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茶的沖泡與品飲一

茶的沖泡與品飲(非常適合初學者閱讀)

唐以前人們如何飲茶?茶,自被人們發現和利用至今,經歷了咀嚼鮮葉、生煮羹飲、晒乾收藏、蒸青做餅、炒青散茶,乃至白茶、黃茶、黑茶、烏龍茶、紅茶等多種茶類的發展過程。茶葉何時真正成為飲料,目前還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但是至少到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茶葉就已經作為飲料飲用。三國時期魏人張揖在《廣雅》中記載了當時制茶與飲茶的方法:「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姜、橘子芼(摻和之意)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這是我國關於制茶和飲茶方法的最早記載。它告訴我們:當時飲茶方法是「煮」,是將「采葉作餅」的餅茶,烤炙之後搗成粉末,摻和蔥、姜、橘子等調料,再放到鍋里烹煮。這樣煮出的茶成粥狀,飲時連佐料一起喝下。已經明確指出茶葉是作為醒酒的飲料飲用的。這種方法一直延續到唐代,只是更加講究。

唐代人們如何飲茶?唐代茶的飲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據陸羽《茶經》的記載,唐代茶葉生產過程是「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飲用時,先將餅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後用茶碾將茶餅碾碎成為粉末,再用篩子篩成細末,放到開水中去煮。煮時,水剛開,水面出現細小的水珠像魚眼一樣,並「微有聲」,稱為一沸。此時加入一些鹽到水中調味。當鍋邊水泡如湧泉連珠時,為二沸,這時要用瓢舀出一瓢開水備用,以竹夾在鍋中心攪拌,然後將茶末從中心倒進去。稍後鍋中的茶水「騰波鼓浪」,「勢若奔濤濺沫」,稱為三沸,此時要將剛才舀出來的那瓢水再倒進鍋里,一鍋茶湯就算煮好了。如果再繼續烹煮,陸羽認為「水老不可食也」。最後,將煮好了的茶湯舀進碗里飲用。「凡煮水一升,用末(茶末)方寸匕,若好薄者減,嗜濃者增」,「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熱連飲之。」前三碗味道較好,後兩碗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飲」。這是當時社會上較盛行的飲茶方法。此外因茶葉有不同種類,《茶經》記載:「飲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所以還存在另一種方法,「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於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閹茶。」即將餅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開水沖泡,而不用烹煮,這是末茶的飲用方法。還有一種方法是「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被陸羽視為溝間廢水的這種飲茶法,就是《廣雅》所記述的荊巴地區的煮茗方法,從三國到唐代數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著。這是從古代以茶作為菜羹到以茶作為單純的飲料之間的過渡形態,即古代以茶為菜羹時,可能也是和一些佐料放在一起煮,並且既然作為菜食,一定也會加鹽才好下飯。後來不再做菜食,而是煮成茶湯作為飲料,但還是和一些佐料一塊熬煮,以減輕茶葉的苦澀,保持原有的口味。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儘管陸羽反對用蔥姜橘皮等來煮茶,卻保留加鹽的作法,因為自古以來茶湯的味道就是帶有鹹味的。由於不加其它作料,茶的真味容易顯現,日益為飲茶者所追求,到了宋代,就不再加鹽了。

宋代飲茶法是怎樣?到了宋代,盛行的是點茶法。點茶程序為炙茶、碾羅、烘盞、候湯、擊拂、烹試,其關鍵在候湯和擊拂。點茶法是在唐代閹茶法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陸羽《茶經》說:「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者,乃斫、乃熬、乃煬、乃舂,貯於瓶缶之中,以湯沃焉,謂之閹茶。」閹茶的特點是投茶入瓶,以湯沃之。而點茶是由閹茶發展而來的。點茶沿閹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驟是將茶投入盞中,注入少量沸水調成糊狀,謂之「調膏」,然後將沸水倒入深腹長嘴瓶內,再傾瓶注水入盞,或以瓶煎水,然後直接向盞中注入沸水,與此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根據宋代蔡襄的《茶錄》記載,宋代的點茶主要特點是:先將餅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細末,用茶羅將茶末篩細,「羅細則茶浮,羅粗則末浮。」「鈔茶一錢匕,先注湯調令極度勻。又添注入,環回擊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佳。」即將篩過的茶末放入茶盞中,注入少量開水,攪拌得很均勻,再注入開水,用一種竹製的茶筅反覆擊打,使之產生泡沫(稱為湯花),達到茶盞邊壁不留水痕者為最佳狀態。點茶法和唐代的煮茶法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不再將茶末放到鍋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盞里,用瓷瓶燒開水注入,再加以擊拂,產生泡沫後再飲用,也不添加食鹽,保持茶葉的真味。點茶法從宋代開始傳入日本,流傳至今。現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採用的就是點茶法。

宋代鬥茶法是怎樣的?鬥茶是始於晚唐,盛於宋元的品評茶葉質量高低和比試點茶技藝高下的一種茶藝,這種以點茶方法進行評茶及比試茶藝技能的競賽活動,也是流行於宋元的一種遊戲。鬥茶實際上就是茶藝比賽,通常是二三或三五知已聚在一起,煎水點茶,互相評審,看誰的點茶技藝更高明,點出的茶色、香、味都比別人更佳。還有兩條具體標準,一是斗色,看誰的茶湯表面的色澤和均勻程度,鮮白者為勝。二是斗水痕,看茶盞內的湯花與盞內壁相接處有無水痕,水痕少者為勝。鬥茶時所使用的茶盞是黑色的,它更容易襯托出茶湯的白色,茶盞上是否附有水痕也更容易看出來。因此,當時福建生產的黑釉茶盞最受歡迎。

明代朱權飲茶法如何?朱權(1378—1448),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寧王。自幼聰穎過人,晚年信奉道教,潛心茶道,著《茶譜》。《茶譜》全書除緒論外,分十六則。在其緒論中,簡潔地道出了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養性,絕非白丁可以了解。「蓋羽多尚奇古,制之為末,以膏為餅。至仁宗時,而立龍團、鳳團、月團之名,雜以諸香,飾以金彩,不無奪其真味。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葉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標意甚明,書中所述也多有獨創。正文首先指出茶的功用有「助詩興」、「伏睡魔」、「倍清淡」、「中利大腸,去積熱化痰下氣」、「解酒消食,除煩去膩」的作用。朱權認為紛芸眾多的茶書之中,唯有陸羽和蔡襄得茶之真諦。他還認為餅茶不如葉茶,因它保存了茶葉自然的色香形味,後人無不欣然改變原來的飲茶之法而以開水沖葉茶了。朱權指出飲茶的最高境界:「會泉石之間,或處於松竹之下,或對皓月清風,或坐明窗靜牖,乃與客清淡款語,探虛立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神表。」《茶譜》記載的飲茶器具有爐、灶、磨、碾、羅、架、匙、筅、甌、瓶等。《茶譜》從品茶、品水、煎湯、點茶四項談飲茶方法。朱權認為品茶應品穀雨茶,用水當用「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山水」、「揚子江心水」、「廬山康王洞簾水」,煎湯要掌握「三沸之法」,點茶要經「盞」、「注湯小許調勻」、「旋添入,環回擊拂」等程序,並認為「湯上盞可七分則止,著盞無水痕為妙」。制茶方法有收茶、熏香茶法。

你知道錢椿年的「煎茶四要」嗎?錢椿年,字賓桂,江蘇常熟人,其《茶譜》作於嘉靖九年(1530)前後。《茶譜》一書分茶略、茶品、茶藝等九部分。其中「煎茶四要」、「點茶三要」寫得簡潔實用。「煎茶四要」指:選擇好水、洗茶、候湯、擇品。煎茶的水如果不甘美,會嚴重損害茶的香味;烹茶之前,先用熱水沖洗茶葉,除去茶的塵垢和冷氣,這樣,烹出的茶水味道甘美;煎湯須小火烘、活火煮,活火指有焰的木炭火,煎湯時不要將水燒得過沸,才能保存茶的精華;茶瓶宜選小點的,容易控制水沸的程度,在點茶注水時也好掌握分寸,茶盞宜用建安的兔毫盞。「點茶三要」指:滌器、茶盞、擇品。點前先將茶器洗凈;茶盞是茶麵聚乳的關鍵;烹點之際,不宜以珍果香草雜之,能奪香的有松子、柑橙、杏仁、蓮心、木香、梅花、茉莉、薔薇、木樨之類,能奪色的有柿餅、膠棗、火桃、楊梅、橙桔之類,所以想飲好茶,只有去掉各種花果才能真正品味茶的清純甘美。如果同時夾雜花果香料,茶的真香、真味、真色就會被混淆而分辨不出。如果一定說飲茶時需要佐食茶果,那麼,核桃、榛子、瓜仁、棗仁、菱米、欖仁、栗子、雞頭、銀杏、山藥、筍乾、芝麻、莒蒿、萵苣、芹菜等等特別經過精加工的或許還可以用些。

明人許次紓<<茶疏>>中提到茶如何品飲?許次紓(1549—1604),字然明,號南華,明錢塘人。《茶疏》撰於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茶疏》對沏茶方法有獨到見解,手中撮茶,把熱水注入茶壺,然後迅速把茶投入開水中並把壺蓋蓋嚴。等大約呼吸三次的時間後,把茶水全部倒在盂中,然後再把茶倒入壺中,等大約呼吸三次的時間,讓茶葉下沉,然後把茶水倒在茶甌中,獻給客人。許次紓認為「湯銚甌注,最宜燥潔,每日晨興,必以沸湯燙滌,用極度熟黃麻巾,向內拭乾,以竹編架,覆而庋之燥處。烹時隨意取用。修事既畢……甌中殘沉,必傾去之,以俟再斟,如或存之,奪香敗味。」他認為秋茶品質甚佳,七八月可采一遍。許次紓還認為,量小方益於品味。一壺之茶,只堪再巡。……若巨器屢巡,滿中瀉飲,待停少溫,或求濃苦,何異農匠作勞,但需涓滴,何論品賞,何知風味乎?許次紓在《茶疏》中更進一步說:「黃河之水,來自天上。濁者土色,澄之即凈,香味自發」。言即使濁混的黃河水,只要經澄清處理,同樣也能使茶湯香高味醇。許次紓認為品茶應於自然環境、人際關係、茶人心態聯繫,把飲茶作為高雅的精神享受而執著地追求。許次紓強調「惟素心同調,彼此暢適,清言雄辯,脫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酌水點湯」。其實,茶人相聚並不在意於嗜茶與不嗜茶,而在於意於是否合乎「茶理」,就是追求和諧。天與人、人與人、人與境、茶與水、茶與具、水與火,以及情與理,這相互之間的諧調融和,是飲的精義所在。據《茶疏》之說,最宜於飲茶的時間和環境如下:心手閑適,披詠疲倦,意緒紛亂,聽歌拍曲,歌罷曲終,杜門避事,鼓琴看畫,夜深共語,明窗淨几,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闌人散,兒輩齋館,清幽寺觀,名泉怪石。宜輟:作事 觀劇 發書柬 大雨雪 長筵大席 閱卷帙人事忙迫 及與上宜飲時相反事不宜用:惡水 敝器 銅匙 銅銚 木桶 柴薪 麩炭 粗童 惡婢不潔巾 各色果實香葯不宜近:陰屋 廚房 市喧 小兒啼 野性人 童奴相哄 酷熱齋舍

如何泡好一壺茶或一杯茶?要泡好一壺茶,既要講究實用性、科學性,又講究藝術性。首先工講究泡茶用水。古人對泡茶用水的選擇,一是甘而潔,二是活而鮮,三是貯水得法。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提出了科學的水質標準,衛生飲用水的水質標準規定了感官、化學、毒理學和細菌等四方面的內容。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來源可分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來水是通過凈化後的天然水。自來水有時用過量氯化物消毒,氣味很重,可先將水貯存在罐中,放置24小時後再用火煮沸泡茶。水的硬度和茶品質關係密切。水的PH值大於5時,湯色很深,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傾向於自動氧化而消失。軟水易溶解茶葉有效成份,故茶味較濃。另外,水中的含鉛量達到0.2mg/kg時,茶葉變苦;鎂含量大於2mg/kg時,茶味變淡;鈣含量大於2mg/kg時,茶味變澀;若達到4mg/kg時,茶味變苦。因此泡茶宜選軟水或暫時硬水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屬軟水,溪水、泉水、江水(河水)屬暫時硬水,部分地下水為硬水,蒸餾水為人工軟水。其次是泡茶器皿。古代茶之器皿很多,陸羽《茶經》里列舉了煮茶和飲茶的29種器皿,如今的茶具已無取水用具、煮水用具等,通常是指茶壺、茶杯、茶碗、茶盤、茶盅、茶托等飲茶用具。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江南一帶,普遍愛好喝綠茶,多用有蓋瓷壺泡茶。福建、廣東、台灣以及東南亞一帶,特別喜愛烏龍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區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組成。喝西湖龍井等名綠茶,則選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品飲名綠茶和細嫩綠茶,無論使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否則,大熱量容易使茶葉燙熟。除以上常用泡茶器皿外,還有一些配套茶具,如放茶壺用的茶船(又名茶池,有盤形、碗形兩種);盛放茶湯用的茶盅(又名茶海);嘗茶時盛用的茶荷;沾水用的茶巾;舀水用的茶匙;放置茶杯用的茶盤和茶托;專門存放茶葉用的鐵罐、陶罐、木罐等貯茶器具。三是要注意泡茶用量。茶葉用量為泡茶三要素(用量、水溫、沖泡時間和次數)之首。茶葉種類繁多,泡茶時茶葉用量各異,還要考慮泡茶用具大小和飲茶者的習慣。沖泡一般紅、綠茶,茶與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茶葉,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飲用普洱茶、烏龍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壺沖泡,則按茶壺容量大小適當掌握比例,投入量為茶壺容積的一半,或更多。四是注意泡茶水溫。泡茶水溫的掌握因茶而定。高級綠茶,特別是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沖泡。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茶中維生素C,咖啡鹼容易析出,致使茶湯變黃,滋味較苦。飲泡各種花茶、紅茶、中低檔綠茶,則要用90—100度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茶葉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葉味淡。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粗老,必須用100度的沸滾開水沖泡。少數民族飲用的緊壓茶,則要求水溫更高,將磚茶敲碎熬煮。通常茶葉中的有效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跟水溫相關,60度溫水浸出的有效物質只相當於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五是注意沖泡時間。沖泡茶葉的時間和次數相關。茶葉沖泡時間與茶葉種類、用茶量、水溫和飲茶習慣都有關係。沖泡時間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一般講,用茶量多,水溫高。細嫩紅綠碎茶,沖泡時間宜短,3—5分鐘即可。沖泡次數1—3次為宜,隨著沖泡次數的嗇,沖泡時間應適當延長。沖泡時最好先倒少量開水,浸沒茶葉,再加滿至七八成,便可趁熱飲用,當喝至杯中剩1/3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二次沖泡,繼續喝至1/3茶湯時,再沖泡第三次,這樣可使前後茶湯濃度比較均勻。沖泡烏龍茶的次數可達5—7次,又由於其多用小型紫砂壺,沖泡時間較短,一般約2分鐘左右,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從第二泡開始漸漸嗇15—30秒的沖泡時間,這樣前後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家中有多種茶葉,如何安排飲用?有些人在一天之中,不同時間飲用不同的茶葉,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級綠茶,醒腦清心;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午後喝一杯,解困提神;下午工間休息時喝一杯牛奶或喝一杯高級綠茶加點點心、果品,補充營養;晚上可以找幾位朋友或家人團聚一起,泡上一壺烏龍茶,邊談心邊喝茶,別有一番情趣。這種一日飲茶巧安排,你如果有興趣,不妨也可試一試。

如何調製牛奶紅茶?很多年輕人喜歡飲用美味可口的牛奶沖泡紅茶。其配製方法:先將適量紅茶放入茶壺中,茶葉用量比清飲稍多些,然後沖入熱開水,約5分鐘後,從壺嘴倒出茶湯放在咖啡杯中;如果是紅茶袋泡茶,可將一袋茶連袋放在咖啡杯中,用熱開水沖泡5分鐘,棄去茶袋。然後往茶杯中加入適量牛奶和方糖,牛奶用量以調製成的奶茶呈桔紅、黃紅色為度。奶量過多,湯色灰白,茶香味淡薄,奶量過少,失去奶茶風味,糖的用量因人而易,以適口為度。

為什麼有人喜歡用枸杞子、西洋參、白菊花、桔皮、薄荷等加在茶葉中泡茶喝?用枸杞子泡茶,有滋補抗衰的作用。《本草經疏》對枸杞子之功效作過較全面的論述:「枸杞子,潤而滋補,兼能退熱,而專於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葯。老人陰虛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枸杞子泡茶喝,不但對肝腎陰虛所致的頭暈目眩、視力減退、腰膝酸軟、遺精等久服甚效,而且對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等也有一定的療效。用西洋參片泡茶喝,可以利用西洋參味甘辛涼的性質,調整茶味;而且西洋參補陰虛效果甚佳。這種西洋參茶常有良好的益肺養胃、滋陰津、清虛火、去低熱的功效。用白菊花泡茶喝,可發揮白菊花平肝潛陽、疏風清熱、涼血明目的功效;而且白菊花清香味甘,泡茶喝可增進茶湯香味,適口性好。用桔皮泡茶喝,可以利用桔皮寬中理氣、消痰止咳的功效;桔皮泡綠茶,可去熱解痰、抗菌消炎,故咳嗽多痰者飲之有益。用薄荷泡茶喝,可以利用薄荷中薄荷醇、薄荷酮的疏風清熱作用,而且泡茶喝之有清涼感,是清熱利尿的良藥。

客來敬茶應注意些什麼?客來敬茶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雖然清茶一杯,然而這是一種高尚的禮儀。客來敬茶應注意如下幾點:第一,飲茶場所要清潔衛生,最好有幽雅的氛圍;第二,茶具要與茶類適應,清潔衛生;第三,要向客人介紹茶類茶名,必要時讓客人觀賞一下茶的外形;第四,撮茶切忌用手抓,茶水比例要適宜;第五,品飲時宜緩不宜急,並注意適時添水續泡;第六,能借題發揮,介紹一些有關這種茶葉的產地、風貌、品質特點,更能增添不少情趣。

推薦閱讀:

普洱茶的功效和泡法,你究竟了解多少?
黑茶、綠茶、白茶、紅茶沖泡的好不好,就看這一細節!
安吉白茶沖泡溫度最佳是多少度?
沖泡奶粉易忽略的細節 如何分辨奶粉的好壞
普洱茶沖泡

TAG:沖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