離文殊使者計設尼也。因髮結端嚴妙得名(云云)  二從你下。明烏波髻設尼種子。即你履。陀是施也。於無相中能滿一切願也。此空定離施者也。定相也。此烏波計設尼也。  三明質多種子。即弭履。摩是空。是我。下羅是相。猶有相故有我。離相故無我。亦文殊師利定也。空定相如前。此文殊使者名質多也。  四明財惠種子。即系喜行履相。文殊使者財惠也。即是能滿一切願皆令喜也。更有一使者。名阿迦沙尼。是呼召取物使者。經中少種子。未得(云云)右文殊五使也(加阿迦沙尼也)每一使者各有一奉教。同種子字同使者耳(云云)已上文殊眷屬畢。  十從次除下。明說除蓋障眷屬種子中。又八。一明除疑怪種子。訶沙難行。離行離空。又大空。所謂法甘露也。總句是喜義。是歡喜踴躍義(云云)言除諸蓋障疑怪故。獲無相法界大空三昧故歡喜踴躍也。  二從次一下。明施一切眾生無畏種子。即啰娑難垢。如上。猶此字義故有畏。若入阿字門。能除一切畏也(云云)言猶此字義故有畏者。啰是塵垢義。塵垢故。字義之當體畏也。故云爾也。總句是味也。以無上真實法味。滿一切願(云云)言羅中有阿聲。是即無上真實法味也。以此字不生甘露味。與一切眾生。除生老病死之畏也(云云)  三從次除下。明除一切惡趣種子。即恃懵法界縛。沙難如上。總句是破碎義也。如人手執物擊物令破(云云)其義自可見(云云)  四從次愍下。明哀愍惠種子。即微縛。三昧伊聲是定。訶喜娑堅。難如上。總句以種種善巧方便。令眾生歡悅至是處也。  五明大慈生種子。即諂。增長積聚義。大慈生菩薩種子也。此慈極大無比。從此慈中生也(云云)  六明大悲纏種子。即閻乘也是去來義。離去來同大空也。此大悲纏菩薩種子字。由大悲故自纏其心。故得名也(云云)  七明除一切熱惱種子。即縊。除一切熱惱菩薩也。能除三毒熱惱。是極三昧義也。其義自可見(云云)  八明不思議惠種子。即污。之烏亦極三昧義也。此不思議惠菩薩也。以不思議惠除無惠也。由自有故得惠與人。奢摩他又大空(云云)已上除蓋障眷屬畢。  十一明說地藏眷屬種子中。又六。一明寶處種子。即灘施也。寶生菩薩也。猶能生一切法寶故得名。言寶生者寶處也。寶生從所生。寶處者從能生也。  二明寶手種子。即衫此寶手菩薩也。如如意珠在手能與滿一切人願。此菩薩亦爾。故得名也。  三明說持地種子。即噞儼也。第五字是空。又大空也。此持地也。猶如大地持萬物。佛地持眾生。此菩薩亦爾也。以此字義。持一切也。  四明複次種子。即髯染字也亦第五字。又大空。經本缺菩薩名。檢前(云云)經第一雲。謂寶掌寶手及與持地等。寶印手堅意(云云)上雲及與持地等。今雲複次故。以第一等與今複次思之。此處可有菩薩決定也(云云)故云經本缺菩薩名檢前也。  五明寶印種子。即泛。頗是聚沫不堅義。了一切法自相如是。同於大空。此寶印手菩薩種子也。  六明堅固意菩薩種子。即□。堅固意菩薩也。空又空也。即是堅固意菩薩空內即息垢也已上地藏眷屬畢。  十二明虛空藏眷屬種子中。又五。一明虛空無垢種子。即唅。虛空無垢也。此惠如空清凈無垢。行因於空。成就已等同於空也(云云)言行因於空者。字行也。此行必因空成就。所謂大空故有空點也。  二明虛空惠種子。即鄰定垢。虛空惠也。如空無邊無礙。菩薩惠亦如是也。雲言定者伊點也。垢者字也(云云)  三明清凈惠種子。即^8□丹。清凈惠也。空如如惠來。句者竭底是去。謂去成正覺至如如(云云)其義自可見(云云)  四明行惠種子。即地藍空垢。行惠心常以是惠利益眾生(云云)言空垢者。法空也。上有伊點是即法界定也。法界定即空也垢字上有點。即無塵垢也。  五明安惠種子。即□。句雲無怖畏也安住是惠猶如金剛山也。安惠也。常住是惠以利眾生故得名也。已上虛空藏眷屬畢。  十三明說諸奉教者種子。即地定法界。室唎定。止無垢。唅行空。沒藍縛垢空。此四字諸奉教者通用。隨取其一字用(云云)言此四字中隨意取一字行也(云云)  十四明諸菩薩所說種子。即。上作止。拏。二點是恐怖令除戰。點是極戰令彼怖。是大勝也。欠此多。第三如如。羅無垢。閻達一切乘·劍作與非作皆離。以何得離由體大空故也隨取一種子字。言此六字中隨一取其一字行。故云右六字如上所說乃至即得通用之耳也。又諸尊真言中。隨所用取初中後肝要之字為種子。故云凡諸真言中乃至觀察取宗要之字耳也。  十五明凈居天真言中。意悅也。從法生。隨有也。說也。種子。亦種子也。句義雲。意悅從法生。隨有所說。一堅義一不堅義。上有空點故。離堅不堅之體同大空也。  十六明羅剎婆真言。即吃□心。計履兼三字乃種子也。能食一切業垢者。業謂作業。故云一切也。垢謂塵垢。故云一切也。二翳字者也。然雲二翳故可雲也(云云)  十七明諸荼吉尼真言。即。訶定行。唎垢。訶行。除彼邪術之垢也。  十八明諸葯叉真言。即乘。如上(私雲。指諸菩薩種子字也)言語斷定。施乘。法界。無垢定也句雲持夜叉明者心也(云云)十九明諸毗舍遮真言。即第一義定。死。極第一義滅也。  二十明諸部多真言。即去空。空定。極也。我。堅空。空定也。  二十一明諸阿修羅真言。即垢。戰(私雲。慢對他身故云戰也)重言也。法界無縛。如如。猶空。猶如虛空。言語道斷離諸垢也。余文可見。言以染欲瞋故縛法界入阿字門故如如無我。如虛空。言語道斷。離斗諍垢也。  二十二明諸摩□羅伽真言。即來去。垢。相也。謂生死縛。垢。相(云云)言往來生死以縛故也。然入阿字門故即無縛也。以無縛故無塵無相也(云云)  二十三明諸緊那羅真言。即行喜堅也。所謂我執也。空。又空。上句也。縛定。訶如上。如上(云云)  二十四明諸人真言。即壹定車(去)影像。傍有阿聲行也。缽第一義。□塵。即大空。無我。即大空。拏空又空也又伊聲是空。空。乘又定。空。空空。同上(云云)上來諸真言別相竟。故云右諸真言別相竟也。  第四從次毗盧遮那下。明總說真言心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秘密主是等一切真言乃至而得決定者(云云)  二從次毗下。明隨釋中。次毗盧那說真言心者。所謂總指阿字為真言心也。以如上諸真言等者。指次上諸真言中。然於此等諸尊。皆有大咒心咒心中心咒。故云則有根本乃至隨心真言也。於十佛剎微塵數一一諸尊皆如此。故云如是等無量無邊不可知數也。即一切真言生處者。一切諸真言皆悉從此阿字本不生際出生。即體不生。故云即一切真言乃至即體不生同於阿字之法體也。此中真言通一切處用者。上來所說真言。一切法皆通用可行之·從此下諸品所說是別行別法也。故云此中真言乃至名是別行也。  已上釋普通真言藏品竟。  釋世間成就品第五(經第三疏第十)。  將釋當品。即開為四。一明大意。二明品題。三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初明當品大意者。今真言行者。於真言持誦之時。字字相應句句相稱而住極圓明中也。所謂字字相應者。且以金剛界真言。略明其義者。字字者。字言說不可得。字生塵不可得。字法界不可得。如如不可得。言語道斷。如此字相字義了了分明。譬如明鏡浮色像。連環相續猶似貫珠。如此持誦之時。一相一緣不敢驚動如金剛山。名字字相應也句句相應者。金剛。所謂一切智智不壞五智是也。法界。所謂一切智境常住五輪是也。言語道斷。所謂五智五大平等不二凈滿月圓明之體。如此句義相應。唯住圓明凈滿月輪。故疏雲。又想月輪。圓明清凈觀字輪。在此輪明凈心中。如前成就。此即凈菩提心義也(文)是則此品大意也。  二釋品題者。世間者。聲字實相三事隔異故云世間。複次身口意三業差別故云世間。然如此等三事。以真言加持故。互相攝入平等無礙。真言三密行者三密本尊三密不二平等。以是義故云成就。故疏雲以三事等故名世間成就(云云)故言世間成就品也。  三明當品來意者。第三品中。金剛手以三問奉問於如來。所謂一云何凈除諸障。二云何持真言。三云何成彼果(云云)依之如來息障品中答第一云何凈除諸障之問。其餘方第四普通真言品中說之。今此品以下。如來答說持真言與成彼果之兩問也。故疏釋當品來意雲。前已問佛今騰前答之故無問自說也(云云)又雲。佛意言。若有眾生欲得成就如上大果者。先當依此品次第而修行之。即是最初發足處也(云云)以是義故次上品此品來也。  四明入文判釋中。大分為四。一明結前生後句。二明字聲圓凈觀。三明數息觀。四明三月念誦(矣)  初中。又二。一明無問自說意。二明當品來意。  初中。又二。初明引牒。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前下。明隨釋中。前已問者。指第三品中金剛手三問也。佛今騰前答之者。依彼中持真言及成彼果故。別不待發問。今此品中直佛說之。故云佛今騰前答之故無問自說也(云云)  二從如真下。明說當品來意中。又二。初明引牒。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如於法教者。如於法之教也。所謂得於法必設教。故云於法教也。依如於法之教而修行。故云依於正教而修法行也。正謂簡異於九種傍教也。此行善成者。指聲字實相平等妙行。是即釋答云何持真言之問也。得悉地果者。指世間成就果。是即釋答云何成彼果之問也。欲得成就如上大果等者。指住心品所說一切智智大果也。所謂住心品正舉自證圓極妙果。具緣品中說為證此果次第修行具緣方便。息障品中說修此法之時障者對治之法。普通真言品中說此普門曼荼羅次第修行所要真言。雖然未說持誦法則修行安心故。此品初正說之。故云佛意言若有眾生乃至即是最初發足處也。  二從當字下。明說字聲滿凈觀中。又三。一明字句義觀。二明真言聲觀。三明圓明中本尊觀。  初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如上下。明隨釋中。又七。一明字義。二明句義。三明勸修行者。四明釋洛叉義。五明一緣不動。六明不如法咎。七明一一字與菩提心相應。  初中。入實相門者不可得義也。即真言字者。字門也。  二從又下。明句義中。此句者滿足義。言且於一句中盡無量義利等是也。故云正詮實相之體也。  三從是故下。明勸修行者中。必令字字相應者。指字義相應也。句句相應者。指句義相應也。或住心種子之字者。心謂真言心。所謂阿字也。種子謂其真言中初中後之字是也。或想真言等者。指字輪觀也。以其真言字或字輪。如珠鬘等。明凈無垢循環連續無間斷故。遍灑身上下除身心垢障。故云或想真言乃至身心諸障悉得清凈也。  四從所謂一下。明釋落叉義中。所謂一落叉者此是隱語等者。十萬遍為一落叉。此是如來隱密語也。即如來本意。一落叉者是一見之義也。所謂一見本有圓明義也。故云此是隱語乃至即是一見義也。  五從令心下。明一緣不動中。令心住此境一緣不亂者。且如五字字輪者。本不生義。方形而黃色圓明無礙也。字言語不可得義。圓形而白色圓明無礙也。字塵垢不可得義。三角而赤色圓明無礙也。字因業不可得義半月而黑色圓明無礙也。字等空不可得義。團形而青色圓明無礙也。如此一一字義形相圓明相應。一緣不余緣。設雖有違順魔障。住勇健菩提心。無動轉之心。無有取捨。如此名為住於一境。故云令心住此境乃至故名住於一見也。  六從若下。明不如法咎。自可見(云云)  七從複次下。明一一字與菩提心相應。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第二下。明真言聲觀中。又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又當下。明隨釋中。又當觀想字字句句真言之聲者。先付真言字相字義句義。明字字相應句句相應畢。今就一一真言之聲。如前次第連續一一聲相明了。其義在文自可見。一緣不動如前。故云又當觀想乃至如前說也。又句中義者即是尊之體者。且如雲是無等也。是即自性清凈之體。不生不滅堅固常住。無過無等大空三昧是也。如此句者。是三等義。所謂三平等之體也。可思之。如此一切真言一一句義。亦皆至第一實際。顯自性清凈本尊之體。故云又句中義者是即本尊之體也。如此本尊與自身本來本尊。無二平等。故云先想本尊乃至令內外明了也。字真言觀者身密也聲真言觀者口密也。句義觀者意密也。如此真言三密即是本尊及行者三密也。本尊三密行者三密真言三密。平等平等無二無別。是名為世間成就。故云字真言觀即是真言身乃至以三事等故名世間成就也。余文可見(云云)  三從第三下。明圓明中本尊觀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云云)  二從次當下。明隨釋中。次當觀佛等者。既令聲字觀明了已。於彼圓明中隨三部之所欲。可觀想其本尊身。所謂若欲作息災之用者。於圓壇中觀真言字。轉成本尊身白色寂靜之像等也。如息災者余法可准知。故云即觀本尊隨彼所欲事乃至既得成就明了無礙也。又想月輪等者。於彼本尊心月輪中又觀字輪。於自身心月輪中又觀字輪。彼此互相攝入了了分明。此即凈菩提心義也。故云又想月輪乃至即凈菩提心義也。於凈菩提心與念佛三昧相應者。一心一緣憶念諸佛境界。所謂自性清凈大菩提心也。故云於凈菩提心與念佛三昧相應也。如此證位未證之人所未及。故云餘人所不見也。謂圓明本尊及字者。如前圓明中本尊並字輪明了現前。故云於中諦誠想乃至名諦了分明也。  三從雲中下。明數息觀中。自分為六。一明如前觀字聲本尊。二明三種都合成種子。三明誡未得已得心。四明持誦果相。五明正說數息觀。六明住阿字門。  初中。又二。初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可見。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即是如上等者。觀字聲本尊也。或雲。句者句義。所詮即本尊。故上文雲又句中義者即是本尊之體(云云)所言本尊自性清凈心是也。更問此意也。  二從先作下。明三種都合成種子中。先作是三種觀者。如前先作字聲本尊三種觀已。觀其真言中種子而轉成所欲之本尊如前。故云先作是三種觀乃至為欲成果也。余文可見(云云)  三從行者下。明誡未得已得心中。行者初觀之時等者。真言行者初觀時。三密相應故電光三昧暫顯現時。保初心不可生著慢。故云行者初觀之時乃至爾時不應生著也。所以下引例證。自可見(云云)  四從若下。明持誦果相中。若見尊時者。本尊觀成就相也。若見字者。聲字觀成就相也。乃至觀此圓明者。實相觀成就相也。余文可見(云云)  五從又經下。明正說數息觀中。又經中所云命者等者。指而想其命之命也。言隨出入之息。直言字亦隨出入。雖然猶是念想故亦可凈除之。故云命謂風也乃至亦當凈之也。又所謂出入息者如世人等者。如世人出入息無間斷。今此行者字輪圓明亦如是。故云如世人入息乃至諸根清凈也。又隨所欲之事。種子色並本尊壇位等可准知之。故云又隨事而觀乃至成辨諸事也。  六從所云下。明凈除已住阿字門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中。彼等凈除已者。真言字聲本尊。隨出入息而入出無礙。凈除其念想。故云彼等凈除已也。作先持誦法者。上品所說一切真言心。所謂字也。  二從所云下。明隨釋中。所云等者。言合字輪成一種子之字。以種子字入阿字而觀之。故云所云阿字者乃至即見本不生理體也。如是見已等者。如是持誦故得入阿字門。得入阿字門故見三平等本際。以見三平等本際故於普門法界獲得六根清凈位。成就一切種智。故云如是見已即三業皆通乃至即是究竟六根清凈成種智也(云云)  四從善住下。明三月念誦中。自三。一明一月念誦。二明二月念誦。三明三明念誦。  初中。又六。一明釋一月義。二明釋前方便句。三明釋一一句通達。四明一成時一切成。五明最初成就種子。六明花香遍滿義。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約淺略明義。二約深秘明義。  初中。謂一月之中者。是三十日為一月。於此中先當作如上持誦也。故云謂一月之中先當作如此如上觀之也。  二從又秘下。明深秘義中。一歲十二月等者。一年十二月也。十二月又複本際。是即表初後平等。所謂初地所證與妙覺所證同際無二。故云一歲十二月而還複本際乃至此中得一月之分即是入初住地也。雲一月者即是心與一境相應者。言一者。一緣凈菩提心更不余緣故云一。言月者。此凈菩提心明朗無礙故云月。以是義故云心與一境相應也。  二從行者下。明釋前方便句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如下。明隨釋中。如是觀行之時者。如上作持誦之時。先為前方便。以六種供具等。奉獻諸佛菩薩時。運心觀想。此一香一花遍法界海無所不至。能供養行者身亦遍法界無所不至。所供養佛菩薩身亦遍法界無所不至。以是義故能供所供供物。三種同共遍滿法界海。普施作不可思議佛事。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故。凈佛國土成就眾生大願皆悉無不圓滿具足。故云如是觀行之時乃至通達一一句中解也。並下文等者。指次下奉塗香花等文也花遍十方等者。如上三事遍法界。以此功德迴向自利利他。菩提大願猶能成就。何況於餘事哉。故云花遍十方乃至何況餘事也。  三從一一下。明釋一一句通達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前下。明隨釋中。謂前觀字輪等者。如前觀想字聲本尊。一一明了現前更不錯謬。故云一一句通達也。一一句字或本尊等者。句義字義本尊圓明明了。故云一一句字乃至故云一一句相應也。此中相應者。謂通達而為相應也。  四從先觀下。明一成時一切成中。先觀得成等者。觀本尊而得成就之時。圓明字輪等自然成就。故云先觀佛得成乃至自然成就也。月喻三昧義自可見。至下文各有用處等者。今此三月念誦等所以具說者。至下品中說六月念誦等法故。為準此令知彼故。具明說也。彼為明六大法界圓明。此為明三密平等明朗。故云各有用處故須具明觀月法用也(云云)  五從諸下。明最初成就種子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諸佛大名稱者。指大日如來也。說此先受持者。上所說種子字也。謂如上轉種子字成本尊等。是也。  二從即下。明隨釋。自可見。  六從次當下。明花香遍滿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能以一花等者。其義如上釋之。故云謂以一花乃至顯現自在之力用也。  二從如是下。明第二月念誦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次雲下。明隨釋中。次雲此中釋兩字深義者。指如是於兩月之兩字也。若淺略釋者。六十日之間持誦名為兩月。然今深秘明義。故云即是及於悉地也。言第一月種子也。第二月此種子欲及悉地果。故云即是及於悉地義也。今此是大用等者。於世間法中而得成就。得聞持不忘。或得通明自在。是大用也。第二月也。第一月等者。言初月成種子。即是初法明道種子心。所謂圓凈菩提心也。故上文雲。此月即是月喻三昧。法性清涼乃能普現眾生心水之中。非如世間月也(云云)第二月謂成位故者。指初地位也。  三從次滿下。明第三月念誦中。自分為六。一明結前生後句。二明所住處。三明曼荼羅義。四明結護作凈。五明上中下時分。六明修瑜伽中現瑞。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滿此月已者。指第二月也。行者入持誦者。行者釋入第三月持誦也。  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若成世間說者即是初一月持誦者。初一月一向世間成就也。第二月通世出世間。第三月約世間明出世觀智。故云若成世間說者即是乃至能滿一切願也。  二從所謂下。明釋所住處中。又六。一明山峰義。二明牛欄義。三明河灘義。四明四衢道。五明一室義。六明大天室。  初義。在文可見。  二明牛欄義中。牛是五凈所生等者。或抄雲。雪山有香牛。彼牛不食諸谷豆等類。即食忍辱草並諸藥草等。遠離聚落。或十里二十里等(云云取意)今所言五凈所生者。彼牛所食清凈故。所住牛欄隨亦清凈也。天竺俗風以之為第一清凈處。從此地所生柔草等。亦豐茂滋長熏香微妙超絕世間。今行者所住牛欄亦如是真言上乘香牛。不食九種住心之谷味。唯食三密平等之忍草。是即第一清凈。而能增長一切眾生種種善根也。自餘四種義。自可見(云云)  三從漫下。明漫荼羅義。自可見。  四從作下。明結護作凈等。自可見。  五從葯下。明上中下時分中。日出為上夜半中等者。經舉中夜日出。略初夜。其義可見。  六從於此時中下。明修瑜伽中現瑞中。有地上空中不同。其地上謂大悲開發表相也。空中謂大智平等義相也。余文自可見(矣)

  已上疏第十世間成就品畢

  妙印鈔卷第四十三 一交了

  (御本雲)元德二年(庚午)七月二十一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四十四

  沙門阿寂紀

  釋悉地出現品第六(經第三疏第十一)

  將釋當品。自開為四。一宣大意。二釋品題三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矣)  初宣大意者。此品中。當明有二種之依以莊嚴清凈藏三昧而亦為依。能說四處流出句。成如來不思議業。爰以經雲。爾時世尊復住三世無礙力依如來加持不思議力依莊嚴清凈三昧(云云)疏(十一左)雲。此有二種依。依三世無礙力。依佛不思議力。此三昧是不思議三世無障礙加持力用所依止處也。依此法體。能成如來不思議業。清凈者即是真言體也。此是如來眾德之藏。無盡莊嚴無有缺減。具足成就相也(云云)私雲。二種依者。大智大悲之二法也。此二法復依止何物者。所謂依止莊嚴清凈三昧也。是即六大法界自性清凈大菩提心是也。法華雲。定惠力莊嚴。以此度眾生(云云)可思之。複次此品中說四轉並五字真言。是即此經宗體也。以如此等深義為當品大意也。  二釋品題者。悉地者此雲成就。成就有二種。所謂世間出世間是也。世間成就者。成就藥物等。住有相有緣是也。如上品所說。出世成就者。無相無分別無為無作之妙果是也。爰以當卷末(二十三右)雲真言所成物是名為悉地者。若得如此成就者。是名有分別成就也。以此藥物等事猶是相成之法故。名有分別成就也。以分別藥物成就無分別者。因有分別而得無分別成就也。此能分別為因也。依此有分別而得無分別果者。無為無相不思議無染之果。雖非因成。而以有分別為因。然成此無得無為之果也。出現者。若如上悉地成就者。自心本來無盡莊嚴悉出現。還又令出現一切眾生無盡莊嚴藏。故云悉地出現也(云云)  三明來意者。上品中說世間成就。令行者有案足之處。引令至出世成就。今說悉地出現。終令圓滿無得無為之妙果也。爰以疏雲。前品已說世間成就。送於行人。令至出世成就。是以於此中說用佛心作出世成就之業也。以是義故次上品此品來也。  四明入文判釋中。自分為三。一明說決定智圓滿法句。二明說四處流出句。三明說滿足一切智智明句。  初中。又二。一明觀察大眾。二明正說圓滿法句。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後從觀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觀察所由。二明滿足一切願義。三明三世決定智門。四明釋法句義。  初中。觀察大眾非無因緣者。佛以圓明無際智。觀察法界眾生種種性慾。更不失時宜。雖然非如彼小乘宗等雲佛三時照機。無觀而觀無照而照。如響應音似月浮水。此中佛心者。佛者覺義知義。心者曼荼羅聖眾集起之體。所謂自性清凈心也。佛者能契之智。心者所契之境。是即境智相稱而照機。定慧莊嚴而利生。故云先以佛心而觀察乃至故先觀機也(云云)  二從滿足下。明釋滿足一切願義中。滿足者入此法門者。指決定智圓滿法句也。所謂自性清凈字妙體是也。能生法門者。從阿字生諸字乃至一切言句音聲等故。能生法界者。自性清凈能生法界萬德故。無相如來自證秘密之法者。如此能生之阿字能生之自性者。只是自性法身如來自證境智秘密心蓮常法也。以此自證之法。滿足一切眾生大願。故云滿足者入此法門乃至無空過故也。此一句誠宗眼也(云云)  三從三世下。明釋三世決定智門中。說此妙法者。指自性心蓮妙法也。欲令各隨本緣等者。隨普門萬德之本緣。得印持決定。故云決定智門也。  四從法下。明釋法句義中。法句者謂先觸事等者。法謂軌持軌則義。句謂滿足義。法法自備軌持軌則而眾德滿足。故觸事從事能生於理與一實境更不相違背。故云法句者謂先觸事乃至故名為句也。依世句偈法者。世間以五含七含等句偈而名句偈。今准彼故。以法句名字說之。然佛意所示。法者自性清凈虛空無垢之法體。句者能授種種諸巧智無盡無餘眾德滿足義也(云云)此句即是偈也者。向未會之本作釋故云爾也(云云)  二從虛空下。正明說圓滿法句中。又四。一明說自性身德。二明說受用身德。三明說變化身德。四明說等流身德。  初中。又二。初二句明自性受用身義。二後二句明變化等流義。  初中。又二。一明並牒兩句。二明二句隨釋初明並牒兩句者。自性受用其義相鄰故云爾也。  二從一切下。明兩句隨釋中。又二。一明釋第一句。二明釋第二句。  初中。一切智智之心者。指毗盧遮那本地奧心。世間虛空雖非能可喻。且假易解空顯難解空。故云等空也世空有四珠勝。一者清凈德。二者無邊際德三者無礙礙德。四者無所分別德。故云無垢無量無礙無有分別也。自性清凈法身大空亦如是。故云即是諸佛大空現證之法也。無自性者。此本初不生大菩提心。離四句百非。本來清凈不可得也。無盡萬德含藏不可思議。故云無自性者乃至不可執取也。複次虛空者器世間。無垢者智正覺世間。無自性者眾生世間。所謂心虛空菩提三種無二之意也。複次虛空者佛部。無垢者金剛部。無自性者蓮華部也。如此等眾多義門無量無數不可具記。宗肝亦有此句(更問)  二從以如下。明釋第二句中。又三。一明境智相照。二釋種種巧智。三明於法自在義。  初中。以如是即彼大空無為等者。從自性清凈境發自性清凈智。此智還照自性清凈境。故疏雲心自證心心自覺心。論雲於內心中觀日月輪。由作此觀照見本心。湛然清凈猶如滿月(云云)是即自性天然六大法自境智和融義也。故云以如是即彼大空乃至能生一切智智也。  二從即是下。釋種種巧智中。即是巧智智之異名也者。法佛自證之一切智智者巧之中巧智之中智。是即非思量憶度之所及故。以巧之義顯智之德。故云即是巧智智之異名也。若夫非善巧智。何能不動法界。隨一切眾生種種心行。能示現三部無盡莊嚴藏。令普門群機得入平等法界哉。故云若非巧智乃至即是巧中之極巧也。  三從以平下。明於法自在義中。以平等空者指諸佛自證之大空也。有相生滅者指緣起眾生之自空。以覺知彼本初不生而無自性。此本初不生而無自性。彼無自性與此無自性。一體平等無毫末異。故於有相無相緣起本有一切諸法。而得最自在故。必定師子吼。施不思議化用。故云以平等空乃至不可思議度量也。  三從由本下。明變化等流義中。又二。初明並牒兩句。後明兩句隨釋。  初明並牒兩句者。變化等流又其義相涉故云爾也。  後從此不下。明兩句隨釋中。此不可得空之自性者。指第一第二句。故云第一常住法佛之身也。此不離常住法身之身。而作甚深不可思議從緣起之法。不動法界法然。普應群機。感應道交作自然化。如月浮萬水。似明鏡現色像。如此等甚深不可思議自性天然緣起。十地難見等覺難伺。故經雲緣起甚深難可見。疏雲此不可得空之自性乃至如是緣起法不可思議也。注空之自性常有者。是即非如彼小乘所談實有之有也。言空之自性以無自性故乍空即有也。有之自性以無自性故乍有即空也。空本性如是如是故空之外不求有。有本性如是如是故有之外不求空。以是義故乍無為無作而全體從緣起之諸法也。乍緣起法全體無為無作之法佛也。是即今教宗致也。能能可思之。故云空之自性常有乃至謂空本性如是也。已上就自性法身。明四種法身義畢。若約曼荼羅者是即中胎藏是也。  二從於長下。明受用身德中。又二。初二句明自性受用身義。後二句明變化等流義。  初中。又二。一明並牒兩句。二明兩句隨釋。  初中。於長恆時殊勝進住者。疏未曾引之。經已會也。是即三世常恆自性法身進住共殊勝故云爾也。隨念施與無上果者。受用法身自證果德圓滿已。又授眾生無上果故云爾也。  二從恆下。明兩句隨釋中。恆謂常修如是法行等者。三世常恆住大空平等無自性。故云恆謂常修乃至不可得無自性故。是即自性法身義也。而能修甚深平等法界之妙行。圓滿無上果。亦與眾生。故云猶如大空而能生乃至亦能與彼也。是即受用法身也。並牒兩句並釋兩句之意。准上可知也(云云)  二從譬如下。明變化等流義中。又二。一明並牒二句。二明兩句隨釋。  初中。疏未曾引之。經出已會也。  後從此恐下。明兩句隨釋中。此恐人不信解等者。今此兩句是受用身下變化等流義門也。故以譬說令開悟。例如法華中三周得悟中周聲聞用譬說也。前自性受用直依法說不用譬說。例如法華上周聲聞直依法說不用譬說也。故云此恐人不信解更引譬之也。譬如一切世間者。世間一切諸趣宮殿樓閣等。皆依住於虛空。雖然此虛空亦終無所依。雖令無量諸法之安住亦不念苦勞。又能住諸法於虛空不念恩德。是則自性天然之理。法爾無作之謂也。所依虛空譬本有之大空。能依宮室譬種種分空。是即於自性受用大空。雖依住變化等流分空之宮室。自性受用不作是念。一切變化等流由我而出生依我而依住。變化等流亦不作是念。依自性受用大空之力。我等出生我等得安住。何以故。以自性受用之大空自元無所依故。無為無作而無有造作之功行故。又以變化等流依住自性受用大空故無為無作而無有造作之功行。何以故。從緣生無自性故。知自性受用無為無作而常住不變。變化等流無為無作而常住不變。彼此同本初不生而無自性。豈可分別執著哉。故經雲譬如一切趣宮室。雖依虛空無著行。疏雲譬如一切世間皆依於空而得安住乃至何以故不見虛空有造作之行故不念報也(云云)問。譬文受用身下變化等流也。合譬文變化身下自性受用也。既法喻不齊之咎在之。云何答。影略互顯可得意也。所謂上段可有合譬也。下段又可有譬文也。是故住心抄會譬如等一偈雲。兩返可訓也(云云)可思之。然者無咎也已上就受用身。釋四種法身義門畢。  三從次會下。明說變化身德中。又二。初二句明自性受用身義。後二句明變化等流身矣。  初中。又二。一明並牒兩句。二明並釋兩句初自可見。  二從合雲下。明並釋兩句中。合雲如上所說之行者。指上平等法界之行也。故云亦同於空也。是即變化身下自性法身義也。除三有之障等者。除三有法界之蓋障。能坐無明煩惱之所勝法性清凈之身也。是即受用身義也。  二從次雲下。明變化等流身義中。又二。一明並牒兩句。二明並釋兩句。  初牒經。可見。  二從更下。明並釋兩句中。更引古為證等者。此是變化身下應化等流身義門也。前以譬說明變化身等義已。今又舉因緣明應化等流身義也。彼受用身下之應化身故用譬說。如彼法花中周聲聞。此變化身下之應化等流身義故用因緣說。如彼法花下周聲聞引大通十六王子因緣。故云更引古為證也。若覺此法即無盡莊嚴者。言昔先生菩薩。修行此無盡莊嚴法故。名為勝莊嚴。勝者無盡義也。勝者梵雲摩訶。是大多勝三義。此無盡莊嚴盡法界際故云大。三密無盡莊嚴無量無數故云多。出九種心量之所及故云勝。是即從如來三密而生。故云此即佛子也。三世十方諸佛亦如此修行皆得此法。故云此先覺者即曾得如是法一切諸佛亦皆得此法也已上就變化身。釋四種法身義門畢。  四從次雲下。明等流身德中。又二。初二句明自性受用義。後二句明變化等流義。  初中。又二。一明並牒兩句。二明並釋兩句。  初牒經。自可見。  後從此意下。明隨釋中。若離此更於余法句中等者。言離此自性清凈自然自證無盡莊嚴之法句。更不可成不思議法界之妙果。故上文雲如實知自心。疏雲心自證心心自覺心。故知離一切眾生自心實相之句。求成佛於余法句中。終無得理。譬如水中求油。猶如破石求乳。只是自心求菩提者。自然成無上果。故云此意雲若離此更於余法句中乃至如水中求油無有是處也。是即於等流法身之下自性法身義門也。若人能得此自證等者。若真言行人值此自證自覺之法。如實知自心之時。明照諸世間生死黑闇猶如日輪。又為一切眾生或大歸依。如如來出世之時。故云經雲作世遍明如世尊。疏雲若人能得此自證乃至而作大明也。是即於等流法身之下受用法身義門也。  二從說極下。後二句明變化等流義門中。又二。一明並牒兩句。二明並釋兩句。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佛下。明隨釋中。佛說此極清凈等者。佛者指變化身也。是六趣眾生與毗盧遮那本無二體之意也可思之。說此極清凈者。指自性清凈自心自證之法。故疏第七雲。就此經宗則五種三昧皆是開心實相門(云云)以是義故云說此極清凈無分別離分別甚深自證之法也。是即於等流身下變化法身義門也。此法深廣等者。指三密秘藏之法也。深者。豎盡十重之底故。廣者。橫窮十方之際故。於如此盡空法界不可思議不可說之塵塵法法。今此等流法身重重遍滿無有空隙。其體堅固如金剛。故云不可破壞。三世常恆無有盡期。故云無有窮盡。故疏第七雲。如三重曼荼羅中五位三昧。皆是毗盧遮那秘密加持。其與相應者皆可一生成佛。何有淺深之殊(云云)又金峰經雲。常於三世不壞化身利樂有情無時暫息(云云)故云此法深廣乃至無有窮盡也。即是嘆得法之意者。六道生死凡夫值此秘密甚深教法。發如實菩提心。覺得自性清凈之妙法。故云即是嘆得法之意也。已上等流法身之下四種法身義門竟夫毗盧遮那如來三世無量門決定智圓滿法句。雖無量無邊。不出四種法身之教說。於此一一身。復有無量當機眾故。各具四種法身。如此重重不可思議橫豎雖無量。只是毗盧遮那如來無方化用。常恆三世圓滿法句也。何有次第淺深之殊異耶。故云六趣眾生與毗盧遮那本無二體。雲五位三昧皆是毗盧遮那秘密加持等也(云云)  二從爾時下。明說四處流出句中。自分為四。一明緣由。二明正說四處流出句。三明說虛空藏轉明妃。四明悉地成就句。  初中。又分為六。一明佛觀大眾告示各說流出句。二明諸執金剛不違佛命。三明諸執金剛陳各說非所宜。四明惟願佛說利益。五明佛嘆諸金剛辭陳。六明佛赴請說次第供養法。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毗盧遮那(乃至)法界神力悉地流出句(乃至)得樂住者。經之爾時毗盧遮那乃至得安樂住之三行余文未會引之也。就中神力與悉地中間亦是乃至多也一十八言在之。是非牒經文。即隨釋文也。是即爛脫也(云云)  二從佛觀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觀大會所由。二明釋神力義。三釋流出義。四明勸修利益。  初中。佛觀大會等者。其義如上釋。非無因緣等者。為欲令諸金剛菩薩等各說自所通達流出句故。觀察之也(云云)  二從此神下。明釋神力義中。此神變等者。此神變一念之項遍滿法界。故云是廣義也。從一念心湧現無盡莊嚴藏。故云從一得多也。亦是動用神變也者。動作三密故云爾也。  三明流出義中。從不思議法界等者。從自性清凈不可思議法界之體。以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故。流出不可思議悉地之句。令遍滿盡空法界海也。故云從不思議法界乃至悉地之句也。此流出名為門者。梵語中有門之義。雖然今以流出為正意也。故云此流出乃至意明流出也余文可見(云云)  四從佛意也。明勸修利益中。佛意令彼各說等者。言佛所以令彼金剛菩薩等各說者。若有眾生依之修證勝進。應住如來安樂之行位故也。故云佛意令彼乃至住於如來安樂之行也(云云)  二從時諸下。有諸金剛不違佛命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云云)  後從依下。明隨釋中。依佛所命者。為顯不違佛教敕。先雲依所教敕。故云依佛所命不敢有違也。  三從諸金下。明諸金剛陳各說非所宜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諸金剛復請佛言乃至非是所宜等者。經舉已會。疏引未會也。  二從然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直謙退辭陳。二明不陳說所由。  初中。然如來是法主者。言我等於無上法王前說自所通達法不可然。甚非所宜。如來自願演說。令一切眾生聽聞也。故云然如來乃至令一切聞也。  二從何以下。明不陳說所由中。何以故乃至非是所宜等者。其義如上。自可見(云云)  四從此意下。明惟願佛說利樂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善哉世尊惟願利益安樂未來眾生故如是說已(云云)此如是說已四言。上如來告敕之文末在之。是即經爛脫也。疏釋今文畢而雲如是說已。此是迴文者。是即正指如是說已四言。為迴文也(云云)  二從此意下。明隨釋中。又二。初明嘆無上佛德。二明利益眾生意。  初中從此意下。明嘆無上佛德。自可見。  二從何以下。明利益眾生意。其義自可見(云云)  五從如來下。明佛嘆諸金剛辭陳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來告金剛手等言乃至眾所稱讚者。經時薄伽梵乃至住屍羅生於人天等五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佛贊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嘆生慚愧不陳說二明引律證嘆一法。三明慚愧羞恥同一。四明因羞恥具二法。  初中。佛贊意言者。言夫佛弟子善士之相者。必懷羞恥以為其相。然汝等所通達法門雖無有瑕玷。敬讓如來而有慚愧。各不陳說。是即當知善士丈夫之相也(云云)  二從次即下。明引律證嘆一法中。次即因其所行者。隨執金剛等有羞恥之所行。引律以證之也。  三從西方下。明慚愧羞恥同一。其義自可見。  四從故因下。明因羞恥具二法中。又三。一明所不應作不作得不作果。二明未至令至。三明住屍羅生人天。  初中。又二。一明挍牒。二明隨釋。  初中。挍牒可雲。若有羞乃至眾所稱讚(云云)  二從故因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正所不應作不作。二明不作果報。  初中。云何不應作等者。如世間忠臣者。不忠不孝是所不應作也。若人作之者為無羞恥。若人更不作之者為有羞恥也。自余可准知。故云如世間人各當觀察自種性中乃至一切惡業皆當不作即一也。  二從由不下。明不作果報中。由不作惡故等者。言不作所不應作故。為一切佛菩薩天人修羅所稱美讚歎。是即不作惡果報也。故云由不作惡故乃至為大眾稱嘆也即二也。  二從復有下。明未至令至中。又二。一明得未至能至。二明由至故生佛家。  初中。復有二事者。承前之言也。未至令至者。由有羞恥故悟所未悟。聞所未聞。是即未至令至義也。  二從二者下。明由至故生佛家中。二者由得等者。得未至能至故即生佛家。與佛菩薩常同一處。即是第二也。  三從復有下。明住屍羅生人天中。又二。一明住屍羅。二明具戒果報。  初中。謂住屍羅等者。由有羞恥故自然住屍羅也。自余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第二下。明具戒果報中。未得法身地等者。指初地也。余文自可見已上佛欲說四處流出法句故。以方便善巧智。為感動大眾汝等隨自所通達門。告敕說真言流出句。大眾依此各各雖非背如來敕命。仰敬如來生慚愧故。辭退而不陳說。唯願請如來說利樂未來。是故世尊引律讚歎羞恥一法。然後赴彼請說之也。上來說四處流出緣由也。故處處流出者。是即正指彼四處流出句也(云云)  六從善哉下。明佛赴請說次第供養法中。又分為四。一明誡勸請說。二明得印可傳法。三明行者眾德。四明說真言成就相。  初中。又二。一明誡聽流出句。二明說流出果。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善下。明隨釋中。此善哉中等者。言此善哉梵語中有二之仁者故令嘆彼德。故云此善哉乃至令善聽也。流出者如佛出光等者。言猶如從佛身出光者。從佛面門等而出。作種種不思議已。還入於佛身。此真言流出亦如是。從字真言中出。而作種種無量法門。作大佛事已。還入本初不生際。以是義故云流出也。故云流出者如佛乃至故名流出也。  二從次言下。明流出果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次言此所流出相應乃至悉地之果者。經之諸流出相應句乃至當得真言悉地之文未會引之也。  後從此中下。明隨釋中。此中果者謂得不思議等者。所言悉地之果。還住本不生際是名為一切智智之果也。  二從次之下。明得印可傳法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自此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定科段。二明得授明灌頂。三明得傳法灌頂。四明複次義。  初中。自此以下更明次第供養法者。上來諸品中。如初品者明一切智心與諸心相對辯。如第二品者明擇地造壇具緣支分。如第三品者明四魔三障對治之法。如第四品者明諸尊普通法要。如第五品者明最初發足行儀次第供養法。雖然未明如法次第法則供養行法故。此品中重又說之。故下文雲。移此一段入前品中(云云)故云更明也。是即答金剛手九句問中及彼行修行之句也。  二從光得下。明得授明灌頂中。先得見曼荼羅者。指遙見灌頂分也。非但得乃至如前所說者。指投花灌頂分也。非但得入乃至隨法修行故者。指授明灌頂分也。亦名學法灌頂(云云)  三從故得下。明得傳法灌頂中。得印可灌頂故等者。得傳法灌頂已。授得持明秘藏。繼先師事業。普利眾生。故云真言成就也。  四明複次義中。複次世間持誦品中等者。言今真言成就者。如先世間成就品所說。於字聲圓明。一一皆與菩提心相應。此名為真言成就。然彼品深秘今此品中說之。故云複次世間持誦品中乃至移此一段入前品中也。初義意者。真言成就者得印可灌頂故云真言成就。複次義意者。字輪成就故云真言成就也。如前說者。遠指經第二受職灌頂等也。近指先得見曼荼羅等文也。經言尊者等者。指見曼荼羅尊所之尊也。所言尊者傳法阿闍梨也。故云即是師也。  三從又能下。明行者眾德中。自分為十六。一明發菩提心德。二明決定正信德。三明大慈悲德。四明心無慳吝德。五明住於調伏德。六明分別緣生法德。七明受持禁戒德。八明善住修學德。九明具巧方便。十明住勇健德。十一明知時非時德。十二明好行惠舍德。十三明心無怖畏德。十四明勤修真言行德。十五明通達真言實義德。十六明常樂坐禪德。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所下。明隨釋中。求如來自在之業者。欲證得普門法界三摩地故云爾也。普門利益等者。憐愍普門法界一切眾生猶如一子。如此自利利他平等運載。是則發菩提心也。故云求如來乃至非為餘事也。  二從深下。明決定正信德中。又二。初明總牒三句。二明隨釋。  初文。自可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於甚深等者。於真言甚深秘密廣大不思議法住必定師子吼之正信。更無有疑滯之心也。具如上十三種德中信諸佛菩薩德中說(云云)  三從以大下。明大慈悲德中。以大慈悲心等者。盡法界之際。於一切眾生。憐愍之心徹於骨髓。令無盡無餘眾生授苦與樂。故云以大慈悲乃至不求自利也。具如上十三種中妙惠慈悲中說(云云)  四從又下。明心無慳吝德中。又於財法者。財施法施是也。於如此二種施故。以意樂不可慳吝。具如大論等中說(云云)  五從住下。明住於調伏德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自調六情等者。言六根調和而調伏六情放逸。柔和忍辱而安住傳法威儀。此即菩薩性戒成就之相也。故云謂自謂六情諸根此即性戒也。具如十三種中其性調柔之中說(云云)  六從善下。明分別緣生法德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文。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譬如明鏡等者。於從緣生諸法。住不思議中道。乃至悉地現前時。以十緣生句故不生愛慢。故云譬如明鏡現對眾色乃至不可取著而種種成就也。具如上十三種中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中說(云云)  七從受下。明受持禁戒德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即下。明隨釋中。即是持明之具戒等者。指四重三摩耶十重戒等也。一一戒一一法則無有闕犯。故云即是持明之具戒乃至得悉地成就也。具如三世無礙智戒並持明禁戒品等所說也(云云)  八從善下。明善住修學德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即下。明隨釋中。即是真言門等者。於息災增益降伏方便。能修學真言通相別相等。皆悉通達相應。故云即是真言門上中下乃至善住上中下法之中也。  九從具下。明具巧方便德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即下。明隨釋中。即是體解如來善權之用者。真言行者。若於律儀戒等設雖有違犯。更不可壞惡作之心。若懷惡作之心者妨修真言行。只須一相一緣志求無上大菩提一大事因緣。圓滿自利利他大願之時。自然應悔過。故云即是體解如來乃至以此善心非是犯戒因緣故不名犯戒也(云云)  十從勇下。明住勇健德中。勇猛者義如前等者。如上師德中釋住勇健菩提心之德雲住勇健菩提心者勇健是雄猛無怯弱義(云云)又弟子五德中。釋勤勇之德雲。勤勇是精進別名。釋論雲。譬如穿井。已見濕泥。轉加精勤必望得水。又如鑽火。已得見暖。倍復力勵必望得火。故以信解而明勤勇也(云云)故云勇猛者義如前師弟子中說也。具如彼釋(云云)  十一從知時下。明知時非時德中。真言門中一一次第法用等者。言通達真言門一一法則。不亂前後不缺晝夜朝暮初中後夜等隨時之行儀法則。宜知如此等時非時義。故云真言門一一次第乃至亦非三昧耶非合時也(云云)  十二從好下。明好行惠舍德中。常以財法等者。言隨其力分。或以財施。或以法施。攝取眾生令入佛道。若不然者犯不慳吝法戒不利眾生戒等。故云真言行菩薩常以財法乃至即犯持明戒也。  問。若然者與第四心無慳吝。有何別耶。答。彼隨所施之境來。施與而心無慳吝。此本性好而行惠舍。非但施與而已。哀惠而施與也。故非無其別也(云云)  十三從心下。明心無怖畏德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若下。明隨釋中。若眾中有諸異解等者。言有諸異學異解異見者來問難者。以無怖畏隨問能答。摧伏彼異見邪見等。可令得入真實見之中也。故云若眾中有諸異解乃至心不怯弱也(云云)  十四從勤修下。明勤修真言行法德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於下。明隨釋中。於修行門終不中斷等者。言從初發心乃至成佛。所修萬行無留滯。常精進無間。得悉地為期。故云於修行門乃至何況諸餘助道之法不爾犯三昧耶法也。  十五從通達下。明通達真言實義德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知下。明隨釋中。知上中下成就等者。於一一言一一句一一成立中。明智惠三昧三部五部所用通塞等之相。令諸眾生各從有緣之門而得入實際。故云知上中下成就乃至無二無別也。具如彼師德中究習瑜伽德也(云云)  十六從常下。明常樂坐禪德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於不。明隨釋中。於真言門中心住一境等者。如前世間成就品所說。住心於一境懸觀於一緣。更不他緣他觀。如此一緣一相住三昧故。或觀字成就時。餘聲並圓明自然成就或觀聲時。字並圓明本尊自然成就。或觀圓明本尊時。自余自然成就。如上品所說。若不爾者無量劫難成。故云於真言門中心住一境乃至現得法利耶也。  問。第二品中。師弟眾德具說竟。何故今亦重說如此眾德耶。答。彼為說擇地造壇曼荼擇德行。此為說四處流出法句並一切智智金剛字句明等甚深不可思議持誦法則次第故。重擇德行也。  問彼為表十三大院。舉十三種德。今舉十六種門。為何表示耶。答。表中胎藏八葉八金剛義。所謂經第一雲。八葉正圓滿。鬢蕊皆嚴好。金剛之智印。遍出諸葉間(云云)是即自性清凈心蓮華台上悲智二德也。可思之。複次表十六大菩薩之生。所謂第一發菩提心德第一金剛薩埵也。第十六常樂坐禪德是第十六拳菩薩也。故疏十六釋常樂坐禪德雲。心住一境而不散亂(云云)又金峰經說第十六拳菩薩句雲三業持常寂。故知是即十六大菩薩義也。中間各可見知也。  問。彼金剛界門。此胎藏界門。何是同一耶。答。胎金名異義融。何成各別之思。依之住心品中。四轉十六生八葉十地。皆同一無差別。引經論誠證令釋成竟(云云)  四從次說下。明說真言成就相中。又二。一明舉伏難意。二明遮伏難意。  初中。又二。一明別表。二明釋其意。  初中。次說真言成就之相者。行者眾德圓滿故必可成就真言。故次彼說之故云次說也。真言成就偏依信力堅固。若插疑惑惡見者。設雖經無量劫。更不成就。若離疑滯信力堅固者。一念一時一日一月一年乃至一生之頃必定可成就其果也。世間淺近妄想所生自在悅滿勝意生明世間咒術真言等。猶現難思威驗。何況於法佛如來自在神力之所加持出言名成立圓滿真言威德力哉。以如此現量之比量。彼與此挍量。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可說不可說乃至法界塵數之其一塵許不及如來不思議真言一分之功德。何況校量其同異耶。依如此道理。無上信心堅固是即真言成就之相也(云云)  二從或有下。明釋其意中。或有疑言等者。舉顯教迷妄之辟見。以為疑惑之體。通愚情之伏疑令生無上凈信也(云云)  二從今欲下。明遮伏難中。又二。一明舉淺拙況深巧二明勸誘深信堅固。  初中。又七。一明舉自在悅滿明。二明舉魔醯勝意明。三明舉世幻者真言。四明舉阿修羅真言。五明舉世咒術真言。六明舉忙呾哩等真言。七明況釋(云云)  初中。又三。初明所現處處。二明迷醉受用。三明況釋。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如大下。明隨釋中。如大乘中等者。指大品大論等。三十六處義自可見。於如此等三十六處中。於一時之頃。能出現種種悅意欲樂之具。故云欲界有三十六處乃至滿此三十六處也。  二從又雲下。明迷醉受用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從經。自可見。  二從為一下。明隨釋中。為一切天子等者。如此出現種種未曾有男女等五欲境界之時。天子天女等為五欲之境所迷醉。彌恣五欲也。  三明況釋。自可見(云云)  二從又善下。明舉魔醯勝意明中。又三。一明牒經。二明隨釋。三明況釋。  初中。又善男子如摩醯首羅天王乃至及彼微妙受用之事者。經之又善男子如摩醯乃至亦復自受用之二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經下。明隨釋中。如經所說者其義經現文明鏡也。故讓經不作釋也。  三從何況下。明況釋其意可見(云云)  三從且下。明舉世幻者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又如幻術真言能現種種園林人物(云云)  二從且置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四從又如下。明舉阿修羅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阿修羅真言現幻化事(云云)二從又如下。明隨釋中。能化其身同於帝釋等者。阿修羅王以自有真言力故。進升三十三天。入帝釋所住善法堂中。示同其身於帝釋而並坐。其時諸天皆生疑心。不能見分。但實帝釋不目瞬。阿修羅目瞬。見此表相令退坐阿修羅也。故云又如阿修羅乃至皆生疑怪也。  五從又如下。明舉世咒術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世咒術攝毒及寒熱等(云云)二從又如下。明隨釋中。能攝諸毒等者。前幻者真言唯示現種種園林及車乘人畜等類。不能攝諸毒及寒熱等患難。此世人真言又能攝諸毒寒熱等患難。不能示出種種園林等故。唯後其一分功能。異其名也(云云)  六從又下。明舉忙呾哩神真言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摩呾哩神真言乃至能變熾火而生清涼(云云)  二從又有下。明隨釋中。乃至世間現有人等者。前世人真言能攝諸毒及寒熱等。此真言能變火為冷。變水為熱故。又別出也(云云)又是忙呾哩神所屬真言故。雲摩呾哩神及世間等也。  七從伺況下。明況釋。文自可見(云云)

  妙印抄第四十四

  (御本雲)元德二年(庚午)八月六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四十五

  沙門阿寂紀

  釋悉地出現品第六之餘(經第三疏第十一)

  二從是故下。明勸誘深信堅固中。又五。一明彼此校量倍生信心。二明真言威德從來不可得。三明真言悉地本來成就。四明釋甚深緣生理。五明結成信力能達至理。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是故善男子當信如是流出句真言威德(云云)  二從是下。明隨釋中。是故當生信心等者。言如來大悲深重之餘。遙量未來得悉地之根機。殷勤舉六個真言功能。以況如來不思議甚深微妙真言。是故持真言者。於真言不思議威德。更無疑怪。信心堅固猶如金山。故云是故當生信心乃至為除此疑說前喻也。  二從然下。明真言威德從來不可得中。又二。初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此真言威德非從乃至而有可得(云云)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然此真言威力等者。言如此最無上真言威力真言及持誦者。於其所都。從來不可得。是即自然自證甚深不可思議緣起法性自爾。緣謝即滅機興即生。如水月鏡像。緣生不可思議(云云)  三從善男下。明真言悉地本來成就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悉地體常住。二明不知故不得。三明法體出三世常在三世。  初中。本來成就者。本初不生萬德。非始可成生之法。故云本來成就。以本來成就故。離因緣, 興成。常住不變。故云此悉地體常在不變也。  二從但下。明不知故不得中。但由行人不自了知等者。如此雖本來成就妙果。眾生如實不自知故不得之。今依住如實之行故。自證自知即自成就。故云但由行人乃至終不虛也(云云)  三從此不下。明法體出三世常在三世中。此不思議果者。指自然自證大菩提心。眾緣會時等者。此妙果雖離眾緣。而不思議眾緣會時。法爾而生起。不失時會。猶如大海雖無為無念。盈滿不失時。故云眾緣會時乃至終不失時也。如此雖不失時會。其體無始無終。而出過三世。雖出過三世。常在三世。廣作佛事更不休廢。故經雲常於三世不壞化身利樂有情無時暫息(云云)故云又此真言自無始乃至無有失期也。  四從甚深下。明釋甚深緣生理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若下。明隨釋中。若真言本體等者。若本體非本來成就者。忽隨感而垂應。不可有不失時限。若又本來成就者。當待行者心行相應而不可顯現。故知本來成就不可思議也。加持顯現不可思議。是即依不可思議感。垂不思議應。能感能應既不思議故。緣會自成時。感應道交亦不可思議也。以是義故當知不從彼本成來。不從此修成去。以離去來相故。亦非彼此二處。雖無作無性。緣會即生悉地果。猶如水月。天月不降池水不升。月明水澄感應難思。不思議緣生亦如是。真言不來行者不行。法明行凈無性自成。故云若真言本體先不成就乃至如是至理不可以思量分別而能了知也。是舉前喻勸信者。如此甚深不可思議真言緣生至理。初心始行人非所不可疑惑故。如來舉六個譬。勸誘彼鈍機疑惑。令信此真言甚深不思議緣生極理。故云是舉前喻勸信也。  五從是故下。明結成信力能達至理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下。明隨釋中。此真言不思議果者。如上甚深不思議緣生果。以分別對治行。非可能證得。唯是信力堅固乃能證入。是故佛先舉譬。彼有為生滅真言功能猶如此。何況法佛如來甚深不思議真言勢力。百千萬億那由他之一分不可比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展轉之一分非可校量。以是義故。於真言甚深緣生。發堅固無上信心。即依此門習修觀察隨順相應故。忽成就不思議因緣。速圓滿不思議具德。故云是故唯信力堅固者乃至不思議因故得不思議果也(云云)  二從爾時下。明正說四處流出真言中。自開為五。一明所住三昧。二明正說四處流出真言。三明標幟之音互出音。四明諸佛稱嘆說頌。五明佛出世成就業。  初中。自分為三。一明三昧名義。二明佛從三昧中生無盡表語。三明釋無所不至義。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有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二種依。二明能成難思業。三明指真言體。  初中。又二。一總表有二種依。二明舉二種名字。  初中。此有二種依者。指莊嚴清凈藏三昧。雲此有二種依也。  二明舉二種名字中。依三世無礙力者。指真言體。所謂自性清凈體超越三世無礙無障故云爾也。是即所加持境也。依佛不思議力者。能加持智。是即從不思議境而發。還照不思議境。故云依佛不思議力。以此境智不二。為此三昧之所依止處。故云此有二種依也依三世無礙力依佛不思議力此三昧乃至所依止處也。  二從依此下。明能成難思業中。依此法體者。指此境智莊嚴體。以此定惠莊嚴力故。於普門法界。利益安樂無量眾生。皆令至一切智智之位。依自證之法者。者六大法身當體也。無量定智者。謂呼五大為定。稱識為智。指此定力智力。所謂十智力也。十智力者十指也。故云諸力也。是即法華所言定惠力莊嚴以此度眾生義也。故云以自莊嚴也。  三從清下。指真言體中。清凈者等者。指自性清凈自證花台。是即非但此四處流出真言體而已。總兩部界會一切真言體也。故云清凈即是真言體乃至成就相也(云云)  二從即時下。明佛從三昧中生無盡表語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佛住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釋無盡語表義。二明依三力以一音說。三明佛心中分四處。  初中。佛住三昧之時者。言佛從莊嚴清凈藏三昧中。而生無盡法界無盡語表。是即表語業遍滿互融義。故云佛住三昧之時生此表業表者標也。所謂諸佛之所印成等者。是即十方三世諸佛以同一本誓故。同共所印成也。故云所謂諸佛之所印成也。印者即是標表義也者。與今所說真言所相應之印也(更問)即是如來語表也者。表如來無盡語業與虛空等也(云云)  二從法界下。明依三力一音遍滿中。法界依力與無等之力。謂從如來信解之力(序分已解)者。法界依力者五大。無等之力者識大。此六大無礙力用顯現。必依如來不思議堅固無上信解之力。故云法界依力無等之力謂從如來信解之力也。信解義住心品中委悉說之。故云序分已解也。而生平等語表者。依如此法界依力無等之力如來信解之力故。而生平等法界語表。普出無量音聲。故云而生平等語表出無量聲即是如來普門導利之語業作用也(云云)  三從次明下。明佛心中分四處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雲。四處流出者。次明佛心中分四處也(云云)  二從次下。明隨釋中。佛心者指自性清凈法界心蓮也。分四處者。發心修行菩提涅槃是也。謂從阿字出三字者。從第一字出第二第三第四。故成四字也。此四合為一者。此四字合成第五一字。是即中因東行次第也。故第五四轉成就眾德圓滿。遍滿普門法界無所不至。故云而遍布一切處也。從如來心出此平等妙音等者。言從自性清凈心蓮華台上。出此法界平等妙音。普今四德遍滿法界。故云從如來心出此平等妙音分為四處也。如從無熱大池等。譬意可見。此真言等者。一音聲譬一大池。無盡語表譬四大河也。此中以事表內證之理者。如來內證眾德雖非可表示之法。以如來不思議加持力故。以四處流出之事。表如來內證之理。故云爾也。則四字不同等者。四字雖其體一。依點畫字相字義不同也。字相字義不同故。因行證入所用亦別也。所用別故利益眾生事亦不同也。故云從如來心出此平等妙音分為四處乃至所為與願等亦復不同也。  三從普遍下。明釋無所不至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此之下。明隨釋中。此之四德者。指如上四德也。此四德遍滿盡虛空法界無所不至。離前際後際故復無中邊。三際不可得故常住不變無有窮盡。故云此之四德乃至此真言示現亦復如是也。  二從真言下。正明說四處流出真言中。自分為四。一明釋歸命句。二明釋種種巧度門。三明釋三業遍禮義。四明說真言。  初中。明歸命句。自可見。  二從次句下。明釋種種巧度門中。微涅縛是種種義亦是巧義者。所謂種種巧也。目契弊是門義者。所謂種種巧門也。故云普門示現種種妙智業巧度門也。  三從薩縛下。明釋三業遍禮義中。非但身口致禮而已者。身禮口唱心念三業同一。而遍禮自法界他法界已成當成十方三世一切如來。故云非但身口乃至皆遍禮一切如來也。如上運心禮處記之(云云)  四從次真下。明真言體中。次真言體阿阿喑惡等者。總以一字為真言體。今此真言以四處流出為其義故。以之四字為此真言體也。其義上既說之。故云此四字義已說之也。  三從從是下。明標幟之音互出音中。自分為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從是普遍等正覺(迴文也)心從是乃至標幟之音者等者。經之正等覺心乃至標幟之音而互出聲之文未會引之。就中從是普遍等正覺(迴文也)者。已會經雲正等覺心從是普遍。是即迴文也。故如疏引之。可得心也。  二從則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從一生多。二明標幟音互出音。  初中。又六。一明從四德普遍一切佛心。二明從一字出無量字。三明四字為一部正宗體。四明一切秘密皆從此生。五明阿字即佛口佛心等。六明釋聲門義。  初中。則從是真言四德者。此四德者悲智二法也。此二法體自性清凈心故。故自性清凈心即四德。四德即自性清凈心故。是真言四德即自性清凈四德故云爾也。普遍一切如來之心者。從此自性清凈四德。普遍一切如來信解之心也。故經言從是者指自性清凈四德。普遍等正覺心者指一切如來信解之心也。故云則從是真言四德普遍一切如來之心也。  二從如下。明從一字出無量字。自可見。  三從此下。明一部正宗體。此四字者四字是也。是即悲智二法也。此四字總合為。是即悲智總合置中胎故。舉四字自第五字顯故。別不舉也。即是為表四德外無大日。大日外無四德。四德即大日。大日即四德。舉四字不出也。故疏第一釋住心品品名雲。自心發菩提(大智)即心具萬行(大悲)見心正等覺(大智)證心大涅槃(大悲已上四字)發起心方便(大悲)嚴凈心佛國(大智)皆以無所住而住故曰入真言門住心品也(云云)此品是一經序品也序必序正宗。故知正宗亦此四字也。又終至後問答中。以此四字為宗體。明知此四字一部正宗體也。故云此四字是此一部經中正宗體也。  四從一切下。明一切秘密皆從此生中。一切秘密者。非但此經中秘密而已。兩部二十萬頌中所有秘密甚深之法。皆從此字生。是即大日如來自然自證常住不變自心也。故云一切秘密皆從此生即是毗盧遮那佛心也。  五從此阿下。明字即佛口佛身等中。此阿字即是佛口等者。所言阿字者即是一經宗體大日佛心也。以是義故字之體即佛身也。字之聲即佛口也。  字之實義即佛心也。故此字之聲字實相即如來身口意密也。故云此阿字即是佛口即是佛心也。即是說者等者。以阿字即如來如來即阿字故。佛說即字說也。何以故。如來所出言句皆是從阿字出而詮字之義。故云即是說者。複次三種世間諸法一一言音從字生。還入字門。故云即是說者也。即是聞者等者。三種世間一切諸法。字本不生外更無一法。以更無一法故。說者聞者共同是字也。是故字說字雲說者。字即聞字雲聞者也。故云即是說者即是聞者也(云云)  六從聲聞下。明聲門義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引牒。自可見。  二從所出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釋根本出聲處。二明展轉出生聲門。  初中。所出聲處名為普門等者。指字門而雲聲門。言一切諸字聲從字出。還又入字故。字是諸字聲出入通門也。門即實相義。如初品中記。以是義故云所出聲處名為普門乃至故名門也。  二從此聲下。明展轉出聲門中。此聲能遍一切者。如上從字所出字聲能遍一切處。故云此聲能遍一切也。此能遍字聲亦為門出諸字。亦能遍一切法界。故云聲門字出亦遍一切法界也(云云)  二從此標下。明標幟音互出音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如上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一一聲互出聲。二明表諸佛自他互融無礙。  初中。如上從一字出四等者。上從一字出無量字既明竟。故云如上從一出四乃至周遍法界也。一一字聲皆互出聲者。從一字所生無量諸字。各互出無量聲。互相攝入自在無礙也。故云一一字聲皆互出聲乃至余字亦爾也。  二從此即下。明表諸佛自他互融無礙中。此即是佛之標表者。今此諸字是法曼荼羅身也。諸尊大曼荼羅身也。故以法曼荼羅互融無礙。顯表大曼荼羅身自他互相攝入無礙自在義也。故云此即是佛之標表乃至故云而互出聲也(云云)  四從諸菩下。明諸菩薩稱嘆說頌中。自分為二。一明長行。二明偈頌。  初中。又二。初明得益相。後明讚歎儀相。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諸菩薩聞是已得未曾有開敷眼(云云)  二從諸菩薩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通途解釋。二從今下明深秘釋。兩門共自可見。  二從發下。明讚歎儀相中。離熱者等者指大日世尊。離一切煩惱熱惱故云爾也。  二從奇下。明偈頌中。又四。一初二句明嘆秘密法身眾德。二次一句明此真言遍法界。三次一句明聞聲者成佛。四後一偈明精進離我。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嘆下。明隨釋中。嘆此真言之行等者。指字妙行。所謂第二是即本有無作妙行。故云甚為奇特。如上從一字出二字。乃至無量無遍遍法界。互出一切音聲。施作大佛事。此是如來無盡莊嚴之藏秘密法身所具無量功德莊嚴也。故云嘆真言之行甚為奇特乃至由此智句能令成佛也。  二從若此下。次一句明此真言遍法界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若此普遍者等者。經之若遍布此者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所下。明隨釋。自可見。  四從是故下。後一偈明精進離我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有二下。明隨釋中。有二勤上勤等者。指是故勤精進之勤。下勤者指常作之兩言也。言常作者是勤之義也。然梵語多含故。有勤義。有常作之義。故經舉常作之義。疏釋勤義。故云梵音別故也(云云)謂於此一切如來乃至離人法二我故者。其義自可見(云云)  五從爾時下。明佛說出世成就業中。自分為四。一明表說出世成就業。二明釋行者住所。三明說三月念誦觀行。四明三月名相。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可見。  二從前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二明釋等正覺心。  初中送於行人令至出世成就者。前世間成就果者。字聲圓明本尊現前。所為隨心而成。一切無礙。名為持誦之果。雖然未用大空之觀惠。故疏第十釋世間成就雲。若成世間說者即是初一月持誦。次一月於世間法中而得成就。謂種種藥物以法成之。能得聞持。一聞不忘。乃至力通明行皆得善成。於大空而得自在。若出世義說。即是隨其成就之時。能滿一切所願也(云云)又雲。先以事中成就。然後用凈惠大空而觀察之。即是出世成就也。以是義故云前品已說世間成就送於行人令至出世成就也(云云)  二從是下。明釋正等覺心中。是以於此中說用佛心等者。四字隨取一字以為佛心也。所謂觀字為出世成就之正業也。字與佛心同一也。故云正等覺心即真言心也。當知此心即是佛心者。指字為此心也。字即佛心。佛心即字也。故云當知此心即是佛心佛心者即是真言心也。  二從欲作下。明擇行者住處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交牒可雲。於園苑僧坊乃至或意所樂處(云云)  後從欲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常途解釋。二明深秘義。  初中。又四。一明園苑。二明僧坊。三明岩窟。四明意樂處。  初自可見。  二從寺下。明僧坊中。西方毗訶羅譯為住處者。指僧坊雲住處也。第三第四。又自可見(云云)  二從若下。明深秘義。自可見(云云)  三從觀彼下。明說三月念誦觀行中。自分為三。一明觀菩提心。二明觀佛形。三明離一切相(矣)  初中。又三。一明出世成就正行體。二明取一置本尊心上。三明住一境故影像現。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正明觀菩提心為出世正行。二明一緣自覺除疑網。三明除障住菩提心。  初中。謂即以心而觀自已等者。以字本初不生義觀己身中自性清凈大菩提心。心自證心心自覺心。是名為出世成就之正行。故云謂即以心而觀乃至此是出世成就之正行也。  二從作住於下。明一緣自覺除疑中。住於此者。住大空三昧。更無異緣。所謂住自性清凈大菩提更不緣余法心自覺心。故云住於此乃至常自覺也。  三從故一下。明除障住菩提心中。又二。一明得入初地。二明分別等引未等引地。  初中。故一切疑網漸當凈除者。得除蓋障三昧。住初地凈菩提心也。故云故一切疑網乃至即漸見真實如也。  二從然下。明分別等引未等引地中。又四。一明總分別二種地。二約世間成就明義。三約出世成就明義。四明釋未等引名義。  初中。然此中行時者。住一緣一相字時。且有地前地上不同。地前所得雲非三摩呬多地。此雲未等引地。是即非初地真凈三平等地故也。是三摩呬多地者是即初地已上也。故云然此中行時略有二地乃至皆是非三摩呬多地也。  二從謂下。約世間成就明義中。所加藥物等者。如上品所說。成藥物等得不可思議力用。詣十方佛剎。睹見十方諸佛菩薩等。皆是未等引地之相。見如此等不思議故。彌以決定信。精進修行得入等引地也。以是義故。次上雲送於行人令至出世成就也。是即等引地之相也。故云謂初得世間成就乃至得入等引地也。  三從行下。約出世成就明義中。行者初修出世間觀方便等者。言初心行者依畫像等作真身觀時。初閉目現前。其後漸薰修開目亦見。如此閉目開目自在睹見無有隱昧。是即未等引地相也。故云行者初修出世間乃至此是未等引也。得如此事。彌信樂倍增當證得三平等地。是即等引地相也。故云若以得如是乃至爾時名等引相也。  四從以眾下。明釋未等引名義中。以眾相現時等者。言雖未得真實等引地。以等引地之前相故。睹見不思議現相之時。依此前相彌精進修行。如已見濕土泥。彌勵力望清水故。凈除蓋障得初法明道位也。一緣一相故得等引之名。然非真實等引故云未也。例如彼相似即之人。雖未得初住之真無漏。以彼前相故。得六根清凈位。而相似初住分真之位故。名曰相似即。今亦如此。雖未得初地所證之等引地。得彼初地等引地之前相故。名為未等引地也(云云)  二從隨取下。明取一置本尊心上中。自分為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總牒。自可見。  二從初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法說。二明譬說。  初中。又三。一明本尊心上置字。二明自身為本尊心置字。三明無垢安住。  初中。初觀本尊等者。觀畫像等本尊。令明了現前已。於彼本尊心上觀字。與本尊圓明令相應。故云初觀本尊得明了現已乃至經中雲與心相應也。所言與心相應者。指經之修習而相應句也。謂以佛己心字置佛心上修習。故云與心相應也。  二從或下。明自心為本尊心置字中。或自身為本尊等者。言自身為所欲本尊。於心上觀字。又與心蓮華台上圓明相應。故云或自身為本尊乃至故云心置心等也(云云)  三從如是下。明無垢安住中。如是觀時等者。如上若於本尊心上觀之。若於自身為本尊心上觀之時。一緣一相更不余緣。安住不動不生一切分別妄想故。自然與觀佛三昧相應。故云如是觀時乃至與觀佛三昧等相應也。  二從譬如下。明釋譬說中。又二。一明本尊圓鏡及字。二明自身圓鏡及字。  初中。譬如凈眼之人等者。如上本尊心上或自本尊心上觀字圓明。而令明了現前。猶如明眼之人面見明鏡也。此明鏡者更非別物。只是本尊心上圓明。清凈無垢浮諸色像故名為鏡也。故云譬如凈眼之人乃至本尊心上圓明清凈無垢也。此圓明中所觀字。初觀時微少。是即以佛心種子故也。故云所謂極微者乃至以是心種子故也。先既觀見本尊等者。先明觀本尊合現前已。次於本尊心上觀圓明凈鏡。次於此鏡中觀字。於此字圓明中。得見本尊真實之相也。故云所謂極微者乃至見本尊真實之相也。  二從亦下。明自身圓鏡及字中。亦自於圓中等者。如觀本尊圓鏡及字圓明。自身為本尊。其心上觀圓明凈鏡。於此凈鏡中觀字。於此字圓明中。得見本尊真實之相也。是猶地前未等引也。故云亦自於圓中自見其身此猶是未等引相也。  三從如是下。明住一境故影像現中。又二。一明初觀時現相。二明後時互相照見。  初中。如是住一境等者。如上觀本尊凈鏡中字。唯住一緣不余緣。亦不生妄想之心。如是一緣一相修習故。自心影像顯現。而其心上有圓明及字。是即初觀之時隨見一字。本尊並圓明及字。此三事自然顯現也。故云如是唯住一境不為垢障乃至隨見一字三事自然現也。  二從後下。明後時互相照見中。後明心中圓明上見本尊者。於自身心上圓明中。而明見本尊圓明及字。又於本尊圓明中。復見自身圓明及字。如此互相照見無礙自在。名為影像成就也。猶是未等引地相也。故云後時心中圓明乃至此亦是非等引地也(云云)  二從次第下。明觀佛形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二明深窟住如來觀。  初中。次第二正覺句者等者。對前觀彼菩提心故。雲第二正覺句也。又義雲。對於正等覺心故云第二正覺句也(云云)此句者是總句也。然者觀彼菩提心句者。別句中第一也。然前義者與義相□。後義與文相應。可思之。初觀本尊者。自性清凈菩提心名為本尊。故秘記雲。我本來自性清凈理。於世間出世間最勝最尊。故曰本尊。又已成佛自性清凈理。於世間出世間最勝最尊。故曰本尊(云云)彼凈鏡者本尊圓明也。深居圓鏡中可思之。凈鏡中字者。彼本尊種子之字也。心上者正指在處也。可思之。故經雲觀彼菩提心。今疏文又雲初觀本尊今但觀佛。誠有由耶。若先所觀本尊是尊形者。何故今相對初觀本尊。而言今但觀佛。所以然者一切尊形皆是見法身門故耶。故知前所觀本尊者指彼自性清凈大菩提心之三昧耶身也。故次下結釋三月念誦雲。初一月菩提心(私雲。指觀彼菩提心句等也)次月觀佛形像名正覺句(私雲。第二正覺句等句也)是即當品中說二個秘明。彼二個秘明。是專說此本尊之正體也(更問)以是義故云初觀本尊今但觀佛所以然者一切尊形皆是見法身門故也。  二從於鏡下。明深窟住如來觀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於鏡曼荼羅者。指彼本尊居圓鏡中無盡萬德成就圓滿。故云於鏡曼荼羅也。大蓮華王座者。彼圓鏡下蓮華是也。深邃住三昧者。即是九識深禪深禪定窟也。彼自性清凈體是也。住三昧者。是即十方三世諸佛本三昧耶也(云云)  二從第二下。明隨釋中。第二句觀佛在於心鏡等者。即有二意。一轉彼前所觀本尊。直成佛形。一於彼本尊圓明之中。觀佛種子。轉種子成三昧耶。轉三昧耶成尊形。色相莊嚴如本教具足成就。四方四隅乃至十三大院曼荼羅聖眾前後左右圍繞。故云觀佛在於心鏡深窟中也。乃至自形作本尊等者。於自身中觀本尊。於彼本尊圓明中觀佛之種三尊。令周遍法界亦如前。故云乃至自形作本尊也。又此鏡中指彼圓明凈鏡也。先觀本尊者。先觀彼本尊令周遍法界。故云先觀本尊也。指彼中心之雲心上也。彼圓明如凈鏡。故云圓明凈鏡也。此凈鏡中有九識自性清凈深禪定窟。此窟中有本尊心體。所謂本境本智是也。故經云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疏雲心自證心心自覺心。論雲於內心中觀日月輪也。故云先觀本尊心上圓明凈鏡鏡中有窟狀中有本尊也。如有窟像等者。此窟中本尊轉成尊形。所謂摩訶毗盧遮那如來也。是即本地無相法身如來也。住甚深禪定。載五智寶冠。無量色光普圍繞。故云如有窟像觀此乃至總持發冠無量光圍繞也。  三從離妄下。明離一切相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離妄執分別本寂如虛空者。疏總引二偈中。上二句是深窟住如來觀文段內之文也。故屬上句。又於彼中以下二句屬下第一月修等引文段也。今但取中間二句為離一切相之文段也。  後從於中下。明隨釋中。五一明真見佛義。二明結前生後。三明於佛身中又觀圓鏡等。四明觀種子字。五明己身佛身展轉相現。  初中。於中作如是觀是名真見佛也者。言如上觀圓鏡深窟之本尊。轉此本尊成毗盧遮那如來。如是觀察睹見佛身色相。名為真見佛也。然言真見佛者。前世間成就品中明世間成就果相雲。乃至周遍十方佛剎皆悉周遍。或欲睹見十方諸佛無量無數色像(云云)猶是世間持誦之果非真見佛。故今對彼故云真見佛也(云云)  二從即下。明結前生後中。即真見佛也見佛已者。結前句也。此佛心上者生後句也。  三從復下。明於佛身中復觀圓明等中。復有圓明等者。言如是觀真佛身已。於此佛心上。如前復觀圓明凈鏡。初甚深微妙也。後漸大也。如面對因前。故云即真見佛已此佛心上乃至故云現前也。今經文無現前之言。然於彼中思惟之梵語中有現前之義歟。可尋之。  四從凈下。明觀種子字中。凈無比中等者。如上凈鏡中種子字凈無垢無上故。得其本心之圓明也。故云凈無比中乃至從此得見其心也。  五從又見下。明己身佛身展轉相現中。又見己身者。於如來心上圓明中見己身。如本尊如來體相。即在如來心中。故云又見己身如本尊體相在佛心中也。若觀自心等者。言自身為本尊。轉本尊為佛身。於此佛身心上有圓明及字。於此圓明中。亦有如來本尊如上。故云若觀自心乃至如來本尊在中也。如是自身圓明中有如來。如來圓明有自身。入我我入展轉相現。猶如帝網不相妨礙。平等平等譬如空光。清凈不染如蓮華。遠離虛妄分別如虛空。此是離一切障大菩提心功德也。此菩提心是正初法明道種子心也。所謂菩薩為因句也。故云如是展轉相見乃至初成佛種子也(云云)  四從次雲下。明說三月名相中。又四。一明攝意念誦相。二明初月名義。三明第二月名義。四明第三月名義。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攝意義。  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如是下。明攝意義中。如是見時彼佛心上作字等者。如上本尊如來圓明中見自身。自身本尊圓明中見如來。展轉相現不相妨礙。如是照見已。一心攝心於一境。誦字不異緣。然於定中。自然有聲流出。如流水不斷。是即不誦而誦。非有相有緣之誦。故云如是見時乃至如流水不斷也。從一至一等者。如是一緣一相住不誦而誦不觀而觀之時。上根上智人一遍至等引。中根中智人百千萬遍至等引。下根下智人乃至一期終至等引。最下下智觀人二生三生必至等引。故云從一至一乃至以遍多時至多時能自見也。梵音即雲三摩呬多等者。三摩呬多梵語中有等引義。又有攝意義。其攝意義者。攝心於一境。更不異緣。是即一心住於緣義也。故云梵音即雲乃至即一心義也。等引義如上也。  二從一月下。明初月名義中。又二。一釋一月義。二釋洛叉義。  初中。一月誦者一月是等引等者。言一月者。是一見圓明義也。所謂本尊如來圓明與自身本尊圓明。平等清凈離諸妄想分別。得初法明道之位。此是秘密藏中初地凈菩提心大圓明月輪也。故云一月誦者乃至初地是第一月也。此即住心品所說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三句共置初地之時。入心位者菩提為因也。今初月位是也。故經雲觀彼菩提心。住心位者大悲為根也。今第二月是也。故經雲奉塗香花等而以作饒益種種眾生類。終心位者方便為究竟也。今第三月是也。故經雲捨棄諸利養。時彼於瑜伽。思惟而自在。願一切無障。安樂諸群生。乃至。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與法界力。周遍眾生界。諸念求義利。悉皆饒益之(云云)故知彼只三句法體也。此中三月行法圓滿也。故云此是等引之地乃至此中具說行法也。  二從所云下。明洛叉義中。所云洛叉者等者。指經之持滿一洛叉也。洛叉此雲見。所謂懸心於本不生際。等同於大空故。本有圓明自然現前如對目前。行住坐卧閉目開目常眼現前。故云見也。故云所云洛叉者此譯乃至明了現前也。是即洛叉二義中之見義也。此亦名為一見一境故者。如上以一見一境故名洛叉。出世行中。以即事而真之觀行成就。即初入信解。故云此亦名為一見乃至是入信地也。注更問者。觀達彼自性清凈本尊。是即菩提心之行相也。今此一月是正觀菩提心故也。更問之意。誠有所由。非面授難知(更問)若常途解釋者十萬遍也。故云若就世語則是十萬遍耳也(云云)  三從次於下。明第二月名義中。又二。初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中。從又復下。第三月文也。然同文故來而具引之。例如前總持髮髻冠乃至持滿一洛叉之文籠三段引之。如此例處處多之。今疏常習也。  二從如前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與世間品判不同。二明不同意。  初中。如前世間行中者。前品中。於第二月雖說奉塗香等。彼猶以有相有緣。不及此中供養。故云如前世間行中乃至意與前殊異也。  二從此下。明不同意中。此中已得等引者。今此第二月是初地中住心位。即大悲為根句也。故既證得三平等地已。法爾自然發無緣大悲。凈佛國土成就眾生行無時暫息。故云此中已得等引乃至無不成就大作佛事也。

  妙印鈔卷四十五

  (御本雲)元德二年(庚午)八月二十二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四十六

  沙門阿寂紀

  釋悉地出現品第六之餘

  四從又他下。明第三月名義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別牒。可見。  二從此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七。一明滿兩月行。二明舍諸利養。三明如理思惟。四明樂欲成妙果。五明無障攀緣念誦。六明以三力迴向自他。七明諸義利成就。  初中。此中者指第三月也。有滿兩月行者。經之思惟而自在安樂諸群生句。疏釋雲。彼行者復更如理思惟。即是菩提心而發悲願。理攝而起故言如理思惟也。所謂菩提心者。是初月行也。悲願者第二月行也。然初月時菩提心為表大悲為里。第二月大悲為表菩提心為里。各雖有大智大悲。猶是存表裡故非滿足義。第三月大智大悲同際無表裡之異。境智平等法爾運載。故云三理攝而起故言如理思惟(云云)理攝者。至理必然境智相攝。故云理攝也。以境智相照故悲智應用常恆而起。故云而起也。是即初二月者是為此第三月。猶是因也。後二句究竟果。是第三月悲智同際境智平等初法明道極位是也。故云此中有滿兩月行即到初地也。更問之意者。悲智同際境智平等自性清凈大菩提心可思之。故云更問也。  二從棄捨下。明舍諸利養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棄捨諸利養者以文解之者。言以經文意可解疏爛脫。故云爾也。  二從他月下。明隨釋中。謂第三月於內外等者。第三月是初地終心故。得除蓋障而成就無盡法藏。故云他月乃至皆得成就也。即是於八法等者。為利衰毀譽稱譏苦樂違順八法而所妨道故。行者以秘密方便觀智。於此八法不生惡愛之著心也。所調利養稱樂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方便也。衰毀譏苦者是彼四攝所對治之法也。然以字本不生故。違順之境界皆悉不可得也。以不可得故大殖種無作善根。以無作善根故。其報內無盡而不外現。故云即是舍於八法乃至此報無盡不現也。以如此內熏密益故。雖得無盡法門功德之寶財。更不生執著。若作著者不可速入初法明道正位。故云得無量法門乃至故須舍此利養也。  三從時彼於瑜伽下。明如理思惟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經。  初牒經。可見。  二從彼時行者下。明隨釋中。彼時者指第三月也。行者指第三月行者也。復更者。初二月之上重作悲智平等行。故云復更也。如理思惟者。釋經之思惟而自在句。是即自然自證大菩提心。非有相分別之法。故云如理思惟即是菩提心也。然此菩提心悲智平等無礙自在。故云思惟而自在也。而發悲願者。釋經之願一切無障安樂諸群生句也。此是平等大悲任運而起。故云而發悲願理攝而起故言如理思惟也。此中思惟意等者。此中意者。謂於三昧中。以無障意樂而思惟。我當得最自在而度一切眾生。所謂一切眾生如實不知而沈輪生死。受地獄餓鬼畜生等劇苦。我當住大勇猛大悲心。以無量善巧方便。除彼垢障令至一切智智而誓願也。故云此中思惟意者謂我當謂如是應理思惟而得自在即是發決定悲願云何眾生乃至除彼一切垢障使無有餘也。  四從樂欲下。明樂欲成妙果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如來無量知見等者。又思惟樂欲。我若不得如來無量知見巧妙方便者。何能以一大事因緣利益眾生耶。故我當速成就此妙果。故云謂如來無量知見乃至我當速成也。  五從或下。明無障攀緣中。又二。一明能度攀緣。二明所度苦器。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如是下。明隨釋中。如是瑜伽無有障礙等者。言又於三昧中。而欲利益安樂一切眾生令拔苦與樂。是攀緣也。雖然此攀緣不障礙瑜伽正行。何以故。以覺知能度所度不可得而攀緣覺觀本來不生故。不生障礙也。故云如是瑜伽無有障礙以如是攀緣而念誦也。  二從傍生下。明所度苦器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以我下。明隨釋中。以我所生無量勝福者。如此等三惡道重苦眾生。願以我所修福智力。拔一切苦惱與無上樂。自身既離諸垢障而有大勢。願還除一切眾生苦惱令成就無上大勢。是即彼一切眾生。由我此無障因緣。即能成就一大事因緣也。是即初心始行菩薩普賢行願之相也。故云以我所生無量勝福以我功德拔一切苦等者以大悲心乃至此相云何謂生如是大悲之願也。  六從及餘下。明以三力迴向自他中。自為二。一明說以三力迴向意。二明舉經文結釋三句。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等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地上迴向自他義。二明地前行者準例。三明結釋三月始終。四明思念三句。  初中。經等悲願等者。指上普賢行願也。法界群機無量故菩薩悲願亦無邊也。故云亦有無量種也。初一月持誦等者。初月但觀菩提心未發悲願。第二月雖修習悲願未究竟。故云初一月持誦乃至然末能成也。第三月悲智圓滿故。以此圓滿功德普迴向自他大菩提之妙果也。故云第三月乃至迴向自他也。  二從真言下。明地前行者準例中。真言行者若得意等者。彼既地上自在大悲願也。初心真言行者亦能得如此意。隨事觸境發如此悲願。以字大悲之水。洗凈其心垢。今菩提心得大勢力。速證得初法明道。乃至第十一地。漸漸大菩提心勢力增廣。令證得第十一妙果。皆由此平等大悲願。令成就圓滿不思議妙果也。故云真言行者若得意時乃至力用增長皆由此圓滿也。  三從初一下。明結釋三月始終中。初一月菩提心等者。經說觀彼菩提心乃至自身像皆現等是也。次月觀佛形像等者。經說第二正覺句乃至圍繞無量光等是也。第三住真言離一切相者。經說離妄執分別本寂如虛空於彼中思惟等是也。故云初一月乃至亦名二洛叉也(云云)  四從又廣下。明思念三句中。又廣大加持者。指經之發廣大悲愍句也。言此如來廣大加持神力。由此三力功德得成就圓滿。我欲行此廣大加持神力故。思念此三句也。故云又廣大加持乃至想念此三句也。  二從故下。明舉經文結釋三句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引牒。可見。  二從此下。明隨釋中。此三句和合者。思惟此三句和合。必可作廣大加持。如此思念已。還念誦此三力。此三力者是即自性清凈法界平等之心也。所謂如來力自性清凈也。法界力自性清凈也。我功德力自性清凈也。如此三力皆是從自性清凈字本不生之心生。故云此三句和合乃至此句是真言心也。取三句功德隨取花等者。言供養一花一香。結誦一印一明之時。以此三力功德。一一加持之。令遍滿法界海。令滿足自他大願。故云取三句功德乃至周遍如來加持力等法界也。  七從諸念下。明義利成就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由下。明隨釋中。由住理故者。住大菩提心故。所繫念一切義利皆成就。我能成就一切義利故。復能成就他一切眾生拔苦與樂等諸義利也。如此義利成就。並依三力功德力。故云由住理故隨所繫念而成也乃至故言當得如理也。與虛空等力虛空藏明妃等者。前等三月圓滿之時。以三力迴向自他大菩提。然復以三力加持。與此虛空藏轉明妃加持。其義同一故。相接彼三力次說之。故云虛空等力虛空藏明妃真言也。  三從次爾下。明說虛空藏轉明妃中。大分為五。一明別表。二明正說真言。三明持誦供養行儀。四明持誦成就相。五明以有為方便成無為(矣)  初中。自分為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後從如下。明隨釋中。如虛空等者。世間中虛空無等同力者故。以譬此真言無與等力也。故云如虛空乃至故名虛空等力也。又藏者等者。其義又可見。轉明者等者。言從此藏中能轉生一切功德。作諸佛事。故云轉明者乃至能生一切佛事也。如前所發悲願等者。上第三月時。於瑜伽中發起悲願。以三力功德迴向自他。乃至一花一香。亦以三力功德。迴向自他法界。凈佛國土成就眾生。因茲無不成。今此明亦如此。故云如前所發悲願乃至以此真言加之無不成也(云云)  二從初敬下。正明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梵漢交舉。二明總句義初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此是下。總釋句義中。此是虛空藏虛空等力之義者。指此真言名與義。故云爾也。等一切等者。言一切世間出世間無盡萬德。等同本初不生大空。而從此大空。出無盡益物之資財。令遍盡空法界。是即此真言句義也。故云等一切法虛空中乃至普遍一切虛空也。  三從持此下。明持誦供養行儀中。自分為四。一明善願成就。二明行者住處。三明曼荼羅色相莊嚴。四明護持作凈。  初中。又二。一明三遍持誦。二明隨念成就。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持此三轉者等者。別牒也。  二從若誦下。明隨釋中。若誦此三遍等者。一切香花等乃至秘密持誦。如前以無障攀緣發起悲願。以三力迴向法界。以此明加持故。自利利他大願隨念皆成就。故云若誦此三遍乃至一切隨意成也。獻花謂以悲花等者。重釋疏文意也。柔和忍辱大悲心名為獻花義。以此即事而真之妙花。奉獻一切諸佛菩薩成就自在業也。如花者香等亦皆如是。故云獻花謂以悲花獻一切佛等自在成也。謂隨以一花奉獻等者。如此以持誦故。一花一香等能遍滿法界。上供養一切佛菩薩。下安樂一切眾生。故云謂隨以一花乃至下施一切有情也。  二從隨彼下。明隨念成就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謂以下。明隨釋。亦可見。故云隨彼所生善願乃至無不隨心也。  二從言行人下。明行者住處中。自二。一明滿月持誦。二明擇上中下成就處。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言行人於滿月次入作持誦者(云云)次入之下有獻花兩言。是爛脫故屬上文畢。  二從先供下。明隨釋中。先供養美事已者。指善願皆亦成就句也。因前相然後者。如前於定中發起悲願。以三力迴向自他。以轉明妃加持。今又以如此作法。於白月十五日持誦得成就。即是滿月者圓滿等引地也。  二從於山下。明說上中下成就處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于山峰等者。總牒山峰牛欄中乃至忙怛哩天室等一行也。  二從造下。明隨釋中。造曼者羅隨上中下事作成就法者。如上於勝處作三種壇也。所謂山峰息災。中欄增益。林間降伏。其餘隨應通用上中下。故云造曼荼羅隨上中下事作成就乃至或隨意所樂處作之也。  三從言一切下。明曼荼羅色相莊嚴中。自分為八。一明三事同金剛。二明四方相周匝義。三明開一門通道。四明釋金剛結相應。五明二守護者。六明隅角置獨古。七明妙金剛座等。八明稽首一切佛。  初中。又二。一明三事同金剛義。二明以同金剛伏迷亂。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初別牒。可見。  二從所下。明隨釋中。所畫金剛等者。畫三胎金剛。周匝為界域。故云所畫金剛乃至謂圓整端妙也。嚴凈同金剛者等者。以其金剛皆黃色也。此有三事者。住心抄雲色體名同也(云云)然疏說色體明白也。同金剛名者。同三股五股獨股等名也。是即體相用也。所謂金剛體者體也。金剛色者相也。同金剛名者用也。是即表體相用共金剛不壞也。故云嚴凈同金剛乃至是凈同金剛也。  二從言彼中下。明以同金剛故伏迷亂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以此下。明隨釋中。以此三事同於金剛等者。體相用同金剛故。無能破壞者。是故成藥物得成就也。故云以此三事同於金剛乃至則所成藥物而得成就也(云云)  二從經雲下。明四方周匝義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此下。明隨釋中。此有二義者。四方壇故云四方是。金剛印當正四方面故云四方(是一)故云此有二義乃至亦正當四方面也。初第一重周匝等者。此壇三重故云爾也。其所方神等者。指秘密曼荼羅品。故云其所方神諸佛菩薩等在後有說處此中未分別也。於此中等者。指經第一卷也。故云於此中布列諸尊乃至相連為異耳也(云云)  三從雲一下。明開一門通道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明牒經中。雲一門及通道(云云)  二從安下。明隨釋中。安一門並緣者。此壇唯開一門並空處外門。故云安一門並緣也。緣即如上所說者。指具緣品也。故云緣即如上乃至為外緣也(云云)  四從金剛互下。明釋金剛結相應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兩句。自可見。  二從其界下。明隨釋中。其界者。三重其界域也。金剛互連屬亦是金剛義者。連屬而不亂者是金剛不壞義也。故云其界乃至亦是金剛義也。金剛結者等者。其金剛股與股互相連也。故云金剛結者乃至是金剛結義也。相應者等者。相應上中下成就而可開也。故云相應者謂此門乃至下成門向南也。  五從門門下明二守護者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為作下。明隨釋中。為作成就之物者。作藥物等成就。最為除毗那夜迦等障礙。守護者最要也。是上所說相向守護不可越守護者也。故云為作成就之物乃至及相向守門者也。或一一相為印者。其形像所持印也。印在下說者。指密印品等也。  六從殷下。明隅角置獨古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其義自可見(云云)。  七從中下。明妙金剛座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可見。  二從於曼下。明隨釋中。於曼荼羅等者。如上方曼荼羅中心置十字羯磨。其上立金剛。其上有大蓮花。如此名為妙金剛座。故云此即金剛座也。故言金剛同者。羯磨並金剛蓮花。此三種相合雲金剛座故。例同上之三事同金剛。故云故言金剛同也。當結金剛手等者。即結五股印也。故云金剛三昧惠者。五股兩方定惠也。故云爾也。住心抄雲。疏雲於曼荼羅最中置十字羯磨金剛座乃至結金剛手金剛之惠印即五股印(云云)此取道場觀所耳(云云)然者是即說道場觀次第也(云云)。  八從言稽下。明稽首一切佛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當作下。明隨釋中。當作禮時如上所說者。指驚發地神等中運心禮也。  四從數數下。明護持作凈中。又二。一明數數堅誓願。二明作護作凈。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數數堅誓願者(云云)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自誓等者。言自堅誓願。偏為利益不為自利也。故云謂自誓運心弘普自誓不為已也。廣大悲願者。橫窮十方豎盡三世。故云廣大也。悲愍一切眾生劇苦。發起無上堅固誓願。故云悲願也。乃至為一切眾生故等者。言專為一切有情。誓願成此藥物等。以加持力故。速合一切眾生拔苦與葯也。故云乃至為一切眾生故乃至能利一切眾生也。  二從應護下。明作護作凈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可見。  二從隨彼下。明隨釋中。隨彼處作護藥物作凈也者。隨彼處者。上所擇勝處隨一處也。作護者。護持彼處除諸魔障礙故。作凈者。作凈諸藥物刀輪等。除諸垢穢故也。故云隨彼處作護藥物作凈也。然具有多法等者。言於此成就物。有種種眾多法。所謂真陀摩尼賢瓶雨寶伏藏輪雌黃刀蓮花安膳那葯等眾多之法是也。十萬頌廣品有之。故云然具有多法廣本有之也。凡取葯時須解法用次第者。蘇悉地經取物品雲。複次我今說取物法。白黑二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日蝕時。地動時日。於其午前而取其物。於念誦時得警界已。而取諸物。或澡浴清凈。不食持齋。求善警界而取諸物。所說須物。隨方處所有是物者。而就貴貨。不仇價直而取諸物。或時自覺增加威力。堪忍饑寒。種種異相。當爾之時而取諸物。其所取諸物。各依本性上中下品。皆取好者。如法得已。應如精進作成就法(云云)如此等法用次第方軌法則能能可解了。故云凡取葯時須解法用次第求自采亦有方軌也。乃至作護作凈等者。護持勝處事者。如具緣所說也。作凈者。作凈藥物等也。所謂於藥物等。有以水可洗之物。又有以水不可洗之物。故蘇悉地經凈物品雲。複次今說凈諸物法。用五凈洗(云云)已上總可洗諸物總句也。所言五凈者。未詳。可尋之。又雲。不應洗者五凈灑之。但應洗者。先五凈洗。以胡麻水洗。次香水洗(云云)又雲。諸餘物等世所稱用。應水洗之。或香水洗已。次用諸事真言水灑凈。次用部心真言水灑凈。次用部母真言水灑凈(云云)如此等一一護持一一作凈。皆有法則次第。能可尋問也。故云乃至作護作凈皆有次第乃至具當更問也。或蘇悉地等可通用也。  四從於此下。明持誦成就相中。自分為四。一明上中下成就相。二明成就果相。三明分配成就物。四明結釋悉地。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若得下。明隨釋中。若得無障成就者。言如此藥物等。如此作凈無障成就時。有上中下成就相。故云若得無障成就者而有上中下成相上成有三相轉乃至謂從少得多從暖得焰等也。  二從真言下。明成就果相中。又四。一明詣十方佛剎。二明得住壽多劫。三明生死得自在。四明為眾生作佛事。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真言者自取。游步於大空者。牒經也。  二從既得下。明隨釋中。既得成已者。結前句也。或食塗點等而得自在等者。如此成就已。或自飯食或塗自身時。得飛行自在。能從一佛土至一佛土。得見佛聞法大利。能利益眾生。故云既得成已或食塗點乃至從一至一也。  二從住壽下。明得住壽多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可見。  二從便下。明隨釋。是又可見(云云)  三從於下。明生死得自在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即下。明隨釋中。是名真佛子者。言雖處生死不染生死。雖住菩提心不著法愛。於生死涅槃自在者是如來也。然此行者亦然。故云即以於生死種種自在故是名真佛子也。  四從言行下。明為眾生作佛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可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諸眾生等者。謂猶為也。謂往至十方為諸眾生作大佛事也。故云謂諸眾生作大佛事也。世界上行者即是履世界行也(云云)  三從經雲下。明分配成就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得成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總分配相。二明分數方軌。  初中。得成就已持至十方者。既得成就飛行自在。以所成就物上分。奉獻十方諸佛及師助伴也。然其分數未詳故。能能可尋問之也。故云得成就已持至十方乃至當更問之也。  二從物成下。明分數方軌中。物成已以金剛印等者。如此成就已。以上所說五胎金剛印。護持自身及本尊。又作護所成就物。故云物成已以金剛印乃至護本尊護物也。然後分為五。一分獻受法師。一分獻先成就者。一分與同學助伴人。一分充己身分。一分奉世尊。故云方取之為五分乃至及佛也。其物隨彼所生於三寶處等者。言若奉獻其處三寶。及充先成就者。其物者。若有仙人等來而取者可與之。若不來取者。其物分為二分。一與助伴者。一自取之。若師分。其師在他所者調納之。待來時當獻之。若其師不現在者。緣彼所生之處可回施之。故云其物隨彼所生乃至緣彼所生為作功德也。刀等不分者。刀輪履蓋等類不可分配者。標心可運心奉獻如上之境界。故云刀等不分亦標心為分劑也。從初至末皆用金剛者。始取藥物等。造曼荼羅。乃至護自身。護藥物等。取藥物等。皆悉可用五胎金剛印也。故云從初至末乃至取也(云云)  四從真言下。明結釋成就果相中。又二。一明結為有分別成就。二明以分別成無分別。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若下。明隨釋中。若得如此成就等者。言如上諸成就。猶是能成所成相應之法。故名為有分別成就也。故云若得如此成就者乃至有分別成就也。  二從以分下。明以分別成無分別中。又二。初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因有下。明隨釋中。以分別成無分別等者。如上藥物等成就皆是雖有分別。依得見此有分別成就。彌精進修行故獲得無分別成就也。故云以分別藥物乃至然成此無得無為之果也。  五從秘密主下。明以有為方便成無為中。自分為七。一明諸佛通達方便。二明以方便不舍眾生。三明舉顯長勸密行。四明所成藥物。五明唯心自在得成就。六明愚夫妄計。七明自心自覺(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舉三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舉三世同。二明有為外無無為。三明佛是故住加持三昧。四明因有所為能成無為。五明展轉相應義。  初中。舉三世佛欲明同以此入也者。釋三世諸佛同儀式也。現在未來等者。言三世諸佛皆以通達二諦故。而說此甚深從緣起法門。以此有為方便。成就不可思議無為果。故云現在未來乃至而說此法門也。  二從謂無下。明舍有為不可求無為中。謂無為之果等者。謂又為也。言為無為之果。用有為方便。成此不思議果也。故云謂無為之果乃至不可思議也。雖復設此有為方便者。此有為分別之法本性空寂本初不生。故成甚深不思議中道故。離此有為緣生之法。不可求無為別體。了知有為與無為其性畢竟不可得故。即此有為即無為也。即彼無為即有為也。故云雖復此有為方便乃至即成無為之果也。  三從是故下。明佛是故住加持三時中。是故一切三世等者。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依方便力。證法界平等。還從此無為無作體性。示有為成諸眷屬。從中台自證之德。以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故。出現四重法界諸尊。從一一門救攝一切眾生。令至大菩提無為無作之果。故云是故一切三世如來。以方便力。乃至以加持力故現十世界微塵金剛菩薩。一一以真言門引接眾生。皆令得至無為之果是也(云云)  四從而於下。明因有所為能成無為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可見。  二從本性下。明隨釋中。本性無所為等者。言本有常住不變體性。無為無作雖無有所為。以因有所為故而能成無為無作果也。故云本性無所為因有所為而能成無為也。還從無為生有為為表也者。如此成無為已還又為眾生用有為方便。故云爾也。  五從展下。明展轉相應義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未持下。明隨釋中。未持誦時者。本來雖自性清凈。為貪瞋痴煩惱所縛染故云性本不凈也。然依持誦相應故得清凈。亦能利眾生。故云由持誦故乃至能度眾生也。則現不清凈身者。得清凈體已。還為眾生示現隨類之身作同事行故。眾生亦發清凈之心。作清凈之行。得清凈之身。故云則現不清凈身復為他作清凈因緣名展轉相應也。以此方便遍於法界等者。以如此四攝方便故。今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也。故云以此方便乃至令得義利也。  二從令得見法下。明佛以方便不舍眾生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可見。  二從謂諸下。明隨釋中。又六。一明釋見法安樂。二明釋發歡喜心。三明得長壽。四明釋凈好五欲。五明長壽等深義。六明甚深緣生觀。  初中。謂諸如來以方便等者。以方便證得無為已。還從此無作無為之自證圓極之處。以大悲自在神力加持三昧故。不舍眾生。示現隨類之身。令得見自性平等法。住大寂無為之安樂行。故云謂諸如來以方便乃至住安樂行也。  二從或發下。明釋發歡喜心中。或歡喜心也者。上句或令見法者。指地前五種三昧道分際。菩提心論所言若才見者則名見真勝義諦。是也。或歡喜心者此安樂行成就故得入初法明道位也。故云或發歡喜心也即法喜初地也。論所言若常見者則入菩薩初地。是也。  三從或得下。明釋得長壽中。或得長壽等者。雖未得初地。依真言不思議力故。常處人中天上。獲得長壽。於無數劫得見佛出世也。論所言常在人天憶持不忘。是也。故云或得長壽者乃至恆睹佛興出也。  四從或得下。明得凈好五欲中。或得凈好五欲而自娛樂等者。是即如來隱密方便也。非常五欲娛樂故云凈好。以此五欲娛樂故。能供養諸佛菩薩。其事如下釋。故云或得凈好乃至又能供養一切如來也。如此如來隱密方便。非其人者鮮信之。還習己之常情為毀謗。故云此事無方便者乃至是故生毀也。言然此中佛有秘密難解等者。言秘密者。為不能知如來秘密者。稱為秘密。為知者非秘密難解。故云言然此中佛有乃至是無方便者說也故不能解了也。  五從然此中以心下。明長壽等深義中。然此中以心自在等者。言心者字也。此於諸法最自在。故云以心自在。此字是不老不死妙體。常住不變第一命。故云說為長壽如此壽量即是如來法壽之命也。五欲者謂四無量等者。慈悲喜舍四無量者。是即普賢虛空藏觀音虛空庫四菩薩三摩地也。是即如來四德也。及菩提心者。中台凈法界體也。所謂因果冥合悲智平等心自證心心自覺。故云而自娛樂也。複次四無量者欲觸愛慢四位。菩提心者中央金剛薩埵。是即五秘密成就。故云而自娛樂也。供養者八供養菩薩是也。是理趣會五秘密曼荼羅也。以如此等內證甚深之法故。供養自性法身如來也。故云五欲者謂四無量乃至即是真法供養法身佛也。  六從若行下。明甚深緣生觀中。若行者觀本性空等者。用方便故。於甚深緣起觀本性空。即是無為成就也。如此等不思議。凡夫自不能信者也。故云若行者依佛方便乃至凡夫自不能信耳也。然諸佛如來等者。於甚深緣起法。知見有如此義利故。說此真言行法次第法則也。故云然諸如來及菩薩乃至不可謗為無也。  三從何以下。明舉顯長勸密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如余菩薩下。明隨釋。自可見。  四從複次下。明所成藥物中。又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初總牒。自可見。  二從次明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舉所成就物釋之。二明成此者名持明仙。  初中。又金剛杵等者。此外金剛鈴鐸等物亦所成就物也。具有大本等。故云又金剛杵乃至大本具說方軌也。蘇悉地等者。如上彼經中有次第法則。故云次明所成藥物乃至蘇悉地亦有次第也。  二從如舄履下。明成此者名持明仙。其義自可見(云云)  五從經雲下。明唯心自在得成就中。又二。一明能信故得成。二明唯用心念持故能成。  初中。又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初總牒。自可見。  二從世人下。明隨釋中。世人所不能信者。常人所不可信。此人能信。故不思議事皆能成。故云世人所不能信乃至故云善男女也。  二從方便下。明唯用心一心持念能成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方便具欲乃至唯如是得成就者。經之隨所樂求乃至而得成就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唯心所轉即成就也者。言唯心所欲成就。不異緣一心不亂念持故。即能成就。故云謂隨意所欲乃至才心作念即成就也。  六從秘密主下。明愚夫妄計中。又六。一明愚夫念墮斷常。二明因者因空。三明因非實有。四明因是有所作法。五明因果妄故有六明自心自覺。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若人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舉妄計。二從當知下明破之。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經雲下明因者因空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意下。明隨釋中。意明因者因空者。所言因者。彼愚人計有實因實果故。指彼雲因者也。然彼之所執因都無所有。故云因空也。余文自可見(云云)  三從經雲下。明因非實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明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四從經雲當知下。明因是有所作法中。又二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則明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五從經雲乃至下。明因果共妄故有中。又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言此因下。明隨釋。其義又可見(云云)  六從經雲真言下。明悉地從心生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但以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以三密方便自覺悟。二明譬。三明合譬。      初中。但以方便自凈其心等者。自以三密方便。自凈心垢故。自悟不由他。故云但以方便乃至而自覺悟也。  二從譬下。明二譬。自可見(云云)  三從修真言行者下。明合譬中。修真言行者本為除遣惑業等者。言修真言之行者為凈無始間隔之惑障業苦也。除遣者。只除遣其不知惑障。非謂斷除當體也。當體解法界無生滅凈染等者。言法界自無非生非滅非凈非染。離一切妄想分別。如此體解之時。任運生滅染凈自性不可得。而離諸分別。如此離分別之法即真言之體也。此真言之體即法界之體也。如此覺知之時。即得無相三昧。悉地現前。故云修真言行者本乃至當生如是信解也。  四從次爾時下。明說悉地成就句中。自分為五。一明薩埵請問。二明佛嘆請問意。三明誡聽。四明薩埵樂間。五明如來正說(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問佛心成就句。二明修學現生得見諦。三明不害法身義。四明不害所由。  初中。即是如上所說一字等者。如上從一字生四字乃至遍滿法界見佛心句。然者此中成就法云何問也。  二從諸見下。明修學而現生得見諦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即下。明隨釋中。隨於此中而修學者等者。如上於字一緣一相修學者。即現生得登見諦位。是故願請如來說此成就法也。故云即是隨於此法乃至現法樂住故請問也。  三從不害下。明釋不害法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意下。明隨釋中。意言非此法界中等者。言平等法界中。怨對法自無無也。有何法界害何法界哉。故云意言非此法界中乃至故不害也。  四從何下。明不害所由中。又分為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然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成就者與法界無二。二明生佛不增不減。三明結釋不可分折。  初中。然此四字究竟成就等者。言究竟成就者更無別法。即法界也。故無所妨礙。此四字皆是佛心也。佛心者法界也。故住此成就者與法界無二無別。更無妨礙者也。故云然此四字乃至無二無別故無妨礙也。  二從此悉地下。明生佛不增減中。此悉地彼法界等者。言此所成就悉地。與彼一切法界體。更無差別故。不相妨礙。所以然者。是即以法界不思議故。自然法爾道理而如此也。更不可問其所由。是故無量佛成佛得道法界更不增。無量眾生滅度更法界不減。是即以自性清凈法界金剛不生體本來無動轉故。煩惱生死本來自性清凈常住不變法界萬德也。菩提涅槃本來自性清凈常住不變法界萬德也。彼德也此德也。此故無法可斷者。無法可證者。是故無量佛雖出世成道。自本無可證可得之法故。法界更不增。無量眾生雖滅度。元來無可斷可滅之法故。更法界不減。只是以法界不思議力故。如實知者。雖無可證可得。住本來正覺。如實不知者。假名為眾生。生佛本來一法故。不可減彼增此。同一金剛體性者。更有何減損。故法界不減。同一圓明體性者。更有何增長。故法界不增。譬如大海無量波濤滅沒。波濤常不減。海水還成澄凈。海水更不增。自性清凈法界心海亦如是。無量眾生滅度。眾生界不減。無量佛還歸本覺。佛界更不增。只是法界海上之起。法界海上之滅也。是故增即減。減即增。增減邊際不可得。以邊際不可得故無有彼此。無有彼此故不可破壞。無有彼此故不可增長。故成就者與法界無所妨礙也。故云何以故法界乃至今無妨礙故不可破壞也。  三從當知下。明結釋不可分折中。當知此不壞等者。如此無有彼此故不可分折。行者如是法界不增不減故無彼此。無有彼此故不可分折通達解了故。即得見法之自性。成就不思議佛法也。故云當知此不壞乃至即得見法成就也。

  妙印鈔卷第四十六

  (御本雲)元德二年(庚午)八月二十五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四十七

  沙門阿寂紀

  釋悉地出現品第六之餘

  二從世尊下。明佛嘆請問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即明下。明隨釋中。即明重嘆執金剛等者。所以重嘆者。一者為令時大會得歡喜安樂住故請問。故贊雲善哉。一者為令未來一切眾生得如此歡喜安樂住故請問。故贊雲善哉。又能測如來深意奉問如此深秘密行故。贊雲汝復善哉能問如來如是義也。  三從汝當下。明誡聽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意下。明隨釋中。此意都語會眾言等者。非但誡聽金剛手一人。普及一切眾會故云爾也。  四從秘密主言下。明薩埵樂聞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可見。  二從重明下。明隨釋中。重者前請問之上。復重說是言。故云重也。慈悲遍滿者。如來無極大慈大悲遍滿一切法界故。且印持此問。且隨順此而說之。故云重明如來乃至而為解說也。  五從佛告下。明如來正說中。自分為八。一明阿字作成就。二明持誦者所住。三明布字持三洛刃。四明次月盡以供養。五明不忘菩提心三昧。六明阿字數息觀。七明王等所敬愛。八明意生作業戲行舞(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即下。明隨釋中。即是於正等覺句中者。於如上四字。名為正等覺句。於彼中作成就法。故云即是乃至作成就法也。  二從若在下。明持誦者住所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其義可見(云云)  三從以阿下。明布字持三洛刃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以心布者。以字布自身上中下分。令遍滿身分。故云謂以心布乃至遍於內外身分也。如此作布字觀。令成就現前本尊種子圓明。故云又誦此字三洛刃乃至及圓明為三也。字在圓明中等者。如上本尊心上有圓明圓明中有種子字。如此觀想現前已。又自身為本尊。心上有圓明。圓明中有字。本尊圓明中有自身。自身圓明中有本尊。互相涉入。故云字在圓明中及至故名三洛刃三洛刃是見義也。依文誦三洛刃竟者。兼淺深兩義故。依文者淺略義也。深義是即見義也。  四從依文下。明次月盡以供養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依文誦三洛刃竟者。結前句也。就中依文者。於三洛刃有數義見義。且淺略之時依數義。故云依文也。次於以下牒經也。  二從誦此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滿月成就義。二明諸菩薩稱嘆。三明作禮供養。  初中。至白月十五日等者。就此又有淺略深秘義。淺略如文。深秘義者。因行證入四點滿足意也。四點十六生同一義。如住心品記之。故云誦此三洛刃已。至白月十五日名為滿月。此謂白月十五日作成就曼荼羅也。作此法時。如上第二月。奉塗香花等。是即大悲萬行成就義也。故云作此法時乃至秘說如前可知也。  二從作此法時乃至下。明諸菩薩稱嘆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作此法時者。結前之言也。乃至以下隨釋也。  二從此解下。明隨釋中。此解言或余諸金剛者。言經言或余聖天者。此具解說者可言或余諸金剛。然經只雲或余聖天。是即指諸金剛然。雲也。此名應者。普賢文殊等名也。應者。彼等大菩薩等隨行者之感而垂應故云應也。如此名與應者。必不可一準。依法隨行其名應不定。故云此名應不可定準也。如此大菩薩等雖悉不來。隨一尊來者定為成就者也。故云隨有一尊來為成就也。然見時亦有上中下相等者。如文可見(云云)  三從如是下。明作禮供養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應當稽首作禮奉閼伽水(云云)  二從如是下。明隨釋中。如是本尊等現前等者。如第二月念誦並具緣品所說。故云如是本尊等現乃至如上說之也(云云)  五從即時下。明得不忘菩提心三昧中。又分為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即時得不忘菩提心三昧又以如是身心輕安乃至身清凈者(云云)是牒經也。以亂脫故中間有行者等二十一言也。是隨釋文也。或雲。皆共未會牒經也。  二從行者下。明隨釋中。行者以得三昧故者。指不忘菩提心三昧也。以得此三昧故。身心輕安垢障凈除也。故云行者以得三昧故乃至輕安謂垢障除也。謂即以此輕安等者。如此身心輕安。如上布字於自身。念誦極持故五根清凈。故云謂即以此輕安布想念誦極持身等五根清凈也。如六根品者。指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也。萬像皆見者指身根章。能知佛心者指意根章也。如此身心清凈故。即隨念生身。是即意生之身。故云以身心清凈故乃至隨念而生也。隨生謂因念誦為凈者。言隨念誦之功。生清凈。故云隨生謂因念誦乃至身心清凈也。若置於耳等者。若以此字置耳之上作持誦。耳根清凈。如耳根。餘一切支分等皆亦爾也。故云若置於耳上持之乃至聞天等之聲也。亦如法華說也者。指法華經法師品耳根章等也。  六從經雲下。明字數息觀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明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不生不滅門。二明毒氣消除。  初中。又二。一明淺略義。二明深秘義。  初中。此明阿字菩提心不生不滅門者。以字本不生故又又本來不滅。是即自性清凈大菩提心常住不變體也。故云此明字菩提心不生不滅門也。是故想阿字同出入息。出入息即出入。出入即息出入。故只住字圓明之體無有缺減。是故得長壽也。故云若欲住壽長久乃至即得常壽也。  二從秘下。明深秘義中。秘說者字及句等者。淺略日日三時持誦義也。深秘三時者。本尊圓明字此三事一相一緣雲三時。故云秘說者字及句並本尊為三時也。  二從若欲下。明毒氣消除中。又二。一明淺略義。二明深秘義。  初中。若欲攝一切毒等者。言若自身若他身。毒氣有身中者。於有其毒之處。想字時。漸遍身分。驅下毒氣。毒下者字亦遂下。終盡除。故云若欲攝一切毒乃至出盡即除也。夫毒大分為二。一有情。謂龍蛇等毒也。二非情。謂毒草等也。故云毒有二種乃至龍蛇等毒也。  二從若秘下。明深秘義。自可見(云云)  七從願啰下。明王等所敬愛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即以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淺略義。二明深秘義。  初中。謂若欲令人愛念等者。言欲被敬愛及歸依者。自身想字。彼身想訶字。自身持商佉。彼身持蓮華。如此觀想。心中誦字。即得敬愛歸依也。故云謂若欲令人愛念乃至亦即愛心順伏也。  二從秘說下。明深秘義中。若欲攝伏其煩惱不善之心者。應觀想自作阿字已。其心想訶字。心有蓮華。手有^7□佉。如此觀想之時。字妄心為字本不生所攝伏。故云秘說者若欲乃至謂上煩惱及隨也(云云)  八從時毗盧下。明意生戲行舞中。自分為三。一明總有戲行舞。二明如來自征問。三明如來自解說。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毗盧遮那佛。一切大眾會觀已。告金剛手秘密主言(已如上解)佛又告金剛手。諸如來有意生名業作戲行舞者(云云)是經之爾時乃至廣演品類等二行余之文未會引之也。就中以亂脫故。中間有從佛心業而生乃至令起非等至也等十餘行之文。是即此經文隨釋也。此中注。已如上解者。指住心品也。複次皆共未會經也。  二從佛心業以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釋意生戲行舞。二明六大生廣大果。   初中。又二。一明戲行舞相。二明廣演品類。  初中。從佛心業而生者。從字而生故。是即釋經之意生句也。作種種戲行等者。言從字本不生之佛心。現作種種隨類之形也。故云從佛心業而生乃至幻作之事也。  二從隨事下。明廣演品類中。隨事示現等者。隨六道四生其事形。示現其類形不可勝計。故經雲廣演品類。疏雲隨事示現其類眾多不可備言也。  二從四界下。明六大生廣大果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攝持四界。安住心王等同虛空。成就廣大見非見果者(云云)  二從四界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能生六大。二明成就大果。三明出生諸法。四明希願滿足。  初中。四界攝持等者。四大也。通內外依正故云爾也。然此是心王安住者。此四大心王識大安住故云爾也。同於虛空者。如此四大並識大同大空雖不動。而能含容一切萬物。故云爾也。所謂六大。可思之。故云四界攝持乃至不可取也。  二從見下。明成就大果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成就廣大見非見果(云云)  二從見下。明隨釋中。見謂種種舞戲之相者。指六道隨類之色形。非見謂涅槃之理者。指所證得大般涅槃也。又見謂世間果者。器世間有情世間果是也。非見謂菩提果者。智正覺世間果是也。如此三種世間品類無量無邊。故云廣大也。亦如大師御釋者。見非見者欲色無色果是也。故云見謂種種舞戲之相乃至此類無量故云廣大也即是能現種種可見不可見事也。  三從亦見下。明出生諸法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出生一切聲聞及譬支佛諸菩薩位(云云)  二從亦見下。明隨釋中。亦見三乘修行種種法門者。諦緣度法門是也。  四從乃至下。明希願滿足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令真言門修行諸菩薩乃至無量眾生者。  二從乃至下。有隨釋中。乃至者。希求世間淺近之願等是也。願求禪定智慧等者。福智二門等法財也。余文可見。故云乃至願求禪定乃至一切施與也。三摩呬多乃至令起非等至也等一十九言。非此處文。下行者成等引之解釋文也。  二從金剛手行舞下。明如來自征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金剛手行舞乃至廣大親一切與者。經之秘密主云何行舞乃至成壞果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舞是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重釋舞義。二明釋廣大成壞義。三明親一切與義。  初中。舞是戲也復等者。明普現色身雖非真實。曲當前機作種種應也。故云舞是戲也復普現乃至是故名為如來之舞也。猶如舞者等者。其義可見。佛亦如是。然非四界之色者。自性清凈法身如來。雖非四界所持之身。隨感其應不空。興廢任緣。故云猶如舞者乃至即謂成壞也。  二從廣大下。明廣大成壞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廣大成壞者。別牒也。  二從興廢下。明隨釋中。此興廢隨緣故者。結前句也。上所言普現色身。興廢隨緣。隱沒不定故。此隨緣所成果。故云生滅之果。此生滅果名為成壞果也。如此應用遍滿法界無所不至故云廣大。機緣盡還滅故云成壞。故云此興廢隨緣乃至故云成壞也。此成即是變轉義者。言成故滅。滅故成。是轉變義也。緣謝即滅機興即生。如幻有幻無故云此成即是變轉義也乃至不異法界故也。是即本初不生大空三昧之上金剛幻故。所作都不實。雖然感應不空如舞。以是義故三世諸佛作此金剛幻舞。故云猶所作不實故名為舞三世諸佛皆作此舞也。  三從親下。明釋親一切與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一切親與者經之一切親證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我親下。明隨釋中。我親於先佛等者。言如來我親於先佛所授得此法。今又親授與於汝等。故云我親於先佛乃至故言一切親與也。言親謂親能現前等者。言親能授與一切希願之果。前義與此義中。以後義為正。故云言親謂親乃至此義正也。  三從如是下。明如來自解說中。自開為六。一明結前生後句。二明觀字於己心。三明轉成大日尊。四明自身同本尊。五明成就得益相。六明菩提心無染果。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經雲如是次第住者乃至得依善住也者。經之行者如次第。先作自真實。如前依法住三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先已下。明隨釋中。先已見字實相已也者。行者當先住字本不生之極際。故云爾也。言先作真實相者等者。指如上本尊心上圓明字自身心上圓明字。明朗現前展轉相即不相妨礙如上所說。故云言先作真實相乃至故名先作真實相也(云云)經雲如先正思念等者。是即經之正思念如來之句。未會引之。但言經雲者。未會之文而只一句。故經與釋之間難見分故。置經雲之言也。就中。如先者。已會經如前之兩言。置上句之首。然未會本之上句但云得依善住無如先之兩言。故知今句如先者已會之本如前依法住之句上如前也。謂如上文業者。如上思惟凈菩提如實之法。念悲願持字也。故云謂如上文所說思惟法而念持也。  二從阿字自已下。明觀字於已身中。又二。初明牒經。後明隨釋。  初中。阿字自已作乃至自實相說者等者。經之阿字為自體乃至說自真實相二行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觀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無點阿字。二明第三暗字。三明金剛標欄。  初中。謂觀阿字在於自已心等者。言以字置自身心蓮華台上。故云觀阿字在於自已心。是即置自性清凈蓮華台上也。  二從又此下。明第三暗字中。又此字經雲並點廣者等者。未會本雲並點作廣故。指彼未會經也。言字上加空點成字。是即加增點畫故云廣。故云又此字經雲乃至即是廣也。令作深黃色等者。釋經之端嚴遍金色句也。所謂其字深黃色微妙端嚴也。故云令作深黃色乃至令人悅意也。  三從於字外下。明金剛標欄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雲。四角金剛標者(云云)  二從於字下。明隨釋中。於字外作四角等者。於此字四角作三古金剛標欄。其股股互相刃。故云於字外作四角乃至而作之也。  三從於中置下。明轉字成大日尊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於彼中思念一切處尊佛(云云)  二從於中置字下。明隨釋中。置字等者。於彼三股金標欄中。明觀想字已。轉此字作大日如來。故云於中置字乃至本尊之形也。  四從即是下。明自身同本尊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是諸正等覺說自真實相(云云)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即是自身現同本尊等者。如上自身心上觀圓明圓明中觀字。轉此字成大日尊。其色閻浮提金色。載五如來冠。住法界定印。遍身放無數光。照盡空法界。故云即是自身現同乃至此佛通身有光也。是即自性清凈平等法界大菩提中所見真實之佛也。非心量所見之佛。故云此即菩提心中乃至非同餘心數中妄想也。如此自身本尊平等平等。互相攝入遍滿法界。無所不至。是即正見自心實相佛也。故云當知如是乃至見心實相之佛也。  五從作此下。明成就得益相中。又二。一明除疑作饒益。二明除滅重障。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修行不疑慮乃至一切眾利樂(云云)  二從作此下。明隨釋。自可見。  二從經雲下。明除滅重障中。又二。一明住如幻三昧。二明滅重業。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雲。住於如幻句者(云云)  二從此即如來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  二從若能下。明滅重業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雲。無始時乃至一切皆消滅(云云)  二從若能下。明隨釋中。若能如是作等者。言今住字本不生。作普現色身三昧故。依此金剛如幻三昧故。無始生死重障惡業五無間罪等皆悉消滅。故云若能如是作者乃至眾苦果報皆滅也。何以故等者。以何故然雲者。依如上修行觀智證三平等地故。云何以故猶持誦者以得住於三摩呬多地故三摩呬多是等引義等引神通等令起非等至也(已上十九言有上)若觀如是實相離苦者。如上本尊圓明種子平等互融行是也。  六從經雲下。明菩提心無染果中。又三。一明觀自心中菩提心。二明為凈非凈果不所染。三明才觀菩提心得佛果。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謂觀下。明隨釋中。謂觀行者自心中無上菩提心也等者。直觀自身中自性清凈本覺大菩提心體也(更問)若住斯觀等者。若行者住此觀門之時。身口意業皆凈除。故云若住乃至身口意業也。三業清凈故。凈與非凈皆遠離。所謂凈謂三乘果等。非凈謂六道果等也。能遠離如是等凈非凈果。證得虛空無垢大菩提心也。故云若住斯觀乃至皆不能染也。  二從經雲下。明為凈非凈果不所染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持真言業故乃至如蓮出淤泥等(云云)  二從經雲下。明隨釋中。當業者指持真言業也。是即凈心業也。如上凈非凈果皆不能染。所以然者常與自性清凈本覺之理相應故。如蓮華不染。即同諸佛如來也。故云經雲當業乃至能生一切諸如來故也。  三從此即下。明才觀菩提心得佛果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何況於自體得成仁中尊(云云)  二從此即下。明隨釋中。此即是仁中之尊者。指如來之妙果也。言非但得為凈非凈果不所染而已。自身當成仁中尊也。故云此即是仁中之尊乃至況身現證而成佛乎也。  三從複次下。明說滿足一切智智明中。大開為四。一明所住三昧。二明所說真言。三明諸尊領解請說。四明如來聽許正說。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住此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降伏四魔。二明解脫六趣。三明滿足一切智智。四明能說金剛句。其義門大旨皆可見。恐繁不記之。  二從真言義下。明所說真言中。又二。一明正說真言。二明釋真言義。  初如經。可見。  二從真言義下。明釋真言義中。又二。一明指本經廣說。二明疏主略釋。  初中。真言義本經有三千五百偈說此五字義(已上十三字在下)指十萬頌廣品中也。  二從此下。明疏主略釋中。此五字等者。如此等偈頌讚嘆。其文雖廣多。所詮不出降伏四魔句。何以故。降伏四魔故解脫六趣滿足一切智智。所謂降伏煩惱魔五陰魔死魔故自解脫六趣。降伏天魔而滿足一切智智故。舉降伏四魔一句而攝自余也。故云此五字即是降四魔真言句也。阿是行所謂本不生行也者。所謂無點字加修行點。是即字也。初本不生義故。第二字是不生之行。故云阿是行所謂本不生行也。傍加二點者。所謂涅槃點也。是故此字既三字具足。所謂也。  問。然等何故今作此釋耶答。於此。為令具足四點也。問若然者無暗字如何答。偈頌中顯露也。故今疏釋義不釋字。故經並疏。合成四點也。是即經舉東西攝南北。疏舉南北攝東西也。金剛即寶光蓮華即羯磨義可思之。甚深甚深。以成就如此四點義故。能降伏四魔。故云阿是行所謂本不生行也乃至除一切苦也。味是縛義等者。字體字也。是縛義也。上有三昧畫。轉聲成味。是即災過義也。共入字門故無縛無災也。無縛無災故亦無解脫法。是即不思議解脫。故云味是縛義乃至即不思議解脫也。啰是凈六根義者。字是塵垢義也。所謂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也。然入字門故即無塵垢也。以無塵故六根清凈也。故云啰是凈乃至無塵也。訶義如上已說之者。指疏第七字母釋之處也。彼處至訶字門之處。委悉釋之故。指彼釋也。佉字義上亦有解處者。指同卷。雲上亦有解處也。又□有三義即如來三解脫也者。理趣釋雲。字者因義。因義者。謂菩提心為因。即是一切如來菩提心。亦是一切如來不共真如妙體恆沙功德皆從此生。一字具四字義。且字以為本體字從字生。由阿字一切法本不生故。一切法因不可得。其字中有污聲。污者一切法損減不可得。其字頭上有圓點半月即謂摩字。摩字者一切法我義不可得。我有二種。所謂人我法我。此二種皆是妄情所執。名為增益邊。若離損減增益即契中道(云云)以是義故云即是如來三解脫也。以如此不思議三解脫故。能修萬行除三障。故云修行除障故而三解脫也。缺者大空也者。言字等空義也。上有圓點。是即空亦空。故云大空也。所謂人法二空也。故云缺者大空也而住大空也。  三從佛說下。明諸尊領解請說中。又三。一明得益稽首。二明領解上義。三明請未說布字等皆說。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佛說此真言乃至而說偈言者。經之時金剛手乃至稽首一切薩婆若而說偈言二行余文。未會引之。  二從一切一切智下。明隨釋中。一切一切智即諸法者。指未會本初一切智智。一切智者所謂諸如來者。指未會本得一切智也。是即已會本雲一切薩婆若。初一切者一切智智也。次薩婆若者又是一切智義。故是復一切智義也。故云一切一切智即諸法一切智者所謂諸如來也。  二從一切下。明領解上義中。又二。一明領救世庫藏。二明領佛菩薩等依之作利益。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此諸佛菩薩救世諸庫藏者(云云)  二從一切即梵下。明隨釋中。一切即梵音等者。指諸庫藏之諸字也。言諸之字梵語中有一切義。意無法不具故云一切。無物不含故云府庫。以此五字為庫藏。能充滿一切財富。普賜一切眾生不匱。故云言以此五字為庫能滿一切願也財富即是如來法寶以給乃至由法財富能施一切而說此真言之門也。  二從一切諸佛下。明領佛菩薩等依之作利益中。又二。一總明交牒。二明別牒隨釋。  初中。總交牒可雲。由是一切佛乃至起種種神通(云云)  二從一切諸佛下。明別牒隨釋中。又三。一明舉諸佛菩薩。二明舉二乘。三明釋行地起神通。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一切諸佛菩薩救世者等者。別牒也。  二從此一切下。明隨釋。文自可見。  二從緣下。明舉二乘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別牒可見。  二從此嘆下。明隨釋中。解雲蘇羅多等者。是害梵語也。  三從行地下。明行地起神通者等者。經之能遍所行地起種種神通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上從下。明隨釋中。上從諸佛等者。言諸佛菩薩二乘等。皆悉依此五字真言。無不作種種神變利益。謂聲聞隨聲聞行果現種種神變。緣覺隨緣覺種種行果現種種神變。菩薩隨菩薩行果能現種種神變應用。諸佛隨諸佛行果作種種神變應用難思化道。故云上從諸佛乃至偈雲尋地山林遍無等也(云云)  三從彼得下。明請說布字等皆說中。又三。一明先嘆如來。二明請說此法次第方便。三明見法得歡喜。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非但下。明隨釋中。故重言之者。指彼得無上智正覺無上智也。  二從請自說此下。明請說此法次第方便中。又二。一明請說五字次第。二明請說五字布字等。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請自說此教者請佛親演說之也等者。經之是故願廣說此教諸方便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先贊下。明隨釋中。先贊已後請佛說此。  五字次第廣說也者。言先讚歎佛已。然後請佛說此五字真言次第修行方軌也。故云先贊已後請佛說此五字次第廣說也。若佛廣說此法種種門中成就進趣順行此法名為教也者。釋此教諸方便之教義也。此法者今此五字之法也。種種門中者。於五字各有其方便證入門。故云爾也。成就進趣者。於一一門有成就進趣方便。故云爾也。如下說之順行此法者。隨順如此成就進趣方便修行此五字救世庫藏法。名為教也。  二從及布下。明請說五字布字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及布想等種種類者等者。經之及與布想等種種眾事業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所不下。明隨釋中。所不言處等者。言請佛所未說布想布字等皆此中願說也。故云所不言處更皆請此中說也。於布字想字等者。於身五處布此五字。故云布字。然想其字聲字實相故云想字也。用差別者。黃白赤黑青等用。種種方便請願佛此中說也。故云於布字想字乃至皆請佛廣為宣說也(云云)  三從諸行下。明見法得歡喜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諸行大乘無上乃至見法證得也當住者。經之諸志求大乘乃至當得歡喜住一偈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自下。明隨釋中。謂自見已等者。言自見五字圓明之法已。還復授一切眾生。自他共令獲得無上法利。以是義故請願佛廣說。故云謂自見已乃至故請佛廣說也。本經有三千五百偈說此五字義者。此文非當所之所用。可置上之此五字即是降四魔真言句也文首也。  四從三摩下。明如來聽許正說中。自分為三。一明誡聽一心住。二明說五字秘法。三明細說五字義。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大日世尊言。普皆應諦聽。一心住等引(云云)  二從三摩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正明說五字秘法中。又分為五。一明字地輪觀。二明字水輪觀。三明字火輪觀。四明字風輪觀。五明字空輪觀。  初中。又為八。一明字為座。二明第二字為攝善句。三明第三字為攝除。四明一月持誦。五明方壇置成就物。六明說障者攝持。七明成就葯法。八明結釋。  初中。又五。一明作金剛座所由。二明贊字。三明內外同金剛。四明一切事皆此中思惟。五明結釋。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干時大金剛乃至加持下身者等者。經之大金剛地際乃至而現菩提座一偈。未會引之也。  二從第一加持下。明隨釋中。第一加持等者。為作此法。先自齊輪以下觀想令作純黃金剛。故云第一加持乃至皆作純金剛也。欲作此金剛真言等者。言此法最第一故非余法所能堪。故先令作金剛座。於此座上令諸事成辨也。故云欲作此金剛真言乃至無坐堪能勝致此也(云云)  二從為欲下。明贊字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最勝阿字為大因陀羅輪(云云)  二從為欲下。明隨釋中。為欲說阿字等者。為說此字不思議秘密方便故。先贊字雲最勝也。故云為欲說阿字意雲此字最勝也。然此不壞常住雖破一切四魔三障。而不為煩惱罪障所破。故名為大因陀羅輪也。故云名大因陀羅者此是金剛中之極乃至名金剛輪也。  三從此有下。明內外同金剛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當知內外等金剛曼荼羅(云云)  二從此有下。明隨釋中。內謂如上所說者。指上之第二正覺句。於鏡曼荼羅。大蓮華王座。深邃住三昧。總持髮髻冠。圍繞無量光等文等也。外謂想自身坐處等者。指一切金剛色。嚴凈同金剛。乃至中妙金剛座。方位正相直。其上大蓮華。八葉鬢蕊敷。當結金剛手。金剛之惠印。稽首一切佛。數數堅誓願等文也。故云此有內外乃至方表欄者也。  四從於此下。明一切事皆此中思惟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中思惟一切。說名瑜伽座(云云)  二從於此下。明隨釋中。於此座中思惟一切等者。於如上金剛座。修真言行者修行瑜伽成就法之坐處也。故云於此座中乃至應理者之坐處也。三部五部妙用乃至藥物成就等一切事業。皆於此壇上作之。故云即思惟一切謂一切事乃至故云一切也。  五從右下。明結釋中。右初釋阿字為座竟者。從此以下。為說第二字第三字等。釋第一無點字已。作此簡別之釋也(云云)  二從次說下。明第二字為攝善句中。又二一明為第一命。二明攝善義。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阿字第一命(云云)  二從次說長下。明隨釋中。次說長聲之阿者。第二字是引聲字故云爾也。此是以能活諸字故言命也者。第二字是大悲萬行體故活成諸字此字能作也。故云爾也。若無阿字者。若無第二字之行者。諸字皆住最初字之本不生故非命義。今心王字從本不生際。引發本有大悲萬行之時。心數諸字亦同發起大悲萬行。是故第二字是諸字之命根也。故云若無阿字諸字即不生故第一命也。  二從此是下。明攝善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此是能攝善句者。經之是為引攝句。未會別牒也。  二從長阿下。明隨釋中。長阿即是行若想此字能攝善者。言能觀想此引聲字者。善攝萬善萬行也。故云爾也。若觸字者。親觸此字故云觸也。余義自可見。故云若觸阿字乃至亦能滿足一切之行故也(云云)

  妙印抄卷第四十七

  (御本雲)元德二年(庚午)八月二十六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一)

  妙印鈔卷第四十八

  沙門阿寂紀

  釋悉地出現品第六之餘(經第三疏第十一第十二)

  三從次說下。明第三字為攝除句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交牒可雲。常安大空點。能攝授諸果(云云)  二從次暗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攝除義。二明授與義。  初中。若想此字能攝除一切等者。此字者第三字也。能攝除者。攝取一切四魔三障安本不生際故云攝也。除不知妄情成平等一味故云除。故云能攝除乃至皆能攝而去之也。內障謂種種障道者。煩惱障法障業障等三障是也。但有現前者。如此三障雖令現行。皆悉攝除也。外障謂一切外物為障者。於諸有情非情等之違順二境悉除離也。病有種種者。所謂內外病也。外謂四百四病等是也。內謂三毒等分乃至八萬四千病等是也。乃至失心即能救之者。此亦有內外。內謂依三毒之毒氣失自性清凈本心。外謂依龍蛇等之毒氣失從緣起之本心。如此一切毒氣一切病患。於此字。一相一緣觀想故皆悉除盡。故云若想此字能攝除乃至速與三昧相應也。  二從若想此字得如下。明授與義中。若想此字得如上功德等者。非但除如上一切毒病等諸障。又能滿足一切佛法。授與悉地之果。故云若想此字乃至授悉地果也(云云)  四從若持下。明一月持誦中。又二。一淺略明義。二深秘明義。  初中。又二。一明結印誦言持誦。二明作增益成就。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行者於一月乃至天修羅莫壞(云云)  二從若持下。明隨釋中。金剛印者。如上所說(更問何印)余文自可見。故云若持誦者一月中乃至所不能壞也。  二從凡一下。明作增益成就中。又二。一明滿一切願。二明觀佛形。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乃至隨自意。增益事成就者(云云)  二從凡下。明隨釋中。凡一切增益事等者。言一切世間出世間增益事。皆於此中成就。世間謂福樂等增益事也。出世間謂曼荼羅聖眾出現無盡福智二嚴等增益事也。故云增益亦名圓滿謂能滿一切所願也(云云)  二從若欲下。明觀佛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行者一切常乃至名大金剛句(云云)  二從若欲下。明隨釋中。若欲作此增益法時者。言若欲作如上之世間出世間一切增益事。真言行者於此方壇。如上所說觀大日尊。戴五佛冠住法界定印。身色真金色。通身光明圍繞。故云若欲作此增益法乃至周匝光焰有威光也。有威光者即是兼明本尊義者。彼佛心上觀圓明。圓明中有字。是即本尊義也。故云有威光者乃至明本尊義也。梵音如此者。有威光梵語中兼明本尊義。故云爾也。以發為冠等者。以五智圓滿發而為冠故。此冠不壞堅固如大因陀羅也。所謂五智能破一切障義也。故云以發為冠乃至無能除者也。想此佛在等者。觀想如上之佛於金剛方壇中持誦故。一切意願皆成就。故云想此佛乃至作一切成就物也。  五從經雲下。明方壇置所成就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金剛蓮華乃至而作諸悉地(云云)  二從經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一一作釋。二明結釋。  初文。自可見。  二從但與下。明結釋中。但與增益相應等者。今此方壇增益相應。故云爾也。言大因陀羅觀等者。觀大因陀羅句。未會引之也。謂於金輪中等者。於黃色圓明之中觀之。故云觀大因陀羅而作諸悉地也(云云)

  已上第十一卷竟

  六從複次下。明說障者攝持法中。自分為三。一明誡一心住。二明攝持方便秘觀。三明釋安住不傾動。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今說攝持法。一切一心聽。行者一緣想(云云)  二從複次下。明隨釋中。凡加持法如前等者。指息障品所說也。法猶未盡等者。彼品加持法未具足故。此品中又說彼余分令具足明了也。故云猶未盡此中具足明之也。凡一切為障害道等者。三障四魔能障出世菩提之道。損害法身之命。故云凡一切為障害道者也。如此三障四魔皆悉用此法令不動搖。故云皆用此法令不動也。一切一境等者。令住心於一緣住本不生際也。故云一切一境者令一切住心而體也。體謂令體達字實相也。  二從作此下。明說攝持方便秘觀中。作此法者。今此字攝持法也。八峰須彌山者。凈菩提心表相也。八峰是八葉。上蓮華者花藏世界海也。三股者三部妙用也。其體常住三世故云金剛。其股向上者。蓮花上立三股也。經言而用置其頂者。彼三股之股上置阿字。令光焰圍繞。依之諸障令攝除。故云作此法先想乃至如是想已一切障皆令攝除也。  三從如是下。明釋安住不傾動義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安住不傾動(云云)  二從如是下。明隨釋中。如是攝彼等者。令攝除諸障者已故。自在安住隨意修行無礙也(云云)  七從又成下。明成就種種物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百轉所持葯。乃至是等悉除愈等者(云云)  二從又成下。明隨釋中。又成就葯法等者。如上成就一切物乃至成就藥物。其次第法用皆如上所說。依蘇悉地等可行之。今不委細。故云又成就葯法乃至今此中但略明大宗耳也。余文可見。  八從凡增下。明結釋中。凡增益事等者。方壇是增益相應壇也。故云凡增益事與金剛黃色相應也。  二從次明下。明說字水輪觀中。又八。一明不同。二明色相座位。三明轉字成本尊。四明九重月輪作此法。五明流出凈乳等。六明所成就物。七明成就花報。八明加大空點。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佛子應復聽。第一縛字門者(云云)  二從次明下。明隨釋中次明字門等者。言此縛字中有五種不同。然今經初說無點。終說第三字點故。上縛字第一無點字也後兼三昧等者。第三字點也。故云即是上縛字先明其體後兼三昧之畫也。  二從其想下。明色相座位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交牒可雲。雪乳商佉色。而自臍中起。鮮白蓮花台(云云)  後從其想下。明隨釋。自可見。  三從成就下。明轉字成本尊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而於彼中住乃至思惟以純白者(云云)  二從成下。明隨釋中。成就已即回此字者。如上於臍輪中觀白蓮華。其上觀字。令現前純白圓明已。然後轉此作本尊。故云成就已即回此字乃至最為第一也。其佛本尊者。此中佛者如雲深邃住三昧總持髮髻冠。其本尊者。彼佛圓明中本尊也(更問)純白無比同於秋夜月光等者。指彼本尊圓明也。  四從彼曼下。明九重月輪作此法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了雲。輪圓成九重乃至除一切熱惱者(云云)  二從彼曼下。明隨釋中。彼曼荼羅等者。指圓壇也。當重圓猶如九重月等者。言非如橫豎重之。但九圓明交雜難分別。猶如霏霧白雲白霧相間之狀。而住其圓明作息災法也。故云彼曼荼羅荼羅乃至凡一切息災相應皆此中作也。  五從牛乳下。明流出凈乳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凈乳猶珠鬘乃至出離諸障毒者(云云)  二從牛乳下。明隨釋中。牛乳珠鬘同者等者。凈乳猶珠鬘之句。未會引之也。想此字中如上者。如次上牛乳等流注如白珠如水精如月光而注灌其心。自他灌之。一切內外熱惱皆令消除。故云想此字中如上乃至以此注之皆除也。前阿字是金剛曼荼羅者。黃色方壇是也。已上釋字。此□字名為風水曼荼羅也者。是次釋字也。  (□金剛也地黃 ○悲也白水地也  △惠也火地赤 ^4□神通也風地黑)  已上有深秘之習。今以字名風水曼荼羅。是則秘記所言方圓人法習是也。可思之。依之於兩字。結釋四大義也。謂諸大不出方圓之二故。方圓三角半月各各下皆置地字。即諸大不出字之意也。能能可思之(更問)六從如是下。明所成就物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是於圓壇乃至次第成悉地(云云)  二從如是下。明隨釋中。如是系緣一境者。釋如是於圓壇等引作成就句也。蘇乳珠鬘等者。如是等種種物隨行者意。若與寂災相應皆成就。故云蘇乳乃至皆得成就也。  七從或求下。明成就花報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當得無量壽。乃至是名寂災者。吉祥曼荼羅(云云)  二從或求下。明隨釋中。或求長壽等者。或得長命。或現種種希有身。或為人天等所敬愛。或得多聞總持。或得聰明智惠。或息除一切諸病。獲得如是等種種未曾有成就也。故云或求長壽乃至如是等皆得成也。  八從若此下。明加大空點中。又分為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第一攝持相。安以大空點(云云)  二從若此下。明隨釋中。若此□字安點等者。安大空點故成。是即攝除之句也。此攝除甚多。如上說。故云若此□字乃至然攝除有無量事故云等也。  三從次說下。明字火輪觀中。又三。一明滅罪生善最第一。二明釋一境悅意義。三明轉字成不動。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羅字勝真實。乃至應受無擇報(云云)  二從次說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除障中第一。二明火中之火。三明無間重罪能滅。四明生諸善功德。五明與不動相應。  初中。次說羅字除障曼荼羅者。總表句也。於除障中等者。所謂障者。其類雖甚多。不出三障。斷除此三障之法又雖甚多。今以此字如來勇勤之智火為最無上。故云於除障中最為第一真實之法也。  二從此啰下。明火中之火中。此啰字是赤中之赤等者。夫世間火。能照二種世間暗冥。不能照智正覺世間。此字智火能照三種世間性相。無所不遍。故云是赤中之赤火中之火也。燒中之燒者。火之中劫燒為第一。然劫燒能燒盡須彌巨海。不能燒煩惱業苦山海。故云燒中之燒也。  三從由能下。明無間重罪能滅中。由能燒滅等者。以有如此甚深不可思議之功德力故。五無間業猶能燒盡。何況於輕罪哉。故云由能燒滅種種乃至除使無有餘也。  四從既罪下。明生諸善功德中。既罪滅已則生等者。惡業重障既除盡故。從自性清凈大菩提心門。能生種種大悲萬行功德善根。故云既罪滅已則生諸善功德也。  五從此字下。明與不動相應中。此字門所作與不動等者。不動明王者如來智火之體三角曼荼羅之主也。故三世諸佛斷惑證理。皆依明王智力故。今此字智火者。是即與不動明王三摩地法門專相應也。隨種子字同一也。可思之。能作三品一切事者。所謂息災增益降伏上中下成就悉地是也。故云此字門所作乃至能作三品一切事也。  二從其法下。明釋一境悅意義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瑜祇善修者乃至悅意遍彤赤(云云)  二從其法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住一境觀極赤。二明極令悅意。  初中。其法先如上就住心一境等者。如上字字等中。住一境一緣三摩地。觀想極赤三角壇也。謂其色極赤。如朝日初出之色難可睹見。而三角也。住此一緣一相觀想。更不余緣。故云其法先如上就住心一境觀作極赤三角曼荼羅也。  二從極令下。明極令悅意中。又二。一明鮮明義。二明秘語義。  初中。極令悅意言謂令鮮明等者。言如上赤色三角曼荼羅。鮮明觀察微妙正整義也。故云此悅意言謂令鮮明妙整也。或本雲此悅意定是即於定中悅意鮮明義也。  二從又悅下。明秘語義中。又悅意是當心作之等者。以此字智火。正照見自性清凈本覺之心。故云又悅意是當心作之秘語也(更問)  三從周匝下。明轉字成不動中。又二。一明總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總交牒可雲。寂然周焰鬘。乃至皆於智火輪者(云云)  二從周匝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作息災用。二明作增益用。三明作降伏用。  初中。周匝作於焰鬘等者。此三角曼荼羅。周匝令有焰鬘。猶如烈大之光焰相連之狀。於此中觀字。令鮮明悅意已。然後轉此字成不動明王。其像非瞋非笑。寂然之像。是即息災方便作用也。故云周匝作於焰鬘乃至其形寂然也。  二從又雲下。明作增益用中。又雲者。上釋息災義。次之言之。故云爾也。先想不動明王等者。如常觀想不動明王種三尊已。於其心上作三角壇。其中置字。此轉成不動明王。故云先想不動乃至回作不動明王也。除障故罪滅者。三障凈除故重罪消滅竟。以是義故作息災用。如此除障息災故無盡福智出生。是即增益義也。故云除障故罪滅乃至福生之義也。  三從次此下。明作降伏用中。又分為三。一明舉所同日曜等。二明所降怨對。三明結釋。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日曜諸眷屬。及作一切火(云云)  二從次此下。明隨釋中。次此成就是物等者。謂於此三角中。七曜九執等同在東南角相鄰故。可用三角之壇。故云次此成就是物者謂指乃至謂須火用作之。義准二十八及十二房等與月水同位者。謂二十八宿十二宮等。月天水天中間在之。今準例之。日天火天中間置九執等(云云)或轉火令冷等者。如此事等皆此中可作也。故云或轉令冷乃至日亦是惠日也。  二從攝取下。明所降怨對中。攝取者攝取惡法難調之人者。謂魔醯首羅等是也。攝伏根本無明煩惱等也。故云攝取者攝取惡法難調之人皆令柔順調伏也。此中攝伏惡人者。謂能攝伏煩惱而得自在人也(云云)及發怨者等者。謂於佛法發怨心者。是即自三毒等分煩惱。及他三毒等分煩惱等也。如此等自他煩惱罪障。凈除之令得入本不生際。故云及發怨者能令自他得俱成也謂發彼怨等也。消枯枝分等者。言一切眾生身分三毒煩惱為本體故。令彼三毒消渴。枝末自分自然枯竭無所堪能也。所謂不能堪惡法惡事也。故云消枯枝分者能令彼身乃至令彼消渴無餘也。若外相而言等者。言若論外事者。作惡事。沽竭惡龍所居之龍池等。令不能作惡事。故云若外相而言沽涸即是竭龍池等也。  三從彼一切下。明結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雲。是等所應作皆於智大輪(云云)二從彼一切下。明隨釋中。彼一切作者等者。除障降伏事皆是此壇相應也。故云彼一切作者乃至皆此中作也。然皆與慈悲等者。如此內心住大慈大悲。令彼惡逆降伏善調。令得入佛道。是即大慈悲相應降伏攝除法也。故云然皆與慈悲乃至得作佛道因緣故也。  四從訶字下。明字風輪觀中。自分為八。一明風性能增益。二明攝除破壞義。三明說本尊色像。四明成就所應事。五明現身得成佛。六明用心作壇成就。七用降伏魔軍眾。八明因訶字說佉字。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交牒可雲。訶字第一實乃至諸種子增長(云云)  二從訶字下。明隨釋中。訶字第一真實者等者。別牒也。風性能增益也者。萬物得增進滋長。皆是風大力用也。故云風性能增益萬物也乃至亦是生此諸事也。謂因業等生種子。稍增益滋茂之事皆得自在也。  二從萬物下。明攝持破壞義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彼一切摧壞並以大空點(云云)二從萬物下。明隨釋中。萬物或能消耗等者。非有增長之用而已。又能摧破。是故上安空點也。故云萬物或能消耗變化無方此字事用亦爾也若上安點即能壞彼一切因業等事也。  三從其法下。明說本尊色像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今說彼色像。乃至住彼曼荼羅(云云)  二從其法下。明隨釋中。其法先想本尊有大威德威光之像者。其像深玄青色具大威德。威光相似降三世。故云先想本尊有大威德威光之像。惡謂其像作極忿怒形也。雲此但是風輪之尊非降三世也。其像亦作深青色(即黑類也)也。黑焰遍出於外者。釋焰鬘普周遍句也。於其額上連眉作半月形者。眉間作半月曼荼羅。而其半月作風吹動之相也。故云於其額上連眉作半月形其半月作風吹動之標幟也。於中安字等者。於此半月壇中。想字。成大威德威光忿怒尊。黑焰光遍出其身外。如此觀想現前已。於自身眉間。如上想半月壇。其中置字。轉字成如上威光暴怒身也。故云於中安字先想外作即回作自身也。  四從若作下。明成就所應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交牒可雲。成就所應事。作一切義利。應現諸眾生(云云)  二從若下。明隨釋中。若作此成就等者。言若能成就此。為一切眾生作種種不可思議義利。故云若作此成就乃至作種種義利也。次成就謂下所列者。輕次下雲法輪及罥索。朅伽那剌遮。並目竭嵐等物是也。故云次成就謂下所列物於風中作也。  五從即能下。明現身得成就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交牒可雲。不舍於此身。乃至能開深密處(云云)  二從即下。明隨釋中。即能此現身等者。此法若能成就者。於現生逮得五通。游本不生際成身秘密。隱顯應物。能開阿修羅等深密崛。施作種種佛事也。故云即能此現身乃至開阿修羅宮等也。  六從下雲下。明用心作壇成就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住此一心壇。而成眾事業(云云)  二從下雲下。明隨釋中。下雲念者只是用心作也者。一心梵語中含念義。故云下雲念者也。只是用心作也者。於內身以意心觀作故云用心作也。非但此風壇而已。五字所成曼荼羅皆心作成就壇也。故云此五字皆是心作成就壇也。亦可以事法作壇者。若以事法雖作壇。而能觀察與心作相應作成就。故云亦可以事法作壇而觀心與相應也。若如以事相作壇而修等者。言若以事法作壇。如上心作以事相作壇而坐其中可作之。又於其壇中置刀蓮等物令成就。乃至白乳等流注其中等也。故云若如以事相乃至想白乳滿中也。  七從昔佛下。明降伏魔軍眾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菩薩大名稱。乃至降伏魔軍眾(云云)  二從昔佛下。明隨釋中。昔佛坐道樹下等者。所言昔者有二義。一謂指大日如來最初顯德成佛之時。二謂指今日應化佛坐道場之時。其義自可見(云云)  八從次即下。明因字說字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諸因不可得乃至而得空智惠(云云)  二從次即下。明隨釋中。次即因訶字門等者。言字因業所生緣起諸法即畢竟不生。名為大空。此緣起外全無大空。故云次即因訶字門轉明佉字訶即因義也。又有字相習(更問)有因故等者。言有因故即有業。有業故即有果。然此因即本初不生。以因本初不生故業即不可得。以業不可得故果何有。如此觀達之時。因業果法皆不可得。以不可得不可思議故。同如來坐道場之時。眾魔自降。故云次即因訶字門乃至猶如虛空空而復空故也。  五從大德下。明字空輪觀中。又四。一明說虛空色。二明說佉字加點義。三明所持印。四明所成就物。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大德世尊說彼色者等者。經之大德正遍知。宣說於彼色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說下。明隨釋中。其曼荼羅無方圓半月等相等者。雖虛空無定形色。而從虛空現一切色。今如來畢竟大空亦如是。無相而現種種色故。以無定相之色為虛空色也。故云謂說虛空色也其曼荼羅無方圓半月等相當知虛空無相而能成就相此壇作種種色也空現種種色相也。  二從若於下。明說佉字加點義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佉字及空點。尊勝虛空空(云云)  二從若於下。明隨釋中。若於上加點等者。字加空點故轉成字。故云即入欠字門也。此欠字門所說尊等者。大空三昧所成本尊是也。故云此欠字門所說尊者乃至即大空也(何尊更問)  三從惠刀下。明所持密印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惠刀印共作者。經之兼持惠刀印。所作速成就等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兼以刀印等者。以此印護持自身。速成虛空法界之身。作大成就也(更問何印)  四從若欲下。明所成就物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法輪及罥索。乃至不久成斯句(云云)  二從若欲下。明隨釋中。若欲成就等者。若於此壇欲成就一切物。皆悉成就。然其所成就其名字其種類無量不可勝計。故云若欲成就一切乃至不可具言也。作其輪或以金等者。若欲成就輪法者。作其輪若金若以鑌鐵。故云作其輪或以金或以鑌作也。作索用線等者。作索若白線若用藕糸等。故云作索用線或藕絲也。若作刀者釋朅伽也。即以鑌鐵作之。故云若作刀用鑌鐵也。在圖如文。利處在下者。言利端向下。半月為上也。故云利處在下名那羅遮也。在圖如文。此名沒^8□藍。如此器物器杖雖無量。且經舉五種攝自余。故云此等器甚多不可具載別有圖也。如上諸器等者。言如此等無量器物隨一欲成就之。用此欠字隨上中下事可成就。故云如上諸器乃至得成持之也。以遊歷國土業者。上來五字妙觀一一次第能成就者。得五神通遊歷國土。是名為持明仙也。  三從次更下。明細說五字義中。自分為七。一明觀察告敕。二明細說字門。三明細說字門。四明細說字門。五明細說字門。六明細說字門。七明如影得歡喜。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爾時毗盧遮舍那乃至而說偈言(云云)  二從次更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釋長行。二明釋偈頌。  初中。次更細說五字之義者。雖前說五字義。其義未盡故。重說其細義。故云次更細說五字之義也。若住此理隨事相應等者。住此五字門義理。隨上中下等事相應。即能辨成一切事業也。故云若住此理隨事乃至是故告金剛手言也。  二從是下。明釋偈頌。文自可見(云云)  二從阿下。明細說字門中。又二。一明同字本體色。二明同佛世尊。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阿字為自身。乃至及與貪瞋等(云云)  二從阿字下。明隨釋中。得與阿字本體本色等者。以本不生為本體。黃色為本色。然依本不生故礫石金寶同一也。以本不生故眾罪貪瞋等自然遠離也。故云得與阿字本體乃至一切三毒罪業悉離也。  二從若如是下。明同佛世尊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當得俱清凈。乃至離一切諸過(云云)  二從若下。明隨釋中。若如是者當得凈心者。以觀達本不生際故心清凈也。以心清凈故同諸佛能利眾生。故云若如是乃至離諸過患也。  三從次明下。明細說字門中。又四。一明解諸真言法則。二明作大利益事。三明雪乳流注其心。四明秘密釋。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複次於□字乃至解作業儀式(云云)  二從次明下。明隨釋中。若能與此相應解諸法則等者。言今此水輪者大慈悲水故。是即大悲為根句。故云爾也。  二從即下。明作大利益事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利益眾生故。乃至一切皆如是(云云)  二從即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三從先下。明雪乳流注其心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心水湛盈滿。乃至遍滿於大地(云云)  二從先下。明隨釋。順上文。自可見(云云)  四從當知下。明秘釋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以是悲愍水乃至得成就菩提(云云)  二從當下。明隨釋。自可見。  四從次明下。明細說字門中。又三。一明焰光遍滿。二明神變。三明能除自他業苦。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思惟在等引。乃至利世隨樂欲(云云)  二從次明下。明隨釋。如上自可見(云云)  二從亦能作下。明神變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行者起神通。乃至住真言法故(云云)  二從亦下。明隨釋中。俱現神變者。謂從字出火救八寒地獄之苦。從字生水能消八熱地獄苦。如此名為神變也。  三從次又下。明能除自他業苦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羅字為下身乃至救重罪眾生(云云)  二從次又下。明隨釋中。次又下安羅字等者。字大智也。字眾生念念因業。此因業為大智火之所焚滅。故云次又下安羅字乃至能除自他一切罪苦也(云云)  五從又如上下。明細說字門中。又三。一明雙作阿縛。二明色曼荼羅。三明諸根清凈。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住大因陀羅。乃至各各眾事業(云云)  二從又如上下。明隨釋中。又如上者指地輪觀中。作大金剛輪者指方曼荼羅也。此是剛中之剛等者。字大菩提心堅固體故云爾也。雙作阿□二字者。此大菩提心阿□二字所成也。所謂境智二法也。此境智具足故即能攝伏一切也。自龍方(西南方)等者。言自龍方北。從地天南。彼二中間也。所謂地天種子字也。水天種子字也。作此阿縛置彼方事者。與彼三摩地為令相應也。此則如來內證地龍天也。注西南者非謂西南角。從正西方寄北雲事也。是即風大具地水之德顯施自在之用也。故云即能攝伏一切也風能遍一切處也。余文如上可見(云云)  二從色下。明色曼荼羅義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色曼荼羅中。依法而作之(云云)  二從色下。明隨釋中。謂依本色者。如此於大因陀羅輪中。作阿縛二字事業已。然後住字本色形。所謂前所說風壇也。故云色曼荼羅謂依本色即是前說風壇也(云云)  三從心摩觸下。明諸根清凈中。又三。一明意根清凈。二明身根清凈。三明耳根清凈。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觸心而念持。逮得意根凈(云云)  二從心摩下。明隨釋中。心摩觸者等者。以心照觸自心故云心摩觸也。謂於圓明中。想此字門。而當中心之心故得意根清凈。故云謂想此字乃至意根凈也。  二從於經行下。明身根清凈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輕舉習經行。中誦獲神足(云云)  二從於下。明隨釋中。於經行中等者。若行者起經行時。觀此字念誦而作輕舉之想。能現種種神變。故云於經行中乃至現種種神足也。  三從或坐下。明耳根清凈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宴坐觀阿字。乃至當得耳清凈(云云)  二從或坐下。明隨釋中。或坐而想阿字等者。於瑜伽座中。而耳根中想字。依清凈耳根。故云或坐而想阿字乃至即得天耳也。或雲隨用一字者。今字門之上又用阿縛字等。對此義故言或雲隨用一字者。字門中唯用字之一字。字門中唯用一字之一字。如此念持皆得如上成就故云或雲隨用一字皆得也。或可此文是阿字用等者。上來所說四字皆是字所生也。故雖別說。於。只是皆字義用。故云或可此文是阿字用也。此更問者。秘記方圓之習。可思之(云云)  六從意生下。明細說字門中。自分為三。一明意生隨念至。二明無相而現相。三明才持壞生死。  初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秘密主如是等意生悉地句(云云)  二從意生身下。明隨釋中。意生身等者。上來所說五字門所成悉地句。皆是非業力因緣所生之悉地。從自性清凈本心。發一念觀智故。隨彼意念。還成就自己本來自性清凈萬德也。故云意生身者乃至隨念至十方也。  二從當知下。明無相而現相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秘密主觀此乃至眾行生(云云)  後從當知下。明隨釋中。當知如來有如是等者。如上方圓三角半月等曼荼羅。等字門。皆是以如來於法得最自在力故。於畢竟無相大空中。奮迅示現。成辨一切大佛事。故云當知如來乃至成辨一切佛事也。  三從才下。明才持壞生死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于思念頃才轉乃至善業種子(云云)  二從才持下。明隨釋中。才持誦時等者。才一念思想本有凈菩提心。而觀察持誦故。一念頃得至字本不生際。以本不生故生死涅槃本來不生也。故云才持誦時乃至即是轉誦之轉也(云云)  問。偈頌長行其義各別。何故今此長行不說字門耶答。地水火風皆有形有色也。故偈頌說之。空大無色無形故。為顯此義。別長行不說之也(云云)  七從行者下。明如影得歡喜中。又三。一明隨順諸佛。二明隨順眾生。三明釋所由。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秘密主如來無所乃至隨順一切處者(云云)  二從行者下。明隨釋中。行者若能如是修行等者。如上來所說。隨順一切如來心處。觀行相應時。諸佛世尊現其人前。摩頂授記如影隨形。而能圓滿其無上大願。故云行者若能乃至而滿其願也。  二從行者下。明隨順眾生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隨順眾生心。悉住乃至得歡喜(云云)  二從行者下。明隨釋中。行者既得滿所願等者。言行者以如此法持誦得滿大願已。還隨順一切眾生。常影現眾生前示教利喜。故云行者既得乃至隨順一切眾生也。  三從所以下。明釋所由中。又二。一明長行。二明偈頌。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皆由如來無分別意離諸境界故(云云)  二從所以下。明隨釋中。所以爾者此如來等者。如上住五字門。所以圓滿凈佛國土成就眾生之普賢行願者。以住三平等地。無有分別。能超越一切妄想戲論有心境界故也。故云所以爾者如來住於乃至一切心境界相也(云云)  二從時方下。明偈頌中。又二。一明離時方造作。二明勸誘行者。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方作業一切亦無離者。經之無時方造作乃至真言行發生一偈。未會引之也。  二從時謂下。明隨釋中。時者離生滅故無三世之時。離往來故無十方之分域。本來無作故離諸眾務事業。雖然以如來自在神力故示無盡莊嚴藏。普應普門法界一切眾生。故云時方造作乃至能普應一切眾生也。  二從是故下。明勸誘行者中。又二。一明交牒。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是故一切智乃至應當作成就(云云)  二從是故下。明隨釋中。是故行者等者。言於真言行。如此以有成就不可思議未曾有無上悉地故。行者須信心堅固一相一緣當勤學之也。故云是故行者當勤學之也。上來釋悉地出現品竟。故云右得悉地品竟也。

  已上釋悉地出現品畢

  妙印抄卷第四十八  一校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五日加點了

  沙門宥范(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四十九

  沙門阿寂紀

  釋成就悉地品第七(經第三疏十二)

  將今釋此品。即開為四。一宣大綱。二釋品題。三明陳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一明宣大綱者。如來答金剛手二種問。而說真言行果不可思議來處。所謂從一切眾生自己本來之心處而來生。還成就一切眾生自己本來之心處妙果。故經雲。摩訶薩意處。說名曼荼羅。諸真言心位。了知得成果。諸有所分別。悉皆從意生。分辨白黃赤。是等從心起。決定心歡喜。說名內心處。真言住斯位。能授廣大果(已上說果)念彼蓮花處。八葉須蕊敷。花台阿字門焰鬘皆妙好。光暉普周遍。照明眾生故。如合會千電。持佛巧色形。深居圓鏡中。應現諸方所。猶如凈水月。普現眾生前。知心性如是。得住真言行(已上說行)疏釋雲。心處大眾生曼荼羅皆作如是說者。心處亦可名為心位。即指此眾生自心之處。即一切佛大非胎藏曼荼羅也。佛答意言。若欲知真言行及果。當於心處求之。皆如是說者。謂十方三世佛亦皆如是說。一道無異。非獨我如是說也(云云)言此品中。正以種種秘密不思議修行方便故。能了知自心本來自性清凈果。然此凈心行及果。更不從余處而來。但直從行者自心而生。全無別來處也。如此等無上無過上悉地成就行果。始此品中說之。是即當品大意也。  二明釋品題者。今別題所言成就悉地者。是非世間有相有為之成就悉地。是即出世無上成就悉地也。故疏雲。行者見此心佛之時。即名悉地第一成就。所謂得第一常身也。悉地有多種。或世間或出世間。或無量差別。今此成就者。即是出世間第一成就。所謂成就第一常身。此常身即是諸佛金剛不壞身也(云云)問何故供養次第卷指當品雲出世間品瑜伽法耶答。今經習。始說世間法。終出世間法。此則此經法則也。故彼卷意。上既說世間成就故。此品言成就悉地者。是即可成就出世無上悉地。故云出世間品也。隨今疏雲。今此成就者即是出世間第一成就(云云)以如是等義故。名為成就悉地品也。  三明來意者。初從住心品。至第六悉地出現品。雖說凈菩提心如實句並攢搖之方便及悉地流出句等。皆是明真言果滿之相。未說出世無上修入方便。是故疏雲。從此品以前說真言之果。從此品以後次第明修行入證之方便。從此為首也(云云)故次上品而此品來。是即當品來意耳也。  四從時執下。明入文判釋中。大開為二。一明金剛手發問。二明如來答問。  初中。又二。一明贊薩埵德。二明說發問甚深至理。  初中。又分為四。一明釋金剛義。二明釋吉祥義。三明釋開敷眼。四明釋轉金剛印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執金剛乃至開敷眼者。經之時吉祥金剛。奇特開敷眼二句。未會引之也。故疏任未會本。先釋金剛義也(云云)  二從金剛下。明隨釋中。複次此菩薩身等者。此菩薩身即是五智五大不二冥合體也。非但此菩薩而已。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乃至一切眾生。皆亦同一金剛之體也。故云複次此菩薩乃至故名持金剛也。  二從吉祥下。明吉祥義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嘆下。明隨釋中。眾善功德具足等者。普賢行願皆悉圓滿。悟三密金剛之人中最為第一。是即吉慶吉祥義也。故云吉祥者乃至即是吉祥義也。  三從時彼下。明釋開敷眼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時彼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聞奇特法。二明開功德寶藏。三明結歸阿字功德。  初中。聞如上說者。指上品所說四處流出句並五輪布字觀等也。聞如此之法。作奇特之思。智惠之眼明朗而開敷。專心觀察佛恩。奉問彼行從來及至到之處也。故云時彼菩薩乃至方發問也。  二從複次下。明開功德寶藏中。又二。一舉譬。二明合譬初文。自可見。  二從菩提下。明合譬中。雖有秘密菩提心等者。自性清凈妙蓮。是一切如來功德實相庫藏也。然此妙法蓮花。不蒙如實平等大惠烈日之光暉。不能開明。今此菩薩為如來烈日所照。開如實知見已。云何奉問以此花台甘露之妙法。與一切眾生令得如此之開敷眼也。故云菩薩亦爾乃至亦得如此開敷也(云云)此中烈日者。如來大智日光超越於列億千日月輪故云爾也。非但如來而已。一切眾生亦爾也。  三從複次下。明結歸阿字功德中。如上所說者。指上品二種真言。其義自可見(云云)  四從轉下。明釋轉金剛印中。又二。一明正轉金剛杵。二明其光明遍照。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轉金剛杵者。經之手轉金剛印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有下。明隨釋中。有微旨者。今此金剛杵是一切如來微細法身同一金剛之深旨也。以平等法界密惠。共同照一切眾生色心。然眾生如實不知故。於此秘密寶藏中。懷無量恐怖。受六道貧里之苦惱。是故轉智火欲令開敷一切眾生心眼也。故云有微旨乃至令一切皆得開敷心眼故也。  二從火先下。明其光明遍照中。又二。一明火光義。二明遍照佛剎義。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初別牒。自可見。  後從火喻下。明隨釋。又可見(云云)  二從遍下。明遍照佛剎義中。又二。一明略牒經文。二明隨釋初文。自可見 。  二從以此下。明隨釋中。諸文可見。注云私謂此世界者即是凈心之土者。指上之無餘世界雲此世界也。凈心之土者。一切眾生自性清凈心蓮花台。是即花藏世界常寂光土。超越三世不壞常住。曼荼本佛鎮住此中。故云即是凈心之土常無毀壞金剛之國土也。  二從發下。明發問甚深至理中。又三。一明讚歎佛德。二明問不生中何發眾行。三明問真言從何來至何處。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發美妙音乃至牟尼者。經之微妙音稱嘆。法自在牟尼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真言下。明問不生中。何發眾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真言乃至不可得者。經之說諸真言行彼行不可得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總表問意。二明細釋問意。  初中。謂平等三業真言之行業者。請問依三平等之行得無上大果報。願佛為我等說此行也。故云謂平等三業乃至為我等說也。  二從問下。明細釋問意中。又分為五。一明無量功德皆得成就。二明以入字故不能發行。三明證者能示悟眾生。四明不證者不能為人說。五明問如此不思議云何能行。  初中。此真言者。指上品所說阿字門也。及行者。指此阿字所生之妙行。所謂即心具萬行是也。依此行能得一切如來功德者。是第三字門也。廣大甚深之事者。第四字門也。如此等四點成滿故。無量無邊未曾有法皆成。故云問意言此真言及行乃至皆得成就也。  二從然一下。明以入字故不能發行中。然一切法無不入於阿字之門等者。言一切法入字門故本初不生也。本初不生中云何能發起眾行耶。雖無生無滅。而又具一切功德。是即無相而有相。有相而無相。不可思議不可得之境界。非十地等覺所量。唯佛與佛乃能窮盡。故云然一切法無不入乃至佛佛自證也(云云)  三從若聞下。明證者能示悟眾生。自可見(云云)  四從若心下。明不證者不能為人說。是又自可見(云云)  五從如下明向如此難思法云何能修中。如是者。指如上難思行果。故云如是不思議不生不滅也。奉問此不可思議不生不滅法中云何得修行證入。故言云何修行也(云云)  三從真言本體下。明問真言從何來至何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真言本體乃至宣說一切者。經之真言從何來乃至如眾流赴海一偈半。未會引之也。  二從又此行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總表問意。二明細釋問意。  初中。又此行者從何所來等者。此甚深無相之行者間無生無滅故無去來。若無來去之相者始從何來終至何所耶也。故云又此行者乃至何所也。  二從意問下。明細釋問意中。又三。一明問無去來云何發起。二明釋為我說意。三明一切萬法皆同一味。  初中。意問無生之行等者。奉問此無生之行無有所可發趣云何而得成就耶也。故云意問無生之行乃至而得成就也。  二從此義下。明釋為我說意中。此義亦甚深也為我說者等者。如此不來而來不去而去。是即甚深不可思議緣起也。請問願佛為我等說此希有無上之法也。故云此義亦甚深也為我說者意言乃至無上之法也。  三從如是甚下。明一切萬法皆同一味中。如是甚深法性等者。此法從自性清凈之大悲海而出。還歸入本初不生之平等一味。從來至到不可思議也。譬如萬水源從大海而出。還歸入深海一色一味。如此不思議解脫名為發行義也。故云如是甚深法性乃至無有差別也如是說竟也(云云)  二從次如來下。明如來答問中。自分為六。一明眾生心處名漫荼羅。二明知心處故得成果。三明佛法盡由心分別而有。四明以只多照干栗太。五明照干栗太故得大果。六明開習定初門。  初中。又三。一明總表。二明牒經。三明隨釋。  初中。次如來答雲者。經之世尊等十言。會意引之也。  二從心下。明牒經中。心處大眾生乃至如是說者。經之摩訶薩意處說名曼荼羅二句。未會引之也。  三從心處下。明隨釋中。心處亦可名為心位者。所言心者。治定本雲意或雲心。未會本雲心或雲識。皆是一法異名也。所謂一切眾生本來成就自性清凈心蓮花台上果德是也。心者。集起為義。所謂秘記雲。曼荼羅聖眾集起曰心。今疏雲。心處亦可名為心位。即指此眾生自心之處。即一切佛大悲胎藏曼荼羅也(云云)故知今心者。是自心自覺曼荼羅聖眾。集會雲聚出生現起。名為心也。次意者。思量為義。如此一一曼荼羅聖眾。各思量自證之三摩地故云意。故秘記雲思量名意。經雲思惟字等也。次識者了別為義。故經雲諸有所分別。疏釋此文雲。諸佛法盡猶心有。如人眼根見色者。眼根與色對不能了知青黃赤白等。次眼識即生不定之慮。此青黃哉。次意識即分別分折言此是青黃赤白等種種眾相。當知但由心分別而有也(云云)又雲。以一切萬法莫不從心分別而有(云云)是故秘記雲了別為識也。故知心意識是一心之異名也。是故經疏共更互說也。次處者。如此曼荼羅聖眾居處故云處。位者。如此曼荼羅聖眾一一次位不亂故云位也。故云心處亦可名為心位乃至胎藏曼荼羅也。然以四種煩惱等者。障自心所具四智果德故云四煩惱。所謂第八識障大圓鏡智。第七識障平等性智。第六識障妙觀察智。前五識障成所作智。故指如此等諸識雲四種煩惱也。亦是障四轉功德。開此四轉為八葉故。此四種煩惱。亦障八葉心蓮功德令不開敷。故云然以四種煩惱乃至不能明了而自覺知也。若如實自知時。障體即寶處也。故云若能自覺心處乃至大圓滿實相之地也。是故佛答等者。金剛手之問意。請問說此真言來所至到之處故。佛答言。若欲知真言行從來及至到果所。當於汝心處可求之。更不可求別處。故云是故佛答意言乃至當於心處求之也。皆如是說者。治定經說名漫荼羅之說字。未會本雲皆作如是說故。如此別牒也。其義自可見(云云)  二從真下。明知心處故得成果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真言諸心處彼識知果受者。經之諸真言心位。了知得成果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果謂下。明隨釋中。其義自可見(云云)  三從佛意下。明佛法盡依分別心而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諸有所分別乃至是等從心起(云云)  二從佛意又言下。明隨釋中。諸佛法盡猶心有等者。指外道等心外建立法。非因為因非果為果。或以斷滅為宗極。三世十方諸佛教法皆悉說從心出興。所謂以善分別心離惡分別心。以離惡分別心故。善分別還寂滅。到本不生際。是名為佛法。故云佛意又言諸佛法盡猶心有也。如人眼見色等者。浮根不能了知色等。眼識生不定慮。然後意識細分別。了知色等本來種種眾相。故知諸法皆由心分別而有。今了知自性清凈大菩提心依妙觀察智力用。所謂字門也。此字亦名為遍知院也。言字者中台自性清凈大菩提心之體也。上加圓點成字。此圓點者如實一念凈菩提心是也。此時心王毗盧遮那入金剛界成自然覺故。心數諸尊亦同入金剛界同時成自然覺故。此正覺名為遍知院也。如此正覺正知不出三部妙體。故經雲分辨白黃赤是等從心起。更問之意是也(云云)  四從決定下。明以只多照干栗太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決定悅心之處者等者。經之決定心歡喜說名內心處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心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辨二心不同。二明舉二乘為例。三明此中意。  初中。此心梵雲只多者。決定悅心之心也。治定本雲決定心歡喜。是則第七識能行之慮知心也。次干栗太等者。心處之心也。治定本。此雲說名內心處。是則所證之體大般涅槃是也。  二從如二下。明舉二乘為例中。如二乘入道等者。入正性離生時。得決定心永無退轉之思。依此決定三昧故。內心得現法之樂。生實知見。故云如二乘入道乃至即生實知見也。然三乘各有等者。三三昧乃至觀練薰修禪定等淺深重重不同。如大論中說(云云)  三從今下。明此中意中。若能證此心處心中之心者。正指心蓮華台上中心之心。故注云此即干栗太心也。是即所證之心也。即是如來決定心者。能證只多心也。一緣一相大菩提心能得畢定印故云決定心。以一緣而不緣余境故云謂三昧也。依有此一相一緣三昧故。至本不生際。能了知真言本來無作行並本來無作果。所謂八葉花台妙因妙果也。故云即是如來乃至了知真言行之與果也。  五從若了知下。明照干栗太故成大果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若了知彼行乃至無上大果者。經之真言住斯位能授廣大果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佛意下。明隨釋中。佛意言猶心住定故等者。依能證三昧。得如實正見。是即心自證心心自覺心之自證自知大果也。故云佛意言猶心乃至如實之見也。即能自知是事不信者。雖自聞如此心處之名字。未信其寶處之現相故。雖聞無益。是故從此以後正開彼心處觀想之初門。令逮得如實之體。故云即能自知是事不信雖聞無益故此已下正明習定初門也。  六從如上下。明開習定初門中。又二。一明結上來意。二明正開觀想門。  初中。又二。一明結金剛手所問意。二明結釋如來答意。  初中。如上執金剛所問等者。金剛手問雲此真言心不來不去也。從何所而來。又去至何所。其至到得果云何願說之也。故云如上執金剛所問乃至云何得果者也。  二從今者下。明結釋如來答意中。又分為五。一明結眾生心名曼荼。二明結知心處故得成果。三明結佛法由心分別有。四明結以只多照干栗太。五明結照干栗太故成大果。  初中。夫真言者從自心發等者。真言行從自心而出。及真言果又從自心而成。更心外無行與果之法也。故云夫真言者乃至外無別法也。  二從所以下。明結了知心處故得成果中。此曼荼羅名之為凈者。一切眾生為不知之妄見所隔。而如實不了知。若如實了知自心本凈。是即曼荼羅果處也。全非余處。故云所以者何此曼乃至不從余處來也。  三從行及下。明結佛法由心分別有中。行及果報皆亦如是者。行者四隅也。果者四方也。如此八葉皆由心分別而有。是即以有心境界故。雲行及果報乃至莫不從心分別而有也。中台非因非果故絕有心之域也。  四從今下。明以只多照干栗太中。今此阿字門等者。指干栗太自心體。言此本初不生干栗太心亦不從余處來。但是眾生自心耳。故云今此阿字門乃至無別來處也。  五從所以下。明結照干栗太故成大果中。以有方便修定故等者。此自性清凈本初不生自心。為不知之所染污。不自能顯出。是故行者以字大方便。一緣一相修習故。自心微垢漸漸清凈也。以清凈故至到本初不生際。是即大果報相也。如此等大果報更不從余處來。但是行者自心耳。故云所以者何以有方便修定乃至而得之也。當引央掘等者。央掘經第二雲。爾時世尊告央掘摩羅。汝今當受離不與取戒。央掘摩羅以偈答言。

  我今亦不能 受持不盜戒  常受不與取 劫盜他財物  不與者菩提 無有授與者  不與而自取 故我不與取  佛坐菩提樹 不得亦不失  此是自性法 最勝無有上

  一打紙雲。央掘摩羅以惡逆邪見故。切千人指欲為花鬘。既切得九百九十九人。今一人未到之。中間得一念覺悟時。而作是念。如此指爪從本乍有如是如是人。而此我有也。別不可切之覺知已。其後不能切之。然言不盜戒義者。所謂依非理之心切之即盜也。盜不盜皆法界是覺知。是不盜義也。今亦如是。以不知故取諸法之相。如實覺知法界即是也。以即是故自心之外更無別法。以無別法故。心自行心自證。此自行自證之處名為大果報。故云當引央掘不盜戒義也。  問何故至此處。殊結釋前後之文。細判問答之意耶答。欲開甚深秘藏觀門。能能竅定金剛手問起之志旨。及如來答問之深意。問及答皆共從不思議之心處出生不思議行果。還明成就不思議大果報已。然後從此以下以如來於法自在大方便力故。直於凡夫肉心之中心。觀想不可思議自性果德。施作不可思議廣大佛事。以是義故疏家殷勤定科段。結釋問答之深義也(云云)  問。此已下正明習定初門也(云云)然者如世間成就品中。說三月念誦等習定門。又如悉地出現品者。說四處流出妙觀並五輪布字習定門等。依之世間成就品疏雲。先當依此品次第而修行之。即是最初發足處也(云云)又悉地出現品疏釋觀彼菩提心句雲。謂以心而觀自己菩提之心。此即出世成就之正行(云云)既雲最初發足處。雲出世成就之正行。是豈非明習定門。然今何故云此已下正明習定初門耶答。從此以前雖說觀念持誦等。未正開自心花台。今開如來秘密之奧藏。示眾生自秘之庫藏。故云正明習定初門也。所言習定者。如來最無上大定所謂自性清凈本覺。甚深無相寂靜安然。周遍法界海故云大定也。對彼秘密曼荼羅法品等之終窮故云初門也。但世間品最初發足處者。於彼世間成就。最初發足。今是出世最無上習定初門也。故大別異也。又悉地出現品言出世成就之正行者。只舉其名字不明行相。今正舉其體故。又是異也(云云)  二從然此下。明正開觀想初門中。又分為五。一明直觀花台八德。二明花台觀字。三明觀字門。四明觀字。五明觀字。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念彼蓮華處。八葉鬢蕊敷(云云)  二從然此下。明隨釋中。又二。一明此心難示故請佛加直作方便。二明正觀心蓮華台。  初中。然此心源等者。直指花台雲心源也。此花台微妙寂靜而絕離名相。非一切如來大善巧方便不可開敷也。願十方三世一切如來。為化最上乘直行直入菩薩。直於凡夫心處之心而作方便。直令開此不思議心蓮。不可用余對治持誦行等也。是即甚深之中甚深。秘密之中秘密。難值之中難值。難聞之中難聞。難解之中難解。難入之中難入。故如來猶以顧同一本誓故。請加於十方三世諸佛。而作直入直滿方便。故云然此心源乃至亦不作余對治行也。此心之處即是凡夫肉心。最在於中。是汗栗馱心也。此中注云。對治者曼荼羅者不作如上造壇曼荼羅等對治也。持者誦也者。不用先來持誦也。真言行者修行也者。不可作如此真言行者修行。直於凡夫肉血干栗馱心中。可直修直行也。  二從將學下。明正觀心蓮華台中。又三。一明直指凡夫心處。二明觀想八葉花台。三明觀鬢蕊具足(矣)  初中。將學觀者亦於是處等者。直指一切眾生胸中八分肉團。此肉團正是自性清凈蓮華台也。故云將學觀者亦於是處思蓮華之形乃至其心如實之相也。  二從是故下。明正觀八葉花台中。是故者。如此自性清凈本覺體。為不知之煩惱妄想之所縛。不能自開覺是故以如實智。觀此肉心令開敷也。故云是故先當乃至觀令開敷諸蕊具足也。  三從所以下。明鬢蕊具足中。所以雲蕊具足者亦有其意等者。此自性清凈心蓮華台開敷之時。無量無邊功德法門皆悉具足圓滿。是則非但論表德義而已。自性果德表相也。故云所以雲蕊具足者乃至皆從心而有也(云云)  二從於此下。明華台觀字門中。自分為三。一明正台上觀字。二明光暉普遍。三明舉譬顯普現。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交牒可雲。華台阿字門。焰鬘皆妙好(云云)  二從於此下。明隨釋中。又四。一明觀字。二明釋於坐上義。三明焰鬘妙好義。四明問答決疑。  初中。於此台上思想阿字而在其中者。如上觀八葉蓮華令開敷已。於此中心華台上觀想字。故云於此乃至其中也。  二從於坐下。明釋於坐上義中。於坐上者謂於等者。於華台梵語中有於坐上義故。如此別牒也。謂於華台中心上觀字故。雲於坐上者謂於彼蓮台中之上觀字故名坐上也(云云)又言坐上者亦含等者。為釋或義又別牒也亦含多意者。於彼梵語含多意。所謂或有華坐義。或有自身坐時義。或有是成就大曼荼羅者義。故云又言坐上者亦含乃至是成就大曼荼羅者也。  三從從此下。明焰鬘妙好義中。從此字出無量光等者。從此字出無數光明遍滿法界。其義如文可見。故云從此字出無量乃至以為一光之鬘也。  四從何故下。明問答決疑中。又二。一明問答八葉不多少。二明問答多花中觀蓮花。  初中。又二。一明答有自然八辯。二明答觀八葉與理相應。  初中。此有二義者。表言也。一切眾生身中法然有八辯肉團。是即非諸佛菩薩作。非天人修羅作。非父母祖父祖母作。此是自性天然八德也。為地獄猛火寒冰不所染污。乃至為二乘灰斷入寂不沉寂。是即自性自然蓮華三昧也。故殊觀之令開敷也。故云一者一切凡夫乃至即是三昧實觀而且便也。  二從然下。明答觀八葉與理相應中。然其理者若觀等者。與四智四行其理相應。故殊觀八葉。其義可見。即是四攝法者。普賢文殊觀音彌勒如次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亦是如次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也。更問此意也。先從阿字門發菩提心等者。從字生字。故云先從阿字乃至即是言來處也。次知彼果者。就之有二義。無點字置東方。第五字置中台。是即修行證入次第也。第一字為中台。第五字置北方。此是方便化道次第也。如初品說。更問此意也。以如此義故云次由此是字輪四阿字義乃至末後惡字門也(云云)  二從問何用下。明問答多花中觀蓮花中。又二。一明問之言。二明答之言。  初問言。可見。  後從答此下。明答之言中。此亦有意者。對前八葉而答。故云此亦有意也。如世蓮華乃至皆生其中者。其義自可見。恐繁不記之(云云)  二從周遍下。明光暉普周遍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周遍普照明眾生類故等者。經之光暉普周遍照明眾生故二句。未會引之也。  二從觀此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普現色身義。二明初學行儀。三明譬說。  初中。觀此花鬘之光等者。字有焰鬘。其光遍照法界眾生之時。無明妄雲速消盡。亦能普現色身教法遍滿十方界。如佛無異。故云觀此花鬘之光乃至如佛無異也。雲眾生者等者謂彼以無明故乘業而生等者。今如此眾生教化成就。故云眾生者乃至令得佛之知見也。知見者如俗言心開意解等者。言大國俗於一切事得其意稱雲心開意解。此彼國俗風也。今雲心開。亦如此。於普門法界自利利他一切事。皆悉得其意故。所謂本不生也。以本不生故入阿字門。故云知見者如俗言乃至即入阿字門也。漫荼羅中作此觀行者。謂於如上字方曼荼羅中。作如此觀行時。即入字門。明見大惠光明。此光明遍法界。現隨類應現之色身。作種種佛事。故云漫荼羅中乃至而作種種佛事也。  二從然行下。明初學行儀中。然行者初學觀等者。言初心行者直不能觀心處者。如文畫蓮華台。於其上畫字。令有圓明。如此方便諦觀。於外處令顯現已。然後於內心又觀想。如上所說。如此內外能就見本不生際時。色光普遍法界一切佛剎作佛事。故云然行者初學觀時乃至不可以喻言也。如此色光是自性清凈寂靜法身如來平等大惠之光明也。故云即是如來平等大惠之光也。  三從如千下。明譬說中。又二。一明引牒。二明隨釋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如世下。明隨釋中。如世間等者。喻意可見。然此光從心遍照之時等者。如此字圓光流散普照盡空法界。於應度眾生前。現巧色摩尼之身。說巧色摩尼之法。令悟巧色摩尼之體。以是義故經雲持佛巧色形。疏云然此光從心遍照之時乃至皆實不虛矣也。  三從如下。明譽譬顯普現中。又三。一明圓鏡譬。二明水月譬。三明聖者所秘。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深居圓鏡中。應現諸方所(云云)  二從如下。明隨釋中。如世明鏡於中現等者。譬意可見(云云)凈心之鏡等者。舉分譬而況釋也。鏡譬如上品釋(云云)  二從行者下。明舉水月譬中。又二。一明一月頓現眾水。二明月出時成就萬物。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法說。三明譬說。三明合譬初自可見。  二從由如下。明譬說。是又可見。  三從然以下。明合譬。其義自可見(云云)  三從複次下。明月出時成就萬物中。又二。一明牒說。二明合譬。  初中。複次如月出時者。明譬說。自可見。  二從行者下。明合譬。又自可見(云云)  三從從此品下。明聖者所秘中。從此品者。非謂三十一品隨一之品數。以隱秘義故。今此品中說諸字門中。字第一也。字第二也。故說阿字已。欲說暗字門故。從此品者指第二暗字門云爾也。以前說真言之果者。指第一阿字門本初不生不思議果云爾也。從此品以後者。指羅字門並覽字門云爾也。言第一字門本初不生不來不去果故。此妙果未現前故第二用字凈除之點。未猶究竟成就故。又用羅字惠火之方便。能見心性不生。雖然猶未能究竟明了見於心性畢竟無相故。用覽字方便。至畢竟無相之大空。如此修行入證之方便中。暗字是其始。故云從此品以後次第明修行入證之方便從此為首也。此中復有坐起等者。言此中復雖說一一方圓等坐攝取降伏威儀事業等。悉地出現品中並秘密曼荼羅位等中委悉說之故。此處別不說之。此經是如來最上秘密奧源故。一一次第明白不說。是故一部始終都攝。此處種子彼處三昧耶尊形等取合之。又此品坐起威儀彼品秘觀三摩地等取合之。如此一經本末合論明修行證入之方便。故云此中復有坐起威儀眾多秘法不別出之此經乃至次第說也。委細如第一記(云云已上相傳)  三從如上下。明觀字門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總牒可雲。次於其首上乃至而思惟暗字(云云)  二從如上下。明隨釋中。自分為九。一明指前所觀為本。二明加凈除點。三明用空點所由。四明所觀身分處。五明釋妙好凈無垢。六明釋水精月電。七明釋寂靜法身。八明釋一切所依持。九明說悉地相。  初中。如上觀八葉等者。如上觀八葉花台令開敷已。於其花台觀想字。令焰鬘圍繞已。故云如上乃至阿字門也。  二從先用下。明加凈除點中。先用凈等者。於此字上加大空點。名為凈除。依此凈除方便。令彼圓明長養滋茂成大果。故云如上觀八葉及阿字門乃至更明方便觀庵字門也。  三從前入阿下。明用空點所由中。前入阿字門者。指前無點阿字門也。余文自可見(云云已上相傳)。  四從此庵字下。明所觀身分處中。又二。一約淺略明義。二明深秘義。  初中。此庵字當觀在頂上等者。於行者頂上骨縫。令觀置暗字。令光焰散四方。故云此庵字當觀乃至令字正面著之也。  二從直後下。明深秘義中。直後更有秘密等者。以字形相直配觀行者身分。所謂肩以下字字體也。首頂空點也。故云直後更有乃至為身分四支也(布字樣在面授)問水從阿字下等者。言問此字之智水亦流入於余字耶否也。意字加空點者。亦余等諸字加空點。字加涅槃點。亦余字加涅槃點。是則百光遍照王也。為顯此義故如此問起也(已上相傳)  五從以行者下。明釋妙好凈無垢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妙好凈無垢(云云)  二從以行下。明隨釋中。以行者未識自心等者。言行者直不識本有圓明之體。約八分肉團令開敷八葉蓮華。雖令開敷。若無定水不能滋長故。次以字之定水。令滋長滌除其垢得六根清凈位也。故云以行者未識乃至皆總清凈也。  六從由六下。明釋水精月電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中。別牒可雲。如水精月電(云云)  二從由下。明隨釋中。由六根等者。結前句也。心性無垢猶如水精等者。彼水精圓明體也(相傳更問)  七從當知下。明釋寂靜法身中。當知此即名見者。經之說寂靜之說之字含見義。故云當知此即名見也。成就者即是體同法界者。是即正自性清凈法界體。故云爾也。此法界體如實了知。名為見。亦云成就。故云當知此即名見乃至即是體同法界也。此法體寂靜安樂本來常住。故云當知此法本來寂然也(更問相傳)  八從一切下明釋一切所依持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一切所依持(云云)  二從一切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有情世間所依。二從乃至下明器世間所依持。三從法界亦爾下明智正覺世間所依持。其義自可見(云云)彼三輪器界觀可思之(更問)  九從以眾下。明說悉地相中。自分為二。一明得見圓明。二明普現色身。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諸真言悉地(云云)  二從以眾生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六根凈故能見。二明未見故用別字。三明釋見義。  初中。以眾生無明垢故等者。為妄想顛倒所盲。不能見自心圓明。以如上之方便觀智故。滌除六根垢塵。即逮見自己本來常寂光體。故云以眾生無明垢故乃至即明見也。  二從未見下。明未見故用別字中。未見時更有方便等者。如上雖用凈除長養方便。猶未能得見故。更又用余方便。所謂字是也。今亦在別品中者。如上記。二品既將說竟。故指字門雲別品也。是又隱語也(云云)故云未見時乃至又非直觀此二字也。此中二字者二字也。行者自觀者。以字等諸字門布諸支分故云爾也。一義雲。更以諸字者。指等字也(云云)如此等加持方便事事明了。即成悉地持明仙。故云行者自觀時更以諸字乃至故成持明仙也。  三從又此下。明釋見義中。雲見者等者。所言見者。悉地名為見也。是即非眼見之見。只與自性清凈法界體相應。名為見也。此見成名為悉地。故云又此中雲見者乃至見即是法界體也。鏡凈影現。水澄月浮。是即離能見所見去來分別之域。自性清凈法界圓鏡大摩尼亦如是。眾生心凈即現。非能所去來一異相。若能如是逮見。為悉地之相也。故云如鏡凈故萬像自現乃至若如是見之時即是悉地之相也。  二從能普下。明普現色身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能現殊類形。得天樂解脫。逮見如來句(云云)  二從能普現下。明隨釋中。能普現色身等者。彼自性清凈法界大如意寶珠。以普現色身故。或現巧色摩尼身。或出巧色摩尼語。或開巧色摩尼法。於盡空法界。示現無盡莊嚴藏。無法不照無所不遍。故云能普現色身示無盡莊嚴藏也。非但具足妙天之樂者。具足天之妙樂故云爾也。若深秘釋者。天者第一義天。所謂大智金剛眷屬門也。亦得大涅槃微妙之樂者。大悲菩薩大眷屬也。亦見如來句者。不二極妙境智坐處。故云行者由心凈故乃至句是諸佛之坐處也。謂佛住處也者。自性法身所住處故云爾也。

  妙印鈔卷第四十九 一校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七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妙印鈔卷第五十

  沙門阿寂記

  釋成就悉地品第七餘(經第三之餘疏十三之餘)

  四從如上下。明觀字門中。自為七。一明字置兩眼。二明調身修道。三明以字明燈照心處。四明圓鏡現前。五明諸佛道同。六明諸識發光。七明見心佛名第一成就。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羅字為眼界。輝燭猶明燈(云云)  二從如上下。明隨釋中。如上見時猶未名等者。如上雖觀想現前。未名究竟成就。故以字明燈置兩眼。以此惠燈照見心處。無垢清凈光明赫奕。故云如上見時乃至光明如燈赤炎光輝也(相傳)  二從行者下。明調身修道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俯頸小低頭。舌近於齶間(云云)  二從行者下。明隨釋中。行者當坐時等者。言行者欲入字三摩地之時。少屈其頸。以字明燈觀照內心之心蓮華台之實相。即能見心性之不生。故云行者當坐時少屈乃至又不太直也。然今付之有二義。一謂為調身分四大不生病患。二為以一相一緣凈眼速徹照心源。故云此有二義乃至速達心源故也。又坐時舌亦不得乃至當處中等者。是又調身方便也。又當處中者。與中心相應義也(云云相傳)  三從此羅下。明以字明燈照心處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而以觀心處。當心現等引(云云)  二從此羅下。明隨釋中。即凈知見之明燈等者。今以此字惠火焚滅心垢。溫養心蓮故速得成就也。故云此羅字門乃至故速得成也。以如此字凈知見觀照自心故。永離能所一異等之相。而本初不生。但從緣生故。自然得如是知見也。故云如是凈眼觀於自心乃至故得如是見也。  四從如上所下。明圓鏡現前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無垢妙清凈。圓鏡常現前(云云)  二從如上下。明隨釋中。如上所說真言等者。指上五字布觀中也。真言方便者。今此字是赤之中赤。火之中火。燒之中燒。以是義故無間業罪猶能燒盡。何況餘罪垢哉。罪垢消盡故心處自無垢清凈。以心處無垢故自性清凈大圓鏡自現前。故云如上所說乃至常現在前也。  五從當知下。明諸佛道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如是真實心。古佛所宣說。照了心明道(云云)  二從當知下。明隨釋中。當知等者。言如此自性清凈本初不生真實心。是諸佛秘密眾生庫藏也。以是義故妄不宣說。三世十方諸佛以同一本誓故共同宣說。故云當知此即是乃至真實之心也。此心處之心性不生不滅常住不變。故云如是心性乃至故名真實也。以上佛告金剛手等者。如來依金剛手問。說真言行果不來不去而從心處出生。故云以上佛告金剛手乃至能見如來之道也。行即是道者。行之外無道。道之外無果。只是自心之道自心之行自心之果故。非謂如彼修行得果之行因道果。是即三世諸佛同一本誓。唯一行一道無異路。故云行即是道也乃至亦復無異也。以啰字門等凈此心故等者。言以此字智慧明燈。即見古佛所行之道。所謂自性清凈秘密法界體是也。故云以羅字門等乃至所謂秘密真言也。  六從行者見此下。明諸識發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諸色皆發光(云云)  二從行者見此下。明隨釋中。行者見此真言道之時者。依字方便。照了內心明道之時。心外六識亦隨放光。是即內外同一故也。故云行者見此真言道乃至識謂六識也。經雲諸色。疏雲諸識。其意言。經色者此心明道者是巧色摩尼之圓明。指此巧色摩尼之色光故。雲諸色皆發光也。或經雲諸識。是依疏改色為識歟。小野相傳本書色字也。然疏雲識者。此內心巧色清凈故。外緣六識亦皆放光。是心王開覺之時心數同開覺之意也。如小乘中等者。小乘意者心意識不論其差別。大乘意者皆有別相。所謂心集起為義。意思量為義。識了別為義。故云如小乘中乃至即有別相也。謂六識身但是三緣和合等者。根境識三緣和合之時。但生不定識。不能決定知諸法。其能分別者是心也。其心源清凈故。隨六識亦皆發起。故云謂六識乃至六識亦皆光明暉發也。猶如大寶珠等者。譬意可見眾生六識亦爾者。大寶珠體性常凈喻自性清凈心源。瑩治去垢雨寶放光譬六識發光。是即內心源清凈故外緣亦清凈也。意顯內外但凈也。故云眾生六識乃至亦皆純凈也。所謂六自在王性清凈等者。是觀自在王如來異名也。是即六識所變佛故云六。於上求下化得最自在故云自在王。亦云觀自在王如來。是故云妙觀察智遍於三身也。性清凈者。自性清凈妙蓮不染義也。明悟此自性清凈之佛故為蓮華主。今得見此自性清凈巧色摩尼圓明故。六識亦清淨髮光暉。故云六自在王清凈也。六自在王事。可勘佛本行集經也(云云)  七從彼持下。明見心佛名第一成就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真言者當見。乃至第一常恆體(云云)  二從彼持下。明隨釋中。如是見心性者。照了自證自然大菩提心體名為正覺。離心量分別之修行酬因得果之邪倒故名正覺正知。人天二足中尊者。胎藏界名人曼荼羅。金剛界名天曼荼羅。如此兩部曼荼羅不二冥合之體故名中尊。故云如是見心性時乃至人天二足中尊名兩足尊也。是故彼經雲。金剛觀自在以成兩手臂。三世不動尊以為兩膝腳。心為遍照尊(云云)更勘經釋等者。即此意也。若離此心性等者。一切諸法皆悉從此心處之心而生。故離此心性有見如來句者無有是處。是故限見此心佛。名為第一成就。若未見此句者。不可名為見第一常身。故云所以者何若離此心性乃至所謂第一常身也。此第一常身未成就以前。有多種悉地。故云悉地有眾多種乃至或無量差別也。然今所言成就悉地者。正逮見此心性名出世間第一成就。所謂金剛不壞妙體也。是即所言堅住金剛性。全成金剛體。速轉自身分。便同金剛身是也。又論雲。若人求佛惠。通達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住(云云)故云今此成就者即是出世間乃至諸佛金剛不壞身也。如是見金剛不壞句名為見如來句。如來句者所謂見字本初不生之句也。故云見此心時即是乃至見於實相也。  五從雖如是下。明觀字門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從此次思惟乃至得成不死句(云云)  二從雖如是下。明隨釋中。又分為七。一明結前生後。二明依前作法觀覽字。三明覽字字相。四明覽字字義。五明一切功德從無相而生。六明佛菩薩以此為庫藏。七明佛菩薩等以此得無上智。  初中。雖如是說然行者等者。言如是雖以之方便觀想。未能究竟明了逮見於心性故。更用明了之方便。所謂覽字也。故云雖如是謂然行者乃至所謂轉羅字為覽字也。前於目中作觀羅字等者。前於兩目中。觀塵垢不可得字。為惠火明燈。今轉彼字作相不可得字。成第一無相大空三昧也。故云前於目中乃至令作覽字也。  二從還如下。明依前作法觀覽字中。還如前等者。如前字觀之時。俯頸小低頭。舌近於齶間。兩眼置此覽字。以此大空無相三昧。而觀想心上字也。故云還如前小低乃至而觀於心中阿字也。  三從此之下。明覽字字相中。此之啰字是相義者。為簡異前字故云爾也。有點是大空三昧者。此字上加圓點。是即畢竟大空畫也。  四從所謂下。明覽字字義中。所謂第一無相等者。一切諸相入字門故本來不可得。以不可得故即相而無相也。即無相而相也。是故有相無相畢竟不生不滅。即是大空也。故云所謂第一無相無相之法諸相本空也。以一切相者皆是不堅固法等者。言一切諸相本來不堅固。而當體即不生。以不生故同大空。以同大空故金剛不壞實相也。如是思惟大空不生法句故。與至理相應。是即不死句也。不死句者諸佛如來常住法身之妙體。故云以一切相者乃至即是諸佛常住之身也。今以此字無相方便。離一切相。所謂離有相無相亦有相亦無相非相非無相等分別諸相。而從緣生。不來不去。是即法身常住之常身畢竟不死之句也。故云由此覽字方便乃至一切法空不死句也(云云)今既雖諸觀究竟。未說此大空無相之法故。諸觀之終說此字。是即究竟終窮方便秘觀也。以是故今經及將說竟。佛說無相三昧品。即此意也。彼一部內始終。此當品中始終。總別雖異。宗旨無異路耳。  五從若欲下。明一切功德從無相而生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若欲廣大智五通乃至是不隨順等者。經之若欲廣大智乃至由不隨順之一行半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廣大智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釋廣大智身。二明釋神通。三明釋長壽。四明童子形。五明釋持明仙。  初中。廣大智身等者。如來色身廣大無量故云爾也。謂一切三乘等者。上從如來無量萬德。下至五通長壽等。非字加持而能成者無有是處。故云謂一切三乘功德乃至皆從無相法中而得成辨也。  二從如神下。明釋五神通中。如神通有多種等者。於神通有種種不同。有漏通無漏通。外道凡夫等通名有漏通。聲聞緣覺菩薩通名有漏無漏。佛獨得最無上漏盡通。比二乘之通等者。以菩薩神通比二乘之時。如日光與螢火。外道凡夫與二乘亦爾也。故云如神通有多種乃至如用日光等彼螢火也。如此等皆是入地菩薩也。故云此即是入於菩薩地也。  三從長下。明長壽中。長壽謂於壽自在等者。其義自可見。  四從謂下。明童子形中。謂壽無量等者。童子者表不老義。十六者表十六大生。亦是持明仙也者。如此五通仙等是悉地持明仙也。如上釋。故云長壽謂於壽自在乃至亦是持明仙也(云云)  五從持明下。明持明仙中。持明者謂持謂人等者。如上釋。其義可見(云云)若不觀此離一切相等者。如此持明等猶離無相無能成就。何況無上悉地哉。故云若不觀此離一切相本來空寂法門此仙尚亦不可得。經意言若不隨順乃至何況究竟法身不思議業也。  六從真言智下。明佛菩薩以此為庫藏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真言智發起真實智是極上一切諸佛財富等者。經之真言發起智乃至救世之庫藏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次入下。明隨釋中。以入覽字門故離一切諸相等者。言以字加持故能離一切相者。見如來平等大惠真實智體。故經雲是最勝實智。疏雲於一切法中最在其上也。一切佛菩薩以此甚深無相境智為資財。而自受用。故云一切諸佛乃至資財是受用義也。如此寶財圓滿自利利他滿足。是即如來大長者也。故云如是智寶乃至大長者義也。  七從菩薩下。明佛菩薩等以此得無上智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由是諸正覺乃至佛無過上智者(云云)  二從菩薩下。明隨釋中。菩薩救世者乃至二乘等者。菩薩攝上句之諸正覺也。聲聞等之等字攝於緣覺。游涉土地者。游步國土義也。此由此法門者。如此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未曾有功德法門。皆由此字無相甚深力用。故云菩薩救世者乃至得成無上道也。經言得無上智者。菩薩大智對二乘故云無上智也。次佛無過上智者。指佛最無上智也。故經雲離一切相則名諸佛者。經之皆作如是說之梵語中含離一切相則名諸佛義故云爾也。

  已上釋悉地成就品竟  釋轉字輪曼荼羅行品第八

  將解當品。自開為四。一宣大意。二明釋品題。三明來意。四明入文判釋。  初明大意者。轉阿字之輪摧不知之城。開曼荼之台示無盡之寶。甘露生三昧之力得如來現法之樂。無閡力明妃之燈破無明煩惱之闇。故疏雲本不生者即是阿字輪。入此輪即是與諸佛同體無二也(云云)是即此品大綱也。  二明釋品題者。轉謂旋轉無窮為相。轉迷開覺為義。字謂字本初不生為義。輪謂轉惑摧破為功。所謂轉本初不生之金輪摧妄想顛倒之闇崛。飛六大一實之寶車至三三平等之本宮。曼荼羅者如上釋。行者。謂行者非但以造壇圖畫等而為曼荼羅之行而已。當與一一三昧相應。名為真實曼荼羅行也。故疏雲。複次若但以圖畫尊容用為真實者。如彼畫師等亦可成就阿闍梨功德。然不但以圖畫故而得成彼真言之行。當須一一與三昧神通相應。方名不思議行(云云)是即指無相平等三密妙行。故云轉字輪曼荼羅行品也。  三明來意者。上品之時金剛手舉問真言並行果之從來。如來依之雖說其真言行果從來不可得之義。猶未終究竟。是即為治慢法之者。佛明白次第不說故也。故上品余分行果之相。此品中說之。是故疏雲。如上金剛手初問佛。佛即從初至究竟。皆答此問中間他語間斷。今佛復騰前意而答也。如上覽字門義。已略說訖。今依前佛為修真言行者。欲令眾緣具足速得無上道故。復從甘露生三昧起。說此明妃也(云云)以是義故。次上品而此品來也。  四從如來複觀下。明入文判釋中。自分為十。一明觀察大會。二明說無閡力明妃。三明表說轉字輪曼荼羅行。四明金剛手歸命稽首。五明請哀愍演說。六明佛說伽陀自加持。七明金剛等能見佛菩薩座。八明說世出世惠命阿字門。九明說敷置聖天位。十明說灌頂法。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來複觀乃至觀察眾生界者等者。經之毗盧遮那乃至觀察眾生等一行余文。未會引之也(云云)  二從大眾下。明隨釋中。亦有意懷者謂將說妙方便而為本意。欲令一切得大利而為本懷。故云亦有意懷乃至皆蒙大益也。  二從如是下。明說無閡力明妃中。又三。一明所入三昧。二明從定起說明妃。三明說明妃功德。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是觀已入甘露生三昧者等者。經之住甘露生三昧。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世下。明隨釋中。又二。一舉譬。二明合譬。  初文。自可見。  二從今此下。明合譬中。今此三昧亦如是等者。言今此甘露生三昧。若聞名義。若思惟名義。若修行實義者。色心熱惱速消滅。得常住不死如來現法之樂。故云今此三昧乃至現法之樂也。  二從從此定下。明從定起說明妃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從此定起複說一切三世無礙力明妃者等者。經之時佛乃至明妃曰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三世無有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明妃義。二明當品來意。三明釋真言句義。  初中。三世無有能破壞者等者。超越三世故無能破壞者也。唯本有圓明而無不知之闇昧。故云破除一切乃至故名之為明也。若心口出者名真言者。從自性清凈本覺之自心而出聲字。此為緣而顯。故云若心口出者等也。從一切身分等者。依此內證真言力用。從一一身分而出。故云從一切身分等也。余文可見(云云)  二從如上下。明當品來意中。如上金剛手初問佛者。金剛手經初以九問。初從凡夫一念凈菩提心。終至於佛果功德。一一奉問之故云如上金剛手初問佛也。佛即從初至究竟者。付之有二義。一者從經之初至經之終。依金剛手之問說之。故云爾也(云云)一者金剛手奉問成佛之始終故。始從凡夫一念種齊之心。終至佛果無上功德。說之。故云佛即從初至究竟皆答此問也。初義為正(云云)余文可見。  三從伽伽下。明釋真言句義中。又二。一明梵漢交舉。二明釋句義。  初自可見。  二從加加下。明句義中。又分為四。初釋第一句。二明釋第二句。三明釋第三句。四明第四句。  初中。伽伽那三迷者伽伽是行義重言行者等者。言伽者是行也。伽那者是行即空也。所謂實行即無所有行也。無所有行即實行也。如此行故即等虛空無相無礙。無所不遍。故云伽伽那乃至無所不遍也。此中先指者初之伽也。次破壞者次伽那也。言以字大空行破先行也。  二從然復下。明釋第二句中。然復有異義等者。謂阿無也。缽羅底所害也。三迷等也。即無所害也。所謂如上空雖無相無礙如虛空。然此空寂入字性空性寂不可得故。還有相也。此相者。所謂如來無相法界大空三昧萬德無盡莊嚴三昧也。此無盡莊嚴萬德無能害者。故云阿缽羅底也。問之者此意也。故云然復有異義乃至次明第二句義也。  三從雖舉下。明釋第三句中。雖舉此空為況等者。如此大空無相萬德。即與一切如來等同也。是即上句三迷通下句薩□怛多揭多也。三曼多平等也。弩揭底隨至也。言如上無相甚深萬德與一切如來同等。即至到三平等句之處也。故云雖舉此空為況乃至是一切如來所至之處也。第三句也更問即此意也(云云)  四從次復下。明釋第四句中。雖具萬德而無所表示者。言初句伽伽那是空寂而無過無德也。然第二句時。此空具萬德無所不備。第三句時。如此萬德與如來同等至隨三平等之處。此三平等大空雖具萬德。還無所表無所指。是故似空寂。故復重雲伽伽那三迷也。更問句義者此意也。故云次復言乃至更問句義也。此中雲無礙力者。縛羅勝願也。所謂三平等之勝願是也。落叉相也。所謂無相也。所謂圓滿三平等無相勝願。自利利他無障無礙無等力。故云無礙力乃至不可破壞也。  三從以此下。明說明妃功能中。又二。一明長行二明偈頌。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以此善男子乃至無二境界者。經之善男子以此明妃如來身無二境界而說偈言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佛於下。明隨釋中。佛於三昧中等者。佛於甘露生三昧中。而現此明妃。口說雲真言也。陀羅尼(男聲也)者總持。故云爾也身分流現名為明。故云佛於三昧中乃至身現曰明也妃者如世女人能生男女等者。譬如世國王妃生男女不令絕王胤。此明妃亦爾也。能生大日法王王子。不令絕如來大自在之種胤。是故云妃者如世女人乃至眾德不具也。  一從由是下。明偈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由是力故乃至能苦除滅者。經之由是佛加持乃至能滅除眾苦一偈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言此下。明隨釋中。言此明妃者即同等者。以無相大空三昧故同如來身。若不悟此大空三昧無由成佛。故云言此明妃乃至即是如來甚深境界也。故言是佛境界者。指長行之無二境界也。余文可見。能除一切眾生身口之苦者。應雲身口之罪。然因中說果雲身口之苦也。今佛為彼等故等者。凡夫二乘及諸地菩薩等分分皆有苦有無明。是故除彼等一切苦惱。體達不思議解脫。令得諸佛無上現法之樂。故云今佛為彼等乃至無量無邊功德現法之樂也。  三從時毗盧下。明表說轉字輪曼荼羅行中。又二。一明尋念本不生際二明誡聽轉字輪行。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時毗盧乃至執金剛言者等者。經之時毗盧遮那乃至執金剛言二行余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來下。明隨釋中。尋念我本初不生等者。言我及一切如來皆悉本初不生也。如諸佛者。一切眾生又皆本初不生也。故以此本初不生阿字。加持自身及執金剛等也。故云如來從甘露生三昧乃至以不生力加持之也。一切皆入阿字門等者。如來如此加持故。一切皆悉入阿字本不生際也。即是無二體也者。如來以無言說將如是尋念。故云爾也。故云一切皆入阿字門即是無二體也。如是思念已等者。如來如是尋念已告諸上首金剛。此中上首者。非但秘密主而已。十佛剎微塵數皆是上首也。故云如是思念已乃至非但秘密主而已十佛剎土諸執金剛皆是上首也。  二從諦聽下。明誡聽轉字轉行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諦聽善男子乃至能住彼前者等者。經之諦聽轉字輪乃至普現其身等一行余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輪謂下。明隨釋中。又分為四。四明釋輪義。二明釋曼荼羅。三明釋品廣義。四明嘆阿字德。  初中。又二。一明輪轉無窮義。二明旋轉摧破義。  初中。輪謂阿字門等者。言以此阿字之一字入一切字門。經一切法。順逆橫豎旋轉無礙無有窮盡。故云輪謂阿字門乃至故名輪也。  二從又如下。明旋轉摧破義中。此阿字輪亦復如是者。以字本不生之刃利輪。四重五逆之高山猶能摧破。何況自餘罪垢耶故云此阿字輪乃至無不摧滅也。  二從是下。明釋曼荼羅義中是清凈義者於曼荼羅有無量翻名。是即其隨一也。下更釋之者指秘密曼荼羅位品等也(云云)  三從品下。明釋品廣義中。品廣者等者。付未會經釋之故云爾也。此中之義能遍一切處者。此中所說義門。遍通盡空法界三種世間諸法故云爾也。品者只是一分之名者。顯種類同故云爾也。余文可見。諸品亦皆雲廣者。亘三十一品皆可有廣義故云爾也。即是言略故一分者。於諸品中。略廣之言只似限當品一分。故云言略故一分也。雖然以義廣故。一一品品無盡無礙如輪義。故云義廣故無盡也。  四從本不下。明嘆阿字德中。本不生者等者。指經之真言門云爾也。是即真言梵語曼荼羅也。然曼荼羅者字故云爾也。住此字門諸菩薩。能凈佛國土成就眾生皆悉圓滿。是即字功德力。故云本不生者乃至故云住彼前也。  四從爾時執下。明金剛手歸命稽首中。又二。一明長行。二明偈頌。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爾時執金剛乃至已嘆佛者等者。經之爾時執金剛乃至而讚歎言一行余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此苦下。明隨釋中。又三。一明表示義。二明歡喜踴躍義。三明敬法故下地。  初中。此菩薩以金剛杵上而有蓮華台者。從佛心大空中生金剛智。從此智體生本凈花台。所謂三部妙體也。虛空者佛部也。金剛者金剛部也。蓮華者蓮華部也。如此三部諸佛菩薩住處。故云以此為座也。金剛即是諸佛智印者。五智五大智印也。以此智印而印自性清凈心蓮華六大法界之體。故云金剛即是乃至故有所表也(更問如第四記)  二從如擲下。明歡喜踴躍義中。如擲金剛慧虛空中等者。付之有淺深。其淺略如文可見。其深秘義如第四記。擲虛空自證極滿義。迴轉而下。下化眾生義。並上下亦爾也。故云如擲金剛乃至此亦表佛智無礙也。  三從為聞下。明敬法故下地。自可見。  二從歸命下。明偈頌中。自分為五。一明歸命菩提心。二明歸命發菩提心。三明稽首真言行體。四明敬禮先造作者。五明歸命證空者。  初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即是下。明隨釋中。即是歸命等者。直歸命一切眾生自性清凈本覺大菩提心之體也。  二從歸命菩提下。明歸命發菩提心中。又二。一明別牒。二明隨釋。  二從又下。明隨釋中。又復頂禮等者發如實大菩提心入百法明門。是即初地菩薩也。  三從稽下。明稽首真言行體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次歸下。明隨釋中。次歸敬真言行體等者。即指字門而為地。於此本初不生大地之上。滿足十地波羅蜜。此十波羅蜜從本不生際而出生。還至到本初不生之處。是即不行而行不到而到也。故云次歸命真言乃至地及波羅蜜也。  四從敬禮下。明敬禮先作成就者。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以一下。明隨釋中。以一切眾等者。此大菩提心。一切眾生雖同等有。不能自了知故。先覺此菩提心證無上大果。還傳授於一切眾生。為欲報此大恩德故奉敬禮也。故云敬禮先造作者乃至又更禮拜也。重言歸命頂禮者等者。言余句唯雲歸命雲稽首。然此句中言敬禮者。謂敬者歸命義。即在意密。禮者頂禮義。即在身密。故云重言歸命頂禮也。複次敬者兼內外。是即歸命之義也。禮亦兼內外。其內者運心作禮是也。其外者低頭合掌等是也。故云重言歸命頂禮也。此義大同少異者。何句歸命頂禮雖大同。此句是殊深重思傳燈恩故。內心外儀共殷重也。故云少異也。故云重言歸命乃至深至故爾也(云云)  五從空證下。明歸命證空者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歸命證空者(云云)  二從空證下。明隨釋中。所言空證者。證得如上之甚深無相無分別平等大惠之法。還說此大空與眾生故云爾也。已上五句是如次中東南西北五點具足圓滿義也。是故即本覺菩提為中。乃至字門為第五。複次如次東南西北中也。是即一切眾生本覺大菩提心為大圓鏡智。乃至字門為大日之意也。金剛手旋轉五股。自身從蓮台下等。皆與歸命之言可相應也(云云更問如第四)  五從如此下。明請哀愍演說中。又二。一明結前生後。二明請哀愍我及眾生故說字輪。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此嘆佛已復請者等者。經之秘密主如是嘆已之七言。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世人下。明隨釋中。以譬顯嘆佛之意。故云如世人乃至故先嘆佛也(云云)  二從白佛下。明請哀愍我及眾生故說字輪中。又分為三。一明釋法王義。二明請以三故說阿字輪。三明如說修行圓滿故說字輪。  初中。又二。一舉總牒。二明作釋。  初中。白佛言世尊乃至及一切眾生故者。經之而白佛言乃至為利益眾生故一行余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法王下。明作釋。其義自可見。  二從願哀下。明請以三故說阿字輪中。又二。一重明別牒。二明隨釋。  初別牒。自可見。  二從為法王下。明隨釋中。為法王等者。一者為哀愍我故說之。二者為護念我故說之。三者為利益眾生故說之。以如此等三之所由故。願法王說之而奉請也。故云願哀愍我乃至故為利眾生故願佛更說阿字輪也。  三從如說下。明請如說修行圓滿故說字輪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說修真言行者令得圓滿故者。經之如所說真言修圓滿故之九言。未會引之也。  二從圓滿下。明隨釋。自可見(云云)  六從次佛下。明佛說伽陀自加持中。又分為四。一明本初義。二明說法無比。三明本寂無上。四明以加持皆知。  初中。又二。一明總牒。二明隨釋。  初中。次佛告秘密主乃至世所依稱號者等者。經之毗盧遮那乃至號名世所依等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將說下。明隨釋中。又五。一明結前生後。二明我義。三明本初義。四明所依義。五明稱號義。  初中。將說秘藏等者。將說難信難解阿字輪。先自嘆功德。令聞者信樂倍增。故云將說乃至以此法難信故也。如將說法花等者。法花雲。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難解之法。唯佛與佛乃能窮盡諸法實相(云云)今亦如此故云亦自嘆也。  二從如梵下。明我義中。如梵音雲我等者。於梵語之字引聲中有阿聲。是即本不生義也。此不生是一切諸法所依止之處也。故云如梵音雲乃至即是一切之所依止也。又此中我摩字又摩聲即是不生義也(云云)亦是嘆中說法等者。言我之梵語字也。此字有阿聲。此阿即是一切諸法本不生義。此本不生即是自稱之中說法義也。故云嘆中說法也。複次我者如來嘆德之自稱也。故云嘆中也。說法者是轉惑摧破義也。故佛以自稱故說我之時。魔醯首羅之我慢自然殄滅。如來獨得無相大我。依之三界一切眾生根本魔醯首羅猶以如此。我等何不隨順如來教敕耶。是故一切眾生皆悉受如來教化。了知本初不生之大我。是即說法義也。故云亦是嘆中說法也。更問者即此意也(云云)  三從本初下。明本初中。本初即是壽量義者。以字本不生故。超越三世。不來不去常住不變。是即壽量長遠義也。又法花所說久遠實成無作本佛壽量長遠亦如此故。更問者即此義也。  四從世所下。明為世所依義中。初舉三喻。自可見。今佛以下。合譬亦可解。然更有深意等者。如來具足如此功德。是依自性清凈本初不生妙體。以是義故一切金剛菩薩及一切眾生。皆亦有如此自性清凈本初不生妙體。與如來萬德。平等平等無二無別。為顯如此等甚深義利。金剛手唯願世尊為利益我等及一切眾生故說阿字輪而奉請也。依之為說阿字輪。先自嘆德。自加持及加持一切金剛菩薩等並一切眾生平等法界體也。故云然更有深意雖雲自嘆即是說法意也。  五從稱號下。明稱號義中。稱號者等者。言平等法界雖無名字。覺知本初故世號為佛。故云稱號者我覺乃至如是名也(云云)  二從說法下。明說法無等比義中。又二。一明牒經。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無下。明隨釋中。此無比中諸外道等者。內外一切外道也。所謂不了知內證真實秘密之法故。皆名為外道。佛如此等深密法能說之。故云說法無等比乃至故說法亦無比也。  三從本寂下。明本寂無上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牒經。自可見。  二從此本下。明隨釋中。此本字中即有阿聲者。言梵語之阿本義也。此阿即不生不滅而本來常寂最無上也。故云此本字中乃至更無過上也。余文可見。佛雖自嘆美等者。言佛自嘆功德者即嘆阿字功德也。故云佛雖自嘆美乃至稱嘆此阿字也。余自可見(云云)如飲水者等者。譬意可見。當引深密者。未勘本說也。雲本寂者等者。自性清凈本來寂滅之法一切外道二乘非其境界。故云本寂無有上也。  四從然佛下。明以加持力皆知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交牒可雲。時佛說此伽陀。如是而作加持(云云)  二從然佛下。明隨釋中。然佛以加持力等者。言如來自然自證之法雖非說可示人。如來於法自在故。以大方便力說此伽陀。以法界平等。自加持。及加持金剛手等並一切眾生。依之金剛手等皆能識知難思之境界。是即奇特之中奇特。希有之中希有也。故云然佛以加持力乃至即為希有也。  七從由加持下。明金剛等能見佛菩薩座中。又二。一明釋坐義。二明此座與理相應。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由加持故乃至勝願能現者。經之以加持故執金剛者乃至佛菩提座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佛下。明隨釋中。謂佛說此偈已者。佛以大方便說伽陀加持之。依之諸金剛等能現佛菩提座。所謂自已本來自性清凈之體。遍法界無所不至。超越三世不動不壞。而能曼荼聖眾在於此中。是故名為座。故云謂佛說此偈已以佛神力乃至而不相離(更問)加持故能現也。此中更問者此意也。此自性清凈心蓮華台顯現開敷時。無量大願皆圓滿。故云此座即是如來乃至而作佛事故云勝願也。  二從佛虛下。明此座與理相應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佛虛空如無乃至成就是業者等者。經之世尊猶如虛空乃至是業成就之文。未會引之也。  三從即此座下。明隨釋中。即此座者等者。是即心蓮華台猶如虛空離諸分別戲論塵垢常住不變。故云猶如虛空離一切分別也。雖諸菩薩如是修行等者。依八葉蓮華方便秘觀。修行觀察故。與虛空無二無別。而與毗盧遮那四智四行之理相應。故云雖諸菩薩如是乃至故云理相應也。如行行者彼得果等者。如行者。所謂如真言之行也。言無從來至到之處。以為真言之行。所謂本不生之行也。如此行者即得無來無去之果。此行果與自性心蓮華台四智四行無二無別也。是即初品所說菩薩之身為師子座之意也。故云如行行者彼得果乃至之所成就悉地也。  入從於時下。明說世出世惠命阿字門中。自分為六。一明遍佛身出現阿字。二明一切同字。三明正說字真言。四明諸佛以法身同加持。五明行者以字故能作佛事。六明於佛心當勤修習矣。  初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於時佛諸支分乃至成就勤修者等者。經之即時世尊乃至勤修成就悉地等二行余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謂下。明隨釋中。謂遍佛身分佛身分皆現此阿字等者。所謂佛身體皆字也。身色黃金色是字色也。覺體不生不滅常住不變是佛體性也。故云謂遍佛身分皆現此阿字真言也。世出世間等者。如初品記之。二乘定觀等者。三三昧及十二緣生觀等也。如此上從佛內證功德。下至人天所修禪觀。皆悉以字為惠命。故云此阿字門即是世出世間二乘定觀等之惠命也。攝心不散等者。猶釋定義也。  二從如壽下。明一切同字中。又二。一明牒經。二明隨釋。  初中。如壽一字諸壽乃至同現等者。經之皆同壽命同種子同依處同救世者之文。未會引之也。  二從如上下。明隨釋中。自分為五。一明同壽命。二明同種子。三明同依處。四明同救世者。五明同勝義出現。  初中。如上世出世間一切所作等者。言乃至世間治生產業。阿字為其命根。其義如文可見。故云如上世出世間乃至如彼死人天所能為也。  二從復阿字下。明同種子中。復阿字是開口聲等者。言開口必字也。若閉口無聲字。是故開口之時字即生。字生故一切字生。故云復阿字是開口聲也乃至以阿字門而為種子若離阿字亦不成也。  三從同依下。明同依處中。同依處者等者。一切眾生草木等皆依止大地。若無大地者則無住處。此阿字亦爾也。若離阿字一切諸世出世間諸法無所依之處也。  四從救下。明同救世者中。救度亦同等者。一切佛菩薩名為救世者若無佛菩薩者三界眾生無救世導師故。沈輪苦海無有出期。今此阿字亦爾也若無此阿字者一切世間失救世之導師。複次救世者者自性清凈本覺妙印也。此阿字亦同之。救度世間。故云同救世者也。  五從末後下。明同勝義出現中。末後者指未會經文也。雲現者如上為菩薩大眾等者。言佛以大方便力故出現大寶金剛座。或出現三部無盡莊嚴等。是則一切吉祥勝義也。此阿字亦爾也。世出世間甚深微細不可思議吉祥殊勝義利。皆從阿字出現。故云末後雲現乃至此一切勝義皆能出現也。  三從次即下。明正說阿字真言中。又二。一明說敬禮句。二明一字言。  初句。自可見。  二從此正下。明說一字言中。此正是阿字真言門者。此一部此一品從始至於終。唯雖說字功德。正說此字一字真言專局當所。故云此正是阿字真言門也(相傳更問)

  妙印抄卷第五十 一校了

  (御本雲)元德三年(辛未)正月二十六日加點了

  沙門阿寂(六十二)

推薦閱讀:

大日經疏妙印鈔卷五十一至卷六十(大正藏2213部)
大日經疏妙印鈔卷三十一至卷四十(大正藏2213部)
G20成員圍攻美國「印鈔」政策
大日經疏妙印鈔卷一至卷十(大正藏2213部)

TAG:印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