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從來不是人類的本能
一夫一妻從來不是人類的本能 http://cul.news.tom.com/1011/20051010-23183.html2005年10月10日12時15分 來源: 世界博覽 | |
與黑猩猩一樣,人類的祖先不會和異性伴侶廝守終生。在漫長的人類社會演化史中,一夫一妻制度也從來不是主流。男人們為了社會的穩定和團結做出了犧牲,彼此約定每人只能擁有一位妻子,但這也不能保證婚姻的純潔。 相愛——為了白頭偕老? 人們為什麼受情慾支配並因此常常為愛痴狂?進化論學者、神經學家和遺傳學專家正努力解答這些自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以來就一直困擾著人類的問題。通過對遺傳物質、大腦和血液的分析研究,他們逐漸揭開了愛和性神秘的面紗。在人體內的遺傳物質的作用下,人們產生了愛。繁殖後代的慾望也影響到了我們的思維舉止。人類的目的只有一個:改進下一代的基因。 科學家們也思考過傳統的婚姻問題:人們相愛真的只是為了與伴侶白頭偕老嗎?日益增加的離婚率是否反倒表明了人類的本性呢? 德國總理施羅德和外長菲舍爾在這方面堪稱典型。施羅德至今已經結婚四次了,而菲舍爾則即將同他的第五任妻子步入婚姻的殿堂。按照個別人文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理解,這兩人正「順應了時代的發展」。 當今許多前衛的人文學者都認為一夫一妻制是人類原始的同居方式。如今,婦女們更加頻繁地更換伴侶,因為她們在經濟上已不再依附於人了。一對伴侶其實只願意生活到共同的孩子出世為止 男性追求數量 女性追求質量 行為學家們認為,雜交也是人類的本性,但人類同猴子有著本質的區別。人類可以廝守一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女性需要一位可靠的伴侶來協助她們養育後代。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優於其它物種的原因,不在於人類能夠直立行走、或製造和使用工具,而在於他們懂得對後代「投資」。這也使得人一離開母親肚子的時候,就擁有了發達的大腦。 學者們曾經對6個大洲上分屬於37種不同文化的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婦女們並非在尋覓最帥最酷的男性,她們需要的是強壯、有作為而且給人良好感覺的伴侶。 性行為對男人而言不存在太多的付出,然而對婦女而言,則意味著沉重的九個月的孕期。九個月後,負擔並未就此終結。婦女們還要承擔養育孩子的重任,因此她們需要別人的支持和幫助,一位能幹的男性對母親和孩子而言都至關重要的。 但這時婦女們又面臨著一個古老的問題:男人們通常都很花心。一夜情似乎成了男性的一個保留節目。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次有趣的實驗。他們讓一位漂亮性感的女子在大學校園裡向男人們發出誘人的邀請:「你願意今晚去我那裡同我做愛嗎?」75%的男性當即表示願意;另外25%的人雖然有些猶豫,但卻希望能換個合適的時間再聚。 同樣的實驗換到女性身上,結果就大大不同。只有6%的女性願意跟隨酷男去他的住處,但對於做愛,她們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實驗揭示出男女在繁殖後代問題上的分歧:男性追求數量,而女性講求質量。 荷爾蒙和戀愛 是什麼力量促使男男女女下決心長相廝守、共同養育後代呢?生物學家認為,這是荷爾蒙的力量。人們的性愛行為正是受到荷爾蒙的作用。人體內的睾丸酮和腎上腺素使各組織運轉加快,讓人產生「性」趣。這時,人們便開始談情說愛。 性愛時人體內產生的一系列生物和化學變化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戀愛時人血液中的複合胺含量明顯減少,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患上強迫性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身上,難怪常言道:戀愛最瘋狂! 戀愛時人體內的睾丸酮含量也發生了變化。一般情況下,男性血液中的睾丸酮含量要比女性多。一旦墜入了愛河以後,男性的睾丸酮含量驟減而女性的則明顯增加,因此,男性在一定程度上女性化,而女性則男性化。這時的男人表現得友好並善解人意,而女人則容易衝動。這樣,男女之間的差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彌補,這更有利於雙方建立一種持久的關係。愛的力量可以持續數月乃至幾十年。人類學家猜測,荷爾蒙的作用讓男女廝守,一直到共同的孩子出世。 女性的「基因交易」 那麼這之後呢?在第一個孩子降生後,激情逐漸平息下來,感情危機也出現了。 人體內有一些特殊的荷爾蒙,如腦下垂體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這些激素幫助人「忠貞不渝」。 一些人天真地認為,人類像天鵝一樣,很容易白頭偕老。但事實證明,我們並不具備這樣的本性。 生物學家將男性的侵略性視作不忠的主要原因。這種現象在動物中很普遍,雄性總是為了爭奪雌性而爭鬥。結果是,雄性努力地將更多雌性佔為己有,並採取種種預防措施來排斥其他雄性的染指。這種行為也可以稱作嫉妒。按科學家的解釋,人類女性的孕期不定,而且她們可以自由地選擇交配對象,這就讓男人產生了莫名的恐怖:他無法確定妻子生下的孩子究竟是不是自己的骨肉。 據說在歐洲和美國,10%的孩子是偷情的產物。這樣,男人對孩子和家庭的投入也就沒有了保證。男人一旦將對女人的控制放鬆,他辛苦的付出可能就浪費在別人的孩子身上。然而這對婦女而言卻是有益的,她可以為自己的孩子選擇最優秀的基因。她可能同一個忠實可靠的「氣管炎」生活在一起,卻同野漢生下孩子。科學家們將這種行為稱作「基因交易」。自古以來,婦女們就通過這種交易來獲取優良的基因。 儘管男女都可能濫性,但情況卻不同。男人試圖讓自己的基因被儘可能多的女性接收,而女人則是一方面要找一個可靠的伴侶來共同撫養孩子,另一方面卻通過與其他人做愛來獲取優良的基因。 一夫一妻制從來不是主流 上世紀40年代,人文學者喬治·馬爾多奇曾對23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類型進行了考證。在它們中只有43個接受了一夫一妻制,大部分社會盛行著一夫多妻制。 在北美的印第安文明、南美的印加文明、亞洲和非洲的土著文明中,社會普遍接受一 夫多妻制。當然,妻室的大小是有限制的,比如古蘭經里就明確規定穆斯林最多只能擁有四個妻子。在西非的阿斯汗提,國王可以擁有3333個妻子。在印加,家室的大小嚴格按照男人的權利和財富來界定,印加村寨中最年長者可以擁有7個妻子;一般的諸侯能擁有15個妻子;國王則擁有後宮上千佳麗;王侯有權「讓自己的神廟中充滿女人」,而貧窮者只能「挑剩下的」。這種制度在生物史上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比如,婦女能將自己的基因同最成功最顯赫的男人基因相結合。 一夫多妻制相當普遍,但其相反的模式——一妻多夫制就極為少見了。巴西某地的婚配方式十分靈活: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並存。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男人可以同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女人結婚。 事實上,即使是那些一夫一妻制占統治地位的社會裡,大多數在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裡並不像西方那樣有著規範的一夫一妻制。在印度的一些地區,通姦被視作文化的組成部分。如果一個男人不能容忍他的妻子同別人勾搭,反倒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在玻利維亞東部某地,儘管當地居民也有著固定的婚配關係,但男人可以同妻子的妹妹或自己的嫂子睡覺;女人同樣適用於這套規則,她們可以同丈夫的兄弟或自己姐妹的男人上床。 男人之間的妥協 一夫一妻制並非自然形成的。我們,無論男女,我們的天性是不受任何限制的。那為什麼一夫一妻制會最終成為西方社會的主導體系呢?一夫一妻制是文化的產物,它因宗教而生,旨在維護社會穩定。如果少數男人掌握了大量女人而其他男人不得不瓜分剩下的,那會是怎樣的狀況?還有就是如果和其他男性分享自己的伴侶,男人們會怎麼想呢?很簡單,這將引發憤怒、爭鬥、不安全感甚至是屠殺。 在許多科學家看來,一夫一妻制是男人間達成的一項協議。他們以此來保證自己的利益和防止因為女人而彼此爭鬥帶來損失。這一協議要求社會上所有男人或多或少地享有平等的權利,好讓最無能的傢伙也有理由討個老婆。 一夫一妻制是男人間平等的產物。即使是權貴們也要遵守這一規則。他們放棄了一夫多妻制來換取社會的穩定和團結,對男性而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妥協和犧牲。 婦女們則不能對此說「不」。因為她們在經濟上依附於男性,因此婚姻對她們而言,意味著一生的生活保障。長期以來,在西方文明裡,婦女一直被視作男性的財產。她們的首要任務是生育小孩以延續家族的香火。在古羅馬,法官們在遺產案件的審理中根據婚配情況來判定死者後人是否有繼承權。日耳曼人則將婚姻視作兩個族群間的協約,婚姻同其他法律協定沒有質的區別。男人只要支付一定金額,就能娶到一位女子,而她便成為了他的財產。對於婦女而言,她們因婚姻獲得了家庭地位、法律保障以及穩定的社會地位。 離婚不再值得抱怨 幾百年來,婦女們為了獲得生存資料和安全保障而守節。21世紀初,這種狀況發生了改觀。婦女們不再完全依附於男人們的「救濟」,她們自己也能工作。古老的「性協定」失效了,在教堂里許諾的「至死不分離」便成了空話。今天,許多夫婦在新婚後沒幾年就勞燕分飛。 如今,傳統意義上的家庭正在發生著變化。孩子們已經開始習慣於監護人的不斷變化。許多社會學家已放棄了傳統意義上的家庭的概念:「家庭,只要有生活在一起至少兩個人認為它是,那麼它就是了。」 性學家施密特對這些現象一直持批評態度。他解釋說,性文化應經歷了夠多的變革,如今的人們已「不堪重負」。對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他們遵循著戀愛和婚姻的規則;而70年代的人則將第一次性愛的年齡往前推了約四年;80年代出生的人則已因為「縱慾過度」而心力交瘁了。 施密特也不否認,如今的婚姻正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一些社會學家將其視作「革命」:人們同居的唯一理由是彼此之間有感覺。人們因為彼此受益而生活在一起,一些人也從中體會到了肉慾的快感。總之,性、婚姻和家庭正如一種資源一樣,要被人們充分利用。 然而,一旦共處的感覺不再,分手就成了最佳的選擇。但幾十年來,很少有人再為此抱怨,人們已經平靜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一旦對婚姻生活感到沒有希望,人們就會去尋找一些合適的理由來了斷。 然而,在漢堡大學新近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中,在30歲以上的受訪這中,有83%以上表達了他們希望同伴侶相伴終生的心聲。看來,美滿持久的婚姻終究是人們所期望的,儘管這只是人們內心中一種美好而又虛幻的願望。 趙翀 編譯 |
推薦閱讀:
※探究:人類死亡後意識進入另一個宇宙?
※揭開人類繁衍的秘密(上)
※《人類學》愛德華.泰勒(1881)
※哪種氣候最適合人類居住?
※繩子是怎麼變成人類的日常審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