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家教2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素質和教養,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財富觀。它是一個家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處世方法。好的家風,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長的保證,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正能量。下面我來講講我的家風故事:
人生五倫孝為先
孝敬父母是人類最樸素最基本的情感,孝敬父母是創建和睦家庭,進而創建和諧社會的關鍵。在我的記憶中,父親背爺爺上墳的情形總會不時浮現。那時我剛上小學,我們一家去給太爺爺上墳,山有些陡,爺爺的腿在抗戰時期受過傷,加上他年近70,沒法再爬山下坡,父親就背爺爺。我上五年級時,爺爺還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等你爸爸媽媽老了走不動時,你可要背你他們呀!」爺爺奶奶生育孩子多,子女成家後,他們獨自生活,幾個兒子共同贍養。在兒媳婦中,我母親最孝公婆,他們穿的布鞋和鞋墊全是母親做的。逢年過節或平時家裡有好吃的菜,一定叫上爺爺奶奶一同吃。如今父親和母親也年過70,我隔三差五回去看看,給他們洗洗衣被,收拾收拾屋子。如有病痛,我和妻子就送他們去醫院。我常想,父母年輕時不但要撫養我們成長,而且還搞家庭建設,吃了不少苦,現在我們應該孝敬他們、讓他們安度好晚年。我的女兒現在讀高中,每個星期也都會回去看望爺爺奶奶,樂得兩位老人心裡甜蜜蜜的,誇孩子懂事、省心。
飲水不忘挖泉人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感恩使我們在困難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我上小學在農村,那時家裡窮,父親的工資低,母親一人在生產隊「苦公分」,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孩子在撫養,加之還蓋房子,真是苦夠吃不夠。蓋房那會兒要請人,村民們很樸實,也體諒我們不收工錢,父親過意不去,經常幫人做農活,比如收糧、做事宴、拉運農資,有時幫人家寫信來給予回報。
我參加工作後,家裡的日子有了好轉,母親時常提起困難時幫助、支持和關心過我們的那些人,她常念叨:「蓋房時三叔和大哥幫抬石頭,李大爺、衛國叔幫砌石腳,二姑父趕著騾子幫馱瓦並且還資助我家大米……」這些年來,父母住在城裡,雖然他們年紀大了,但仍然進行著能力範圍內的感恩,李大爺病了癱瘓在床,回村裡看過幾次;二姑父的大兒子生病住院,又找醫生又送飯;六哥的小兒子考上大學,回去祝賀……知道村裡有人來看病住院就主動去探望,村裡誰家進城辦事,需要幫忙,他們儘力而為。
奢者狼藉儉者安
勤儉節約是一種公認的好習慣,更是一種美德。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只有勤勞、節儉日子才能過得好,安逸享樂將一事無成。父親在單位上班,母親在農村,家裡的所有農活都得母親一人扛著。記得在生產隊勞動時,母親為了多增加公分,包挖過一畝多豆田。因豆田很硬,難挖,所以大多由壯年男子或耕牛來犁公分就高,可由於公分高,母親一個女人家,天還沒亮就去挖,直到天黑才回家。家裡第一次蓋房子時,部分石頭是母親利用生產隊勞動之餘的早晚到村後的石場背的,她能背的就背,背不了的請人抬。農村土地承包到戶後,母親特別高興,因自家的承包田,自己作主,不受制約,該種的種上,管理跟上,她種的莊稼年年豐收,從此家裡就有了吃不完的糧食。浪費無底洞,坐吃要山空」、「粗茶淡飯、細水長流」是母親時常講的一些諺語。父母穿的衣服基本是我買,因多年來他們形成節儉習慣,認為不破不漏就行,不必有多好,乾淨就行,有時我們不穿的還拿去穿,說是扔了可惜。用破了的床單、被套,母親「改造」後繼續用。一天吃不完的飯菜,第二天接著吃??我對父母說:如今家裡生活條件好了,該是享受的時候,不要過多節約,該穿該吃的都不缺。但他們仍然很節儉。回想父母從30歲起到60歲,在農村老家蓋過兩次房子,城裡買了一套住房,不靠勤勞、節儉,拿什麼蓋?
父母勤儉的好習慣不僅影響我,也讓我的下一代受益。我的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只用過兩個書包,初中三年學校統一定製的校服就買過一套,畢業時我數數上衣的補丁共有三個,左右肩各一個,恰好是背書包的位置,袖子上一個,都是妻子用同色面料從裡面添補上的。每月生活費約400元,錢不亂花,她的理由是:自己是到學校求學的,不是去比吃穿,再說,那用的可是父母的錢。
姓名:張軍
單位:運管所
電話:18635432868
推薦閱讀:
※居家風水之卧室風水
※揚波詩社詩家風采第008期
※家風家訓
※「順風順水」的家風水
※20、搬家風水不好會致感情差 zejiri.net 擇吉日網
TAG: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