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體方法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16)
06-04
[轉載]體方法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16)原文地址:體方法師: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16)作者:林健以「易解空」的六喻,譬喻「難解空」的色心等一切法 「這樣,在凡夫,有為即一切法,應以如夢、如幻等六喻去觀察它。夢,指睡眠時,由於過去的熏習,或夢時身心所有的感受,浮現於昧略的意識中,而織成似是而非的夢境」。有為法就是凡夫所能了知的一切法,要怎樣去觀察這些法呢?應以如夢如幻等六喻去觀察它。我們在座的每一位應該都做過夢,所以,佛陀教我們這種觀察法是很切實的。晚上做夢時,不管是很美的夢,還是很恐怖的夢,你會感覺那種人事、景象都很真實,那種恐怖也是非常真實的,甚至會被嚇醒,醒來時還滿身大汗,會喘個大氣:「哇,我作惡夢了」!,如果沒有那種真實感,會嚇得要死要活嗎?所以,做夢是每個人都曾貼切體會的事情,現在知道此時不是夢,因為一切看得很清楚。其實我告訴你:現在的情景跟夢中是一樣的,只是我們真的不清楚不明白而已,為何認為不是做夢?因為感覺是這麼的真實。但是我現在問你:不要說昨天的事了,即使一分鐘前的事,你現在感覺怎麼樣?是不是和昨日的夢一樣的感覺?我不騙你的,只是我們觀察體驗的那種感受不深,所以感覺現在是這麼的真實,不承認是夢,其實跟夢中完全是一樣的!我記得看到電視上魔術師馬丁的催眠,使大家進入那種催眠狀態,馬丁手中拿著檸檬,對被催眠者說這是水蜜桃,他就當作真的水蜜桃吃了,感覺好甜很好吃。醒過來以後,看著這個曾經覺得好甜的檸檬酸得一口也咬不下去。但是在被催眠中,只要給意識催眠一下,它就感覺到真是水蜜桃。緊接著,馬丁又對他說:剛才你是被催眠了,現在你已經從催眠中出來了。他說:是的,我現在很清楚,剛才是被你催眠了,現在已經醒了。當時馬丁施催眠術時,曾暗示他聽到某某音樂時你就進入催眠狀態了。這時,雖然出了催眠已經清醒,但是他忽然間又聽到那個音樂,就又進入了催眠狀態。所以,那個催眠者的情景就象我們現在一樣,雖然我們沒有受催眠,其實我們現在也是在夢中一樣不知道,而且還叫不醒哪!看了馬丁的催眠術,我的感觸很深,深深體會到佛法講得很正確,佛法說我們的心靈能千百億化身,是非常敏感的,你給它一個暗示,它就以為是真的,只要你認為是真的,夢境就會顯現那個相應的影相出來,這叫千百億化身,真的,我們的心靈可以千百億化身哦!這就是意識的奧妙。意識有潛意識和表面意識,潛意識是沒法了解的,所以,我們要觀透它,看清楚它,連睡夢都是我們能夠觀察的一個很好的對象。真正會修行的人,不僅是表面上醒時的修行,告訴你:真正用功的人睡夢中都在用功,他在夢中知道他是夢。但是我們糊塗到什麼程度?連醒的時候都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覺醒,這個就是夢。所以說我們用功,沒有真正進入情況就在這裡。真正用功的人在夢中也知道是夢,這個就厲害了,就不會顛倒了。我們醒過來知不知道夢非實?知道!那我們現在知不知道昨天非實?現在看昨天的事是不是非實?不存在了么!其實昨天也象夢啊!但儘管這樣,我們還是不可能把昨天的事當成非實的,我們會認為是實有的,因為如果知道昨天非實的,他必然也知道現在非實哦!注意哦!那不是就與明相應了嘛!「幻,指幻師用木石等物,以術法而幻成的牛馬等相,這是可見可聞的,卻不是真實的。泡,指大雨下注時,水上即引起剎那即滅的浮謳。影,是光明為事物所障引起的黑影;或以手指交結,籍光線而反映於牆壁的種種弄影——影象。露,即地面的水汽,與易散熱的草木等相觸,因冷而凝成的小水滴;這到天明後,溫度稍高,就立刻消滅。電,指陰電陽電相磨觸時,引起的光閃,也是剎那過去而不暫住的。此六者或有經中作九喻十喻等,主要為比喻一切法的無常義,如泡、如露、如電;比喻一切法的虛妄不實義,如夢、如幻、如影。實際上,每一喻都可作無常無實喻,或可以一一別配喻,而實無須乎別別分配的。此六者,喻一切法的無常無實。所以,是無常無實的,即因為一切法是緣起的,緣起性空的」。過去有魔術師一樣的幻術師,使用物品藉助幻術讓人看到好象是另外一種東西,其實並沒有真實性,只是產生的一種幻相而已,非實無實體,不僅夢非實,幻也非實。大雨下注時,水上即引起剎那即滅的浮謳就是泡,看起來一個一個生起,但是很快就破滅了,當水泡生起時,我們都看見了,因為那是緣起相,不能說沒有;但是很快就破滅了,不可能一直存在,雖有,也是如幻非實。影,是光線所照射的事物引起的黑影,或以手指交結,籍光線而反映於牆壁的種種弄影——影象。我們身體的影子也是一樣的,能看見影相,但卻沒有實體,也就是影相非實,雖有如幻,一樣的道理。露就是早上的露水。是地面上的水汽與容易散熱的草木等相接觸,因冷而凝成的小水滴,到天明後,溫度稍高,就立刻消滅。不要說太陽了,風大一點就把它吹乾了,表示消失很快,雖有,很快就消滅了,也是非實如幻的。電,指陰電陽電相磨觸時引起的光閃――閃電,也是剎那過去而不暫住的。這裡是六種比喻,在別的經中也有九種或十種比喻的,如泡、如露、如電,主要為比喻一切法的無常義;如夢、如幻、如影比喻一切法的虛妄不實義。實際上,每一喻都可作無常無實喻。此六者,喻一切法的無常無實,因為一切法是緣起性空的,所以,即是無常無實的。人事物以及心上所起的種種知見都叫法,我們要用六個比喻去觀察,一切都是緣起的,它剎那就滅,沒有實性。每一法都要這樣去觀察它時,你才能真正明白一切法的空性,明白它是無實無常的,沒有一法可以暫時安住,一剎那安住都不可得的。因為一切法都是緣起的,緣起的就是剎那剎那不停地生滅的。「這六者的無常無實,空無自性,常人還容易信受;不知一切法在佛菩薩的聖見觀察,都無非是無常無實無自性的。我們執一切法為真常不空,也等於小兒的執夢為實等。所以經中以『易解空』的六喻,譬喻『難解空』的色心等一切。能常觀一切法如此六者,即能漸入於無常無我的空寂」。普通人對所謂的夢、幻、泡、影、露、電的無常無實性比較能夠接受,因為容易了解而能信受。眾生不了解,一切法在佛菩薩的聖見里,還是一樣無常無自性的。所以,偏偏就有人認為一切法有一個真常不空的,導師說,這一種認為有真常不空觀念的,就好像是小孩子執著夢境以為是真的一樣,那種感覺是完全一樣的。所以金剛經為什麼要用易解空的六個比喻呢?因為夢、幻、泡、影、露、電是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用易解空來比喻比較難以理解的,包括我們身體的色法和心法,從易解空的比喻讓你證入難解空的色心二法都是空的境界。很多人執著在:「我了解夢幻泡影露電是真的空無自性,但是,有一個不變的真常心,有個真常不空的」,就會生起這樣的一個觀念,其實就是執夢為實,根本不了解空義。所以,如果我們能常常觀察一切法,用這樣六個容易理解的比喻去觀察,慢慢地就會真正體會到一切法的無常無我,體會到真正空義的內涵,你必須藉助於這個易解的六個比喻,才能漸漸進入難解的色心二法的空義。「這樣,一切法如幻、如夢等。幻等,如《智論》說:『幻相法爾,雖空而可聞可見』。無定性而稱之為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因此,我們所知所見的一切,是空的,但是因果必然,見聞不亂的。依此以求諸法的自性,了不可得;徹悟此法法無性的不可得,即名為空性。雖沒有自性而空寂的,但也即是緣起的因果施設,稱為假名。假名,梵名為『取施設』義,即依緣攬緣而和合有的。從因果施設邊說,即空的假名有,不可說無;從自性不可得邊說,即假的自性空,不可說有」。《大智度論》說:雖然是幻相,現前時本來就是這樣,雖說它是空,但確實可以聽到見到。所以,無定性而稱之為空,不是什麼都沒有。這裡一再一再的提示到重要處:不要以為它是什麼都沒有,然後要執著有一個不空的。如果真的明白無自性的空不是說什麼都沒有,那就不會再落入一定要有個實有不空的東西出來,就不會執著在所謂「真空妙有」了。我們所知所見的一切是空的,但是因果必然,見聞不亂。知道一切無自性,但是顯現在緣起的法則中,因果有著它的必然性,見的還是見了,聞的還是聞了,絕對不會錯亂的。依此以求諸法的自性,了不可得;徹悟此法法無性的不可得,即名為空性。就在一切法的因果宛然、見聞不亂中知道它是空。什麼叫空性?在可見可聞的一切法中,在一切因果宛然的展現中,去透視它的無自性,徹悟它的實性不可得,只要體認到這個,就名為空性,也就是說體悟它的自性不可得就叫空性,就是在萬法的現象中當下體證它的空性,注意聽!不是離開萬法,不是破壞萬法,而是不壞萬法哦!雖然一切法沒有自性,本來就是空寂的,但同樣是因為緣起的因果施設而顯現,所以才叫「假名」。如果實有自性就不叫假名,正因為一切法是無自性的空寂,所以才說是假名非實。假名,梵名為「取施設」義,即依緣攬緣而起,和合而有的。從緣起法的因果施設這一邊來看,就叫假名而有,雖然是當體即空,但是因緣組合宛然而有的現象,卻不能說沒有;從緣起的自性不可得這一邊來說,不可說有。也就是說,緣起法的兩面性:從因緣和合的幻相來說,它是宛然而有、不失不壞的;從自性的空寂性來說,它是沒有一絲絲可取可得的。不是不能解脫,而是不想解脫。「觀假名如幻等而悟入空性,離一切相,即為般若的正觀」。這就是我們修觀的根本方法:觀假名如幻而悟入空性,才能離開一切相,即為般若的正觀。《金剛經》自始至終都在告訴我們一切都是假名如幻,回過頭來再把《金剛經》讀一次,就知道每一段都在破除一個實有自性的觀念:佛、菩薩、阿羅漢、世界、微塵、法義等點點滴滴的一切法,都只是假名而非有實性,一一都在破除自性見。我們在一切法中,觀察它的假名如幻,就能夠體會到當下當體即空,緣起的觀照就是一切萬法中當下的當體即空,也就是當體就了解體會它的空性,對一切相就不會再執取實有,也就是離一切相。這樣的觀察法,就叫般若正觀,般若就是空慧,以空慧來作為觀察事物的方法叫般若正觀。「知見信解所以能不生法相,受持、為他人說所以能不取於相,,都應從如幻、如夢的假名自性空中去觀察;三乘解脫以及菩薩的悲心廣大行,也應從此觀察中去完成」!從如幻、如夢的假名自性空中去觀察,才能做到這樣的信解、知見而不生法相,也才能受持並為他人說而不取於相。不然如何不生不取不住?導師講得實在是夠清楚得了!我們在讀經讀解釋時,如果泛泛地讀過去,把握不住重點,就不知道他的重要性!多麼清楚的法要啊!但是我們卻不懂如何提取,也不懂如何應用在我們的生命中,那是因為我們的根本知見沒有建立,所以看不懂,因而就不能受用。根本知見是什麼?緣起的萬法畢竟空唯假名啊!聲聞、緣覺、菩薩三乘聖者的解脫,也都要從這裡去觀察才能完成!菩薩發大悲心要利益一切眾生,如果不從這裡下手去觀察體證無我,如何去行菩薩道?如何不住涅槃,不畏生死?都要先有這個根本。不管修的是解脫道,還是菩薩道,這個地方同樣是根本:不能悟入法法空寂,不能見空性,你就不可能解脫!也不可能行真正的菩薩道!這就更加顯出了般若空慧大法的重要!甲 三 流通分【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金剛法會圓滿了。當時,比丘與比丘尼,即出家弟子的男女二眾;優婆塞、優婆夷,即在家弟子的男女二眾。此即如來的四眾弟子,曾從佛受歸依及應持的戒律者。此外,還有從一切世間來的天、人、阿修羅,即三善道的眾生,有善根見佛聞法的,也在法會中。大家聽了本經,明白菩薩發心修行的宗要與次第;感到佛法的希有,都各各法喜充滿。歡喜,即信受佛說以及悟入深義的現象。能深刻信解,所以都能奉行佛說,自利利他,流通到將來。我們還能知道這部經,聽說這部經,也即是當時佛弟子信受奉行的成果。大家既聞此法,也應生歡喜心,信受奉行,這才不負如來護念付囑的大悲,名為報佛恩者」!這部經能流通到現在,就是這些聽經聞法的四眾弟子受持奉行才能一直流傳下來的。我們今天聽到《金剛經》,了解這個法要,我們應該很歡喜,要信受奉行,才沒有辜負如來的護念和付囑的大悲。名為報佛恩。《金剛經》講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也要信受奉行。體會佛陀說法的真義,要產生真正的正信,還要去受持行踐和體證,這樣才能真正的解脫,也才有真正的正見去利益更多的眾生。最後,提示一下《金剛經》的心要和修行方法,我們如何去把握這些根本重點,這樣,在知見的建立上以及修行的用功上,會更加清楚明白。這部經剛開始有二個問題:發菩提心者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這就是我們修行整個的問題所在。眾生有種種的痛苦煩惱,只有發菩提心修行才能解脫。但是,發心後,又如何安住在菩提心而不退不變――云何住?如何降伏痛苦和生死煩惱而進入解脫――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說我們發了菩提心,想要解脫成就,想要成佛度盡一切眾生,應該怎樣安住在這樣發心的地方不退;如何降伏我們無明眾生的痛苦煩惱,就是這二個主題。要解決這二個問題,佛陀在《金剛經》的開示里,就在教我們如何才能安住,才能降伏其心,最後的歸結就是叫我們不要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去執著身心,又告訴我們怎樣才不會在色、聲、香、味、觸、法裡面執著身心,那就是要了解它的空性非實才能不執著,因為我們在色、聲、香、味、觸、法根塵的觸里會產生執取,是以為一切是實有的。佛陀觀察萬法而體悟到一切法都是因緣條件的組合,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本性,這就是緣起法。所以他用自己親身的體驗告訴我們:要用緣起的理念來觀察一切法,因為沒有一法不從緣起,只要是緣起的,都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自性。眾生為何有生死的輪迴?原因就在於無明顛倒的永恆實有的感覺,對外而山河大地內而身心的一切萬法都會執取。佛陀知道佛弟子最執著的就是佛,把佛的法身、報身、化身都執著得要死要活,所以,在《金剛經》里說,佛的法身、報身、化身皆非實;菩薩非實;阿羅漢非實;山河大地世界微塵非實;色心二法非實;身心起的意念非實;種種的法(緣起假名施設的幻相)也非實。為什麼要這麼多的舉證?就是要讓我們知道法法空寂,本來就不存在。如果我們不能從緣起法去體會,去觀察萬法,就不知道它的非實,總是在實有感裡面去執取它,就會生起法相;然而當我們執取一個法義而破除這個法相時,又執著在非法相(空相)上了,也就是說,學一法,執一法,我們眾生就是這麼容易執取在實有感裡面。當我們知道了這些重點時,回過頭來再看看真正佛法的論點:「無明緣行,行緣識」,這是過去的因;「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個第三支的「識」是過去識――有取識,是由於執取在一切行而產生的實有感,有取識不斷就是生死輪迴之因,所以,我們才會再來人間有這一生的,就是這樣的因緣。看,這個「有取識」多重要,它就是從實有感的執取而來的。後面的「名色」是我們的身體、身心;「六入」就是我們的六根;六根與外面的六境接觸而產生「觸」;與無明相應的觸就會產生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有了情緒的感受必然會產生「愛」;貪愛就引起執「 取」;執取的過程必然產生業力――「有」(業有),就是有取識,所以,輪迴永遠的無法止息。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觸受以後產生的愛取,愛取不斷,就是有取識不斷,有取識就是愛取產生的「有」(有取識)。眾生就是因為不了解不清楚這樣的輪迴現象,所以叫無明;清楚明白了就知道:原來這個「有取識」的「取」最重要――取著實有感而造業(業有)。我常講,可以不知道什麼叫無明,也不知道展現執取的那個我見(薩迦耶見),但是,應該清楚展現在我們身體意識形態的取著吧!因為它在我們身心中時時刻刻在起作用,每天生活的起心動念都是在取呀!所以,我們要從哪裡去修行,去發覺我們的問題?就從我們的身心,從每天生活中,我們身心的造作去發覺在執取。比如我執取我的太太,或者執取先生、金錢、兒子等。你會發覺你在執取,再進一步,你就問一下我為什麼會執取?因為你把它當作實有嘛,你把它當作真的實在不變的么!就是這麼簡單而已!我們沒有看到所執取的對象如夢、幻、泡、影,是緣起非實的,沒有辦法發覺這一點,注意聽!很重要!就是這樣子而已,修行不難。當我們不執取的時候,注意聽哦!這個生死痛苦的連環就斷了,這個識如果不執取,就是「清凈識」了,就不會受 「後有」,不去輪迴,就是這樣子而已!修行的重點就是在這裡。我們之所以會造作,是因為無明,不了解事實真相才會造作執取嘛!有了般若空慧,明白髮覺了問題所在,知道一切如幻,知道緣起的一切萬法皆非實,就明白它的不生。在生活、舉止、起心動念、處世待人接物中,時時刻刻以這樣的般若智慧作為原則的話,你必然就會如如不動。當緣起的正見都建立了,空慧也具足了,變成了你的思維模式(也就是清凈識),你就不會離開這個正見了,這時,就會慢慢體會到那種不染不取不住法相的內涵了。我們為什麼會處處住著、處處貪取?為何與一切法相對而起種種的痛苦煩惱?如果有人在夢醒後說:「我昨天做的夢好棒啊,要是繼續多好啊」!我們會把那種人叫做痴人。然而我們今天看到一切法執著為實,也是因為我們在做夢啊!其實我們也是無明愚痴的痴人哦!如果能在夢中看清楚,知道是在做夢,不要繼續再做下去就行了唄,就是這樣子而已哦!問題是:我們常講的「由來好夢不易醒」,其實錯了,是「由來好夢不願醒」啊!即使我們觀察清楚了也不願意離開啊,真的,注意聽哦!那是我們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法的問題,人人都能解脫,但是我們不願意解脫,注意聽哦!以前我常常講過一句話:「對法明白清楚的人,不是你不能解脫,而是你不要解脫!一個真正要解脫的人,我告訴你:一定是可以解脫的」!因為你有因緣得了這個正見,得了這個法,只要落實在自己的身心,在生活中去觀察,很容易了解一切法的實相啊!我們所根據的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可以落實在我們的生活、生命身心中的,所以修行是這樣的實在,這樣的踏實!我們在這裡顛倒,在這裡迷惑,在這裡執取,在這裡造業,我們就在這裡把它看清楚,從這裡去超越!修行就是這樣子:從這裡跌倒,就從這裡爬起來,是不是很如實?佛法本來就是這麼如實的事,修行是這麼實在的事,解脫也是這麼簡單的事。但是我們今天都偏離了這個原則,離開了我們的生命,離開了我們的當下,去求取一個幻相的地方,要去探討追尋一個不可得的幻想的境界,所以我們今天才會難以得救,就是在這個地方。因此,與其信仰上帝的存在,不如相信我們這個五蘊的身心現象,它能自己去發覺而修正,從無明而至明,從生死而至解脫,這是何等的踏實!當你明白了佛陀講的無常無我,這個「無我」本來就是法性空寂,本來就是清凈時,那就是無為法,是不用修的。但是,當你不能體會這個的時候,你如果以為煩惱是真的,生死是真的,顛倒是真的,我看你往哪修?注意聽!最後我只講這幾句話,很重要!很重要!體會一下,懂了,很快受用;不懂,也沒關係,就照你們的方法去修好了,哪一天實在沒有辦法請回頭就好!我們就講到這裡。(掌聲)大家請起立,佛前三問訊;一問訊,再問訊,三問訊。好。謝謝各位!(眾:謝法師!)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上乘內力金剛手修鍊法
※變形金剛前傳:打造硅基大腦
※太極四大金剛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
※十堰小伙用圓珠筆作畫令人叫絕 變形金剛畫了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