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行性之分析

五行性之分析 ◎門翼屏 講五行性,要追究到性上。俗語云:「誰能誰不能?能者在五行。五行推不轉,能者也不能。」人有什麼性,就有什麼命,就遭遇到什麼環境。人個個稟賦五行,這是五種氣,由道德會的王鳳儀老先生(王善人)深發明之。人的性命都離不開五行。你能認識五行,知道自己以什麼為主?犯什麼毛病?五行中缺什麼?應補什麼?才能五行圓轉,進而改造自己性格,改變命運,超出氣數。 性乃人的根本,懂得運用五行,才能變化性質。即是「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若不懂五行,被習性、稟性所拘,則死在五行中,故人必要死心化性,然後立身行道。 木性 研究五行性,先從人的體質、形狀、面色、行態上去領會。木性人身材細高,長臉,上寬下窄(瓜子臉)。生氣時,面呈青色而帶殺氣。東方屬木,有甲(陽)木及乙(陰木)。五行業中屬工,五常中屬「仁」,五元中屬「元性」,五戒中屬「殺戒」。好怒傷肝,膽相連,故有肝炎,肝癌、膽囊炎、膽結石、膽浮水,腹部腫脹等病,先把木性病說出來,若想病好,要撥陰取陽,病情亦可轉危為安。 陽木性人,仁德,正直,有擔當力,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精神,立木頂千斤,木橫能擔,豎能立,做事做得漂亮,且真的愛人愛物。陽木的仁德,發於萌芽之處。譬如,你見到有人即將要掉於井裏,不管你是好人壞人,都會立刻伸出手來救他,此即惻隱之心。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是天然的本性,乃仁之端。若把這個仁德放大,處處能仁人愛物,則可以支撐天地。所以在佛戒裏仁是戒殺。陰木有一股硬勁,能把硬東西折斷,陽木則保護生靈,故要戒殺。戒殺便能保持元性,達到真仁。 陰木性人,好抗上,多不孝,不服人,覺得人不如己:「他有什麼了不起?」好專權,所謂「倔、強、硬、頂、碰」。木頭就有多種,粗細堅柔皆不同,木性人也有種種不同。陽木是好材料,木紋順生,用斧頭容易劈開,木一磨自然有光澤,堪為棟樑。陰木則不然。有些木頭扭勁,利斧也劈不開,磨它也無光滑,只足以投入火堆當柴燒,或者做凳子。大家想一想:我是那一種木?是筆直聳立的陽木,則做事圓融,有光彩,人人敬愛。若是陰木,則又僵又硬又彆扭,與人無緣。 五味中,木屬酸性,因此陰木人說話有酸味。譬如有些寒酸書生,雖家貧然高傲不可侵犯。這種木性人臉發沉悶,威嚴可畏,令人不敢親近,能夠翻臉無情。他像孤樹一般,樹下陰風肅肅,堅硬且脆,這種人「難」大。陰木性人太直硬,喜犯上,自古以來很多名臣就犯這個毛病,恃仗才氣,自視不凡,諫上時語氣尖酸刻薄。如蘇東坡本為翰林院大學士,但他諫主上時,話裏帶諷刺性,喜頂撞,直言不諱,不夠婉轉圓滑,故神宗不悅,把他貶到黃州。東坡一生被貶多次,後流放到海南,正因為他犯了陰木,性高傲,發酸,抗上,不服氣。論語云:「事君諫斯辱矣,事朋友諫斯疏矣」,是木性人之良訓。陰木人性情孤僻,獨斷獨行,非學柔軟不可,否則到處碰壁。一碰壁便生怒氣,怒氣傷肝,導致肝癌等疾。怒,「奴」字安在「心」字上面,不是大吵大鬧的發脾氣,而是在肚子裏蘊藏一股憤憤不平之氣,能傷真仁,損害元性,故陰木人一生遭難。 另有一種陰木:本身軟弱無力,不結實,所謂「朽木不可雕也」,經不起刀子的刻鑿。既不能擔當,又要擔當。把事情辦不好,又將過錯推到旁人身上。這種人乍眼看去好像很平和,到處事時則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軟弱無能。又有一種人,做事不爽快,若令他閒著,他又作怪,比喻木板,勢力薄弱不能負重擔,擺在那兒它卻翹起來。因此大家可以自我省察:自己是那一種木性?對照一下便知道自己是陽木居多?還是陰木居多?進一步便要撥陰取陽,變化性質。 木的性質有千差萬別。人人所稟賦的木性都不同。就算是雙胞胎,性質也不是完全一樣的。能將父母遺傳的本性,撥陰取陽,就能變化性質,擴而充之,將陽木之「仁」德發展到極點,就能利萬物。你看,松柏耐寒,天氣愈冷它愈青翠,松柏能傲霜雪,此是它出貴處。三國的關羽面棗紅色,他是木生火的典型,若往陽方面圓轉,五行能相輔相成而不相剋。關羽有陽金性,故大義參天;又有陽木性,故勇猛果斷,有主宰,寧死不屈,有大犧牲精神也有陽火性,故明理,守禮守分。 關帝廟上有對聯曰: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馬,無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刀,不愧青天。 當劉備要西征時,諸葛亮就將荊州咐託關羽,命作荊州吏。荊州的地勢及重要關鍵,四邊受敵。孔明教關羽,北拒曹操,東和東吳,保持三國鼎立,臨走時授以印綬,咐以荊州百萬群眾。東吳見荊州不能要回,遂派魯肅做媒,提議關羽之女嫁給孫權之子,以成秦晉之好。怎知關羽木性有傲氣,叱曰:「虎女焉嫁犬子乎?」從此與東吳結了仇。後來東吳與曹操結盟攻打荊州,以致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關羽被東吳所害,斬了頭,皆因他的陰木作怪而終於吃了虧,這樣大仁大義的人,就因為一點酸性而遭殺身之禍。關羽被殺後,英靈不散,在空中騎赤兔馬,高聲喚「還我頭來!」當經過荊州玉泉寺時,遇僧普靜,便對他說:「將軍要頭,你從前斬了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他們又向誰要頭呢?」關羽言下覺悟,當下見性,即皈依佛法,故現在寺廟都供奉之為伽藍菩薩,保護道場真宰。關公是真陽木,故仁中有智。孫權曾請他赴宴,預備會中把他暗殺。然關羽膽略過人,毫不畏懼,單刀赴會,能履險如夷,這是從仁德裏生出智慧來。 陽木主仁德,這個「仁」,是天地之樞機,陰陽之道氣。杏仁、核桃、稻米、水果等都有一個「仁」包含在內,這個「仁」傷了,便傷元性,不能發育萬物。顏淵某次問仁,孔子曰:「克己復禮為仁」。這個「仁」,像杏仁、核桃仁,起先要埋到地裏,即是「克己」,剋制自己私慾,才能歸復天理。若予以適當的耕耘、灌溉、陽光、肥料,久而久之便會發芽,發揮「仁」的作用,這個「仁」若能發展到極點,能利益萬物。 顏淵再追問下去:「請問其目」,欲知仁的條目。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果然能按照這些條例修行,故孔子讚揚他謂:「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就在微細處。顏回能心不動,不離仁德,因此能成為「復聖」。 在五倫裏,兄弟屬仁。伯夷叔齊,是孤竹君之二子,周武王滅紂,二人恥食周粟,隱居首陽山,卒餓死。孔子說他們兄弟倆是聖之清者。曾有弟子問:「伯夷、叔齊,他們遜國讓位,心裡會悔恨嗎?」孔子答:「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他們讓位是想求仁德,而終於得到了,還有什麼悔恨呢?真欲修仁者,到必要時能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孟子曾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大家看看:那有現成的佛?釋迦牟尼佛在雪山六年苦行,日餐一麻一麥,後到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夜睹明星而悟道。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飽受坎坷,在陳蔡絕糧,樂天知命,不畏不懼。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都是仁德之至高表率。聖賢不是坐享其成的,靡不經過千鍾百鍊,動心忍性,到最後才成就仁德。天降福是逆來的,若無逆境之磨練,你也不會成道。這等於給你加肥料,令你的苗芽長得更茁壯。 欲發揮仁德,要低要矮,矮到極點,便生出智慧來。比喻一棵大樹,其根紮到深處,得著水源,樹才能長得高大。故云:「以德插底歸仁」。木性人要學低矮,柔和,根插到水裏便能蓬勃生長,這是水生木的原理。 康德八年(一九四一),我到北安,東北在日本人統治之下,糧食短缺,自一九四○年至光復(一九四五),中國人不準吃大米飯。若吃了便加上「反滿抗日」的罪名,認為國事犯,要坐牢的。道德會人數幾百,因為不夠糧餉,無法開會。時有一位劉惠忱老師便說:「我們應該認賬,不要不服氣,這是天數來折磨我們,我們別與西風紛爭,要矮要低,矮到極點就能生仁。」東北是過了農曆五月才長青綠,於是,大夥在五月十五便到山上採野菜。我們吃的是粗高梁米(碾過一次),油麥麵、橡子麵等,又澀又苦,難以下嚥。現在將油麥麵撮成一團,再加上粗糧,用黑菜包著吃,反而覺得很好。採了很野菜,將之打包裹,運送到缺糧之分會,過年時還有剩!我們就依照劉老師的話,不怨天,不尤人,不貪美味,吃的也樂融融,如是者平安渡過這個災劫。 因此,我常說:「鴨子嘴扁,最撮著草來吃;雞的嘴尖,是啄食。各有各的功能,那有誰對誰不對之理?」這樣一想,就不會對人不服氣。一塊木縱是好材料,也要受磨,所謂「不受磨,不成佛」,偉人聖哲都是飽受折磨,斷無一帆風順之理。人能低一點也無妨,互相忍讓,便能過得去。能讓、不爭,才能圓滿天性。根插到底,水生木,木的元性始能發揮,光月磊落。這就是中庸之所謂「天命之謂性。」孔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道家話「修心鍊性」,佛家謂「明心見性」,心裡頭不能有一分不服氣,否則不能成真仁德。 欲歸復本性,可以按照五個步驟: (1)博學之:廣博的學習。(2)審問之:詳細的自我審查,找找自己的缺點。人都是看別人的不對多,看自己的不對少。(3)慎思之。慎重的思考及歸納。(4)明辨之。明確分辨是非,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5)篤行之。最後,還要切實去行,做人要豎立標竿,有明析的目標,才知道如何去爭取。 本來,五行是人人所賦有的,但各有所偏。陰木性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服氣。愈比他強的,他愈要找他摔角,找人毛病,陰木性人直硬,誰也勸不過來。牛就有蠻牛性:你愈打牠,牠愈往後退。木剋土的人,你罵他,他發呆不動彈,性多不孝。故云「木剋土,不孝祖,先去母」,把母親也剋死了。性是人的根,命是所結的果。你有什麼性,就有什麼命。譬如,一個人多難,就是由陰木性招來的。一個人多累,就是陰土性招來的,欲反陰為陽,返回天性真靈,就要栽培德、行、戒殺護命。 【木性的優點】 能為棟樑。這種人有學識,能幹,公平正直,寧死不屈,不肯變節投降。現在向大家介紹「硬脖子」縣令的故事:漢朝光武帝中興,是為賢君。幼年時由其姐姐帶,因此他對其姐湖陽公主非常敬愛,登位後把公主請到華麗的宮殿居住,可是湖陽公主有些狗奴僕,仗主人勢,在外面歛財欺民,姦婬婦女,無惡不作。某次公主的大總管來到某縣裏,剝奪民財,該縣的縣官性情耿直,至正不偏,號稱「硬脖子」縣令,對權貴絕不阿諛奉承。他發覺公主的大總管,明目張膽的違犯國法,遂把他請到縣政府廳裏談判,說:「你是否犯了如是如是國法?」大總管冷冷瞧他一眼,說:「我有沒有犯法,根本輪不到你管?你這個奴才有何資格管大人的行政?」縣令也不動聲色,很和氣地說:「請大人到隔壁的廳堂裏,共議此事片刻可否?」大總管就隨他去,殊不知隔壁就是法庭。縣令一進去立刻穿上朝服,登上正位,開堂審判,把大總管押下來,將其在縣內貪贓枉法的罪狀,一一宣讀,結果打他幾十大板,又將其隨從推出抄斬,法令嚴峻,絲毫不茍! 大總管被打後,被隨從抬回京城,稟告公主。公主聽了很氣,立刻上訴光武帝。武帝把縣令傳到王宮裏問話:「你身為一個小縣令,豈可膽大包天,把公主的傭人毒打,將甚隨從斬首,你不知這是殺身之罪嗎?」縣令理直氣壯,振振有詞答曰:「臣只是執行法律。國法乃皇上所立,執行國法,乃是忠心於國家,若要把臣斬首,臣亦無怨。」說完,正氣能凜然,全無懼色。 光武帝聽了,知道這個縣令講得有理。可是湖陽公主還是不甘心,要求皇帝懲罰他。武帝乃對縣令說:「你就向公主叩頭陪禮認錯就算啦!」縣令反對曰:「臣向公主頂禮示敬,乃禮所當然。但不能向公主陪禮認錯,因為臣沒有錯,云何陪禮耶!」好一個木性人,又剛又直又硬!武帝沒他辦法,唯有教太監走到縣令後面,乘其不覺,用手推一推其脖子,頭往下一低,象徵式的當為低頭認錯,這件案子才平息下來。後來,這位「硬脖子」縣令不但沒有被降級,反而昇級,做了知府。他就是陽木性的典型,臨大節時寧死不屈,不畏不懼。 自古以來的忠臣義士,都有這種陽木性,所以立得住。烈女節婦,能夠殉夫,或守孀堅貞不渝,都是這個木性支持,民族英雄,為保護國民而殉身,也是憑這個陽木立志。若是賣國奸臣,就缺乏陽木,所以才賣主求榮。現在講講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戰國時代,七雄割據,燕國太子丹曾在秦國作人質,後逃跑回國,重整江山,對秦王恨入骨髓,故欲報仇雪恨,當時有人推薦荊軻,謂「荊軻是大忠大孝之士,惜有老母在堂,不然他能為燕國盡忠到底!」燕太子遂遣親信大臣到荊軻家裏,細探情況,對荊軻說秦國的霸道、殘酷,及如何把燕國每辱得無地自容,故要找人殺他以雪恥。荊軻說:「臣是義不容辭,為國家盡忠效勞,無奈老母在堂,必先要將這事稟告高堂,才敢答應。」遂退入屋內拜見慈母,但荊母已在屏風後洞悉詳情,當下自縊殉國,即留下字條曰:「我兒應為國雪恥,必以我為累」,她是多麼一個賢義之母親啊,為了報國,寧可自我犧牲,不願耽誤兒子盡忠的機會,故國亂出忠臣。 太子丹遂把荊軻收到門下。軻獻計曰:「秦早欲得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元(河北省)。我拿著督元地圖去獻秦王,也許能當命見他。」軻又私下裏跟秦逃亡之將樊於期商量:「秦王害死了將軍的父母宗族,還出賞格要將軍的頭。我預備去行刺,怕的是見不到秦王。我若獻上將軍的頭,他一定讓我見他。到時,我左手揪其袖,右手執匕首扎其胸。如此,將軍之仇,燕國之仇,列國諸侯之仇統統報了。將軍認為如何?」樊於期咬牙切齒地說:「我天天正想這件事,你還怕我捨不得這顆人頭嗎?好吧!你拿去,祝你馬到功成!」乃拔出寶劍自殺。 荊軻派人通知太子丹,太子丹把人頭裝在木匣內,又送給荊軻一把名貴的匕首,用毒藥煎過,只要刺出一絲血,就會立刻死亡。軻說:「我有好友蓋聶,遠遊未返,要等他回來做我幫手,才可行事。」太子丹心急欲報仇,說:「我這裡也有幾個勇士,你就隨帶秦舞陽做幫手好了!」 荊軻到了咸陽,通報上朝廷,秦王接見他。他奉著樊於期的人頭,秦舞陽奉著督元地圖,一步一步走上朝堂之台階,這時秦舞陽害怕起來,面如土色,秦王怕有詐,命秦舞陽退下,獨許軻一人上來。荊軻先獻樊於期首級,繼呈地圖。把那捲地圖慢慢打開,一個一個地方指給秦王看。圖窮而匕首現,秦王嚇得跳起來,荊軻左手把秦王袖,右手將匕首刺其胸,秦王向後一轉身,袖子被割斷。軻緊追在後,秦王只好繞著大銅柱子跑。秦王拔劍,砍軻之腿,軻站立不穩而倒地。拿匕首飛擲秦王而不遂,秦王又向軻砍了一劍,軻用手一擋,砍去三個手指頭。他苦笑著說:「你的運氣真不壞!我本來想逼你退還諸侯的土也,故沒早下手。可是你也長不了!」秦王一連氣砍了他好幾劍,荊軻亡,而台階下的秦舞陽,早被武士們剁成肉糜。 荊軻這樣殉國實在可惜,他與母親犧牲一切,終未能成功,也可以說是天也、命也、數也!可是,他們慷慨就義的魄力,實在可敬可佩!這些英雄都是有陽木性,絕不被財色所迷,美女當前也面不改容,但為了愛護民族國家,他能夠豁出一切。水滸傳裏的好漢,都是有陽木性,胸間醞釀一股怒氣,若用得當然,則成為浩然正氣,所謂正氣凜然,富有籌略,遇難不變,視死如歸,皆是英雄本色也。 歷代的烈女節婦,也有陽木性,臨大節時,志不可奪。有些女人廿一、二歲開始守寡,家貧如洗,帶著幼兒,活到八十餘歲從未變節,這一類的烈女,不勝枚舉,在我故鄉雙城縣東門外便有十六個烈女牌坊,皆是表揚這種剛直有節操,堅貞不屈之女中豪傑,我們修道人,應以此種陽木性作為圭臬。釋迦件尼佛在雪山受苦六年,餓得骨瘦如柴,從未萌回王宮享受之念,這也是陽木的真仁真勇,發揮盡至,才成為大覺世尊。也為我們開闢了一條修行的光明大道。 真仁德,是愛人愛物。諸葛亮在南方(今之安南)七擒酋長孟獲,終令對方心悅誠服,班師回國,軍行至瀘水,狂風驟起,兵不能渡。土人告曰:「夜夜聞鬼哭神號,瘴氣遍地,陰鬼無數。須依舊例,殺四十九顆人頭為祭,怨鬼自散。」孔明曰:「事已平,豈可妄殺一人?」喚行廚以牛馬之肉和麵,塑成人頭,名曰「饅頭」,當夜親臨瀘水之岸,揚旛招魂,宣讀祭文,將饅頭等祭物盡棄於水中。次日雲消霧散,風平浪靜,蜀兵安然得渡,功歸真仁德之感召力也。 有人曾問孟子:「敢問何謂浩然之氣?」孟子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而這種浩然正氣,本於自性的仁德,若用正當的方法培養,不損害元性,就能發揮強大無比之力量,充塞天地,這種正氣,若不配合正義及天理;若無此二,它則頹靡不振。跟著又說:「是集義所生,非義襲而取之也」。它是集合了我們仁義之本性,從內在發揮出來,而非內在的仁義,到外面襲取而來的。這種陽木的仁德發揮圓滿,元性充足,便可以返本還原,歸返天性。 火性 火位在南,丙火為陽光,丁火為陰火。五行業中(士農工商官),火乃官位。火性人,身材圓胖,體形豐滿,柳肩膀,面形上尖中寬,如火苗子,赤紅面,頭髮稀疏,眼睛細小,生氣時面紅耳赤,行動急速,坐不穩,站不牢,終日忙亂不堪,但也不見得有什麼真作為。 火性人最大的缺點,好恨人,恨者狠也,恨到咬牙切齒。終夜不眠,邊恨邊咒罵:「這個人為何不快點死!」於是自找苦吃。陰火人的恨、苦、別、辯、衝。五毒中主恨,五味中主苦,五臟中主心。恨人傷心,故有心臟病,失眠癲狂,心慌意亂。心與小腸互為表裏,心臟有毛病的人,小腸常不暢。 陽火性的人,明理守禮守分,不爭不貪,溫恭謙讓。佛教戒婬,儒家守禮,家講元神。神足,是真陽火,則聰明光亮,能化萬物。陽火性人的氣質,譬如佛前供奉的燈燭,雖然不大,但它真正供到佛前,故位置最高尚。所點的都是香油,乾淨香潔,比喻陽火性人,就算不是大明白人,但他溫文懂禮,也能教化旁人明禮。譬如一炬之火,有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皆能熟食,除暗,然火炬仍舊明亮如初,不會減少。往大的來說,大陽是真陽火,大公無私,遍照萬物。 大家可以對照一下:我是那一種火性呢?譬如森林大火,燒得霹靂拍啦,沒規沒矩,巨火為患,這是陰火。真陽火,守禮守分。孔子曾說:「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前人所製作的禮樂,渾渾噩噩,無是無非,視眾人為一體,平等愛護,是質勝文,好比鄉下人。後來的人,製作禮樂,著重文飾,是文勝質,即是今之所謂「君子」。上古時代的大同世界,人質純善敦厚,根本不需要講仁義禮讓,已生活在其中,故老子曰:「大道廢,有仁義……國家昏亂有忠臣」。後來人性敗壞,才要提倡仁義道德來節制。因此,孔子說他還是遵從先進的禮樂。 茲舉歷史上一宗事件,就能評出數人的本性如何?曹操把天子接到許昌,早有意篡位,某次請獻帝田獵,藉此測驗群臣之順逆,帝不敢不從,乘鑾駕出城,劉玄德,關羽,張飛,引數十騎,離開許昌,曹操領十萬之眾,曹與天子並馬而行,只爭一馬,背後都是曹操心腹,文武百官,遠遠侍從,誰敢近前。 到達許昌,轉過土波,忽見荊棘中趕出一隻大鹿,帝連射三箭不中,顧操曰:「卿射之」,操取了天子寶雕弓,金批箭,一射正中鹿背,倒於草中。群臣見了金批箭,只謂天子射中,都踴躍向帝呼萬歲。這時曹操縱馬而出,遮於天子之前而迎受之,無禮之極,眾皆失色。 在玄德背後關羽大怒,提刀拍馬便要出斬曹操,玄德見了慌忙搖手送目,關公才不敢動。玄德欠身向操稱賀曰:「丞相神箭,世所罕及!」操笑曰:「此天子洪福耳」,乃回馬向天子稱賀,竟不獻還寶雕弓,親自懸帶。 從以上事項,便明察各人本性不同關羽是陽木火性,大義凜然,英猛爽直,一見曹操欺君罔上,急欲殺之,為國除害。劉備屬陽水性,機智穩定,沉著應變。他見曹操的心腹左右週圍擁護,故絕對不能輕舉妄動。至於曹操,是陰火性人,搶權奪位,咄咄逼人,以射鹿觀察眾心之從違。漢獻帝則屬陰土,懦弱無能,遇事退縮無果斷力。 我們遇事,必要細審衡量其是非曲直,才採取行動。因此,王善人在道德會的講習班,首課講「達天時」要知時識務,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天時?眾人的話就是天的口氣,眾人的心就是天心,眾人所希望者就是天理。眾人就是天,現在全世界人士最希望是什麼?就是和平,因此,世界和平,就是天意、天理、天心。身為宗教家、學道家,更應該以和平為共同目標。若違反天意,則受懲罰。大家看看希特勒,墨索里尼,東條英機的結局,就逆天意者之下場。 中國烈女傳裏,有三國劉備的糜夫人的故事。某次曹兵追迫,劉備軍攜民十餘萬渡江。趙雲留後保護玄德老小,兵慌馬亂之中,失了玄德甘、糜二夫人,及小主人阿斗。趙雲四處找尋,,先覓得甘夫人,送至長阪坡;再回頭尋糜夫人與小主人。途中從曹將手中奪得青釘寶劍,削鐵如泥,殺出重圍,往來尋覓。經人指點,只見一個人家,被火燒壞土牆,糜夫人抱著阿斗,坐於牆下枯井之傍哭泣,雲急下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其實斗乃甘夫人所生,但糜夫人一心只想保護漢室之嗣,毫無妒忌。 趙雲三回五次請夫人上馬,只不肯上馬,唯恐有累。四邊喊聲又起,雲厲聲叱之,糜夫人乃棄阿斗於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後人有詩選曰: 戰將全憑馬力多,步行怎把幼君扶? 併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 糜夫人慷慨就義,毫不為己,不愧女中英雄,乃真陽火,深明大禮。 趙雲見夫人已死,便將土牆推倒,掩蓋枯井,解開勒甲縧,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懷中,綽槍上馬,直透重圍,前後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望長阪橋而走。馳至橋邊,令張飛抵擋追兵,縱馬過橋,始得與玄德相會,雲下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雲述說前情,從懷中解下小主人,原來阿斗正睡未醒。雲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玄德,玄德接過,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雲雖肝膽塗地,不能報也!」 後人有詩讚曰: 曹操軍中飛虎出,趙雲懷內小龍眠。 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又有人嫌劉備虛偽(陰柔水),其兩手過膝,擲兒於地也不會損傷,不過藉此慰勞愛將而已,不過,糜夫人為挽救國運而犧牲的精神,委實可嘉可佩。 真陽火性人,沒有妒嫉心,見別人好,他高興,有成人之美的心腸。陰火性人,心狠惡毒,好說諷刺毒辣語,像烈火燎人。他恨人,心也恨他。譬如夫婦之間有陰火,都想把對方壓倒,這種家庭挺苦! 陰火人最大的毛病,是好婬、好妒嫉、好貪。好婬者面色赤紅,眼珠暗淡無光,元神耗散故。婬蕩之徒,心理無長無幼,喪失倫常,遇到美色就用盡方法據為己有,最虧陰騭德性。這種人縱使名成利就,終身仍有危險,一見美色就迷亂意志。其果報嚴重,以致敗壞門庭,斷種乏嗣,殆盡身亡。故朱子治家格言云:「見色而起婬心,報在妻女」,誠然好色者之警言乎! 三國時代的呂布,是陰火好婬之典型。東漢末年,隴西軍閥董卓,廢少帝,立獻帝,自封相國,大權獨攬。諸侯中有丁原者,忠於漢室,手下有大將呂布,收為義子。呂布武藝超群,勇猛異常,打敗董卓。卓即偷偷使人說和,知道呂布乃愛色愛財,陰火婬亂之徒,以千金將他買通。呂布遂殺丁原轉投董卓,認他為新的乾爹。故後人罵呂布為「三姓家奴」(自家姓、丁原、董卓),因為好色好錢,連父親也出賣。 董卓營下添了呂布,更是天下無敵,當時司徒王允,正憂如何復興漢室。某夜在花園中仰天垂淚忽睹府中歌伎貂嬋,色藝俱佳,計上心頭,把她召入閣中,伏拜於地,泣曰:「百姓有倒懸之危,非汝不能救也。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董卓有一義兒呂布,驍勇異常。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用連環計,先將汝許嫁呂布,後獻董卓。汝於中取便,謀間他父子反顏,令呂布殺卓,以絕大惡。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汝意若何?」貂嬋曰:「妾許大人萬死不辭,若不報大義,死於萬刃之下!」 於是貂嬋施展媚計,使呂布神魂顛倒,繼又迷了董卓之心竅。王允先將貂嬋許嫁呂布,後又讓董卓接回宮中。呂布大怒,貂嬋從中挑撥,離間董、呂之情,使父子側目,結果呂布刺殺董卓,咎在貪色,而喪盡父子倫常之義。 後來呂布下場不好,流離失所,被曹兵生擒。呂布雖勇,但無骨氣,向劉備求情,曹操上樓,問玄德曰:「這個人可留嗎?」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他能二次殺主,對你會忠心嗎?曹操恍然明白,令將呂布縊死。呂布因陰火過盛,好貪好色,見利忘義,不得善終,死後還遺臭萬年。 因此做人要明禮。中國上古時代婬風蕩漾,兩性濫交。到周公,制訂禮樂,匡正婬風,所以男女授受不親。戰國時代淳于髡問孟子曰:「男女授受不親,是會禮之行為嗎?」答:「禮也」。又問:「假使嫂嫂跌到水裏,應不應該伸手去援救她呢?」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親,是禮;嫂溺而援之,則是仁義。因此,這個「禮」的含義及範圍很度,做事也不可以一概而論,必要合乎天理、道理、情理,才算是真明禮的人。 婬蕩之徒,對異性起邪心;今有同性戀者,背叛人道猶甚,簡直顛倒陰陽,遺害天地正氣。這種人罪大,不但夭亡,死後還要揹債。現在愛死病傳染為患,死亡者已達數十萬,是悖逆倫常的現實證明,然人類還不覺悟,仍舊荒婬無度,豈不痛哉!一般人皆願活著,怎會自動邁向死途?人連自己都不愛惜,怎會愛父母、社會、國家?如此則拋棄做人的資格。若不痛絕婬欲,來世不但失掉人身,恐怕連動物也做不來。大型哺孔動物,猶知道愛子女,卻不懂得愛父母。譬如,母虎會舐虎犢,但她不會孝順媽媽。到了較低級的動物,像魚類,就把自己產下的魚卵吃掉,蚊虻蛆蟲亦然,若是蜘蝌,小蜘蛛一生下來反噉其母──這種因果多厲害!如是因、如是果。婬欲的果報,不但能失人身,還會墮落畜生道,甚至輪落為蚊虻蛆蟲,無長無幼,反噉父母,故婬欲必要斷紹,邪念一起也要立即糾正過來。「萬惡婬為首」。一般人間中免不了對異性起邪念,但切勿做錯事。能謹守婬戒,便生明禮火,不會亂倫。元神保存充足,日久功深,便能明心見性。 明理火是不爭不貪,不怨天,不尤人。茲向大家介紹秦海瀾的故事。她是道德會奉天省理事長,享譽為全國四大講演家之一,比我長十年,當時我們常結伴遊行講道。曾有人贈對聯曰:「翼屏講演稱名將,全國歡呼秦海瀾」。她本姓方,安東省人,父早逝,母守節。年十七,為奉養老母,甘願下嫁商人秦先生為二房。做媒的說秦先生比她長十歲,婚後發覺其夫比她大廿二年,頗為不悅,抑鬱而成腫疾,王善人給她講病說:「當初你是為了盡孝,甘願犧牲自己,而今木已成舟,何必追究呢?你生平的倫常債碼,不能扛債不還。」她初次回來蓬島波家,至門口,其夫曰:「你在此稍候,我先進去說一聲。」她在門外等了兩小時,秦先生滿頭大汗,領她進房,介紹給大太太,侍立一旁,被她冷嘲熱諷地問答一輪,方許其住後房。大房之子一進門,就問:「誰是小姨?」秦海瀾聞之氣結。 王善人勸她說:「人叫你小,你怕什麼?金鋼鑽也是很小,但它出貴。你應把大房百般侍候好了。把她當作大姊姊,不應怨人。」秦海瀾聞之醒覺,從此孝順大房,天天替她梳頭燒飯,料理家務,無微不至,日久以真誠感動對方。大房之兒從此稱她「阿姨」,把「小」字去掉。這是不怨人的好處,認帳要認到底,她的心情開朗後,肺病不藥而治。 秦海瀾在逆境中修行。在婆家住了半年,沒有跟丈夫說過一句話。結婚三年,與丈夫只來往兩三次,因她體會大姊姊的心情,不願使她難過,故處處避嫌忍讓,以敬誠心使全家佩服。她起初帶病入道德會學道,結業後在安東分會擔任德育主任多年。兩年後回婆家,發覺男人得了肺結核臥病在床,於是,她一連侍奉大房及丈夫兩人,五個月後,男人去世,海瀾遂帶著兩個幼女,回到安東,未竟半月,大兒子來了要分家。時正秋風蕭蕭,枯葉滿庭,寡母孤女心情悽慘,但秦海瀾明禮,不但把公賬都完全讓出,還把私人保險箱也拿出來,內有支票,首飾,統統讓出。令其大兒子驚訝異常,跪下來喊了一聲:「你真是我親媽呀!」這時她的熱淚,奪眶而出,這一句「親媽」,比任何財產都寶貴。其大兒子見她真的不爭不貪,為之感動,當下又把家產讓出一半給她。 秦海瀾徹底明白了「不爭不貪,福祿無邊」之道理。她身旁有一個丫嬛,由十二歲便隨她左右。她把這丫嬛收為養女,說:「將來你出嫁時,陪送與小姐一樣。」這也是道義之舉。秦海瀾德容兼備,儀態大方,口齒伶俐,好結善緣,眾人欽服。後被選為遼寧總分會副理事長,聲譽日高。她廿八歲開始守節,因其相貌姣好,深知美色乃障道之魔,便用硫酸塗了半邊臉,將臉燒成黑色,自此安心辦道,她能夠毀容度世,不愛財色,堅決守節,因此感化很多人向道。 我們人不貪財色,守戒清淨,能生真陽火。老子《清靜經》謂:男子到十六歲,真陽充足;女子到十四處,真陰充足,可以成家。自此之後,每八年降一陽,降至六十四歲,元陽殆盡,祇剩下餘陽。夫婦生活過密,損耗真陽,就會夭壽。上古的人,都活到數百歲。現代的人虧損元陽,故壽命就逐漸減短了。 陰火性的人,有恨、貪、妒、忌之毛病,脾氣來了,恨變成狠,命也不要。三國時張飛,性情暴戾,稍有不如意,酒後鞭打士卒,就是陰火作怪。關羽被害,他發誓為兄報仇,下令軍中三日內披喪服伐吳,法令過分嚴酷,毒打士將,當夜被人刺殺。結果,兄仇未報,反搭上自己的性命,都是無明火作祟。 火性人好貪,好偽善,孔子斥之為「鄉愿,德中賊」。這種人故意做出忠厚老實的樣子,討人歡喜,實則耍手段,另有企圖。他做好事,目的是將來人會報答他。這好像放高利貸,非真善也。什麼是真善呢?即是身口意都是純善:身能低矮,謙恭讓人,語能溫柔,別人諷刺譏罵,也不還口;心裡不懷忿恨,不自他人過錯。孔子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凡是對你甜言蜜語,卑躬折節,一味奉承的人,很少有真仁德,這類人做一點好事,意圖好報;若不得好報,則咬牙切齒,恨之入骨。諺云:「做善不見善,前世有欠虧,做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一切都合乎因果律。一個人今生作惡而未見惡報,乃因他前世積有餘德。等到餘德用完,他仍然要受果報的。 陰火性人不恭敬人,說話好壓人、蓋人,如此怎存德行?他總像火苗子往上衝,好撩人,所謂「烈火可以燎原」,這種人能傾家蕩產,子孫敗壞。俗語有云:「沒有貓飯碗,不招來蒼蠅。」咎由自取,大家應該自我檢討:我有什麼火性呢?若心裡又恨又怨,斤斤計較,吹毛求疵,這種人有傲氣作怪。傲氣是陰火,一生多苦,辦事也不順利。有陰火應該怎辦?必定要下一番功夫把它調伏了。 在我廿二歲時,黑龍江阿城縣有一戶張家,其張三爺抽大菸,家裏好幾個人也染上毒癖,故家道不和,請道德會去勸。我與張文蘭(廿一歲同往)。文蘭意志堅誠,一到張家便與張三爺叩頭,說:「我們都是姓張,我拜你做乾爹。假若你繼續抽大菸,家庭不好,我再不踏進你們張家門口一步!」我們住在張家七天,文蘭用了很大力量,天天伴著張三爺,左勸右勸,度人心切,終於感動了張老頭,毅然折斷菸槍,說:「從今以後,若再抽一口大菸,我不是姓張!」同時把家裏六個人(包括兒子,兒媳婦在內)都勸好,戒了菸癮。 張家戒菸後,欲在阿城縣創立道德分會,張文蘭先回長春,我則留在該縣協助辦理分會。爾時在秦景和理事長領導下,有六、七會友共同辦理此事,預定四月十八日開幕,已發請帖子邀請警察部長、縣長、鄉紳等光臨。殊不知四月十三那天,警察局把秦景和召去問話,過了兩天還未放回。眼看開幕日期迫近,而我僅廿二歲,無法擔當這大任。當時心情焦急萬分,就開始問性,明白這是自己火性招來的。於是焚香向天禱告,效法岳飛在背後刺字的精神,在胸前燃香七十二柱,燒成「德」字形,發誓終生不忘道德,獻身道德場中,燃香後心情才覺沉靜安穩。第三天秦景和被釋放回來,原來在警察局只是問話,沒有拷打,剛好趕上開幕儀式,我的心情多麼鬆快! 開會當日,副縣長(日本人)也光臨,是日成立普化小學,招生一百人,設講習室,開辦講習班,一切順利完成。這一次對我有很大的教訓。做事要懇切真誠。不夠真誠,才會焦急。所謂「至誠格天」要問「明理」,能低矮到極點,便生出真陽火。 陰火性人有傲氣,兼恨人,恨人傷心。前面所說在阿城創立分支會,次年便到哈爾濱總分會。這是個省分會,當然有些高級人物。當時鐵路局長的大女兒張瑞華,患嚴重心臟病,已住院一年,我們三人一起齊去勸她。進入醫院的私家病房,講話也要特別小聲,因病人一聽到嘈雜之聲便心跳。這位張姑娘就訴說身世:她母親是大房,家裏還有兩個姨太太。其母死後,張瑞華以為是這兩位姨太太把她媽媽逼死,於是氣憤填胸,恨入骨髓,一見到兩個阿姨就破口大罵。從早到晚罵個不停,把兩個小媽媽罵到不敢踏進房子來,如是者罵了半年,對方無恙,她自己反而罵出病來,心跳心慌,後來就住醫院了。 我聽了覺得這個病好講,因為我也有兩個媽媽,親媽是大房,也是在相同的情形下鬱悶而死。於是向張瑞華說:「你要認賬,你父親與兩個姨太宿世有段因緣,今生結為夫婦,你母親不認賬才氣死,你又氣成這個樣子,假若病死了,如何提名於後世,為你媽媽爭回些光彩?你有才學(她就讀大學一年級),為人民做點好事不好嗎?你恨人傷心,若能翻過來,與兩個阿姨過得來。其實,二房入門,就是把大房的債碼接過去,本來是值得慶幸的事,好讓大房休息。現在你能對兩個小媽媽盡孝,就補償你母親所虧的道,好教她靈魂能安息。」 說到這裡,她哭了,我也哭了:「你媽是個苦命鬼,你若生氣,病死了,如何對得起你娘?耶穌教人愛敵,你應該把仇人當作恩人,去了恨火,這叫橫超三界,才可以超度你娘!」 張瑞華聽了這番道理,病已好了一半。半個月後即出院,搬到道德會上住。其父親快慰異常,即捨樓一棟給我們辦分會。他說:「我的姑娘病好了,回到家還樂呵呵,對兩個小媽親熱的叫一聲「阿姨!」道德會真是挽救世道人心!」 張瑞華反陰為陽,將恨火變成陽火,就能真明理,真認賬。盡孝道終獲天倫之樂。 康德八年(一九四一),道德會召開全國會議,很多會友缺乏旅費,結果由鐵路局予以全程免費車票,人人始得赴會。 道家三寶為「精氣神」,儒家三達德為「智仁勇」。真陽火就是真勇,勇敢擔當自己的過錯,不推到旁人身上,這樣就恢復元神。我們替人講病,起初病人都是無精打采,把其病講好了,令他明白自己錯處,為他指點出路,使其心情開朗,能真認錯,精神便立即恢復,面色也頓生光澤。因此,能洩了恨火,生出陽火,元神恢復,百病消除。 不要說我們普通老百姓要學低矮,連達官貴人也應學低矮,才能夠招集賢人。周公身為丞相,一生為朝政奔波忙碌。他愛賢若渴,禮賢下士,廢寢忘食,故有「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的政譽。有時吃頓飯也要放下三次飯碗,洗洗頭也要中斷三次,來接見賢士處理事務。因此武王崩,周公輔佐成王,改定官制,創制禮樂。 周朝文物得以大備,中國燦爛的文化,傳播至今近三千年,均以周公的禮法為準繩,其豐功懿德,奇哉偉哉!而周公成功的要素是禮賢下士。就像北斗星,眾星拱之,因其發出慈愛的光輝,能吸引眾星。同理,我們把火氣降低,對人溫和有禮,人亦對你恭而敬之,煩惱無從生起。 我們對事對物,都應該低矮一點,所謂「滿招損,謙受益」,「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生出真正恭敬心,能折內心的陰火,變成溫暖如太陽,太陽雖在高處,然其光輝往下照耀,才能化育萬物,使萬物興旺增長。 欲轉陰為陽,最重要是戒婬。「男人,是我父;女人,是我母。」要應該有這種同體大悲精神,不容邪念產生。夫婦之間要互相敬重,夫義婦順,夫唱婦隨,這是倫常大道的基礎。所謂「一陰一陽之為道,夫婦和而家道興」。人與禽獸不同處也在此:「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夫婦之間要保持忠貞,不可濫交。修行人更要嚴持戒律。若婬慾無度,就丟了做人的資格。「仁」字是立「人」邊,加上「二」字。「二」字代表陰陽二氣。得著便為「仁人君子」。小人則倫常乖舛,像隨煬帝,荒婬無度,弒父自立,為開鑿運河,耗損民脂,犧牲人命無數,在位十六年天下大亂,千古唾罵,這就是陰火害人害己之例證。 我們欲生陽火,必要立志,也要受魔考,王善人的繼承者張雅軒(張總裁),德行很大。某次興學大會時,公主嶺某義學校董的外甥女於淑賢來聽講,她年輕守寡,聰明美麗,家裏又有財有勢,當見到張總裁身上發光時,心生愛慕,發願要嫁張總裁為妻,終日粘住不放。安達大會時,她又來找張總裁。王善人對張總裁說:「這是你自己性裏有不乾淨招來的。她來找你,你跟她去吧!」 張總裁送她回家,火車快到公主嶺時他說:「我是義學的總辦,怎好和你這樣回去呢?下車後你先回去,請幾位親友來接我才像樣啊!」她信以為真,下了車,張總裁乘機逃回。後來這個女人仍然不悟,不知羞恥,還跑到海城騰鰲堡纏張總裁,王善人見也太不像樣,順手抓了一個碗,向她當面摔過去:「打死你這個魔鬼!」「叭」一聲,那個女人如夢初醒,當堂認錯:「呀!我罪業深重啊!我見到張總裁身上有光,就愛上他了!」叩頭認錯便悄悄離去。所以說:「不受魔,不成佛」,修道人還要受魔考,此時要有真勇才立住志,否則墮魔窟,一失足成千古恨。所謂「只因一著錯,輸了滿盤棋。」望諸同仁特別謹慎,嚴持淨戒,保護元神。 總括來說,陰火性人慾轉陰還陽,要(一)去恨火,(二)去婬心,乃至不萌一絲邪念,(三)生出守禮心,對人恭敬謙讓,找人好處。這樣就生出真陽火,如太陽普照大地,智慧現前,人人都沾你的光。 土性 前面已把火性略為分析,今舉歷史的公案,先介紹「火土」性質的人物,來詳述土性。 孫臏,是戰國有名的軍事家,齊國人,孫武的後代子孫,孫臏與龐涓一同在鬼谷子門下學習兵法。龐涓性情欺詐,故其師常訓之要對人忠實。龐涓學成之後投魏國,被魏王任命為將軍,深得魏王信任。後有人向魏王推薦孫臏,魏王乃問龐涓曰:「據雲你的同學孫臏是傑出的軍事家,也是孫武後裔,熟誦孫子兵法,為何不請他來幫助魏國?」龐涓答曰:「臣也知孫臏的才幹,可惜他是齊國人。怕他處處為齊國著想,對本國不利。」魏王曰:「難道他國人就不能錄用嗎?」龐涓不好意思再反對,遂去信請孫臏來魏,孫臏欣然到來,打算為魏國效勞。龐涓是陰火金性人,心狠手辣,他妒忌孫臏,怕他勝過自己。於是偽造信件,令魏王誤會孫臏係齊國之特務,魏王一怒之下,處以刖刑(剜掉膝蓋骨)。孫臏變成瘸子,臉上也給刺了字。 龐涓用陰險手段陷害孫臏後,表面上還佯裝不知情,天天到孫臏處慰問,好像寄以萬分同情。孫臏是陽火土性人,既明理又信實,始終對龐涓信任而未起疑心。在孫臏拜別其師鬼谷子之前,蒙師授與孫子兵法十三篇。此乃最精練的兵書,有鬼神不測之機,天地包藏之妙,變化無窮,且完全合乎科學哲學條件。孫臏把這套孫子兵法熟讀成誦,才謝師下山。臏受刖刑後,龐涓便央求孫臏把這套兵法抄寫下來,孫臏也慨然應允。古時無紙筆,抄寫需刻在竹簡上。龐涓性急燥,不斷催促快點完成,並遣書僮專為劈竹簡。書僮見臏誠實忠厚,於心不忍,遂告密說:「你知道龐涓為何催促你快點寫完?他預備早點殺你以除後患。」孫臏頓時驚醒,才明白陷害他的人,原來就是自己師兄龐涓! 他記起鬼谷子曾對他說:「用火裝瘋」,於是立刻用火把已抄寫的竹簡完全焚毀,且裝成瘋子。他是蹶腿,終日亂爬亂叫。龐涓非常懊惱,但恐他佯裝顛狂,便派人早晚監視。孫臏連每天送來的食物都不吃,到外邊吃狗食,甚至到豬窩和豬同眠。如是者事隔半年,龐涓以為他真的瘋了,監視才稍為鬆弛。這時有齊國使者到魏國,便暗中向孫臏表示齊王知道他受苦的經過,遂設計用車把他偷運回齊國。 這時候,齊威王任用田忌為將,孫臏回國後住在田忌家裏,二人志趣相投,經常討論軍事。某次孫臏去看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兩人的馬都分上、中、下三等,相差不多,但田忌連年都輸給齊王。孫臏對他說:「將軍如果願意取勝,我有辦法!」田忌信之,下次賽馬時,田忌提出與威王「押千金」的賭注,威王欣然同意,賽馬之前,孫臏教田忌:「先用下等馬和威王的上等馬賽,再用你的上等馬和威王的中等馬賽。」田忌照辦。第一局田忌輸了,第二局田忌以上等馬贏了威王的下等馬,田忌兩勝一負,贏了威王的千金。 事後,田忌告威王孫臏不幸的遭遇,及他出策謀而取勝的經過。威王拜服,遂命孫臏為軍師。後來孫臏輔佐田忌打了不少勝仗。某次,魏惠王攻打韓國,韓向齊求救。這時齊宣王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攻魏。孫臏向田忌建議:「我們佯裝怯戰,誘敵取勝。」因此,齊軍一和魏軍接觸,就調頭後退,並用逐天減少爐灶的方法,造成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由十萬灶減至七萬、五、二萬,引誘龐涓放膽追擊,這是孫子兵法「增兵減灶」之戰略,當齊軍退至形勢險要的馬陵道,兩側埋伏了弩手,並在一棵大樹上刻了「龐涓死於此樹下」幾個大字。龐涓在天黑時追到,命士兵舉火看樹上的刻字,齊兵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進退無路拔劍自刎,田忌、孫臏乘勝追擊,又大敗魏軍,前後共損魏軍十萬人。不僅報了私仇,且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齊宣王欲嘉獎孫臏,賜與高官厚祿,孫臏謝絕,說:「我是一個殘廢之徒,不宜做官,且對功名已看淡,現在要上山修行了。」後來回到鬼谷子身邊,繼續修道,據雲修成仙道。 這宗歷史公案,可分析人格之不同。龐涓是陰火剋金,故陰險毒辣嫉妒。孫臏是陽火生土,因此誠實、明理,他被龐涓陷害,雖然形體上受了損傷,然德性卻不遭損害,反而名揚天下。以上是述陽土性的忠厚、誠實性格,現在介紹土性。 土是戊己土,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土性人身材五短,三厚:背厚、唇厚、手背厚;圓臉,蒜頭鼻子,面色黃。行動沉重穩實,說話鼻音重。生氣時面色焦黃。 研究一個人的性情,可以從形狀、聲音、形態幾方面去分析。(一)木性人,身材細高,走路高壓有聲。聲音直而短,面帶青色,齒音。(二)火性人,身材圓胖,體形豐滿,棗核形臉,面赤紅。行動急速,聲音尖而破(啞嗓子)舌音。(三)金性人,身材苗條,單薄,長方臉,面色白,眉清目秀,舉止輕佻,說話聲音宏亮,如洪鐘,唇音。若是火金性人,說話又尖又響,人群裏總聽到他的聲音。(四)水性人,體形肥胖,豬肚子形臉,粗眉大眼,毛髮深黑,面色淡黑。行動遲鈍,拖泥帶水。說話聲音,慢長而低,喉音,不爽快。 欲深一層了解五行性質,平日「格物」五行性,自然會有心得,日久便能契悟。你看,十個人走路十個模樣,十個人說話十種聲音,其中變化妙無窮,若再懂得「生剋制化」的道理,就能圓轉五行,利人利己。 若知道自己是什麼性,對方是什麼性,就能與人和睦相處。假如是木性人,對他說話溫柔一點,他就轉過來聽你的。火性人,不宜與他講太多,因他好爭理,愈來愈不罷休。土性人,不能搶了他的話柄,否則他就笨嘟嘟,呆著臉說出口。陰土性人都有一股沉悶之氣。金性人爽快、靈活。水性人說話像慢慢流水,不爽快。「知性者以同居」,若不知人的性情,與人相處倍見吃力。因此大家宜格為五行性,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土屬中央,利於四季。儒教講信,佛教戒妄,道家為元氣。四季裏,春季木旺,夏季火旺,秋季金旺,冬季水旺。每季七十二天,最後十八都屬土,因此說土旺於四季。中國的皇曆由堯帝制定,用伏羲的八卦為基礎,與古代農業社會關係非常密切。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分為四季,廿四節氣,耕種必要按照農曆的季節,所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跟隨一定的秩序,有條不紊。因為四季最後十八天均屬土,十八乘四等於七十二,故又多出七十二天,七十二乘五等於三百六十,剛巧一年。 家庭五位裏,土屬祖父母,也包括過去的祖先。五臟中,土屬脾,脾胃互為表裏,五臟六腑互為表裏: (虛)腑 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實)臟 肝 心 脾 肺 腎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毒中,陰土好怨人,怨人傷脾,故有膨悶脹飽,腹痛吐瀉,虛弱氣短,胃病,潰瘍,乃至胃癌等疾。 陽土性人,信實、忠厚,寬大能容,篤行道德。陰土性人固執死板,心量狹小,所謂「蠢笨愚囊佞」,好生悶氣。陰土人愚笨,動作慢吞吞。孩子降生後,聽他的哭聲便知道他是什麼性?大聲哭,突然停住的是木。哭聲急速的是火。慢的是水。時哭時止,嗚咽嗚咽粗悶的是土。哭聲響亮連續不斷者是金性。 陰土性人一生累大,好生蹩氣、悶氣,故有胃病。這類人無做事能力,且出口怨人。有一個笑話:從前在中國,男子會打妻子。這個丈夫把妻子打了兩、三回,其妻才慢吞吞的問:「你打的是誰」?男人更光火,說:「打的就是你,你還不知道?」這就是陰土性的寫照,又笨又佞 。 陰土性人專打小妄語,因為懦弱無能,怕擔當錯過,所以每每將過失往外推,在北方這叫做「寸地謊」。陰土性重者,就打大妄想,因此,欲補陽土,千萬勿撒謊,連妄想都不要打。所謂「言由心生」,人說的話,萌之於心。心裡想什麼,就遂以語言表達之,假如打了妄語,不可以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因為言為心聲的表現,必要先在心地上用功夫,剋制妄念,令它不隨便生起。孔子謂:「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可見信義之重要。陽土的信實,像四季順序,不能差錯。論語上又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若無信實,就像車輪少了平衡之關鍵,在道上不能行走。因此,欲培陽土,要補信實。木能立萬物,水能養萬物,金能分萬物,土能生萬物。 土主元氣,然人則傷元氣。陰土人好憂愁,一天到晚長嗟短嘆:「天不幫我忙!」傷元氣,故精神不足。欲撥陰取陽,要除憂愁,生歡喜心。如何生歡喜心?在道德會有一首偈,人人傳誦:「善人教我不怨人,這是成佛大道根。從今而後天天問,看我怨人不怨人?」行有不得,皆反求諸己,莫怨天尤人。 土主信,信因果。「信實」兩字相連:「信」是根幹;「實」是結果,信佛的人,要信實。若單信而不實行,則目標不純,結的果也不真實。有些人信佛,是為求福報,求老佛爺保祐,但不發菩提心度眾生。這樣信佛參雜貪心,故非真信。真信佛法僧:信佛,然後信佛的教法,依法修行,才是「信實」,才能依佛和光。信而實,便生真陽。若半途而廢,即因一開始就沒信實,故日久信心動移而生退心。 我從廿歲到三十二歲在道德會服務。事隔四十餘年,迄至於今,仍有很多會友對王善人的教誨篤信無疑,躬行實踐,但亦有人被名利薰心,而改變方針,這些人的結果都不甚好,因為違背了原本目標,所結的果就不如理想。古人云:「學道不負初心,成佛有餘。」人為何中途變節?因為原來信的不真實,不是百分之百去信,而是半信半疑,故終經不起考驗。這比喻人種綠豆,想得到芝麻,無有是處。 陽土是守信實。這個信,包括信自己,能堅持到底。古來旳聖賢都是從篤信實行這條路過來的。袁了凡先生真信雲谷禪師的開示,故立志行善,日復一日從不廢怠,故後來完全改造命運。這是真信的結果。 真信不疑,也不猜忌。懷疑、猜忌,都是陰土。陽土性的人,男講忠義,女講貞節,所謂「一諾千金」。答應人旳事,絕不能廢,要說得出,做得到。故論語云:「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因此,「信實土」最重要。在小的方面,你有信用,處事則通。在大的方面,有真信義的人,名垂千古。三國時代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為兄弟,誓曰:「保護漢室,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生,但求同死。」這就是真信義!關羽忠於劉備,起初,他並未想到劉備將來做皇帝。他只是本著一股忠烈之氣,誓死報恩。 自古賢母生孝子,孝子成忠臣,這個「忠」字,不計較力量大小,你能處處為他人著想,為人忘己,就是得著真陽土。一九六三年,中國表揚雷鋒的精神,上至國家領袖,下至廣大民眾,靡不稱讚雷鋒愛民如己,為人民服務的犧牲精神。雷鋒是什麼人呢?他是一位青年士卒,一生熱愛民眾,扶老攜幼,譬如見到老太太有病行動不便,他便親自送她到醫院去登記,看病。人問他叫什麼名字?他總答:「我是兵士」。某次幫某大嫂及其小兒到醫院看病,出來時大雨傾盆,雷鋒讓出自己的雨衣給他們,並護送回家,才飛奔回營。回營已晚,要受處分,但從無怨言,如是等情形,不可勝數,皆是雷鋒死後受國家表揚,由廣大民眾從四面八方提供的。某一次,同班士卒王大可的老父病重,來信請兒子速寄款回鄉。雷鋒身為班長,閱信後,即模倣王大可筆跡,寫了簡條,附寄一百元,雷鋒月薪六元,此乃一年半之儲蓄。老人病癒來信謝兒子,王大可感到奇怪,自己根本不知此事,後才知道是雷鋒慷慨扶助。雷鋒不欲打擾同學學習情緒,故匯錢後也沒告知王大可。 雷鋒廿三歲那年,某一天在街上行走,迎面來了一匹馬車,有小孩突然衝出,馬兒受驚而往前飛奔。雷鋒深恐馬車傷人,奮不顧身衝前勒住馬韁,殊不知旁邊來了一輛車子,不及煞掣,把雷鋒撞死。雷鋒為救人而犧牲性命,這就是陽土為人忘己的精神。至今在中國豎建十餘銅像,紀念這一位無名英雄。 人自古必有一死,就看死得有沒有價值?孟子曰:「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對於生命的長短,絲毫不加疑慮,唯獨修養身心以等候天命,此即立命之道。處處為人,毫無為己,就是真陽土。雷鋒在日記內述其志向,願意在社會上起一顆「小螺絲釘」的作用,他說:「我是一個小人物,但我要將這個短暫的生命,為無限的人民服務。我要像一根洋燭,盡我所能發一分熱,放一分光。我要像春蠶,在我活著的時間內,吐多一口絲。」他又說:「對人民,要像春天那麼溫暖。對全國的同志們,我要像夏日一般熱誠。對壞人,我要像秋風,掃盡落葉。對學習而言,我要像冬天秘密的蘊藏,養精蓄銳。」 雷鋒雖然是個小兵,但在一九六三年他死後(廿三歲),全國領袖皆予以題詞,一致推崇他為全國人民學習之榜樣,一時社風大變,人人尊老愛幼,為行者讓路,保護婦孺,一個無名小卒居然能發起移風易俗的廣大作風,這都是真陽土能容能化的力量。真信實,純粹為群眾謀幸福,而不是沽名釣譽,所以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智若訥。」又云:「信言不爽,爽言不信。」甜言蜜語,不會幫助你,忠言逆耳,才會真正幫助你。喜歡恭維語,人家說你的好處就樂,人家說你的短處就怒的人,都是陰土性。 在《太上老君感應篇》上說:「有感必應。」誠心對人好,沒有不應的,這像敲鐘一樣:大扣大鳴,小扣小鳴,不扣不鳴。無誠以感人,焉能有應?亦是敬人者人恆敬之,善有善報之意。信要有實行,才能結果。譬如,你有十畝地,但只獲得到二畝地的收成。這不能怨天尤人,其咎在於你沒有與天地合作,假若能合天心,真信不疑,沒有一件事辦不好的。 剛才把雷鋒,一個小人物介紹過,他雖寂寂無名,竟然能令全國善風大開。現在說說歷史上一位大人物,關雲長將軍。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某次曹操破了下邳,劉備敗走投奔袁紹,雲長被困於屯土山。操差人護玄德家眷,絲毫不犯,因知關公不好惹。關羽本是視死如歸,故與關羽是舊交,張遼向雲長提出投降有三利:(一)可以保玄德二夫人(二)不背桃園之約(三)可留有用之身。雲長答:「我有三約若曹丞相能從,吾即卸甲,若不允,寧死不屈。三約:(一)吾與皇叔立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一切上下等人,皆不許到門。(三)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趕回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張遼回報曹操,操曰:「前二約,吾可從之,然第三約,則吾養雲長何用?」張遼曰:「雲長忠於玄德,無非因玄德待彼恩厚耳。丞相更施恩厚以結其心,何憂雲長不服?」曹操遂欣然應允。這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關公下山,先引兵入下邳,拜見二嫂之後,方往曹營。一見曹操,重申三約,曰:「若知皇叔所在,雖蹈水火,必往從之,是時死不及拜辭,伏乞見諒。」其忠義信實,可見一斑。 關公親自護送二嫂,沿路安歇旅館,操欲亂其君臣之禮,使關公與二嫂共處室。關公乃秉燭達旦,立於戶外,毫無倦色。操對關公愈加敬服,到達許昌,操以厚禮待關公,送與金銀器皿,關公都送與二嫂收貯。又送美女十人奉侍,關公亦盡送內門服侍二嫂。三日一次於大宅門外,向二嫂問安。操聞之,又嘆服不已。 後來關公得悉玄德在河北之訊,立即啟程,千里尋兄。至曹相府拜辭,操故意迴避不見。關公將所有厚賜金銀,美女等留下,掛綬印於堂上,請二夫人上車,自己單人匹馬,率領舊日隨從,逕自出關門。曹操追至,送黃金一盤,被雲長婉拒。曹操又贈與錦袍,雲長納之,披於身上,回頭稱謝曰:「蒙丞相賜袍,異日更得相會」,遂下橋望北而去。 由此可見關羽,事主不忘其本,大義參天,故後人讚之為「亙古一人」,其信實屬真陽土。 土質有多種,欲研究人性,拿物質作證明,亦可以悟出真理。土質肥沃鬆脆,使萬物茁壯。土質乾燥,或夾雜沙石,或僵硬如蠟,則不能長曲。人性亦復如是。假如活潑忠厚,就像鬆土,能吸收天地陽氣,使萬物生長,若僵硬,或好怨人,好憂愁,對人不生歡喜心,這種土不能長養長萬物。陰土人孝道不圓滿,有佞勁。所謂「刁妻佞子,醜婦刁民」,都是陰土之流。 小孩子若屬陰土性,愈打他,他愈挪不起來,坐在那兒嗚咽,沒辦法只有哄他。這種人多累,又蠢又僵。你要這樣,他偏要那樣,令家庭產生許多無謂的糾紛,這類的陰土性,他肚裡有怨氣,嘴不肯說出,怨氣傷脾,故鬧胃病。欲想病好,要翻過來,不要怨人。 東北有一種鹼性之土,是不毛之地。雖然是土,但不長東西。這比喻信,但不實行,故沒有效果。必要把皮剝開,翻出罪來,才能變成真陽土,即是發揮真信、真實行,真正大喜大捨的精神。東北這種鹼性土,若在上面加點煤灰,把它重新翻過來,改變土質,便能生長萬物,陽土性能容能化,寬宏大量,不把自己放到第一位,甘願在人之後,把大家都托起來,這是真陽土。 欲培陽土,要盡孝。信就是純真盡孝。西漢時孝女緹縈,其父淳于意有罪,被判肉刑,縈上書痛陳肉刑之痛苦,說這種酷刑把人打成殘廢,是老年人所不能忍受的,請以己身為官婢,以贖父罪。上表呈漢文帝,帝乃大孝子,深受感動,即免縈父之罪,還廢除肉刑。因此孝能感天,大孝能改變天地。 以上是「緹縈上書救父」,還有「木蘭替父從軍」。當時國家徵兵,其父在被徵之列,木蘭憐父親年老,即改扮男裝,代父從軍,歷十二年回家,人才知道她是女子。一位姑娘在軍中十二年而不破節,很不容易,因此木蘭享有千古美名。 人不孝,就缺土,缺土則運氣不順。欲補土,可從孝道入手。真陽土要嚴守妄語戒,不說一句假話,包括方便語,隨便掩護語也不說。譬如,你買一樣東西,明明五塊錢,你信口開河說是七八塊錢,雖然沒有存心欺騙,然話不老實,已虧了信義,小孩子哭,媽媽哄他說:「你不哭,我就買給你什麼什麼……」但結果沒有買,這也是損害元性。雖是小妄語,今天打,明天打,習以為常,日久變成大妄語。若好誇大(把小事說大),好小氣(把大事說小),都是不誠實,都犯妄語戒。對人忠厚老實,就是盡孝,也是守戒。 三國時代諸葛亮,一生謹慎不冒失,不講假話,故某次在不得已之下,用「空城計」而退敵,實歸功於他一生不妄語也。當時孔明果於西城,左右無援,城中只有二千五百軍。忽聞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往西城蜂擁而來,眾官聞之大驚失色,孔明傳令眾將,旗幟盡藏。大開四門,每一門上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孔明乃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焚香操琴。司馬懿至城下,只見孔明坐於城樓上,笑容可掬,悠閒自在,操琴音韻不亂,城門內外有廿餘百姓,低頭掃地,旁若無人,司馬懿大疑,謂次子昭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冒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遂下令十軍盡退,西城之圍始得脫險。 司馬懿多疑,孔明忠信,正成強烈的陰陽對比。 孔明能施妙計退兵,實賴其生平不虛假,不妄言,故敵人也敬佩,五倫之中,朋友屬土,朋友間講信實。土生金,就是說得出,辦得到。講話不誇張,把人捧得太高,盡說恭維話。真陽土喜歡助人,不望報酬,以助人為快樂之本。 最壞的陰土性,喜歡挑撥離間。向甲說乙不好,向乙說甲不好,撥弄是非,令雙方不和,這是犯了惡口、兩舌。或隨便批評他人,說話不負責,缺乏信義。不要說信佛,連人也信不著。真信,要把佛的話當真,躬行實踐,這樣就把根紮到佛國去,否則就紮到地獄去,所謂「未曾念神先知」,不要說妄語,連妄念也不可動,才是真守信。 剛才有朋友想知道「守信」與「信仰」兩者同耶?別耶?茲作簡單的分析。 【守信】 某次子貢問政。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為政的方法,先有足夠的糧食,充足之武備,然後教化民眾,使之信賴政府,若必要時,可以減去武備,削減糧食。但假使政府失信於民,國家則無法建立。足見守信之重要性。所謂「言而有信」,「信」字由「人」字與「言」字組成,即是謹守諾言,言行相顧。信乃人民之命脈。若政府朝令夕改,反覆無常,就像火車出軌,一切國法無以建立。 孟子說:「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政府要威、愛並用,實行信實。無威無以立法,無愛不能親民。親民,就是對國民切心關懷,無微不至,能感動天地。古時人民歌頌堯舜仁政之風,謂「五風十雨皆為瑞,萬紫千紅總是春。」因為這些聖君不失信於民,故感動天地,四時順序,風調雨順,兆民安樂,天下太平。 【信仰】 守信與信仰,都以「信」字為主,目標雖不一樣,但最終效果一致。信仰,就是對某宗教或主義,產生仰賴信心。若信仰一個宗教,必要把該宗教的教義完全研究明白,才謂之真信。故耶穌說:「信者得救」。這個信,是毫無條件,毫無懷疑,且包括實行。信佛亦然。譬如,你信觀音菩薩,就要拿出至誠懇切的心,仰賴菩薩為你指點正路。學儒也是同埋,必須徹底明白聖賢的教化,而付諸實行。所謂「道貫古今」,各大教主的基本教義,永遠燦爛光明,永恆不滅,因為它是恆常不變的真理,因此,對你的宗教要信實,信仰且實行,才會得到真實的結果。 信仰的力量最大,能信,則自強不息,不息始能悠久、博大。陽土的信實,「載華嶽而重,振河海而不洩」,它能運載萬物而不嫌其重,故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陰土性,欲反陽者,要(一)不怨人,(二)去妄心,不貪,(三)扶助信用,培養信實,乃至不說一句妄言,就得真陽土,能生長萬物。 金性 金有庚辛金,庚為陽金,辛為陰金。身材苗條,單薄,長方臉,顴骨高,面色白,眉清目秀,口齒伶俐,活潑靈敏,說話聲音宏亮唇音。生氣時好冷笑,面色蒼白。故中國戲劇裏有白臉曹操,赤面關公。以白臉代表奸臣,赤臉代表忠臣。 儒家講義,佛教戒盜,道家講元情。肺臟屬金,肺與大腸互為表裏。陰金性人多數命薄,好惱人,惱人傷肺,故有氣喘咳嗽,肺癆吐血,連帶至腸癌等,都與金性有關。 陽金性人有義氣,豪爽活潑,敏捷果斷,陰金性人殘忍嫉妒,虛偽好辯,巧言令色,笑裏藏刀。所謂「辣害分辯爭」。金屬秋季,故陰金性像風蕭蕭,雨淒淒,落葉滿徑,一股肅殺之氣,陽金性,則像秋天萬物收成,有凜然大義。 金性,包括一切金屬(金、銀、銅、鐵、錫、鋁,及其他化學元素),因此金性人的氣質也不一樣,有些金屬很響亮,有些不響亮。如黃金,火煉而不變質,代表大義凜然,金能分萬物,善於分析辨別,金屬可以製成刀、剪、種種利器,然厚重輕薄不一,這比喻金性人氣質不同。 先介紹一種陰金性,好悲觀淒慘流淚,以紅樓夢女主角林黛玉為代表。黛玉終日兩眉發皺,未說話先下淚,說話刺激人,好攪情,喜擾人,心裡熱呼呼,外表還裝著冷冰冰,見賈寶玉到來,還說:「二爺,刮什麼風把你吹來啦?」使人難以下台。此種金性喜歡惱人,惱人傷肺,故黛玉患肺結核,終日咳嗽咯血。俗語云:「自古紅顏多薄命」,就形容陰金性女子,性情不夠渾厚,不能容物,缺乏德性,情愛綿綿,但說話好諷刺人,像薄金又薄又尖利,這種人命薄。 另一種陰金性,心狠手毒,像商業競爭社會裏的奸商利徒,手段極之殘酷,非把對方打倒不可。諺云:「凡事當留餘地」,但陰性不留餘地,視人命如糞土,趕盡殺絕。這樣就傷德性,傷元情,因此這類人的晚人不肖。 中國出了好幾位著名的皇后,都是陰金性典型。第一位是漢高祖之元配夫人呂雉。高祖登位後,納了幾位貴妃。某次呂后查宮,到了戚姬宮裏,剛巧高祖睡著,頭躺到戚姬膝蓋上。呂后駕到,戚姬不敢起來迎之,死犯龍恩,然未能向皇后敬禮,也是罪過,使她左右為難,尷尬非常。呂后見狀,嫉火中燒,辣性子來了,「哼」一聲掉頭便走。 高祖醒後,戚姬將情形告之,心情不安。她有子如意,能幹多才,高祖遂封如意為趙王(河北邯鄲),有意廢惠帝(呂后之子)而立如意。未幾高祖崩,呂后早已對戚氏母子恨入骨髓,趁機將趙王召入宮裏,誣趙王晚來奔喪,推出斬首,繼又把戚姬四肢剁去,變成肉團,死狀悲慘,呂后的手段,可謂毒辣無比。 韓信曾要求封為三齊王不遂,某次呂后乘高祖不在,把韓信密召入未央宮內,然後誣他闖宮之罪,殺之滅口。呂后「上能殺忠臣,下能誅愛姬」,殺人不眨眼,就是毫無道義的陰金性人。 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也是陰金性人。從小明敏機智,有權術,善於應變。十四歲,被選入宮中為唐太宗的「才人」,賜號武媚。她利用這個機會,與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太宗崩,她寄身長安感業寺削髮為尼,次年被高宗再次召入宮為貴妃。武則天利用王皇后與蕭淑妃之間的矛盾,對王皇后百般迎合,取得高宗和王皇后之寵信。後來,為了謀得後位,不惜把自己親生女捏死,而誣陷是王皇后所為,高宗遂廢王立武。武則天的統治欲很強,高宗死後,她掌握政權,廢除中宗,改國號為周,自立為帝。這一類的金性人,陽奉陰違,心狠手辣,狡猾奸詐。 清末的慈禧太后,同治皇帝之母,在同治、光緒兩朝攝政四十餘年,推翻康有為建議之新政,殺譚嗣同等六君子,造成戊戍政變,且引起義和團事變,導致國本動搖,人心瓦解,滿清覆亡實本於此。慈禧也是陰金性人,惱在心裡,笑在面上。語云:「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陰金性人,專放暗箭,到必要時,翻臉不認人。這像秋風一起,萬樹落葉,一片肅殺;又如刮骨鋼刀。 陰金性人的妒忌。朱子治家格言云:「人有喜慶,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陰金性人剛相反,嫉賢妒能,見人有厄難,則幸災樂禍,這樣云何存陰德,因此子孫多不賢良。 陰金性人,好佔小便宜。自己不是沒有錢,總喜歡沾人家的好處,因此要戒盜。另一種陰金性人,盜名竊譽,借用別人的好名譽,專做利益自己的事。這一類瞞騙之徒,在現在社會裏很多。 金的性質有多種。悲觀流淚的薄命紅顏,有如薄金,又薄又亮又尖,好惱人。呂后、慈禧之流,鋒利如刃,發出寒光,令人毛骨悚然。亦有滿臉和氣,笑裏藏刀。有一種陰金像小刀,心狹性窄,好露光芒,語氣刻薄,總給你聽兩句閒言雜語,令人心不痛快,到必要時,手段極之狠辣,像辣椒麪,沖到鼻子裏,很久都難受。金性人狡辯,若打官司,你鬧不過他,他可以強詞奪理,咄咄逼人,使你防不勝防,這叫「金剋木」,所以陰金是「辣害分辯爭」。 陽金性則不然。陽金代表元情,盡情盡理,深明大義,體會對面的心情。唐朝張公百慰,全家昇天,此因他元情補上,故愈讓愈樂。鄰里對他百般侮辱,他也甘之如飴。張公發誓要「百忍」,忍到第九十九次時,適巧娶媳婦。當日有一位和尚來化緣,要求住一宿,張公請他到客房,這位僧人偏要與新娘同房。你說一般人怎能忍受?可是張公難忍能忍,讓和尚到新娘房子過夜。次早醒來,發現和尚變成金人。張公明白:這是考驗,這個金子我能要嗎?遂送到廟上為神像。於是有張公「百忍成金」的公案。自此他更相信忍辱,結果全家昇天。在他家裏,貓不吃老鼠,狗不咬人,連禽獸都發揮仁德。因此欲補元情就要忍讓,可以反省一下:讓時心痛不痛呢?必定要樂樂和和地讓。這些無始以來的倫常債碼,不是一生一世積來的,若慳吝不讓,處處佔便宜,將來生個敗家子,敗壞家門。能把錢看輕,就能盡義,元情就足了。 五行性的道理,宜切磋琢磨,才能靈活運用。譬如你是木性人,有同事向你說刻薄諷刺語,像刀子刻到木頭上,令你受不了,這叫「金剋木」。這時你可以「借水逃遁」,把木退一步到水位,柔和不爭,借金生水,水生木,這樣不單不剋,反而相生了,這就是圓轉五行,乃「生剋制化」的道理。五行性,乃後天返先天的妙訣,「能會用者超三界,不會用者苦無窮。」 金能為鋼鐵,能造橋、建房子,這種金不剋人。黃金,是金的精華,不怕火鍊,量雖小而出貴,比喻大義參天,能吃虧,面面俱圓,故陽金性人很會辦事。有「人辦事」,亦有「事辦(絆)人」。人辦事,能令大眾都滿意,掌握大眾的精神。就拿修建房子來說,陽金性人會請大眾都參加,分工合作,用人適當,這叫「人辦事」。陰金性人,覺得人人不如己,唯自己能勝任,大權獨攬,結果苦惱操心,筋疲力竭,這叫「事絆人」,事情把人絆倒了。 會辦事的人,站在事情外面,能與大夥協力齊心,因為他有元情,能體會對面心理。若知己知彼,置身處地,明白對面人的道,然後推己及人,做事保證圓滿。反過來說,若獨斷(金)獨行(木),便成金剋木,終日愁眉苦臉,邁不開步,在自己情性裏犯了金木相剋。故要「配義與道」,將大家的道義元情聚集一起,辦事才能圓滿。 金性主錢,五行業中主商。想明白自己是何種金性,看看自己是否吝嗇就知道。慳吝者是陰金性,慷慨助人者是陽金性。兄弟之間,弟弟屬金(義),哥哥屬木(仁)。古來很多賢人讓產,或兄讓弟,或弟讓兄,不但金木不相剋,反成金木交併,仁義齊家,這種家庭就和樂融融。桃園三結義,立誓「不能同生,但能同死」,就是悌道圓滿,大義參天。 王善人一生從「孝悌」兩字著手,上至大臣進士巨紳,下至販夫走卒,包括收拾廁所、揹媒的,無不心悅臣服。他是莊稼人,不識字,但他篤行孝(土)悌(金),土生金,給兄弟讓產三次,毫無怨言,藉以安慰王母在天之靈。因此他得著陽金的元情,眾望所歸,亦以正氣助人人都能篤行孝悌。 李子和,本來是個揹媒販,生活窮苦,但他被善人之義氣感動,能讓產三次。道德會中,罄產辦學的家庭有一百餘,誓挽世俗頹風,這都是被王善人的義氣所感召。 水滸的一 O八好漢,多數蒙宋公明(宋江)之恩,故投奔梁山。連李逵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粗猛漢子,也對宋哥哥佩服得五體投地。宋公明有義氣,能捨身幫助弟兄們,故享「及時雨」之美號。他能掌握梁山好漢們的精神,所以大家一致擁護他,聽他指揮。在山寨裏的「聚義廳」,是眾英雄聚議處所。 宋江跟誰也過得去,這像北斗星,眾星拱之,因它發出太和之氣,像磁鐵石一般吸引眾星。宋江的義氣,溫暖如春,故在數年光景內,其隊伍之浩蕩,連政府也無法制裁。因此我們要學「及時雨」,所謂「施恩不望報,與人不追悔」,一心助人,不要像放高利貸,盼望報酬,第一念欲助人屬先天,再轉念便落後天。先天能出數,後天墮在數內,左想右想,布施了還後悔,就是沒有義氣。 欲撥陰取陽,處處要讓,真有道義便能過得去。還要從反面找好處,所謂「逆境造英雄」,反面的助力,有時比正面的助力更強。春秋時代的孝子閔子騫,母親早死,繼母偏心,冬天時讓兩個親生兒子穿棉襖,給閔子騫的衣服卻舖著不暖的蘆花。某天清早,父親叫他拉車,閔子騫凍得周身顫抖,其父怒而鞭之,袍破而蘆花絮落地,其父再將兩小兒的棉袍割開比較,方知其妻不公平,不禁勃然大怒,立刻要休妻。閔子騫跪地請求:「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終於感動了父親,把妻子留下來。而閔子騫的繼母,也痛改前非,以後對他像親生兒子一般的愛護。在逆境中能夠找好處,是真陽金。故後來閔子騫在孔子的弟子中,僅次於顏淵,舉為賢人。 金不受火煉,不能成器。故人要從逆境中磨練,逆來順受。佛陀的金身,乃是大仁大義修成的。諸佛的誓願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佛不會跟哪一個眾生過不去,這就是大義參天。諸位宜反省:不要做鋒利刺人的陰金,應該學習「及時雨」之大義:(一)去妒忌,(二)不佔便宜,(三)不爭理、不狡辯,(四)不要惱在心裡、笑在臉上。把這些惡劣的習氣去除,在不好之中找好處,就在出「響亮金」。 水性 水性人體型肥胖,臉形上窄下寬,面色帶黑。行動遲緩,拖泥帶水,生氣時好哭,面色陰黑。水性主北方,家庭五位中,主婦位屬水。陰水好煩人,煩人傷腎,故有腎虛、腎炎、腎癌、腎結石等病,腎與膀胱互為表裏,煩氣大也會導致膀胱炎、尿毒等疾。這種人好酒好肉,房事沒節制。人的婬欲心重,來世轉雞。公雞是交感無厭的。故好色者必定要節制,以免墮落! 水性,就是真柔和,主智慧。人人都有水性,但稟賦氣質不同,有清水、濁水、淡水、鹹水等分別,故水性又分為很多種類。總括而言,有陽(壬)水,陰(癸)水之別。人有智慧,則陽水居多,性情優遊和順。你若無智慧,只要把性情柔和了,自然生智慧水。陽水是沉靜、淡泊、悠閒。是否軟弱無力,凡事無主張,隨波逐流呢?不是!它是識時務,應強該強,應弱該弱。就拿海水來說吧,雖然柔和,但它能載舟,潮渡控制得好,不會泛濫。 從柔生剛,要剛柔並濟,缺乏真柔之剛,則強暴野蠻,而非智慧。 陰水是魯、愚、蠻、渾、橫。不但愚魯、遲鈍,遇事退縮,多憂多慮,且野蠻橫不講理。這種人如泥坑死水,臭不可聞,不但他好煩人,旁人遇著他也討厭,又像瀘水,有瘴氣,嗅之能傷人致命。這種人一生造罪。 「西遊記」裏的豬八戒,就是陰水典型。故觀音菩薩予以法名「悟能」,要他悟徹能持戒律之理。豬八戒,要謹守八戒,第一戒色,因他生性好婬,色戒不了,婬蕩不節,將來要墮無間地獄。《地藏經》上說得清楚,在這地獄裡,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擠得毫無空間,苦楚相連,碓磨鋸鑿,剉斫鑊湯,熱鐵澆身,飢吞鐵丸,渴飲鐵汁。經千百億劫,迄無間斷,故稱「無間」。諸位,若犯婬業墮無間地獄,則萬劫不復,可不懼哉! 或有人說:「這些地獄情景,說得太虛無飄渺,我又從未見過,不足之信也。」你不信,可以到醫院的中晚期病房看看,在那裏的病人,無不身懷惡疾,號哭慘叫,驚天動地,簡直是人間地獄,有一種病人,患肌肉壞死症,痛不能忍,全身呈紫紅色,就是稍一轉身,則每個毛孔,每個神經,無一不劇痛無比。這豈不是無間地獄,在人間已活活現形嗎?因此,你有什麼性,就造什麼罪,就患什麼病。這些病,等於在陰間受刑一樣。 道家云:「鍊精化氣,練氣化神,鍊神還虛。」精氣神是自性三寶,能修成戒定慧三無漏學。欲保持真精不散,必要持戒。自古十三、四歲娶妻而活到七、八十歲的人很少,因其喪元氣太甚,保持真精不散,才能生真陽水。故「自家水」,謂之「藥」。 元精應保持到什麼程度?古語云:「聖人之心,如珠在淵;凡人之心,如瓢在水。」明珠沉下淵底,靜深不動。聖人收攝身心,保養元精不洩,故能定得住。凡夫則心神動盪,如胡蘆瓢在水上飄浮不定。剛把它按下,它又浮上來,人心浮蕩,皆因不持戒律故。既不持戒,則不能生定力,更不要說慧力!人罵你,你可以忍;幹活吃點苦,你可以忍。但美色當前,你能持戒不動心,非有真功夫不行。人一動念,就有因果,婬心一起,必受其累。真正持戒,能斷因果,超輪迴。把一切男女視為自己父母兄弟,至親骨肉,就不會起邪念。即使男女雙方不講話,但心念不能控制,又有何用? 凡夫有肉體,便是罪障,便是負累。故要發大心,在塵離塵。王善人稱之謂「橫超三界」,就在火宅中修成,這叫「火中栽蓮」。這樣修鍊容易嗎?當然不容易,得要看破慾念,立大志。匹夫一立志,並可參天地。 中國自古以來,出了很多節婦。守孀不容易,須立大志願,堅決持戒,也就是保持元精。在道德會有一位劉清節校長,廿一歲夫亡,便堅決守孀。其家婆屢勸她改嫁不從,想把她賣了(當時寡婦賣得值錢)。於是設計,與一個漂亮小夥子約好,叫他偷偷溜到家裏來,婆婆借故出外,令他們兩成其好事,令媳婦破節,當天吃完晚飯,清節到庭院洗碗,小夥子乘其不覺溜進屋子裏,婆婆遂離去。清節踏入家門,見小夥子坐到客廳,不見了婆婆,心知有詐。於是站到外院,等到將近天明婆婆回來,她才進入屋子。 清節知道婆婆欲逼她破節,於是將官粉(女人化粧的臉粉)混到水裏喝了,躺在炕上等死。剛巧其叔叔來訪,她在炕上發高燒,喘氣道:「叔叔請給我打一點涼水喝!」其叔父到井邊掏涼水回來,清節喝後,盡把官粉吐出。叔父見狀,非常驚訝。清節含淚訴說經過。其叔父說:「我把你接回娘家,你在家裏可以守節!」 民國初年辦學,叫做「勸學」,不收學費。清節遂入學就讀三年,繼而做老師,最後做了小學校長。她人長得很標緻,做了校長三十年,受到教員及學生一致尊敬。在道德會我倆很投機。她曾對我說:「翼屏,你在外邊『勸道』很好,你很天真無邪。至於我二言概之:盡節容易守節難。當年我喝了官粉而殉身,尚且容易;守節四十年則很不容易。在我學校裏,與我年齡相等的教員有四十餘人,大部份是男人。我一生未敢看男人面,年輕時尤其嚴肅,不茍言笑。婬念萌起,始於其目,我不能一笑而令對方起邪念。現在老了才稍敢放肆,放大眼界。」 劉校長的精神多可佩!她雖然不茍言笑,但辦事精勤,與人人融洽相處,這就是持戒守住元精。所謂「受戒容易,守戒難。」我們這個肉軀是個罪身,七情六慾之罪藪。一般人被氣稟所拘,物慾所蔽,對境不動心不容易。要學聖人,如珠在淵,靜深不動,才能生出大定力。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遊於左而目不瞬。」能定到這個境地上,就是大定,亦是大慧,能生真陽水。王善人一生不識字,但他至誠明道,開大智慧,因為後得著真陽水。 人能真認不是認到底,就生真陽水,百病自消。別抱屈,抱屈是陰水,總覺得不知足,滿眼淚水怪可憐,其實自己不明理。這樣的陰水不能養萬物,兒女也不好,因為水不清的原故。水本來善養萬物,但若用鹹水、髒水、臭水去灌溉草木,焉能長養萬物?必要把陰性翻過來,像水一般隨方就圓,和和氣氣,才能生真陽水。 真陽水能洗去一切髒點,真認不是,能把對方感化了,把對方的心也洗乾淨了。你總覺得人對不起你,就很煩燥,你覺得自己對不起人,自然不起煩惱。要找好處,認不是。找好處,生響亮金;認不是,生智慧水。王內善人(白守坤)被推為模範教師,因她致力教育。三十八歲時,王善人送她上學讀書,畢業後回來幫助辦女學,為發起老師。她一生賢孝,鞠躬盡瘁,若學生不聽話,調皮搗蛋,她在課室裏跪著自責:「是我沒德行,沒好好教,所以學生不聽話。」每次誠心躬自剋責,把學生都感化過來,勤奮向學。王善人一生德性大,故家眷皆是賢人。白守坤為典型賢妻良母,其外弟白勤、白儉被國家獎為「孝子悌弟」。聖人都能認不是,要認得真了,不能假裝或勉強。認得不真,對面過不去。真認透了,對面就過得去啦。 王善人長瘡癆十二年,到三十五歲那年在宣講堂聽「三娘教子」,頓悟賢人爭罪,愚人爭理,乃大笑曰:「怪不得我生瘡癆,這麼多年來我專找人家毛病,我是個愚人呀!」在煮一餐高梁米的光景,顏色頓變,往回家走,一面走一面審問自己,真正認錯悔過,頓悟從前皆非。第二天起來,覺得肚皮癢,再看看長了十二年的瘡癆,在一夜的功夫竟結了疤,三天後完全好了。因為撥陰取陽,真認不是,病就好了。病好後他的性情有所改變,後來就明心見性了。 王善人生真陽水,開大智慧,對學生們有如慈父,給我們指出明明白白的正路,也願我們人人開智慧。當時開性、化性的人很多,更有一些「講病」如神。無論人有什麼病?來人是什麼性?造什麼罪?其中因果,他一目了然。 我有一位張老師,講病非常靈驗。某次海軍司令的第三姨太太來找他看病。這個女人得了奇症,子宮外孕,胎盤夾在輸卵管裏,生產時會大出血,有致命危險。張老師看她一眼,便說:「你想想,那一個人臨死時握著你的照片?」這時三太太流淚了,說:「我十八歲時,與一位同學戀愛,戀愛了三年,後把他拋棄,嫁了海軍司令做姨太太,男同學失戀後非常悲傷,後得肺結核,死時握著我的照片…。」張老師說:「現在這個冤鬼向你要命來了!」三姨太太說:「該怎樣辦呢?有挽救方法嗎?」答曰:「你必要發大心,把你的財產全部豁出來,才能贖罪。所有首飾、金銀財寶,要拿出來做善事,否則你這個冤孽不能解。」 可惜,人就是捨命不捨財,這個三姨太太始終未能豁出來,後來果然輸卵管爆了大流血死亡,送到醫院搶救不及而夭亡。五臟之中,腎臟屬水,凡是兩性之間虧了道,缺德,都會生病。諸如虛癌癱痿,性病,種種生殖器官等症,皆與陰水有連帶關係。五倫之中,夫婦之道屬水。家庭五位中,主婦位屬水。五行業中,商人屬水。佛家五戒中,酒戒屬水。水性人好酒好色,喝醉了綿纏胡攪,故必定要力戒酒色。道家五元中,水屬元精。陰水人好色,又好煩人,故損傷元精,才會生種種性病,譬如近年傳染為患的愛死病,基於同性戀,這就是敗壞倫常,缺德造業,才惹來這種的惡疾! 悲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吾人豈敢傷天害理耶?大家都不知將來怎樣死。必要到臨終最後一剎那,才知道這個人一生究竟是什麼一回事?所謂蓋棺論定,一個人的品格、修行、罪業,統統在臨終一剎那算賬了。因此,修道人豈敢舉心動念?一念之差能令你永失人身,何況明目張膽去任意胡為?人想五氣朝元,精神上絲毫不敢毀傷。孔子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眾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怎敢做缺德的事?就算人不知,還有司過之神,每天將我們的善惡記錄得清清楚楚。因此,若萌一念之差,快點認不是,把它翻過來,才生真陽水。能一念也無差錯,元精始得保存具足。自性三寶精氣神充足了,始得成道。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願諸同人堅持大道,守身自愛,庶幾毋辜負師長的一片苦心,亦無愧於天地,無愧於父母焉。
推薦閱讀:

五行、天乾地干、五行相生相剋
(10)梅霞道人五行精紀卷十五論祿(5)
婚姻不順,自己如何化解調節
命中五行缺失的補救措施

TAG:五行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