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好人」最失敗的地方是伴侶關係|武志紅解析為何你受累不討好的10個心理密碼

>>>>戳上面關注我們

▲劉小東油畫作品True Love|劉小東的繪畫是我們了解中國人生活狀態的一個窗口


前幾天,好朋友莉亞liya在微信上發給我一個鏈接,是武志紅老師2016年1月7號發在他的新浪微博上的文章,標題是《好人,是中國文化的必然產物》。令我感動的是,武老師特別標明:

採訪者:《心理月刊》編輯王小屋

回答者:武志紅

這是2013年我對武老師的一個採訪。武老師文筆很好,所以通常我會列一個比較詳細的提綱,武老師筆談。這一次武發師所發的是一個特別完整的文本,我的採訪提綱以及武老師對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清清楚楚。最終發在《心理月刊》上的成文,我把我的問題全部隱去,提煉了10個武老師回答中最精華的觀點。

2015年7月26日,十分心理微信公眾號正式上線,7月31日,我們就迫不急待地把武老師的這篇文章發了出來。

但當時我們的粉絲少,發這麼早還是可惜了。武老師在微博發這篇採訪,讓我們決定重發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更多的人能夠掙開「中國式好人」的束縛,在即將到來的猴年,更自由地工作和生活,同時也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別人。

—— 十分心理聯合創始人 王小屋


「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忍不住將他們扛在肩上背在背上,結果自己被深深拖累。」心理專家武志紅稱自己也是這種「中國式好人」中的一員。這幾年裡,武志紅在廣州帶領一個「好人學習小組」,一群以別人的需要為需要的「好人」在一起做團體式的交流,主要就是討論:

為什麼我們不由自主地就要去做「受累卻不一定討好」的好人。

「這些太好的人,他們十幾二十幾歲時,好人的行為中有激情,有閃閃發光的感覺,而且意識上真的是只想付出不要回報;30多歲時,逐漸發現付出並沒有帶給自己什麼回報,甚至自己還被人誤解和疏遠,於是逐漸有了怨氣;40多歲時,動力嚴重停滯,熱情不再,但還是習慣性付出;50多歲時,怨氣已經讓他們面容發生改變;70多歲時,很容易一身病,並且怨氣衝天到誰都不願意接近。」武志紅說。

1、中國式好人都在討好

以我所知,心理學並未特別專門地研究「中國式好人」,只是一些書中(並且是外國作者的書),零散地寫到了討好型人格。《愛是一種選擇》這本書集中寫了這種人,並給他們起了一個名稱,叫「拖累症患者」。

  • 所謂拖累症,即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忍不住將他們背在肩上,結果自己被深深拖累。

  • 這本書當時就震撼到我,我一直都在不遺餘力地向很多人推薦這本書。這本書總是在噹噹和卓越網上脫銷,我想,我應該有一些功勞。

    為什麼「中國式好人」要加引號?因為真正的好,是那種我存在你也存在,我愛你是因我有豐沛的愛、並且我真的不需要你的回報,而你真回報時我也坦然笑納。

    拖累症患者,或我說的「中國式好人」,他們的好是討好,而討好,是你存在而我不存在。並且,討好,都伴隨著很深的自卑與恐懼。

    最要命的是,討好者的確看似不尋求物質與利益上的回報,但他們其實要一個很大很重要的回報——尊重我、愛我、關注我、親近我。但討好,本質上是一種防禦,一道牆,所以反而將討好者與他人隔離開,於是討好者發現自己簡直付出了一切,卻什麼都沒得到,那時就會怨氣生出。越是超級好人,他們的怨氣越是可怕。

    2、中國文化的必然產物

    「中國式好人」是如何煉成的?這可以從母嬰關係說起。我將心理創傷分為3大類——

  • 被拋棄創傷:主要是3歲前,孩子最需要媽媽時,而媽媽經常不在他身邊,或者在他身邊也看不到他。

  • 被吞沒創傷:從一歲半開始,孩子特別需要自由與獨立,但媽媽與其他大人卻要孩子聽他們的話,於是孩子有了被吞沒的感覺。

  • 俄狄浦斯情結:即戀父戀母情結。從3歲開始,孩子有性能量開始噴涌而出,而且性能量是指向異性父母的,並要與同性父母競爭。這方面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孩子有嚴重的性羞恥感。具體表現就是,所有的需要都是不好的,特別是性需要是最壞的。

  • 每個生命都有一個很深切的需要——他的自我,要以他的感覺為中心而構建,但中國文化的每一個層次都強調說,你自己是沒有任何存在價值的,你的價值就在於對別人好上。這種無所不在的文化基因,讓我們每個人在生命的每一階段都會耳濡目染地認為,自己的價值就在於對別人,特別是家人好上。

    所以,討好型人格或拖累症患者,在歐美,是自我發展不良的產物,而在中國,卻是文化的必然產物。

    可以說,一個正常的中國人,就是一個我所說的好人。

    3、最失敗的地方是伴侶關係

    他們總的特點是,最愛付出,口頭上會說,不要回報。很多人不是說說,而是真的認為自己不需要回報。不過,他們的付出沒有熱情與溫度,缺乏感染力。他們的心是關閉的,這也導致,他們的世界容易是關閉的。他們的好,很容易在社會上獲得成功。社會功能好的,可以因為他的付出行為,而贏得許多朋友與生意夥伴。我見過許多億萬富翁,里里外外都是想著付出,而贏得了無數人的信任的。所以絕非是,要靠陰謀詭計才能獲得利益。

    不過,他們的好,卻在家庭中很容易遭受挫折。譬如,他們對孩子好,幫孩子包辦一切,對孩子的任何需要和任何挫折都非常敏感,試著去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但是,孩子卻容易不買他的賬。其中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儘管是在過度付出,但他們其實感覺不到孩子的真實存在,所以他們付出,是付出給一個想像中的孩子,而這常常是他們自己內心那個童年因為缺乏愛而有匱乏感的孩子。而他們真實的孩子,則會感覺到被強加,甚至會有被綁架被勒索的感覺。勒索什麼?勒索認可與服從。並且,面對一個超級付出的父母,孩子會有巨大的內疚,這也是他們想逃離好人父母,和父母對著干、甚至自毀的重要原因。

    好人最失敗的地方,是伴侶關係。好人藏著一個邏輯是:

    我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愛我。這種對愛的渴求,自然是在伴侶關係中達到頂峰。

    可是,伴侶關係的根本邏輯是親密。親密,只能是通過真實和敞開而達到,而付出卻沒有這個功效。

    並且,好人的好,其實還藏著一個根本性的防禦:真實的我,是壞的,是沒有人愛的,我若想得到愛,就必須摒棄真實的自己,而成為一個好人。但這個好人,是虛假的。面對一個虛假的人,我們沒有辦法生出愛與親密。所以,好人越是好,他們的伴侶關係越是疏遠,而對方若有條件,就很容易出軌。若配偶出軌,好人的絕望與憤怒就會達到極致。因他的邏輯「我對人好就會被人愛」遭到了根本顛覆。所以,好人對配偶的疏遠乃至背叛,會產生巨大的憤怒。

    好人在中國如此普遍,也是中國的伴侶關係質量差的原因之一。我們必須切記這一點:

    對別人好,可以贏得認可與尊重;

    但若想贏得親密,只有一條路——真實和敞開。

    ▲劉小東油畫作品《觀看》|劉小東的作品以極大的力量表現「呈現出一個國家的傷口和一個藝術家的無言的立場」

    4、對別人越好對自己越委屈

    他們會嚴重委屈自己,他們對別人越是好,他們對自己就越是委屈。不過,這並不是一種意識上的強迫行為。好人,通常是閹割了自己需要的人。他們認為,需要和慾望,都是罪惡。

    所以,當好人只是自己一個人時,他們的慾望和需求可以降到非常低的水準上,他們對任何享受似乎都不熱衷。而一旦和另一個人構建了關係,譬如伴侶,譬如孩子,甚至朋友,他們的雷達就會不斷搜索,對方的需要是什麼,然後圍著對方的需要轉,儘可能給予對方滿足。甚至是,甘願為對方死去,如果對方能特別認可自己的話。

    好人最重要的邏輯是:

    真實的、有慾望有需要的自己是壞的、卑劣的,成為一個對別人有用的好人,才能被人愛。

    5、經常受累不討好

    好人嚴重地討好別人,卻經常受累不討好。這有幾個重要的原因:

  • 第一,他們在滿足別人的需要時,又會忍不住向對方傳遞一個信息:你有需要,所以你是壞人。這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需要和慾望都視為壞的,這一點也必然會投射到別人身上。

  • 第二,好人的過度付出與自我犧牲,會讓對方有內疚感。並且,好人因貌似真不需要回報,所以他們的關係就成了單向的,對方只能接受,而付出卻總被好人擋回,同時伴隨著內疚感的累積。沒有人喜歡內疚。

  • 第三,好人在向對方傳遞一個信息:我對你這麼好,所以請愛我。當你真去靠近他時,卻發現,他會逃避愛。或者說,你很容易會感覺到他們有一個厚厚的殼,擋著你靠近他。你會感覺到,親密他們很不容易,但若不親近他們,他們又會意識或無意識地發出怨氣——我這麼好你怎麼還不愛我。這種矛盾讓人煩躁。

  • 6、或輕或重的軀體化表現

    「中國式好人」普遍有各種各樣的軀體化表現,因為,他們太壓抑自己的情緒與活力了,這最終會演變成軀體化表現。譬如,我的一個來訪者一輩子都在嚴重壓抑憤怒,到了50多歲才在諮詢中逐漸學習到能夠表達憤怒,她在一次酣暢淋漓地表達了憤怒後,感覺是「晴空萬里」。然後她就明白了,為何她的婆婆身體部件都像進口的一樣運轉良好,而她的媽媽五臟六腑都像國產的一樣有毛病,原因就是婆婆活得不壓抑而媽媽極度壓抑。

    7、「壞人」對他們的折磨可能帶來改變

    一個「好人」,感覺活得很累,很不舒服,會自我覺悟嗎?當然可以!心理諮詢與治療能發揮作用,很關鍵的是,來訪者能在諮詢中更深地認識自己,而若「中國式好人」能自己認識自己,這當然可以帶來改變。

    不過,讓「好人」認識自己會有難度。因為,他們就活在自己的殼中,他們認識自己時,常常穿越不了這個殼,他們的思考,通常只能抵達殼的外部,而不能深入到殼內部的柔軟之處。並且,反思自己的好,就是要挑戰乃至顛覆「我是一個好人」這種良好的自我感覺,這會形成很大的障礙。

    什麼會帶來好人的改變?我見到的,通常是壞人對他們的折磨。很有意思的是,越是大大的「好人」,他們的伴侶與孩子就越是「壞」,這會帶給他們一系列的衝擊,會把他們沖得七零八落,但偶爾,也會將他們的心沖開。不過,這種沖開是一種受虐,最好是在一個愛與接納的環境中,安全而舒服地打開。

    ▲劉小東油畫作品《入太湖》|劉小東描繪的「大都是歷史的匿名者,他們是人群中的人」

    8、從好人的殼裡走出來

    在我的諮詢中,對「中國式好人」一定程度的成功改造是蠻容易發生的,譬如那位最初引發我對中國式好人進行總結思考的超級好人,她就在有意識地學壞一點——

    就是認識自己的慾望與需求,並去滿足自己,而逐漸地從好人的殼中走了出來,成為了一個生動而有堅定自我的人。

    最深的改變,或者說全然地改變,應該說殊為不易,譬如我自己,是一直到去年6月28日,通過一個晚上的3個印象極深的夢,我才碰觸到讓我成為好人的最重要原因——我內心中也有一個絕望的內在小孩。若不是有自我分析的習慣,這三個夢只會嚇到我,而不會成為我認識自己的一個關鍵契機。所以說,若有很好的自我分析能力,自己認識自己是一個辦法,但若有條件,我還是建議找一個好的心理醫生,更專業地幫助自己。

    9、做一個真實的人

    我說過我要發起「好人改造營」,如果我們不能做「中國式好人」,那麼我們能夠做什麼人?一個真實的人。當我和一位來訪者諮詢時,我逐漸意識到,他過去一直想改變自己,因為他覺得真實的自己是根本不值得愛的,所以他想發展出一個更好的自己,但他逐漸明白,諮詢發揮作用之時,都是他的真實自我能在愛與接納的安全環境下得以呈現。

    10、讓家庭不再出產中國式好人

    為了讓我們的家庭不再出產壓抑的和討好的「中國式好人」,而是培養出生動的、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孩子,我認為要從三點著手:

  • 第一,在孩子最小的時候,特別是一歲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特別是媽媽,要與孩子盡情地有情感互動,和孩子經常有皮膚接觸。這時的愛必然要伴隨著親密與互動,若無親密與互動,而只是非常緊張地照顧孩子的物質與安全需要,那麼,孩子不會感覺到愛,他就會覺得,真實的自己是糟糕的、不值得愛的,他得成為另一個人才能被愛。

  • 第二,當孩子逐漸有能力開始探索外部世界時,給孩子自由,讓孩子按照他的感覺、他的聲音去探索世界,讓孩子知道,他的內在是足以成為他行為的憑藉的。相反,中國父母最常做的是,干涉孩子的任何一個選擇,然後要孩子聽話,按照自己的來,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而剝奪了孩子的存在感。

  • 第三,特別重要的是,鼓勵孩子的活力流露,而活力有兩個重要的表現,一個是創造力,一個是性。中國父母需要很深的學習,才能懂得尊重孩子的活力與性能量的流動和表達。


  • 武志紅

    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療師,著有《為何家會傷人》等書。

    歡迎各種分享至朋友圈

    如其他公號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中國式婚戀的一大隱疾:女人把感情看得太重而男人看得太輕
    中國式王朝衰敗的12條法則*
    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 焦慮的母親 失控的孩子?
    中國式送禮:那些不為人知的潛規則
    這首詩告訴你,中國式愛情原來的模樣 | 枕邊讀詩

    TAG:中國 | 密碼 | 心理 | 中國式 | 好人 | 失敗 | 伴侶 | 武志紅 | 關係 | 地方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