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教師子女教育的誤區

作為一名教師,我見過很多同事教育子女失敗的例子(當然也不乏成功的例子);作為一名新爸爸,教育子女也是橫亘在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以前隱隱約約對於這個問題有思考,但是沒有如此系統深入,今天看了這篇文章,頗有些醍醐灌頂的感覺。引用   一般看來,身為教師的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應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現實中教師教育不好自己子女的現象卻屢見不鮮。這值得每一位作教師的家長好好思考。究其原因,除教師子女自身及外在環境的影響外,教師家長自身對子女教育思想上不經意的失誤,也是造成教師對子女教育失敗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通過觀察了解,教師在教育自己子女時容易步入以下幾個誤區:  一、輕視型:這主要表現在中高層次的教師對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勢。這種思想傾向,一方面使較高層次的教師自恃站在教育的更高點上,忽視了子女在中小學階段的學習。另一方面他們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容易表露出一種漠視的態度,這種態度一旦被自己的子女感受到,就會直接導致孩子對自己老師所授知識、所講道理持懷疑態度。大量的調查數據表明,中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自制力最差的時期,倘在這一階段的校園生活中沒有一定權威的信仰支持,極容易形成不良學習、生活習慣,甚至偏離人生的正確方向。一些教師在子女早期教育失敗後即使作出再大的努力往往也無力回天。可見,教師對自己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視以及對基礎教育時期子女教師的充分尊重是非常必要的。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必須喚醒國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作為教師 ,更應明白這一點。  二、挑剔型:由於教師對本行業較為熟悉,對自己子女的教育百般挑剔,尤其是一些在教育界思想前衛、略有成績的教師更容易對自己子女的教師吹毛求疵。這種挑剔如果發生在同子女的言談之中,則容易使不夠成熟的孩子不自覺地對老師產生懷疑和抵觸情緒,最終削減自己孩子在校學習的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情。  三、超前型:有些父母想急於嘗試一些新的做法,經常會作出不切實際拔苗助長的事情。這種做法雖然短時間內可能出現一些好的效果,也許還可以滿足一陣虛榮心,殊不知這種不顧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行為最終會造成教育不當甚至釀造出苦果。陶行知先生就曾指出:「中國以前有一個很不好的觀念,把小孩看成小大人,以為大人能做的事小孩也能做,所以五、六歲的小孩就要他讀《大學》、《中庸》。」這種情況發生在教師家長身上的可能性最大。任何拔苗助長的行為都會違背兒童的天性,最終只會事與願違。  四、照顧型:不少教師看到自己孩子的老師曾是自己的學生,就萌生了得到照顧的想法。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學業輔導,或是派個班幹部的頭銜,在有些家長看來都是輕而易舉理所當然的事情,殊不知這些好心的照顧起到的卻是適得其反的效果:由於老師的無形照顧使學生產生了優越感,容易掩蓋缺點和不足;由於老師的特殊照顧使孩子產生依賴性,一旦脫離這個環境就會因「失寵」而導致心理失衡。孩子是天真爛漫的,他們最懂得也最需要平等,任何的特殊對待都不會產生好的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五、職業病型:身為教師的家長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極容易受教師角色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不分場合地以教師的身份和口吻教訓自己的孩子,結果只會讓孩子覺得缺乏感情而產生逆反心理,導致教育的失效甚至失敗。現代社會越來越表現為價值取向的多元複雜性,對自己子女的言談舉止毫無區分地一律以教師的視角進行評判本身就不科學,加之在孩子的眼裡他們更看重的是那一份親情,作為教師的父母如果忽略了這一點極容易導致情感的疏離和教育的失效。還有的教師由於工作的忙碌無暇顧及家庭,有時甚至讓他們的子女覺得自己的父母愛學生勝過了愛自己,這種奉獻精神當然可佳,但這對自己子女的教育肯定是不利的。  總之,作為教師的父母教育子女,是教育大範疇中一個較為特殊的領域,最熟悉的往往容易成為最陌生的,正是由於教師對自己子女、對教育愛得太深,也極容易導致對自己子女傷得最深。作為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應努力爭取避免不經意之間產生的上述不良傾向,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職業優勢,揚長避短,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推薦閱讀:

父母對孩子的威懾力是必要的嗎?
如何反駁『父母是無條件愛子女的』?
命理技法--子女篇--堅決抵制在線狗屁解釋
盤點明星們超驚艷的混血子女
二、子女(原本滴天髓簡注之三十六)

TAG:教育 | 教師 | 子女 | 誤區 | 子女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