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為啥反覆塗抹自己的傷口?

張愛玲出生在顯赫的家庭,家庭敗落後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她的個人身世,也如同她小說中的人物,是一個充滿悲劇的人生。她所有的作品小說多數圍繞舊世沒落的大家庭描寫,這是她自身熟悉的成長環境。她的敏感天性讓她充分感知了沒落亂世中的一切,就形成了她的小說基調,道不盡繁華都市下的滿目蒼涼,溫柔富貴中的凄情哀婉。

不幸的童年對張愛玲一生影響之大是難以想像。張愛玲的童年很不幸,父母離婚、後母的出現讓她咀嚼了人世滄桑與世態炎涼,父母婚姻的不幸又引發了她對婚姻的消極態度。所以在她的愛情小說中幾乎都是以悲劇結尾。在張愛玲的作品中,到處充滿一種悲劇意識,這種悲劇意識彷彿是與生俱來的,不知是巧合還是註定,她七歲時寫的第一部小說就是關於一個家庭悲劇的故事。小時候家庭生活的不幸和失敗的婚姻在她生命中留下了永遠的陰影,也形成了她孤傲乖僻的性格。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是一個封建制度下的悲劇人物,她為追求黃金而出賣了自己的靈魂。《金鎖記》中的婚姻是枷鎖,鎖住的是愛情,刺激的是對金錢的慾望。作為一個下層出身的女子,她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哥嫂為了金錢,葬送了她的愛情,最後造成了她的心理變態:自己得不到的別人也休想得到,親手破壞了兒子和女兒的愛情婚姻,將她的悲劇親手傳送給下一代。在《金鎖記》中,或多或少有張愛玲舊時家庭的影子,或是張愛玲將其幼時的家庭體驗在《金鎖記》中表現了出來,《金鎖記》僅僅是一個例子,張愛玲作品中的悲劇意識無處不在。

小說幾乎全是悲劇結尾,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悲劇造成的,張愛玲將對愛情的失望反映到小說中來,就是一個個愛情悲劇。張愛玲通過描繪現代都市人複雜的、被異化的人倫關係來映照自己獨特的生命體驗,繼而表達人生的孤獨與蒼涼,人與世界及他人的疏離與冷漠。張愛玲筆下有一類女人慾望被壓抑或摧殘,心靈發生了扭曲,如有戀父情節不允許他人與自己的父親好一點兒,甚至對自己的母親也採取了敵視的《心經》中的許小寒,有著強烈的佔有慾望和復仇願望的《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另外《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留情》中的敦鳳、《茉莉香片》中的馮碧落等等,這一切都與張愛玲小時候不幸的家庭生活有很大的關係。張愛玲是一個別緻的女子,她用作品寫就了自己一生的坎坷、委屈。

《滾滾紅塵》電影編劇是台灣的女作家三毛編寫的,三毛她自己也是一個有著非常嚴重的心理情結的一個女性作家。所以,當她通過這部電影在演化張愛玲身世的時候,她非常敏銳地抓住了張愛玲的生命和創作之間的一個糾纏和包容的關係,那就是張愛玲如何地利用自己的前生來進行塗抹和書寫的。

張愛玲恨他的父親,因為她在和繼母打架後,被父親關押半年之久。張愛玲被關押在房間裡面,她不斷地在念書,所有的這種鏡頭都是在文學上、在心理學上面具有象徵意義的,像這種發了瘋一樣的那種狀態其實都是一個自戀人格在失去愛,在感到拋棄時候的一種對自己的保護。她每天坐在那裡,後來生了一場大病,大概生了有半年之久,她就靜靜地躺在病床上面,有的時候聽到木匠在外面敲釘子,她就好像覺得這是在敲棺材的聲音……。

張愛玲不理解,她一生都在不斷書寫自己的委屈。首先她在英文報上用英文寫了一篇《這是什麼樣的家庭》這是一次塗抹;然後第二次塗抹,她是在她的自傳體散文《私語》裡面;第三次的塗寫,就是在她的小說《半生緣》裡面。她最近出了一本新的小說,是她七十年代寫的小說,叫《同學少年都不賤》,她在這部小說裡面,又一次把自己被父親關押的這個情節,又塗抹了一次。她日後所有的書寫其實都是為了宣洩戀父情結的得不到回報,都是對自己自戀的那種特殊人格的一種自我安慰。

所以,我們說張愛玲前二十年全部的生活經歷是她創作的一個生命的原鄉,她日後所有的書寫其實都是為了宣洩戀父情結的得不到回報,都是對自己自戀的那種特殊人格的一種自我安慰。張愛玲自己也說,我不斷地舔著傷口,舔著舔著對傷口也有感情了。所以這個傷口就伴隨她一生,永遠地出現在她的作品裡面。張愛玲超然卓絕的才情與敏感細膩的天性又成全了她,讓她的作品一直活在後世,其人其文也都是一個不朽的傳奇!

感謝新浪的編輯老師推薦新浪博客首頁


推薦閱讀:

適時把自己"歸零"
用好自己的性格
用儒治世,用佛來修心,修心養性要用佛,提升自己的靈性
袁世凱為分辨自己的一妻九妾,曾定下一怪規矩,羞於人說卻顯聰明
做自己最重要的8件事

TAG:自己 | 傷口 | 張愛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