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怎樣做父母」討論之十

我們今天怎樣做父母」討論之十

我們今天怎樣做父母?

孩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當今中國眾多年輕的或年老的父母喋喋不休的話題。十幾年來,一些社會調查機構每年調查公眾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子女教育一直居高不下。而被調查的對象中,高達93%的人竟然回答只要子女能夠上大學自己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2007年第11期我刊發表顧頤的報告文學《高三,走在刀刃上的日子———一個高三家長的手記》,同期還刊發編輯部關於「我們今天怎樣做父母」的問題討論特別啟事,2008年第1期我們又推出胡傳永的報告文學《陪讀》以期進一步推動這個討論。我們想請廣大讀者尤其是中青年父母們著重討論如下問題: 1.如果您已為人父為人母,請您毫無保留地講述身為人父為人母的酸甜苦辣,您如何設計、培養您的孩子,如果重新審視一下您對孩子培養的方案和教育方式,您認為得與失如何? 2.您如何評價當今中國的基礎教育,您認為什麼樣的學校教育才能讓父母能夠從子女教育中解放出來,並使孩子真正從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健康發展? 3.您對中國當今的子女教育問題有著哪些痛切的感受和認識,請奉獻出你的教訓或經驗,您認為該如何正確教育、培養自己的孩子? 4.我們特別想請廣大的中小學生加入我們的討論:你生活中的最大苦惱是什麼?你如何評價你的父母為你設計的成材道路和為此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你覺得你的爸爸媽媽可親可敬可愛嗎?你希望自己的父母與你應該如何相處、應該對你採取何種培養方式? 5.一切與本次討論有關的相關話題。 我刊從2008年第1期起開闢專版開展「我們今天怎樣做父母」的問題討論,熱忱歡迎廣大讀者踴躍賜稿,來稿以2000字左右為宜,最長不要超過2500字。請在投稿信封上註明「我們今天怎樣做父母問題討論」字樣,寄至:100031北京前門西大街97號《北京文學》(精彩閱讀)編輯部。

———本刊編輯部

  如果我們是玩具,一定會聽從你們的任何擺布,可正因為我們不是玩具,所以你們才「恨鐵不成鋼」。真不明白,鐵就是鐵,鋼就是鋼,難道鋼一定就比鐵好嗎?  

都是學習惹的禍李 娜

  2008年的高考結束後,我就正式成為一名高三學生了,對於如今的教育,聽平時同學們的抱怨與親身體會,深有感觸。雖然說「棍棒教育」的時代已經遠去了,但「軟暴力」卻如瘟疫一般迅速迷漫了開來,這罪惡的源頭就是高考。  大人們把高考幾乎是當神一樣崇拜著,為了高考,你們希望我們上補習班,希望我們按你們的思維去做這做那,希望我們心裡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為了高考,你們不讓我們做這,不讓我們干那,幾乎是限制了我們的一切自由。如果我們是玩具,一定會聽從你們的任何擺布,可正因為我們不是玩具,所以你們才「恨鐵不成鋼」。真不明白,鐵就是鐵,鋼就是鋼,難道鋼一定就比鐵好嗎?  就拿我來說吧,從高中以來,我的成績就開始下滑了,而父母對我的態度也隨之惡劣起來。現在我們家裡是戰爭不斷,完全沒有一點家的溫馨,而一場場戰爭的導火線就是我那不爭氣的學習。說實話,為了我的學習,父母可真是煞費苦心,為我報補習班,買輔導書,陪讀,苦口婆心地勸說甚至打罵。但他們的這些付出,我是不會心存感激的。他們不讓我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不讓同學找我出去玩,不讓我看電視,不讓我留長發,早上幾點起床,晚上幾時入睡,今天複習語文,明天複習數學,全都替我安排好了,還口口聲聲說是為了我好。可我總覺得壓抑,總覺得失去了什麼,最後終於明白,我失去了自由,我成了學習的囚犯,而把我關在學習的囚籠里的就是我親愛的爸爸媽媽!永遠忘不了父母因為我成績不好而看我的那種仇恨的眼神,永遠忘不了「你考不上大學,就再也不要進這個家」冰冷徹骨的話語!  再說說學校,一兩天就召開一個會,然後就是班會,班主任再一個一個地找我們單獨談話,為了什麼,還不是高考。一進校園,全都是校服,黑壓壓的一片,叫人看了都感到壓抑;一進教室呀,全都是四隻眼,輕則300、400度,700、800度也大有人在。幾乎每人都有輔導書,什麼《教材全解》呀,《倍速》呀,《紅魔》呀,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一天除了看書就是做題。有些刻苦的同學,上課看書,下課做題,放學有時也要做一會兒,甚至連體育課都不放過。照他那樣,不帶兩片酒瓶底,那才叫怪呢?  減負減負不知減了多少年了,就像貪吃的人減肥一樣,怎麼不減反增了?全國政協委員王渝生說:「教育主管部門為政績不讓減負,家長怕輸不起不願減負,學校為生存而不去減負,學生自然也就不能減負。」  真不明白,要那麼高的分數能當飯吃嗎?分數高了就代表你以後的工作好,生活質量高嗎?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有綜合素質的人才,可如今的大學生都有一套在試卷上趾高氣揚的功夫,而在現實生活中卻什麼也不會。聽說有的十四五歲就考上重點大學的大學生因生活不能處理而退學,這種在學習上是天才,在生活中是白痴的現象令人愕然,但看一看當今死板得如同古時科舉制的高考,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看了騷風的《什麼是生存的根本》,真是羨慕極了張宸,如果我有這樣的父母,那該有多好!但這也只是我的白日夢罷了,我的父母看重的只有學習,經常說誰誰誰家的孩子學習多認真,說誰誰誰家的孩子考上了重點大學,說誰家的孩子學習不好,是個混蛋,然後就說「你真是把我們的臉丟盡了,以後不要再和你那些狐朋狗友在一起瞎混了!」我真委屈,我那些朋友除了學習差些,勤勞、善良、真誠都具備了,素質比那些什麼「學習多認真」,「考上重點大學」的誰誰誰家的孩子強多了。難道學習就是評價一個人好壞的唯一標準嗎?  我該怎麼辦?

  家長費盡心機,負債纍纍讓孩子讀了書,幾年以後,孩子不能順利就業,家長在孩子身上的希望變成了泡影,卻還要承受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其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農民怎樣做父母鄭萬明

最近,偶爾在一份雜誌上看到一個社會學家寫的一篇有關鄉村教育和鄉村文化方面的文章,其中有幾個數據觸動了我。他說,今天走進大學校園也就是能坐進大學課堂的農村生源比上世紀80年代減少了一半,培養一個大學生的費用相當於一個農村居民20年的純收入。另外,農村背景的大學生就業率要遠遠比城市背景的大學生就業率低得多,實際意味著農村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這幾個數據觸動我,不僅是因為我出身農村,對發生在農村的事件比較敏感,比較關注,實際上從這幾個數據背後,我也感到了一種危機和悲劇正在農村上演。由於職業的關係,我去農村的機會比較多,看到很多農村不僅是大面積的土地撂荒,村巷裡走動的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很難看到青壯勞力,看守家園的重擔就落在了這些孤獨無助的老人和孩子身上,整個村莊缺乏一種生機。每每看到這種現象,我的心裡總會瀰漫起一股荒涼的味道。 我的老家也是這種情況。  我的老家在秦州西部一個偏遠的村鎮,那裡的老鄉生活原本很苦,很多孩子初中尚未畢業就去了深圳廣州打工。在農村,很多家長不再刻意讓孩子讀書了,農村家長對孩子讀書基本上持一種漠然或無所謂的態度。也就是說,如果孩子願意讀書,家長支持的熱情不會很高,不讀書也不勉強。如今,一個觸目驚心的現象是在一些農村,學生的輟學率比入學率還高。原因很簡單,例子也明擺著,誰家的孩子上了大學,表面很風光,大學畢業後呢?還不是找不到比較體面的工作,家裡還欠著幾萬元的債,與其這樣,還不如讓孩子早早去打工,讀書和不讀書在短期看來,結果是一樣的。  家長費盡心機,負債纍纍讓孩子讀了書,幾年以後,孩子不能順利就業,家長在孩子身上的希望變成了泡影,卻還要承受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其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現在農村有一種攀比的風氣,看誰家的房子蓋得漂亮氣派,看誰家的孩子在外打工掙的錢多,看誰家的孩子從外邊領來了新媳婦,卻很少有人談論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教育已經在農村開始遭受冷遇。 前不久,我的一個老鄉,親自找到我家,讓我打聽一下,今年大學畢業生分配的情況,他的孩子大學畢業已經兩年了,至今沒有分配工作,和他一起畢業的學生也有落實了工作的,可他的孩子讀了幾年大學,畢業後沒有任何消息,也不知道就業政策的變化。面對老鄉一臉真誠滄桑的面孔,我心裡苦笑了一下。在如今的世道和現實面前,問了也是白問,甚至也問不出真實的情況來。我只能對他這樣說。看著老鄉失望的目光,我的心裡也是酸酸的。 我一直在想,農村教育的危機根源在於什麼地方?也許教育專家說了很多,也許政府官員找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來自普通人的感受卻很少。現在農村大學生算不算弱勢群體?如果是弱勢群體,在就業政策方面國家能不能給予一定的傾斜。如果把毫無背景的農村大學生就業和城市有權有勢的大學生就業放在一個起跑線上,那麼,農村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困境只能越來越大。農村家庭越看不到孩子就業的希望,也就意味著將來農村教育陷入泥潭的可能性越大,甚至由目前農村教育的邊緣化逐漸走向荒漠化。農村家庭對孩子教育持漠視的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會加劇中國教育的危機感。同一個時代,為什麼城市家庭對孩子教育十分重視,對孩子寄託的希望更大,而農村教育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現象?這種現象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瓜秧需掐蔓,果樹要修枝。對孩子適當地加以約束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過猶不及,倘若凡事都對孩子加以苛求限制,不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不僅與孩子成長發展的規律相悖,也是對孩子天性的殘酷扼殺。

  別讓愛成為一種壓力潘 征

  教育專家周弘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很多父母費盡心思,付出千辛萬苦教育自己的孩子,結果卻發現孩子離自己期望的目標越來越遠。有的孩子被他們教成了「問題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因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於是他們感到痛苦、困惑、茫然。  英國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過,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他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葯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可能說得有一點誇張,但是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確實有必要知道一些常識的東西,至少這樣犯的錯誤更少,錯誤的影響也會更小。  愛子、惜子是父母的天性,這是人類最偉大的愛,但是如今很多家長卻愛不得法,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強化,家長已經無意識地把孩子當成寵物來養了。他們忘記了知識來源於生活,不讓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其實等於剝奪了孩子獲取生活知識、生存技能的權利和機會。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孩子像溫室里的花朵,受不了任何挫折,家長則喪失了教育者的功能。很多問題最初往往是學生因無法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境,心理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而採取了逃避和放棄,日積月累,最終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事實上,我們周圍經常會聽到家庭教育中的「不和諧音」:  長輩們對孩子的物質嬌寵和情感嬌寵的過度關愛型。長輩們在物質、金錢上極其慷慨大方,竭盡所能地給孩子提供吃、穿、玩等方面最佳的物質條件。孩子稍大一點後,基本上是要什麼給什麼———只要孩子高興。這樣,親子關係就被下意識地物質化、金錢化了。這就日漸養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自私心理和放任性格,最終變成我行我素、隨心所欲、不通情理、缺乏感恩心態的「小公主」「小皇帝」。  過度保護型的家長們對孩子的食物、飲料、衣服、玩具、日常用品等都百般挑剔,不但要知名品牌,有的還要求徹底無菌消毒。孩子稍有不適,動輒小病大治,無病猛補。孩子大了,還常常陪著、跟著、照著、護著,如此等等。總之,就是一百個不放心。過度保護降低了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適應能力。孩子越不適應,家長越去過度保護,這樣長期惡性循環,孩子就會缺乏獨立性、堅忍性、耐苦性和艱難意識。等孩子稍大後,毛病比較明顯了,做家長的還時不時地指責道:「你看看你,這麼大了,還這樣嬌氣,還是不懂事,還要我操心,唉,真把我給急死了!」然後,還要去儘力而為地過度保護孩子。  當然,最多的還數過度期望型家長。期望後代「光宗耀祖」、「給大人爭氣」的傳統觀念普遍存在。芸芸眾家長們在對孩子過分溺愛關懷的同時,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大資本,在孩子的學習上高標準、嚴要求。長輩們的這種心態寫滿臉上,時時明白地表露在語言和行動上,很容易使孩子覺得是在為父母而學,不是為自己學,因而漸漸失去學習的原動力。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父母求勝心理也越來越強,越接近中考、高考,父母心情越急迫,對孩子的要求越高。這種極高期望的壓力與早期過分的關愛保護形成強烈的矛盾反差。那從小就逐步定型的物質化、金錢化的親子關係,又難以使孩子真正理解家人的親情之愛,這樣就極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失去對長輩的尊重與情感。家長越焦慮,孩子越反感,就越容易造成不和諧的家庭關係,致使親子之間難以溝通。  家庭教育是一門複雜而深厚的學問。出於自然關愛的壓力,有時比強迫更能讓孩子產生緊張感。想要使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讓他們長大後能立足於社會,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作為家長首先應有一個成熟、健康的心態。那些因愛無形中而起的壓力,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不少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事實上,家長們在為孩子付出的時候根本沒有讓孩子體會生活中的艱辛,把一切都承擔下來。對孩子的溺愛時間久了,孩子會形成錯誤的認識,對家長的辛苦勞作,他們會習以為常,認為家長的辛苦和自己的坐享其成是天經地義的,沒有任何感激之情。這樣下去,孩子必定懶惰、自私、不知感恩。老師家長應常利用各種場合或時機,在孩子的心底播種善的種子,讓孩子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間的親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關愛、支持和援助時,給他人以回報。  道德教育僅僅靠說教是蒼白無力的,孝敬長輩,學習做人,僅僅讓孩子知道還不夠,更要創造機會去示範,讓孩子在學著做的過程中去感悟,身教重於言教。一些大人一邊教孩子學禮儀,另一邊卻在破壞自己所說的禮儀,他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有「言傳」而無「身教」的做法,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苦惱和困惑。  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自己去比較,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改變的思維方式。任何不切實際的表揚、批評和比較,都會被孩子認為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是不值得信任的。要從孩子的角度分析他的現狀,讓孩子學會自己和自己比較。比如說成績,應該以滿分為標準,讓孩子把自己每一次考試成績作比較,及時發現進步和退步的地方。而不能以別人的成績為標準對自己孩子譴責和諷刺。  家長應該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並教會孩子去發現別人的長處,真誠地讚賞他人。更重要的是及時了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得到的幫助,幫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幫助孩子培養持之以恆的心態,和孩子一起感受他自己的成功喜悅。  在對待子女教育的問題上,我們往往用成人的標準和思想來要求和衡量自己孩子的行為。一旦孩子的行徑不盡如人意,一些家長就會不問情由地大加苛責,甚至拳腳相加、棍棒伺候。這不僅挫傷了孩子的進取心,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抑制了孩子的思維發展,嚴重地扼殺了其創造的天性。從心理學角度講,人的創造才能、優秀潛能的增長和發揮都來自十足的信心,而信心的獲得則有賴於一個自由的思想活動空間和他人的理解支持,激發鼓勵。實踐表明,經常受到鼓勵支持、有自己思想空間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要優異許多。  家庭教育是基礎,家庭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育無小節,處處是楷模。在孩子的成長上,家長要負主責,在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上,成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們身上出現的問題更多是由於家長、老師的教育不當造成的。子女教育是一家一戶的事,但又是關係到國家民族命運的大事。  望子成龍是每位家長的心愿,為人父母者總是渴望自己這代沒能實現的願望在自己子女的身上能實現。願望是好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怎樣讓子女「成龍成鳳」,如何使子女健康地成長,是強迫子女必須依家長的心思而行?還是允許孩子遵循自身的天性發展?  瓜秧需掐蔓,果樹要修枝。對孩子適當地加以約束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但是,過猶不及,倘若凡事都對孩子加以苛求限制,不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不僅與孩子的成長發展的規律相悖,也是對孩子天性的殘酷扼殺。孩子是未來、是希望,為了我們的未來和希望,我想,在不過於放縱的前提下,還是順其自然,還是給孩子一片天空,讓他們自由翱翔吧!

  一晃都4年過去了,女兒似乎很喜歡那所專科學校。經常能聽到她把老師考倒了,或者又進了學生會,又參加學生競選,這讓我不敢相信她能自信地站在演講台上。一個極度自卑的人能有如此成就,我感到很吃驚。

  女兒的自卑劉 璐

女兒是1989年出生的。可是她的出生並沒有給家裡人帶來什麼歡樂。婆婆是個極其封建傳統的人,只喜歡男孩,而且喜歡得不得了。可惜我讓婆婆很失望了。婆婆家人口很多,男孩也很多,便有些排斥我與女兒。所以我女兒基本是被我母親看大的。 女兒向來學習不好,並不是她腦子慢,只是不愛學習。上課的時候總是喜歡開小差,這使得她在婆婆家更是沒有地位。看著自己的哥哥妹妹都考100分,或者第一批入少先隊,女兒很傷心,這也致使年幼的她很自卑。 後來女兒長大點了,但依然不喜歡學習,這使我很擔心。我想過用斥責的方法,很多家長都是這樣告訴我的,但我一想到女兒在婆婆家受到的委屈,我就不忍心再傷害她,我總在想,如果連我也去傷害她,那她的精神世界將是什麼樣子的呢? 有一天我問女兒:「你為什麼不好好學習?是不是老師講的你聽不懂?」 女兒說:「嗯,是的。但我更討厭上學。妹妹們(指婆婆家的其他小孩)總是說我是豬頭,老師也看不起我,同學也不和我玩兒。我恨妹妹,恨老師,恨同學,恨學校!媽媽你要是再讓我學習我就死給你看。就像還珠格格那樣去上吊。」 女兒的回答讓我很震驚。要知道,那時的她才上二年級,一個只不過是八九歲的小孩子。卻心中有這樣的恨,她還不懂得生命的可貴,但當她長大時,或者像我一樣,她如果記得她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又該怎麼想?我很傷心,我不明白是什麼使我的女兒討厭學習,不,是恨學習!我唯一知道的是,我要拯救我的女兒,我不能沒有她。女兒的性格是什麼事都能做出來的。 後來我知道女兒得的是極度的厭學恐懼症。醫生說原因有很多,其中自卑就是最主要的一點。又有朋友勸我要給女兒退一班,我當時立馬對著朋友大吼:「你不知道那將會使她更加自卑嗎?」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與朋友聯繫,直到她主動「承認錯誤」。其實那段時間我也快隨著女兒崩潰了。每天看到女兒一上學就萎靡不振的樣子,我就心痛,連工作也無法專心。  為了讓女兒恢復自信,我託人給女兒辦了轉校手續。這所學校雖不是名牌,但聽說還不錯,況且我朋友的親戚在這所學校,多少能幫助女兒不受欺負,只是遠了點。我每天放下工作專門接送孩子,並且強迫女兒給我講她在學校里看到的有趣的事,或者自己今天覺得如何。我期待女兒能在這所學校快樂成長。  剛開始一段時間女兒在新學校感覺還不錯,但這種感覺很快終止在一場期中考試之後。女兒的成績全班倒數第一,也許還排不到倒數第一,她是全班唯一數學不及格的學生。數學老師罰她抄卷子兩遍並叫家長。那天我也有些生氣,在路上就狠狠地說了她一通。可罵過後我又有點傷心,其實沒有人能比做母親的更加了解自己的子女。 女兒真的很痛苦。連生病了也不敢告訴我們,硬忍著,就怕她爸爸和我婆婆那面的人知道,說她是賠錢貨。考試成績出來了,就更不敢去她奶奶家了。女兒有天晚上在臨睡前拉著我的手跟我說:「媽媽,明天我不想去奶奶家,因為我覺得奶奶的眼光好怕,我不敢看奶奶。行嗎?」看著女兒乞求的目光,我含淚答應了,第二天我破天荒帶女兒去迎澤公園裡玩了一天。 在這樣的環境下女兒學會忍受一切。後來在上五六年級的時候,不管誰用多麼惡毒的話傷女兒,女兒都不頂撞,也不哭,只是靜靜地聽著。連我都忍無可忍時,女兒反而勸我:「跟他們計較就是浪費時間!」 可只有我知道,女兒的心裡並不好受,有時候我會看見她偷偷地抹眼淚。可眼淚擦乾她還要笑著去面對新一輪「教誨」。我偷偷地問她為什麼哭,女兒說:「如果我頂撞他們,結果會比這更慘,不僅我要挨罵,您也要受連累。我不想讓您為我而抬不起頭。」 我聽完後哭了,默默地流著眼淚。我愛我的孩子,我覺得她比任何一個孩子都明白事理。她的姐妹學習再好,但卻只會嘲諷別人。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選擇,我還是會選擇這個學習並不好的女兒。 上了初中後,她的學習成績還是跟不上。不過她真的很努力。經常一學就學到十一二點。她爸爸也對她稍微改變了看法,我以為她的厭學恐懼已經好了。可是我錯了,其實是更加嚴重了。每晚她都睡不著,像個幽魂似的在她的小屋裡走來走去,她開始失眠。這是我做媽媽的失誤。 看著女兒每天學到十一二點,同時開朗了不少,居然還說班裡的某某同學對她很好。我覺得這幾年的功夫沒白下,後來我又私底下問了她的班主任老師,班主任也對她肯定有加,除了學習,還是有一定的進步的。我懇請班主任多關照一下我女兒之外也心裡高興得樂開了花。也許別人只認為女兒只進步一點點,但我卻知道她是付出了多少才取得這麼小的成績啊。升了初二後,她的成績還是不怎麼理想,倒是文科都不錯,及格了。但理科還是差很多。老師說:「這個孩子對理科似乎不開竅,如果將來出去你們就讓她選擇文科吧。只要她再努努力,她的文科成績肯定能上去。聽語文老師說她比較喜歡寫作文,和班裡的李同學關係不錯。兩個人總是在一起去投稿,你們可以多從這方面鼓勵她一些,也許她自然就會從自卑中走出來的。」的確,我也總發現女兒最近很喜歡在紙上寫寫東西,我想這也是她長期沒人和她玩的結果吧,她只能自己尋找一個宣洩感情的地方。哦,我可憐的女兒。 有一天剛下學的她對我說:「我不想考高中,太花錢。你們把我送到中專或者技校吧,我學點別的不比上高中差。」那時女兒是為自己找出路才那麼說的,而我和她爸爸則以為她是因為怕家裡花錢所以才說出那反話。那時我家有些變故。我下崗了,全家的重擔都挑在丈夫身上。我想可能是女兒因為這個原因才對我說了那些話。於是我勸女兒放寬心,我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女兒上高中。 可好景不長,就在我們以為女兒能有起色時,她突然不肯上學了。早上不起床,非要讓我們給她請假,說什麼也不上學。我和丈夫都很奇怪,怎麼好好的不想上學了?最近的情緒不是很好嗎?無論我們怎麼勸,她都不起,還在被子里大喊:「你們是怎麼做人父母的,這麼不了解我。」 回應她的只有她爸爸的巴掌。還有我的沉默,我到底了解女兒嗎?她到底在想什麼? 五個紅指印清晰地印在女兒白皙的臉上,看得我很心疼,就像打在我的臉上似的。我猛地推開丈夫,上前想去替女兒揉揉,或者疼一會兒。但女兒甩開我,把頭蒙在被子里大哭了起來。丈夫還在罵罵咧咧,我也在一旁忍不住啜泣。後來女兒只請了一節早自習的課,還是在她爸爸押送下去了學校。 從那天開始,女兒就不再學習,也不再寫文章了。連老師都覺得奇怪,女兒也總是想找些理由讓我們給她請假,比如生病。但每次都被我和她爸爸罵得去了學校。我不想如此的再縱容她了,我希望她能有所轉變。 初三最後一學期,女兒的成績越發沒治了。丈夫也給她報了補習班,但也沒什麼起色。我想那就讓她學美術吧,這樣可以有個專長嘛,況且她喜歡!可是丈夫卻非常反對,非要說那是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我和丈夫又吵了一架:「你看重金錢比女兒還重,世界上有你這樣的父親嗎?」於是我只能悄悄地給女兒報了一門美術課。直到畢業考時,女兒的成績一出,她爸爸很惱火,但也沒辦法。只好給她報了一所專科學校。 一晃都4年過去了,女兒似乎很喜歡那所專科學校。經常能聽到她把老師考倒了,或者又進了學生會,又參加學生競選,這讓我不敢相信她能自信地站在演講台上。一個極度自卑的人能有如此成就,我感到很吃驚。 現在的她再也沒有表現出厭學的情緒。但我還是時刻關注著她,怕她再出現那樣的事情。作為母親,我真心希望我的女兒能真正從自卑的陰影里走出來,也希望她今後的生活能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 張頤雯

推薦閱讀:

父母家暴對下一代的婚姻觀影響有多大?如何杜絕家暴行為?
孩子從小生長在知識分子的家庭,或者傳統的書香門第,家裡規矩多管教嚴格,會對孩子性格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父母奶奶以死相逼讓我多生孩子怎麼辦?
如何擺脫父母對自己不良的影響?
如何與抑鬱症家人相處?

TAG:父母 | 討論 | 我們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