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故國闌珊:賞李煜詩詞之美

每逢夜闌人靜時,故國總會頻繁入夢。

循著夢裡煙水路,他尋到了記憶里的江南。夢裡故國的容顏明媚無憂。那畫船之上的錦衣少年依舊神采飛揚,吟娥聲清潤一如江南的碧水,漸漸盪入煙柳簾幕的深處

那時他多麼不諳世事啊!連話語里都流露著天真無邪的稚氣。他說,他心疏利祿,「思追蓸、許之餘塵,遠幕夷、齊之高義,」他說他的理想是做個漁夫,沒有俗世的煩憂,逍遙於江河之中,一蓑煙雨任平生。他說,他醉在了詩賦音律中,斷章殘曲里別有一番天地。他說,江南的明媚和清婉讓他銷魂忘我,他多想讓那花永嬌妍,月永團團,笙歌不散,曼舞不歇,「和花和月,天教長少年!」

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天生的詩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一麴生命的哀歌,對屈辱的囚徒生活極其的憤慨、感傷,有著震撼人心的動人力量,催人淚下。

這是一首哀怨之曲,預示著他如同流水落花般的不幸命運,是對故國的一種幽思。

千里江山寒色暮,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此情,遂成永恆。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從江南的富國之君淪落到北國囚徒,從快樂的雲端一下子掉進痛苦的深淵。

此時此刻,他的心裡該有多少悔恨、多少悲傷,而這種悔恨和悲傷又只能藏在心頭,他無法訴說,也沒人訴說,這種痛苦真不是常人可以領略的滋味。

《浪淘沙》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他從簾外潺潺的雨聲中驚醒過來,根本感覺不到春天的溫暖,絲綢薄被抵擋不住快要天亮時一陣一陣的寒意,而他的內心也是一片冰涼。

那麼美好的江山,離別的時候容易,要在見面可就難了,看著一去不回的流水,看著繽紛凋謝的鮮花,看著正在離去的春天,李煜發出一聲長嘆"天上人間』。

《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回首往事,痛心疾首之作。

從今憶昔,今昔對比,無限悲哀悔恨,無顏面對三千里山河。

尷尬出降那刻骨銘心的一幕,至今猶在目前。

在這樣的憂愁困苦中,什麼是自己最深刻的記憶呢?當然是跟那人間仙境一樣的江南故國,告別的最後時刻。

生平概述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於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稱臣納貢,苟安於江南一隅。性格軟弱的李煜,苟且求安,並借佛教安慰精神。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975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至汴京,封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據宋人王至《默記》,蓋為宋太宗賜牽機葯所毒斃。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李煜的墨跡

他精於書畫,諳於音律,工於詩文,詞尤為五代之冠。

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生活,風格柔靡;後期詞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感情真摯,語言清新,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煜後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後主本有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

來源:網路


推薦閱讀:

虞美人 李煜 課堂實錄
李煜的《臨江仙》中缺的一個字填什麼好?
南唐後主李煜詞(附註解)
有哪些恬淡又不失綺麗的詩詞古文?
李煜,一個佛系皇帝的後半生

TAG:詩詞 | 李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