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抑鬱症】(三)走出抑鬱症的誤區

謝謝你的關注和分享,近期小編每周將為大家分享一本好書,本周內你轉發任何一篇「心理一加一」你喜愛的文章,都可以截圖給微信平台,小編將會在周末分享給你電子書一本。本周書名《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你喜歡嗎,可以留言給我們噢!

社會上很多人對抑鬱症誤解重重,對患者另眼相看。

對癌症患者,人們往往會報以同情,或者讚揚他們和病魔作鬥爭的堅強;但是對抑鬱症患者,通常顯得冷漠、迴避甚至是嘲笑。他們會想當然地認為,抑鬱症是患者意志不夠堅強所致。

事實上,抑鬱症是一種生理和心理交錯的疾病。由於大腦發生功能性病變或器質性病變,患者遭遇意志無法控制的精神障礙和痛苦,局外人也許永遠不能體會到他們的痛苦。他們甚至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居高臨下甚至帶有一絲優越感地同情、開導或者指責患者,這是不科學、也是不公平的,也會讓身邊患有抑鬱症的朋友產生病恥感,羞於言病,更沒有勇氣尋求救助。

對抑鬱症的常見認知誤區如下:

1.抑鬱症=精神病?

生活中,很多人一聽說「抑鬱症」,就把它和「精神病」聯想在一起。實際上,抑鬱症的確是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心境障礙),它與常見的強迫症、焦慮症、失眠症等同屬於精神類疾病的範疇。而大眾觀念中的「精神病」,實際上是醫學上所指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會出現行為失常,就是所謂「瘋瘋顛顛」的表現,而在理性上,抑鬱症的病人和正常人很接近,思路很清晰,與「精神病」大不一樣。

另外,大眾誤解精神類疾病患者容易做出傷害他人的舉動,十分危險。實際上,與普通人群相比,精神病人的肇禍比並不高,重性精神病中僅約10%的患者有肇禍行為及危險。由於精神病人的肇禍事件被過度渲染,導致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礙患者)產生了恐懼、歧視,增加了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礙患者)及病人家屬的「病恥感」。

現實中,很多人,包括患者本人,也覺得得了抑鬱症很丟人,沒有勇氣邁入精神科門診的大門。其實,抑鬱症也是疾病,是疾病就需要治療。全社會大家應該給抑鬱症患者多一些關愛,如果都歧視抑鬱症患者,不能得到有效治療的患者會越來越多。

2.性格軟弱、心胸狹窄的人才會得抑鬱症?

抑鬱症每個人都可能得,它和心胸狹窄或意志薄弱沒有直接關係。歷史上罹患抑鬱症而性格堅韌的偉人比比皆是,如,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二戰時期的鐵腕人物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硬漢作家海明威等等。

3.笑臉迎人、開朗樂觀的人不會得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的表現並非總是以淚洗面。有部分患者表面上笑臉迎人、樂觀開朗,其實這並非來自內心深處的真實感受,而僅僅是為了工作、面子、禮儀,強顏為笑。這樣的抑鬱症,又被稱為「微笑型抑鬱症」,多發生在那些身份高、學識高、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中,男性多於女性。這類人在社會上給人的印象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表現得十分強大,能力似乎不容置疑。他們即使患上了抑鬱症,往往也不會向他人訴說。

4.抑鬱症是都市人才得的富貴病?

有人認為抑鬱症是都市人才得的「富貴病、矯情病」,但有關調查顯示,貧困人群是抑鬱症高發群體。接受社會救濟的人群中,抑鬱症比例是總人口患病率的三倍。在中國農村,青年女性自殺的數量幾乎是城市女青年的5倍,其中很多是抑鬱症。但是,由於在中國社會,特別是農村,主流文化仍是男權文化,農村女性自殺事件並未受到很多關注。而農村相對落後的醫療條件加上唾手可得的劇毒農藥,讓患有抑鬱症的婦女更容易自殺。

5.抑鬱症僅是「心靈感冒」?

如果說,把抑鬱症視為像感冒一樣的常見病,那麼把抑鬱症理解為「心靈感冒」是有道理的。但又必須知道,治療抑鬱症,絕不像治療感冒那樣簡單,一是需要更長的時間,短則半年,長則數年;二是需要極強的毅力,樹立信心,堅持服藥,戰勝自我。

所以,對於治療抑鬱症,一定要足夠的打「持久戰」的精神準備,不能簡單地把它視為「心靈感冒」,認為「一治就好」。否則,患者會因為治療遲遲不能見效,以及在治療中經受各種痛苦,而心情沮喪,悲觀失望,最後放棄治療。

6.抑鬱症是心理問題,不用吃藥?

在關於抑鬱症的各種認知中,將抑鬱症看成一種單純的心理疾病,恐怕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誤解。正因為此,很多抑鬱症患者以為,只要有堅強的意志,靠自己就能「走出來」,因而拒絕精神科醫生和藥物的幫助。實際上,抑鬱症根據不同的輕重程度有不同的應對辦法。輕度抑鬱症可以不吃藥,通過心理治療及自我調節得到緩解(心理治療應該限時,如治療6周抑鬱癥狀無改善時,則需考慮採取藥物治療);中度抑鬱症患者可以用藥,也可以不用;重度抑鬱症患者必須用藥。

對於重度抑鬱症患者來說,藥物是根本,心理治療是輔助。要在家人支持下及時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助。

7.吃藥會變傻、變笨?

這個誤解,多半出於對藥物副作用的恐懼。副作用確實存在,有的表現為口乾、視力模糊、排尿困難、便秘、輕度震顫及心動過速等,有的可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壓、心動過速、嗜睡、無力等癥狀。

但是,副作用也沒那麼可怕。很多患者一打開藥品說明書,就被上面列舉的密密麻麻的副作用嚇倒,不敢吃藥。其實,西藥對於副作用,是「醜話說在前頭」。西藥上市前,要進行多期藥物實驗,只要任何一名患者出現一種副作用,說明書都會把它一一列舉出來。事實上,出現這些副作用的概率非常低。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只要身體逐漸適應了藥物,副作用也就會逐漸消失,絕不會讓人變傻、變笨。

患者還應區分不適感究竟是藥物副作用,還是癥狀本身。副作用也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副作用的大小和患者本身體質關係很大,與他服藥時的內環境有關,包括心理狀態也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對於疾病和副作用的利害關係,應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無論如何,副作用和抑鬱症對人的精神、肉體的摧殘相比,微不足道。絕不能因為害怕副作用而中止治療。

8.抑鬱症用藥就應該立竿見影?

全球每年都會向市場推出數十種抗抑鬱新葯,但至今為止,尚無一種抗抑鬱葯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一般來說,西藥發揮作用是立竿見影的,可是抗抑鬱葯是個例外。這是因為,抗抑鬱葯作用於大腦,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旅程。實現改善大腦神經遞質的功能,既需要足夠的藥量,也需要足夠的時間。任何一種抗抑鬱症起效,至少需要四到六周的時間,有的甚至需要六到八周。這就是「足量足療程」的由來。因此,病人即使在醫生指導對症下藥,效果也至少在2-3周之後開始出現。對此,患者和家屬必須有充分的耐心。

很多患者不知此理,服藥三五天後,發現沒有效果,就失望而停葯;也有的患者堅持服藥一段時間,正面效果沒有顯現,副作用卻先期到來。他看不到前景,又難以忍受副作用的痛苦,中途放棄服藥,功虧一簣。

因此,無論選用哪種葯,都必須用足治療劑量。不要期待奇蹟發生,要咬緊牙關,堅持一直到藥物起效。


推薦閱讀:

女人在婆媳關係中的兩大誤區
消炎就吃頭孢,頭孢應用上的誤區,你犯了嗎
【探索門講座】太極陰陽揭示十神真義(7):十神應用中的常見誤區1
中國式復婚更容易走進哪些誤區
雞蛋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吃雞蛋容易出現這些誤區

TAG:抑鬱症 | 抑鬱 | 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