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悟

讀書,可以使人飽覽世間萬種風情,細品百味人生,在體驗審美愉悅的同時,情滿意溢其樂不知返。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果戈理說,書是嘹望世界的窗口。惠普爾說,書籍是屹立於時間汪洋中的燈塔。培根說,書籍是時代波濤中遠航的思想之舟。從這些對書的美譽中,我們不難相信,讀書確是醫愚、解惑、樂志和忘情的絕好方式。 讀書,是一種享受。夜守書齋,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避開了塵世的名韁利鎖,心之犁鏵,於無聲中悄然破土,一盞檯燈灑下靜謐桔黃的柔光,安然靜怡,寧神展卷,書里那智慧的生靈又在娓娓傾吐著耐人尋味的哲言,彷彿是說,像熱愛生命那樣去愛書吧!知識匱乏會渾噩終老,雖然時間豐裕也是庸碌一生。夜更深,人更靜,最後吟誦著「萬卷古今逍永晝,一窗昏曉送流年」,酣然入夢……

讀書,可以讓思緒神遊中華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詠這優美的詩句,誰不為祖國山川的多姿多彩而讚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詠讀這優傷的詩句,哪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不滋生出綿綿的思鄉之情,「僵卧弧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吟誦這鏗鏘的詩句,誰不萌生出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

讀書,可以讓人感悟古人的思慮情思。雖然生命如流水,隨即而逝,但我們可以通過讀書穿越時光,感嘆滄海桑田的變遷,感悟國盛人興的輝煌。古人們將情寄於筆下,用筆墨為我們留下了壯麗的景色,我們只需要用心去把它們復原,呈現在眼前。

讀書,不僅僅是享受景物的阿娜多姿。其實也是在扣問一扇扇古人的心扉,屈原的精忠報國、司馬遷的忍辱負重、唐太宗的闊達心胸、明正德的荒謬無稽、岳飛的鐵膽忠心……

讀書,讓我們了解古代中國的興亡盛衰,讓我們感受到了西方愛情的偉大凄美。文學,向世人展現了憧憬與追求,任何人都無法拒絕這樣的憧憬與追求。享受讀書的樂趣,駕馭著心靈,去穿越時空,感悟自然,神遊中西方。書,被人類喻為文明世界的「長生果」。書就是我的一個知心朋友,可以和它共同成長,享受著每一天的快樂。我每天都離不開書,它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跟著書的步伐,走過千山萬水,走進世界的新角落。

讀書,因感悟的積累而結果。讓讀書成為習慣,是一個古老而嶄新的話題。關於讀什麼,怎麼讀。千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古人常說:「為學當先立宗旨」、「開卷有益」、「學貴心悟」、「學以致用」……為什麼用同樣的時間。讀同樣的東西收穫卻不同?一個重要原因是用沒用心去感悟。

讀書,好比採花粉,寫作才是釀蜂蜜。把千家的花粉采來,經過自己的釀造,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變成了自己的語言,生出了像自己一樣風格的文章,這才是最最甜蜜的。過去一味的死讀書,我行我素,終歸一事無成。如今在讀書時,有自己的思想,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思想,這才是到了讀書的最高境界。

拉開書幕,你能領略到遠古的文化幽幽;看到人類進步與落後的相互碰撞;想像出千百年的人世輪迴;撫摸到浮光掠影的時代金華。進步與落後涇渭分明;人生理想如彩虹橫跨;事業奮鬥如朱唇連雅;喜泣悲淚似流水徜徉,人情世故呈大浪淘沙。打開書的首頁,融入書的海洋。你可以和遠古親切對話;你能和現代細訴衷腸;你能使人生頓然領悟;你能讓心靈得到滋養。

書會告訴你,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什麼是天使與鮮花,什麼是魔鬼與毒草。書還會告訴你,讀書就是閱讀人生,閱讀生活,閱讀快樂。讀書就是關照生命,聆聽自然,收藏陽光。男人讀了書,將更加充實智慧,氣宇軒昂;女人讀了書,將更加清純美麗,秀外慧中。

書是一縷陽光,它能融化心間的冰涼,書是一縷春風,它能消除你內心的浮燥,書是一支蠟燭,它能使黑暗的心變得明朗,書是一種營養,它能讓你精神強壯,書是一壺綠茶,讓我們回味無窮……沒去過廬山,卻從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感受到廬山瀑布傾瀉而下的壯闊,沒有到過泰山,卻從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感受到泰山的雄渾高大,沒去過雲南,卻從沈從文中的《邊城》中感悟到匯溪小城的嫵媚動人。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才更加精彩!

午後的陽光緩緩地流動,捧一杯清茗任日光撫過書頁,心靈在有趣的書頁中感悟、升華。讀書是一種感悟,靈魂深處是純凈而超然。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品讀莊子,悟到是空靈與澄凈。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祿,甚至對於死亡,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甘願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甘願曳尾於途中,為的只是守護那片純凈的心靈。紅花因綠葉的襯托才顯得鮮艷,人因心靈的豁達而得以修身。

品讀李白,悟到的是洒脫與不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蕩著他的自信與博大。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三分嘯成了劍氣,秀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另有杜甫,讓人悟到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沉鬱。

品讀司馬遷,悟到的是剛直和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眾人的嘲諷,仍屹立於歷史的巔峰。「通古今之文,成一家之言。」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憂愁憂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正是太史公的凜然正氣,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嘯:「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品讀李清照,悟到的是凄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縷憂傷?「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種悲壯?「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是怎樣的一簾腸斷?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品讀林妹妹,真有「半卷湘簾半掩門」的羞澀,讀到的是「口齒噙香對月吟」的凄美,感到的是「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的悲怨,悟到的是「嚴寒霜劍刀相逼」的絕望。

「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茵。」是蘇武的忠誠與偉岸。「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嗣同的正氣與節操。「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的品格與情操。「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總理的志向。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是三毛深處大漠卻熱愛生活的爽朗,更能體悟到一種快樂的心底里深入骨髓的憂傷,失去親人後瀰漫在生命中的絕望。

讀書是一種感悟,感悟青春血液的涌動,享受人間處處的春風。讀書憂在其中,樂在其中。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多本好書加起來,譜寫出來的將是美好的人生。

讀書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讀書能夠改變人生,沒有書籍的滋潤,人的精神世界就會枯萎,人生的色彩就會黯淡。

讀盡天下好書,養足人間正氣。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

盡情讀書,手捧一卷,心弛八極,神遊萬仞,讓生命因讀書而精彩,讓強國之夢從讀書開始。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朋友。因為有好書做伴,人生之路才走得坦然,走的愜意。

沒有書籍的人生就如同沒有背景的水墨丹青,氣韻全無。

寫一等字,讀一等書,做一等人。

讀書是對精神家園的自耕自耘,是沉默而堅韌的行動。

讀書是生命體現其存在的一種途徑。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因為我一生都需要光明,所以我一生都需要讀書。

在黑夜裡,書是明燈;在孤獨中,書是朋友;在喧囂中,書使人沉靜;在睏倦時,書給人激情。

讀書使我們平淡的生活中湧起波濤,讀書也是我們在灰暗的日子裡看到光明。

也許,在每個人內心疆域中,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黑暗,讀書的火苗太微弱,如果不堅持,心中永遠沒有敞亮的空間。

一個人,從小到大,幾乎而且應該是在名著經典的熏陶與照應下成長的。某種程度上,人類歷史也就是在一部部名著經典的串聯鋪展中成就的。古今中外,煌煌巨著又如何一日盡數?千秋萬代,灼灼偉人豈容等閑視之?正是這些點亮宇宙洪荒的睿智星火,才造就了民族、國家與個體的血脈萬象。也正是這些先賢聖哲沉思默想的思想光芒,才豁亮了人類蒙昧的野性。我們如果不能保持與穿越時空的這些智者大師進行充分的心靈溝通、碰撞、悟談、交鋒,就勢必造成精神瘦弱、思想貧乏、人格缺損,進而引發生命個體創造潛能的遮蔽、壓抑、扭曲、戕害、甚至毒化。推而廣之,一個民族應有的創造活力也勢必陷入逼仄、萎縮、矮化的境地。

每個人都有心底的夢,讀書能承載著人們心底的夢,游向光輝的彼岸,對誰都是一樣的公平慷慨。

讀書,應該成為我們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手段。

聯合國有一個調查,各國人讀書的習慣以色列是最高的,平均每人每年讀46本,以色列人均擁有圖書館和出版社的數量居世界之冠。這個僅有五百萬人口的國家,持有借書證的就有一百多萬人。普通以色列人對訂閱報刊十分慷慨大方,每家每年都要訂閱好幾份報刊。

在今天的信息化時代,書籍絕不應該被冷落。我對網*和手捧紙質書本讀書絕非一樣的感覺。在讀書的時候,手指輕輕划過那些薄薄的書頁,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當我倚在舒適的躺椅上或躺在溫暖的被窩裡慢慢翻閱並與作者一起神遊的時候,就會忘記因不停地敲打鍵盤而麻木的手指,忘記等待搜索鏈接的急躁以及網際網路上那些藍色的超級文本。 □走馬觀書也盡興。唐代詩人孟郊《登科後》一詩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走馬看花雖然匆匆,來不及細細觀賞,但京都長安的秀色卻盡收眼底。這種興趣盎然,一掠而過的瀏覽觀賞,和我們的讀書方法也許有相通之處。走馬觀花式的讀書方法,容易培養濃厚的興趣。

我們讀書時往往注意精讀,逐字逐句地慢慢咀嚼、品味、消化,猶如牛兒吃下草後要反芻一樣。這樣學到的東西雖然易消化吸收,但有時缺乏新鮮感,或許使人產生厭倦情緒。走馬觀花式讀書法就不是這樣,它不拘泥於個別字詞的讀音、釋義、以及句、段的含義,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甚至可以暫時不管,採取隔過去、跳過去的辦法,以保持閱讀思路的流暢。一直讀下去,力求在總體上領會和把握全文的意思,其中有許多不解之處,也許會在你理解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後,驀然回首,一下子頓悟過來。這樣閱讀既節省時間又沒有個別難僻字詞的困擾,只是領會它的大略風采,整個閱讀過程中的濃厚的藝術氛圍和美的感受能不受破壞,從而擴大閱讀量,培養閱讀的濃厚興趣。這種閱讀所產生的興奮愉悅又會成為激發我們繼續深入學習的動力,並且這種蜜蜂采百花、走馬觀花式的快速閱讀,總有一點是感受最深的,只記牢這一點就足夠了。俗話說見多識廣,讀的書多了,自然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收穫大量的知識。知識越豐富,求知的渴望也就越強烈,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同時這種讀書方法又可培養整體觀察和比較能力,使人能夠通觀全局。

從古往今來無數有成就的讀書經歷來看,讓讀書成為習慣的過程,總是在靜靜地閱讀中伴隨著一個人的志趣和毅力,而且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志趣是讓讀書成為習慣的起點,那麼靜靜地閱讀便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旅程。由於人的秉性、興趣及成長環境等方面的不同,一個人養成讀書習慣的途徑也不同。

有人認為,理想的閱讀方式是「慢」,緩慢地培育出閱讀的愉悅感覺,一書在手,會暫時忘卻塵世的煩惱,隱逸在文字里,並希望時間停頓或者天長地久,這樣的閱讀,自由而又幸福。

讀書重在「得他滋味」朱熹說:「須是沉潛諷詠,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讀書「如飲食,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著生痰瘤」。陸九淵說:「讀書之法……仔細玩味,不可草草。」陸遊說:「讀書有味身忘老。」袁枚說:「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書味在胸中,甘於飲陳酒」「唯有書味甘,行行堪沒齒」。元好問說:「咀嚼有餘味,百過良未足」。

有人說,讀書是精神的散步和漫遊。我亦有同感,讀書是一種精神享受。就象我們一日三餐中的鹽和佐料,它們不是生活的主旋律,但它們會使我們的生活更有滋有味,更豐富多彩。

書,將我們帶入一個比現實更為深邃的精神空間,讓思緒任意馳騁;讀書,將靈魂升華至一個純真的高度,審視自己,思考人生。讀書,讓我們有力量抵禦世俗的種種誘惑,使浮躁的心靈得到撫慰,變得寧靜而平和。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生活質量的最佳途徑。讀書有如我們的一日三餐,它是根據我們的口味、嗜好有所選擇的。好書似春風化雨,愉悅性情,營養身心;壞書如飲鴆止渴,蹉跎歲月,消磨意志,頹廢人生。

林語堂說過,世間確有一些人的心靈是類似的。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文字里找到自己的影子。讀書也可從他人的觀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書,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最忠實的朋友。

書海泛舟,載你暢遊古今中外整個世界。他們的睿智哲思、懿言妙語,不管慷慨疾呼振聾發聵,抑或淺吟低訴潤物無聲,都蔭佑著你的精神家園,啟迪著你的敏悟心智,拓展你的眼界襟胸,雕塑著你的品性素質。

中華傳統文化典籍浩如煙海,那是中華幾千年文明的結晶。在綿延百世的傳承弘揚中,她曾經、正在並將繼續鑄就我們民族的魂魄。她的每個字元都躍動在我們的骨血里。她是每個炎黃子孫應該終生選讀的公共課、必修課、基礎課。

人生十字路口的每次正確選擇,征途上每個機遇的把握,生活中每個突閃的靈感和思想火花——那是一座座金字塔的頂尖。你讀過的一本本書可能就是塔座的方方基石。

閱讀的時刻,心沐春光,胸懷秋月,你暫脫塵囂、浮華、功利的羈絆,入忘憂、忘年、忘我的佳境,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韻致。

面對「絲竹亂耳」,「目迷五色」媚惑的世界,身處聲光閱讀「網上書房」包圍的時代,仍然能夠鍾情書香,面壁苦讀,力築書城,這正是在進行一場捍衛傳統文化,將讀書進行到底的「聖戰」。

如今,書林益茂,也刮進陣陣「流行風」,飛來色色「另類鳥」。林木菁蕪混雜,林間不再寧馨。徜徉其間,須加提防。忽想到伏契克那句名言,想少做改動套用於此:「人們,我是願你們讀書的,可你們要警惕啊!」

讀書成為我們精神生命的麵包、牛奶和鹽,讓讀書像水銀瀉地,滲進我們生命空間每個哪怕最細微的縫隙。

讀書,知易行難,行易果難,果易悟難。知者,知自己的知識之不足,閱讀之所需,「望盡天涯 」也;行者,刻苦讀書,「為伊消得人憔悴」也;果者,獲得真知實學,讀以致用,指導實踐也;悟者,深究窮索,融會貫通,悟得規律、哲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世事紛繁,莫不如是。

穿越時空,遨遊太極,心馳神往,古今同夢。然足不出戶,何以日行萬里?身在當下,何以上溯千年?思卓曰:唯有讀書。

或曰:電視網路,亦有此功。然一動一靜,殊有不同也。彼為鬧市,信息萬種,誘惑幾重?一入其間,不知西東;此為靜廬,曲徑通幽,何來紛爭?波瀾漸平,心定慧生——讀書有道也。(楊思卓讀書)

少兒讀書,開其竅也;青年讀書,明其志也;壯年讀書,正其身也;老來讀書,極其樂也。孔子讀書,開儒學之先河;林肯讀書,解黑奴於水火;毛公讀書,救病夫於陳痾——讀書有用也。(楊思卓讀書)

讀書可養人。君不見,堂下驕兒,聞得書香,則知書達禮,見文質之彬彬;識得書味,則術業精進,成家國之棟樑——讀書有益也。(楊思卓讀書)

讀書亦誤人。君不見,鄰家浪子,濫讀《金瓶》,竟成西門慶之徒;錯愛《奮鬥》;誤入希特勒之黨。嗟乎!何謂開卷有益?——毒書有害也。(楊思卓讀書)

士人讀書,囊螢映雪有之,懸樑刺股有之;遠洋留學者有之,碩博連讀者有之。然少見其成者,何也?思卓觀其弊,蓋死讀書,讀死書也。善讀者,必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學之博採,行之聚焦。——讀書有方也。(楊思卓讀書)

讀書之道,為人之道也。境界不同,樂亦不同。窮理致知,文人之樂也;踐行格物,達人之樂也;傳道授業解惑,聖人之樂也。噫嘻!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也。

思卓贊曰:書山巍峨,神所依兮;攀登不止,吾所行兮;子子孫孫,無窮匱兮;以書會友,饗天下兮。

我喜歡讀書,但沒有成痴,也沒有變呆。象其他人喜歡打麻將,玩卡拉ok或喜歡體育運動一樣,只是一種消磨時間的方式,一種註譯人生的方式。既然有這麼多的選擇,而我情有獨鍾,顯然是有因由的。對我來說,書中隱藏著巨大的財富,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我喜歡讀史書,喜歡讀中國通史,美國近代史。在讀書過程中,總免不了想些問題。我似乎體味到:在中國封建時代,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機制,象在市場經濟中存在無形之手的作用一樣,其中也存在一種類似的作用機制。即在儒家文化的默化的誘導下,官員為名留青史,立德立功,而廉潔奉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此中隱含一種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選擇,即一種內化的機制。這種機制在當今社會消亡了,卻演生出另一種機制,即以金錢和肉慾為驅動力的機制。所以在今天人樣獸心獸行者,比比比皆是;上致當權者,下致平民佰性。

我喜歡讀經濟類的書。經濟大至經邦濟世,小至經營貧。這類書實用致極。我也喜歡讀文學類的書籍,特別是詩歌。讀這類書使人靈秀,陶冶性情,增添生活情趣。

讀書需要一種特殊的心態,一份氛圍。我不是深圳人,但很喜歡深圳。因為這裡是一個適宜讀書的地方。若以為深圳是一個逐利之所,文化沙漠,那就錯了。因為名和利是人生兩大動力。有這份逐利的動力,在此過程中才演生出多少的溫馨和人生絢麗。

書是讀書人的寵物,四壁蕭然,一卷在握,自有一段妙趣橫生。兒童們對吃巧克力有痴迷,而讀書人也對一卷好書痴迷,旁若無人,廢寢忘食。

在當社會,人們都興趣映然地淡的津津有味——美食味、玩味、商味、官味之時,也有一部分人對書是痴迷的,我認識的就有幾位。

其實,書亦有味。古人原有「書香門第」之說。我幼年時,鄉親們都稱我為書痴

讀書讀出未來,並非每個識字的人都可做到。

書被稱之為「人類進步的階梯」,自然有許多實用的功能。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並不過時。

「落數江山共點筆,盡驅春色入亳端」恰如其分。

「詩文一諾重千金,莫將紅顏負寸心。笑殺俗人必罪至,只書萬卷評浮沉」。我深有感觸。

讀書者有時也想,那種不讀書、不看報,什麼學問也沒有的人,只知權錢交易,只知吃喝玩樂,又有什麼味道呢?

我認為讀書有味道。

知書而達理,是其一也。書中包含的真理是人們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自身的鑰匙。古今許多偉人,許多投身革命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們的事業開啟,原本就在書中。傳說劉、項不讀書,那是因為他們起自草莽。其實,他們的事業成敗,也都直接與讀書人息息相關。

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是其二也。書給人知識,這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人的知識,除了直接經驗之外,主要是靠讀書獲取。書是理性知識,經驗是感性知識。理性知識可以通過感性知識去完成升華。感性知識是樸實的,倘若沒有理性的指導,永遠將是不完整、不系統、不全面、不科學的東西。諸葛亮躬耕南陽,而廣博天下大事,書是他獲取知識與信息的主要渠道。

其三是書可以怡情壯志。這一點是只有讀書「上癮」的人才能體驗出味道。叔本華把人生的需要集結為三種。一種是滿足生命力的存在;二是滿足身體的物質需求(生存的源泉);三是滿足怡情壯志,即精神力量,心理健康的需求。這是人類最高級的需求,也是高級動物區別於低級動物的標誌之一。讀書可以怡情,是因為書中自有許許多多今古奇觀,拍案叫絕的情趣故事,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填補人們的心靈空虛,可以領略千軍萬馬,文攻武衛的英勇氣概。

讀書,常常是和一群未曾謀面的男女朋友談心。而且是在聽他們談自己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最敞開心扉的那一部分人生經略。這些朋友,有的是千百年的知音,有的是當今未謀面的摯友,有的是紅顏知己。一書傳遞,遂得長談,感慨萬千,思緒沉浮,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興旺失勝,神奇精華。

古今中外為生存者,均把讀書當作急功近利的階梯。類如「學而優則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栗」,「從小不讀書,老大徒傷悲」,「學富五車,方能神州」等。這就是上進、求職的主要手段。尤其在當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爆炸的時代,很難設想一個不讀書的人有多大作為?

時至陽春,東風吹盡花千樹,岸邊楊柳白絮飛。倒一杯熱茶,隨手翻開一本書,隨詩、隨詞、隨文,靜心岸然,細細品讀,總覺得心曠神怡,萬般心煩愁緒,紅塵俗事,皆遠書而散。只留下書香、茶香不可辨析,如自鼻而下,又如自心而升。此時此刻,縱有華晏相邀,皆難以動吾心也。

我思想的鰭翅在書海的浪濤中飛馳,將書卷中惻然心動的感悟閱然於紙上,我心中凝滯的撼動,皴染於我的人生旅途,那一定是芳香的花絮,厚厚的鋪滿我腳下的路途。

書,能在我煩緒時給予我舒貼,讓我心中沉寂的風雪,吟誦大自然的哀嘶,又遇陽光的薄媚,敞開明澄,潔白的芳姿.從文學狂者手中流露的奇情逸事,.到詩痴文俊筆下酣暢的人事升沉,我亦感悟到了,文者手中的筆,流淌著胸中宣洩的情思,那凄風苦雨中的揣思,那率性盪純的感悟,那情海蒼茫的柔媚,循環著,飄蕩著,迴轉著,在讀者情愫徐起的心間,溫情切切的流轉.當太陽西沉的傍晚,灼灼馨香的清風彌霰臉龐,將那書中閱後的感悟,扯成眸前的一道風景,便知,人生褒貶毀譽與名利得失,固不重要,就像美景在黃昏後的黯然失色,而刻琢於襟間的,即是那恪守人性的蟄伏的信念,和那如茵常存的人間真諦互愛的情韻.當用手指輕輕掀動含著書香的扉頁,又將方塊字所孕育的情感糾隔裝入胸中,那古老的,苦澀的,締近的,幸福的,全然湧入人生的長途,跋涉於遠方疆域的,囤足觀望的,是那對生活頓悟的感嘆和激勵。

我的書櫃中擠滿著許多的書,當我心間涌動著紛亂的思緒時,我便翻閱它,能使之為我順暢流淌的暇思,如清清粼粼的水波,蓄翠而溫碧.平緩的流淌.我深愛著幽雅淡美的散文讀物,能滋養著我的心靈.記得小時的語文課本,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映入眼帘時,我的整顆心都被文章的清新流暢所感染.那要求背誦的幾個段落,我現在還能吟誦上口.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有如碧天里的星星,有如剛出浴的美人…….薄薄的青霧浮在荷塘里,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流過一樣,又像籠著青紗的夢……的確,太給人已完美了。晃然的歲月,無聲無息,我,已由一個負笈求學的孩童變成一個高大悍猛的青年,然而,對文學的摯著與酷愛,在晃然的四季中,一直飄漾於我成長的歲月,亦無聲無息.朱自清的散文我領悟了很多,作品中瀰漫著強烈的對人性內心徹動的真情,那麼真實,無奈,又時而低沉,飄渺著處處清新.我也在想,這不僅僅是一篇篇文章,而是他在用現實的筆描繪自己所走的路,他生長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如果重生在現在的時代,,恐怕便要用幸福的筆描繪五顏六色的金光大道了。那像《荷塘月色》諸類功底洒脫的文章,便能更多,更維妙的展現在散文大系中了.唯有一點是清醇的,他當之無愧的可以稱得上是散文大家.所以我竟知,我在讀書後感悟的是什麼.即是那寓意生息的,文中幽妙深邃的人生態度與曠古爍今的人生準則了。

文學著作故如此,之所能將殃殃浩大的中國推上世界文明古國的聖壇,不外乎有自身的光芒在輝其閃耀,像那文白錯雜的,情節恢奇的,博大精深的《四大名著》,一直是外國文學界,史學界考研的對象.可見,書,所給人類的精粹,是那麼細緻入微,句句感動.又是古人膝足拓走古今通途的惟惟感嘆呀!故事的感動在於能流露人性情感的糾隔,能推開人心靈中私語的密室.像《西遊記》中三個對人世惻不同態度的徒弟,卻為一個共同目標保護唐僧,取回真經,修得正果,為人間大傳法度,普渡重生.正是弘揚一種為人憾動的,不屈不撓的,毅志力,和精神的凝聚力.我從這部著作中知道人需要堅持,雖然這部著作不是四大系中文學價值最高的,但給予了我那種做人應有的堅持.所以,我應在我人生的路途上鋪滿`堅持』二字。

古代的作家在情感的惻動中來描繪對人世的追求.現代的,當代的作家亦如此.前日在一本散文書中看到一篇文章,名為《痛苦的飄落》將作者惻然心痛的與病魔抗爭的讀白,宣洩的展現於文中.那些字間句落中所帶的少女的沉思與優傷,將我的心捲入作者的筆中,又跳躍於字字的縫隙間,我的心在感懷,在悲傷.我的思緒一頭扎入文中,不願出來,我的心,也正和作者的脈搏一齊跳動著,當``我的重新滋生的長長的秀髮會翩翩飄來,掩埋我的面龐我的身姿我的愛」,我知,這種痛苦的飄落結束了,迎來的,是新生的美麗和期盼.我的心重落回原處,又好象在抖動,因為在被作者滴血的心所感動。

是呀,人被病魔纏身是多麼可怕,健康的生存又是多麼的馨然美好.當夜晚的華燈彩繪初上,憨痴笑語彌霰庭院樓閣時,那燈影中密流萍泛的綺思,飄翔於心頭甜蜜的情懷,是那麼的楚楚動人,心曠神怡.去感悟吧!那美好生活的真諦。

一個人書讀得多了,所有的心動也就隨之多了.像這類的文章很多,都是表現人情感內含的寫意,有許多地方都令人心弛神往,有許多情節都令人心旌搖動,那高潮迭起的唯美的章韻,給人以什麼,想必鑽過書海的人都能體會的到。當我有幸步入於韓國作家的小說《菊花香》中,那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經典現代愛情故事,那恪守人心靈的開場白``我的愛不會因任何人而動搖,我的愛根本不可能動搖.因為,我是一棵樹,只有把根扎在你心裡才能活下去.一棵樹,一但紮下根,就不會挪動,哪怕乾枯至死.我也想成為一棵那樣的樹,哪怕我的愛從此在也不能回頭……』』在時刻澆灌我心靈的情苗.我知道,男主人公承宇將心口唯一的獨佔的空間,交給了美株,用整顆最誠真的心愛著自己所愛的人.當美株離開人世,承宇抱著那一件用愛情印證的結晶,仰望星空幕靄的獵戶座,用記憶和期盼飄向天堂共有的家園時.是什麼在划過黧黑的夜空,留下一道深深的光痕,是人間的,是真愛,很簡單的又很深奧的兩個字,匯聚成的流星,裝載著期盼的心愿撒落大地.從這本書中,能感悟到人生的多難,人性的純稚,人道的悲壯,人本的無耐.和在生命的終極,個性的賁張中主人公尋找掙脫藩籬,至真至純的愛情,在悲壯中實現對生命終極意義的哲思和世俗情感的輪迴。

我在閑暇時,很願意鑽進書海,很願意感受書中情感的真諦,我想,那是來自生活的,來自天堂的,人本善良的,一生中何求的答案。

古人云:不讀書便是愚人。我慶幸自己生在一個圖書和文化復甦的年代,長在一個圖書和經濟同樣繁榮的年代。

年少的時候,我讀的書很雜,可謂飢不擇食。囫圇吞棗地讀完《紅樓夢》之後,又如饑似渴地瀏覽《戰爭與和平》;興緻沖沖地讀完《狂人日記》後,又瀟瀟洒灑地看《天龍八部》,就連一些通俗讀物也沒有放過,那時幼稚地認為只要書讀萬卷,就會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情竇初開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窗外》和《六個夢》中去,書中那種怦然心動,為情所困的感覺讓我一度陷入其中悲悲戚戚,痴痴迷迷的,不知當時為書中的那些痴男怨女流下多少冤枉的眼淚……

就這樣,林林總總,糊裡糊塗,良莠不齊,書是讀了不少,但是時過境遷,現在的時代遠非古人所想,讀了八股便成文章,所以到最後我似乎還是愚人一個。

上大學的時候,我有幸閱讀了笛卡爾的《方法論》。他在書中談道:閱讀所有的優秀名著就像與過去時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進行交談。於是我又重新沉浸到偉人的思想浪潮中去,重新接受一波連一波涌過來的奇思異想的妙論,感受他們洞燭尋幽的考證,領略他們豁達率真的人品的衝擊,這時我才驚喜地發現那種感覺是盪濯身心後的清爽,漂流後人性的飛揚……

王蒙、林語堂的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豐富的內涵,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和啟迪性,我陸陸續續地讀過之後,覺得我的人生、思想和心靈都受到很大的震憾和啟發。

我漸漸地感悟到,閱讀有時好比飲食,選讀精品文章,就像細細品嘗一道美味佳肴,吃過之後會讓你唇齒留香,回味無窮。「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見識多了,境界就高,心胸寬闊便能自行化解各種憂思煩緒,心態就自然樂觀,達到祛病棄症,身心健康的目的。

書,確實是我們一生中取之不盡的財富。讀一本好書,會陶冶你的情操,教你學會許多做人處世的道理;讀一本好書,就是跟一個有知識的人說話,它會不厭其煩地諄諄教導你,給你出謀獻策,幫你解答疑問,成為你生活中的好幫手;讀一本好書,影響著你的人生,改變了你的命運,它會在黑暗中為你指明方向,在洶湧的海洋里為你揚起風帆。就如在後來的日子裡,無論是在生命的沉浮中,,在商風商雨的熏染中,還是在浪跡天涯的風塵中,我都會時時刻刻地記得余華的《活著》:書中告訴我原來人活著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僅僅是因為活著,便可以真心實意地活著,無論命運待你如何,都要好好地活著。於是我笑著坦然面對人生。

不知不覺中,讀書已陪我走完從初春到暮秋的段段行程,陪我走過人生的花季和雨季,我對書的熱情仍然有增無減,只是心智和感性世界已經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了。

這輩子我會與書不離不棄地繼續走下去,綿延著我們之間不變的情愫……

讀書之樂,得於目而富於心,愈久愈深。古人云:書中日月長。書中有秦漢的冷月,唐宋的樂舞,明清的悲歌,將世事滄桑人生百態盡展眼底。在有月或沒月的夜晚,去會見曹雪芹,去拜訪羅貫中,去聆聽魯迅大師的教誨,瞬間完全進入了心靈被凈化的狀態。以書為伍,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清純;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彷彿與聖賢相對而坐,聆聽教誨,感到心靈充實豐盈,思想豁然開朗。 讀書之益,增知,獲趣,致雅。打開一部史書,猶如展開一部歷史的長卷,諦聽歷史的脈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開一冊文學經典,如同走進一片風景勝地,詩情畫意呼之欲出,猶如置身其中。李白的孤傲,陳子昂的愁懷,魯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實秋的淡雅,一一呈現在面前,心境與文字互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隨作者進入如詩如畫的意境。古賢今哲所論述的廣泛的空間,縱橫萬里,上下千年,讀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發人深省。

讀書之喜,結良師益友。書是良師,讀舊書如見故人,看新書如遇新知。以書為師,似與先賢對話,如同今哲低語,以明凈的心靈與智者娓娓道來,忘記了一切得失榮辱,有的只是一分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顆祈求解讀人生的心靈,讓心緒得到安詳和寧靜。書又是益友,當你痛苦時,書給你撫慰;當你困惑時,書給你解疑;當你迷茫時,書給你指路;當你消沉時,書給你振作。與書為伍,如有良師益友指路導航,目光可以穿越歷史的漫長隧道,透徹人生的真諦。

讀書之得,漸入佳境。潛心書海,釀就讀書人一分無拘無束的讀書快意,而所謂的增長知識都是在似春雨潤物,春蠶食葉般的快樂閱讀中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同一本書,年輕時讀,多出於獵奇的心理,不能深味;中年時讀,便能領會書中精髓,得到洞悉與啟迪;年高時讀,則猶如人置高處,一覽無餘。即古人所說的「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而老年讀書則如台上觀月。」由此看來,讀書的品位也是漸入佳境的。

其實,人生本身就是一部無字之書。漫漫人生,光陰似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腳踏實地的撰寫人生之書的每一章節。如今,現代生活豐富多彩,物慾充斥著人們的視野。我們的心靈需要文化的浸潤和濡養,讀書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心境。只要有心讀書,便可忙裡偷閒,人人都知道開卷有益,但忙人與書無緣,俗人與書無分,若非有意有情,很難與書結為「百年之好。」沒有閱讀的人生是殘缺的人生,學會了讀書,就學會了閱讀人生,參悟天地,投入社會。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修心養性,增知致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推薦閱讀:

中外名人讀書的格言警句
讀書豈為稻粱謀?
古詩十九首(讀書筆記)
關於讀書的格言375句
[轉載](轉)《子平真詮》讀書心得7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