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古代帝王)—搜狗百科
宇文邕 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確決三教先後,以儒為先,道次之,佛教最後。
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不怕死後下地獄的威脅下詔「禁佛、道二教,經書、佛像盡毀,並令沙門、道士還俗為民。並禁諸淫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一時間,北周境內「融佛焚經,驅僧破塔……寶剎伽蘭皆為俗宅,沙門釋種悉作白衣」。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滅北齊後,針對繼續發展的佛教實體,立即推行滅佛政策,毀寺4萬,強迫300萬僧、尼還俗,相當於當時總人口數十分之一的人重新成為國家編戶,使寺院佔有的大量人口開始向國家納稅服役,這對急需兵源和財力的封建朝廷來講,其意義之重要不言而喻。而在宇文邕禁止佛教之外,起初亦禁止道教。[1]
軍事宇文邕登基後,把目標定為消滅北齊,統一北方,為此決定集中精力搞好內政,增強國力。而當時北齊國力已是江河日下,漸漸失去了在經濟上和軍事上與北周對抗的實力。宇文邕於是於公元563年聯合突厥出征北齊,屢屢獲勝,攻佔北齊20餘城。後因突厥撂了挑子,北周軍隊孤軍奮戰最後失敗。
這次失敗使宇文邕摸清了雙方的實力對比,決定繼續發展和增強北周的國力。但掌握國家政權的宇文護向一座大山一般擋在他親政的路上。宇文邕決定先除掉宇文護(同時宇文護與宇文邕之間還有殺兄之仇),掃清親政的障礙。宇文邕與對宇文護不滿的大臣多次商議,終於擬定誅殺宇文護的計劃。公元572年,宇文邕設計在太后宮裡殺掉了宇文護,隨後將其兒子、兄弟及親信斬盡殺絕。終於迎來親政。
親政後武帝把注意力集中在內政上,發展生產,吸收均田農民充當府兵,擴充軍備加強實力。
公元575年,自感實力大增的周武帝派18萬大軍討伐北齊,接連攻克了北齊30座城池,最後因自己生病不得不放棄進攻,班師回朝。這次出征使得北齊元氣大傷,再也無力與北周抗衡了。
公元577年,宇文邕再次出兵,很快攻下鄴城,俘獲齊主,滅掉北齊,統一了北方。為日後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2]
推薦閱讀:
※禮儀常識大全,日常禮儀知識百科,個人禮儀學習26
※為什麼丹頂鶴被稱為「仙鶴」
※《生活百科》
※李德旺(中國歷史)—搜狗百科
※讀·百科丨紅薯六大不為人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