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第一個中國人踏上澳洲這片土地……
?1818年,廣州人麥世英抵達悉尼,成為澳洲第一個華人。200年來,從曾經的 「二等公民」,到澳洲最大的少數民族,華人背後歷經無數血淚。
如今,120萬華人默默耕耘,為澳洲的政治、經濟、文化作出巨大貢獻,並得到高度肯定。
200年過去了,今天,他們屬於這片土地。
01
1818年:麥世英抵澳
1796年,麥世英(Mak SaiYing)出生於廣州。誰也不曾料到,22歲那年,這個木匠出身的年輕人,成為了有史料記載的最早來澳洲的華人。
1818年,麥世英漂洋過海,在悉尼的Jackson港口下船。他給自己起了個洋氣的名字——John Shying。
麥世英的3份親筆簽名。
剛來澳洲的時候,他曾在Newington 的一個莊園內拾回老本行——木匠。3年後,他又到Elizabeth農場工作。後來,他還成了悉尼西邊有名的酒吧老闆。
現在的MiltonHouse博物館,據稱收藏著她為Elizabeth MacArthur製作的木櫃。
總的來說,這個勤奮的年輕人,靠著一項好手藝,在澳洲的生活看起來還挺順利。然而,他的婚姻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麥世英曾經娶過2房澳洲太太。
1823年,在悉尼Parramatta的聖約翰教堂,他和Sarah Jane Thompson結婚了。婚後,2人生育了4個兒子。
1831年,麥世英回到中國。但5年後,他卻突然接到太太的死訊。於是,這才趕回悉尼處理太太的後事。
1942年,麥世英娶了第二房太太,對方叫Bridget Gillorley。不幸的是,第二位太太也在婚後6個月去世。
麥世英和第二任太太的結婚登記。
也許是這2段悲傷的經歷,讓麥世英賣掉了自己在Parramatta建造的「孔雀旅館」。那之後,他留下一紙遺囑,就再也沒有露面。
但也有一些證據表明,麥世英後來改了名字再婚。1880年,他在悉尼去世並下葬。
02
農場:招募大批華人工作
麥世英漂洋過海抵達澳洲,並曾在農場工作,也許與澳洲當時發達的畜牧業有關。
19世紀20-30年代,澳洲的畜牧業發展迅速,很多農場需要勞工。
1893年的華人菜農。
據估算, 當時每1000 頭羊即需牧羊人2 名、管屋人1 名加以照料。而1830 年,整個澳洲人口僅7萬, 羊卻有數百萬頭,所以輸入勞動力已成燃眉之急。
本來,澳洲的農場主更傾向於用印度勞工。但因為印度勞工在南非曾經遭受虐待,印度政府心疼子民,所以不鼓勵印度人到澳洲。因此,來澳洲賺錢的印度人並不多。
澳洲擁有發達的畜牧業。(來源:ABC)
1837年,澳洲的農場主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國,建議僱傭華工。但這個建議,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得到根本解決。
1841年,新州政府甚至成立專門的委員會,研究如何幫助亞洲工人來澳洲工作的問題。
被「賣豬仔」的契約勞工,需要飄洋過海3個月才抵達澳大利亞。
據記載,曾有3000名來自福建的華工,他們從廈門上船,被招募到悉尼的農場打工。
03
「新金山」:大量淘金者湧入
在畜牧業正急需大量勞工的同時,19世紀50年代,墨爾本西北的Ballarat和Bendigo被發現有黃金,於是,全世界都漂洋過海來這座「新金山」淘金。當然,也包括成千上萬的華人。
可以說,這2座產金的小城,都是華人開發出來的。
澳洲華人淘金者。(來源:CCTV4)
1848年10月2日,裝載著100名中國工人與20名男童的「寧波號」,從福建廈門出發,歷時約3個月抵達悉尼港,是第一船到澳洲的華工。
此後,大批華人遠渡重洋赴澳。據廈門英國領事館報告,僅1849-1852年4年間,記載的華工就有4300多人。
這一條「淘金之路」並不好走。他們簽訂「賣身契」,即需要無償勞動數年後,才能開始領取微薄的薪水。
1863年,維州的華人礦工。
(來源:維州圖書館)
1857年開始,因為華人礦工越來越多。為了限制他們的流入,維州政府向在墨爾本登陸的淘金者徵收「人頭稅」,每人10英鎊。要知道,當時的華人礦工,許多月薪僅半英鎊。
為了不交錢,他們只能從南澳的Robe登陸,再跋涉500公里,才抵達墨爾本。
據統計,這條艱難之路,有1.86萬名華人走過。但中途因病死亡的淘金者,就有數百位。
華人淘金者。
起初,來澳洲的大都是廈門出發的福建人。
但後來,廣東省會附近13個縣的人,也從香港出發,以「賣豬仔」,即契約工人的形式抵達澳洲。
04
排華:白人暴動屠殺華人
1860年,隨著越來越多華人的湧入,白人開始感到不滿與恐慌。
華人勤勞。不少華人曾在白人放棄的金礦中挖到黃金,自然讓白人礦工感到岌岌可危。
雖然華人大都不會說英語,但是他們勤快,要求的工資又低,礦主當然更願意聘請他們。於是,白人認為原本屬於他們的工作機會,被華人搶奪了。
維州的Golden Dragon博物館,還原了淘金時代的店鋪。(來源:紐約時報)
而即便是每月半磅的工資,也讓華人礦工感到滿足。無形中,這就拉低了白人礦工的工資標準。
在挖礦的同時,一些華人也來到澳洲,經營起小本生意。因為物美價廉,在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他們受到當地商人的極力排斥。
19世紀,在澳洲經營各項謀生的華人。(來源:維州圖書館)
與此同時,白人對華人的種種誤解也加深。
例如:華人帶來儒教、道教和佛教的混合信仰,在礦區修建了廟宇,「玷污」了他們的基督信仰;而許多華人被認為有麻風病、心智低下,會降低澳洲人種的水平。
1857年開始,針對華人的暴力襲擊接二連三發生。
1860,「排華第一炮」發生在新州的LambingFlat。一連串白人暴動,將大量中國人屠殺。
LambingFlat暴亂。
(來源: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
下面這幅外界稱為「起來橫額」(Roll Up Banner)的旗幟,中央是一個十字,四周寫著「起來,起來,不要中國人」。
「起來橫額」旗幟
(來源:Young City博物館)
曾幾何時,不知多少白人淘金者受到這幅帆布旗壯大膽子,向中國人進行血腥暴行。
《悉尼晨鋒報》曾這樣報道﹕
「手無寸鐵,無自衛能力和毫無反抗的中國人,被為今次而備的短棒和鋤柄最兇殘地毒打,逐一倒下。」
「一名不幸的中國男童跪下,淚流滿面,舉起雙手,懇求大發慈悲﹔一名暴民,用一根可以殺死巨人的短棒,一下便把他打倒在地上。」
澳大利亞作家瑪麗·貢特(1861-1942年)在《一個女人在中國》里,回憶起早年在澳洲的生活經歷時說:
「我曾多次看到不幸的中國人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到我父親家來尋求保護。
那些我們稱之為流氓的街頭惡棍不問情由,任何人都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僅僅因為他是中國人,就往他身上扔石頭。」
1880年,澳洲工會進行了一些列抗議,抗議華人和其他移民搶走了當地人的工作。
結果,澳洲各地開始實行排華的移民法律。這也是「白澳政策」的起源。
05
「白澳」:限制華人移民澳洲
1901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首屆澳大利亞保守黨(自由黨前身)政府正式確立「白澳政策」為基本國策,並通過臭名昭著的移民限制法。
1861年,慶祝澳洲聯邦成立的華人舞龍隊。
當時,澳大利亞政府要求所有移民必須通過50個詞的聽寫測試才能入境。
但是,官方可以用任意一種歐洲語言測試申請人實行測試,就是為了阻止非白人移民入境。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讓人民合法擁有自己的土地?怎樣促成這件事?
※被驅逐逅,哘動者與窮人侞何一起仮抗?
※黃土地滋養的藝術底蘊-----李聰虎
※2017年「一號文件」即將發布 土地流轉收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