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庭理財,這五大誤區不得不防!
來源|新華網綜合新華社、人民網、中國經濟網、一財網等
改革開放以來,老百姓越來越富裕,家庭有了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有了理財意識,然而,「理財」對國內居民而言畢竟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財妹發現大多數中國百姓對其仍存有以下誤區,你在裡面嗎?
財富管理.財富導讀
誤區1:認為「理財=投資」
人們總是將理財與投資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投資」和「理財」並不是一回事,二者不能等同。
理財關注的是人生規劃,是一門教你怎樣用好手頭每一分錢的學問,它不僅要考慮財富的積累,還要考慮財富的保障;而投資關注的是如何錢生錢的問題。
家庭理財並不是單純的投資,理財師會根據家庭的收入情況、資產現狀、負債狀況等數據,在充分考慮家庭風險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按照戶主設定的目標進行生活方案的設計並幫助其實施,最終達到創造財富、保存財富、轉移財富的目的。具體為家庭理財時,理財師首先必須了解該家庭的生活目標和真實的詳細信息(包括家庭成員、收支情況、各類資產負債情況等);其次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客觀的分析,一般會重點分析家庭的資產負債、現金流量等財務情況以及對未來家庭生活情況進行預測,經過嚴密的分析後,理財師會利用其專業知識為理財家庭制定理財策劃書,並幫助家庭實施計劃。
在這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與該家庭溝通,定期修正理財方案的內容並進行跟蹤服務。
因此,在追求投資收益的同時,理財更應注重家庭的長遠規劃、風險管理規劃等一系列的家庭整體規劃。
誤區2: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長期發展趨勢
很多人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看到別人投資股市賺得多,自己也會把大把的資金投入到股市中,以期望獲得高利益。但在投資過程中,卻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有效地投資理財方法。這類人一般都具有嚴重的投機取巧思想,當別人賺的時候,他們跟著賺,但當別人虧損的時候,他們就跟著虧損。那麼為什麼這樣投資不賺錢呢?很多投資者都有這樣的疑問。
其實這些人不賺錢的原因除了上述所說的具有「投機」心理之外,還樂於短線頻繁操作,近期流行什麼投資產品就一窩蜂地投入到該產品中,以期「一夜暴富」。而這是投資時十分避諱。首先投資不能有投機心理,而應該冷靜沉著地應對市場並認真學習投資知識、積累投資經驗;其次,投資不能市場流行什麼產品就投什麼產品,一定要記住一句話「不熟的不做,做的都熟」;最後,一定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心理,否則極其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沒能一夜暴富反倒傾家蕩產。
家庭投資應慎重選擇短線作戰,因為一般的短期炒股或期市投資都具有較大的風險,家境殷實還賠得起,家境一般一旦血本無歸,則必定影響正常的家庭生活。家庭理財還是要注重長期的規劃,不能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謹慎選擇投資工具和渠道,此外,投資人還要正確評價自己的性格特徵和風險偏好,在此基礎上決定自己的投資取向及理財方式。如,家裡人在銀行工作,每天都可以接觸到最新的金融信息,就可以發揮家庭成員信息靈通的優勢,選擇激進型投資方式,從事股票、外匯買賣等。若家庭成員對經濟了解都不多,性格又比較穩重,則應避開激進型投資方式,選擇風險較小的國債、投資基金。對於有穩定工作的家庭來說,根據年齡、收入狀況和預期、風險承受能力作一些長期的投資理財規劃,選擇一些投資文件的產品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組成家庭資產,才是理財的最佳方式。
誤區3:辦理很多會員卡
許多人都非常喜歡各種會員卡、打折卡,幾乎每個人的包里都能掏出一大堆卡。
在很多情況下,用卡消費確實會省錢,但有時用卡不但不能省錢,反而適得其反。有些商家為了促銷極力推薦你辦會員,積極向你講解辦卡後可以打多少折,省多少錢。然而你不清楚的是,他們僅僅是為了促銷他們的產品,並不是為你省錢。你被說動的時候,你會發現促銷人員就會向我們進一步說明消費達到一定金額後才能取得會員規格。那麼這個時候,很有可能會有很多人為了辦卡而去突擊消費,這個時候你覺得辦會員卡還是省錢的嗎?當你辦了這張卡之後,相信你花的錢會越來越多的。
誤區4:追求投資組合多元化
有一句話說的好「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句話說的就是理財。為了降低風險,不少投資者都會選擇將資金投資到不同理財產品或領域中,然而,很多投資者同時又忽視了另一個問題:投資確實需要多元化,但不能過於多元化。當你把資金過多地分散到不同領域之後,你會發現你沒有那麼多精力去管理你的每一項投資了,分心乏力,最後一樣虧損。本來是降低投資風險的事情,結果還增加了投資防線。所以說大,投資過程中,絕對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但也不能放在太多地籃子里。凡事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大家要記住這一點,同時要學會舉一反三。
一般而言,家庭資產應有一個合理的配置。家庭理財一定要注意資金的合理分配問題,不能把所有資金都投入到房產中,也不能把所有資金都投入到金融資產中。家庭理財首先一定需要的就是存款,絕對不能一點存款都不留,把所有資金都投入到投資中。其次,保險、基金、債券和股票等產品也要合理分配。家庭資產較小、年齡稍大的投資者比較適合投資保險、基金、債券等風險較低、收益較為穩定的投資產品。而家庭資產較為豐厚、年齡較小的投資者則可以適當地購買一些股票,但也不可大量購買股票,要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來購買。隨著年齡的增加,承受能力會越差,風險性投資產品則應相應減少。
誤區5:有成本陷入傾向的心理
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泰勒曾研究發現:如果朋友送來一張籃球票,而當天晚上天氣惡劣,那麼多數人傾向留在家中看電視;而在同樣的天氣狀況下,如果是自己花錢買到的,更多的人就會傾向於前去體育館。
很顯然,大多數人都會認為自己花錢了的東西不能浪費,沒有花錢的,浪費不浪費則無所謂了。其實大家都明白,去不去體育場,錢都不能收回來,並且在惡劣的天氣中前往體育館,還有可能受到更大的損失。投資中,這種心理也十分常見。我們認為,時刻都應該分析損失和收益,而不是已經花掉多少錢。通俗地說,我們買了一塊羊肉壞掉了,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把它扔掉。這時候要考慮的是吃掉這塊羊肉會生病,而不是去考慮買這塊羊肉的價錢。
推薦閱讀:
※南瓜花,功效好,關鍵還好吃的不得了
※2014年,你不得不知的一種寶石
※80%的好事都見不得光,你知道嗎? | 心理學效應
※今天你念誦一次楞嚴神咒,冤家債主不得纏身!流通一次,厄運盡除,勝過拜佛千萬次!
※降血糖?照著1周飲食表吃!40歲以後不得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