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把皇位傳給九皇子李治,最後變成了武則天稱霸大唐?
李世民之所以傳位給李治,一般的觀點是,這是李世民為了保全他的兩個嫡子李承乾及李泰。李世民認為,避免他們互相殘殺的最後辦法,是誰也不傳,傳給不爭皇位的李治。
(李承乾)
這個說法,好像是說李治撿到了一個大便宜似的。那麼,李世民傳位給李治,算不算李治撿到一個大便宜呢?
《資治通鑒》記載,李世民的原話是這樣的:「我若立泰,則是太子之位可經營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窺伺者,皆兩棄之,傳諸子孫,永為後法。且泰立,則承乾與治皆不全;治立,則承乾與泰皆無恙矣。」
這段話至少表達了兩個意思:一是李治不爭皇位,品德比李承乾、李泰好。二是李治會保護兄弟們的生命安全,而且也有能力保護。
這顯然是在表揚李治,認為他不只是是品德最好,而且能力也不差。他傳位給李治,並非無奈之舉,而是最佳選擇。
李治比李泰和李承乾品德好在哪裡呢?
(李泰)
第一,李治不爭奪皇位,沒有私心雜念。李承乾爭奪過皇位,而且李承乾爭位還是在當太子的時候,而且李承乾還是想發動政變把李世民趕下台。
李泰也爭位。他仗著受李世民的寵愛,在李承乾還是太子的時候,就拉攏朝臣,形成自己的勢力,對李承乾構成威脅。在李承乾被廢黜太子之位後,他除了讓自己集團的朝臣幫自己說好話外,還極力討李世民的歡心。對李世民說,如果他得到皇位,將來一定會殺掉自己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李泰這樣說,既是表明自己對兄弟很和善,又避免李世民把皇位直接傳給李治。可以說,李泰的機心十分深重。
第二,李治對父母很孝道。李承乾想把李世民趕下台,自然是不孝至極。李泰對李世民陽奉陰違,自然也是不孝的表現。而李治做了很多孝道的事,比如李世民出征時,他就擔心得哭。比如李世民生了大毒瘡,李治親口去吸膿血。比如他母親長孫皇后去世後,他哭得控制不住。在忠孝立國的古代社會,這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李治對兄弟們很友善。與之相反的是,李承乾和李泰互相之間冷酷無情。在很早的時候,李世民就問過李治這個問題,李治就表明了他的態度。李世民最後高興地表揚他說:「行此,足以事父兄,為臣子矣。」為臣子,就是說他能處理好兄弟關係。
第四,李治沒有惡習。李承乾養小白臉,李泰培養勢力,都是惡習,李治沒有。
(李治與武則天)
再說李治的能力。很多人覺得李治的能力很弱,但其實,李治的能力並不比李泰和李承乾差。在三個兒子中,李承乾小時候行事很正,長大後就偏了。李泰的能力無疑是最強的。不過李泰心術不正,能力強,反而成了他的弱點。而李治,李世民在立他為太子後,不管是讓他參與國政,還是獨立處理國政,都發現他非常出色,這也讓李世民從此再沒有猶豫過。所以,不能說李治的能力差。
事實上,李世民也沒有看走眼。李治在上台當皇帝後,做了好幾件漂亮事情:一是蕭規曹隨,繼續沿襲「貞觀之治」好的政策,開創了「永徽之治」。二是調整了李世民一些不恰當的政策。比如「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三是處理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老臣控制朝政的問題。四是掃除邊患,把唐朝疆域變成整個唐朝時期的最大。五是實現了李世民的願望,確實對兄弟們非常好。
所以,李世民選擇李治,並非是無奈,而是最恰當的選擇。
至於最後李治把朝政交給武則天來處理,其實也並沒有錯。因為武則天原本就是一個能力卓著的人。至於最後武則天因此奪了李治的江山,那是後話,而且也不是李世民能夠預料到的。
推薦閱讀:
※荊霄鵬楷書 唐太宗《百字箴言》
※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大將軍秦瓊為什麼排最後一名?
※楊貴妃地位高嗎?
※李淵是怎麼大權旁落的,為什麼沒人幫李淵?
※《文帝.百字銘》、唐太宗養生.《百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