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與中國

高行健獲獎是否值得我們驕傲?

   法國華裔作家高行健榮獲本年度諾貝爾文學獎,讓我們當代中國有了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瑞典皇家文學院對高行健的評價頗高,好象代表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文學前進的方向。好象我們中國的文學只有沿著瑞典人的評價我們的文學才有生存的空間。這樣的評價不僅讓我們想起了前幾日梵底岡的「封聖「事件,我們不僅要從這個文學獎來看這個諾貝爾獎是否是包治百病的的「唐僧肉」。   在高行健獲獎以後,許多人感到又一個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在歡呼雀躍。我一開始還以為真是一個中國人呢?原來是一個法國人。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先要認清一個法律的概念,什麼叫中國人?中國人在法律上是具有中國國籍的人才是中國人。因此我們不能稱高行健是中國人,而應該是一個華人,儘管他用中文寫作。因此,如果說無論海內海外,稱其是中國人,首先是對我國憲法無知的表現。而且我們許多人對他的獲獎有著一份狂熱。多年以來,我們當代中國所有的文學界人士都在努力的為中國文化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作著巨大的努力,要說評價的標準,也不至於出現如此的偏差。為什麼諾貝爾獎歷史上這是一個給一個某籍的某裔人。為什麼不是一個純正的法國人或者一個純正的中國人。許多人都說為高行健感到驕傲,但是有多少人讀過他的作品,有多少人認真的領悟了其真正的所謂代表了「中文小說」的方向。「在我看來,是西方的影響才讓他得了諾貝爾獎,西方的存在主義要遠遠大於我們中國文明對他的影響。為中文小說的寫作開闢了道路」。這樣的評價恐怕連魯迅先生也擔當不起。在關於他的小說的介紹中,很多的是關於中國的介紹,但是很少的是對中國的正確的詮釋。就象美國的那個曾經獲獎的賽珍珠一樣,雖然對中國農村進行了描述。但是她的理解讓中國人看來,決不是合格的,而且有些是錯誤的。高行健的作品也是一樣。雖然瑞典皇家文學院說其思想何其的高遠,至少中國人看來是不能苟同的。因此,對於獲獎者,不應該單單來看其獲獎。更應該來看其對人文精神和世界的影響。如果真是許多人驕傲的那樣。那麼高行健的作品是不是代表了你的思想呢?   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十分十分好的特點就是愛「攀親」。從日本是秦始皇派徐福帶領三千童男女的科學幻想,到今日高行健得獎,繼而得出中國文學的方嚮應該是出國加入別的國家才能有自由的空間,才能展開自己的想像。好象我們當代的中國就象是艾略特的《荒原》一樣,我們當代的中國是一個文化的沙漠。我們總是說日本人是我們的後代,得出的結論是日本屠戮我中華2000萬同胞。如果現在我們又和高行健攀親,讓人家回來,才是最最可笑的。我想我們應該正確的立場是應該向法國和法國文化部表示祝賀才對。對法國人高行健祝賀才對,不要老說我們中國人拿了2000的諾貝爾文學獎才對,如果有人聲稱中國人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如果一個外國朋友問你:那他為什麼是法國國籍,我們應當怎麼說呢?法國對高行健獲獎很高興。因為在法國歷史上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是最多的。高行健的獲獎會繼續保持法國人在這個遊戲中的領先地位,當然法國人應該驕傲。   我們總在說:只有中國的,才是世界的。的確中國文化博大精神,我們的文明和文化底蘊是世界任何民族不可比擬的。如果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學用西方的文學觀點和向文學看齊的話,那麼也許外國人的目的就達到了。顯然瑞典皇家文學院對中國博大的文化和我們燦爛的文學是根本無知的。也正以為這樣的原因,他才演出了這樣的一出鬧劇。如果高行健在國內,也許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家。但是要說他代表了中國文學前進的方向。這樣的文學顯然是對中國文化的滲透的。是西方文化對我們中國文明的侵略。我們在儘快的加快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交流的進程和渠道。相信會有更多的國家和人民來了解中國文學,進而了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我們的文學完全可以為自己驕傲,在20世紀行將結束的時候,我們對中國文學沒有得到世界的認可而感到深深的遺憾。但是遙看未來的中國文學,必將象燦爛的星河一樣耀眼於世界文明的上空。 馬悅然是決定中國文學的定海神針?   在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審委員會中,有一個著名的漢學家叫馬悅然,聽說此人是一個特別了解中國文化和頗通中國文學的人。  又因為此人是瑞典皇家文學院中唯一通曉中國文化的人。在100年的諾貝爾獎的歷史上,沒有東方的大國中國的獲獎,好象WTO沒有中國的參與是不完善的一樣。因此,瑞典皇家文學院肯定會把目光投向世界東方的他們眼中的神秘大國-----中國。馬悅然作為唯一通曉漢語、中國文化的人因此是中國人甚至華人最重的一個砝碼。聽說我國當代有作家自己推薦自己,他們要想榮膺此獎,肯定要引起馬悅然的注意。高行健的獲獎就是成功的證明。好象高行健的作品正是馬悅然給翻譯成瑞典文的。因此,會引起瑞典皇家文學院的高度重視,從而獲得成功。但是馬悅然是不是真正的了解中國文化以及中國文學的精髓呢?恐怕從2000年的獲獎就不敢恭維了。   高行健的文學思想與我國的文學是不一樣的。他的思想多是用西方的思想來思考中國的事情。因為他的專業以及對他的文學影響大部分都是法國的思想文化。因此,在我們看來,他的作品雖然用中文寫作,但是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文學以及人文思想是不一樣的。但是他的思想和漢學家馬悅然的思想是一致的。在馬悅然看來,北島的詩歌遠不如高行健的作品,也就是說,離真正的中國文學越遠的作品,馬悅然看來越是高尚的。越是用西方的方法來思考的,才是能夠得獎的作品。我們不能怪馬悅然有什麼偏見,他也許沒有什麼偏見。他完全是按照西方人的思考方式來評價的。如果不是高行健,還會有其他的用西方的文學來寫作中國的事情得獎的。而真正的中國文學。也許這位瑞典皇家文學院的院士比我國的一位熱心的中國文學青年了解的還要少。   諾貝爾文學獎的主旨就是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不分民族的。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具有本民族的思想滲透其中。福克納的小說總是在描述一個自己的小村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我們對瑞典皇家文學院對中國的了解表示理解。但是諾貝爾獎已經走過了100年的風雨歷程。瑞典人既然能讀懂美國人的作品和美國民族的性格。當然也應該深深的理解中國文學。但是很遺憾的是瑞典皇家文學院還在以諾貝爾獎的權威遷就自己的錯誤。想當然是有失偏頗的。馬悅然難道是一個漢學家,他的理解就能代表中國文學嗎?他對中國文學的評價就是我們中國文學的基本現狀嗎?顯然不是。馬悅然作為瑞典人,當然是用瑞典人的意識形態和文學角度去看中國作品的。也許他對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些風俗習慣還不了解呢?怎麼能說他們就能說高行健代表了中國小說未來的發展方向呢?   對於中國文學不能被國外理解,也有著我們翻譯方面的原因。我們的許多作品翻譯成外文時,失去了文學作品原有的思想和價值。所以外國人讀時,肯定會有錯誤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我國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外國人有翻譯成〈猴的故事〉,這樣很難理解〈西遊記〉的真諦。所以,我國的優秀文學作品很難被外國人理解。這樣,我國的許多優秀文學作品很難和外國交流。   當然更談不上對我們文學的理解了。   馬悅然只是在研究少數幾個中國作家和用中文寫作的作家。   因此,他對中國文學的理解也是不完善的。馬悅然也許在未來還是影響中國作家獲獎的重要人物。但是他絕對不是影響中國作家的定海神針。我們中國文學遲早要走向世界,獲得世界的認可。 國家的強大乃是得獎的根本  在諾貝爾的遺囑中曾經這樣寫到:「對於獲獎候選人的國籍不予任何考慮,也就是說,不管他可好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誰最符合條件誰就應該獲得獎金。我在此聲明,這樣授予獎金是我的迫切願望。」諾貝爾的遺囑的希望固然是理想的但是,在100年的歷史上不難看出,凡是國家強大,經濟進步,國力雄厚者無疑獲獎的最多。從1901---1982年,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有171人獲獎,法國有44人獲獎,英國有78人獲獎,德國有58人,前蘇聯有16人。絕大多數的獎項都被發達國家瓜分。而發展中國家獲獎者只是鳳毛麟角。尤其亞洲,比如在本世紀的上半葉,諾貝爾文學獎只有1913年的印度的泰戈爾獲得,後來還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這些世界強國得獎也有著其必然的因素。因為無論是科研條件、教育背景等他們都有著深厚的基礎。取得科研成果也是必然的。那麼文學獎得獎是不是也是國家強大在其作用呢?這其中也有著這方面的原因。在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法國人獲得獎是最多的,包括2000年的獲獎者高行健。其次是美國。為什麼美國只有200年的歷史,而他的獲獎者有8位呢?從我們看看美國的國家地位就知道了。近年來,幾乎每屆諾貝爾獎都有美國人。今年就有8位。為什麼美國這樣一個還不如我國清朝歷史長的國家就可以獲獎,而我們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而產生不了一個獲獎的作家嗎?顯然不是。在諾貝爾設立之時,也就是在1901年,那個時候的中國正值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往後發展,我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一直到1949年。這個時期不是日本侵略,就是軍閥內戰。諾貝爾獎當然不會關注一個正在戰爭的國家。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我國的經濟發展並沒有真正的走上正軌,加上當時特殊的政治原因。因此諾貝爾也沒有光顧我們。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發展,國家強大、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包括我們當代的文學創作也進入了一個健康發展的時期。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展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諾貝爾獎也開始關注中國,因此有了我國作家被提名的報道。這樣的報道也是正常的。得獎也是正常的。有人會說,為什麼象愛爾蘭、波蘭這樣的小國為什麼會出現好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個國家是小國,如果他長期不被世界認可,肯定會讓世界遺忘這個民族。因此,通常的小國的人會通曉好幾個國家的語言。他們的行為。無非是想讓他們的民族影響繼續的維持並發展。而我國因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無論是在舊中國還是當代中國。我們國家的影響力沒有一個國家低估過。因此,我們不會出現我們這個民族被世界遺忘了。1992年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德里克·沃爾科特來自西印度群島的聖露西亞。要說聖露西亞的文學成就比中國強,恐怕世界上沒有人相信。但是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佐證。我們縱向來看,回顧我國古代的歷史,凡是在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時代,必然文學的發展也是空前的。比如在我國歷史上的「開元盛世」。那時侯的文壇象燦爛的星河一樣。出現了許許多多優秀的詩人和作家。所以說一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很大方面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家的強大。國家強大乃是一切發展之根本。試想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能夠創造什麼樣的文學作品呢?我們當代的中國,面臨著很好的機遇,對於作家也是一種福音。我們的國家正在努力的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第三步發展目標。我們這條東方的巨龍正在騰飛。試想如果按照當前的社會發展。在我國實現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時候。我們當代的中國作家肯定會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   我相信,在國家強大的時候,我們中國的許多作家也會染指這頂桂冠。
推薦閱讀:

瑞典文學院致辭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陪跑史
Bob Dylan|你了解真正的鮑勃·迪倫嗎?
陳崇正:月光籠罩的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詩人】抒情詩選

TAG:中國 | 文學 | 諾貝爾文學獎 | 諾貝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