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72--81章 熊春錦
06-04
第七十二章 恆德(28)知其雄,守其雌,爲天下谿①;爲天下谿,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歸嬰兒②。知其白③,守其辱,爲天下浴④;爲天下浴,恆德乃足;德乃足⑤,復歸於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⑥。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⑦;爲天下式,恆德不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德不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復歸於無極⑧。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散則爲器,聖人用,則爲官長⑨。夫大制無割⑩。①谿:山谷。又爲「溪」之異體,兩山間的水流,溪流。甲本初辨爲「雞」,後更正爲「谿」。通行本作「谿」或「溪」。乙本作「雞」。《說文》:「雞,知時畜也。」以喻知天時,識時務,明火候之義。②離:「鸝」的本字,本爲鳥名,又義離開,分離等義。甲本辨爲「雞」,細觀其筆劃更似爲「離」。乙本和通行本作「離」。句義:雖知其強而甘守其柔弱之位(如水之柔弱處下),如同利益天下之溪流;如天下之溪流,總是利於萬物而德不離身;以德治心身,其修證必然能回歸到如嬰兒之先天柔弱無私狀態。此爲回復先天的第一階段,賢人修階段。知雄守雌,是修持初級階段中修心煉己,清心寡欲的上乘方法。③白:白色。《說文》:「白,西方色也。」五行屬金,尊、榮之義,與「辱」相對。「通行本作「榮」。④浴:虛空之神,浴神。參見第五十章註①。通行本作「谷」,下同。⑤通行本無此三字。⑥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缺,據後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象意漢字,含修真變化內身國返樸歸陽木仁德之義。與樸通假用。通行本用樸。段義:雖知其尊榮而甘守屈辱之位(「聖人恆善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人」,默默奉獻而不爲人知),如同天下之浴神,滋養萬物而常常不被覺察;如天下之浴神,德善富足;德善富足,其修證必然回歸到先天一炁的樸素狀態。真實歸於德「一」,此爲回復先天的第二階段,聖人修階段,處於「中」位。本段通行本在下一段後。⑦乙本及通行本作「知其白」,甲本作「知其」,疑有脫漏。 式:《說文》:「式,法也。」法度,規矩。又式樣,楷模,榜樣。⑧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象意漢字,內含修義。與貳通假。二的大寫。不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即爲「一」也。上德合於道,即「一」也。通行本作「忒」,甲本爲「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貳」的修真象意字體。通行本後無「德不忒(貳)」三字。段義:雖知其處於萬物之陽態(太極之白境),而常體萬物之陰態(太極之黑境),這是天下的楷模(天下人應該效法的);天下的楷模,由於掌握了萬物陰陽太極的規律,用德「一」運化這個二,所以其德總是合於大道的上善;合於大道的上善,其修證必然回歸到道「○」無極的最高境界。此爲回復先天的第三階段,真人修階段。⑨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象意漢字,含修真變化內身國返樸歸陽木仁德之義。與樸通假用。樸素,樸亦形容先天渾然一體之物,即德「一」未分化的狀態,素則形容道態本質。此字乙本及通行本中均作「樸」,甲本均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屋象意身國,木象意陽木仁德,仁是德分化的起始,最接近先天無爲。⑩制:與製本同一詞,後來分化,「製」用於具體的製造,「制」用於抽象的製作。《說文》:「裁也。」制割(剪裁,分割),製造,造化等。通行本作「故大制不割」。段義:先天一炁這個德「一」的物質,順行之則散爲天地人萬物,聖人應世則爲教化之尊長。掌握著大造化的根本規律性,不會分而割之,而必然是居於道之無,抱德「一」而無離,無割不分解。用德「一」復興道德,則德治易行,道治可期。〖註音〗乃:nǎi音奶;恆:héng音橫。【繁簡對照】恆(恆),爲(為),雞(雞),離(離),復(復),歸(歸),嬰(嬰),兒(兒),於(於),樸(朴),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貳(貳),極(極),聖(聖),則(則),長(長);體(體),谿(溪),號(號),後(後),當(當),還(還),鳥(鳥),類(類),時(時),識(識),務(務),飛(飛),鶴(鶴),處(處),倉(倉),鳴(鳴),蠶(蠶),榮(榮),無(無),據(據),補(補),參(參),書(書)。第七十三章 自然(29)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弗得已①。天下神器也,非可爲者也②。爲者敗之,執者失之③。物或行或隨④,或吹或炅⑤,或強或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⑥,或坯或橢⑦。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楮⑧。①爲:不符合自然規律的妄爲。參見第十一章註③。 弗:參見六十六章註⑥。 已:象蛇形。一說原與「子」同字。本義:停止。另有完成、完畢,已經等義。《論語·泰伯》:「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段義:用私慾貪心的個人主觀願望,妄想奪取天下的人,我看他是不能成功的。②神:參見第二十三章註②。後句通行本作「不可爲也」。段義:天下乃是宇宙自然所造之公物,並不是個人後天意識的妄想就可以得到的。③段義:僅憑私心意識妄爲者必然導致失敗,執著於貪欲不放者一定會有損失。④行:行走,又指道路。 隨:從也,跟隨。⑤炅:光、熱之義。通行本作「熱」。 ⑥強:弓有力也。 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碎石。《玉篇》釋爲「好雌黃也」。⑦坯:《說文》:「坯,瓦未燒也。」出於模型的毛坯。甲本作「壞」,古文中或同「壞」,或同「坯」。 橢:長圓形,橢圓。 本段甲本作「物□或行或隨□□或炅或□□□或壞或橢」,乙本作「□物或行或隋或熱或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或陪或墮」,通行本作「故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段義:萬物都有遵行的自然法則,改變自我以適應自然環境。或如風之吹,或如日之照,以改變其溫度;或強其體而用,或碎爲石而鋪路,以改變其所用;或出於模型而定其形,或修其稜角使其圓,以改變其形態。總而言之,隨圓就方,順應自然。⑧聖:甲本作「聲」。 甚:過分,超過、勝過。 楮:穀樹,皮可造紙。宋、金、元時發行的紙幣。楮以皮爲貴,引申義爲外表的華麗。乙本作「諸」,《說文》:「諸,辯也」,有眾、各、多等義。本句通行本作「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段義:所以聖人也會主動修心身養德性合於自然之道,去除執著慾望;去除貪高求大的傲慢之氣;去除虛華不實的外表。恆順眾生和自然的規律。〖註音〗隋:suí音隨;炅:jiǒng音炯;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cuǒ音搓(上聲);坯:pī音批;橢:tuǒ音妥;楮:chǔ音儲;弗:fú音服。【繁簡對照】將(將),爲(為),見(見),敗(敗),執(執),橢(橢),聖(聖);隨(隨),熱(熱),義(義),聲(聲),釋(釋),殘(殘),與(與),觀(觀),圖(圖),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損),處(處),壞(壞),體(體),墮(墮),載(載),礎(礎),樹(樹),發(發),幣(幣)。第七十四章 不強(30)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①。師之所居,楚棘生之②。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③。果而毋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④,果而勿矜⑤,果而勿伐⑥,果而毋得已居⑦,是謂果而不強⑧。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蚤已⑨。①佐:輔佐,輔助。古人以「右」爲尊,「左」爲卑。「佐」常用於下對上、弱對強的幫助。上對下,強對弱時用「佑」。 還:《說文》:「復也。」返回,返還,還報。句義:用道來輔佐君王者,貴在用德治教化天下,而不要窮兵黷武逞強於天下,這樣才能獲得善報,回歸於道。②師:指軍隊。 楚:《說文》:「叢木也。一曰荊。」楚棘,即荊棘。 棘:甲本作「朸」,木之紋理,稜角。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毛詩音義》:「棘,韓詩作朸。朸,隅也。」「朿」是「刺」的本字。兩個「朿」字並排立著,表示棘樹多刺,是矮小而成叢莽的灌木。本義:叢生的小棗樹。通行本作「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過後,必有凶年」,多後兩句。句義:戰爭所經過的地方,荊棘叢生,生靈塗炭,所造惡因深重。③善者:有善果者,在人力、物力、智力等方面具有優勢。後句通行本作「不敢以取強」。句義:擁有別人沒有的優勢不過是因果使然,是往昔的善因所結之善果,不可以此逞強天下。否則以後就不再會有善的回報了。④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象意漢字,內含修意,與驕通假使用。驕:《說文》:「馬高六尺爲驕」。《詩》曰:「我馬唯驕。」傲慢,驕矜之義。本句通行本在「勿伐」句後。毋,通行本作「勿」。⑤矜:自恃、自誇。參見第六十六章註④。⑥伐:擊也。又義自誇。參見第六十六章註③。⑦居:自居,即驕傲。⑧段義:有善果而不自驕、自恃、自誇、自居,這叫做有善果卻不逞強。⑨而:通行本作「則」。 蚤:修真學修意形容字,蚤與早通假。段義:事物強壯了,也就會向衰老邁進了,這就叫做「不道」(無道);沒有道,就會過早衰亡。本段進一步說明了所以不能逞強的理論依據。修真學中命修的「物壯即老」,應當依訣防止和避免。〖註音〗棘:jí音急;毋:wú音吾;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jiāo音交;矜:jīn音今;伐:fá音乏;焉:yān音淹。【繁簡對照】強(強),於(於),還(還),師(師),驕(驕),壯(壯),謂(謂);殘(殘),處(處),軍(軍),過(過),後(後),異(異),體(體),書(書),與(與)。第七十五章 貴左(31)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①。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②。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③。不得已而用之,銛龐爲上④。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⑤。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尚左,喪事尚右⑥。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⑦。殺人眾,以悲依立之⑧;戰勝,以喪禮處之⑨。①欲:乙本及通行本作「道」。參見第六十六章註⑥。段義:兵器呀——不祥的東西,萬物都厭惡它,所以作爲尚有慾望而正在修證的人一定要遠離之。②左:《說文》:「?手相左也。(段註:各本俱誤,今正:左者今之佐字,《說文》無佐也。?者,今之左字,?部曰左手也,謂左助之手也。以手助手是曰左,以口助手是曰右。)從?工。(段註:工者左助之意)。」《正字通》:「手足便右,以左爲僻,左戾也。故非正之術曰左道。謫官曰左遷。」 右:會意。從口,從又(手)。口手並用幫助別人。本義:右助。這個意義後來寫作「佑」。古人以「右」爲尊,「左」爲卑。右賢(尊崇賢能),右文(崇尚文治),右武(崇尚武功)。段義:君子者樂助人又能謙下,故居於左;用兵者崇尚武力,發號施令,故居於右。③通行本作「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④銛:利器,即兵器。 龐:《馬王》甲本辨爲「襲」,《道藏》甲本辨爲「龐」,觀原件「龍」上一點一橫較明顯,左側亦似有撇,其下無「衣」旁,故「龐」者較確。《說文》:「龐,高屋也」。銛龐,有刀槍入庫之義。乙本作「銛龍」。通行本作「恬淡」。⑤通行本作「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⑥尚:甲本作「上」,乙本缺。「上」有崇尚、提倡之義,上、尚古通。《史記·平津侯主父傳》:「上篤厚」。 喪:通行本作「凶」。段義:所以吉慶之事喜得相互輔佐幫助而尚左,喪事希望得到上天保佑而講究莊嚴,故尊右。⑦偏:甲作本「便」,與「偏」音近,乙本與通行本作「偏」。段義:所以偏將軍(副將,輔佐主將)居於左,上將軍(主將)居於右,這是說以喪禮的順序居位。⑧通行本「人」後多「之」字。 依:倚也,靠著。乙本缺,通行本作「哀」。 立:站立。楚簡本作「位」。通行本作「泣」。⑨句義:殺人眾多,以悲哀之心靠立一起默哀;戰勝以喪禮的方式對待,而不是炫耀。〖註音〗銛:xiān音先;龐:páng音彷;弗:fú音服。【繁簡對照】貴(貴),惡(惡),則(則),銛(銛),龐(龐),爲(為),樂(樂),殺(殺),於(於),喪(喪),將(將),軍(軍),禮(禮),眾(眾),戰(戰),勝(勝),處(處);襲(襲),觀(觀),龍(龍),點(點),顯(顯),側(側),確(確),槍(槍),庫(庫),義(義),傳(傳),與(與),涖(蒞),應(應)。第七十六章 知止(32)道恆無名①。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唯小,而天下弗敢臣②。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③。天地相合,以俞甘洛,民莫之令而自均焉④。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⑤。俾道之在天下也,猶小浴之與江海也⑥。①句義:道本無名,強爲之名;道化生萬物,運行日月,總括天地;道無時不在,無處不存,就在日用之間,然而卻又無法循其蹟、舉其實、名其狀,故曰「道恆無名」。②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甲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象意字。樸素,先天渾然一體之物。參見第七十二章(28)註⑨。 唯:只有,只是;雖然,縱使。通行本作「雖」。 小:楚簡本作「妻」。 臣:《說文》:「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另有臣服、屈服稱臣、接受統治等義。句義:「樸」其數理爲「一」,德「1」之數,雖爲最小,卻能長養天地萬物,故而天下沒有敢使其屈服於別物者。③賓:賓客;又服從,賓服等義。④合:《說文》:「合,合口也。」閉合,聚合,結合,交合(陰陽相交),和合(和睦)等義。 俞:以中空之木爲舟。答應、應允。楚簡本作「逾」,超越之義。 洛:水名。楚簡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形似「露」。《正字通》:「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音洛,《說文》雨零也。《六書》統露,古文省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玉篇》謂「或作落」。可見洛、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即爲「露」,或作「落」,雨降落之義。中間一句通行本作「以降甘露」。 令:《說文》:「令,發號也。」楚簡本作「命」,命令。段義:侯王若能掌握持守此先天之至道,萬物自然誠服於其治理。天德地慈之炁自然氤氳調和,遍灑甘淋雨露,人民不需要人爲強加施以號令也自會公正和諧地相處。⑤制:製造,造化。參見第七十二章註⑩。 止:「趾」的本字,腳趾。又停住,止息等義。甲本缺,據乙本補。通行本或作「之」,或作「止」。 殆:危險。句義:道化生萬物,由無至有,由少至多,由簡至繁,此爲道之順化;道不僅順化萬物,而且還有逆返,如果僅由其順化而不知逆返亦非自然之理。作爲萬物之靈的人,就應當掌握這一自然規律,主動地與之相應,從萬物由無名到有名順化的開始,一旦萬物生成就應當知道其適可而止,不要任其發展,而應因勢疏導,只有這樣才無危殆。⑥俾:《說文》:「門侍人」。職務之卑也。亦義爲「使」,如「俾眾周知」。乙本與楚簡本作「卑」,通行本作「譬」。 浴:參見第五十章註①。「小浴」通行本作「川穀」。段義:處下不爭的大道雖然運化於天下,無處不在。但是她就像小溪匯入江海一樣,引領天下眾生最終復歸於德道之境。〖註音〗弗:fú音服;俞:yú余;殆:dài音代;焉:yān音淹;俾:bǐ音比。【繁簡對照】恆(恆),樸(朴),萬(萬),將(將),賓(賓),猶(猶),與(與);參(參),雖(雖),僕(仆),應(應),義(義),認(認),爲(為),據(據),補(補),險(險),門(門),職(職),務(務),眾(眾),處(處),殘(殘)。第七十七章 盡己(33)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①。勝人者,有力也;自勝者,強也②。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③。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④。①智:聰明,智慧。帛書作「知」,古相通。段義:能全面了解別人的人是有聰明的表現,能全面了解自己一切的人才是真正的明白者。聰明不一定明白所有的事,明德前提下的明白實現以後,以慧馭智,智不智已不是重要的了。②句義:能夠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勝自己離道失德後各種不足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③富:形聲。從宀,畐聲,聲符亦兼表字義。表示與房屋宮室有關。「畐」本像人腹滿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滿之義,則「畐」有腹滿義。「福」「富」互訓,以明家富則有福。合「宀」爲之,以示富人安居宮室,豐於飲饌之義。本義:財産多,富裕。《說文》:「備也。一曰厚也。」通「福」。古稱富貴壽考爲福。 志:形聲。從心,士聲。戰國文字,從心之,之亦聲。意爲心願所往。本義:志氣,意願,心之所向,未表露出來的長遠而大的打算。《說文》:「志,意也。」有時含貶義,《鬼穀子·陰符》:「志者,欲之使也」。段義:知足的人心中沒有缺失,這才是真正的富貴之福者;堅持不懈努力的人可謂志向之大。④所:形聲。從斤,戶聲。斤,斧子。本義:伐木聲。「所」假借爲「處」。處所,地方。又引申義爲道理,方法等。此處指「心」之所在。 忘:會意兼形聲。從心,從亡,亡亦聲。本義:忘記,不記得。《說文》:「不識也。」通「亡」,逃亡,遺失,滅亡。通行本作「亡」。句義:總結前面幾段,皆不離於「心道」之根本。故不喪失「心道」這個根本所在,就可以獲得長久的清靜自在,心靈得以升華。即使肉體死去,而其思想、靈魂及其本性自我卻能在人們心中得到感應,說明他並沒有真的消亡,這才是真正長壽之所在。【繁簡對照】盡(盡),勝(勝),強(強),壽(壽)。第七十八章 成大(34)道渢呵①!其可左右也②。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爲主③。則恆無欲也④,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爲主,可名於大⑤。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爲大也,故能成大⑥。①渢:宏大的聲音,水聲、風聲。又據《玉篇》其音義同「汎」,與「泛」通,泛濫,廣泛。甲本殘缺,依乙本補之。通行本作「大道汎兮」,「汎」或作「泛」,或作「氾」,音義均同(據《龍龕手鑑》等)。②左右:本爲「佐佑」,即輔佐助佑之義。參見第七十五章註②。又指正反兩面,影響涉及範圍等。通行本下有「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一句。句義:道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宏大廣闊呀,她扶生萬物無所不到啊!③遂:《說文》:「亡也。」也指遂願、如意滿足、終了等義。 歸:《說文》:「女嫁也」。另有歸依、歸附、歸來、歸順、返回等義。通行本作「功成而不名有,愛養萬物而不爲主」。句義:道成就萬物使其如願,卻不顯其有,不展示她的存在,更談不到標榜她的作用;萬物都來歸附於道,道也不會以主宰者自居。④通行本作「常無欲」。⑤於:通行本作「爲」。句義:道的法則和規律沒有絲毫的慾望,可以稱爲其小了;萬物都來歸附也不以主宰者自居,就可以稱其爲偉大。⑥通行本作「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段義:所以聖人之所以能成就其淳德歸道的大業,是因爲其不爲一己私心慾望的大,大在天下眾生的道德復興,故而能夠成就其大。〖註音〗渢,féng音馮;遂:suì音碎;弗:fú音服;焉:yān音淹。第七十九章 大象(35)執大象,天下住①;住而不害,安平大②。樂與餌,過格止③。故道之出言也④,曰:談呵⑤!其無味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⑥。①住:《金石文字辨異》:「住,作侸(義同佔,佔據,霸佔等——編者註)。《說文》無「住」字。郭璞《方言》註云:逗,古住字。則住當作逗,逗,止也。」今義爲停留、居住等。古又爲「往」之異體。往:會意。甲骨文字形,從止從土。意爲從這個地方走向目的地。本義:去,到……去。《說文》:「之也。」甲本作「住」,其它本作「往」。下句同。②大:與小相對,很,太,非常。通「太」,極大,過於;安寧。通行本作「太」,或「泰」。段義:本章接上章,聖人以德「一」之小而成大,世間萬象瞭然於胸,握此萬象之宗的「大象」,行住於天下,用德「一」和道「○」教化萬靈,是不會受到傷害的,非常的安寧、平和。③樂:音樂,娛樂。 餌:音耳,本義糕餅。《說文》:「粉餅也。」釣魚用的魚食稱魚餌;另有藥餌、誘餌等義。 格:《說文》:「木長貌。」本義樹木的長枝條,引申爲格子、格式、品格、規格等;另有阻止、格鬥、探究(如格物致知)等義。《爾雅·釋詁》:「格,至也。」有感通、感格(感動)等義,如感天格地,格於皇天。通行本作「客」。 止:停住。句義:聖人既異於常人,卻也又似乎與常人沒有兩樣,娛樂飲食似無異於常人,但超過一定的範圍,會及時停止,持守中和。④言: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橫表示言從舌出。從「言」的字與說話或道德有關。《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譯文:直接講說叫言,議論辯駁叫語。本義爲說、說話。通行本作「口」。⑤談:說,談論。《說文》:「語也。」乙本同通行本作「淡乎」。⑥既:會意。甲骨文字形,左邊是食器的形狀,右邊象一人吃罷而掉轉身體將要離開的樣子。本義:吃罷,吃過。《說文》:「小食也。」段註:「引申之爲盡也,已也。如春秋日有食之既。」又有既然、已經、完畢等義。段義:所以道之「無」和德之「一」就是這樣普普通通,說出來好像沒有什麽味,看呢似乎不值得看,聽呢似乎不值得聽,然而其用卻沒有窮盡。〖註音〗餌:ěr音耳【繁簡對照】執(執),樂(樂),與(與),餌(餌),過(過),談(談),視(視),見(見),聽(聽),聞(聞);邊(邊),單(單),較(較),釣(釣),魚(魚),誘(誘),爾(爾),釋(釋),詁(詁),對(對),爲(為)。第八十章 微明(36)將欲拾之,必故張之①;將欲弱之,必故強之②;將欲去之,必故與之③;將欲奪之,必故予之④。是謂微明⑤。友弱勝強⑥。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⑦。①拾:從地上撿起來。另有收斂、收集之義。通行本作「翕」,閉合、收攏、翕斂。 故:《說文》:「使爲之也」。本義:緣故,原因。另有多義:故意、有意、因此、所以等。同「固」,原來,本來;同「顧」,反而。帛書作「古」。《爾雅·釋詁》:「古,故也。」故與固亦通,通行本作「固」。本章下同。 張:形聲。從弓,長聲。本義:把弦安在弓上。與「弛」相對。《說文》:「施弓弦也。」張開、展開。句義:修真明德者居道「○」用德「一」運陰陽之二,故要陰陽在乎手,變化在乎心。將陰陽二轉化爲德「一」,是重要的方法。將要進行收斂性退藏變化,其小無內時,必須先令其放之於六合,其大無外地變化。②句義:將要進行柔弱性的變化時,必然先要使其強固起來。③去:除去,去掉。通行本作「廢」。 與:《說文》:「黨與也。」有結交、交往、賜與、給與等義。通行本作「興」。句義:將要清除不必在身國存在的東西時,必然先要賜與,做好善後安排。④予:給予,授予。通行本作「與」。句義:將要奪取之時,必然應當先行給予。⑤微:本義隱秘地行走。《說文》:「隱行也。」亦有微小、輕微、精妙等義。句義:這就稱之爲細微精妙之明的修持變化方法。以上內容是修真中還虛合道,粉碎虛空中精微變化的細則綱要。⑥友:有結交、親近之義。通行本作「柔弱勝剛強」。句義:太極陰陽這個二的逆變歸一之法,最善者,莫過於「友弱」兩字。而不在於相抗、相爭、相鬥。如能精熟此細微精妙之明,身國歸一道化,則全在其中。這裡並不是要教給人們權謀的方法。例如,對於客居身中的業力體,要想清除它出體,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賜與中化解讎隙,使其諒解而自覺離體,則無後患。利用精微柔弱之明的道理和方法,要勝過與之相對的粗暴剛強無明之法。這就是用「道」的思維來辦事。但是道只能用於正,如果用於邪,用於私,即使一時成功,終究難逃自然規律的制約,因爲道只姓「公」。⑦淵:甲本作「潚」,水深而清澈,用以解析修真訣法。淵,深水,深潭。《說文》:「回水也」。 邦:國也。通行本作「國之」。 示:本義:地神。引申義讓人看,顯示。乙本與通行本作「示」,甲本作「視」,與「示」相通。句義:魚在水中可能並不會覺悟到水的真正作用,然而它卻根本不能離開水而存在。人在德炁能量環境中,許多人同樣感覺不到她的存在,卻並不能離開她而生存。修身治國離不開道光德能,德「一」能量是生命的營養和動力,不可隨意使用德能這一安邦定國的利器,不要炫耀於人,暴露鋒芒,外施外耗。這都是在精微光明修持中要注意的原則。〖註音〗 淵:yuān音冤。【繁簡對照】 將(將),張(張),強(強),與(與),奪(奪),謂(謂),勝(勝),魚(魚),脫(脫),於(於),淵(淵);書(書),爾(爾),釋(釋),詁(詁),廢(廢),興(興),親(親),義(義),剛(剛),國(國),視(視)。第八十一章 無名(37)道恆無名①。侯王若守之②,萬物將自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③。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而欲作,吾將貞之以無名之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貞之以無名之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夫將不辱⑤。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⑥。①甲乙本均作「名」,通行本作「爲」。句義:道本無名,強爲之名;道化生萬物,德滋養萬物,運行日月,總括天地;道無時不在,無處不存,就在日用之間,然而卻又無法循其蹟、舉其實、名其狀,故曰「道恆無名」。②通行本作「侯王若能守」。③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象意漢字,正心守道而爲之義。《字彙》:音貴,諧也。心爲則事諧成。甲本與楚簡本作「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乙本與通行本作「化」。句義:人爲萬物之靈,道生德養,所以侯王若能掌握持守此先天之至道,抱道元守德「一」,萬物自然和諧融融。④欲:形聲。從欠,谷聲。「欠」表示有所不足,故産生慾望。本義:慾望,嗜欲。《說文》:「貪欲也。」貪欲,愛欲等義。《禮記·禮運》:「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貞:卜問,用貝作爲占卜的禮品。假借爲「正」、爲「定」,端方正直。《易·乾卦》:「元、亨、利、貞。」甲本殘缺,楚簡本作「貞」,乙本作「闐」,充滿、填塞之義。「填」與「鎮」古同,義爲使安定,通行本作「鎮」。下句同。 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修真學象意漢字,含修真變化內身國返樸歸陽木仁德之義。與樸通假用。參見第七十二章註⑨。句義:萬物和諧融融,但難免也會有興欲生貪之事而起爭競,那麽我將用先天樸素之至道來教化,用止欲生悔進行導正。⑤辱:恥辱。不辱:楚簡本作「智(知)足」。第七章曰:知足不辱。知足者自不會取辱,故帛書此處用「不辱」,即有知足之義。後句通行本作「亦將不欲」。句義:用先天樸素未散的淳德之道進行正化,使萬物恆德不二,抱元守一,不陷於陰陽制約。皆知足而不取其辱。⑥情:《說文》:「人之陰氣有欲者」。感情、愛情等義。通「誠」,真誠、真實。通「靜」,《廣韻》:情,靜也。乙本作「靜」。前句通行本作「不欲以靜」。 地:通行本作「下」。 正:正直無偏邪。《說文》:「是也。從止一以止。」一者,道也,止於一,即止於道,合於道則爲正。泛指一切正道、正義、公正之屬。又通「政」,政治,政事。楚簡本作「定」。句義:不辱於私心、貪欲、稟性、習性而能守靜,抱德無離,則天地人都將自然歸於德之一道之正也。〖註音〗老子《德道經》完整釋義 <wbr> <wbr>72--81章 <wbr> <wbr>熊春錦:guì音貴;貞:zhēn真;闐:tián音填。【繁簡對照】恆(恆),萬(萬),貞(貞),樸(朴);爲(為),彙(匯),諧(諧),與(與),殘(殘),闐(闐),義(義),鎮(鎮),關(關),參(參),靜(靜)。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