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表演中的戰機彈射

生死一瞬間!圖解戰機彈射救生

精彩的飛行表演往往蘊含著巨大的風險

據環球網報道:航空救生技術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由最初的降落傘,發展到彈射座椅,然後發展到航空救生體系。

最早的救生裝備就是降落傘。早在1797年10月22日,一個叫迦納蘭的法國人,從610米的氣球上用降落傘安全跳傘著陸,當時轟動了整個歐洲。這可以說是有記載以來第一次用降落傘救生的事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首先為戰鬥機飛行員配備了救生傘。它的救生傘包在傘包里,傘包坐在飛行員身體下邊,傘跟飛行員的背帶系統相連,開傘的繩索拉開裝置在飛機上,人一跳離飛機,傘包就打開,利用飛行員下降墜落的速度,把傘翼拉出展開,使飛行員平穩著陸。

彈射座椅的出現拯救了大批飛行員的生命

現代飛機飛行速度很快,在超過每小時500公里時,飛行員爬出座艙跳傘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大速度跳傘的情況下,會使飛行員同後面的機翼、垂尾及一些飛機的結構件相撞導致死亡。這就引發了彈射救生裝置——彈射座椅的出現。彈射座椅是利用彈射動力,把飛行員和座椅一起彈離飛機的一種救生裝置。現在採用的都是火箭彈射座椅穿破座艙蓋,座椅上安裝有一個破蓋槍,把座艙玻璃打破或者在玻璃上布置微爆鎖,把玻璃炸開,然後飛行員再出去。我國一些新型飛機也採用了這種艙蓋彈射的模式,與英、美等國的現役救生裝備水平基本相當。

營救速度是確保飛行員跳傘後生命安全的關鍵環節。二戰中,受傷飛行員24小時以後存活概率是80%,3天後的存活率明顯下降。據美國空軍的統計,20世紀60年代5小時以內獲救的飛行員人數佔50%;到了20世紀70年代,1小時以內獲救的人數就達到了50%,4小時以內獲救的達到了97%。

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航空救援建設

美國早在1956年就頒布《全國搜索救援計劃》,將軍、地雙方的搜救工作聯繫起來。該計劃確定美國空軍為美國本土範圍陸上搜救工作的執行機構。1974年5月,美空軍成立「空軍救援協調中心」,該中心自成立以來,執行的搜救行動共挽救了1.3萬人的生命。英國也早在1941年就建立了航空救生協調中心,來營救在作戰訓練過程中遇到麻煩的軍方人員。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共救援了8000多名飛行員和5000多名平民,自那以後的50年里,共援救了5.5萬人。

第三代戰鬥機在設計性能要求上都強調了高機動和全空域作戰,空戰中飛行員彈射救生時所處的姿態比以前更加複雜,為了在彈射救生時提高飛行的安全性對彈射救生系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戰飛機在執行戰鬥任務時需要面對很多的危險和困難,而平時訓練中可能出現的故障或失誤也可能造成飛行事故,性能優良和安全可靠的彈射座椅在危機時將會提供飛行員第二次生命。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航空救生的發展,願我們的藍天轎子更加自由翱翔!(環球網國際軍情中心綜合評論)

1989年第38屆巴黎航展上米格-29表演時因吸入飛鳥而發生墜機事故

1989年的第38屆巴黎航展上米高揚設計局試飛員克沃丘爾駕駛米格-29飛機進行飛行表演時,就因吸入飛鳥而發生墜機事故,飛機失去控制,但克沃丘爾為了避開建築物和觀看飛行表演的人群,仍然堅持到飛機遠離這些區域才跳傘。飛機在發生故障時距地面的高度僅150多米,飛行員跳傘時的高度尚不足30米。克沃丘爾離機後僅2秒,飛機就爆炸起火,飛行員僅受輕傷,他還出席事後的記者招待會,並向他賴以逃生的K-36彈射座椅的設計師表示感謝,足足地為彈射座椅做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活廣告。

米格-29墜機飛行員彈射

2002年7月27日烏克蘭一架蘇-27UB戰鬥機在飛行特技表演時失控墜毀

2002年7月27日,烏克蘭一架蘇-27UB戰鬥機在烏西部城市利沃夫進行飛行特技表演時突然失控墜毀,駕駛這架出事戰機的兩名飛行員是托波納里和葉戈羅夫,他們都是烏克蘭的王牌飛行員。前者是這次特技表演的指揮員,後者是駕駛員。他們在飛機墜毀前被彈射出機艙,得以生還。但此次墜機造成地面78人死亡,138人受傷。

蘇-30MK表演墜機雙人彈射過程

發動機起火

拉起

飛機失控,飛行員緊急彈射

蘇-30MK表演墜機雙人彈射過程

1993年7月24日在美國進行的一次航空展覽上,

兩架米格-29戰鬥機表演時相撞,飛機墜毀

1993年7月24日在美國進行的一次航空展覽上,兩架米格-29戰鬥機在做並排斤斗特技飛行表演時相撞,飛機墜毀。在相撞的瞬間,兩名飛行員安全彈射跳傘,僅受一點輕傷。這件事同樣向外界展示了俄羅斯飛行員嫻熟的駕駛技術和勇敢沉著的良好品質。

相撞的兩名飛行員安全彈射跳傘

1993年7月24日在美國進行的一次航空展上,兩架米格-29表演時相撞墜毀。兩名飛行員安全彈射跳傘

蘇-35飛行員表演彈射

蘇-35UB(即老蘇-35,帶鴨翼版)戰鬥機在一次參加拍攝俄國空戰電影時,為了真實,所有鏡頭為實景拍攝,期間蘇-35飛行員還進行了彈射。

彈射

俄空軍飛行員Frolov表演無艙蓋飛行

蘇-35UB(即老蘇-35,帶鴨翼版)戰鬥機在一次參加拍攝俄國空戰電影時,為了真實,所有鏡頭為實景拍攝。其中的鏡頭需要無艙蓋飛行。執行這個任務的是俄空軍飛行員Frolov。他表示,在無艙蓋飛行中,他的飛機最快時接近了兩倍音速。「一般這類實驗都是在冬天進行,所以空中極端的寒冷。無艙蓋飛行時,我心裡默數著加速的速率,因為到達一定速度時,空氣和飛機的高速摩擦會加熱周圍的空氣,這樣終於就能暖和下來了」。Frolov在飛行中竟然還把手伸出了艙外:「在接近兩倍音速時,我嘗試著把手伸出艙外約一到兩英寸,由於極高的空氣摩擦,手套馬上就變的非常熱」。(環球網2011-10-14)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工作氛圍比較濃的場所讀書很認真,一回家就不想讀書?
演员「入戏」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看過的電影里最經典的婚禮祝福台詞、片段有哪些?
創造舞台上的完美默契
何謂在表演現場對表演者的尊重?

TAG:表演 | 飛行 | 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