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探究 閑話崩拳
今天聊一聊崩拳。
三年前寫了篇《劈拳練要淺悟》,把自己對劈拳的理解和體會寫了下來。文章寫得很長,因為想面面俱到,生怕哪裡說的不清,結果把自己寫得挺累。其實是寫不完的,再練練,又會有新的體會,再回頭看看自己寫的東西,還是有沒說到的地方。所以這次談崩拳,就輕鬆隨意點好了,想到哪兒說哪兒,就是以閑話的形式。
還是主要寫自己的體會,很多東西可能不說大家也早就知道,但只要還能帶來一點啟發,那就挺好。
形意拳的基礎,除了三體式,就是五行拳。之所以說五行拳是形意的基礎,因為五行拳練的還是勁,主要目的還是練功力。再往後練十二形,加上身法就有了各種變化。當然不是說五行拳不能用,相反越簡單的東西越好用,到底郭雲深祖師就是以半步崩拳而名聞天下,只不過在形意拳的訓練體系里,五行拳訓練的主要目的就是練五種勁,還是偏重於基礎訓練。
崩拳一拳去一拳回,全在直線上走,練的就是直來直去的伸縮往來勁。崩拳從外形看有點像拳擊里的直拳,但裡面的東西又有很大不同。除了都注重擰腰轉胯外,形意的崩拳更強調身法取中、沉肩墜肘、摩擦發力,步法上後蹬前蹚、腳跟落實,後蹬、前沖、出拳要協調一致,追求勁力完整。
崩拳出拳的要點,來去都要在一條直線上,但手臂同時要有擰轉,腰胯也要有擰轉,所以說崩拳是直里有橫。出拳時手臂要擰,拳頭帶著螺旋勁出去,就像旋轉的出膛子彈,或者說像衝擊鑽頭,可以有效增加出拳的力量。腰胯要擰轉到位,以催拳勁,但腰胯轉動的時候拳的方向不能變,不能把拳帶歪了。
此外,出拳收拳兩肘都要用力擠住肋部,就是拳訣說的「兩肘不離肋」,注意,這是蓄勁和以身催拳的關鍵。
而拳訣說崩拳似箭,一來是說出拳的路線要直,勁要打透,像射出的箭穿透而過;二來就是說發勁前肘要擠住肋,肘臂有向前的勢,但肋的摩擦力好像又把肘拉住了,就像箭射出去前拉弓一樣。
據說當年尚雲祥冬天練崩拳,幾天就能把新棉襖的兩肘和兩肋部位磨得露出棉花來,如果不是出拳收拳時肘用力擠著肋,是不可能這樣的。
形意拳講究沉實穩健,所以特彆強調沉肩墜肘。出拳時肘部不能完全伸直,要有向下墜的勁;肩部不能有聳肩、送肩,而要沉肩、縮肩。孫祿堂還要求拳面微往下扎,拳頭成螺形,也是為了有下墜的沉勁。
所以崩拳要練的不是僅僅手臂的力量,而是全身的力量,要能把身上的勁練到拳頭上。腳蹬、臀斂、胯裹、腰擰、胸含、背拔、肩沉、肘墜,都是為了節節相催,把身上的勁全部打到拳頭上去。
崩拳的兩拳一去一回,打出去的拳和收回來的拳都要有力,打出去的拳有三百斤,收回來的拳同樣要有三百斤。形意拳訣講「出手如鋼銼,回手如鉤桿」,回手要有力,一是因為回手有力有助於增加另一手的出拳力量,二是因為形意拳講究「顧打合一」,實戰中出手攻擊的同時,回手有防守采拿的作用,所以練拳時特別要注意培養回手意識。但很多人練拳時,注意力往往只放在打出去的拳上,對於收回來的拳缺乏用意,這樣練出來的,只能叫「瘸子拳」了。
崩拳進步的步法是後腳蹬、前腳蹚,有種很形象的叫法,叫「槐蟲步」,兩條腿一進一跟,就像槐蟲走路一樣。後腳蹬勁催著前腳向前直蹚,落步之後要求落地生根,不帶晃動,像鐵犁耕地一樣,所以又叫「耕犁步」。
形意拳的步法在中國傳統武術里很有特點,很少出現傳統武術里常見的弓步,而是以這種槐蟲步為基本步法,這也是形意拳實戰性強的一個特徵。形意拳的這種基本步法外形有點類似拳擊的基本步法——滑步,但不同的是腳跟落地,更強調平衡和沉穩。
有個問題大家想過沒有,形意拳要求身法中正,出拳沉肩墜肘,手臂不完全伸直,以追求身手合一,勁力完整,從手臂攻擊的距離看,崩拳似乎不如一些放長擊遠的拳法,是不是?答案就在步法上。形意拳的攻擊距離,其實很大程度依靠的是步法。距離近,「不鑽不翻,一寸為先」;距離遠,要能夠快速上步,迅速拉近有效距離,不讓對方逃脫。因此練崩拳的時候,步子要能上得快、邁得遠。孫祿堂說郭雲深能「身體一躍至三丈外」,正是此理。
很多人練崩拳,步子邁不開,一步只邁出去一點點,即使練得看上去再有勁,真動起手來卻是一點用處也沒有。
但步子邁得遠的同時,重心還不能出尖為人所趁,因此前腳落步要有剎車的勁,後腳跟步後重心仍然保持在後腳,成前三後七步。
形意拳的功夫都是從腿上來的,所以練拳先要練樁,樁功是所有功夫的基礎。練好了樁功,進可攻退可守,動起手來就像坦克一樣橫衝直撞,無堅不摧,腳踩中門奪地位,直接用步子就能蹚翻對手。發勁起於腳,攻擊距離也取決於腳,所以拳訣說「消息全憑後足蹬」、「手打三分腳打七」。
前面說了拳法,說了步法,再就要說說身法。形意拳訣說,「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腳齊到方為真」,很高度地概括了形意拳對身法的要求。「內三合」、「外三合」,反映到外形上,就是手腳齊到。只有手腳齊到,全身的勁才能打到一個點上,才「方為真」。
那崩拳怎樣練才叫手腳齊到?經常見到有人練崩拳是前腳先邁出一步,然後出拳跟後腳,拳和後腳同時到。這就完全錯了,這麼練,拳是拳的勁,腳是腳的勁,上下根本沒說上話。而且,後腳的跟步,完全變成了毫無意義的跺腳,丟了蹬地的本意。正確的練法應該是,後腳蹬地的同時,擰腰轉胯,擠肋出拳,前腳落地與出拳同時到位,合到一個點上,這才算手腳齊到方為真。
撤步崩拳呢?要明白一個道理,如果身體一邊後撤一邊出拳,拳頭向前,身體向後,拳勁與身勁脫節,出拳的力量是會被身體後撤所抵銷掉的。所以撤步崩拳,實際上在出拳的時刻,後腳跟猛然落步用力,擰腰轉胯,利用後腳的蹬勁把拳打出,這一瞬間身體是沒有後撤的,打的仍然是全身整勁。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也看出來了。崩拳的所有規矩,都是為了追求勁力的完整和剛猛。崩拳打出來,就是要有無堅不摧的勢頭,讓對方格也格不住,擋也擋不了。實戰的打法,簡要地說就是利用步法迅速進身,搶佔中門以打破對方間架,同時利用自己重心前沖的整勁衝垮對方。這就是形意拳「硬打硬進無遮攔」、「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的打法特點。
最後再說一個檢驗崩拳是否練對的方法。擺好架子,讓人拉住後肘,看你的崩拳還能不能打出去?別人用力拉也拉不住,說明你的崩拳練整了,用上了腰胯力量。否則,呵呵,繼續努力。
(丁酉秋日復朴散人書於羊城朴齋)
PS:本文標題部分之圖來自公眾號菊齋,經其同意使用,在此表示感謝!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擴散。公號、媒體轉載請聯繫我們,並註明作者及出處。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