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收藏古文物藝術品是個很大的事情

雷從雲老先生是從國家博物館退休老同志,當他看到這麼多的古代藝術品得不到 承認流失海外,他的心裡非常著急,多次和中央領導建議,一定要解決這個難題,這是他最近寫的一篇文章,從幾個方面建議政府要重視民間收藏。

雷 從 雲

同收藏家、收藏愛好者和關心中國民間收藏的人,談談我對當前民間收藏古文物藝術品的一些看法…

一、關於收藏

在古漢語里,「收」與「藏」最早是分別出現的。「收」,是「取」,是「收成」。「藏」,是「藏匿」、「隱藏」、「儲藏」。這兩個字(詞)見於《周易.繫辭》、《禮記.枟弓》。「收藏」一詞連用,最早見於先秦文獻《墨子》、《荀子》等書。它指的是人們的一種行為,即對有價值的物品作收聚、儲存,也指收藏之物。在我國,收藏歷史可追索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曾發現新石器時代晚期西北齊家文化的玉器,即是證明。一千年前的宋代已經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收藏高潮。從宮廷到民間興起一股古器物收藏、著錄之風,開創出一門新學問—古器物學,編輯印製了《集古錄》、《考古圖》《博古圖》等一大批古器物圖書。我這裡講的,主要是今天對古文物、古藝術品包括古玩的收藏。對於古文物、古藝術品,過去曾稱作「古董」、「骨董」、「古玩」。「古董」、「骨董」指「古董器玩」,範圍較廣,相當於今天收藏界說的「雜項」。宋代《夢梁錄》中,「十三團行」有「買賣七寶者,謂之骨董行」,七寶的範圍就比較寬泛了。「古玩」一詞出現也較早,《元曲.生金閣》中有:「若到人家裡,那好古玩、好器皿、琴棋書畫…叫那伴當們借將來」;而「文物」一詞,則最早見於《左傳》,不過,當時主要是指文物典章制度。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我們國家正式將過去遺存下來有一定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的物品,統一定義為「文物」,並分為可移動文物和不可移動文物兩類,每一類又分為「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兩部分,還發行了《考古學報》、《考古》、《文物》等國家級雜誌。

關於收藏方式,歷來有公家收藏和私人收藏兩種類型。如今,國家和地方各級博物館與各級各類文物機構,是國家收藏和保存古文物藝術品的最重要場所,其行為具有絕對權威性和勿容置疑的法律地位。最近三四十年來,改革開放的環境、安定富裕的生活和活躍的市場,創造出一個熱情不衰、無比巨大的收藏現象,造就了一個收藏品數量極大、品類極盛、等級極高的民間收藏現實。其活動,諸如古文物藝術品的露面、收藏、市場(包括拍賣市場)、公開和私下的交流交易、鑒定評估(包括鑒定機構、隊伍和鑒評活動),以至於各種平面媒體、電視和新媒體等等,都為此而空前活躍。可是許多情況表明,裡面的問題十分複雜,甚至是相當混亂。一方面說,它顯示出古文物藝術品收藏、市場以至產業的巨大潛力和影響力;但一方面,由於它的混亂,其負面作用則直接影響到中國文物和藝術品的收藏、價值和地位,甚至影響到中國古文物藝術品的安全和國家文化安全,十分值得我們警惕和關注。

二、關於民間收藏品的來源與狀況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生產力發展,市場經濟活躍,有錢的人多了起來;隨之而來是古董的價值被認識,古文物藝術品有了市場。於是,出現了空前猖獗地盜掘古墓(幾年前,國家文物局原顧問向《光明日報》記者發表談話,驚呼已經「十墓九空」了;前不久,國家文物局原法制處處長著文稱,至少20萬座以上古墓被盜掘)的非法活動,甚至已有一批人以此為業。從一般墓葬到歷代王侯將相和帝王陵墓,都成了盜掘對象,從中挖掘出難以數計的各類隨葬品、陪葬品。與此同時,這些年空前規模的各項大型土木工程、三峽工程、南水北調、運河疏理、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工程和城市城鎮的擴展與建設,以及農田水利工程等,都出土了大量文物,還有各種窖藏、秘藏文物的不斷被發現等等。出土的文物和古藝術品種類,包括各種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玉雕、石雕造像、金銅造像、書畫、金銀器以及各類雜項文物和古藝術品。據我所了解,這些在不同時間地點、不同方式、不同手段的出土文物和古藝術品,有極少的一部分被各級文物主管部門、公安部門沒收,有相當一部分已流失到海外,但絕大部分出土品是被國內各階層民眾收藏起來了。也就是說,最近三十多年以來通過各種方式、各種手段出土的絕大多數古文物藝術品,仍然在國內,在中國民間各階層手中。中國民間收藏的古文物藝術品,其總量有可能以千萬件計。這是一個空前的令人震憾的數字。它為我們國家所僅有。

三、關於民間收藏的地位

過去,我們曾說民間收藏是藏寶於民,是對國家收藏的補充。現在看來這種一般性的估計,已經遠遠不足以體現民間收藏的現狀、價值與地位了。

首先,民間收藏品的數量極大。不只一個機構估計說,我國民間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有幾千萬人之多。如果說,其中十分之一的人收藏有古文物藝術品,那就有幾百萬人;如果這幾百萬人每一個人收藏有一件至十件,那就是幾百萬件至幾千萬件。目前的情況是,收藏古文物藝術品在幾件、幾十件、幾百件者可說不計其數;收藏幾千件、幾萬件甚至十萬件以上者,大有人在。所以說,民間收藏古文物藝術品有幾千萬件之多,民間收藏總量超過國家收藏,恐決非言過其實。最近一條消息說,某旅居香港的大陸文物從業者估斗,近三十年來通過各種渠道流入香港的,或經過香港流散到世界其他國家的中國古文物藝術品,其總量超過1600萬件。

第二,民間收藏品的品類極盛。就銅器方面說,民間藏有夏、商、西周三代青銅禮器、用具,春秋、戰國的各種青銅禮樂器、兵器和日用器,春秋戰國至秦漢時代的青銅器、錯金銀青銅器具、青銅編鐘、鎛鍾、銅車馬、車馬飾具、青銅人像、青銅禽獸、銅瑞獸、搖錢樹、銅鼓、青銅面具以及大量的巴蜀青銅器等;爾後,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的各類銅製和銅鎏金兵器、鎧甲、冠飾、器具,各式銅造像和鎏金銅造像、禮佛用器、鎮墓用器、文房器具等等,可說無所不包,無所不有。許多青銅製的和銅鎏金或錯金銀器型器物,在過去考古發掘中從未見過,博物館也不曾有過收藏。實際上,各種陶器、瓷器、玉器、金銀器、石造像乃至書畫收藏,也都莫不如是。如民間收藏的瓷器中有相當數量的宋代官、哥、汝、定、鈞官窯器和同時代的民窯瓷器精品,有元青花、青花釉里紅、釉里紅器,有明永樂、宣德、成化器,以及許多新品種、新器形、新色彩和新紋飾的瓷器。它們不僅大大地補充和豐富了國家收藏,而且填補了一些空白,一些缺環。已經勿容置疑地證明,宋代遺存下來的汝窯、官窯、哥窯等瓷器,絕不是只有那麼幾件、幾十件的數量;這些年被炒作得沸沸揚揚的元青花,數量也遠遠不止二三百件的問題!同樣,一批批新石時代玉器如紅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特別是以西北齊家文化玉器為代表,被台灣學者稱之為「華西玉器」的大量玉器玉雕被發現、被收藏表明,在距今五六千年至四五千年間,不只有東北的紅山文化玉器、東南的良渚文化玉器,還有西北的齊家文化玉器,是這「三塊玉」鋪陳了堅實、璀璨的中華遠古文明的基石,並且牢牢地支撐著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此外,在談到古玉時,還要特別引起我們注意的是,目前由民間收藏並已經部分地在廈門和重慶兩地民辦博物館展出,疑是史前至相當於商周時期的大量巴蜀文化玉器玉雕,以及它們上面琢刻的大量的、甚至是數以千計的玉石文字和典章,均為考古發掘所不見。這些新發現,提供了大量新資料,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它們對於中國上古史,特別是對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難以估量的重要學術價值與歷史文化價值。再如,一批批大型北魏、北朝至唐代鎏金銅佛像和石造像的發現,已經在改變著學術界對中國佛教文化和造像,特別是北魏時期造像藝術的已有認識。

第三,民間收藏品的等級極高。如果將民間收藏品同國家和地方館藏品相比較,不僅在同類藏品中有許多嬌嬌者,是上品、稀罕品,而且有許許多多品質極高、極為重要的新品種,是國家收藏品中所稀缺的。它們的品類及其內函所反映的優秀歷史文化價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資料價值,足可以改寫一些學科、一些專業的發展史(如陶瓷史、玉器和玉文化史等);甚至不僅是對國家收藏的一次大補充,一種大升華,而且足可以改寫整部中國文化史,從而使具有五六千年的中國文明史,更加豐滿,更加絢麗多彩。它是三十年來社會和民間收藏的一大貢獻。對學術而言,這其中提供的極其豐富的實物證據與文字資料,是民間收藏為我們業界和學人,創造的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應該趕快調整思路,重視它,抓住它,並認真研究它,從而向世人更加精準地闡釋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要真正深入民間收藏和民間收藏品的實際,就會知道這些說法,絕非聳人聽聞。

第四,古文物藝術品包含著無比巨大的經濟價值。這方面已為國內外收藏家、收藏愛好者以至廣大民眾所知曉,更不用說這些年來中國古文物藝術品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上的地位和所佔份額了。所以,我們必須在認識古文物藝術品,是中華民族一筆無比巨大的精神財富的同時,還必須看到中國古文物藝術品又是一筆無比巨大的物質財富。古文物藝術品是文物,是藝術,又是實實在在的文化產業,是今後很長時期內文化產業中很重要、很有活力的一部分。面對無與倫比的中國古文物藝術品,一定要有新的認知,新的思路,新的作為。本人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中國民間收藏和民間收藏品,也是一種「收藏經濟」、「藝術品經濟」。對古文物藝術品而言,就是「古文物藝術品經濟」,一種特殊的資本!這種「資本」對我們國家來說,比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資源都要豐富千百倍。還要看到,它的市場不僅在中國是巨大的,在世界也是很有地位,很有市場,也是巨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古文物藝術品是中國的一種戰略性的新興產業,是為中國所獨有、世界上獨特的並已被認可的一種重要資本。這種資本,可能超過成百萬億、成千萬億的價值。過去我們知道,世界頭號強國發行的貨幣有所謂「金本位」之說,以黃金作為資本,作為本金。今天,新興的強大的中國,除了別的,還有無可比擬的古文物藝品這個資本。這種資本,它獨一無二,堅不可摧,不可取代。如果需要,它當然可以作為人民幣的重要支撐。可以預計,中國古文物藝術品在不久的將來,將逐漸與中國乃至世界金融與資本相結合,並伴隨著文物藝術品市場的規範化、法制化而發展。

四、關於在對待民間收藏和收藏品問題上的亂象

從民間收藏的渠道說,民間收藏的古文物藝術品主要來自三個渠道,一是收藏者以「二手」方式從盜掘者(還有少量的海撈者)手中買來,或通過「二傳手」、「三傳手」逕送到收藏者手中的;二是從市場,主要是從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古玩地攤或「鬼市」交易來的;三是從各地各種土木工程施工中挖掘出來之後,瓜分得來的或者轉手買到的等等。至於從海外買回的或「迴流」的古董,則極其有限,簡直可以忽略不計。應當說,這已經是多年來不爭的事實,雖然明知它的主要來路是不正當的,不合法的。

從對民間收藏古文物藝術品的認知度說,對藏家的一件幾件或一批幾批東西,由於不是正規、正常的考古發掘出土品,沒有被認知的「出生證」,更由於它們中有許多是從未見過的新器形、新紋飾、新品種,且數量又大,因而往往在「鑒定」過程中結論不一,甚或大相徑庭;在交流或市場交易過程中也是其說不一,有說真者,有說假的,或說不認識,或說要研究研究等等,莫衷一是。至於這些年來應運而生的各種鑒定機構、鑒定隊伍、鑒定活動、文物和古藝術品的鑒定、評估、評值等,差不多更是各行其事了;更有甚者,連有法可依的拍賣活動,一些拍賣公司也在明目張胆地假拍、拍假、暗箱操作和潛規則等手段,喪失誠信,混水摸魚,擾亂市場。以至有人將古文物藝術品的收藏、鑒定、交易,形象地比喻作「一種無規則的遊戲」。

對待藏品的鑒定,按理說是根據其材質、造型、形制、紋飾、款題、工藝、保存情況、氧化(或老化)程度、次生物或附著物的狀況等特徵,作出對一件或一批東西的真偽、年代、價值等的判斷的。因此,要求鑒定者必須要具有較高的學識素養和實踐經驗,作鑒定時需要將自己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至美學等諸方面知識與經驗調動出來,並經過分析與綜合來做出自己的結論。所以說,古文物藝術品鑒定是一項嚴肅的活動,是一次對鑒定對象的認識與研究。但現在幾乎是大多數的鑒定,都沒有或者條件不容許這樣去做,而大多是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就完成了一件幾件東西的鑒定,更不用說鑒定隊伍的參差不齊了。這裡,我要特別說明,我們要尊重專家,但是不能迷信專家。實際上,任何一個文物專家,就是再權威的專家,他的知識,他的經驗,都是相對的,有限的。原因很簡單,過去已有的古文物藝術品那麼多,你看過多少,摸過多少?這幾十年來各地新出土了那麼多東西,你又看過多少,摸過多少?何況新器型、新品種又如此多多!所以,專家在鑒定活動中,應該有起碼的職操守和嚴格的自律意識,知道多少,就說多少。胡說比不懂更可怕!這些年來,在對待古文物藝術品的態度上,有一種特別沒有常識、不盡情理、令人不能容許的「另類現象」,就是對一些民間收藏品在沒有任何接觸,不作一丁點了解的情況下,便下結論予以否定。這不只是製造了混亂,還可能讓這些古文物藝術品蒙受損失和破壞,後果是嚴重的。講一個實例。一個收藏群體,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收藏,擁有三萬多件藏品,又經過合法手續,奮力建成了一座村辦博物館。在開館兩年多里,獲得地方性和國字型大小多個榮譽證書和榮譽稱號,多位省、部級領導光顧過該館,並在民辦博物館中具有一定影響。可是由一個「博客」在網上寫了一篇文章,把這座博物館的東西說成「全部是假的」,「一件真東西都沒有」,「看起來有礙三官」…。至此,一夜之間數以百計的各種媒體加以渲染報導。不幾天,該館便被查封,館長書記被撤職,還被摘牌、收印,撤銷一切本已取得的合法資格和榮譽的東西。更有甚者,該省文物主管部門負責人和幾個有影響的大博物館、院業務負責人,紛紛出面表態認可和縱容這種荒誕言行。其實,對新聞媒體表態的這位主管和幾位館院業務負責人,誰都沒有見過該館的一件藏品,更不用說沒有目睹過一眼這個民辦博物館的風采了。這是何等的不負責任,又是何等的荒謬啊!這個事件連同以前和當前的幾個事例,其可怕性在於,社會上的幾個混混可以藉助某些力量,在那裡胡言亂語,為非作歹,影響甚至左右民間收藏家、藏品真假和市場命運,甚或是一個民辦博物館的命運,豈非拙拙怪事!可是這麼長時以來,一直有某些按傳統思維或擔心自身的某種權益失落的業內負責人和某些專業人士,卻在新情況新形勢面前不思進取,不能與時俱進,無所作為,甚至是在亂作為,故意給亂象添亂。要知道,如果說把假東西當著真東西,無疑會給收藏者個人或社會單位造成損失,危害自然是很大的;但如果將一批批真東西說成假的、當作假的,甚至故意為之,從而造成大量古文物藝術品任其流失或橫遭破壞,則是對一批批民族文化遺產的扼殺和拋棄。它所造成的可能是不可挽回的損失,這就無異於是在犯罪了。

在市場方面,幾年前,一隻中國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紋大罐,在英國拍賣以相當於兩億三千多萬元人民幣成交了;今年(2014年)春天,一隻「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在香港拍賣,由中國人自己花兩億四千多萬人民幣買了回來;最近的秋拍,一幅金綉唐卡畫,成交價為三個多億人民幣等等。這些都成為中國古文物藝術品拍賣的一個個特大新聞。誠然,這向世界彰顯了中國古文物藝術品的價值所在,表明它不僅被國人而且被世界所承認所接受。但這裡要說的是,國內民間收藏的這類元青花,以至青花釉里紅和釉里紅大罐子、大瓶子,包括「鬼谷子下山」紋的大罐,還有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這類精美的小杯子,其數量遠不是一個幾個的問題。我想,這恐怕也應是不爭的事實吧!可是,它們卻不被認識,不被承認,不敢接受。國內也幾乎無一家拍賣公司敢於去徵集拍賣這些元青花、青花釉里紅罐子、瓶子,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天」字罐,更不用說是如此天價了。對待民間收藏問題上的這些混亂現象,可說已經30年了,卻至今未看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明朗景象。亂象的後果,一方面是對地下地上文物的大破壞,大流失(幸好被許多中國收藏家、有識之士收藏了不少。他們的貢獻,首先也在於此);另方面則是成就了國內外某些利益集團,讓他們飽了私囊,讓外國人用中國文物藝術品大賺中國人的錢。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和警惕。

五、正確認識當前古文物古藝術品的收藏與市場問題

下面,我想對收藏家或想要收藏古文物藝術品的人,特別談談以下幾個問題:

(一)關於古文物藝術品市場與投資問題

古文物藝術品市場是一個老市場,大市場。在西方興起於十七世紀。中國則在宋朝己經出現。到了現代資本社會,古文物與藝術品已經進入資本領域。在這方面,儘管我國也出現比較早,比如過去的當鋪以古董作典當或抵押,實際上是一種「小資本」運作方式,但是近代西方的作法比我們要成熟,也比較規範。今天的古文物藝術品的市場情況是:世界是一個大市場,中國市場大於西方市場,且前景樂觀,具有可持續性。

文化產業是包括了影視、戲劇、出版、文藝、新媒體等等在內的大產業。古文物藝術品是這個大產業的另一片天空。我曾經注意到,馬雲這位從產業到文化,並扔巨資到「文化中國」這個文化上市公司的風雲人物,前些時候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記者採訪時說過的一句話:中國現在的問題是,有錢沒腦子,文化太差,口袋滿了,腦袋空了,如果文化產業不起來,中國就是個爆發戶國家,是不能持久的。這句話可能說的絕對了一點,可能有些人不愛聽,但我以為他講到了核心,說到了要害。他這裡包不包括古文物藝術品的收藏與投資,我不知道。但我認為,古文物藝術品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文化產業,是無可置疑的。上面一再提到過的一些情況,已足以說明這一點。

盛世收藏。文物藝術品收藏差不多己經是被公認的,繼證券投資、房地產投資之後的第三大投資熱點。對古文物藝術品的收藏和市場,近些年裡已經陸續有多家大型企業和產業集團,界入其中,甚至作成了規模。目前看來,這個市場較之前幾年的「火爆」來有一點兒減弱。有人便說,這是藝術品市場在「破滅」。我則認為,目前的古文物藝術品收藏與市場,正處在一個拐點,整體趨勢不僅是平穩的,而且是在平穩中穩步前行,前行的步子正在逐漸加大加快。要知道,這個市場永遠不會破滅。國外是這樣,中國會更是這樣。原因很明顯,除了投資取向在調整、古文物藝術品正逐步在與金融市場接軌之外,更要看到文化產業一定程度上是被經濟催生的產業,它的發展是我們國家的大趨勢,乃至世界的大趨勢,並且在經受市場的選擇。當下,古文物古藝術品市場在逐步走向成熟,主要表現為一些人心態在開始平和下來,作法更加趨於理性化;市場在逐漸規範化,與收藏和市場相關的一些環節與問題,如鑒定、評估、交流、交易、法律等,引發出更多的檢討與關注。可以說,目前形勢是對古文物藝術品收藏與市場的挑戰,同時又是收藏與市場的難得機遇。我們應有勇氣迎接挑戰,有膽識抓住機遇。同時,無論是收藏還是市場,又一定要在國家的法理中前行,唯有如此,才會越走越寬,越行越遠。

(二)關於古文物藝術品價值與地位問題

這個問題,上面已經從不同角度講過了,這裡再集中談一下。中國古文物藝術品的價值,在於藝術,在於古藝術,更在於文物,在於歷史。它除了藝術品所具有的特徵與價值之外,還有歷史的,文化的,甚或學術的價值。當然,還同樣明顯的,當是它的重要經濟價值了。

我們常講軟實力,文化就是最重要的軟實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單位一個群體,以致一個個人,都有軟實力問題。而中國古文物藝術品,則是中國文化軟實力重要的不可取代的組成部分。因為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直接見證和表徵,是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的集中統一體。收藏古文物藝術品就是積聚軟實力,就是在直接收藏歷史文化,收藏精神財富,同時也是在收藏重要的物質財富。大概也正是這樣,我們國家從改革開放不久,就出現了一支新興隊伍--收藏隊伍,而且如前所說恐有幾千萬人之多。當然,大量的只不過是收藏愛好者而已。但哪怕只是愛好者,他們大都從收藏中增加了許多歷史文化知識,有的還重新系統地學習歷史等相關知識,從中得到精神享受,情操陶冶,從經濟上說沒有吃虧。而那些稱得起文物藝術品收藏家的人,不少已經是「精神貴族」和「財富新貴」了。有人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是企業家,而是收藏家。我認為有一定道理。當然,那還要看他收藏品的質量和數量了。有一點可以肯定,由於古文物藝術品的一大特點是,它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收藏的古文物藝術品是在收藏重要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便是不言而喻的。收藏品只要是真的,且品相還好,絕無「虧本」之說,只是增值空間的大小問題,且不必說前面提到的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人物紋罐、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和金綉唐卡,那樣的天價了(這種「天價」不排除有炒作之嫌)。

(三)關於古文物藝術品的收藏取向問題

收藏什麽?怎麼樣去收藏?這其中也大有學問。這方面,要提示以下幾點:

首先是要考慮主觀和客觀條件。你如果是收藏的初始者,那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志趣、時間精力、資金財力、目標目的;客觀上,要看看當前社會的收藏情況、「資源」狀況、市場潛力等等,從而決定自己的收藏與投資取向。你如果是早已「入道」那怕是「行家裡手」,那也要總結自己甚至周圍收藏人群的關於收藏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要認真地梳理一下自己已有的收藏品,「以利再戰」。有條件者可以將自己的收藏品整理研究,編輯出版,或辦館、辦所,進行陳列展示,用自己的收藏品為社會服務。

其次,平和的心態十分重要。初始者切不可首先考慮今天買下一件東西,明天就能賺多少多少錢;收藏既不要跟風,也不要好高鶩遠,但也不必畏首畏尾,以免錯失良機。比如,在對古文物藝術品知識上,不必跟「鑒寶」、「尋寶」等路子走,那是群眾文化娛樂節目。最好是自己認真地去讀點兒書,摸點兒東西,從最基礎知識入手。又比如,不要受拍賣市場價格的誘惑,要多了解和認識一些古文物藝術品的真實情況,包括它的價值,才是正道。

第三,要做適合自己的選擇。你如果已經是一個收藏家,那麼就陶瓷而言,你就應考慮是繼續追逐「清三代官窯」,還是應考慮高古陶、高古瓷更加適合你。現在世面上一些價錢低廉的古陶器,其實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就玉器而言,現在是新玉貴於古玉,甚或原料貴於成品,那你怎樣去考慮你的追求;書畫的情況也差不多。是問,怎麼能將現在還活得好好的、甚至還在「大量生產」的某些人的作品,一平尺就炒到幾十萬元,甚或還更高呢!?這裡可能冒犯個別畫家。不過我們這裡只是在對藏家說,你的收藏盡量不要被故意炒作的情形所左右。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去禁止炒作,但我們可以不去跟風,更不要上炒作的當。當前的實際情況看,不僅是「收藏正當時」和「還有東西可收藏」,而且還因為一些經過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收藏、已有相當多數量藏品的人,開始整理自己的藏品,調整自己的思路,拋出一些不適合於自己的收藏品。所以,目前是收藏最有選擇空間的時候。就是說,無論是陶瓷、玉器,還是書畫,你既可去收藏清三代官窯器,又可以去收藏高古陶器、瓷器;玉器,你既可以去收藏清代和田玉器,或是籽料,也可以去收藏高古玉器,甚至可去收藏新石器時代古玉和商周古玉。因為,據說現在的民間市場仍然是新玉貴於古玉;書畫也不例外。既然是民間收藏,那一定要立足於民間。其實,在當前收藏形勢下,公家也不應例外。我曾不只一次地勸導一些公立博物館,要注意從民間收藏品中徵集館藏品。這是因為如上所說,民間收藏品實在是數量太大、品類太盛,而且有許多許多的稀罕而又珍貴的文物藝術品!要知,古玉,包括石器時代和商周秦漢玉器,民間有之;官窯瓷器,包括從唐宋名窯到元明清官窯器,民間有之;古書畫、古雕塑藝術品等等,民間皆有之!是真是膺,那就靠你自己去「慧眼識珠」了。

我為何鼓勵民間收藏?甚至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集團,可以將古文物藝術品收藏作為投資取向之一?因為,近十餘年來我在民間看到的古文物藝術品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它們都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甚至是萬年來的偉大創造成果,是我們先人的智慧、勞動和心血的結晶啊!還因為它裡面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宗教、哲學、文化、藝術、審美情趣、倫理、品格和人性啊!但是,按中國古文物藝術品的實際狀況而言,單一靠國家收藏是不現實的。因為,首先是對民間收藏的古文物藝術品的認識不一,甚至根本不認可。不是不只一個大的博物館、院,多次拒收收藏家捐贈的古文物藝術品的例子嘛!甚至有的館以「一票否決制」為由,加以拒絕。其次,即便是認同了,公立博物館也沒那麼多經費來買民間珍品,也買不起!國家不可能也不應該無節制地把錢花在收購古文物藝術品上。迄今依然存在,一面花巨資從國外買回普通藏品(過去或可視作珍貴品的東西,現在在大量新出來大量珍品面前,它可能就成普品了);另一方面卻讓大量出土文物被當作仿品、工藝品,年年月月不斷地流失或廉價行銷海外。正因為如此,我鼓勵民間收藏,宣傳民間收藏的意義,是在收藏歷史、文化和藝術,是在收藏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且還是在完善、豐富和幫助國家收藏。實際上,是在踐行保護文物的工作,是在藏寶於民。我認為,不僅在這三十年古文物藝術品出現特殊形勢可以是這樣,即使是在未來,國家和民間兩種收藏,都應當是並行不悖的。難道人家不認同、不收藏,就任其大量古文物藝術品橫遭破壞、四處流失才對嗎?同時,還要明白,我們講的中國古文物藝術品這種特殊財富,從一定意義上說,它既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當然首先是中國的,必須受到尊重與保護。令人遺憾的是,那些不被某些人認識、不被承認、不被接受,而大量地堂而煌之走出國門的東西,早被外國收藏家、專家、外國博物館、收藏館,當成寶貝了。我在韓國和新加坡都聽到他們的藏家和專家對我說過幾乎是同樣的話:「你們不要,我們要!」聽到這樣的話,真是叫人何等的尷尬和心痛啊!

六、關於加強民間收藏文物保護與利用的幾點想法

民間收藏文物與國家收藏文物一樣,同樣有一個保護與利用問題。由於種種原因,對於民間藏品來說顯得更為緊迫。

本人1959—1964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學專業讀了五年考古,畢業後先後在中國文物博物館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三個國家文博事業單位,做了一輩子文物工作(後來還做些管理工作),退休之後又接觸了大量民間收藏,並應邀在國內外鑒定鑒評過一些收藏品,支持幫助有條件的收藏家辦博物館、藝術館、會所。可說是一個老文物工作者。面對大量的林林種種的民間收藏品及其現狀與問題,尤其是當看到、聽到那些令人堪憂的問題,諸如大量古墓被盜掘、大量古文物藝術品被流失、填埋、損壞、真作假,以及其他種種混亂現象,想的很多,甚至寢食不安。其間也給某些領導、同仁和媒體,不只一次地談起過一些自己的看法,以及零星的想法或建議,甚至大聲急呼「要更多地關注民間收藏!」大概是因為自己已是個退休老頭了,言微力薄,不起什麼作用,甚至是被認為在「添亂」。但我猶今不悔,仍然繼續在說一些看法與想法。

因為我以為,中國民間收藏和民間藏品看起來好像只是一個古文物藝術品問題,但決不僅僅如此!無論從中國還是從世界文明史、文化史和科技史、藝術史的角度看,它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說,中國民間收藏古文物藝術品是個很大的事情。中國人自己必須有個明確的、正確的認識和估計。這也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

三十多年來,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由於諸多方面的原因所至,對民間收藏和收藏品一直都存在著認識問題,態度問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問題的巨大差距,存在著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問題的諸多不適應,從而又造成古文物藝術品的空前大流失,大破壞。這是必須反省的!所以我認為:

首先,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要承認如此多的人,收藏了如此多的古文物藝術品,特別是其中有大量的珍稀文物、國寶級文物藝術品這個基本事實,並正確予以應對。我作為一個老文物工作者,堅決反對盜掘古墓葬、古遺址,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反對和唾棄的行為,並有嚴刑竣法;也堅決反對有的人在土木工程中以一己之私利而破壞或私分文物的種種行徑;反對某些無緒的或虛假的市場和市場管理。但是,它們卻成了不爭的事實而一直存在著,並漫延開來。在這種種情形下,我只能從另一個角度說,是民間收藏為國家和民族保護了一筆無比巨大的民族文化遺產,一筆無比驚人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大好事情,是對國家和民族的一種貢獻。儘管目前收藏中有許許多多負面的東西,但這不能歸咎於民間收藏本身,應當從文物管理部門和管理者的思想認識、工作作風、管理方式方法和管理體制進行檢討,甚至從法律、法規上進行反思。

其次,要對民間收藏品有一個正確的估計。民間收藏品有真有假,質量有高有低,純屬正常。不能因為有假而忽略了真,也不能因有真而掩蓋了假。這些年來直至目前有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是,一些個人甚至單位,盲目地否定民間收藏品。一些專家和專業人員在鑒定民間藏品時,除了通常易見的普通文物或考古已經發現過的文物之外,均不認可。「專家隊伍」不僅良莠不齊,更有魚目混珠者。中醫開藥方之前,還有個「望、聞、問、切」。我們有的人鑒定文物甚至看都不屑看一眼,張口就說「假的!」或武斷地認為,「歷史上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東西」,什麼院、什麼館都沒有,「你不可能有這樣的東西」!還有人在一些活動中,出於某種私利故意製造混亂,造成極壞影響。個別人甚至與國內外利益集團相勾結,直接使中國古文物藝術品和國家利益蒙受損失。要改變這種情形,必須下決心以整頓隊伍,用猛葯以端正態度。讓這個隊伍和更多相關人員,在對待古文物藝術品問題上,不是冷漠,更不是以利己為標準,而必須有一種敬畏之心,欽羨之情。用呵護的精神,用嚴肅認真、科學求實的態度,對待祖宗留下來的古文物藝術品。惟有如是,才能上對得起祖先,下無愧後人。

第三,要給予民間收藏和收藏品以合法地位。文物是國家資源。但不可將收藏文物與竊取國資源劃等號。這就是怎麼樣面對已經形的民間收藏這個大局面,又怎麼從法律層面入手化解局面中的各種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合理地、正確地對待。能否考慮,在更加嚴格文物保護法律與措施,震懾和嚴懲文物犯罪行為的同時,對於已經形成的複雜的民間收藏事實和巨大數量的收藏品,只要不能證明其收藏者本人是盜墓者,或與盜墓有直接關聯者,對其藏品可以不問來源,不問價錢,不問真假,並承認其收藏者相應的合法權益。在具體處理民間收藏品問題上,還應考慮憲法和物權法等的相關規定。

第四,要給民間收藏品以正當出路,並為之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律法規。比如制訂關於民間文物保護、利用法,對於民間收藏的重要文物進行備案保護;又比如支持有條件的民間收藏家,建立各種各樣的博物館、藝術館、展覽館、會館、公館、會所或聯合辦館;可以將自己的優秀藏品在國內舉辦巡迴展覽,具備一定條件的,經過主管部門批准可以到海外辦展,宣傳和弘揚中華文明和古老的中國歷史文化,認識人類不斷的創新精神和偉大的創造能力。同時,可以考慮民間收藏品在法制、工商、稅務和市場規範條件下,進行交流和交易的正當性。可以考慮普通的民間文物和文物市場,對外國人開放,讓世界收藏中國!甚或可以考慮,在國外辦有「孔子學院」或「中國文化中心」的地方,同時舉辦常設中國文物藝術品展覽,講中國故事。因為它更為直觀,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政策由國家制訂,展品可以直接從民間收藏品中組織。此外,對於收藏家以己之藏品,來開展社會文化事業、慈善事業和為大眾謀福祉者,國家可給予必要的支持和獎勵。在此過程中,文物主管部門必須改變長期以來對民間收藏的「駝鳥政策」和無作為、不作為狀況。

第五,要認真解決民間重要收藏品的真贗問題和估值問題。藏品真贗與價值,幾乎是諸多問題都遇到的一個「瓶頸」,但真贗鑒定與價值評估都同樣混亂。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規範對民間收藏品的鑒定活動和鑒定規則,使鑒定活動有章可尋,有法可依。鼓勵在鑒定活動中將傳統「眼學鑒定」與現代「科技檢測」相結合,使那些通過眼學鑒定和科技檢測的珍稀文物得到妥善保護。可考慮設立民間收藏貢獻獎,表彰和獎勵那些對國家和民族有特殊貢獻的收藏家和收藏人士。

第六,要大手筆修改《文物保護法》,使其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物法。甚或可以考慮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將文物保護法改定為《中國文物藝術品法》。對國家和公立單位收藏文物與民間收藏文物一視同仁,均受法律保護並均要依法行事。鑒於當前實際情況,在文物藝術品法中,應將民間收藏和收藏品問題單列章節,對民間收藏的種種問題,特別是民間收藏品的保護利用問題,要細化、規範化和法制化。第二種情形是,不妨考慮「雙軌制」,將國立、公立單位文物與民間文物,分別立法,分類管理。對國立、公立單位收藏的文物要嚴,而對民間收藏文物則要寬鬆一些。比如,對民間收藏品中的國寶級文物藝術品實行重點管理或監管,對普通文物藝術品,更多地可以通過行政、工商、市場等形式,做具體規範和運作。國家對民間收藏品,特別是重要文物藝術品有優先徵集的權利。這或許不失為一個對民間收藏文物保護與利用的好辦法。這個辦法能將民間這部分文物藝術品活起來,並且進行有序的良性的運轉;民間文物,這筆無比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活起來了,它的前景,它帶來的影響,將是無比巨大的和極其深遠的。

以上,只是個人多年來的見聞與感觸,看法和想法,用它與朋友們分享。至於涉及的諸多問題特別是與法律相關的問題,更不是個人的見識與能力所能及的。我講的這些,僅是一己之見,錯誤難免。其實,這些對許多人來說已都熟知或關心的事實。

朋友們:讓我們共同努力,使祖先用勞動、智慧和心血創造的成果,得到更好的保護,並使遺存下來的這些難以數計的古文物藝術品,在建設社會主義新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中,發揮積極的更大的作用。

註:此文系本人2014年9月20日在上海部分企業家收藏家大會上的演講稿。同年11月18日在北京一個研修班作過同樣內容的講座。後來曾做過局部修改。


推薦閱讀:

從下崗女工到蜀綉大師,她的作品掛進了人名大會堂
新長城傳媒丨一代大師——黃賓虹
比修圖更難的,是收款呀!自由修圖師的痛,我懂!
為什麼現在的藝術生這麼多,難道大多數人是,想到自己的文化差就來學藝術,還是喜歡呢?
愛畫畫,堅持下去,會越來越好。

TAG:藝術 | 文物 | 收藏 | 藝術品 | 古文 | 事情 | 民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