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金剛經》的神奇~哪怕只參透經名,就能自在解脫!
zhengxindaoxing
開啟生命智慧,擁有品質生活。
上周六,趙一澄導演開始了回國後的第一場直播-「南極響起《金剛經》…」,當大家都以為要開啟「你說我聽的傳統上課模式」時,卻首先聽到了這樣一段關於學習態度的開場白…大大出乎了意料之後,收穫的是心開意解的暢快…
1. 有關學習態度
有關學佛,你怎麼看
聽經聞法,參加共修
…
似乎都沒有錯
可是煩惱一來
佛經還是佛經
我還是我
…
「我們一起學習經典的根本目的,不為定義知識,而為啟發每個人本有的自性智慧。那麼在見地的培養上,我的觀點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不去簡單落入任何一個宗派或導師的說法,不陷入任何情緒的喜好與評判,而是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基於良好的動機,通過更多元的視角,通過更務實的踐行,通過對所有現象及諸方言教的分析抉擇,來啟發自己去『深解如來真實義』,最後形成自己對生命更深層次的認知與把握。以這種對自己認真負責、對教法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面對修學,或許是對佛法更好的薪火相傳。
同時,大家也不要覺得我這是在講經,我自己只不過是把自己一些很粗淺的認識,甚至可能是很錯誤的認識分享出來,真實的拋磚引玉,向大家求教求證,同時希望能激發大家對經典的更多思考,所以一如我在我們的群里說的,我們最好的共修方式,不是大家只聽我說什麼,而是就每一段經文,我們自己找到來自從古至今明師大德的各種解讀,這樣彼此參考促進,有益大家的廣聞博思。切記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定義知識,只為啟發智慧!如此,或許也是更有價值的學習。」
--趙一澄
有木有很振奮?通過了解古今大德的不同言論,不僅對經文本身加深了體會,更對整個歷史發展的脈絡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廣聞博思,不為定義,只為智慧!而他接下來只對這8個字經題的讀解,就正是在這樣一番思考後的分享,簡直是讓我開足了腦洞…
2. 有關經名解讀
經文讀了幾百遍
背都能背下來了
可還是感覺
祂認識我
我不認識祂
…
「經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在六祖大師的講解中,他認為金剛比喻佛性,堅固不可動搖,蕅益大師的註解中也提到用金剛來比喻我們本具的佛性,不為一切所壞,同時能摧破一切障礙,這也和《心經》所言:『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相合。身世界中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煩惱礦,煩惱礦中有佛性寶,這個佛性寶就是金剛之性。由此便能看出修行的路徑,要用我們的智慧為工匠,破人我山,開煩惱礦,用覺悟提煉煩惱,最終形成品質的轉化,那麼就自見金剛佛性。
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心邪則此岸,心正則彼岸。波羅蜜者,到彼岸也。
經,經者徑也,是成佛的道路,是佛的經過、經歷。聽聞佛的經歷,對照自己身心的成長道路。
那麼什麼是般若呢?般若是大乘菩薩道的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般若』)中的最後一個,一般通解為智慧。如果說前五個都可以從字面上理解,那麼般若為何不直接用『智慧』去表述?這個問題的答案,恰恰就在通篇的《金剛經》里,也在完整的大乘般若經典里。《金剛經》中很重要的一個邏輯就是一直在告訴我們是什麼、非什麼、名什麼?我們的心常容易著在相上,布施時我們的心著在布施相上,給予付出就是布施;持戒時我們的心著在戒相上,或安忍不動或忍辱負重…當我們的心一旦著於相中時,恰恰違反了《金剛經》說的『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就會落入『若人著相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人不住相布施,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所以在我看來,仍用般若二字,而非智慧,至少有一個原因,就是如果只強調智慧,我們很容易便會落入一般世間中智慧的概念相中,定義這樣是智慧,那樣是愚痴。般若,是般若,名般若,非般若,就是要超越粘著的智慧相,用一個難究其意的詞讓我們更容易離一切相,駕馭五度,不落入任何概念、名相的束縛。
那麼回到經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經是路徑,是經歷,是什麼樣的經歷?是波羅蜜經,是由煩惱的此岸到覺悟的彼岸的經歷。那麼該如何超越煩惱,到達覺悟彼岸呢?以般若之智,以這種超越了一切名相概念的,無任何拘束,無礙自由的本覺智慧,到達彼岸。那麼這裡討論的是什麼程度的般若之智呢?雖然般若智慧在生活中隨處呈現,就如陽光,如空氣,在我們的舉手投足、起心動念里,是眾生本具,但是我們缺乏焠取提純的力量,所以依然無力的在煩惱的此岸待著,而不能行到超越了一切煩惱分別造作的自由彼岸。那麼,當我們的般若之智大到足以照見五蘊皆空,大到能實證『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的境地,這樣的般若力,就可稱為金剛般若!所以這部經討論的是什麼?是金剛般若,是如金剛一般堅固的佛性的力量。那麼自然就能讓我們超越一切根本無明與煩惱,到達自由的彼岸。
凡是佛經,綱舉目張,名正言順,僅從這個經的經名就知道了這個經的高度、立意和要解決的層次與深度。而這恰恰是因為有了如此高高山頂立的洞徹,才能確實深入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里貫穿實施,沒有遺漏。這部經在告訴我們,佛法的了義和高明絕不是孤立於生活之外,而是在生活的任何細節當下里,都可以直斷頓超,轉煩惱為安樂!所以歷史上《金剛經》的第四版譯本,由隋代的達摩岌多所譯的經題就為《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什麼是能斷?就是能從當下直斷煩惱,頓超法界而契入本來。這就是這部經的偉大和高明。而敢於用這樣幾個字,站在這樣的高度上直指內心,不著痕迹但又雄渾有力,那麼就會知道經文中的內容非常值得深研。
為人演說《金剛經》,不是拿一本經告訴別人這很牛這麼簡單,而是真能時時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麼你就是一本活體《金剛經》,這需要基於內心真實的覺悟,立願立行、知行合一才能做到。而不是只有嘴上在念經,實際行為卻我慢十足,煩惱深重的落在情緒思維里,計較人我得失,那佛經永遠也跟你沒有關係,你也不會生起『金剛般若』,那才真的是身入寶山空手歸,真的可惜!」
--趙一澄
小編只是從一小時的千聊直播里,節選了一些隻言片語,是不是覺得乾貨滿滿?聽完這些已然覺得自己用來學習的時間不夠,誰想到還有實時的問答互動?問題一個比一個犀利,回答卻一個比一個直指人心…
3. 有關答疑解惑
聽友1: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經時是該只關注文字還是要思義呢?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是沒有錯,可要知道所謂『書讀百遍』,不是要我們像復讀機一樣無意識的復讀,而是用認真的態度去研讀,是對自己的智慧負責!如果以這樣的態度去『書讀百遍』,那麼自然就會深解其意。切莫把用心對智慧負責的研讀,當成不智的、貪求功德的復讀,這是本質上南轅北轍的差別。」
--趙一澄
聽友2:曾聽過一個說法,人生20年是一個輪迴,這是真的嗎?
「其實念念都是輪迴,念念也可以不是輪迴,只在於你用什麼來攝持你的心念相續。當你這一秒的心念與之前的任何一刻都沒有差別,一直處在貪嗔痴作用下的人我分別時,你念念都在輪迴中。即就從外在,我們的細胞每時每刻都在重組、分裂,所以這個『我』,本就不具一個真實的屬性,只是一個因緣的和合體,每時每刻都在重複上演著分離與聚合,何況我們的心念。心念的迷亂相續構造了所謂的輪迴,輪迴就發生在每個呼吸的當下。大乘佛法並不對立輪迴,因為輪迴只是一種因緣現象。當你運用每一個呼吸的輪迴、每一個念頭生滅的輪迴、來反聞自性,照破自己的分別心念,務實有效的構造自己下一步的人生,而不是落在各種臆想、情緒的得失里,不再迷失於幻覺時,那麼你就是在念念超越輪迴,念念走在真實的修行之路上。」
--趙一澄
聽友3:如何看待佛教內部的大辯論,之前的法華義辯和近期的批印風波?
「這個問題的重點,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關注義辯和所謂批印風波與你生命成長的關係是什麼?是希望陷入宗教鬥爭、陷入人我是非?還是希望汲取智慧?如果是希望汲取智慧,那麼完全可以不關注這些事情。因為從獲取智慧的角度來看,會有更多更好的路徑。如果只關注宗教風波,可能對你,不僅與解脫沒有關係,反而容易讓自己的內心產生煩惱。從客觀層面來看,所有的事都有各種各樣角度的原因和解釋,但是回到你學佛的動機,這些解釋與你內心的成長、與你學習無我利他的慈悲利眾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不忘初心,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具備慈悲情懷,不舍眾生,無我利他的大乘荷擔如來行者,可能會更有意義。」
--趙一澄
是的,這既有切實的學習態度分享,有深入經典的獨特解讀,更有不同角度的答疑解惑,就是上周六趙一澄導演在「澄見沙龍」千聊直播--「南極上空響起《金剛經》…」中分享的部分內容,而這,才只是剛剛開始…
本周日
3月5日
還是老時間--
上午10:00-11:00
老地點--
千聊直播
與趙一澄導演一起共同進入
「《金剛經》第一分的秘密道次第…」
想要讓生命有真實收穫的你
準備好了嗎
閱讀 精選留言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載入中 以上留言由公眾號篩選後顯示
了解留言功能詳情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明.永樂皇帝)
※《金剛經》的初期大乘之特色
※金剛經詞語解析
※圓明師父試講金剛經第十講
※從《金剛經》到《無量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