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劉備比一統天下的劉備更有魅力!
很多人不相信天命,堅持人定勝天,然而有一個人相信,誰?
韓信。
劉邦諷刺韓信: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那你怎麼還被我給擒住了?韓信回答: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還有一個人估計一輩子不相信天命,但臨死前終於相信了天命,誰?
項羽。
西楚霸王在烏江邊將鋒利的劍鋒抵在喉口時,仰天長嘯: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不錯,鴻門宴時,項羽還看不起劉邦,還不想殺他,然而,劉邦出關後,項羽定然想消滅他,而且,機會也是有一大把,然而,愣是不能給沛公致命的一擊,我想,這就是項羽仰天長嘯的原因吧!
劉邦大業成後,殺韓信,殺英布,殺陳郗,殺彭越,把漢初三大名將殺的一蹋糊塗,我覺得有一塊碑可以送給沛公,什麼碑?
七殺碑!
傳說,大西王張獻忠在四川殺人如草芥,還立碑明志: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讓人看了毛骨悚然。
我覺得劉家的人,大體性格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像劉邦這樣,好殺戮,如漢武帝劉徹,嗜好開疆拓土,窮兵黷武,晚年更是濫殺無辜;一類像劉邦的兒子劉恆,性格寬厚,待人平和,如光武帝劉秀,提倡儒學,與民休息,深為諸葛孔明所敬重。
那麼劉備應該更像哪種類型呢?
說實在的,不好分析,為什麼?
首先,劉備這個人是很有領袖氣質的。這一點更像劉邦,連陳壽也把劉備比做劉邦。劉備的領袖氣質表現在:1、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估計關羽和張飛就是這時和劉備相識的。那時劉備24歲,關羽24歲,張飛21歲。2、性格暴烈,督郵來給劉備穿小鞋,被劉備拖到外面綁在樹上一頓鞭打,果然有做大哥的風範。3、辱罵挖苦許汜,許汜據說是名士,然而,他可能是想發國難財,被陳登看扁,劉備更是當面斥責挖苦他,只懂求田問舍,毫不留情面,這是做為一個領導者必備的品質。
從這個層面分析,劉備還是像高祖,有王者之氣,仗義疏財,有點像宋江;脾氣暴烈,應該像劉邦,但是很多人都覺得劉邦性格豁達大度,其實,要說虛偽,劉邦倒真是很虛偽。攻入咸陽後,他就躺在龍床上不想起來了,因為張良勸他,他才假意搞了個約法三章;楚漢戰爭到關鍵節點時,韓信來信,要讓劉邦封他做假齊王,劉邦差點沒將韓信的十八代祖宗罵一遍,然而,張良一勸,他又能假惺惺說:做什麼假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
劉邦表面做的和心裡想的,常常就是口不由心,就是虛偽,一旦大業成了,藏在心中的往事歷歷再現,於是,就殺殺殺,殺的天愁地慘,因此,我認為,劉邦骨子裡的性格也是非常的暴烈,只是,表面上看好像很大度。
但綜觀劉備的一生,他的脾氣雖然很暴烈,但是好像不怎麼好殺戮,反倒是曹操有點像劉邦,也是不停的殺戮,平民百姓就不說了,名士邊讓,孔融,楊修,許攸,崔琰,到後來逼死荀彧,毛玠。
要說劉備和諸葛亮有一些污點吧,我倒覺得,他們殺劉封,殺的比較勉強,劉封應屬於被冤殺的類型。劉備對劉封有成見,主要在於他「不救羽」,關羽北攻曹魏時,讓劉封發兵側應一下,劉封不幹,關羽敗走時,讓人突圍到上庸求援,「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劉封還是不幹,因此,「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劉備恨劉封,原因很單純,就是他不救關羽,把對孫權的無限憤恨,轉嫁到劉封身上,劉封冤啊!當時,就算從上庸出兵,也是車水杯薪,無補於事的。當然,諸葛亮更為蜀漢的長久考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這樣看來,其實,劉備對劉封還只是恨之,還不想殺他,真正殺劉封的,是孔明。但不管怎麼說,是劉備下令賜死劉封的。
正史上,能看到劉備濫殺的記錄,好像就這一起(還有的話,請大家補充)。相反,先主傳中,更突出的是劉備的寬厚仁義,比如待刺客甚厚,刺客不忍刺他;和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再比如不趁危取荊州,敗退中攜民同行,到益州,不聽龐統計策,擒殺劉璋;夷陵之役後,託孤白帝城,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從史載來看,劉備的性格倒是更像漢文帝劉恆和光武帝劉秀更多一些,但是,人的性格常常不是臉譜化的,人常有多面性,像劉備亦是,劉備謚號昭烈帝,昭,光明正大的意思,是對的,但我一直在想,劉備以仁義聞名天下,謚號應該是昭仁帝,或是昭文帝,應該更適合,為什麼偏偏是昭烈帝?
看來,在當時人心中,劉備性格中的烈其實是超過仁的,這其實是對的,因為,綜觀劉備的一生,除了仁義外,他的大半輩子都是親自帶兵打戰,最後一戰,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夷陵之戰,敗於江東小兒陸遜之手,這個在馬背上滾打了一世的英雄,終於也和楚霸王發出相同的仰天長嘯:我竟敗於陸遜小兒,豈非天意!
英雄末路,總是讓人不勝的感慨噓唏!這時,我不由的這樣的設想,如果劉備不是失敗了,而是成功了,東取孫吳,擒獲碧眼兒孫權,北伐中原,斬殺小痞子曹丕,一統天下,那麼,劉備會成為沛公第二嗎?
雖然我不願承認,但是從劉備暴烈的性格和他固執的主見來分析,劉備很可能成為劉邦第二,這可以從出兵東伐孫吳開始倒溯。
劉備東伐孫吳為關羽報仇,從兄弟情義來看,沒有任何問題,孔子曾讚揚顏回: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而劉備的義同樣的貫徹其一生,不管是賣草鞋,是當軍閥,是亡命天涯,是當皇帝,義無反顧,都是劉備的寫照,也許,這也是劉備謚號中有烈的一個原因吧!
但是,東向伐吳,上升到國家層面,則是一個非常冒失的決定,估計當時蜀漢中的大臣,除了張益德贊同其他人不是反對,就是沉默。
但這時,劉備的固執和暴烈開始如星星之火,燃燒起來,他的心腹之一趙雲勸他,結果「先主不聽。」那個把張溫耍得團團轉的蜀中才子秦宓勸止劉備伐吳,「先主既稱尊號,將東征吳,宓陳天時必無其利,坐下獄幽閉,然後貸出。」
聯繫到後來諸葛亮重用秦宓,我有些懷疑秦宓是孔明派去勸諫劉備的,但是,劉備不但不聽,還把秦宓關了起來。
在伐吳這件事上,已經將劉備暴烈和固執的性格暴露無疑。
繼續往前回溯,漢中爭奪戰中,有一次,戰鬥到白熱化,劉備親冒矢石,戰鬥在前線,情況非常兇險,卻無人敢勸劉備,最後還是法正以命搏命,擋在劉備身前,才把劉備勸走。這又是劉備暴烈和固執性格的一個反襯。
更往前,劉璋邀請劉備入川,相會在涪城,龐統讓劉備就在宴會上拿下劉璋,益州傳檄可定,劉備不聽,這自然是劉備仁義的體現,但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劉備的固執己見。因為錯過這個機會,龐統卻中流矢,犧牲在雒城城下。
仍往前再看,劉琮投降,劉備南竄,過襄陽,諸葛孔明力勸劉備襲琮,荊州可得,劉備仍不答應,結果被曹操在當陽追上,幾乎喪命。
當然,以上的事例,換個角度看,確實是劉備一生不違仁的註腳,但透露出很明顯的就是,劉備的性格很固執,自己認定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
特別越成功越順利的時候,這種固執表露的越明顯,因此,若是劉備能夠一統天下,我估計,他性格中的暴烈和固執可能會因為得不到約束而被充分的放大。那將是非常可怕的,很可能陷入「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萬劫不復之地。
幸運的是,(當然,這個幸運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劉備失敗了,有時候,我覺得,失敗了的劉備的人格魅力,要遠遠大於成功了的劉備。
如袁本初,打了敗仗是什麼表現呢?田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袁紹打了敗仗,反而牽怒別人,殺害田豐。再看曹操,曹操父親被殺,他起兵為父報仇,就在徐州外殺殺殺。
相反,失敗和困窘中的劉備,卻別有一番味道,當年,被曹操擊潰,北投袁紹,袁紹去鄴二百里,來迎見劉備;然後,曹操破袁紹,備劉南靠劉表,劉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再然後,敗走夏口,孫權不要劉備出一兵一卒,而派周瑜在赤壁和曹操單挑,保護在樊口的劉備。
這裡就不提劉備自己的心腹,關張趙糜孫簡諸葛等等等等,越在劉備困苦的時候,這些人越堅定的跟著劉備。
而劉備這個人,也是很有一些君子固窮的韌性,越窮困的時候,他越能堅持「惟賢惟德,可以服人。」
論語,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劉備不是小人,在窮困時,沒有亂來,不擇手段。而是固窮。
這樣看來,劉備仁義性格的體現,更多是出現在他輾轉流浪之時,因此,我暗暗僥倖,劉備的失敗,才使桃園三結義流傳千古,才使君臣一體流芳百世,這是劉備的幸運,還是三國的幸運?
物以稀為貴,因為難得,所以珍貴,這就是羅貫中寫了好些作品,結果只有三國演義家喻戶曉的原因。
我們人人心中都希望有一個「仁義」,偏偏,我們又常常不能善始善終,連毛主席都感嘆:一個人做一件好事,是容易的,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
劉備因為失敗了,性格中的暴烈和固執沒有被完全激發,而留下了仁義,君臣無貳的感人事迹,劉備輸了一世大好江山,卻贏得千古仁義之名,眾位若是劉備,是要那千秋萬代名,寂寞身後事,還是希望一萬年太長,只爭朝夕?
或者如桓溫,不能流芳百世,那就遺臭萬年亦可?
推薦閱讀:
※男人的魅力
※--什麼樣的男人最有魅力--
※全球最具魅力的15個黑色海灘
※簡約典雅的牛仔褲,彰顯出時尚美女的獨特氣質,魅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