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空居士:《心經》解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解說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法的核心經典。】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摩訶,大;般若,智慧;波羅,彼岸,將解脫、自在、覺悟比喻為彼岸;蜜,到達;多,之上,之後,包含已經的意思;心,核心,中心。】【這是經過修行獲得解脫悟道之後的體驗。】

觀自在菩薩【經過修行,獲得了徹底解脫的菩薩,菩薩也是佛,這裡指經過修行成佛的人。有的翻譯成觀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通過智慧和修行,到達彼岸之後,或者說成佛之後。《心經》講述的是成佛之後的體驗,不是簡單的理論,而是經過現實檢驗的體會】,照見【體悟到,感受到。照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檢驗的過程】五蘊皆空【五蘊:色、受、想、行、識。 色:所有看到的物質。受:身體、皮膚感觸到的感覺。想:思維、想像。行:行為。識:認識、意識。 其中色是物質方面的,受想行識都是心理、精神方面的。五蘊皆空,就是體會到各種事物和現象都不是永恆不變的實在,而是幻象,就像一張照片、一段視頻而已。空,是幻象的意思,空不是什麼都沒有,佛法並不否定幻象的存在,各種事物總是以幻象的形式呈現給你的。但是佛法提醒你不要被幻象所迷惑,保持清醒的認識,做出正確的判斷】,度一切苦厄【消除無盡的煩惱,獲得徹底的解脫】。

舍利子【舍利弗,佛祖十大弟子,智慧第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看到的事物,都是幻象,事物和幻象不能分離,幻象和事物不能分離,事物就是幻象,幻象就是事物,事物總是以幻象的形式呈現給你】【物質和意識不能分離,意識和物質不能分離。物質是意識的,意識是物質的,物質總是通過意識呈現給你】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感受、思維、想像、行為、認識等各種心理現象,也是幻象】【感覺(比如快感、快樂、痛苦)也是一種幻象,感覺和幻象不能分離,幻象和感覺不能分離,感覺就是幻象,幻象就是感覺,感覺總是以幻象的形式呈現給你】【行為也是一種幻象,行為和幻象不能分離,幻象和行為不能分離,行為就是幻象,幻象就是行為,行為總是以幻象的形式呈現給你】【意識或認識也是一種幻象,認識和幻象不能分離,幻象和意識不能分離,意識就是幻象,幻象就是意識,意識總是以幻象的形式呈現給你】【以上詳細解釋了五蘊皆空】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諸法,就是各種現象,各種精神現象和物質現象都是幻象,並不是永恆不變的實在】,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就各種幻象的本體而言,沒有生沒有滅,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什麼時候出生,什麼時候消亡的問題。也不會因為你的存在而受到污染或者變得更加純凈,更不會有所增加或減少。人們看到的現象、變化都是幻象。幻象可以看做是一個人的影子,儘管隨著光源角度的變化影子會呈現出不同的形象,但是這個人還是同一個人,發生變化的是影子而已,不能因為影子不同,就認為是兩個人】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再次強調五蘊皆空,各種物質和心理現象都是幻象,就好比人和人影的關係,幻象就是人影,你看到了人影,知道人就在旁邊,但是你用腳踩一下人影,人並不會感到疼痛,除非你踹一腳人】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六塵都是幻象,即十二處為幻象。佛法中,六根六塵合稱為十二處。六根為眼耳鼻舌身意,即人認識外部世界的六種器官或功能。六塵為色聲香味觸法,是人認識活動的對象。六根六塵相互作用產生六識,因為六識的產生離不開六根六塵共十二個地方,因此稱為十二處。普通人認識到的六根、六塵這十二處,也是幻象】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六識也是幻象,十八界也是幻象。十八界是以人的認識為中心, 對世界一切現象和事物所作的分類。 一人一身即具此十八界。 其中的六根有認識功能; 六塵作為認識對象;六識則為隨生的感受與觀念。十八界依次為: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 色界、聲界、香界、味界、觸界、法界;眼識界、耳識界、鼻識界、舌識界、身識界、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又進一步:十二因緣也是幻象。緣覺乘修十二因緣,把整個人生過程劃分為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等十二個前後相續、周流不停的部分。它們之間的關係是:行緣無明、識緣行、名色緣識、六入緣名色、觸緣六入、受緣觸、愛緣受、取緣愛、有緣取、生緣有、老死緣生。想免除「老死」,應先免「生」;要想「不生」,必除去「有」;欲斷「有」,必先「不取」;欲「不取」,應先斷「愛」;要想斷「愛」,必須舍「受」;要舍「受」,應離「觸」、「六入」、「名色」、「識」,停止造作的「行」,斷絕一切無明煩惱。斷除了無明,就是解脫了生死。所以生死也是幻象,生死就是一個影子,成佛的人既可以看到人也可以看到人影,而普通的人只見人影不見人,被不斷變化的人影所迷惑(生)或者驚嚇到(死)】

無苦集滅道,【再進一步:四聖諦也是幻象。聲聞乘依四聖諦之理而修,四聖諦即苦集滅道。修行者應該知苦、斷集、證滅、修道。人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苦。人生是苦,諦實不虛,名苦諦。人生諸苦根源於無明、愛、見等煩惱,名集諦。滅苦即得解脫,是滅諦。欲得滅苦,須依滅苦之道,如八正道、六波羅蜜,是道諦。普通人看到了四聖諦的人影,以為見到了四聖諦本人】無智亦無得。【更進一步:主客都是幻象。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從現象方面論述的幻象,而十二因緣和四聖諦,則是從修行的角度來論述的幻象。不管是現象還是修行,其主體必然是人。這些都從人的角度論述如何認識到一切都是幻象。佛法是不二法,人和外界本來無二,人是能,外界是所,人是認識的主體,外界是認識的客體,能是主體,所是客體。所謂「無智亦無得」,智是主體,得是客體,智是修行者和智慧,得是修行的過程和成果。如果沒有成佛,無論智慧還是愚蠢,都是幻象;無論修行不修行,都是幻象;無論成佛不成佛都是幻象。假如你沒有成佛,所謂的智慧、修行、成佛,也都是人影,你並沒有見到本人,這時候你認為的智慧,和沒有智慧是一樣的,修行和沒有修行是一樣的,成佛和沒有成佛是一樣的,只有當你認識到智慧、修行、成佛都是影子而不是本人,你才能見到本人。因為沒有孤立存在的本人,影子和本人是一體兩面的】

以無所得故,【連成佛都是幻象,一切事物也都是幻象,不要被幻象所迷惑。也就是說,原來都是影子,你只有承認一切都是影子,才有機會見到本人,影子是迷霧,破除了影子的迷霧,才能認清本人的面目】菩提薩埵,【達到覺悟成佛的境界,破除了所有人影的干擾,看見人的本來面目】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然後就到達了彼岸之上】心無掛礙,【因為不被一切幻象所迷惑,始終處於清醒狀態,因此心裡沒有牽掛】無掛礙故,無有恐怖,【因為沒有牽掛,沒有憂愁、煩惱、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正確的判斷】究竟涅槃。【從煩惱中徹底地解脫出來,獲得自在快樂的人生體驗】

三世諸佛【燃燈佛代表過去諸佛,釋迦牟尼佛代表現在諸佛,彌勒尊佛代表未來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依靠大智慧到達覺悟的彼岸之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佛了】。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所以通過智慧獲得覺悟之後】,是大神咒【咒,祝福的意思,不是說念一遍就可以實現願望的法術,算是一種提醒和祝願。大神咒,意思是如果你通過智慧能夠到達彼岸,就像獲得了神通一樣】,是大明咒【如果到達彼岸後,就像獲得了光明一樣】,是無上咒【如果到達彼岸後,就像獲得了最高的地位和境界一樣】,是無等等咒【如果到達彼岸後,就像能遍及一切空間一樣】,能除一切苦【一旦到達彼岸,就能能消除一切煩惱、痛苦】,真實不虛【如果能到達彼岸,就能感知到這些是真實的】。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如果想祝福一個人通過智慧到達覺悟的彼岸,可以祝福他這麼做】揭諦揭諦【去吧,去吧,告訴你去實踐、去行動,渡到彼岸】,波羅【迅速地】揭諦【行動,渡到彼岸】,波羅僧揭諦【大家一起快速地行動起來,渡到彼岸】,菩提薩婆訶【菩薩,就是成佛的境界,而且要幫助別人成佛,猶如老師,自己活得知識後,還要傳授給眾生】。【合起來的意思是:行動起來,渡過去,渡過去,迅速地行動起來,大家一起迅速地渡到彼岸,共同消除煩惱覺悟成佛】

【佛法的意義在於讓你從煩惱中解脫出來,獲得自在快樂的人生體驗。獲得自在快樂的人生,要靠修行。修行是什麼?修,就是學習佛法。行就是按照佛法裡面講的道理,到生活中、到社會中去實踐、去檢驗。修行,要破除對一切幻象的執著,保持清醒的認識,進而破除對煩惱的恐懼。煩惱即菩提,煩惱也是修行,破除煩惱也是修行,破除煩惱,自然就是菩提。破除煩惱,首先破除生死的恐懼,五蘊皆空,所有事物都是幻象,生死也是幻象而已。和生死相關的一個概念是時間,究竟而言,時間也是幻象。生死不二,生死都是幻象(性空),依據一定條件、作用或機會(緣起),以生或死的幻象展現出來,普通人因為認識不到這個道理,而心生恐懼。實際上,撇開生死幻象的迷惑,本體而言,生即死,死即生,生死是一體兩面的事情,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無牽無掛,無煩惱無憂慮,回歸本真之心,洞見清新之性。而所謂涅槃又不離生死,看破生死,就是涅槃境界。生死涅槃不二,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脫離了對生死的恐懼,就會獲得徹底的解脫,達到涅槃的境界,即究竟涅槃。】

推薦閱讀:

可以抄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
醒心經 完整版
心經悟解·悟解9
《心經》講記(連載六)

TAG:解說 | 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