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那些滿族勛貴的結局如何?

平心而論,晚清時期的滿族勛貴們相比於嘉道時期要優秀很多。由於受到漢臣的威脅,加之國門洞開,危亡與機會並存,他們大多經世致用,開眼世界,能力非凡。但清朝的衰亡如大廈將傾,非獨木所能支撐。在歷史潮流面前,他們留給世人的也只能是一個落寞的背影。

那麼在清朝滅亡後,這些滿族勛貴們的結局如何呢?且聽達摩君為您一一道來。

愛新覺羅·溥儀

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清朝末代皇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1912年2月12日退位,享民國皇室優待,仍居紫禁城。1917年6月14日張勳復辟,曾短暫登上皇位,11天後再次退位。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迫離開紫禁城,1925年起移居天津靜園。1932年1月,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東北建立偽滿洲國,溥儀擔任執政。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溥儀改稱皇帝,改元「康德」,兼任偽「滿洲帝國」陸海空軍大元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溥儀頒布退位詔書,隨後在蘇聯被監禁5年,期間曾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1950年被移交給中國政府,1959年獲得特赦,1967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愛新覺羅·奕劻

愛新覺羅·奕劻(1838—1917),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曾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之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長子,清朝首任內閣總理大臣。1872年加郡王銜,任御前大臣。1884年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封慶郡王。1894年被慈禧封為慶親王,1898年成為鐵帽子王。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奕劻受命與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1903擔任首席軍機大臣,總理外務部。1911年裁撤軍機處,改設內閣,奕劻任內閣總理大臣。清朝滅亡後,奕劻遷居天津。1917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復出,奕劻讓出首相職位改任弼德院總裁。清朝滅亡後,遷居天津。1917年在天津去世。

愛新覺羅·載灃

愛新覺羅·載灃(1883—1951),清宣宗道光帝之孫,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第五子,光緒帝載湉異母弟,宣統帝溥儀生父,字伯涵,號靜雲,晚年自號書癖。1890年襲醇親王爵,1901年以頭等專使身份赴德道歉,1908年任軍機大臣。同年宣統繼位,載灃任監國攝政王,1909年又代理陸海軍大元帥。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載灃被迫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1912年同意兒子溥儀退位。清朝滅亡後,載灃閉門不出,十分低調,並未參與1917年張勳復辟。1928年遷居天津,後拒絕日本人勸降要求,並極力反對溥儀投靠日本。1950年將醇親王府出售給中央政府,1951年在北京去世。載灃是滿清貴族中率先使用汽車、電話的人,也是第一個穿西服的王公,同時他愛好數學和攝影,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愛新覺羅·載濤

愛新覺羅·載濤(1887—1970),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之孫,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第七子,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異母弟,清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叔叔,字叔源,號野雲。曾留學法國索米騎兵學校,專修騎兵作戰科目。1910年赴日、美、英、法、德、意、奧、俄八國考察陸軍,並出任英國專使大臣。1911年任軍諮大臣,掌管禁衛軍,兼任蒙古鑲黃旗都統。清朝滅亡後,載濤與載洵等組織宗社黨,後解散。1917年張勳復辟,載濤任禁衛軍司令。1931年1月,被國民政府聘為國難會議會員。日軍侵華期間,拒絕到偽滿洲國任職。1970年在北京去世。載濤一生愛馬,善畫馬,還是京劇票友,武功紮實,既能長靠又能短打,更擅猴戲。

愛新覺羅·載澤

愛新覺羅·載澤(1868—1929),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六世孫,愉恪郡王愛新覺羅·胤禑五世孫,字蔭坪,晚清立憲派重要人物。1877年襲封輔國公,1894年封鎮國公。1905年與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出國考察,被稱為「五大臣出洋」。他們重點考察了美國、德國、俄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考察結束後,載澤向慈禧太后和光緒帝上了《奏請宣布立憲密折》,將日本的憲政體制擺在列國之首,奏請仿日德例,改行君主立憲政體。1908年加貝子銜,歷任度支部尚書、督辦鹽政大臣、度支大臣。清朝滅亡後加入宗社黨,1917年積極支持張勳復辟,成為復辟帝制的重要人物,1929年在北平憂鬱而終。

愛新覺羅·載洵

愛新覺羅·載洵(1885—1949),醇親王奕譞第六子,光緒帝之弟,字仲泉,號痴雲。1889年封輔國公,1890年封鎮國公,1902年襲貝勒,1908年加郡王銜。1909年,載洵任籌辦海軍大臣,先後訪問義大利、奧地利、德國、英國的海軍學校,並訂購大量軍艦。1910年,授海軍部大臣,並訪問美國。清朝滅亡後,載洵與載濤、載澤等組織宗社黨,企圖復辟帝制,失敗後在北京、天津等地閑居。日軍侵華期間,載洵堅持氣節,拒絕到偽滿州國任職。1949年在天津去世。

愛新覺羅·載振

愛新覺羅·載振(1876—1947),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玄孫,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曾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之孫,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長子,字育周。1894年封二等鎮國將軍,1901年加貝子銜。1902年,任出使英王愛德華七世加冕典禮專使,併到法、比、美、日四國進行訪問。1903年,赴日本考察第五屆勸業博覽會,回國後積极參与新政,奏請成立商部,任尚書。1906年宣布預備立憲,改革官制,設立農工商部,載振任農工商部大臣。1907年在天津爆出「楊翠喜案」醜聞,被御史趙啟霖彈劾,轟動一時,載振被迫辭職。清朝滅亡後,載振先是躲在上海,後回到北京。1924年北京政變後,載振遷居天津慶王府,從此遠離政治,埋頭從事金融商業活動,曾投資30萬元參與創辦天津勸業商場。1947年在天津去世。

愛新覺羅·溥倫

愛新覺羅·溥倫(1874—1927),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五世孫,成哲親王愛新覺羅·永瑆玄孫,貝勒愛新覺羅·載治第四子,字彝庵。1881年襲封貝子銜,時稱「倫貝子」。1894年,加貝勒銜。1904年3月4日,溥倫率清帝國代表團離京出席美國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並在華盛頓、紐約、芝加哥等城市進行了參觀考察。1907年籌備資政院,與孫家鼐共同擔任總裁。1911年任農工商部大臣,並擔任資政院議長。辛亥革命爆發,溥倫贊同清帝遜位,清朝滅亡後轉而依附袁世凱,贊同洪憲帝制,並擔任參政院長,享親王雙俸。1927年去世。

穆爾察·鐵良

穆爾察·鐵良(1863—1938),字寶臣,滿洲鑲白旗人,清末大臣。素以「知兵」自稱,初為榮祿幕僚,後歷任戶部、兵部侍郎。1903年赴日本考察軍事,回國後任戶部尚書、練兵大臣,協助袁世凱創設北洋六鎮新軍。1906年設立陸軍部,任陸軍部大臣,1910年調任江寧將軍。辛亥革命時,鐵良負責鎮守南京,與革命軍作戰失利,乘日本軍艦防守南京,與革命軍作戰,並與善耆等皇族成員組織宗社黨,反對清帝退位。清朝滅亡後,與載濤、載洵等組織宗社黨,並經常以「遺老」身份在青島、大連、天津等地,積极參与清帝復辟活動。1917年張勳復辟,鐵良參與其中,並擔任弼德院顧問,失敗後寓居天津。1931年參與策劃挾持溥儀前往奉天,並參與創建偽滿洲國。1938年在天津去世。

蔭昌

蔭昌(1859—1928),字五樓,後改午樓,滿洲正白旗人,姓氏不詳。1872年進入京師同文館學習德語,1877年出任駐柏林使館三等翻譯官。1884年,蔭昌入德國軍事學校學習軍事操作技術一年,並與時為皇太子的德皇威廉二世同班,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1885年回國,擔任北洋武備學堂翻譯,繼補道員,歷升武備學堂監督、幫辦、總辦。1899年因德國強佔膠州灣,蔭昌奉命挑選精通德語的人才,以備翻譯之用,並負責協助對德交涉路礦事宜。1901年出任駐德國欽差大臣,兼駐荷蘭欽差大臣。1905年召回,擔任正白旗軍副都統加兵部侍郎銜署江北提督,後擔任陸軍部右侍郎兼署江北提督。1906年署陸軍部尚書,改陸軍大臣。1911年,清政府廢除內閣、軍機處,頒步新內閣官制,設責任內閣,蔭昌仍任陸軍大臣,兼弼德院顧問大臣。辛亥革命爆發後,蔭昌曾奉命節制湖北各軍及赴援各軍隊,前往鎮壓,但因作戰不利,導致湖南、陝西、山西各省紛紛獨立。清朝滅亡後,蔭昌於1912年擔任總統府侍從武官長,軍事處總長。1914年擔任外交部高等外交顧問,參政院參政,並被授予陸軍上將。1917年張勳復辟,蔭昌參與並擔任紫禁城禁衛軍統領,失敗後又出任國民政府的參謀總長。1923年授予將軍府庄威上將軍。1928年去世。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達摩說(ID:damosays),達摩君等你喔!


推薦閱讀:

不同的老公,不同的結局(女人該看,男人更該看)
白夜追兇大結局如何理解?
古代十大奸臣的最終結局
為漢朝開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排名及結局
李自成的結局是怎樣的,出家了嗎

TAG:清朝 | 滿族 | 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