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靜坐是修行人的支點

序 言以前發表的凈慧法師對修行人的開示,包括《修行人的支點》、《煩惱與菩提》、《證悟為本》和《達摩與明心見性》是根據錄音整理。現經凈慧法師認證,重新核對校勘,不影響開示內容原義。如果前後有文字不符時,以此為準。敬請諸位法友同仁涵諒。特此說明!智慈愧拜佛歷二五五三年七月西曆二零零九年九月對修行人的開示凈慧法師其一修行人的支點諸位仁者: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諸位居士當中,有一位發心要剃度出家,今天為她剃度出家結法緣,隨宜講一講佛法,題目是《修行人的支點》。一提到「支點」,我們就想到槓桿。沒有槓桿,不會存在支點。槓桿的作用是四兩撥千斤,力量的關鍵在於支點。什麼是槓桿?一切學佛人的修持方法都屬於槓桿。各位修行人都有自己的法門,都按自己的方式、方法去修行。要想槓桿發揮作用一定離不開支點。這個支點就是每日的靜坐,在佛法槓桿力的作用下,把身心的習氣和無量劫來重於須彌的業障山撬動,扔到智慧海里化掉。所以,佛法槓桿的作用來源於支點,支點作用來源於身心,用身心作支點,才能把業障山撬動,扔到智慧海里去。佛法是外來的槓桿,身心是內在的支點;業障也在身心之內運行,表現為命運。靜坐是我們修行的支點,離開支點的槓桿,根本就不會再起作用。一些人只誦經、念佛,沒有靜坐的功夫,最後往生沒把握。靜坐沒有佛法作為導航不行,雖然一些外道也坐,但他們沒有佛法作為導航,沒有戒律作保證。沒有佛法這個槓桿,支點的作用就失去了。所以,槓桿力離不開支點,支點力也離不開槓桿。佛住世時,提倡靜坐念佛,佛的弟子都靜坐,不論學凈土、學禪、學密等,都以靜坐為基礎。現在的一些出家人與在家人也知靜坐念佛好,也想靜坐,但是擔心靜坐一段時間會著魔,不敢靜坐。靜坐實在重要,一些人想修行卻不懂方法,所以我講一講。現在,有傳承的修行人很少,有些修行方法傳承還不廣泛,凈土法門也有傳承。可有些人怕著魔,把靜坐這個重要的修行方法丟了。這裡講的魔境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仙兒(鬼穢)占身。這種人在沒皈依佛門之前或沒開始靜坐前,身上就有仙,一靜坐,容易出現魔境界,自己的身體自己說的不算,屬於個業,僅佔少數。身體強壯一點的被仙占身,自己覺得無所謂。有人靜坐念佛一段時間,能把仙兒驅走,身體又歸自己控制,屬於靜坐把身心調好了,不適應仙住體。二是出現幻覺不會處理。一些外道說天眼開了,看到這樣、那樣的景像,實際是大腦之想,靜坐一段時間出現幻覺,屬於五蘊熾盛。出現這種狀況時一定要有定力,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不去理睬,就抓住一句佛號。念佛念六字洪名,學凈土的,千萬不能念四字,佛經上都是「南無佛」,四字不得度,必須帶有「南無」二字。沒有「南無」二字,念多少聲四字洪名都是在腦中一閃而過,難入我們的八識田裡,被第七意識擋住了,四字洪名在腦子裡不入心。在末法時代後五百歲時,四字洪名才得度;現時,四字洪名只是結個法緣而已。所以,靜坐念佛一定要念六字,出現什麼幻覺不要怕,不要想也不要追逐一些不真實的幻境。現在已經活著往生極樂世界而留形於世的人,可以念四字洪名。我們是嗎?三是不懂修持方法。在靜坐過程中,沒有師父指導,現在的法師很少至心去教傳承。下面簡單講一講,什麼情況下不宜靜坐。(一)從天象上,日食、月食時不宜靜坐;(二)從天氣上,大雨、雷電不宜靜坐;(三)從時間上,子時、午時不宜靜坐(入定者除外),陰盛、陽盛易傷大腦神經,外道在這個時間坐,學佛人在這時不宜靜坐;(四)從人體上,身體過於疲勞不宜靜坐,要休息一下再靜坐;有身孕之人及身邊有四眼人時不宜靜坐;女人來月經時或這種人在身邊時不宜靜坐;(五)從環境上,應避開動物。它們容易改變和影響周圍的磁場,特別是現在流行養寵物,靜坐念佛的人最好不養寵物,養了也要放別處去。這些注意事項,也適宜禪密等其它法門。總之,靜坐時,穩穩噹噹的,別著急;急不得、慢不得。同時,一定要記住,不去理睬、追逐出現的幻境,也不要去妄想。現在的人停止一念很難,有的出現美景像、美女像;也有出現醜惡像等。隨著各人不同心性習氣,想美的來美的,容易被魔境牽著走。一些修行人求教問疑時,都提到這個問題。只要按照這些主要方法去行做,幻境自消,魔境自轉。這些修持方法既來自實踐,又來自師徒傳承。初行人,靜坐很痛苦。靜坐會有酸、麻、脹、痛之感,但這是開始。有的利根之人靜坐到三十天,有的靜坐到百天左右,就離不開靜坐了,非常願意去靜坐,到時候就想靜坐,靜坐得非常好。一些修行人從靜坐當中得到利益了,越坐越願意坐。在靜坐中獲得輕安,與初行人正好相反;到最後靜坐不是苦差事,而是樂事、好事。有人提出一個諸位比較關心的問題,怎麼還有白衣講法呢?佛住世時,稱在家居士為白衣,有維摩詰居士說法。觀世音菩薩經常示現居士身救護眾生,故稱白衣觀音。古印度在家人多穿白衣,出家人衣有染色,故在家人講法就稱白衣講法。有的人不懂,認為白衣講法講不出什麼來,就加以輕視。聽何人講法不重要,能否講出佛的真實法義才重要。拜何人為師不重要,師能傳承何種了生脫死的法門才重要。佛入涅槃時,荼吡七日,香七日,而佛身外裹白布無損。一表俗諦,即末法時代,一些有證悟的修行人在世間。二表真諦,即教體不壞。所以,不要被幻象、假象所轉,只要能講出正法就可以。末法時代,講法的法師根據聽法者的根基不同,有講正法的、像法的、末法的。我講就講佛教正法,因為諸位都修行多年,根基牢固。前一段有位僧人請人帶給我二句話,欲試探我能否理解;即「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後來方知這二句話是古德所說,不是這位僧人所說。我一看這話有見諦,便給加上幾句,便成了學佛數字歌,諸位可以欣賞一下。一三佛乘界,二四智不全,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九九證空道,十十妙音傳,百千常往返,萬萬道不全。在那二句的基礎上,又加了六句。這裡的數字從一到萬,從最小到最大,把數字和道聯繫起來。給諸位解釋一下:「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圓」。說的是人的第六意識和第七意識;第六意識是思維,第七意識是下意識(潛意識),可以稱為魄元神的功用,即本能作用。這兩個意識易被外界(順境、逆境)所牽,被外界所轉;這是六七因中轉。因中轉是因緣事;初學人無定力,凡夫更不用說,一定被轉。五八果上圓,是說修行人空掉五蘊,超越五濁,第八阿賴耶識得到解脫,就必須證得果位,這話是證悟之語。所以,我加了幾句。「一三佛乘界」,唯一佛乘才能超越三界。唯一佛乘,別無餘乘。聲聞、緣覺智慧不全,佛乘為究竟,究竟才能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成就佛道;同時,也超越身體的三界;這是一三佛乘界。「二四智不全」,指二乘人聲聞,包括四果羅漢,四向緣覺,是智慧不足,是不明白宇宙人生真相,得少為足,於法界中的知見覺非常局限。所以,智慧只在色界或到達無色界就認為究竟,不發菩提心,不能成就自己的佛道,不能圓滿自己的化身、法身,報身只能在毗盧遮那佛法性身之中享樂。只有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才能成就自性佛凈土。「九九證空道」,第九識是自性,第八阿賴耶識為心識。當第九識證得空時,會出禪定三昧境界,禪定三昧觀照想空、相空;但是,觀察事物,觀照三界,智慧有限。「十十妙音傳」,即見第十識,佛性空寂,才證得妙有。佛教講「十」為三昧,發十種度心;到這時十地菩薩有成佛的妙音,佛性現前,成就佛道。「百千常往返,萬萬道不全。」這時,再百千次往返於三界,幹什麼?弘法利生。觀世音菩薩百千次往返,但不是報身往返,而是化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我已八千次往返娑婆世界,也是化身。每尊佛、菩薩都是百千次往返,踐行願力,萬度萬行。萬度無言,言語道斷;萬行無聲,劫修苦樂;只見願行,不見不行。但是,菩薩還有一念無明未破;即上報諸佛恩,下濟眾生苦。這些願行完全來自於初始靜坐念佛的功德,再有累劫善護增長菩提心。離開靜坐念佛的基礎,就無法修行三十七道品,就不會行入定境,就不會證聲聞、緣覺果位,就不會證菩薩品位,更不會成佛坐道場。通過「學佛數字歌」,給諸位講靜坐的重要。為什麼重要,由於它關係到人身心的轉化。身體除內有神識以外,還有七魄住體,人往往不能覺知這七魄。其中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內有元神住體,構成五魄。這五魄能使心、肝、脾、肺、腎各依功能正常運轉。另外那兩魄,一是性根;二是意根。這兩魄對於修行人的身心特別重要,必須把它轉化。怎麼轉化,從靜坐開始;離開靜坐轉化不了。轉化身心,不能離開七魄。皇宮裡的太監,屬於六根不全,體內不能產生那種物質,那種物質不轉化,其它魄要轉化免談。只有把性根產生的物質,通過靜坐轉化,才能使身心的能量不散失,把身心轉變,增加能量,打通氣脈。道家講這是「脫胎換骨」;佛教說在此基礎上,要修「四加行」。如此修行,七、八十歲的人身體奇軟,精神飽滿,皮膚細嫩,精力十足,幹活不累。特別是修密的,如達摩祖師禪密雙修,能活一百五十歲。為什麼?生命完全控制在自己手裡,隨時可以隨意往生。除此以外,第八阿賴耶識出離這個肉體時,若佛菩薩不來接引,也往生不了。我見過一位辟支佛,離開肉體後,什麼都會念卻往生不了。為什麼?佛菩薩若不來接引,到那娑婆世界的邊境線上會被天神擋回來。現在世間存在的仙類(鬼穢)等都能離體,它們有的到廟上、道場里,也什麼都會念;包括魔類等,人會念的它們也會念。為什麼不能往生?因為功德不夠,沒有佛菩薩接引。人修行轉化身體七魄,產生心識凈念;還必須積功累德,才有把握往生。即使有人不去往生(有願力度眾生,如藏密的靈童轉世),再投生人身不迷,照樣出家修行,繼續積功累德。以支點修行能轉化人的身心,轉變魄元神功能,使修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講這些的目的是,告訴諸位只有利用好支點,速證道果後才能為師、才能坐道場、才能真正弘法利生。不管出家、在家都是如此。佛教的精髓是什麼?是智慧。智慧是什麼?真理。佛法是絕對真理,什麼是真理?最樸素的、最真實的,通過修行人人都能證得的,就是真理。高高在上的繁瑣理論,無法達到了義的究竟道果,不是絕對真理。真理就像太陽東升西落,就像春天播種、秋天收穫那麼簡單真實;即大道從簡,大智沒有極限。今天有靜坐念佛的開始,將來就有身心轉化的那天。空說佛法是表皮,唯有禪行入極里。禪行哪裡來,禪行的一切來源於靜坐;所以,要學會利用支點。為什麼人可以修行成道,神鬼要轉人身修行?山神、土地都很厲害,他們有神力,但無肉體為支點,只能在虛空中掌管天地之事;即神活於天,人活於地。我們生活在現實當中,利用好支點是修行人的智慧。沒有智慧的人,生活在幻想之中。有人常說,「我可沒有時間靜坐。」剛要有時間靜坐時,黑白無常來了,有沒有時間也得去,想去不想去也得去。現在這個世界上的聖人,日日生活在真理之中,時刻享受在喜樂之中;而凡人日日生活在顛倒之中,時刻掙扎在無明煩惱之中,一分一秒,求不能止。天人也只知天天享天福,而不願去修行。為什麼教人靜坐?希望人能利用支點,願意去靜坐,主動去靜坐,人的潛能能夠得以發揮。為什麼被動靜坐不行?我講一個例子,有一位年輕的母親,下班後她的三歲孩子在五樓喊她,正喊著,竟然一不小心從樓上倒栽了下來,緊急時刻,這位母親快速跑過去接住了孩子,孩子毫髮未傷。在場的很多人都納悶,她怎麼能瞬間跑那麼快啊!在場的人就讓她再跑,同樣時間,同樣距離,再能成功就給予獎勵。可是,試了多次也沒成功。這就說明了人潛能力量的作用;危急時刻,母性的潛能剎那間發揮出來,達到了極點。我們要利用靜坐這個支點,用佛法槓桿撬起千斤重的人生,使千斤重的人生負擔變得輕鬆些。身體轉輕,心就清凈,修行就容易入道。人活在世都為謀生,學佛人比不學佛人多了一條;即在謀生的同時,謀求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最大的「謀永生」,其它的都是短時謀生活。靜坐可以轉化人的身心,但末法時代的人業報轉重,一個淫字特別難辦。若身體不轉化,想轉化淫習很難。若淫習不斷,修道如蒸沙石成飯想,非是飯本。什麼事大?生死事大。有人天天忙這、忙那,在色聲香味觸法中打轉,忘了生死事大,四、五十歲就死了,忙忙碌碌不知何處是家鄉。我們應對自己生死大事負責,應先忙了生脫死的大事。不為此大事先忙的人不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嗎?修行人證悟不同,境界不同,知見不同,講法不同;但依佛法教化人啟修戒行相同。很多學佛人不知如何修持;但洗澡一定都會,修持的順序如同洗澡。一要聞思佛法;就如事先準備好的洗澡用品。二要靜坐啟修;就如備足清水,洗澡必不可缺的條件。三要持戒精進;就如把水加熱適身。有人剛開始靜坐,卻三天打漁,兩天晒網;不精進,就如有了清水,卻不加熱;不持戒,就如水過冷或過熱不適身,洗澡效果肯定不好。四要棄轉習氣;就如水加熱適身後再打一遍浴液,洗掉身上污垢;通過洗滌,身心清凈。五要修懺悔法;就如洗完澡要先穿內衣,內衣是遮醜的;表示一切醜行,只有懺悔才能轉美。聞知了如何修持,重點就要利用好靜坐這個支點,至心念佛。靜坐念佛不僅是大腦思維在念,而要達到一心不亂,神識凈念。神識離體後念念佛號不斷,佛菩薩一來接引,立刻就走。什麼是出家?出生死之門為出家,了脫生死才是真正出家;否則,不是真出家。出家要到寺廟,寺廟也稱伽藍,翻譯過來是清凈地。寺廟是弘法利生的道場,也是出家人靜坐念佛的道場。什麼是解脫?出家不就是為求解脫嗎!修道而成道,解開煩惱的綁縛,脫離六道生死之苦。成道必須依法修道,解脫來自於靜坐修道。出俗世之家到清凈地修道,最難逾越的門坎是放下執著;在家人也必須學會放下執著,是從心裡放下執著。在家人放下執著不是離婚;離婚是放棄責任。在家人放下執著心的同時,不放棄對社會、家庭的責任心。出俗家是在機緣成熟的情況下,在自己的志向堅固時,自然生起放下執著的念頭,而作出大丈夫的選擇,值得讚歎!出家與在家放下執著的相同點是,不思善,不思惡;放下情愛,放下恩惠;放下怨恨,放下毀侮。把好與壞等所有差別念頭統統丟到一邊去,這是放下的第一層含義。第二是不想昨天與明天。昨天的事已經發生,不可更改,放不下就是徒增煩惱。當下一聲佛號,都攝自己的六根,解脫盡在當下一念心。不想明天,因為明天的事還沒來,想了就是杞人憂天。眾生輪轉六趣,都在明天,都執著於明天。第三是不聽是非、不看是非、不想是非、不說是非。這個世間充斥著各種是非,滿腦子聽這個說是非,聽那個說是非;在家人說是非,出家人也說是非;說這個法門如何如何高;斥那個法門怎樣怎樣低。聽是非是習氣,願意看別人過失,不看自己缺點。當人看是非的時候,人就起憎愛之心,一起憎愛差別心,就影響道業。人腦子裡一想是非,就有因果,就有輪迴。說是非有因果報應,為佛戒止。出家人不說是非,僧團和合。在家人不說是非,家庭圓滿,社會和諧。這三個「放下」能幫助人發慈悲心,長智慧力。把這些煩惱都放下以後,好好去靜坐念佛,到一定程度時,慈悲心生起,嗔恨心沒了;智慧力增長,愚痴心沒了。誰對你再不友好,也不起嗔恨;誰對你再友好,也不起愛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是我們修行人的行為規範,不管出家、在家,天天去行,按十大願王去做。十大願王是行菩薩道六度萬行的具體表現;具體包括: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人若天天按照這十條去行做,還有什麼執著放不下嗎?願心是自然生起,願力是逐漸施行。往生極樂是願,好好修行是願,弘揚佛法是願,將來度眾生也是願。地藏王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大願。所有願心生起的時候,都是大喜。有大喜就有大舍,有大舍就是真正的放下。真正放下的人是「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八風指得、失、苦、樂、稱、譏、譽、毀世間八法)。在家人應這樣,出家人也應這樣。別人讚歎幾句,也別高興,挖苦幾句,也別上火。好能怎樣,不好又能怎樣?好與不好都不重要。「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需要有定力。定力來自於身心的清凈念佛,身心清凈來自於禪行;所以,靜坐念佛才是修行人的支點。最後,祝這位居士宏願早成,道業輝煌。
推薦閱讀:

一切都是夢幻泡影,那還修行幹嘛?
想給自己學佛找點動力。你能背下來什麼佛經呢?我只能背下來心經。 說說你的厲害。讓我有個目標。謝謝?
迷時靠師度 悟時要自度 修行在修心
【索達吉堪布】聞思修行果五個階段的甚深竅訣
佛說「不可思議」,我等俗人真不可思議么?

TAG: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