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開示】--- 念佛法要(視頻 文字) 第一集

我們從夏蓮居老居士的《淨語》當中,選出一些法語、開示。夏蓮老不僅是通宗通教,而且也是有修有證的大菩薩。從他的《淨語》當中可以看出,他當年念佛非常的精進,也曾經三年閉關,專念彌陀佛號。據黃念老的說法,黃念祖老居士是夏蓮老的嫡傳弟子,也是一位大菩薩。老師彙集《無量壽經》,弟子來註解這個《彙集本》,這師徒二人都不是普通人。那麼據黃念老的說法,說夏蓮居老居士念佛已經念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破無明、證法身的法身大士,這就遠超過事一心不亂的境界。事一心不亂,只是伏斷見思煩惱。伏而未斷,叫功夫成片,事一心的下品。如果斷了就稱真正的事一心不亂。這個境界論斷證的功夫等同於阿羅漢,但是論智慧來講,就相當於圓教七信位的菩薩。那如果是理一心不亂,那就是分證即佛了,是真佛不是假佛了。

 所以我私下裡這樣想:夏蓮居老居士一定是阿彌陀佛再來。他老人家說過兩句話:「末世無如念佛好,此生端為大經來。」末法時代,我們現在就處在末法時代,修一切法門都不如念佛好!只有念佛求生淨土,才能夠真正獲得解脫。那麼老居士說他這一生端為大經來,端就是正的意思,他正是為了彙集《無量壽經》來的。因為這部經在《大藏經》當中塵封千年,弘揚者很少,原因就是沒有善本。那麼老居士乘願再來,就是要彙集《無量壽經》的善本,惠予末法九千年眾生真實之利,令一切眾生見者聞者,見聞到這部大經的,都能夠當生成就、往生淨土。這部經上講的很清楚,當來一切含靈皆因此法而得度脫。所以老居士是什麼樣的人物,雖然黃念祖老居士也沒有把謎底揭開,沒有把夏蓮老的真實身份、本地風光,給我們講出來,但是我是親耳聽到黃念老這個錄音裡頭講的,夏蓮老已經是得理一心不亂。所以他這個念佛法要,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那麼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學習的,是夏蓮老過去在北京極樂庵念佛道場做的四首偈。那麼看看能講多少,就講多少,講不完明天就繼續講。這四首偈,第一首我先念給大家聽,大家仔細聽:「念佛最忌,精神渙散,字句模糊,先快後慢。既無音節,又不聯貫,心不應口,聲不攝念。輕忽養識,古德所歎,如此念法,永難成片。」

 這第一首,以四個字為一句,文字都非常的淺顯。這個第一句講念佛最忌,最忌諱的就是精神渙散,心不專一。口裡念著佛號,心裡打著妄想,佛號還念的不錯,但是心裡妄想也不斷,這個就是念佛的忌諱,這樣念佛是沒辦法成片的。那麼精神一定要專注,所以我們打佛七,該休息的時候就要抓緊時間休息,中午有一個休息時間,我們哪怕是打個盹兒,眯眯眼,養養精神這都非常好。那麼晚上睡覺要睡的安穩,要早睡,不要搞得很晚,第二天就沒有精神。念佛不在乎你念的時間很長,在你念的時候要「專注」,「專注」乃至十念的功德都不可思議。所以我們要念佛的時候就要全神貫注,就好像阿彌陀佛站在我們面前一樣,心裡不能想別的,過去的事不要想,過去事已過去了,想它也沒用。

 像有的同學可能過去糊塗造了一些業,心裡就很糾結,念佛的時候這些念頭都起來了,想著想著心裡就很難過、很悔恨、自責、愧疚,這些念頭全是妄想,全是打閑岔。放下,不管它。今天下午我們講經就講的很明白了,所有的都是夢,沒有一樣是真實。現在就是夢,更何況過去?過去更是夢!過去般般皆是夢,不想。未來也不想,未來還沒到,想它做什麼。不要想著我這佛七之後還有什麼計畫、在臺灣要待多久、在善果林還要不要待幾天、或者是到處走走、購購物,這些全是妄想。明天你是不是往生西方了還不知道,是不是?不要想佛七之後還要做什麼。就全當作自己,我來這裡念佛就是要往生西方的這個想法。就是所謂死心塌地的來念佛,把後路斬斷,所謂背水一戰。決定要念成功,決定要見阿彌陀佛,決定要往生。

 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決定心呢?(大眾:有!)很好,非常好。那就不要再想佛七之後做什麼了,要想什麼呢?在佛七當中我就要往生了。我這一講會不會有的人嚇到了?哎呀,我還沒準備好呢。口裡喊著要往生西方,你看,每天都念迴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這不是葉公好龍吔!知道葉公好龍吧?那個成語,古時候有個葉公很喜歡畫龍,很愛龍,結果感動天上的龍突然有一天來看他,把他嚇壞了,飛奔而逃。原來葉公不是真好龍,他畫龍,見到龍反而嚇跑了。我們念佛可不要這樣,天天想著見阿彌陀佛,念著阿彌陀佛,佛一來了,把你嚇跑了,我還不想往生,佛你等等,饒了我吧。這就麻煩了,這佛馬上就離開了,就不來接你了。所以我們就要真幹,希望越早往生越好!留在娑婆世界那只是受苦,現在走不了沒辦法。要真的能走,真見到佛,那就要學瑩珂法師,得拽著阿彌陀佛,您老人家一定要接我走,我現在就跟你走,我壽命都不要了,要這樣子。

 那麼如果真是你念佛功夫成片了,阿彌陀佛還不來,也一定會在夢中給你示現。這個《無量壽經》吳譯本和漢譯本,這兩個原譯本裡面就講到,當我們能夠乃至一日一夜念到功夫成片,就是不斷絕了,阿彌陀佛一定會晚上給你托夢,入到你的夢中。那麼你夢到阿彌陀佛了,你心裡就知道了,我這時候往生是有把握了。這是阿彌陀佛給你印證,那麼你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也一樣就在你面前示現,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你這個時候,雖然已經夢見阿彌陀佛,像西方發願文裡講的:「在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曆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你就消除業障,雖然還沒有往生,但是你心就非常安穩,對極樂世界信願不會動搖。那此時阿彌陀佛不來接你,你也不用著急去,因為阿彌陀佛一定是有任務留給你,你在世間是能夠多帶一些人去極樂世界,所以使命沒完成阿彌陀佛還不來接你。

 所以我們佛七就是要求功夫成片,念佛時不能夠精神渙散,也不能夠字句模糊,要念到清清楚楚,咬字吐音都要很清晰,不能夠隨口滑過。你念的很漫不經心,說明那個誠敬心沒有,那誠敬心沒有,就不可能念的相應。那麼念佛的節奏,這裡講也忌諱先快後慢,念佛要先慢後快,這可以。像我們打地鐘的蓮友,這個打的非常好,緩緩地加速,讓我們能夠一念接一念,相續不斷。如果是反過來先快後慢,一開始念,念的很勇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開始像睡著了一樣,這就不行,這氣就泄掉了。念佛也要講究氣勢,慢慢慢慢地加速,到最後追頂念,一念頂一念,中間妄想夾雜不進來。

 還有忌諱「既無音節,又不聯貫。」念佛如果我們唱的四字四音,或者四字五音,這個音節要唱的很穩,很准,這都是表我們的誠敬。那麼這個音節縱然是清念的,不是唱的,也要講究音節。像印祖教我們「十念法」,以十句為一個單位,那麼「十念法」也要講求音節,三三四的音節是最容易,最方便。念的快了,還是這個音節,很穩的,像「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三三四,十句,那你要計數,這時候撥一個珠,再念個三三四、再撥一個珠。這樣如此念去念一萬、三萬、五萬、十萬都是這個音節,很穩,心就很定,一念連一念,就連貫起來。

 「心不應口,聲不攝念。」這個也是忌諱。心跟口不相應,口在念心在打妄想。那我們的聲,要能夠收攝我們的念頭。假如有妄想,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聲念,用我們的聲音帶動佛號,帶動我們的心,緣念佛號,把妄想打斷。「輕忽養識。」如果是輕忽,輕忽就是漫不經心,隨隨便便的念,養你的識。修行最重要是轉識成智,識是妄想、分別、執著,那你要是漫不經心,實際上是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這是古德所感歎。那「如此念法,永難成片。」就沒辦法念到成片。 這第一首偈就跟大家分享到此地,下面我們就要念佛了,念佛之前再給大家念出一首偈,也是夏蓮居老居士的,那麼這首偈子就不解釋了,你們自己去體會,大家注意聽:「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念!


推薦閱讀:

修行一定要拜個師父嗎?
作為佛教徒,可以追求人生過得有趣么?
請問何謂佛法所說:【 智慧的觀照 】?
雪相法師:法華者,實為如來出世之本懷,開跡顯本之關鑰
第55講 如何解脫生死

TAG:視頻 | 佛法 | 文字 | 第一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