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家長為何邊送禮邊罵老師

原標題:家長為何邊送禮邊罵老師

  今年教師節過後,朋友圈中有一段話,深深地刺痛了我這個老教育工作者的心:「教師節成送禮節,一些家長邊送邊罵,現在的人怎麼會這樣?」當面是送,笑臉堆疊;轉身便罵,怒目金剛,頗有點喜劇色彩。

  作為一名從教40多年的教師,雖然現已退休,但我所接觸的主要是中小學教師,我的親戚朋友中許多是一線教師。我認為,這句話所反映的,基本屬實。此種現象也不只是教師節,年底或中秋節等也有存在,只有人數不同而已。我這裡想說的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劇情?誰是始作俑者?

  一個新的班級初建,比如小學一年級、初中或高中一年級,每班四五十個學生,十來個教師,再配一個班主任。建成之後,大家新鮮而陌生,平等而獨立,都有各自的目的和任務:學生們認真聽課,教師們專心上課就是了。誰也不欠誰,平等而公開。但你很快就會發現,有一股暗流在涌動:開學沒幾天,或者就是開學的第一天,或者在開學的前幾天,有些家長就坐不住了。他們會悄悄地向老師們發起禮物「進攻」:信封里塞一張購物卡,袋子里裝一件衣服,或者直接到家裡送上幾盒水果。此時,他們大多還叫不出老師姓甚名誰,家庭住址或電話號碼也是七拐八彎打聽到的。

  這禮物「進攻」,打的並非無目的之仗。每人肚子里都有小九九:或因孩子身體需要特別關照,比如排個好的座位;或因孩子心理需要老師的特別呵護,比如多加表揚;或是家長對孩子寄予極大希望,比如讓孩子當個班幹部;或是家長對孩子要求特別嚴格,需要老師重點培養,比如多一些參賽、評選的機會,等等。四五十位學生,有這樣那樣小九九的家長肯定會不少。他們的目標指向,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自己孩子好,是父母天經地義的,就是送點,不必感到為難和可恥,也決非絕密之事。時過境遷,有些家長就會自動泄密。

  在校門口接送孩子時,常常可以聽到家長們這樣的小聲嘀咕:我是每年都(向老師)表示一下的;上個學期我也有表示,這個學期我還沒去過;每年都有表示,可我看不出老師有什麼特別關照;某某的父親,他到底是辦廠的老闆,每次出手都大方……當那一部分本來肚子里沒有小九九、並不打算表示的家長得知這些時,平靜的心上翹了,有的頓時焦躁起來。隨風而動。他們心甘情願嗎?不,只是被裹挾,被趨勢逼迫,只是為了尋求平衡。在這樣的心態下,邊送邊罵的劇情就上演了:什麼靈魂工程師!連當老師的都這麼貪!他一個教師節收的,說不定我要辛辛苦苦做一個月……罵著罵著,更難聽的也出口了。教師成了眾矢之的,而且有口難辯,辯亦無效。

  如果你認同上面的剖析,那麼,可以得出結論:造成邊送邊罵劇情的始作俑者,是一部分肚子里有小九九的家長。

  教師是怎樣面對家長送禮的呢?物慾橫流的時代,不喜歡物質財富的人是絕少的,何況絕大多數教師都是中下收入者。毋須諱言,在節假日,希望收到禮物的教師還是普遍的。但是,面對送禮,教師們是既慎重,又理性,也圓通的。具體表現在:公開向家長索討、或者暗示性索要,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這是底線,誰觸犯了這條底線,不但意味著喪失職業信譽,而且必將遭致同行的唾棄和鄙視;對家長們主動送上門來的禮物,一般都會先推辭一番,甚至推辭幾個來回;直接收下,也不客氣一下,這種教師極少。教師,畢竟是知書達理之人,誰都知道這個稱呼的價值與尊貴。在收與不收的權衡中,教師們會這樣考量:如果送禮的家長是個財富大亨,比如房產商、銀行行長,他們孩子的學習成績又名列前茅,教師會心安理得地收下,不管數額多少;如果送禮者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突出,教師們也可能收下,但有一種內疚心理;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差,學習態度差,家長希望孩子能快速轉變或進步而送禮,教師們大多會拒絕,或者想方設法躲避。拿人家的手軟,孩子轉變不了,不是捫心有愧?更可怕的還在,家長難免會罵街:我一次次送了這麼多,結果,我這小子還是老樣子!要知道,成績差的學生是永遠存在著的,班班都有。概言之:收與不收會因人而宜;絕對不要,從不收家長禮物的,屬鳳毛麟角。在一次次禮物引誘下,全部擋住,堅決抵制,真的需要堅強意志。畢竟老師也是凡人一枚,絕非神聖一尊。

  行為是有慣性的,去年送了,今年似乎也得送。慾望是會膨脹和傳染的,去年收了,今年還想有。別人收禮了,我自然也想得到。愈演愈烈就在所難免了。現如今,不但家長們知道有這事,連孩子們也朦朦朧朧地知曉其奧秘,因為有的情節是在半公開狀態下上演的。

  我要奉勸的是,家長重視孩子是應當的,但不要把心思用在送禮送物上。要明白:學習是靠孩子自己的。

  (朱華賢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

(責編:郝孟佳、熊旭)
推薦閱讀:

學會16招,讓你送禮物不煩
春節如何送禮·春節送禮為什麼
茶比金貴送禮消費造就奢侈茶
情人節送禮要送真心(男送女)
送禮的學問

TAG:送禮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