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非常精彩的30部紀錄片,不輸故事片

1895年12月28日,當觀眾在巴黎大咖啡館的大銀幕上看見一輛火車向他們迎面駛來之際,不少觀眾被火車的逼真性嚇壞了,四處躲閃,以為火車真會駛出銀幕。盧米埃爾兄弟的這次放映活動,不僅宣告著第七藝術「電影」的誕生,更意味著最原生態的紀錄片的誕生。  雖然紀錄片的發展史比劇情片還要長,可謂劇情片的鼻祖;雖然紀錄片的流派也五花八門,格里爾遜式、真實電影式、直接電影式,看起來名堂不小,但在不少觀影者的心目中,紀錄片通常還是會被打入冷宮的,因為慣性思維常把無趣和枯燥強加在紀錄片的頭上,特別是商業片的愛好者根本把紀錄片和「說教」連在了一起。不少藝術片的追隨者都能怪紀錄片「不夠精緻」而將它拒之門外。甚至連電影的發行商都不給紀錄片好臉色看,連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都可能從未上映過。  紀錄片成了劇情片的尷尬兄弟,被劇情片排擠,只能從小縫道里向廣大影迷們討一杯羹喝。就算還有那麼些把紀錄片奉作「藝術」的資深影迷全力支持,就算還有些遊離在劇情片和非劇情片之間的小資們以看紀錄片為品位象徵,但可被挖掘的市場潛力仍然因其不被真正理解而無法開發,裹足不前。  但紀錄片真的沒有觀看價值、或者商業市場了么?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紀錄片也可以很搞笑、可以很賣座、畫面可以很精緻、情節也可以一波三折、紀錄片甚至可以扭轉美國大選的局勢。  事實上,紀錄片的特性是劇情片所無法替代的。紀錄片無需演員,可紀錄片中「演員」的表演是真正演員無法比擬的,如布希這般的好演員更是製片人出再大價錢都請不到的。劇情片一波三折的情節靠好的編劇,模式套模式,看了開頭就知道結果。但紀錄片的情節卻渾然天成,無法猜到結果,讓人不得不感嘆現實無常。當你看到微小的蟲子在銀幕上被青蛙一口吞掉,不會感嘆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么?當你看到美國總統在得知9.11事件發生後還在教室念書,不感到貌似權威背後的可笑無助么?  談了那麼多,還是讓我們用影片說話吧!30部精彩的紀錄片DVD,讓已經愛紀錄片的你、即將愛紀錄片的你來一同領略紀錄片的魅力和風采!1、《北方的納努克》 Nanook Of The North 美國 1922  影片: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的開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個月遠赴北極,和哈里森港的愛斯基摩人納努克一家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攝影機再現了用梭標獵殺北極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場景。影片雖然曾被5家發行商拒絕,最終卻獲得了首映周4萬美元的好票房。雖然對本片有過「擺拍」是否紀錄片的爭論,但毫無疑問本片仍是紀錄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僅開創了用影像記錄社會的人類學紀錄片類型,更是是世界紀錄片史的光輝起點。2、 《持攝影機的人》 The Man With the Movie Camera 前蘇聯1929  影片:本片是前蘇聯導演維爾托夫為了實踐他提出的「真實電影」理論而進行的一個實驗。攝影機隨意拍攝了一個城市從清晨到黃昏的景象,捕捉不同人的生活瞬間,並用蒙太奇手法加以組合,原封不動地再現生活的原貌。導演通過影片實現了「真實電影」理論提出的用攝影機的記錄來補足「沒有武裝的人類之眼」所看不見的缺憾,成為第一部實驗電影,並為「真實電影」的發展打下基礎。3、《推銷員》 Salesman美國1969  影片:本片追蹤報道四個「美中聖經公司」的銷售代表在波士頓與佛羅里達銷售區域工作的情形。保羅是本片的焦點,他掙扎於生存的兩難境地,卻一直充滿樂觀,運用各種或哄或騙的技巧來推銷《聖經》。影片不僅表現生存艱難,還用《聖經》的買賣探討了信仰危機。本片是直接電影的典範,導演梅索斯兄弟是「直接電影」的創造者,力求完全客觀地展示現實,使本片成為一部值得珍視的社會學紀錄。4、《失去平衡的生活》Koyaanisqatsi: Life Out of Balance 美國1983  影片:這是導演高佛雷.雷吉奧QATSI生活三部曲之一,Koyaanisqatsi是印第安語混亂無序的意思。影片由照片般的畫面組成,從飛過的流雲,明凈的高空,接到繁忙的工廠、擁擠的汽車、穿梭的高速公路,揭示了工業文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表達對現代社會工業化進程的憂慮。這是一部耗時七年的作品,身為天主教牧師的導演雷吉奧,以宗教式的關懷和純粹畫面蒙太奇的形式,採取了舒緩的、散文化的方式進行表達,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紀錄片製作風格。5、《四萬萬人民》The 400 Million 美國1939  影片:被稱為「飛翔的荷蘭人」紀錄片大師伊文思一直是中國人的好朋友。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略中國,經過周密的準備,他次年親赴前線拍攝了反映抗日戰爭的本片,呈現了「台兒庄戰役」中國軍隊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等場面,呈現了中國人民的艱苦抗戰。《四萬萬人民》起到了聲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的作用。伊文思回憶拍攝本片時說:「我觸到了中國,中國也觸到了我,我拍了戰爭,拍了一個在戰爭中瓦解,又在戰火中形成的國家,我看到了勇敢!」6、《夜與霧》 Night and Fog 法國 1955  影片:在納粹的集中營解放十年之後,法國左岸派的代表阿倫.雷乃拍攝了這部反映大屠殺暴行驚駭的紀錄片。影片雖然只有32分鐘,卻叫人對那一段歷史感到震驚。清晰的旁白將觀眾帶進已經雜草環生的一座座營地,遲緩的攝影機移動拍攝周圍環境。穿插在片中的一具具屍體堆積的影像,加上本片灰色的影調,讓人不寒而慄。片中雷乃保持著反省性而不是道德性,在眾多紛繁的二戰反思影片中,本片可謂是脫穎而出,雄渾大氣,發人深醒。7、《戰爭迷霧》 Fog of War: Eleven Lessons from the Life of Robert S. McNamara美國 2003  影片:現已87歲高齡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是美國國防部前任秘書,晚年的他對自己在越戰中的過失和所犯的罪行談了感想,是自己的失誤使場衝突不斷升級,並使58000名美國人和340萬越南人在越戰中喪生。他歸納了11條人生經驗,娓娓道來,希望可以讓後人借鑒,其中包括「分散敵人注意力」、「獲取數據」、「重新檢驗推論」等。本片獲得了2003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並在IMDB最佳紀錄片中名列第四。8、《悲哀與憐憫》 The Sorrow and the Pity 法國/瑞士/德國 1969  影片:這是一部法國城市被納粹佔領的歷史,當時法國維希政府和納粹合作,被淪陷的法國人卻懦弱地淪為法奸或為德國人工作。影片分《崩潰》和《選擇》兩部分,通過採訪和珍貴的檔案影像資料,竭力調查法國在德軍佔領期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不僅拍攝了農民、政府官員,還採訪了參加戰役的老兵,看到他們流露出當時安於被佔領的狀態,不由讓人哀其可悲又怒其不爭。這是目前對那段歷史最詳實的記錄,運用了很豐富的材料及深刻諷刺性的基調,還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提名。9、《南北戰爭》The Civil War 美國1990  影片:本片長達11小時20分鐘。由於19世紀的美國內戰是無任何影像資料的,影片主要是用靜止照片為資料製作的。花費5年時間在公共檔案館和私人相冊中總共收集到了16000多幅關於內戰的照片,利用這些資料,導演肯.伯恩斯詳細地再現了所有的重大戰役。選自日記、信件、演說、新聞報道、回憶錄的陳述通過不同的話外音而復活起來,既樸實無華又雄辯有力。這部以新穎的手法表現歷史的影片也被看作「新紀錄電影」的代表作之一。10、《給我庇護》Gimme Shelter 美國 1970  影片:1969年胡士托音樂節四個月之後,發生了一次名氣遠在前者之下、但意義與成就來說不遑多讓的槍殺事件。當時,在美國有大量樂迷的滾石樂隊在美國加州奧德蒙舉行一場免費演唱會,當天有40萬觀眾來到現場,但悲劇發生了,被聘來維持秩序的飛車黨在演唱會上演了暴力的場面,一名觀眾被追殺而死。20世紀60年代愛與和平的聚會的巨大神話在瞬間倒塌。梅索斯兄弟導演的本片既是滾石樂隊最珍藏的瞬間,也是記錄音樂節暴力事件的重要文獻。11、《籃球夢》Hoop Dreams 美國1994  影片:本片花費六年的時間拍攝,講述兩個來自芝加哥貧民區的黑人少年追逐籃球夢的過程。他們具有非凡的籃球才能,卻只能在街頭籃球賽中大展身手。直到被一名星探發現,他們的人生才似乎有了轉機,但其中的一人卻還是因為膝傷而毀滅了多年夢想,另一個則進了大學離夢想靠近。除了是一部成功的運動紀錄片外,本片還探討了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問題,向人們展示了年輕的黑人為生存而奮鬥的艱苦。本片獲得了包括了國際紀錄片聯合會大獎在內的12項大獎。12、《拼字遊戲》Spellbound美國 2002  影片:本片跟蹤拍攝了參加1999年美國小學生拼字比賽的八個孩子,是從1000萬名來自各地的小學生中脫穎而出的區域冠軍。總冠軍不僅意味著勝利,還可以獲得為數不少的獎學金,這對於其中幾個來自單親家庭,和移民的孩子來說,由為重要。華盛頓的總冠軍比賽扣人心弦,這不僅是智慧的較量,更考驗心態。場上孩子們犯的任何一個錯誤更是讓觀眾都為其著急。影片宣揚了美國精神:無論是誰,只要付出努力,都是勝者。13、《胡士托音樂節》Woodstock美國 1970  影片:以「和平與音樂」作為口號的胡士托音樂節上,頂尖搖滾音樂歌手及表演團體紛紛參加演出,來自各州的參加者多達45萬人以上,原先的買票進場到後來也成了免費。音樂節整整歷時三天三夜,觀眾情緒非常熱烈,並在現場安營紮寨。胡士托音樂節一直被稱為「心靈的狀態」,導演邁克.威德萊以本片向它致敬,而著名導演馬丁.斯科西斯更是擔任了本片的剪輯工作,使音樂會看來精彩紛呈,又極具新聞價值。14、《心靈與意志》 Hearts and Minds美國1974  影片:與動員了全球、無法逃避的駭人二戰相比,越戰的政治背景卻要複雜得多。影片耗資巨大,由長達200小時的膠片剪成現在的2小時,結合了令人驚駭的戰鬥畫面和軍事將領、一般平民、受傷士兵、悲痛家人的訪問,反省了這場美國軍事力量不道德濫用的可怕戰爭,也表達了越南民眾對侵略的反抗和鬥爭,令人感動。在當時有很多壓迫元素的政治環境下,本片的處理已算不易,超越了其他類似影片,並且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15、《尋找小津》 Tokyo-Ga美國/德國1985  影片:1983年,在小津安二郎去世20年後,對他崇敬不已的文德斯踏上了尋訪小津的東京之旅。影片以小津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東京物語》的首尾作為本片的首尾,文德斯自己擔任紀錄片的旁白,以其貫有的「公路片」的手法拍攝了本片,鏡頭在東京四處遊盪,在城市中尋找已經不在的小津,而小津電影中的那種平淡似乎仍然在導演心中慢慢擴散。16、《特寫》Close-Up 伊朗1990  影片:本片的問世緣於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則報道,青年薩布其假稱自己是著名導演而騙錢拍電影。阿巴斯被這個青年對電影的愛所打動,採取了跟蹤記錄的形式,採訪了警察及薩布本人,並在他的假想與現實之間講故事,既有現實中真實的一面,也有合理虛構的部分。從本片開始,阿巴斯沿用並發展了這一手法,有意識地模糊紀錄與虛構之間的界限。17、《光影的魅力:電影攝影藝術》Visions of Light:The Art of Cinematography 美國/日本 1992  影片:導演拍攝了許多當代著名攝影師的訪談,攝影師們共列舉了100部電影的經典片段,每位攝影師暢談他們心目中的最佳電影的攝影手法,分析令他們心動的電影畫面構成、色彩影調等。另外,他們還談了參與拍攝電影的整個過程以及與各個導演合作的經驗。這部關於電影以及電影攝影藝術的紀錄片,讓一般觀眾也能走近電影攝影師,了解他們的眼光和工作。導演阿諾德.格拉斯曼不僅當過導演、編輯,也曾擔任過攝影師,這也讓本片更顯得更為專業。18、《漫畫大師羅伯特.克魯伯》Crumb美國 1994  影片:羅伯特.克魯伯是一位著名的另類漫畫大師,他創造出的《怪貓菲力茲》更是首部限制級動畫片。影片回顧了漫畫大師的一生,採訪了他的母親、兩個兄弟、妻子以及前女友等人,並挑選了他大量畫作中的經典部分欣賞,從而讓觀眾對這位黑色漫畫大師的心理和怪異的創作靈感有所了解。一副副針砭時弊的的作品不斷出自他的筆尖,而觀眾也再次感受到了他的個人魅力。本片也獲得了國際紀錄片聯合會的大獎以及聖丹斯電影節的最佳紀錄片獎。19、美國電影A Personal Journey With Martin Scorsese Through American Movies 美國 1995  影片:在這部將近4小時的影片中,馬丁.斯科西斯回顧20世紀美國電影史上的重要電影和導演。影片分為「導演的兩難境地」、「導演是講故事者」、「導演是魔術師」、「導演像走私犯」、「導演應打破舊習」五個部分,馬丁.斯科西斯以其特有的風格回顧了電影,論述了各種類型的影片和導演的互動關係。斯科西斯不僅在劇情片方面頗有建樹,拍起紀錄片也藝術性十足,也可見他對電影愛之甚深。幾年後的《我的義大利之旅》同樣證明了這點。20、《電影中的同志》The Celluloid Closet美國1995  影片:自有電影以來,便有同性戀者在銀幕上或遮遮掩掩或堂而皇之地登台亮相。曾兩度獲得奧斯卡紀錄片金像獎的羅伯.愛普斯坦與傑弗里.富萊德曼以《電影中的同志》一書為藍本,合作拍攝了本片,意圖將同性戀電影史展現給觀眾。影片搜索了超過百部好萊塢名片,逐一解剖,並請來湯姆.漢克斯、胡比.哥德堡等出演過同性戀電影著名演員、編劇親訴所見所聞。本片不僅是部好萊塢電影發展史,更是一部美國流行文化對峙同性戀的血淚史,既讓觀眾捧腹大笑,卻又辛酸無比。21、《一代拳王:阿里》When We Were Kings 美國1996  影片:本片記載的是1974年一代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和他有力的競爭對手喬治.福爾曼在前扎伊爾首都金沙薩進行的著名的「叢林之戰」。當時福爾曼比阿里年輕10歲,還是世界重量級拳王。影片記錄下的實況跟現場直播一樣扣人心弦,觀眾們不斷喊著口號為阿里吶喊。膠片的仰視視角將阿里放大成了一個文化標記,一代拳王阿里彷彿通過銀幕重返凡間。本片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大獎。22、《不留活口之交戰守則》Wac The Rules of engagement美國 1997  影片:以旁觀者的身份講述美國政府1993年如何毫無理由地滅掉大衛教。美國政府當時組織了51天的圍攻,並把大衛教的滅亡歸為其咎由自取。但他們但卻拿不出一點證據證明其違法。而且大衛教是一個根據自由法案的第一修正案行事的宗教組織,並不是邪教。這一行動只能證明了特種部隊的行動是錯誤的,而FBI更是程式化地為其掩蓋錯誤。這部紀錄片放映後頗具爭議,獲得了國際紀錄片聯合會的大獎和奧斯卡的提名。23、《我和拾荒者》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法國2000  影片:女導演瓦達追蹤溯源,從十九世紀法國畫家米勒的名作《拾穗者》談起,採訪了多個現代「拾穗者」,也就是拾荒者。在瓦達看來,就「拾穗」的本質而言,無論動機是出於生存需要還是個人樂趣,都是值得讚賞的行為。本片是72歲高齡的瓦達偶發靈感用DV拍攝的,畫面、構圖都很有個性,不僅獲得了10多項大獎,還革新的DV語言。24、《浩劫》Shoah 法國1985  影片:這部長達9個半小時、以二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為背景的紀錄片,是導演克勞德.朗茲曼花費11年拍攝而成的。導演尋訪當年事件的發生地,訪問當年的大屠殺的經歷者,除了倖存猶太人還有當時的納粹分子。本片上映後被譽為「世界紀錄片史上的最重大事件」,當年曾獲多項國際紀錄片大獎,斯皮爾伯格為拍攝《辛德勒的名單》,曾觀摩本片不下十遍。西蒙.波伏瓦更是連看20遍才動筆寫影評,本片除了是一部出色的紀錄片外,更是對當年慘無人道的「滅絕營」大屠殺一份血淚的歷史證詞。25、《鳥與夢飛行》Le Peuple migrateur德國2001  影片:本片以特殊的跟拍手法,近距離觀察到鳥在空中飛翔的英姿,講述幾十種候鳥如何克服自然環境的艱險從南往遷北。攝製組前後用了四年來拍攝這部影片,動用了三百多人的攝製隊伍,包括五十多名飛行師與五十多名鳥類專家,拍攝景點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花費膠片長達460多公里。影片用高清晰數字拍攝製作,曾在2002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公映,獲得好評。26、《抓住弗雷德曼一家》Capturing the Friedmans 美國2003  影片:弗雷德曼一家是美國中產階級。可1988年,因家中被搜出色情雜誌,父親和他19歲的兒子被指控虐待兒童,雖然證人和受害人無法說明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的罪名依然成立。現在雖然兒子已經出獄,而這位父親則死在獄中,整個家庭土崩瓦解、倍受創傷。本片指出,無論這個家庭是有罪還是無罪,他們所受到的對待都是不公正的。導演希望通過講述這個真實的故事,讓這個家庭得到世人的理解。本片獲得了15項大獎和奧斯卡的提名。27、《九月的某一天》One Day in September瑞士/德國/英國2000  影片: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組織突擊隊員在奧運村先殺害了3名運動員和官員,再劫持了兩名人質,並提出讓以色列馬上釋放在押的200名政治犯,奧運會因此被迫暫停了一天。片中抖露出事後被關押的恐怖分子有三名從獄中潛逃的消息,是德國政府一直保密的。其中兩名已被暗殺組織暗殺,而一名倖存者也接受了導演的採訪,意圖揭露當時事態的真相。雖然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但影片在此之前甚至都沒在影院中放映,令人瞠目。28、《東京奧運會》Tokyo Olympiad 日本  影片:市川昆導演的1964年東京第18屆奧運會的紀錄片,拍攝動用了150台攝影機,將經過戰後艱難的經濟建設的日本已崛起了的繁榮景象,全部攝入。從影片開場的破牆鏡頭,就傳達了「破,而後立」的主題思想。導演既規矩中又十分大膽,在剪輯上更是沒有任何的顧忌,打破「越軸」、「跳鏡」等規則,在表現藝術體操、田徑等賽事營造了極好的空間感。本片的奧運精神得到了全世界觀眾的認可,成為了一部奧運紀錄片的經典。29、 《意志的勝利》 Triumph of the will德國1935  影片:希特勒邀請女導演里芬斯塔爾為1934年納粹紐倫堡大會拍攝的影片。導演里芬斯塔爾通過大場面、俯拍等拍攝手法來神話希特勒,也使本片成為第一部為政治服務的紀錄片。從政治上看,本片宣揚納粹主義,是部臭名昭著的反動宣傳片,但影片的藝術價值應該獲得肯定,高超的攝影與剪接的運用,並將實景的紀錄性片段轉化為神話式的視野,至今無人能及。30、《奧林匹亞》Olympia德國 1938  影片:受1936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委員會的委託,里芬斯塔爾為這屆柏林奧運會製作一部紀錄片,影片分《民族的節日》與《美的節日》兩部分,她拍攝了包括馬拉松比賽、男子跳水等各種動態的人體活動,也記錄下火炬在體育場中點燃的場面以及當希特勒看到傑西.歐文史無前例地一人獨得四枚金牌時所露出的驚訝表情。影片意圖通過奧運會為納粹德國打造了它熱愛和平的假象,但拍攝和剪輯技巧到位。


推薦閱讀:

西遊往事【孫悟空身份之謎及孫悟空之死】
百步橋的故事(下)
躍過天際的光
客戶經理自白書:我不說你怎麼知道我做什麼

TAG:紀錄片 | 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