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偏癱的中醫針灸療法

獨釣湘江雪中醫博客 針灸療法有以下特點:①應用範圍廣,臨床各科都可採用。②見效快、療程短。③攜帶方便,操作簡單,經濟實用,易於掌握與普及。關於腦卒中針灸治療的時機,若為了治療肢體癱瘓,缺血性腦卒中,早期即可以治療;但對出血性腦卒中,最好是在病情穩定以後再施行。現就治療腦卒中常用的體針、頭皮針、新頭針簡介如下: (1)體針療法:一般是根據臨床辨證及肢體癱瘓、失語等情況選取穴位,以26—28號毫針按穴治療,每次取4—8個穴位,不宜超過10個穴位,每日1次,7—10次為1個療程。 ①半身不遂:調和經脈、疏通氣血。以大腸、胃經俞穴為主,輔以膀胱、膽經穴位。初病時,僅刺患側,病程日久後,可先刺健側,再刺患側。取穴:上肢取肩朋、曲池、外關、合谷,可輪換取肩井、肩貞、臂騰、陽池等穴。下肢取環跳、陽陵泉、足三里、崑崙,可輪換取風市、絕骨、腰陽關等穴。對於初病半身不遂,屬中風中經絡者,可用手足12針,即取雙側曲池、內關、合谷、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共12穴。對於中風後遺症的半身不遂,其腕踝難伸,肘膝攣拘者,可用手足12透穴。此法取手足12穴,用6厘米一9厘米長針透穴強刺。12穴是肩鵲透臂腸,腋縫透胛縫,曲池透少海,外關透內關,陽池透大陵,合谷透勞宮,環跳透風市,陽關透曲泉,陽陵泉透陰陵泉,絕骨透三陰交,崑崙透太溪,太沖透湧泉。 ②中風不語:祛風豁痰、宣通竅絡。取穴金津、玉液針刺放血,針內關、通里、廉泉、三陰交等。 ③中風閉證:開關通竅、泄熱祛痰。可先用三棱針點刺手十二井穴出血,再以毫針強刺人中、太沖、豐隆。若手足拘攣或抽搐,可酌加曲池、陽陵泉。 ④中風脫證:益氣固脫、回陽救逆。多以大柱艾灸,如汗止、肢溫、脈起者,再用毫針,但刺激要輕。取穴:灸關元、神闕,刺氣海、關元、足三里。如見內閉外脫之證,可先取人中強刺,再針足三里、氣海以調其氣。(2)頭皮針療法:可按《素問·刺熱篇》「五十九刺」的頭部穴位,中行有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後頂;次兩旁有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又次兩旁有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每次取7—9個穴位,交替使用,宜淺刺,留針15—30分鐘。此法治中風陽閉及中經絡偏於邪實之症,有較好療效。 (3)新頭針療法:新頭針融中西醫理論為一體,是根據大腦功能定位在頭皮的投影劃分若干刺激區,針刺這些區域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新療法。新頭針的刺激更接近病變部位,有利於疏通局部氣血、宣痹通絡、改善腦循環、促進局部代謝、有利於側支循環的建立和疾病的恢復。①運動區:上點在前後正中線(眉間和枕外粗隆頂點的連線),中點向後移0.5厘米處,下點在眉枕線(眉中點上緣和枕外粗隆尖端的頭側面連線)和鬢角髮際角緣相交處,上下兩點連線即為運動區。運動區上l/5為下肢、軀幹運動區,中間2/5是上肢運動區,下2/5是面、舌、語言運動區。②感覺區:在運動區後方1.5厘米的平行線即為感覺區,上1/5是下肢、軀幹、頭感覺區,中2/5是上肢感覺區,下2/5是面感覺區。③舞蹈震顫控制區:在運動區前方1.5厘米的平行線o④暈聽區:從耳尖直上1.5厘米處,向前、向後各引2厘米之水平線即是此區。⑤視區:在枕外粗隆水平線上旁開枕外粗隆l厘米,向上向前引平行前後正中線之4厘米長直線即是。⑥平衡區:在枕外粗隆水平線上,旁開3.5厘米,向F引平行於前後正中線之4厘米長直線即是。一般用26—28號7厘米一9厘米毫針,取坐位或卧位,酒精消毒局部頭皮。沿頭皮斜向捻轉進針,達一定針感後留竺5—10分鐘。還可連接針麻儀,適當加強刺激。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間歇3日,可行第2個療程。
推薦閱讀:

iippss的文件夾【中風心絞痛動脈硬化心臟病冠心病半身不遂】
按照這8個原則擺放沙發,家中風水一定好!
腦中風,真的可以預防嗎?
中風該如何調理?
家中風水這樣布局,才能夠聚財

TAG:中醫 | 針灸 | 偏癱 | 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