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之友】用藥分析與評價:專項整治前後我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分析
呂丹*,李玲,杜丹萍,瞿慧君,胡學謙,謝紅娟#(上海市同仁醫院,上海200336)
目的:評價我院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的效果。方法:分別於2010 年5 月-2011 年4 月、2011 年5 月-2012 年4 月、2012 年5 月-2013 年4 月、2013 年5 月-2014 年4 月4 個時間段,從我院所有Ⅰ類切口手術的出院病歷中隨機抽取100 份,共計400 份,對抗菌藥物使用強度、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藥物利用指數、圍術期抗菌藥物選用的種類、給葯時間等評價指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自2011 年5 月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後,我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從96%下降至33%,藥物利用指數從1.44 下降至0.79,藥物選擇合理率從19.8%上升至100%,給葯時間合理率從43.8%上升至100%。結論: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開展,使我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用藥評價指標均明顯改善。
關鍵詞:預防用藥;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合理用藥
2011 年4 月,原衛生部頒布了《2011 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 以下簡稱《方案》),對醫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給予指導和規範。《方案》第六條規定: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不超過30%;住院患者外科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控制在術前0.5~2 h,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時間術後不超過24 h。
《方案》實施後,我院嚴格執行《方案》標準,按各科室實際情況制定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及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指標,每月定期開展相關監測與評估,將結果及時反饋相關部門,積極干預,對我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於2010 年5 月-2014 年4 月我院所有Ⅰ類切口手術患者的出院病歷,分為2010 年5 月-2011 年4 月、2011 年5 月-2012 年4 月、2012 年5 月-2013 年4 月、2013 年5 月-2014 年4 月4 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內隨機抽取100 份病歷,共計400份。
1.2 方法
1.2.1 評價標準以《方案》為點評標準,同時結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衛生部辦公廳關於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相關標準。以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菌藥物限定日劑量(DDD)為基礎進行計算,用藥頻度(DDDs)=抗菌藥物的總用藥量/該葯的DDD值;以藥物利用指數(DUI)、抗菌藥物使用強度(AUD)來判斷用藥合理性[DUI=DDDs/實際用藥天數,AUD=DDDs×100/(同期出院患者人數×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數)],DUI≤1、AUD<40 DDDs/(100 人·d)為合理。
1.2.2 評價方法抽取400 份病歷,結合評價標準,制定評價調查表,依次記錄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科室、病例號、臨床診斷、手術名稱、手術時間、首次給葯時間、術中追加用藥情況、術後用藥持續時間、抗菌藥物選擇種類、單次劑量等,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手術分布
本次調查抽取的病歷均為Ⅰ類切口手術,包括乳房腫塊切除術、甲狀腺切除術、斜疝修補術、骨科關節鏡清理術及內固定取出術等。手術分布統計見表1。
2.2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抗菌藥物使用頻次、DDDs、DUI、平均費用統計見表2。
如表2 所示,通過對比4 個時間段內所抽取的病歷可以發現,進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以下簡稱「專項整治活動」)後,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總頻次從100 降至33,總用量從829.5 g 降至80.2 g,DUI 從1.44 降至0.79。抗菌藥物預防使用合理性統計見表3。
如表3 所示,圍術期抗菌藥物AUD從46 下降至9,使用率從96%下降至33%,藥物選擇合理率從19.8%升至100%,首次預防給葯時間合理率從43.8%升至100%。抗菌藥物預防使用聯用情況統計見表4。
如表4 所示,圍術期未使用抗菌藥物比例從4%上升至67%,單一用藥和聯合用藥比較均大幅度下降。
3 討論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不僅增加了耐藥性及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同時也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極大地浪費了醫藥資源。圍術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在降低手術部位感染髮生率、延緩細菌耐葯的產生、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和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1 藥物選擇合理性提高
Ⅰ類切口手術切口感染主要為革蘭陽性球菌,根據相關文件規定,此類手術預防感染主要使用第一/二代頭孢菌素,而對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有過敏史者,可選用克林黴素預防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選用氨曲南預防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必要時可聯用。在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之前,我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頻次最高的為克林黴素,在抽樣的60份使用克林黴素的病歷中,僅2 例存在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過敏史,而在4 例選用氨曲南的病歷中也未發現相關過敏史,同時存在6 例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為預防用藥。而在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之後,抗菌藥物使用總頻次從100 降至33,頻次排名第1 位為頭孢唑啉,3 例使用克林黴素預防的病例均為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過敏。可見,在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後我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選擇合理性得到極大提高。
3.2 患者平均抗菌藥物費用降低
在專項整治活動之前,我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平均費用為152.40 元,而在專項整治活動之後,平均費用逐年降低,依次降至46.13、8.76、3.46 元,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3.3 藥物使用合理性得到提高
從藥物使用上看,專項整治活動之前,抗菌藥物AUD高達46 DDDs/(100 人·d),在專項整治活動後,下降至9 DDDs/(100人·d),極大降低了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量,縮短了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從專項整治活動前的96%逐年降至目前的33%;而在有無適應證方面,從專項整治活動前的29.2%提高至目前的100%,做到了每1 例預防用藥都有理可依。在給葯時間上,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應在術前0.5~2 h 內給葯,或麻醉開始時給葯,以保證手術切口暴露時局部組織中已達到足以殺滅手術過程中入侵切口細菌的藥物濃度。過早給葯或術後給葯都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專項整治活動之前,在術前0.5~2h 之間給葯的僅佔43.8%,而專項整治活動之後達到100%,極大地提高了預防圍術期感染的效果。在總預防用藥時間上,一般不超過24 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 h。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專項整治活動之前術後用藥持續時間<24 h 僅佔29.2%,而目前則提高至45.5%,有效地避免了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降低了細菌耐葯的可能性。
4 結語
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在專項整治活動之後我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指標均得到改善,如降低了抗菌藥物的使用強度及使用率,潛在降低細菌耐葯的發生及患者使用抗菌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同時減輕
患者的經濟負擔。但也應看到仍有不足之處,如《方案》明確指出,Ⅰ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不超過30%,雖然我院該項指標已經從96%降至33%,但仍高於《方案》要求。可見,應持續常態化加強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規範化管理,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略)
來源:《中國藥房》雜誌2015年第26卷第35期
◆欲閱讀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雜誌,電話:023-68586727。
◆中國藥房雜誌社對以上內容擁有完全版權,任何人或單位若需複製、轉載、摘編,須完整註明出處及標明作者,否則本社保留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藥房教育平台現已開通,服務面向醫藥行業相關的從業人員。可提供免費中、高級職稱考試、執業藥師考試、臨床藥師考試、行業繼續教育等知識庫。欲了解詳情請致電023-68586827,李編輯。
◆《中國藥房》雜誌稿件查詢系統(微信版)現已正式開通!請已投稿作者點擊進入微信下方菜單欄「稿件查詢」-「中國藥房」,輸入註冊帳號及密碼即可查詢稿件狀態!
推薦閱讀:
※抗菌消炎藥用藥須知
※三類高血壓患者用藥物原則
※藥學專家:這八類藥物,易損害腎功能,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癌症鎮痛用藥八大誤區
※糖尿病用藥七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