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古代皇權與相權的博弈
中國封建社會的皇權如何逐步加強
在說到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時候,總是免不了讓人想到它們的專制政治,想到皇帝的獨裁。但是事實上,中國封建制度是否真的從頭到尾都是如此不堪,是否封建社會所有的制度都讓人詬病?我在《中國古代職官制度與和選舉制度》這門課上以及錢穆先生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這本書里,通過對於中國各代中央政府組織,特別是君權和相權的關係上的學習,才發現,其實我們以前觀念意識里所認為的中央集權、皇帝專權,並不是封建社會一開始就所特有的,而是在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其實中國也是很早就奉行「三權分立」的制度的,皇權、相權、監察權,雖然不曾把立法、司法和監察權力分得很清楚,但實際上也是考慮到權力間制衡的,即使中央集權不斷發展到最後的清朝,皇權實際上也不像我們原來所想像的那樣獨大,也是有所忌憚地。
漢朝的時候,實際上皇帝和政府是分開來的,皇帝是國家的唯一領袖,政府的首領實際上是宰相,負政治上一切實際的責任。漢代中央政府的組織。當時有所謂三公、九卿,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御史大夫管監察,輔助丞相來監察一切政治設施,他是副丞相。這實際上就看出,在當時,皇帝根本就無可能專權,每一件事情都有專門的官員去做,大家分工明確,中央政府由宰相統領,而地方政府絕不是完全依附於中央,聽命於皇帝。這種方式的「三權分立」,就已經避免了皇帝集權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相權的限制,收到了這種封建制度的限制。
到了唐代的時候,對於宰相的權力做了很大限制。他改變了漢代原來的領袖制的政府統領模式,而改為了委員制,設置了三省六部制一台,這一方面等於是分散了相權,將原有的權力分給更多的部門,更多的人,彼此之間是一種制約,就無法形成完全的統治優勢,而御史台作為一個獨立的監察機構,不屬於三省,就等於監察權脫離了相權而獨立存在,從某種程度也是變相加強了皇帝的權力。但是,這是的皇帝也並非掌握了絕對的權力,因為皇帝在某種程度上,依然要受到三省的限制,例如皇帝封官,是要經過中書省、門下省,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合制度。所以皇帝實際上,對於各項政令,只有同意權,卻沒有決定權,皇權在此時依然沒有顯示出絕對的強大和優勢。在地方上,唐朝設立了御史官即監察使,其逐漸演變成地方長官的最高一級,對於地方是有全權支配權,這就是節度使。從後來的安史之亂,我們都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對於當時的地方政權的控制其實並不是很強,否則藩鎮勢力不會如此強大。中央集權在當時都無法體現,更不要說皇權了。
皇權真正意義上的加強是從宋朝開始的。因為對於趙匡胤來說,自己是「黃袍加身」,為防止別人也效仿他的行為,必定會加強對於各級官員的控制,宋代也有三省,但是只有中書省還享有宰相的地位,但是宋又設立了一個樞密院管理軍事,等於將中書省和樞密院對立起來,宰相是管不了軍事了。在財政上設立了三司,在政府用人上,設立了一個課考院,這樣本來屬於宰相的權力也給分了出去,宰相的權力就立刻下降了很多,而與其相對立的皇權的勢力就進一步上升。最明顯的地方在於,在唐朝時,皇帝只有同意權,而在宋朝,皇帝卻有了最終決定權,宰相只能夠聽命於皇帝,按照其意思辦事。也就是說,從宋朝開始,政府和皇權不再是分開的了,皇帝開始站在了權力的核心位置上。同時,對於地方政權,皇帝是任命中央文官到地方去擔任臨時的官吏,而將武官全部都留在中央,對於地方的財政兵力,全部要上交朝廷,歸中央管轄,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地方的勢力已經和唐代無法相提並論,中央集權已經逐漸顯現出來。
政府由皇帝一人專權獨裁,最明顯就是在明清時期。明朝朱元璋正式廢除宰相,只留下尚書省,由六部分頭負責。此外還設有一個都察院,專掌彈劾糾察,全國各事都在都察院監督之下。武官則有大都督,但是他們都只管出外打仗時帶著兵。至於徵調軍隊,一切動員工作,這是兵部的事,不在大都督職權內。這就等於是把每個人的權力一分再分,
不像原來的宰相,掌握著實際的行政大權,甚至兼任兼任其他軍事等權力。每個人的權力都縮小了,沒有人能夠有最終決定權,於是皇帝的權力就大了,任何事等於皇帝說了算,雖然皇帝設有自己的內閣,但是那些內閣大臣都只是皇帝的代理人而已,其實所有的權力依然在皇帝的掌控之中。清朝基本沿襲了明朝的制度,因為其是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所以甚至在有些方面,比起明朝來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的六部尚書已經不能對下直接發命令,六部尚書已經不稱其為行政之首長了。而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的興盛,都恰恰能說明,以皇帝為代表的滿族統治者對於他們政權的統治正達到了整個封建社會的頂峰。
從漢到清,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不能夠簡單的說是專制政治,在早期,的確是有很多的制度是能夠對權力有所限制。可惜中國這些政治制度,並不能成為完善的制度,良好的思想在執行時,卻無縝密完全的規定,總是有活動的餘地,也就導致皇權越發有力,而相權逐漸消亡。但是皇權的勢力在逐步加強,這的確是一種歷史趨勢。除其他因素之外,我覺得跟統治技術的知識積累有一定的關係。後朝的統治者看到前朝的弊端,發現如果分權,對於自己的統治是相當的不利,在不斷的總結經驗和嘗試之中,帝王們終於發現,只有加強皇權,加強中央集權,將所有的權力都控制在自己手裡,才能夠帶來永久的控制。
但這也不是萬能的,強化到極致的皇權,對內專橫,面對外族入侵,則嬌弱乏力。
推薦閱讀:
※從太極八卦圖看中國的社會發展
※7.1建黨節前天安門廣場發生驚.人一幕,感動全中國!
※中國文字及漢語起源
※三台合一,發出更強「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