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小兒特應性皮炎(中醫稱奶癬、浸淫瘡、四彎風)經驗分享

楊麗霞

鄭明主任治療小兒特應性皮炎經驗介紹

鄭明老師治療小兒特應性皮炎時,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重視辨證與辨病相結合,選方用藥從肺脾立論,葯膳食療相結合; 治療期間尤其注重患兒的精神調護。

葯膳食療結合

患兒飲食上除忌用明確過敏之品外,還須慎用生冷、肥甘厚膩之品,不吃蝦、蟹等發物以減少胃腸負擔,避免 病情反覆和加重; 飲食宜清宜淡,並可適當食療以加快患者的康復。「葯以祛之,食以隨之」,鄭老師強調要辨證施膳,根據不同季節及患兒的素體稟賦、體質情況配以相應的葯膳。常用的食療方有銀耳百合羹、蓮子薏米白朮粥、白鴿綠豆湯、沙參玉竹瘦肉湯等。

注重患兒的精神調護

因特應性皮炎 是一類與遺傳過敏性體質有關的慢性、復 發性、瘙癢性皮膚病,發作時皮損瘙癢難耐,常使患兒寢食難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且因皮損持續存在,影響外觀,也會使患兒產生自卑、焦慮的心態;同時家長的焦慮、過度關注也會影響到患兒的情緒。由於負性心態的影響,也會加重病情,使得病情纏綿難愈。臨證治病不應單純關注患兒身體情況,必須同時對患兒及家長進行情緒的疏導,讓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放下思想包袱,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對於年齡較大( 如 4 歲以上) 而自制力稍強的患兒,善於鼓勵其不要搔抓,強忍不能時可用指甲在其癢區點掐數下或轉移注意力。

特應性 皮 炎( atopic dermatitis,AD) 是 一 種 慢性、複發性、瘙癢性、炎症性皮膚病,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特應性 皮 炎又稱異位性皮炎、遺傳過敏性皮炎,以皮膚瘙癢、皮疹呈多形性、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臨床表現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病。傳統中醫學並無 AD 病名,根據其發病部位及形態特徵,與中醫文獻中的「奶癬」「浸淫瘡」「四彎風」相類似

病案舉例

鍾某,男,2011 年 3 月 30 日初診。主訴: 皮疹反覆 2 年,加重 4 天。患兒近 2 年來皮疹反覆發作,以頭面、四肢為甚,癢感明顯,曾於各大醫院治療,病情未見改善反日漸加劇。4 天 前由於外出進食後皮疹增多,搔癢難耐遂來就診。患兒既往有過敏性鼻炎、哮喘病史。刻診患兒全身皮膚粗糙,軀幹、四肢、面部布滿淡紅色斑丘疹,可見抓痕及少許脫屑,無滲液; 舌紅苔白微厚,脈浮。西醫診斷為兒童特應性 皮 炎,中醫辨證屬濕熱血燥。治以清熱利濕、涼血潤燥。

處方: 麻黃 3 g、連翹 10 g、赤小豆 15 g、土茯苓 20 g、赤芍 12 g、牡丹皮 10 g、忍冬藤 10 g、白鮮皮 10 g、生地黃 10 g、甘草 5 g。每天 1 劑,水煎服。

5 劑後,軀幹皮疹減少,搔癢較前緩解,舌苔變薄,但四肢皮膚腫脹,部分皮疹有滲液。繼予前方加薏苡仁 15 g、滑石12 g。繼服 2 劑,水腫消退,滲液減少,皮疹出現膜狀蛻皮、脫屑。

慮其水濕外泛,改用四妙散以利水祛濕。處方: 薏苡仁 20 g、黃柏 9 g、牛膝15 g、甘草5 g、蒼朮 5 g、忍冬藤 15 g、雞血藤 12 g、桑白皮 12 g、夜交藤 15 g、麥芽 15 g。3 劑後,脫屑已至四肢末端,其餘皮疹消退,未再有皮膚腫脹。慮其水濕已去,仍有陰虛血燥,處方以過敏煎加雞血藤、夜交藤、地膚子善後,並囑其飲食節制、起居有常,常服蓮子薏米白朮粥以調養。半年後,患兒因感冒咳嗽來診,訴皮疹未再發作。

推薦閱讀:

2017秋招分享(1)
素描立體感,三大面、五大調子的講解
「分享經濟的邊界」
聽說你想成為一名用戶體驗設計師
留學申請經驗分享——以夢為馬,在ESCP遇見更好的自己

TAG:經驗 | 經驗分享 | 中醫 | 分享 | 治療 | 皮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