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揭密:攝政王載灃為何沒能挽救大清朝?

歷史揭密:攝政王載灃為何沒能挽救大清朝?2011年9月22日17:16 轉載文章  我要參與(63)

曾有人說,光緒在臨終之前,他的親弟弟載灃去見過他最後一面。在這次會見中,光緒囑託載灃一定要誅殺袁世凱,為自己報仇雪恨。甚至還有人說,光緒在被囚禁期間,每天在紙上畫大頭長身的各式鬼形,寫上「袁世凱」三字,然後撕成碎片;又經常畫一烏龜,龜背寫有「袁世凱」三個字,然後貼在牆上用小竹弓射擊,射爛之後還不解氣,還要再取下來剪碎,「令片片作蝴蝶飛」。更玄乎的是,還有人說光緒臨死一言不發,唯用手在空中寫了「斬袁」兩字。

這些傳聞流傳頗廣,聽起來也頗象那麼回事。畢竟,袁世凱在戊戌變法中,的確干下了出賣友人以圖自保的告密勾當,光緒也因此被囚禁瀛台,「十年困辱,均由袁世凱致之」。慈禧太后死後,就連「亂黨」康有為和梁啟超都致書載灃,說:「兩宮禍變,袁世凱實為罪魁,乞誅賊臣。」看來,慈禧太后死後,袁世凱的日子是不好過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傳聞中的光緒和載灃這場兄弟會是沒有發生過的,因為載灃當時正忙著接懿旨,然後趕緊把三歲的兒子溥儀送進宮,這事已經夠他忙的了。再退一步來說,即使載灃和光緒見了面,恐怕也只能行個問安的常禮,因為光緒被囚禁後,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人暗中監視並向慈禧太后報告。何況,載灃當時恐怕也沒有想到光緒會這麼快去世。

不管有沒有這場「殺袁」的兄弟會,反正載灃上台之後,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袁世凱。在新政以後,袁世凱在慈禧太后的庇護之下風光得很,也辦了不少實事。但問題是,他的勢力擴展太厲害了,軍隊、官制改革、立憲,他樣樣都來,而且朝中有人,門生故舊遍天下,特別是北洋新軍里的那些將領,哪個不是惟他袁世凱的馬首是瞻?

皇族親貴的擔憂也不無道理。清朝本是馬上打天下的,但經過這兩百多年的養尊處優後,太平軍一起,滿人竟然已經不能打仗,綠營也是遇戰即潰,這才給了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勢力興起的機會。由此,地方督撫多為漢人掌握,清廷的政權也開始軟化。亂世當眾,偏偏那些滿人親貴還不爭氣,在朝廷中佔據高位卻找不出幾個能做實事的,這朝政當然搞不好。所以,戊戌變法的改革措施便直指滿族親貴,幸好老佛爺英明,及時扼殺了這場改革運動。可笑的是,那些愚昧的親貴們後來又亂出昏招,結果導致庚子之亂和八國聯軍侵華,險些葬送了清王朝。

越是失去的,就越想奪回來。從官制改革到預備立憲,皇族親貴看著漢人的勢力在不但壯大,特別是袁世凱,黨羽甚眾又年富力強,他們怎能不憂心忡忡。果不其然,載灃剛剛上台主政,肅親王善耆和鎮國公載澤便密告載灃:「內外軍政,皆是袁之黨羽,從前袁所畏懼的是慈禧太后,如今太后一死,在袁心目中已經無人可以鉗制他」,他們建議載灃對袁世凱速作處置;不然,「異日勢力養成,削除更為不易,且恐禍在不測」。就連和載灃有過節的溥偉都拿著當年道光皇帝賜給他祖父的白虹寶刀,說要手刃袁世凱這個元兇巨惡。

載灃何嘗不擔心袁世凱。當年在官制改革會議上,袁世凱堅持要設立責任內閣,載灃至今都為袁世凱當時的猖狂勁而記憶猶新。雖然老太后在前兩年已做先手,將袁世凱所轄的北洋新軍六鎮中的四鎮收歸陸軍部,去年又將他與張之洞一起上調為軍機大臣,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豈能輕易動搖袁世凱的勢力?更何況,處置一個位極人品的軍機重臣,必須要經過軍機大臣們的同意,其所頒上諭也須有軍機大臣的副署才能生效,滿族親貴要誅殺袁世凱,談何容易。

正因為如此,載灃才不敢貿然而行。在再三的思慮之後,載灃和隆裕太后把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請來商議,不料奕劻聽後立刻伏在地上,一言不發。在隆裕太后的厲聲質問下,奕劻才囁囁嚅嚅的說,這事得和張之洞商量下。

載灃沒辦法,只好又召見張之洞。張之洞聽後,長嘆一聲。張之洞是漢人大臣,年紀又大了,聽說要誅殺袁世凱,未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他說:「國家新遭大喪,主上又年幼,當前為此穩定的大局最為重要,此時誅殺大臣,先例一開,恐怕後患無窮」。他見載灃仍遲疑不定,便又說:「王道坦坦,王道平平,願攝政王熟思之,開缺回籍可也」。應該說,張之洞和袁世凱的關係並不算好,他的話也是寬仁厚道的長者之語,不管他是為了大局著想或是其它,卻在無意中保護了袁世凱。

事實上,除了奕劻和張之洞反對誅殺袁世凱外,其它幾個軍機大臣也表示反對,比如那桐和世續,都是袁世凱的私黨,世續還暗地為袁通風報信。而在地方督撫中,端方是袁世凱的姻親,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更是袁世凱多年的把兄弟。另外,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也曾為袁世凱出面說情,這些人都構成了阻止殺袁的重要力量。

不過,話說回來,袁世凱是不好對付,但在皇權體制下,袁世凱何嘗不慌張?當他從慶王府聽到「將對袁不利」的消息後,也是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無計可施。1909年1月2日,在嚴辦袁世凱的流言聲中,袁世凱迎著冰冷徹骨的寒風,象往常一樣前往內廷。載灃主政後,每日都要召集軍機大臣商議朝政。這一天,當袁世凱走到殿廷的時候,早被買通的當值太監將他攔住,偷偷的對他說:「袁大軍機可不必入內,今日攝政王怒形於色,聽說嚴懲諭旨即下,恐怕對袁大軍機不利,宜早籌自全之策。諭旨如何嚴峻,則非我輩所能得知」。

袁世凱聽後,猶如被打了一悶棍,在腦海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失魂落魄的走回了自己家中。待到稍微清醒,袁世凱急忙把自己的幕僚和親信召來商議對策。親信張懷芝說,情勢危急,不如立刻前往火車站乘三等車前往天津,畢竟直隸總督楊士驤是我們的人。袁世凱聽後,立刻簡單的收拾行裝,在張懷芝的保護下前往天津。為防不測,袁世凱不敢到天津本站下車,而是提前一站讓張懷芝給楊士驤打電話,讓他派人來接。楊士驤倒還鎮定,他讓袁世凱萬可來督署,萬不可讓人看見。

袁世凱正在生悶氣之時,楊士驤的親信來了。他帶來了北京的消息,說「罪只及開缺,無性命之虞」。袁世凱聽後長舒了一口氣,便決定立刻回京,預備明晨入朝謝恩,不然會引起更大的麻煩。

當時北京的袁府更是陷入了慌亂當中,袁世凱失蹤的消息在城中不脛而走,一時間謠言紛紛,有人說袁世凱被秘密處死的,也有人說袁世凱畏罪自盡的,一時紛紛擾擾。主持軍機大政的張之洞直到聽說袁世凱已經回來的確切消息後,他心裡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緊張之餘,老張忍不住對左右調侃道:「人家都說袁世凱不學無術,我看哪,他不但有術,而且是多術,你看他這次倉皇出走,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誰能知道他躲在哪裡?我現在算是知道什麼叫『術』了。」

推薦閱讀:

雍正王朝里為何上書房大臣面見皇上時自稱會不同?
鐵蹄之下是河山——驍騎營的甲
御膳房的人全是太監嗎?
清朝滿族和印度最高種姓婆羅門的特權相似嗎,或有哪些差異?
什麼是拜褥?

TAG:歷史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