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

君子務本 本立而道生作者:周桂鈿 《光明日報》( 2016年12月23日02版)

  【光明論壇·溫故】

2016年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講話指出:「『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在去年的大會上,我提出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中國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堅持以人類共同福祉為根本,堅持網路主權理念,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邁進,推動網路空間實現平等尊重、創新發展、開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標。」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出自《論語·學而》篇,是孔子弟子有子說的一句話,全文是:「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有子認為,為人孝順雙親、尊敬兄長,就不會犯上作亂,君子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基本原則也就有了,而孝悌正是仁德的根本。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可以有兩種解讀。一種是,孝悌是仁之本。孝和悌愛的是近親,然後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產生了泛愛眾、博愛。由此可見,孝悌是仁愛的源頭。另一種是,孝悌是為仁之本。仁是泛愛,包括許多方面,而愛近親的孝悌是施行仁愛的根本。

  儒家主要關注人際關係,認為人際關係的根本在於家庭內部,首先是子女對父母的孝,其次是弟對兄的尊重。秦漢以後,增加了夫妻關係和君臣關係,於是有了三綱的說法。漢代特別重視孝,以孝治天下,有了舉孝廉的選拔人才的制度。除了漢高祖和漢光武帝,漢朝皇帝的謚號中都有個「孝」字。當時人認為,一個人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敬,就不可能對別人有愛心,對別人沒有愛心,就當不了好官。因此,人才培養的第一步應該是家庭教育,這是關鍵期。這一時期是基礎,重點在於培養小孩尊敬老人、孝順父母,養成勞動習慣、服務意識。一是孝親敬老,二是勞動奉獻,有了這兩條,就有了立德成人的基礎,就有了廣大的發展空間。

  立本與生道的關係是複雜的理論問題。有子在這裡只是將孝悌看作「本」,而將仁德視為「道」。其實推而廣之,在社會生產生活的許多方面,也都普遍存在著這種關係。例如,農民務農,本是土地,有了土地,又了解土地的特性以及與土地相關的氣候,這就立了本。然後就產生了如何利用土地的「道」,種什麼莊稼,什麼時候種,如何進行田間管理,才能獲得豐收。商人的「本」是顧客,在買賣中,使顧客滿意就是正道,那就要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許多延續數百年的老店,都是通過「君子務本」維持下來的。從政的官員,本在哪裡?《尚書》上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西漢思想家賈誼認為,民不僅是國家(邦)的本,也是國君的根本、百官的根本,從社會政治上說,「民無不為本」。孟子認為,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這可以說是民心史觀,民心決定天下走向。

  確立了民為本,產生的治理之道就是德治,為政以德。具體措施,如為民興利除弊,對人民有利的,要辦到;對人民不利的,要去除。為了實現為民目標,要尊賢使能,將道德高尚、能力強的精英分子選拔出來做管理工作。同時還要發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明程度、道德水平,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人民有更高的幸福感,這就是習近平主席所說的「以人類共同福祉為根本」。

  中國有優秀的民本傳統,堅持這個傳統,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實踐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理原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能實現。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推薦閱讀:

表裡如一真君子
對儒家「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該如何更好地理解?
孔子是一位君子嗎?
君子以道德之實潛修,以道德之名自掩。
我所堅持的到底有沒有意義?

TAG: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