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背後的諸多造假疑團 網易博客

名匯專題:楊瀾路徑( 楊瀾背後的諸多造假疑團 )2011-11-10 10:29:58|分類: 默認分類 |標籤:楊瀾吳征慈善路徑詐捐門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在中國,鮮有神話能夠逃避破滅的命運。 可能在忽然之間,你才會發現,楊瀾,從正大綜藝的主持人到現在,她在我們的視野里已經有21年。 她依然是偶像楊瀾。 她是中國成功女性的標杆,是無數人心目中想成為的樣子。奧運會,世博會,每當需要一個代表中國女性的形象時,她總是第一個被想到。她穿梭於政商兩界,她經營著曝光率最高的傳媒業,她又和慈善緊緊地綁在一起。 楊瀾是誰?

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在她的生命中,有著正大綜藝最初的流光溢彩,也有著美國求學的艱難故事。一帆風順之後,她的陽光衛視滑鐵盧被演繹成了傳媒開路先鋒的潰敗,而這對她,不過是「生命中的冷暖自知」。 她永遠在制高點上。吳征的「學歷門」事件,更多的是讓人慨嘆她明珠暗投。在她和資本的故事裡,她扮演的是一個失措的女人。她心懷文化理想,卻只能「像戰士一樣在商場戰鬥」。她不懂,她失敗,才更顯得當初的不顧一切是如何的充滿勇氣。 而如今,她可以憑藉和世界級成功者的訪談,來讓自己變得更成功。她以一個訪談者的身份,得以分享關於名望的盛宴。她將這名望攤開,又會遇上資本的金光閃閃。 也許,這是一個名利場里完美中國女人的故事,或者說,這是在中國如何變成一個完美女人的好路徑。 只不過,完美總是會被去魅,尤其是微博時代。 2011年,楊瀾突然被捲入蝴蝶效應式的漩渦。在郭美美事件中被扯出的久前慈善「舊帳」;盧美美事件中被翻出的合影;以及某洗滌品牌的代言風波??楊瀾的回應快速而精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一貫地優雅誠懇,還不忘加上一句「慈善要允許犯錯誤」。她強調,這是她採訪過的巴菲特以及蓋茨說的話。 完美不可避免地有了它的縫隙。我們在這縫隙當中可以看到的,是完美背面的影影綽綽。 我們講述楊瀾的故事。剝繭抽絲地講述一個中國情境下的真誠與勇氣、野心與慾望、分寸與矯飾,如何纏繞交織的故事。而這個名利場的故事,還遠遠未曾完結。

起步:高速電梯

坐在楊瀾旁邊,你很難再想起《正大綜藝》里那個蓬勃得有點雀躍的20歲姑娘。她以一個從業多年電視人的老成,從容地把握著節目的節奏,攝影機的角度。這場《天下女人》錄製得四平八穩,沒有驚喜,當然也沒有意外。唯一讓你看到的一點出格,是和嘉賓一起看片花時,楊瀾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擺動身體。 這個少有的細節,讓人企圖揣摩楊瀾的真性情。她的知性和端莊有時候像是一堵牆,太過滴水不漏難免會有矯飾之感。楊瀾的微笑被一位國外記者形容為「職業性的,愉快但不溫暖」。而年長一些的觀眾應該記得,正大綜藝時,楊瀾常常會仰頭大笑。她的的伶牙俐齒曾經讓趙忠祥這個老牌主持人心生畏懼。 楊瀾在最初,有著她獨特的鋒芒畢露。 楊瀾在成為央視主持人之前,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生。當時某種程度上她是缺乏自信的。她曾經因為聽力課聽不懂而特別沮喪。每天晚上在日記里寫:「明天我要有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定要充滿信心地把自己的聽力提高上去」。楊瀾的母親一度害怕她因為挫折感太強得自閉症。 她很羨慕周圍生活中稜角更分明、更有創見和個性的人,「我經常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有才華和極端聰明的人。」1990年,楊瀾即將大學畢業,《正大綜藝》全國海選主持人,製片人辛少英希望找一個「新面孔」,最好「純情一點」。楊瀾通過七輪面試,從一千個女孩子中脫穎而出。考試時楊瀾並沒有誠惶誠恐地「配合」老師、刻意使自己更「純情」。她在簡單介紹自己之後,直言不諱地對主考老師談了自己對主持人的看法:「電視台為什麼一招主持人,就要純情型的?我們缺少的是幹練的職業婦女形象。」主考老師後來對楊瀾說,我當時並沒有覺得你的容貌特別出眾,但這句話說明你是有思想的。 就如一個預言一般,這二十年來,幹練的職業婦女形象與楊瀾完美地貼合在一起。 此後,楊瀾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複試,但因為不夠漂亮,在第六次試鏡時她還只是在「被考慮範圍之列」。楊瀾知道後反問導演:「為什麼非得找一個漂亮女主持人,是不是一出場就是給男主持人做陪襯的?其實女性也可以很有頭腦,如果能夠有這個機會的話,我就希望做一個聰明的主持人。」當楊瀾和另一位連楊瀾也不得不承認非常漂亮的女孩子成為最後的競爭者時,她全部的倔強、好勝心都被激發出來了。在回答「你將如何做這個節目的主持人」這個問題時,她說,「我不是很漂亮,但我很有氣質,主持人的首要標準不應是容貌,而是要看她是不是有強烈的和觀眾溝通的願望??」楊瀾勝出了。 辛少英對楊瀾的與眾不同記憶深刻:「這個女孩說話挺沖的,特別卓爾不群」。楊瀾的洒脫帶有一種大學生的誠意與清新。也許最初楊瀾的入選是個意外,但在楊瀾看來,「命中注定我就是幹這一行的。」她的第一個搭檔姜昆說,「楊瀾就是做電視的料」。 楊瀾的第二個搭檔是趙忠祥。當時《正大綜藝》和《動物世界》共用一間大辦公室。工作間隙,楊瀾總是跑到趙忠祥的辦公桌前端茶倒水,順便「遊說」一番。日久天長,加上領導的委派,趙忠祥終於走上了《正大綜藝》主持人的位置。 趙忠祥告訴記者:「剛開始我也面臨著許多的勸阻,包括我的家人。楊瀾來辦公室遊說我,但她不知道我不想上這個節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她年紀太小了,又沒有主持的經驗,我不是說內心有看不起任何人的想法,是覺得我們兩人能不能搭起來?另外,她的伶牙俐齒,她的流光溢彩,她在台上的青春勃發,是不是我這個年齡段所能適應的,這些都是我的顧慮。」 二十年後,楊瀾在書中說趙忠祥是自己主持生涯的導師。趙忠祥和楊瀾熟絡之後發現,眼前的這個非科班出身的小姑娘聰明伶俐,善解人意,主持節目時並不礙手礙腳。雖然是學外語的,但對中國文化、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知道得不少,也有唐詩宋詞的功底,兩人很快配合默契起來。 「最近一次見她時我開玩笑,說你已經從黃毛丫頭變成了熟女了。」在趙忠祥眼裡,小姑娘時期的楊瀾不時髦,不刻意打扮,也不追求名牌。趙忠祥不喜歡女主持人在化妝間的時間比背稿的時間長,年輕的楊瀾從沒犯過這個忌諱,接人待物懂事、謙虛,往往為一個細節會徵求所有人的意見。「她是個注重節目的孩子。」 《正大綜藝》是集中錄像,通常一周錄十幾集,最多八天錄了24集,主持人早上八點開始化妝,白天數小時站在強光燈下還要保持亢奮。為了改正自己眨眼多的毛病,楊瀾曾堅持五分鐘雙目圓睜,直到渾身冒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當年楊瀾的主持本色而自然,既沒有刻意去表現自己的文化素養,也沒有刻意去表現「清純」,表演「可愛」,她把一個有較高文化素養的清純少女形象和富有理智又不失細膩的職業女性形象統一在一起。楊瀾一共錄了200期《正大綜藝》,這200期節目在全國收視率領先,據說最高時達到過37%。 當時的楊瀾並未意識到《正大綜藝》對她今後人生道路的巨大影響,她像是坐著高速電梯,一下子升到了很多人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楊瀾自己也對這段經歷心存感恩:「他們在我這麼一個醜小鴨的階段,發現了我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一個潛質,不然的話我的人生道路會很不同。」 楊瀾走進央視之後,不少節目以她為範本,專門到外國語大學去挑大學生做主持人。理由是,一來大學教育保證了良好的知識基礎;二來語言教育,特別是口語訓練使學生具備了出色的表達能力;三來學外語的學生,眼界比較開闊,氣質比較現代。這些理由都成立,但再也沒有找到第二個楊瀾。

校董門

2004年9月11日,楊瀾在美國榮獲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和亞洲校友會聯合頒發的「傑出成就獎」。然而就在前一天,哥大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在校園網上發出一封公開信,指責楊瀾曾因「假冒校董」及「謊稱被美國三大廣播網爭相聘為主持」一事喪失了「誠信度」。楊瀾以公開信形式禮貌地回應了質疑,並就這些指責作出了逐條澄清。

捨棄:鍍金與婚姻

  激流勇退可以算作楊瀾人生的一個關鍵詞。離開央視、離開美國、離開鳳凰衛視、離開陽光衛視等等。不能不說,楊瀾能從光鮮中抽身,是她至今保持完美的重要因素。

  1993年,正大集團總裁謝國民先生到大陸來,他告訴楊瀾應該到國外學習。在事業最明亮時選擇激流勇退,這意味著要放棄目前所擁有的一切。說服她的是謝的另一句話:「一個節目沒有一個人重要。」

  1994年1月,錄製完《正大綜藝》200期特別節目的第二天,楊瀾赴美留學。

  26歲的楊瀾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和公共事務學院主修國際傳媒,她經歷了艱苦的異國他鄉的生活,「沒有一件事是輕而易舉的,需要經歷的磨難委屈,一樣也少不了」。但直到現在,她都感恩於這段經歷。「那是一個開啟心智的地方,自由、開放和多元,校園裡和紐約城到處涌動著觀點各異的學生。」在這裡她的視野開闊了,接觸到了許多成功的傳媒人和先進的傳媒理念。

  上學期間,楊瀾利用業餘時間與上海東方電視台聯合製作了《楊瀾視線》,這是楊瀾第一次擔當策劃、製片、撰稿和主持,實現了自己從最底層「壘磚頭」的想法。這也是她向「複合型傳媒人」試探走的第一步。

  1997年,楊瀾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製片人莫利斯·莫米德共同製作導演了紀錄片《2000年那一班》,在哥倫比亞電視網黃金檔向全美播出。這是她日後回憶留美經歷的重要一段。雖然後來有人被指稱楊瀾在這個紀錄片里不過拍攝了12分鐘的內容。這種在言辭上看似不經意的模糊,效果非凡。

  海外的光鮮反射回中國,其中頗有點為國爭光的意味,而最終的回國便也顯得義無返顧。這一切都成為她的履歷資本。

  這期間,她的人生中還發生了一件大事—與吳徵結婚。

  楊瀾還記得她和吳征初見那天,「冬日的陽光暖洋洋地散落在客廳里。」她對這個陌生的男人第一眼便充滿了信任。「愛情是一種奇蹟。所有真正愛過和被愛過的人都認為很自然,而那些沒有體驗過的會認為很荒唐。」

  對於她那段由校園戀人發展而成的第一段婚姻,楊瀾視之為「彎路」。「最難的選擇是選擇一個老公。」1995年10月27日,楊瀾與吳征在交往一年後結婚,婚禮只有40人參加,但皆算顯要:靳羽西、汪燕燕、費翔以及華納高層、美國新聞署領導、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官員等人。

  關於他們的結合有很多傳言或者揶揄。質疑的說這段婚姻更像事業上的強強聯手,是資本和社會名望最佳組合和互利,最善意的一種是說這對夫妻「女高男低」。楊瀾曾提及一件事:「和先生剛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倆一塊出席我的新書籤售會,一個讀者對他直言不諱:『你娶了楊瀾真是太有福氣了,你家的孩子應該姓楊才對!』對我和他的結合,外界當然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我們家孩子姓吳。」

  「交心的朋友現在只有我老公一個。」楊瀾說。陽光衛視受挫的時候,他們倆經常坐在床上,坐到天亮。楊瀾多次哭,抱怨吳征沒有做出正確的決策。這些情緒,在外她永遠不露分毫。

  為楊瀾吳征夫婦打過工的原香港《成報》執行總編輯魏承思說:「雖然楊瀾的知名度遠遠高於吳征,卻是不折不扣的夫唱婦隨。儘管很多公司常常掛在楊瀾名下,其實她只是吳征生意上的公關主任或形象代言人。這家夫妻店的主角絕對是吳征。」

  全國婦聯宣傳部副部長張小媛對記者談起過她所見的楊瀾吳征夫婦相處的細節:「我和楊瀾等幾個朋友開會出來,忽然聽到背後一個男聲喊『你怎麼來了?』回頭看到吳征朝我們走來,以為他是和同行的一位媒體老總打招呼,沒想到他三步並兩步衝到楊瀾面前,眼中溫存的神情與熱戀無異,楊瀾也是小鳥依人的樣子。」楊瀾說,她和吳征,至今每天都會說好幾次「我愛你」。

  蔡瀾評價楊瀾:「從聊天中,從她言談間的反應、她對事物的感受看,我覺得她是個很有野心的女人。兩夫妻做生意肯定有互相扶持的地方,真正靠男人成功的女人其實不多。」

  去年,楊瀾位列胡潤女富豪榜第20位,資產70億元。有人說楊瀾和吳征的婚姻是名與利的交換,但也許,對一個穩定的婚姻關係而言,利益本身就是基石之一。楊瀾從主持人變身為商人,吳征功不可沒。他們已經達成了雙贏,在可見的將來,這段關係將依然穩固。

  詐捐門

  2011年6月23日,因郭美美事件而引出楊瀾曾把青基會希望工程項目的20萬元作為「工作經費」的說法。吳征通過微博做出澄清:「楊瀾曾捐了《憑海臨風》的20萬稿費給青基會,但應青基會要求幫其開拓海外宣傳,製作海外宣傳片及邀請聯合國高官來訪,雖然希望工程報銷了20萬費用,但實際開支遠遠超出此數目。」中國青基會也在其官網發表聲明稱楊瀾捐款屬實,並未涉及「私吞」善款。

固化:人脈和名望的積累

  楊瀾帶著鍍金的身份和一場婚姻在1997年回國,她註定還要在中國的語境下生長。1998年1月,楊瀾推出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成為鳳凰衛視收視率最高的欄目之一。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高端訪談成為楊瀾搭建名望平台的重要手段。

  鳳凰衛視的兩年,在楊瀾的職業發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楊瀾工作室》採訪了120多位名人,其中包括澳門特首何厚鏵、金融巨頭喬治·索羅斯、季羨林、李敖、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崔琦等等。這些都是時代頂尖人物,楊瀾受益良多。這些重量級的人物不少在節目之後仍和她保持密切的聯繫,這種聯繫除了會給楊瀾帶來一些具體的幫助之外,精神上的獲益也不可忽視。

  這時期的楊瀾有了質的變化。她擁有了世界級的知名度、多年的傳媒工作經驗以及重量級的名人關係資源。

  1999年10月,楊瀾突然宣布離開鳳凰衛視中文台。這次的離開給人們留下了更大的想像空間,比她巔峰時離開《正大綜藝》更讓人們吃驚和關注。

  2009年2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來華訪問引起了一陣媒體旋風,她把唯一一個電視專訪的機會給了《楊瀾訪談錄》。希拉里對楊瀾的選擇,表現出的是對楊瀾所代表的幹練和職業女性形象的體認。這無疑讓楊瀾的標誌性更加明顯。

  李詠調侃說,楊瀾是他覺得最難訪問的人,這個女人幾乎訪問過這個地球上所有的名人。她特立獨行,從來不模仿別人,她只做自己。但實際上,楊瀾採訪最大的特點是她的分寸。採訪別人對她來說,是名望的積累。可以說,採訪誰比採訪什麼更重要。

  《楊瀾訪談錄》的路線是「溫和的深刻型」,楊瀾形成了一種禮貌的提問風格。提及節目製作組在風格取捨上的抉擇,楊瀾說:「到底是開著轟炸機把這塊地都炸平,還是鑽井取油?後來我們認為,深刻的問題也可以用一種溫和的形式提出來。」

  楊瀾對節目的定位在每一次採訪中都表現無遺。採訪龍永圖時,她問及中國加入WTO最後階段協議時朱總理的兩個讓步,龍回答:「具體的就不要說了」,楊當即表示「沒關係」。她不會去追問,也許追問並沒有那麼重要。

  楊瀾認為自己是一個「認真而有韌性的人」,這一點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認同。郝亞蘭說:「坦白地講,楊瀾是這個製作組裡最勤奮的人。」事實上,楊瀾不僅僅作為主持人出現在節目中,她對節目製作的參與是全方位的。「有時甚至是否需要一個反光板她都會提出建議;作為一個職業的主持人,她對節目的品質有很高的敏感度。」她一直是勤奮的,她善於在偉大人物的反光中去尋找如何讓自己更加的明亮。

  「我們生活在一個渴望成功的時代,我也想成功,我也想證明自己。我跑遍了世界各地去尋找那些成功的人,去詢問他們有沒有成功的秘訣。」2010年,《楊瀾訪談錄》十年,十年間,楊瀾採訪了500多位精英人士,對成功的定義有了質疑。「在我看來成功的首要意義在於做自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妄談創造歷史,但做自己是可望可及的事。」

  也許「做自己」這樣的語言在功成名就之後才會顯得更有說服力。楊瀾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範本,她當然可以做自己。

  廣告門

  2011年6月26日,有「中國打假第一人」稱號的王海透露已正式起訴「藍月亮」及其形象代言人楊瀾,稱產品中含有致癌物質熒光增白劑。「藍月亮」發聲明稱,王海的說法完全為不實言論,並稱將保留採取進一步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身:失敗與重啟

   這是她唯一一次挫敗:陽光衛視。但這挫敗在楊瀾這裡被解讀成一種傳媒理想的破滅。所以她並未因此而形象受損,相反卻顯得雖敗猶榮。

  2000年,楊瀾吳征夫婦收購「良記」,更名為「陽光文化」。8月,陽光衛視開播,製作和播出以紀錄片為主的節目。楊瀾在最初就做了耗資數千萬的電視製作中心,試圖每年做出幾百小時的原創節目。她讓吳征參觀時,吳征嚇了一跳,說拉這麼大一個攤子,要出事。楊瀾說自己是「有文化理想」的人,「我覺得中國需要有一個有文化感和價值感的電視平台。我想到了,就去做了。」

  起初,因為楊瀾與政府的良好關係,陽光集團與廣電部門在香港的一個窗口公司簽約,但很快由於人事變更,政府決定撤出,合約也沒有履行。陽光衛視開播不過一年,楊瀾就「摸到這些神經的末梢」,發現回收和投入不成比例。她曾經把公司成本減到一半,也把自己的工資減少了40%。那時她正懷孕,經常在開會時跑出去吐,然後嚼個口香糖回來接著開。這一切都可見她的堅持。到2003年陽光衛視無奈出售股權,她認為「不是說虧不起這點兒錢,而是說是對於這個行業的一種理性的判斷」。

  吳征認為,陽光文化對陽光衛視做了四次拯救運動。吳征的努力,楊瀾都表示認可—「其實也是說明他對我的愛吧。」

  楊瀾認為自己更像個戰士而非商人。「戰士堅守陣地,直到流盡最後一滴血,而商人就像置身於一個舞廳,隨時要想到出口在哪裡。而我在商場就像戰士一樣堅持著」。2003年夏天,陽光衛視被賣給星美,楊瀾仍然堅持說,「我至今也不覺得陽光衛視是一種文化上的失敗。它商業上失敗,但是有文化價值。」

  有人比喻,陽光衛視成了資本的犧牲品,像一張牌被資本市場傳來傳去,而吳征就是那個操盤者。吳征語氣強硬地表示「這個比喻非常不恰當,因為陽光衛視只是被賣了一次。」他並不認為陽光衛視的失敗在於其落地率不好,「事實上我們的落地做得非常好。比如現在每10家能看到鳳凰衛視的,有7家左右都可以看到陽光衛視。核心問題是我們的定位太鮮明了,做給文化人看,造成了觀眾群的狹窄。」至於是否可能改變定位,吳征說,「這是楊瀾喜歡做的事情,這是她的文化理想,我非常欣賞並且支持她。說到底也不是定位的問題,境外媒體在中國都是不可能賺錢的。」

  楊瀾承認,「陽光衛視的資產額只佔整個集團資產額的百分之五,營業額只佔百分之二十,但是虧損卻佔了百分之八十以上。」2004年,楊瀾接受《新聞夜話》採訪時說:「後來我時常感到自己能力的不充分和不足夠。在視野、魄力和處理人際關係方面,都覺得自己沒有做好準備。」對於記者「股東要陪你一起來成長嗎?股東要付錢,他們要買你的股票?」的提問,楊瀾說:「這取決於判斷了,如果你相信這家公司在這群人不斷的努力之下會取得增長,你就可以投資。這幾年我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學費。」

  轉讓陽光衛視、開始集中精力來打造一些欄目,讓楊瀾的心情輕鬆了不少。2009年3月,由楊瀾擔任主席的陽光傳媒集團旗下「天女網」正式上線,這個網站整合了陽光傳媒集團旗下的多種資源,楊瀾的商業指向非常清晰地定格在女性領域。

  楊瀾與吳征希望將陽光傳媒集團打造成一個跨媒體的整合營銷平台,但與之前「陽光衛視」時代的整合營銷最大的不同是,她對媒體平台「核心價值」的不同看法。「媒體只是信息到達受眾的渠道,而真正的價值是受眾本身。」圍繞共同的受眾,陽光傳媒現在試圖通過不同的媒介用不同的方式去接觸、影響,既保持了受眾的黏合度,也提高了公司定位的「精準度」。

  楊瀾的陽光媒體坐落在北京亮馬橋使館區,佔地開闊,比鄰美國使館,在鬧騰的北京擁有一份難得的安靜,也彰顯著擁有者的身份地位。在最新發布的2011胡潤女富豪榜上,楊瀾以陽光媒體投資董事主席的身份位列第23位。一年前面對資產猛漲的新聞,楊瀾就對記者表示:「所謂富豪榜都是估值,只是給大家一個參考,不要太放在心上。」問及是否如報道所說有70億元,楊瀾不願意證實。她說:「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可以這樣形容—辛辛苦苦地過舒服日子。」

  這句話可以解讀為,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騰挪輾轉。這是數次被證明的楊瀾成功之路。

  造假門

  2011年7月10日,達芬奇天價傢具被指造假,隨後有文章稱從2010年7月起,「達芬奇」在其舉辦的每一屆義大利家居展上,都會將其拍賣的藝術品所得捐贈給陽光文化基金。楊瀾聲明她與達芬奇家居沒有任何商業關係,「因『達芬奇』曾向陽光文化『陽光下成長』流動青少年藝術教育項目捐款,我曾作為基金會代表接受其捐贈,未對其產品做商業推薦。」

慈善:危機與修補

  2011年,對於楊瀾來說,顯得頗為波瀾。各種「門」把一個成功偶像不斷推向質疑的前台,像浪頭一樣一波連著一波。為什麼又是楊瀾?這不得不成為一個問題。是名利場里待得太久,難免會和太多的人產生勾連,還是楊瀾本身在完美之外有著不可避免的缺陷?這會是楊瀾形象倒塌的開始嗎?從一連串的「慈善門」事件里,也許能夠找到一些答案。

  蜂擁的質疑

  陽光文化基金會副秘書長高廣深最近已經習慣了朋友用「躺著中槍」來調侃他的工作夥伴楊瀾。最近的2個月,這位中國著名的女士與層出不窮的爭議事件緊密纏繞,其中大多與公益慈善有關。

  作為楊瀾在公益事業上的執行團隊成員之一,高廣深曾代表楊瀾出面回應媒體關於「達芬奇傢具」的捐贈問題:「達芬奇傢具曾為陽光文化基金會的陽光下成長公益項目捐款,用於為在北京的流動青少年提供藝術教育機會。作為陽光文化基金會的代表,楊瀾女士曾出席過與以上捐助有關的項目介紹和捐助儀式。陽光文化基金會與達芬奇傢具的合作僅限於此,並無其他商業合作。」

  但就在高對「達芬奇事件」澄清後不久,8月中旬,「中非希望工程」事件再次引發公眾爭議,而楊瀾也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在該項目的網站上,楊瀾以共同主席身份出現。

  此前6月份,郭美美事件爆發,楊瀾以紅十字會常任理事身份在微博上為紅會副會長郭長江澄清,稱其並沒有女兒,卻不想因此被人翻出10年前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一筆「舊賬」,稱其當年「表面上將《憑海臨風》的20萬元稿費捐給希望工程,但就在第二天,中國青基會就與楊瀾簽下協議,讓她以『工作經費』的名義很快領走。此後,楊瀾還以同樣方式,多次從中國青基會財務部領取過希望工程的大額工作經費。」

  後來「中非希望工程」的主辦方世界傑出華商協會向楊瀾作出道歉聲明,表示確實盜用了楊瀾的名義。青基會舊案也有當時的秘書長徐永光出面,不止一次地向媒體表示,「當年楊瀾的那筆錢沒有任何問題,當時沒有,到今天看仍然沒有。」徐永光說,由於當時青基會的經費並不寬裕,項目經費一分不能動,但又需要楊瀾去協助做推廣工作,所以「讓她拿自己捐的錢去做事,算到底她自己還往裡貼了一部分製作費用。我跟她說過,你拿別人的捐款做事都沒有問題,拿自己的捐款做就有問題了嗎?」

  但楊瀾顯然更為謹慎,她對媒體表示,「十四年前希望工程說服我用自己的捐款做海外推廣,我出錢又出力,換作今天,我會讓青基會另請製片人主持人以避嫌。」她也在私下裡和基金會的同事們一起探討過當初以「服務捐贈」的形式代替20萬元的現金捐贈可能更加穩妥。「這樣也能比當初那樣說得清楚。」但事情畢竟已經發生,在捐贈連免稅資格都還無法獲得的當初,更別提「服務捐贈」理念從何而來。

  在連續的爭議事件衝擊下,楊瀾在公眾中的公益形象被打上了巨大的問號,而在高廣深和徐永光看來,楊瀾當前的很多煩惱,恰恰來自於她超前的公益理念和「名女人」的身份。

  楊瀾的慈善路

  在楊瀾新浪微博的認證中,標註的是「知名媒體人,陽光媒體集團董事局主席」,這也正是楊瀾現在的兩重身份—傳媒工作者和商人。但她更多的身份和頭銜,都讓她看起來更像一名慈善活動家—包括她微博的內容,也更多地與慈善話題以及她的公益身份有關。

  在北京街頭,你很容易看到由楊瀾擔任形象大使的公益廣告宣傳,從無償義務獻血到保護鯊魚,從節能環保到關愛女性。她不僅為具有政府背景的公益倡導背書,也為跨國NGO宣傳動物保護理念。此外她還是某飲用水生產企業的環保形象大使,並正在微博上大力推廣其陽光媒體集團發起的一項針對女性的創意大賽。

  顯然對於楊瀾而言,公益慈善佔據著她很大一部分的精力。9月24日,她被任命為國際特殊奧林匹克全球形象大使,10月11日,她以主持人的身份參與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

  徐永光稱,在青基會舊賬重翻之後,楊瀾曾與他通話,感謝他的仗義執言。但與此同時,徐感覺她「非常平靜」。從多年前「萬里大造林」騙局中「被代言」,到今年初其代言的某品牌熒光劑超標傳言,楊瀾似乎已經習慣了時不時地被捲入輿論漩渦。「也許是因為楊瀾太有名?似乎所有的負面新聞不扯上楊瀾都覺得不夠分量一樣。」她的朋友們有時候會這樣理解。

  從1997年義務擔任「希望工程」推出的「中華成語故事」系列片主持人接觸公益後,楊瀾開始參與越來越多的公益項目,並不定期地進行各種捐助。而後楊瀾越來越多地以慈善的形象出現。2005年,楊瀾和丈夫吳征捐出了陽光媒體投資集團權益的51%,在香港成立了非公募基金會「陽光文化基金會」。對於此,曾匿名為「陽光小股東」的網友稱這是楊瀾夫婦洗錢免稅的手段。同樣的質疑也出現在另一位嘗試股捐的牛根生身上,2005年牛根生曾宣布將其51%股權紅利捐給老牛基金會後,國內諸多反響亦是各種關於洗錢的猜測。

  一年前,楊瀾又在紅十字基金會成立了一個名為「陽光文化基金」的專項基金,主要從事北京的農民工子弟和流動青少年的藝術教育,以及非營利機構高層管理的培訓工作。該基金具有在中國內地公開募款的權力,同時受紅十字基金會的財務管理和監督。

  據高廣深介紹,在陽光文化基金會和陽光文化基金的運作中,楊瀾的參與度頗高,「可以說達到了60%~70%,平時也需要製作工作簡報給她發郵件彙報,經常半夜1點多還能收到她的回復。」

  作為一個在中國擁有豐富人脈和較高地位的公眾人物,同時擁有政協委員身份,楊瀾的公益理念定位為「影響有影響力的人,教育和培養做事的人」。因此陽光文化基金會著重於教育、交流和資助草根NGO執行其流動青少年藝術教育,「這些大方向都是楊瀾定的。」高廣深說。

  從2003年擔任政協委員開始,楊瀾提交了關於促進位定慈善法、促進流動青少年社會融入、希望政府引導大學生從事社會工作等諸多提案。今年的兩會期間,陽光文化基金會啟動了「從成功到卓越,中國當代慈善家沙龍」。由楊瀾出面邀請同期開會的諸多企業家和政協委員參會,與公益研究者、從業者探討公益行業的發展話題。

  「去年她和吳征一起促成了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的慈善晚宴,成為富人圈子中關於慈善的一個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說,楊瀾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陽光文化基金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有著濃重楊瀾個人色彩的基金會。楊瀾特殊的身份和人脈資源,溝通了傳媒、商界和政府的關係,同時也溝通國內和國外。在沙龍中很多企業家都表示,出國考察,尤其是和國外優秀的基金會建立溝通和學習,是他們非常認同的方式。」

  把事情說出來

  但是對於外界層出不窮的質疑,楊瀾和高廣深都只能選擇盡量少回應,多做事。「很多事情你得親自去看」,面對有媒體稱「某公益人士認為陽光文化基金請農民工子弟看雜技表演只是一場走秀」的評價,高廣深說。「如果你看到那些孩子高興尖叫的樣子,知道他們為了看人生中第一場雜技表演而興奮得凌晨三點鐘就爬起來等,你就會知道,即便那只是一場秀也秀得有意義。」

  「很多人到現在還不認同將自己的捐款用於公益從業者的能力建設,這是理念差異造成的。汶川地震時很多人不接受項目管理費,認為不應該抽取費用,但是東西捐了,誰來運輸,誰來發放?這些都是需要經費的。管理費這個理念的接受程度現在已經比過去好了很多,所以還是需要更多的時間。」目前陽光文化基金有一些相對固定的捐贈人,「我們與他們的溝通頗為順暢,他們理解和認同你的慈善理念,那麼就不會過多地影響到項目的運行和捐贈收入。」

  而楊瀾則表示,「公眾本身就有知情權,無論是慈善機構還是公眾人物,你既然在社會上做事情,就要面對別人的質疑,有時候這種疑問並不是以非常友好的方式提出來,但是你需要把事情說出來。」

  面對類似「達芬奇事件」,高都覺得委屈。「接觸過他們的員工,都是很踏實的人,出具的資質證明和海關文件看上去也沒有問題,但想不到還是出了事。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社會環境也有關係,如果其他方面監管不力,慈善肯定無法獨善其身。」為了避免再次被「中槍」,高廣深表示,基金會今後會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同時與業界和專家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至少讓業內人士知道你在做什麼,這樣一旦有了爭議,也能取得同行的支持。」

  「一個人做慈善,無論是出於宗教、感恩、贖罪、快樂等目的都沒有問題。大家不應該去探究、質疑別人的動機,而更應該去研究什麼樣的慈善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楊瀾認為,「可以一起探討是逢年過節每人發500塊錢效果最好,還是在當地設一個工廠更好,還是說設完工廠以後在北京找到銷路更好。每個人把注意力放到怎樣能夠讓慈善變得更有效的時候,才是真正往前走了。」

  在回答慈善質疑時,楊瀾從來不會發怒。她總是能夠把所有的質疑都放在一個大的背景下,例如慈善危機、信任危機等等。對於楊瀾來說,巧妙地用大背景來置換小的細節,會讓大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她更希望別人注意的地方。

  到目前為止,楊瀾所經營的形象帝國尚安然無恙。

  既然「形象」是楊瀾路徑的立身之本,維護這個形象就成了楊瀾尤其重要的「內功」。質疑一旦開始就不會結束。有心人不得不問:楊瀾,你撐得住嗎?

  主席門

  2011年8月中旬,「中非希望工程」事件引發公眾爭議,該工程的執行主席兼秘書長盧星宇年僅24歲。而楊瀾也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在該項目的網站上,楊瀾以共同主席身份出現。此事被質疑後,楊瀾當即對此事做出聲明,「事實是該項目曾兩次邀請我做其共同主席,我因不了解其情況均婉拒,與該機構沒有任何關係。」

推薦閱讀:

NLP輔導技巧收集- - - 颩箏斷孒線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 (圖解) - klrs693的日誌 - 網易博客
領帶的十種打法 - 浪八圈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中國素食日:4月10日讓我們來吃素 - 回歸大自然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聰明女人:讓男人「按時回家」的6大秘訣 - 嫻雅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網易 | 博客 | 造假 | 楊瀾 | 背後 | 網易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