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名美籍華裔作家的隔空喊話

傳奇一名美籍華裔作家的隔空喊話 本報記者 陳墨 《 中國青年報 》( 2015年02月11日 10 版)

處女作登上了亞馬遜2014年度最佳圖書排行榜榜首,33歲的美籍華裔女作家西萊斯特·吳有些不習慣。在咖啡廳里接受慕名而來的《衛報》記者採訪時,她殷勤地親自端上茶水和火雞形的小薑餅,顯得嘮叨、易激動。

「就像你夜裡做了一個非常生動的夢,早上醒來坐在餐桌邊。你什麼也沒說,人們卻開始問你夢裡發生的事。你就想說,『等等!你們怎麼知道我腦子裡的事的?』」吳對獲獎作品《不能講述的秘密》引起的關注度始料未及。

此前,儘管一直熱愛寫作,這個生在美國的香港女孩從沒想過把寫作當職業:「出於現實的考慮,我父母都是科學家,都是移民,所以我頭腦中一直確定,寫作不能當工作。」

吳為自己制定了「現實的」職業規劃:記者、編輯或者英文教授,「同時兼職寫作」。她做過很多奇怪的工作,教科書校對、為醫生做PPT,這些工作幫助她「把小豬存錢罐存滿一點,然後多寫一點。」

她花了六年時間才寫成《不能講述的秘密》,這本頭一章「有點讓人昏昏欲睡」的小說從480本書中脫穎而出,參與評選的亞馬遜圖書編輯薩拉·尼爾森非常興奮:「再也找不到一本這樣的書了,我很高興,因為確實如此。」

如同大熱影片《消失的愛人》,這個發生在家裡的懸疑故事以家庭成員的消失開頭:「莉迪亞死了,但她的父母還不知道。那是1977年5月3日,早上6點半,大家只知道一個無關痛癢的事實:莉迪亞沒有在該吃早飯的時間出現。」

莉迪亞的屍體很快在附近的湖裡被找到,她的家人們開始以各自的方式尋找她的死因,所有人心裡又似乎藏著與她的死有關的秘密,這個被白人社會排斥的跨種族家庭里「不能講述的秘密」被一點一點地揭開……

吳努力把小說與自己的現實生活隔開,故事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一個由華裔父親和白人母親組成的跨種族家庭中。在把書中主人公塑造成亞裔特別是華裔時,吳有些猶豫,因為不想被視為自傳。

但和莉迪亞一樣,吳也是學校里僅有的兩個非白人之一,另一個是個非裔女孩。更為遺憾的是,書中所有關於種族歧視的內容都無需經過任何調查信手拈來,因為所有的例子都是吳自己、家人或朋友親身經歷過的。

「事實上,我認識的所有少數族裔中,沒有任何一個從未遭遇過種族歧視。」吳清楚地記得曾經有鄰居往她家的郵箱里扔爆竹,住在附近的小孩子往她爸爸的車上丟石頭,出門的時候有人沖她們吐痰,叫她們「滾回地獄去」。

時至今日,「當有人暗示種族歧視已成往事的時候,我都要忍不住笑出來了。」吳說細微的歧視無處不在,當別人稱讚你的英語沒有口音的時候,當別人問你「究竟」從哪來的時候,人們自己有時甚至意識不到這種對待是奇怪的。

「這種成長經歷還蠻有趣的,你覺得周圍的人都是一樣的,但別人都覺得你不一樣。」吳從小就意識到了自己的與眾不同,她的科學家父母引導她為自己的膚色尋找歸屬感,「『你要代表你的種族』……其他人會根據你的表現評判你的種族。」吳學會要盡量在各方面做得好,不然其他人會認為「中國人就是那樣的。」

她筆下的莉迪亞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為了滿足父親讓她「成為一個美國人」的期待,這個飽受譏笑和孤立的女孩在家裡假裝自己有朋友,對著根本沒播的電話「聊天」。她死後,報道她葬禮的報紙上寫著「混合族裔家庭的孩子在努力尋找自己的位置。」

美籍華裔的尷尬身份讓吳在中國也難以實實在在地落腳:「確實覺得親切,但我不是在中國長大的,我不會說粵語。每每寫到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東西,我總有一種『冒名頂替』的感覺。」

好在她的理想終於照進了現實,從2013年11月21日開始,她的書有了封面。開始,每隔三五天,她就會高興地在臉譜頁面上貼出媒體對自己作品的評價,並且附上網址。

「寫作就像對世界喊話,有人喊回來真的是件大事,」這個一直在找自己的美籍華裔女作家終於可以自信地為自己「回聲定位」了,「這些關注意味著,我希望我能再寫一本書!」

推薦閱讀:

莽荒紀寫作背景?
為什麼經典文學作品很少是團隊創作的?
馬伯庸他本人和他文字的魅力在哪裡?
海明威創作了哪些著名的作品?
煙雨江南煙創作的《褻瀆》這部小說如何?

TAG:作家 | 華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