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時間是什麽

一般地說人們解釋時間,時間是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不過這個抽象的解釋可能很難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具體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們就具體的問題來討論時間的概念。不管我們的時鐘指示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我們一般會把我們的時鐘指示當做時間,但是地球那麼多人的時鐘有快有慢,時間可以有快有慢,這個說法好像不對。如果說時鐘指示的是時間,在沒有時鐘的時代,是不是沒有時間呢?不,沒有時鐘的時代,時間還是自在的流逝。那麼時間是什麼呢?時間是匆匆的流水,時間還是生命的生生息息,時間是春華秋實四季的輪迴?在沒有生命的世界時間是否存在?在沒有生命的時候,時間是地球的自轉?不,時間不會只存在於生命的世界也不會只存在於地球的世界,時間存在於宇宙的每一個地方。看來時間是一個更加基本的東西和一個更加普遍的東西。如果時間作為物理概念是比地球的運動更加基本的物理概念,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時間流逝速度的變化會不會影響地球自轉失去均勻的速度?但從另一方面看來,這個問題也許是甚是荒唐——應該是地球轉出時間,而不是時間推動地球!說地球轉出時間,地球也不能代表時間,最多地球只能代表地球世界的時間。看來宇宙的時間概念是物質運動世界的抽象。也許,有人不同意這樣的理解,如果宇宙是個沒有物質也沒有物質運動的世界,時間是否存在呢?唉,在這樣的世界裡時間空間也許依然存在,但是他們似乎失去了任何痕迹標記!或許時間是時鐘量出來的東西,才是對於時間的最現實的和最好的領悟。   一個美麗的傳說  一個世紀以前,人類開始流行另一個上帝的故事:星體附近的時間變慢和星體附近運動物體上的時間會進一步變慢。關於天上空間的時間變慢,中國也有《西遊記》古書記載,說孫大聖大鬧天宮回到花果山,發現猴氏家族門庭冷落,問是何故,一隻老猴答曰,大聖天上玩樂,不覺日子過得很快,可知天上三日,地上十年,猴家已歷三代,大聖去後,候家受那山魔王欺侮,日子艱難,人丁漸稀。也許大家會覺得我說些於科學無關的事情,須知人類有些科學開始於神話般的故事,比如千萬年來人們相信上帝創造了人類的故事,然後引出偉大的 Darwin 進化論思想。其實上帝並不偉大,他可能只不過是個事後諸葛亮,看到地球上萬千靈類以後,編寫自己創造萬物的故事。人才是真正偉大的上帝,在沒有看見時間變慢的時候預言了時間的變慢。上世紀三十年代,人們居然真的發現了一種叫做 μ 子的太空粒子確實可以在高速運動過程中大大地延長自身的壽命。天上三日,地上十年,傳說的故事令人驚奇般地演變成了科學的真實。請不要說相對論的思想起源於中國,全世界的民族都有神話故事,科學是一種數學化的神話故事,這樣的故事這樣的科學是近代的事情,它起源於西方。  雖然作為傳說故事人們樂於接受天上地上有著不同的時間,但是作為物象事件,粒子壽命可以大大的延長畢竟不是很好理解。另外壽命延長是不是就是時間延長也是一個有問題的問題。很多人,其中包括很多科學大師,比如著名的 Heinsenberg 先生,他們對於粒子的奇怪行為也始終感到甚是不解。人不走近科學,會不知科學,走近科學又會迷惑於科學或自領悟於科學。令人迷惑的物象,科學的看法與常人的看法會有差別,不過科學並不一定就正確,常人的簡單看法也不一定錯誤。如果就時鐘的問題與常人討論可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問一個常人,你說運動的時鐘會走慢嗎?大多的人們可能會說,運動的時鐘不會走慢。那麼你為什麼認為運動時鐘不會走慢呢?常人可能會說,我們有什麼理由認為運動的時鐘會走慢呢?那麼我們只能告訴他說,精密的科學實驗證明運動的時鐘會走快和走慢,你相信嗎?常人想了一會兒,可能會說我家裡的時鐘和手錶也會走快走慢,時鐘走時不準有什麼奇怪的呢。  其實科學家也同很多常人一樣難以理解科學的離奇物象和離奇理論。對於令人不解的奇怪物象和離奇理論,常人只有依靠上帝恩賜的靈感領悟,科學家除了靈感的領悟還可以做些實驗來尋求確切理解的思路。   時鐘會走慢嗎?  1971 年美國科學家 Hafele 和 Keating 進行了運動時鐘實驗。實驗是這樣的,把三組原子鐘的時間校準後,一組原子鐘始終放在實驗基地,一組原子鐘放到飛機上向東繞地球飛行後返回基地,另一組原子鐘放到飛機上向西繞地球飛行後返回基地。實驗的理論預測和結果是:繞地球向東飛行的原子鐘比基地原子鐘走慢,繞地球向西飛行的原子鐘比基地原子鐘走快。  運動的時鐘走時不準或許本來就不是一件難以相信的事情,也許所有的時鐘走快走慢都是差不多一樣的道理。粒子壽命可以在運動中延長,也許跟人生活條件好了壽命延長也是一樣的道理。也許本來,我們期望宇宙間的時鐘具有一樣快的走時速度,期望地球上的每個種族居民具有相同的年齡壽命,才是荒唐的事情。科學家的實驗也許只是再一次表明上帝的故事總是可以排練成舞台的表演。但是看完了演出,我們似乎並沒有在心中留下更多的情節故事。也許豐富的只是劇目後台的故事,我們記住了 1971 年美國科學家 Hafele 和 Keating 進行了運動時鐘實驗……  時間走到了二十一世紀,不過上帝的故事並沒有完全排練成舞台的表演。也許有限的空間舞台無法展現聯繫遙遠的上帝故事。或許那些剩下的故事永遠無法排練成舞台的表演,比如我們看到了高速運動的粒子壽命延緩,但是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道在高速運動的粒子看來,那些低速運動的粒子是否同樣存在壽命延緩。不過,從轉動時鐘的單向性快慢,我們推測平動時鐘的快慢也同樣的是單向性的。環球原子鐘實驗似乎告訴我們,靠近地球的時鐘走得慢和地球附近相對地球運動的時鐘進一步走慢,這是確定的事件,即使我們無從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運動的時鐘確定地單方向走快或走慢!也許上帝有上帝思考問題的方式,上帝有上帝的博愛,相對運動雙方平權的說法,能說聽起來沒有道理呢。也許上帝絕對的博愛就是偏愛,世界是博愛和偏愛的統一。如果地球與飛機完全對等,大家的時鐘應該走得一樣的快呀,環球原子時鐘實驗中不應該得到快慢不同的時鐘結果。根據二十世紀粒子物理學家們數十年的實驗,μ 粒子的壽命只與它的運動速度有關,而與它的運動是平動還是轉動無關。據此推測,高速平動中的 μ 粒子和高速轉動中的 μ 粒子沒有什麼不同,站在它們的角度觀測低速運動的 μ 粒子應該得到相同的結論。可是根據上帝的故事,在轉動的 μ 子看來,低速運動的 μ 子壽命加速,即壽命變短,而在平動的 μ 子看來,低速運動的 μ 子壽命卻是延緩。不過上帝的另一半故事至今沒有排練成舞台的表演,我們無法看到真正的戲到底是怎樣一串圖像。上帝的故事會不會其中有假的情節?我們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相信上帝的故事,比如上帝故事中說的時鐘會走慢,粒子的壽命會延長,很多是真實的事情,我們用自己的眼睛也看到了,沒有必要再懷疑它是假的。但是可愛的上帝會把所有的真實都告訴我們嗎?他也許希望我們自己去尋找關於宇宙的更多答案,去辨別他的那些故事中的真假情節,比如電子看加速管縮短,飛船上說地球時鐘走慢等等完全可能是虛構的故事情節。  聽多了故事看多了戲,我們感覺到了什麼?也許我們之中很多人已經發現,世界裡的每一樣事物總是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不過這種變化也遵循一定的規律,即事情可能是越是宏觀的系統越具有運動世界的穩定性,也越是更好的標準系統,看到的也越多是真像;越小的系統越容易受到外面世界的影響,越具有物象的可變性,也越是更差的標準系統,在相對容易變化的小系統上看大千世界,有著很多的假像。從絕對求真的角度而言,宇宙是最好的標準系統,宇宙時鐘具有均勻的走時速度。不過遺憾的是我們無從知道宇宙的標準時鐘在哪裡,也許我們不必遺憾,我們也不需要走時速度絕對恆定的時鐘。我們處理地球系統的問題,我們可以認為地球地面的原子時鐘是一個走時速度恆定的時鐘。我們處理太陽系的問題,我們可以認為太陽原子時鐘也是一個走時速度恆定的時鐘。我們追求相對的真就已足夠,無需追求那個遙遠的絕對的真。  根據原子時鐘的表演,地球附近的時鐘會走慢,地球附近的時鐘相對於地球運動走時會進一步變慢,同樣我們推測,太陽系近日軌道上的時鐘走得較慢,遠日軌道上地時鐘走得較快。另外,由於地球繞太陽的運動速度並不恆定,在太陽系的角度而言,太陽認為地球上的時鐘走時速度存在一年四季的變化情況。當然,相對快慢的比較,地球人可能最初發現的是太陽的時鐘走時速度在一年四季地變化。不過我想,我們不會簡單地認為我們看到了什麼,事情就是什麼。我們肯定會想,太陽時鐘按照地球的運動節奏而變化,為什麼不跟著其它行星的運動節奏而變化。想來我們會明白事情的真像是地球時鐘走時速度一年四季變化給我們製造的一種太陽時鐘走時不穩定的假像。  今天我們為很多事情感到無可理解,明天我們可能為我們自己的多麼愚蠢感到可笑。記得我和我的周圍人們曾經討論自動手錶的道理,有人猜想自動手錶大概是利用脈搏的驅動,也有人猜想可能是利用體溫的能量。知道了事情原委以後,唉,原來完全是一套機械機構。  長度會收縮嗎?  同樣的問題,長度會收縮嗎?當然長度收縮和膨脹對於我們不是陌生的概念。物體受力作用,環境溫度變化,都會導致物體長度發生收縮或者膨脹。這裡說的長度變化是指這些因素以外的因素導致的物體長度變化。有理論說運動物體會導致物體延運動方向收縮。既然繞地球運動的飛機上的時鐘可以發生時鐘走時速度的變化,那麼同時伴隨著另外一種真實效應-飛機上的物體包括時鐘在長度方面發生變化,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物體只不過是原子作為行星繫結構組織而的群體,在引力之中高速運動時候沒有保持穩定的長度是有可能的。或許,引力中運動的原子內部轉動速度的變化,可能就是在引力中運動的原子尺度變化的一種結果。不是嗎,要是上帝有一天發個神經病讓地球膨脹一倍,你說地球的轉動會不會變慢?不過你不相信這方面的道理也不要緊,終有一天上帝會讓你真的發福,看看你是變得靈活還是變得笨拙。  有些道理說起來也可能簡單。不過,很多朋友可能並不完全同意我們的觀點。李紅斌先生曾分析,尺縮可能是視覺性的尺縮,如同一架攝像機攝製一個運動中的物體時,其影像會產生畸變的道理一樣。也可以理解為一種觀測效應,並不是運動物體隨運動產生真實的形變。假如認為有真實的尺縮的話,我們首先應確立什麼是運動。運動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在相對運動的框架內是不允許真實尺縮出現的。也就是說,我們只有找到絕對靜止的參考點,才能確立一個物體是否處於運動狀態之中,它的運動速度如何,有這些前提條件的話。我們才能說它該不該尺縮。  李紅斌先生將相對論長度變化傾向於視覺性收縮的觀點不一定完全正確,因為科學不可能為主討論視覺的問題。不過李先生認識到對等意義上的相對運動不是運動物體長度變化的原因,這一點與本書作者的觀點相同。其實位置變化意義上的絕對運動也僅是位置變化的原因,不會產生任何其它效果。比如木塊在桌面上滑動,會受到摩擦阻力,有運動同時就會有摩擦阻力,但是摩擦阻力不是運動本身的原因,而是桌面不夠光滑的原因。如果是運動本身的原因,摩擦阻力應該與木塊的運動速度有關,而事實上摩擦阻力與木塊的運動速度基本無關,而與材料的材質和表面的光滑程度有關。所以 運動時發生的現象不一定是運動的原因,純粹意義上的運動不論絕對的還是相對的,都不會產生位置變化意義以外的效果。如果飛機乘客在飛機上生了病,都說是航空公司的責任,豈不讓航空公司冤枉。但是地球人的數理學家的確喜歡把相對運動時候產生的效果歸因於相對運動這一原因。當然把動力學問題化為運動學問題有助於建立數學模型,但是這一風格基礎上的最好工作我想都不是最後的和本質上的物理工作。  關於長度問題令人意外的事情是,雖然所有的理論只能推出運動物體長度收縮或基本不變,但是實驗的跡象總是偏向於顯示運動物體存在著真實的膨脹。數理學家們總是聲稱全世界的加速器每天都在證明著偉大的相對論,不過加速器中每天發生的另一種顯像是,越是高速運動的質子束越容易發生碰撞,似乎在說明相對論的長度結論存在著問題!簡單的道理,同樣飛行高度飛行速度的大飛機,我們更加容易將它打下來。高能質子束越容易發生碰撞,說明質子束中的質子擁有了更大的尺寸。數理學家也承認,越是高能質子束,質子擁有更大的碰撞截面。當然這碰撞截面是不是能夠表徵質子的橫向和縱向長度,應該由大家來評定。不過,另外我們也有趣地注意到,有物理書上說在高速運動的電子上看加速管變短這樣的事情。也許現代的科學家也變得幽默和愛開玩笑,加速管怎麼會因為加速管裡面幾個電子的高速運動而變短呢!如果說加速管沒有因為加速管裡面電子的高速運動而變短,科學家是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呢?事實上科學家沒有在開玩笑,大概科學迄今為止沒有發現運動物體長度縮短的證據,無奈之中就抓來這麼一個可能是完全相反的證據,即所謂的在高速運動的電子上看加速管變短說法。這本寫得不錯的物理書是美國 Resnick 先生編寫的一套著名的工科物理教科書,他的中文譯本由科學出版社 1980 年出版,也作為中國部分工科學生的教科書。應該說這本物理教科書是寫得不錯的,本書作者一直珍藏著這本借來的教科書。科學的無奈也不能責怪一個編書的學者。也許我們跟著電子運動回過頭來看加速管,可能有 Resnick 先生說的那種感覺,不過這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正象長大了的孩子覺得家裡的房子變小了,這只是孩子與小時候的記憶圖像的比較以後產生的一種感覺和孩子長大的反映。沒有一個正常的孩子會認真地認為自己沒有長大而是家裡的房子真地變小了。我可以說,在高速運動的電子上看加速管變短肯定不是事實,而只是一種表象。我不知道 Einstein 先生少年時候是否有過這種感覺家裡房子變小了的體驗。也許 Einstein 先生少年時候沒有感覺與事實不符的經歷,所以認為感覺到的就是世界的真實。當然,一個先天看不見外面世界的孩子他可能會真地認為是周圍的世界在變小。也許世界在不同的孩子眼裡有不同的體驗,我們也不得而知。也許小孩的感覺不是重要的事情,也許小孩的事情決定人類的將來。中國有句古話,叫英雄自古出少年,Einstein 的少年領悟影響了我們今天的科學,那麼未來的科學是否又會回到絕對的運動?  話說回來,為什麼 Resnick 先生在他的物理書上不說從加速管角度看電子群波長縮短或者膨脹?為什麼人們面對實驗的種種跡象卻不認為運動的粒子有著膨脹的效果呢?不難想到,人們的此類說法可能是為了迎合主流理論的一種變通說法,或者為了避免主流理論的尷尬尋找似是而非的證據。一般地說,常人只關心觀察得到的和實驗得到的圖像是什麼,不會去考慮理論的圖像又是什麼。看到籃球是一個圓球,在常人眼裡這就是一個真實的圖像。不過,科學家看待科學的問題可能會有一些複雜的心態。科學家會考慮更多的事情,實驗室里的科學家會說電視系統不能保證電視里的籃球是一個圓球。是啊,電視里的圓圈多是一個個橢圓。但是,事情到了唯理派學者那裡可能更是變了樣,他們認為人的眼睛也是光路成像系統,反映的不一定是最好圖像,電視中的扁球可能是籃球的更真實的形狀!常人可能會覺得科學家是在發揮他們的幽默才能,其實常人哪裡知道現代的主流科學相對性理論就是這樣一種不主張絕對真像的科學,但是就是這樣一種無謂圓球的理論據說解釋了原子彈的事理。話又扯遠了,回來思考科學圖像的問題吧。科學家理解一種圖像既要實驗的圖像又要理論的圖像,應該說這是科學無可指責的理性要求,只有實驗圖像與理論圖像重合的圖像,才是科學家能夠肯定的真實圖像。理論不能解釋的實驗圖像科學認為有可能是真實的圖像也有可能是一種假像。一種實驗圖像需要理論的論據,才能成為可信的圖像,這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比如法院審理複雜案件的證據,其中的單個證據只有能夠成為法官頭腦中故事情節鏈條中的一環,才能構成充分證據中的一個證據。當然唯理派科學家更相信理論的圖像,其次才相信實驗的圖像,可能走進了科學的某種理論誤區,我們也不好在此多做評論。  雖然我們認為物體的長度是可以變化的,但是我們之中很多人相信宇宙的尺度是不會變化的。宇宙的尺度即使能夠變化,由於宇宙太大了,什麼變化對於他來說,總是顯得微不足道,所以我們可以說宇宙總是恆定的。然而上帝的故事裡,宇宙是可以膨脹的。我總覺得有些實驗發現可能是一些我們自身系統的變化引起的假像,比如人們所謂發現了宇宙大爆炸的種種證據,可能就是這類假象。我總是覺得 Poincare 先生的話是正確的,宇宙的膨脹我們是沒有辦法發現的。如果宇宙真的發生了物理性膨脹,在膨脹的宇宙中,我們的問題,米尺是否也應該按照相同的比例跟著宇宙膨脹,那麼用同樣程度膨脹的米尺去測量同樣膨脹的宇宙,應該依舊得出一個宇宙不在膨脹的結論!既然天文學家們準確無誤地觀測到了宇宙的膨脹,那麼我們推測真實的事情可能是我們的太陽系或者我們的銀河星系在縮小。  相對論的時間和空間變化可能不會是最後正確,不過一個人能夠預見時鐘因於運動而走時速度可以變化這類事情,不管僅僅預見了多少正確成份,總是偉大的預見。Einstein 是一個問題敏銳的學者,但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能過於學院風格。所謂學院風格,即主要基於數理的方法解決物象問題的方法思路。這一風格一般能夠提供我們一個清晰的數學方法,同時也留給我們一套模糊的概念解釋。  物體是相對於什麼而運動?  物理學家研究運動的問題,參考系有多種選擇,可以太陽為基準考慮行星如何運動,也可以地球為基準觀測行星和彗星的運動圖像。以太陽為基準的圖像計算方便,但是最先的觀測資料是以地球為基準的圖像和最後的結論圖像也必須換算到地球為基準的圖像,這樣可以告訴人們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可以看到太陽被月球擋住了光線,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能夠最好地欣賞到一個彗星的美麗軌跡。  對於純粹的運動問題,參照系的選擇也許是可以任意的,參照系選擇得不一樣只不過是得到一個好與差的運動圖像而已。選擇得好的參照系能夠獲得一種簡單的整體運動圖像,選擇得不好的參照系得到的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整體運動圖像。Corpernicus 認為地球繞太陽轉動,然後得到了比較簡明而清晰的太陽系運動圖像;Ptolemy 認為太陽繞地球轉動得到的是非常複雜的天體運動圖像。理性角度看這個問題,很清楚,地球繞太陽轉動是一幅運動學圖像,又是一幅動力學圖像,但是太陽繞地球轉動僅是一幅運動學圖像。可能簡單還是複雜的運動圖像,這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是整個的物象體系能夠得到比較合理的解釋。當然,一個時代下認為是比較合理的解釋到了以後的時代可能是不合理的解釋。數學總是永恆的因果鏈條,物理似乎總是沒有永恆的原理。  事物真是相對於其它的萬千物象而運動嗎?如果我們坐在飛機上,我們可能會深深地體驗到 運動是相對的 這樣一種感覺。飛機在運動嗎?如果飛機不在運動,飛機是象氣球一樣浮在空氣中嗎?飛機能像氣球浮在空氣中嗎?如果飛機不在運動,我們是不是白花了飛機票的錢?除了推理告訴我們飛機在飛行之中以外,我們坐在飛機中似乎感覺不到飛機的運動。如果有雲朵從我們身邊飛過,我們除了感覺到我們的飛機與雲朵之間存在相對移動,我們實在無法分辨到底是飛機在移動還是雲朵在移動。的確,運動世界很多時候給我們的感覺是,物象世界裡萬千物象是相對於其它的萬千物象而運動。令人不解的是,Einstein 那個年代沒有飛機,他是如何得出一個偉大的結論,運動必須有一個參照系才能得出運動的具體快慢,以及這些參照系之中沒有真與假的分別,大家都是同等真實的參照系。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似乎又有點走遠了物象的世界。我們看到行星圍繞著我們轉動,但是我們更相信真實的運動圖像是行星們在圍繞著太陽轉動。也許有人認為運動學圖像是一種理性的領悟,但是我們總覺得,與太陽繞地球的運動圖像相比,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同時是一種動力學圖像。  在原子鐘實驗中,地球質心系好像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物象的事理儘管我們暫時無法猜測,我們似乎領悟到地球對於地球系統中的物象似乎是一個特殊的參照系。為什麼相對於地球靜止的時鐘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是走時最快的時鐘,相對於地球運動的時鐘顯示的走時速度都慢於地球質心繫的靜止時鐘?  一直來,我總覺得物體相對於什麼而運動的問題是非常清楚的問題,象許多的常人一樣我一直不理解數理學家忽視地球對於地球上的物象的特殊意義而提出的運動相對性概念。什麼是運動相對性概念?這裡說的問題不是指只有在參照系下可以確定一個物體的運動速度這類問題,我們認為運動相對性的本質問題是,人們認為相對運動事件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物理事件,比如兩個運動電荷之間的力作用,Michelson 干涉儀的工作都可以作為獨立的物理事件。也許這類問題不同的學者容易得出不同的答案。是的,很多物象問題我們無需考慮地球這個物象背景。正像人們之間的談話無需考慮空氣流動的影響。但是考察物象世界,運動似乎總有特定的含義,以及只有這種特定涵義的運動才有動力影響效果,比如魚兒在水中遊動,鳥兒在空中飛翔,樹葉在風中飄動。魚兒的遊動是對於水而言同時受到水的阻力;鳥兒的飛翔是對於空氣而言同時受到空氣的浮力和阻力;風是流動的空氣,它導致樹葉的飄動;地面上人的行走和汽車的運動都是相對於地面而言,正像鄭銓老先生所言,車撞人不能說成人撞車,交通事故不是只是車和車或車和人的相對運動問題。可能是工程師的職業意識,容易理解這種物象性的道理,物體的運動總是首先相對於它的環境而言。工程師研究運動的問題,覺得運動總是在確定的環境里進行的運動行為,比如飛機相對於大氣中的空氣飛行,輪船是在遼闊的海洋里游弋,汽車相對於平坦的路面行進,加速管中的電子運動相對於加速管中的電場磁場和引力場。  如果是一個飛行工程師,飛機相對於空氣的運動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飛機只能通過相對於空氣的運動才能支持飛機的浮力。一個輪船工程師他首先要考慮的是他設計的輪船能夠在水中獲得多少行進速度,然後考慮需要多大的動力。一個汽車工程師他考慮的是汽車輪胎需要多大的設計轉速以獲得汽車相對於地面的運動速度。我們說飛機的速度、輪船的速度和汽車的速度,都有一個特定的環境對象,飛機的設計速度不是相對於地面,而是相對於空氣,輪船的設計速度不是相對海底,而是相對於海水,汽車的設計速度不是相對於空氣,而是相對於地面。不管物理的運動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工程師頭腦中的各個運動總是有著絕對的參照對象意義,這個對象是事物的環境。天涯海角的相對運動在工程師看來肯定沒有運動意義以外的其它工程意義,純粹運動概念是否有著運動意義以外的物理意義,對於工程師來說也大概是無暇考慮的問題,一般地也沒有多少工程師關心這種純粹意義的運動。不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中以及類似的軍事問題中工程師們也關心這種純粹意義的運動問題。不過,沒有工程師以敵機與導彈之間的相對運動速度來計算導彈受到的空氣阻力。也沒有工程師認為美國與中國總是處相對運動之中會相互覺得對方國家的時鐘走慢。作者: youngler 羊歌樂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8999e10100003o.html 
推薦閱讀:

被婆婆追問嘿嘿嘿的時間次數和詳細經過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那是時間的聲音——初識三問表
時間煮雨,情懷溫潤
全世界的母親都想要的禮物是……
12生肖最有福氣的時間段

TAG: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