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指南-道學入門-漫談修道
漫 談 修 道 張義尚 怎樣修道?先必須深通造化、把握陰陽。《易經》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呂祖《指玄篇》說:「玄篇種種說陰陽,二字名為萬法王。」紫陽翁說:「草木陰陽亦兩齊,若還缺一不芳菲。」把握陰陽,是道家修持總訣,陰陽合一而成太極,即是還虛,由太極再返於無極,即是合道。日還月返,皆是逆行,所以後人評述三豐翁曰:「順則凡,逆則仙。一句話兒超了千千萬。」這就是道家對於人體生命工程的理論和觀點。 我過去把道家具體修持分為本身陰陽、同類陰陽、虛空陰陽等三種,但這三種是又分又合,互相影響,總而言之,不出修性修命之兩途。大抵南派以修命為先,特重同類陰陽;然豈能脫離本身而取驗。北派以修性為先,首重本身之陰陽,以上接虛空中之同類陰陽與虛空陰陽。 要知道家之所謂陰陽,乃是真陰真陽。就本身陰陽而言,神為陰,氣為陽,此中有先後之別;就同類陰陽而言,則坎中之陽為真陽,離中之陰為真陰,皆是身外靈父聖母之作用;就虛空陰陽而言,則是太極中之元陰元陽也。 修證的把握陰陽,即是修性修命或性命雙修。然此中層次高低,大不相同。所以一則曰「神是性兮氣是命,神不外馳氣自定。」一則曰「是性命,非神氣,水鄉鉛,只一味。」蓋神氣屬本身之修為,而水鄉鉛則賴靈父聖母之運用也。 「命要傳,性要悟,入聖超凡由汝做。不識真種是還丹,水火空鐺虛煮沸。」此乃先哲推尊人元功法而言。然「性由自悟,命假師傳。」則是千真萬確的。人元金丹,確是修命最簡易、最迅速之法,猶如乘飛機以赴北京,自己毫不費力;但製造飛機,豈是易事!平整機場,必賴多人。三豐翁言:「必須福德勝三倍天子,智慧過七輩狀元,方可為之。」正指此事。凡命功由低至高,一步接一步,非依程序進行不可;性功亦有多級,由後至先,全憑心意做功夫,則以當機為高耳。 人元金丹,實際是以術延命之最高的簡易迅速法門,終是修道之功法內容。陳攖寧先生為了突出延命術,稱之為「道教」,以與修道相區分,未免欠妥!從人元金丹而論,它是身外陰陽,除此一切修為連兩家陰陽在內,皆不離本身陰陽之運用。並且在修持過程中,道家首先都是以強調色身為主,以後層次漸高,才逐漸向修性過渡。因性之與命,始終互為影響,故曰「性之與命雖二是一。」 我們不能不承認,人元金丹有它特殊的功驗,遠非其他功法之所能及;但需知人元之學,不離三家,絕不是俗傳的兩家之學。兩家之學只是變相的房中術,我過去己再語及。其次,若因人元金丹之奇妙,遂以為是唯一之法,除了斯法,皆不足學,則是孤陋寡聞,自以為是,「敢將蛙井渺蒼冥」,此乃不識大道之本體,可笑亦可憫,乃是莫大之錯誤矣,須要特別注意!因為人體生命內涵,不外性命,修命固能移性,而修性亦能立命,所以佛法密宗指出「心氣不二」,實質就是心物不二,物質可以變精神,精神亦能變物質。目前已有指出,八識中的第六識(意識)是有能量的。筆者過去接觸道佛兩家諸大善知識,也無不強調轉識成智要在六識上狠下功夫,所以張紫陽作《悟真篇》雖全書皆論說陰陽,後來亦不得不另寫外篇專闡禪法。 道以形神俱妙為貴,猶佛教密宗以即生即身成就為最高。道家化形之學,有煉天元神丹者,有得玄珠者,有依金光化形者,總之是神妙以後之事,過去丹書記述簡略,諸師亦鮮詳及。為了廣求借鑒,我曾請教於西藏紅白兩教的大德貢噶上師曰:「弟子欲即生即身化虹光,手發爪甲亦不留,當修何法?」師曰:「當修氣脈、明點。」我又問:「專修大手印,亦能化虹光身否?」師曰:「也能,但較迂緩。」按密宗之氣脈明點修法,即等同道家之命功,但密宗多修剛氣,其效較速,此因密宗之修習氣脈明點為主者之年齡限於35歲甚至25歲以前,而道家則多為救助衰殘入手,修習柔氣,以求返老還童之效。又藏密紅教之最高法門「大圓滿」,入手先修「且伽」(大手印定),然後於且伽定上修習白黑二瑜伽,借看光以調整本身之氣脈明點,名曰:「妥噶」,乃是紅教之特別不共最高功法,系專為徹證虹光身而設,對於道家之以修本身陰陽為主者,大可借鑒,不可忽視! 道家講性命雙修,對修習柔氣功的入門功法有較詳指示,但對於最後之修證,則很少系統論述,只能下《黃帝內經》、《易經》、《老子》、《莊子》等求之。余前已略為道及。茲再摘錄司馬子微《坐忘論》以證之。 其《得道篇》曰:「神與道合,謂之得道。經云: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又曰:「夫道者神異之物,靈而有性,虛而無象,隨迎不測,影響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又曰:「虛心穀神,唯道來集,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隨道通、與神合一,謂之神人,神性虛融,體無變滅,形與道同,故無生死,隱則形同於神,顯則神同於氣,所以蹈水火而無害,對日月而無影,存亡在己,出入無間。身為滓質,猶至虛妙,況其靈智益深益遠乎!《生神經》曰:身神並一,則為真身。又《西升經》云:形神合同,故能長久。然虛無之道,力有淺深,深則兼被於形,淺則唯及於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覺,而身不免謝,何那?慧是心用,用多則心勞,初得少慧,悅而多辯,神氣漏泄,無靈潤身光,遂至早終,道故難備,經雲屍解,此之謂也。」 總上《得道篇》所論,最主要的,是道有深力,能逐漸地變化肉體和心神,但看功力淺深如何。至於具體修法,《坐忘樞翼》篇曰:「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絕,無以干心;然後端坐,內觀正覺。覺一念起,即須除滅,隨起隨制,務令安靜。其次,雖非的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勤行,須臾不替。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冥虛心,不冥有心。不依一物而心常往。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緣,信心無二者,莫能信重也。」又曰:「若有心歸正道,深生信慕,先受三戒,依戒修行,在終如始,乃得真道。其三戒者,一曰簡緣(外緣),二曰無欲(內想),三曰靜心(正定)、勤行此三戒而無懈退者,則無心求道而道自來。」此外復講到用心不當及其調整之法與由定發慧保任之法,尤貴慧而不用。最後談得道之人,心有五時,身有七候。五時者:一、動多靜少;二、動靜相半;三、靜多動少;四、無事則靜,事觸還動;五、心與道合,觸而不動。心至此時,始得安樂,罪垢滅盡,無復煩惱。身有七候者:一、舉動順時,容色和悅;二、夙疾普消,身心輕爽;三、填補夭傷,還元復命;四、延數千歲,名曰仙人;五、鍊形為氣,名曰真人;六、鍊氣成神,名曰神人;七、煉神合道,名曰至人。其於鑒力,隨候益明(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眼功能之由淺入深),得至道成,慧乃圓備。雖久學定,心身無五時七候者,促齡穢質,色謝歸空,自雲慧覺,復稱成道,求諸通理,實所未然,可謂謬矣。」 總上「坐忘」所論,與佛氏之修戒定慧與大手印,辭語雖異,理實相通,可以互證。於以知大道雖一,而實踐修證,不妨二途。修命之最高法門,當於《參同契》、《入葯鏡》、《悟真篇》、呂祖詩詞、三豐《玄要篇》、《金丹真傳》等求之。此乃從陽入陰。真正同類陰陽人元金丹之學,必須真師真傳,目擊後實踐。否則「饒君智慧過顏閔,不遇真師莫強猜!」至於修性之最高法門,當於《黃帝內經》、《易經》、《老子》、《莊子》,佛教中《金剛》、《圓覺》、《法華》、《楞嚴》、《維摩》、《華嚴》,尤其禪宗之《壇經》及諸祖語錄求之。此乃從陰入陽,陰極陽生,命自來歸。故虛靖真君「大道歌」白:「道不遠,在身中,物則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和氣住,氣歸元海壽無窮。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靈台留一物,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損筋骨。神馭氣,氣留形,不須雜術自長生。術則易知道難悟,既然悟得不專行,所以千人萬人學,畢竟終無一二成。神一出,便收來,神返身中氣自回。如此朝朝還暮暮,自然赤子產真胎。」 此上兩大途徑,或先命後性,或先性後命,乃專為夙緣深厚,上根利智之士,能單刀直入者所說之「頓法」也。若姿質魯鈍、福緣淺薄,不能單刀直入者,則當走道家北宗性命雙修之「漸門」,以神為性,以氣為命,神氣同煉,由後天返先天,步步深入,則《天仙正理》、《慧命經》、《金仙證論》、《性命法訣明指》、《性命圭旨》等,皆是要籍。不過此宗在目前已有逐漸走向支離、瑣碎、執著、僵化之勢,不拘何門何派,可參拙作《仙道漫談》(台灣真善美出版社出版),內有「五忘仙訣」,「天仙總持」「神人法言」等,或可有補於上乘功法之了解。 所謂性命雙修,本來有兩個含義:一般通指北宗功法而言,以其神氣同修,上、中、下三根皆宜故。另一種,則指整個人體生命工程必須性命同等重視而言;故呂祖《敲爻歌》曰:「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達命宗,迷本性,恰似鑒容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本柄」。 前此皆是本身陰陽修持法之正途。等而下之,如內家武術中的太極拳(於盤架子中講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者除外)、意拳、金家功夫(心意六合的一個分支)以及古法真傳易筋經、蜀東五禽圖(原傳於重慶的王禮庭)等,皆可作為入道之梯航。蓋生命科學之研習,著眼點不可不高,而實踐修習,下手則不妨從低,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所謂「低處修時高處到」。方是紮實穩妥的功夫也。 或曰:「你過去不是一貫推尊道家南宗同類陰陽人元金丹之妙嗎?何以現在又轉而論說本身陰陽、清靜無為、盡性立命之學呢?」我答:拙作《縱談道家柔氣功》一文(《氣功》雜誌1987年10期),已首先明說:「六度之禪最為高。養生極則莫比肩,鉛汞陰陽都揚卻,人心不起道心圓。先天之先唯此是,法身煉就色身全。」因同類陰陽雖妙,純賴外力,福德因緣不夠,勉強不得,余前此之所以多次論及並辯其邪正真偽者,欲使人知我國有至高至上之人體生命科學,深恐久而數典忘祖!而目前著重轉而推闡本身陰陽,盡性以立命者,以其為現實可行之法,雖然巧拙不同,一樣可以達到最高境域,庶免守株待免,到頭空老,甚至斷人慧命耳! 目前一般學人,多有輕視性功者,這是莫大的偏見,此因見理不徹。請你不妨閱讀一下《金蓮正宗記》、《徐神翁語錄》,尤其佛門中《高僧傳》、《神僧傳》等,研究一下怎樣才算明心見性?怎樣才能達到祖師大德們的高級智慧和各種神變功德?試把你自己的智慧功德和他們比較一下看?且明知酒以茅台為優而不可得,則淡酒多懷也醉人。善哉!曹文逸仙姑曰:「形神雖曰兩難全,了命未能先了性!」似此終日乾乾,不遠勝於畫地自限,坐以待斃之為愈耶! 摘自:張義尚《養生蠡測》 |
推薦閱讀:
※那些修道有成者,是不是已經沒有煩惱和悲傷需要傾訴,沒有喜怒哀樂需要和人分享?
※磨磚作鏡積雪為糧和隱芝?
※得道的人如果結婚生子後代會與眾不同嗎?
※如何修道或者修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