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歷(黃帝紀年)與起源
道歷(黃帝紀年)與起源
2011年06月01日
軒轅皇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與神農炎帝及東夷族、苗族祖先蚩尤同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河北涿鹿有中華三祖堂)。炎黃二帝,開疆拓土,促進了民族大融合。開創了中華文明,創造了中華文化。劃九州,定中原,繁衍了炎黃子孫。炎黃後裔稱為百姓,蚩尤後裔稱為黎民,通稱為黎民百姓。是中華民族形成的主體之根本。
道教的起源即來自於上古時代的黃老之道,自黃帝於崆峒山問道於廣成子,從而了悟大道,至老子西出函谷關,授尹喜真人道德五千言,為黃老道誕生至成熟的階段,也就是道教草創的階段。同時,由於方士求仙之道興起,莊子寫「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貌若處子,膚若冰雪,不食五穀,吸風飲露」這樣的神人、真人,就是得道者的狀態。自此,方仙道與黃老道合一,至東漢時期的正一道天師張道陵建立了教團制度。
公元前2697年黃帝制甲子,即黃曆元年。自黃帝戰蚩尤,問道於廣成子,至九天玄女向黃帝面授兵符印劍,創甲子以紀年,最後黃帝乘龍升天,因此黃帝被歷代認為是帝王成仙了道的樣板,稱為道教的始祖,老子為道祖,張道陵建立了完備的道教制度,被稱為教祖。
道歷為道教專用歷記,在演變過程中又被稱為六十花甲歷、華胥歷、華歷、伏羲女媧歷、甲子歷、黃帝歷、黃曆、農曆、周曆、中華歷、中歷。以黃帝六十甲子紀年,傳說黃帝時代的大臣大撓「深五行之情,占年綱所建,於是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日,謂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曆之符號。
制訂曆法需要一個起算點,這個起算點就叫做曆元。象公(西)歷的曆元是以基督元年耶穌誕生日為起算時間,而中國的曆元則與天象有關,史書上常說:「上元混沌甲子之歲、日月合璧、五星聯珠、七曜齊元。」華夏民族的農曆曆元按干支記年法是始於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合朔並交冬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為農曆的曆元。太乙數統宗記載:「上古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天心氣運正值冬至,日月合璧,五星(指太陽系九大行星之金木水火土等五星)聯珠,皆合於子,是為上元。」。每年冬至為一年之始,朔旦為一月之始,夜半子時為一日之始,甲子日為干支記日之始。必須以甲子日,而且恰好又是冬至及朔旦日的夜半子時,才算是曆元的開始,除此而外,還要日月合壁,五星聯珠。據說在公元前2697年黃帝即位的那一天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正好是天文中五星聯珠的時候,五星聯珠,既是干支曆法的開始,又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聖人即位的時刻,自然就成為了中華民族曆法的開端了。
唐朝曾尊老子為其始祖,曾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為道歷之開始。但宋以後,仍以黃帝紀元為用。但因道教恭敬六十甲子為神,傳統道教齋醮道場,皆書以天運甲子之歲,因對神明,故表文奏章不用道曆紀年。
道歷計算方法:因公元前 2697 年為黃帝紀元開始,所以用公元前紀年 2697 年加上公元紀年。如:
公元 2011年 = 2011+ 2697 年 = 4708 年。 即公元 2011 年,為道歷 4708 年 。
(據黃信陽博客)
推薦閱讀:
※《周易》與《黃帝內經>>
※寶寶美學課系列八 | 黃帝戰蚩尤
※軒轅黃帝四季詩 對照一下哪一首屬於你的詩
※2009己丑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王全書恭讀拜祖文
※黃帝龍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