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二講-第15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二講-第15集 諸位觀眾,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第三十七面,我們看經文。
【阿難復白佛言。人不自手殺者。不自手殺為無罪耶。】
這是本經第二個單元。這部經實在上我們看起來,就像是釋迦牟尼佛為大家解答疑問。在前面答覆阿難尊者所問的:學佛得的果報是富貴諧偶,還是衰耗不諧偶?世尊當年在世,學佛同修當中一定有這兩種不同的果報。佛教傳到今天已經有兩千多年,這是外國人的說法;中國歷史上記載有三千多年。這些我們無需要去討論。在這麽久的時間當中,佛法傳得很廣,學佛人所得的果報也是這兩個極端。究竟是什麽樣的原因,為什麽有人學佛得到利益,有人學佛得到凶災,原因到底在哪裡?上面這一個單元,佛給我們解答了。總的來說,依照佛的教誨與方法去做,你一定得的是利益、得的是好處;違背了佛陀的教誨,你得的是凶災。經文雖然不多,裡面的道理、境界非常廣泛,我們限於時間,只能跟諸位同學略說。
上一次我們在新加坡將這個經講過一遍,好像總共講了八十多個小時,比這個地方講的當然詳細。過去所講的,如果諸位要認真去研究,可以把從前所講的都能聽一聽,每一次所講的都不一樣,這一次我完全從重點來跟諸位做報告。
第二個單元是講「殺業責任」,這是屬於戒律。戒律的範圍也很廣,佛在此地只提出一樁事,我們要能夠舉一反三,聞一知十,你才真正體會到佛陀怎樣教導我們。說到戒律,無論是大乘小乘、在家出家,第一條都是不殺生。佛為什麽把這個訂在第一條?我們要懂得。一切有情眾生,沒有不貪生怕死的,而慘死尤其是令人恐怖,所以佛才把這一條戒訂在第一條;換句話說,殺生是一切惡業當中最重的惡業。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懂不懂這個道理?人,大概是不太容易殺,你不會去殺人。螞蟻,你殺不殺牠?蚊蟲來咬你的時候,你殺不殺牠?牠也是一條命,牠也貪生怕死。蚊蟲來咬你、來叮你,你要想想,牠餓了,到這個地方來想討一頓飯吃。你要慈悲,你學佛布施供養,歡歡喜喜的供養牠一頓。你不歡喜,趕走就好了,你何必殺牠?牠不犯死罪。就正如同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謀生,討生活一樣,不是死罪,不應該殺害牠。真正佛弟子,應當布施供養。「六度」,頭一個講布施。你都不肯布施,你那麽樣的吝嗇!不但吝嗇,你還要殺害牠,這個罪造得太重了。
這些事情,在現在社會裡面太普遍了。還要用殺蟲劑來殺牠們,生怕牠們沒有死盡。你殺牠,牠有仇恨,牠將來會報仇。牠報仇,也要把你一家人殺盡。你就想想這樁事情,冤冤相報,太可怕了!太凄慘了!太可悲了!為什麽要這樣作法?這些小動物都有靈性,這個靈性,在佛法裡面講就是佛性。既有佛性,牠將來決定作佛。所以蚊子來吃我們的血,我們應該做什麽想?供佛。你能做如是想,你是行菩薩道,你是真菩薩。牠有靈性,就可以跟牠溝通。前面我跟諸位說過,草木都有靈性,都可以溝通。動物的靈性比植物的靈性高,我們可以生活在一起,可以和睦相處,可以互助合作。牠不會來干擾我們的生活,我們提供牠生活所需。
這些話沒有人跟你講,你沒做過試驗。你今天聽到了、明白了,你在家裡可做一個試驗。你家裡的螞蟻聽你的話,你家裡的蒼蠅、蚊子、蟑螂聽你的話。我們和睦相處多好,一家人同住在這個環境裡頭。我們能夠跟這些小動物和睦相處,我們就能夠跟人群和睦相處,不同的國土、不同的種族、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也是一家人。這麽一來,人為的災難沒有了;天災人禍,人禍就沒有了。人為的災難最嚴重的,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是核武戰爭,這是最嚴重的。為什麽會有這些災難?人為的。人與人之間,不知道相敬相愛,不知道互相尊重,而造成敵對、造成仇恨,這是很大的不幸,不應該的。
所以遇到這些災難,我們要深深反省,如佛所教,你要找它的根源,這個災難的根源在哪裡?找到根源,把這個根源消除。這個根源就是我們自己失去慈悲心,喪失了愛心,不知道愛人,不知道愛物,不知道愛護一切眾生,迷惑顛倒,胡作妄為,隨隨便便殺害眾生累積下來的殺業。佛在經上有一句名言,告訴我們:「若要世間永遠沒有刀兵劫(永遠沒有戰爭),除非眾生不食肉。」只要一切眾生不再吃眾生的肉,這個世間就永遠沒有戰爭。換句話說,戰爭的殘酷、災難是很痛苦的,從哪裡來的?吃眾生肉,殺害眾生。你殺眾生,眾生一定會報復,就這麽來的。
佛在此地談到戒律,舉這一個例子。初學佛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在這上面下功夫,要懂得道理,了解利害,知道這個因果的利害,一定要遵守。阿難問得好,『人不自手殺』,就是沒有親自動手去殺生;不親自動手殺生,有沒有罪?這問得好。現在富貴的人家,可以說是天天殺生;不但吃肉,喜歡吃活的。他自己要不要殺牠?他不要殺,他底下傭人很多,吩咐他廚房的廚師去殺。這個殺生的責任,誰負?我們看看下面佛給我們的解答,在第三十八面:
【佛言。阿難。教人殺生。重於自殺也。】
這一句話就把殺生的這個罪判定了。下面再解釋:
【何以故。或是奴婢愚小下人。】
這都是你吩咐的,你下命令叫他們去殺的,他們是執行的。這些人沒有智慧,不曉得這些道理。
【不知罪福。】
你下命令叫他殺,他就殺;他還歡歡喜喜、高高興興殺,殺來伺候你。責任是你負,你是主犯,那些人是從犯。他也有罪,他的罪輕,你的罪重。這是講平常你家庭裡面肉食。下面:
【或為縣官所見促逼。】
這是什麽?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刑警,他身不由主。現在不是縣官,是法官,法官把這個囚犯判了死刑,刑警去執行。在從前叫劊子手,執行死刑犯的這些人,他是「為縣官所見促逼」,他不能不去殺人。但是:
【不自出意。】
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是接受命令。
【雖獲其罪。事意不同。輕重有差。】
罪重的是誰?是那個判罪下達命令的人,他的罪重。執行的人,他有過,他沒有罪,他輕,他是奉命行事。這裡面的道理,實在講現在懂得的人真的不多。也許你們在此地,但是在台灣還不太容易覺察到。我們在新加坡,新加坡的回教徒多,比台灣多得太多了。回教徒吃肉,他們吃牛、羊肉。如果不是他們阿訇殺的牛羊,他們決定不能吃。一般館子裡面回教徒不敢進去,他知道殺生吃肉有罪過。阿訇,他們叫阿訇,等於我們佛教裡面叫法師。要阿訇來殺,阿訇給這個被殺的畜生,先給牠誦經念咒,也是跟牠談條件,希望牠把這個身體奉獻出來供養大眾,這裡祝願願牠生天,它有一套儀式。而且在殺的時候,決定是一刀斃命,減少牠的痛苦,這是慈悲。換句話說,盡量減少牠的痛苦。我們一般殺生沒有想到這一層,慈悲心、愛心都沒有。
當然他也是有罪,殺生總是有罪;但是『事意不同』。回教他們殺生,跟我們一般普通殺生,「事意不同,輕重有差」。我們一般人殺生的罪,一定比回教阿訇殺生罪要重。這裡頭有很深的道理,你要不細心去體會,你怎麽會懂?實在我們不能體會,多讀佛經,佛在經裡面這些事情說得很詳細,說得很多。這個講記裡面,也說得相當清楚,諸位同修自己去看,我們就不再多說。再看下面這一段,這是講輕重,事意有差,差在什麽地方?
【教人殺者。知而故犯。陰懷愚惡。趣手害生。無有慈心。欺罔三尊。負於自然神。傷生杌命。其罪莫大。】
佛說的這些話,實實在在是對我們自己講的。這裡面的大意有三點,我們這個講義裡頭說出來了。第一個是教人殺生,你下達命令,重於你自手殺生,你是主犯;第二個是無知,是為官府逼迫的,這個輕;第三個是明知故犯者最重。我們看這個經文。『教人殺生』,你是下達命令。『知而故犯』,尤其是發動戰爭的。所以明理的人,絕對不會發動戰爭。你要曉得,你發動一個戰爭,你殺多少人?你害多少人為你那一個念頭,捨棄生命財產,你能不負責任嗎?你能夠不受報應嗎?沒有這個事情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愚人他敢,他不知道這些道理,他不相信因果報應,他敢做!有智慧的人、聰明人,決定不敢。不但不敢殺害眾生,連令眾生生煩惱都會避免。為什麽?修善積德,就是從這兒做的。修善積德,我們的前途才真正的一片光明;作惡的人,前途是一片黑暗,死了之後,沒有不墮惡道的。我們一定要記住,人生很短促。
我到台灣來的時候,我們在大陸上的同學有一百多人,現在大概只剩下三十幾個人,多半都走了、都不在了。每一次同學們聚會都少幾個人,過幾年漸漸就輪到自己,這是事實,不能夠迴避的。從這個地方警覺到生命很短,何必造罪業?何必跟人過不去?自己犧牲一點、奉獻一點、吃虧一點、忍讓一點,肯定有好處。你能這樣做,你的心安,你的煩惱輕、智慧長,後福無窮。如果你長壽,晚年得福報,來生福報比這一生肯定殊勝。為什麽不修福?只貪圖眼前,轉眼之間,三惡道去了,那個虧真的吃大了。
我們要想自己真正得福,在這一生當中過得幸福美滿,你不學佛,你決定做不到。幸福美滿從哪裡來的?從高度智慧來的。高度的智慧是在佛法裡面得來的,佛法教我們修「戒定慧」,你才曉得高度的智慧從哪來的?從定中來的。定,就是我們凈宗講的「清凈心」,心不清凈,沒有智慧,只有煩惱。清凈心從哪裡來的?嚴持戒律,此地講的五戒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你的心才能得到平靜,平靜的心生智慧,你才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捨去戒定,求智慧,沒有這個道理。那個所求的,佛經裡面講的「世智辯聰」,不是真智慧,真智慧決定不能夠離開戒定。這個道理與事實,一定要記住。所以,明知故犯。
『陰懷愚惡』,愚是愚痴,對於理事、因果都不明了,這是愚;惡,這是造作惡業。『趣手害生』,你下達命令叫別人殺,也等於是你自己親自殺生,沒有兩樣。『無有慈心』,你要是有慈悲心,你不會傷害眾生的性命。你愛自己,你也會愛眾生。你愛你的兒女,你也會愛別人的兒女。發動一個戰爭,徵召多少年輕人去打仗,你自己的兒孫為什麽不去?一個戰役當中,你自己的親人死了、陣亡了,你難不難過?你再想想,所有陣亡的這些人,他都有親人,誰家不難過?有慈悲心,想到這樁事情,怎麽可以打仗?戰爭,決定是兩方面的,一方面不打,那一方面就打不成了。怎麽打起來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今天我們生存的這個社會,就遇到這麽一個嚴重的問題,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要如何度過這個災難?這個經就幫助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就能度過。共業當中有不共業,所以要培養慈悲心、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覺悟的心,慈悲心是沒有條件的愛心,這個災難可以度過。
沒有慈悲心,是『欺罔三尊』。「欺罔三尊」,是對佛弟子說的。你已經發心皈依三寶,甚至於你已經發心出家,你還干殺生、偷盜這些事情,你是「欺罔三尊」。三尊是三寶,三皈、五戒、十善你全犯了,你「欺罔三尊」,這個罪就重了!欺騙佛菩薩,果報在地獄。
『負於自然神』,「自然神」用現在的話來說是良心,你對不起你自己的良心。惡業造多了,日夜精神恍惚,他不安,晚上睡覺都做惡夢。為什麽?那些冤親債主來要命、來討債,他晚上睡不好覺。所以殺生多的人,日夜都要人守護?為什麽?他害怕、恐怖。他不是不怕,他自己也知道殺生不好。有許多軍人、將軍,我見過的,到年老的時候,遇到我,常常感覺從前打仗殺人太多,罪業深重,問:「法師,怎麽辦?」他到晚年自己快要死了,才曉得、才覺悟了,後悔了。我們勸他念佛,送他一串念珠。我遇到不少個。年輕的時候愚痴、無知,不知道利害;到晚年,年歲大了,逐漸覺悟到了,幹了大錯事情。
『傷生杌命,其罪莫大』,做出這種傷天害理之事。即使眾生造作極惡極重的罪業,應不應該殺他?在佛法裡頭,決定沒有處死這一條刑法,這一條戒律,沒有!查遍佛教戒律,造極重罪業的人,佛不會殺他,他自己會有因果報應,那是沒法子了,佛救不了他。佛菩薩慈悲。
佛家是教育,教育的宗旨是要把惡人改造成善人,把壞人改造成好人,你的教育成功了。在經典裡面,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看到阿闍世王殺父親、害母親,跟提婆達多勾結,破壞僧團,出佛身血,五逆十惡他干盡了。提婆達多,經上記載活生生的墮阿鼻地獄。而阿闍世王臨命終時懺悔,真心懺悔,知道一生做的都是錯事。佛還是慈悲,勸他念佛求生凈土。他真聽話,他往生了。佛沒有說:「你造這麽大的罪業,你應該要判死刑。」沒有,佛還是救他,還是把他送到極樂世界。他往生極樂世界是什麽品位?出乎我們意料之外,上品中生。我讀這個經文,我也寒毛直豎。在我想像當中,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概是下品下生,怎麽可能到上品中生?於是我這才覺悟到,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我們中國俗語常說:「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個壞的小孩真的回頭,他是一等一的好人。阿闍世王真的回頭了,這一回頭就是好人,好人當中的好人,他往生才會是上品中生。
這裡面也透了一個訊息給我們,我們對於世間造作罪業的人,不可以輕視。你要是輕視他,說不定他在臨終懺悔求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超過我們很多,我們比不上他;不可以輕視造罪業的眾生。我們真正曉得這個事實真相,普賢十願才會落實,「禮敬諸佛」,對於造作罪業的眾生,我還是恭恭敬敬禮敬,決定不可以有一點輕慢心。為什麽?不知道他將來臨終會不會懺悔往生,作佛比我早,在我之前成佛,往生的品位高過我。非常可能!我們不能瞧不起人,不能小看造惡業的人,不可以!再看下面這段經文,在第四十一面:
【怨對相報。世世受殃。無有斷絕。現世不安。數逢災凶。】
這一段就是跟我們講的怨冤相報。說老實話,你就是殺生害命,你將來墮地獄、變畜生,還債受苦,都不怕,怕的是什麽?怕的是報復。這個報復結下深仇大恨,永遠解不開,這個事情可麻煩了。怨家對頭,彼此互相報復,這還得了!這一要報復,這個事情沒完沒了,世世你都要受這種殘酷的災害。不是一生一世,不是一次能解決問題。
我在前面曾經跟大家舉過例子,古時候方孝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你看那個果報多慘。在滿清的時候,慈禧太后把滿清滅掉了。什麽原因?報仇。葉赫那拉這一族,在清朝初期被清朝滅掉了,把它這個族滅掉了。這個族的酋長對天發誓:「我族裡頭剩下一個女子,我也要報仇,也要把滿清滅掉。」慈禧太后就是那拉氏這個族裡面的一個女子,講的話一點都沒錯,混進宮廷,把你這個國家滅掉,報仇來的!
『怨對相報』,你有福報,你的勢力很盛的時候,他對你無可奈何,他在那裡等待機會,他忍受著;等你的福報享盡了,你運衰了,他就來了。我們不可能永遠保持旺盛,不可能!一定有盛就必有衰,一定要想到自己衰敗那個時候,怎麽辦?如果在自己非常強盛的時候,我們肯懂得這個道理,幫助這些弱小,憐憫一切苦難的人,到自己衰了之後,許許多多人會來幫助你;換句話說,你能保持著永遠不衰,天天積功累德,天天修善。自己強盛的時候,任意欺負別人,這是最傻的人、最笨的人、最愚痴的人,到你自己衰的時候,冤親債主都出現了,你很快在這個世間就消失了。你被別人毀滅的時候,你不會甘心,你還有仇恨,來生再報復,互相報復,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說這個多苦!人,每一次的報復都會升級,愈來愈殘酷,『世世受殃,無有斷絕』。
『現世不安』,你的怨家仇人多,你這一生縱然富貴,你的精神不安。為什麽?時時刻刻提防別人報復,這種精神的負擔多重,這種生活過得多痛苦,這不是有智慧的人乾的。『數逢災凶』,「數」是多,不是一次,常常會遇到災難、會遇到兇險。什麽原因?就是你的冤親債主日夜在周圍找機會,等待機緣來報復你。《地藏菩薩本願經》里講得很清楚,這個事情不能不信。人在臨終的時候,頭腦還相當清醒,他會告訴家人,哪個人在門口,哪個人在哪邊,所講的全是死去的人,他在這個時候都見到了。是不是真的是他家裡的親人?不是的,《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是他的冤親債主變現他家親的模樣,來誘惑他,帶他走。帶去之後就報仇,就整他。這是《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告訴我們的。
這個事情太普遍了,在醫院裡面工作的人,你跟他講,他都相信。榮民總醫院鬼就很多,每一個病房都有鬼。無常大鬼,很多護士醫生都見過。我們講到鬼神,他們深信不疑,一點懷疑都沒有,他們見過,常常見到。過去榮總住院部的主任跟我是同班同學,胡守經,前年過世了。他的父親是胡一貫,在台灣也是很有名的人。他告訴我常常見到。他們有經驗,如果這個病房出現無常大鬼,那個病人不出三天就死了。這個住院的病人還能夠出院,這個病房裡頭看不到這些鬼神。所以他們很清楚,他們相信。
冤親債主真有,平常不可以盛氣凌人,不可以欺負人,不可以高姿勢壓人。到你臨命終時,你的麻煩就來了;到你運衰的時候,這個冤親債主就找上頭來了。所以自己有勢力的時候、旺盛的時候,多多幫助苦難人,自己對於苦難的人要謙卑,要尊敬別人,這才叫積德,這才叫修善,你才能保持住你的興旺,你的家才不會衰敗,你永遠得到許許多多人的幫助。吉凶禍福不是上天安排的,是我們自作自受。下面這段經文,在四十二面,這是講果報。前面我們講的是花報、現世報。下面這一段是講你死後的報應:
【死入地獄。出離人形。】
前面一句就是一個段落,一個小段,這個點應當是個句點。死了以後決定墮地獄。地獄罪受滿之後,地獄裡頭那種痛苦的狀況,大家念《地藏菩薩本願經》就知道。《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所說地獄之苦,跟諸位說,只是萬分之一、二,真正的苦說不出來。
在從前,從前的人不大敢造罪業。什麽原因?中國自古以來,維繫文化的道統靠三樣東西,這個我在講經的時候都講過。第一個是祠堂,紀念祖宗的,團結族群的,提倡孝道,維繫中國這個民族的命脈,這是中國文化的根本。第二個是師道,孔廟。祠堂是表孝道,孔廟是表師道。還有一個城隍廟。城隍廟裡面一定有閻王殿,閻王殿有十個,十殿閻王。閻王殿裡面,在從前是用泥塑,多半是泥塑的,把《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頭講的地獄變相圖統統做出來,不是畫,是做出來擺在大殿裡面,叫你去看,造什麽樣的罪業,受什麽樣的果報。人進到那個地方,寒毛直豎,那個閻王殿陰森森的,看了之後怵目驚心,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所以待人接物,他的心會收斂。現在祠堂沒有了,孔廟是有形,形狀在,實質沒有了,城隍廟也沒有了,沒有人再教你了。因此警覺心完全喪失掉,大膽妄為,無惡不作,這還得了嗎?
所以人家說世界末日,我們不會聽信謠傳,我們要觀察因果,看看現在這個世間人造的是什麽樣的因,我們就知道他一定要得什麽樣的果報。他造的是善因,這個世界一定是和平、安定、繁榮、興旺。大家造的這個業不善,這個世間決定動亂,有大災大變,這是肯定的。如果造作惡業沒有惡報,那因果定律不就被推翻了嗎?那我們就不需要相信了。仔細觀察世出世間,就是因果輪迴。所以常常想到死入地獄,想到地獄苦,不敢造罪業了。好,時間到了。
推薦閱讀:
※楞嚴大義 第二章《楞嚴經》概述 三、關於阿難贊佛偈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二講-第12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二講-第6集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二講-第20集
TAG:阿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