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剛經講記--下篇:於心如實知見(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一切法皆無實無虛)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這是須菩提第二次問佛:「應怎樣安住?怎樣降伏其心?」為什麼他問了又再問?

本經開始時,須菩提問心要如何安住,如何降伏?佛開示應先離一切相而發度眾生心,然後心不住相而修,修行的重點是六波羅蜜,所對的境界是色、聲、香、味、觸、法,因此要以正念正智的清凈心來離一切諸相,即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菩薩能在六根里正念正智地無住生心後,應進一步看清生滅的心與境界的幻相,此時,菩薩再也不被六根所知的境界所迷惑,不再以六根所知的無常、苦、無我為實相。於苦、無常、無我的心境幻相中不再執取而心無所住就是實相嗎?真正的實相是什麼?所以須菩提明知而再度問,菩薩已經能無住生心後,下一步要如何安心?這時佛開示的重點不再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了,而是告訴菩薩「一切法皆是佛法」,即一切法皆是覺,即一切法即是心,即心是佛,皆真實不虛。所以下文說「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又說「此法平等無有高下」。原來一切法、一切心,即真如無相,法法平等,無凡夫可得,無佛可得。此時見到心亦不可得,再也不依正念正智,也不必無住生心了。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佛告須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發心要成佛,應當發這樣的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實際上沒有一個眾生得到滅度。」所有的菩薩發菩提心時,都發願要度盡一切眾生,當菩薩成佛時必覺悟到沒有眾生可度,如果還有一個眾生可度,那他還沒有成佛。為什麼呢?因為成佛必須離一切相。可是我們認為現在還有很多眾生沒有解脫,是否佛並沒有度盡一切眾生?不!那隻不過是你的某一些迷惑的心念說「我是眾生」。佛覺悟到心、佛與眾生皆在覺中,都是法界心的顯現罷了。一切法即是心法,法界心本在覺中,即心是佛,所以沒有眾生可度。如果菩薩還有眾生見,那他需要繼續修行。

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如果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不是菩薩。為什麼呢?因為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法,叫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實無有法」中的「法」是指心。就是說,沒有某一個實在的法在發心,沒有某一個實在的人在發心,沒有某一個實在的心念在發心,發心是眾多心配合的因緣幻化。但是我們認為有發心的法、人、心等。實際上無人我等相,亦無我的心在發心,是迷惑者認為有此心此事。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前面已說明沒有法為發心者,此處說沒有某一個實在的法證得菩提,沒有某一個實在的人證得菩提,沒有某一個實在的心念證得菩提。因為菩提不從修得,萬法本具足菩提智慧,法界的顯現就是智慧的微妙顯現,證得菩提只是智慧的微妙顯現,所以證得菩提時無人、無法、無菩提、無證、無得。

如來——釋迦牟尼佛自稱,在燃燈佛所,有什麼實法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說:「沒有。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迦牟尼佛的過去世——善慧菩薩在燃燈佛時,已經證悟第八地菩薩果位。以菩薩修道來說,八地菩薩已經圓滿一切利生的功德,此時只須達到智自在、業自在,等待因緣具足,就能圓滿佛果。

當善慧菩薩供養燃燈佛後,佛為他說法,他很清楚是心顯現一切,馬上證悟第八地,正是因為第八地的修行功德,所以他一聽完法後,就有神通,立刻飛上天空。如果他執著虛妄心境為實有,是做不到的。

觀世音菩薩於千光王靜住如來佛所,聽聞大悲咒,即刻從初地立超第八地;我們不知道聽了多少遍大悲咒,更不知道念了多少遍,卻都沒有成就。法無高低,同樣一句佛法,不同智慧的人覺悟不一樣,所以你要到處去尋找更高的佛法,是愚痴的行為!每個人得度的因緣不一樣,有些人是因為這個佛法得度,有些人是另外的方法得度,所以應該去尋找適合你修行的法門。但是千萬不要認為你所修的法門最無上最好,法門是沒有高下的。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如是!如是!不但善慧菩薩在燃燈佛所什麼也沒有得到。」就算釋迦牟尼佛成道時,也不因為得到某個法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成佛也無所得。修道是放下執著,即煩惱減輕,看清楚了,就能放下以前的迷惑執著。當煩惱的包袱放下,心越來越清凈,身心越來越自在,就能覺悟了。千萬要記得:覺悟是內心什麼也沒有得到,有所得必定是先得到我慢的煩惱。

如果佛所說的一切佛法都要學,學了這個宗派、再學那個法門,就以為自己精通佛法,那樣就錯了!那隻會使你的腦袋越學見解越多,甚至有人還想把不同的佛法見解圓融起來。修道猶如出遠門去未到過的地方,若行李太重就無法上路,學佛法是為了修道,可是學太多宗派的道理與法門,結果只成為佛學博士,愛檢驗佛學上的是非而無法一心修道。像我為了應付信徒聽聞了各佛學派系的疑問,必須學會佛滅後各宗各派的理論,這些(凡夫覺得合理卻不一定合乎佛法的)理論被學者認為是佛學的一部分,在佛學院讀幾年也未必讀得完,這樣學佛法越學越苦啊!佛不是如此教導弟子的啊!所以,修道時千萬不要貪心想要多聞各宗派的佛法,聽聞了太多宗派的道理之後多數人會迷失,不知道何者可信,於是認為此生不可能修行了。

修道時要聽聞怎麼樣的佛法呢?要誠心向修行人求法,不計較宗派、學問或法的高低,只要聽聞「我當下能夠修學與受用的佛法」,必須修了覺得煩惱減輕,身心愉快,這樣必然會再去聽聞,聽聞了再修。不是學會游泳道理才下水游泳,同樣的,不是把佛法學完了才去修行的;沒有老師指導而自學游泳,多數會溺斃;沒有老師指導而去修行,多數是誤入歧途。不要認為我精通佛法,就不必老師教導了。

游泳健將不一定能把游泳技術說清楚,同樣的,修行有成就者不一定通曉一切佛法。所以,在佛學院畢業後的同學們,別以為自己精通佛法,看不起一些不會說法的修行人。修學佛法不以博學為智慧,佛從來不曾要求弟子「學完」整套佛法才去修行。學法以身心輕安自在、增長解脫知見為目的,所以佛教不是以你錯我對的法為正法,是以令身心輕安自在、增長解脫知見的法為正法。修行是先學會修法,修了覺悟實相,最後心中於法無依無靠的一無所得。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佛說:「若有某個法,如來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也就不會給我授記,說我在未來世中當得作佛,號為釋迦牟尼。因為實在沒有一個法(佛),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燃燈佛這才為我授記!」

所謂授記,是當菩薩行者修到具足成佛因緣的時候,就會遇到佛來清楚地告訴他,將來在什麼時候,在哪個世界成佛,佛號叫做什麼,弟子有多少,在世多少年,正法、像法、末法多少年,父母種族如何,上首弟子是何人等。被授記者都是已證悟的菩薩,其成佛的因果勢力已決定。然而,佛也為回小向大的阿羅漢預先記別,以堅定他成佛的信心,以策勵他勇猛精進地修菩薩道。

任何菩薩在成佛之前,都會有佛為其授記,燃燈佛授記善慧菩薩將來成佛,名號叫做釋迦牟尼佛。當善慧菩薩被授記時,他沒有得到任何法,而是覺悟到一切法都沒有差別;眾生、佛平等,都是心的作用。而燃燈佛也沒有東西可給善慧菩薩。禪宗祖師的授記是以心傳心,也是沒有東西傳給弟子的,能夠給的都是無常的生滅法。就是說,祖師衣缽相傳,只是要讓後人生起信心罷了。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為什麼實無有法可得而成佛?「如來」就是不動而來,佛在世間出現,是沒有所謂來去的來。為什麼呢?因為「諸法如義」,即沒有法在動轉。

動轉是我們眾生的妄心分別造成的,比如看電影,銀幕上的光影閃來閃去,有人物情節在動,其實光不曾動,也沒有人在,是膠捲在動。這個世間的一切現象,也是如此,執著的妄心是膠捲,六根是放映器材,六塵是燈光,六識是觀眾。但是我們認為世間的一切現象真的如我所知所見,不但認為我來世間,也認為有佛來世間。而佛告訴我們:諸法如義,即一切法本來沒有動。然而,你卻看到佛來人間,所以佛又再為我們解釋:如來是諸法如義——不動而來。乃至諸法如義所以「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為釋迦牟尼佛授記」,所以: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凡夫所見只是以妄心分別眾緣的結果,這凡夫、妄心分別、眾緣等的一切法都是心的顯現,然而凡夫卻以為真實的看到佛、看到人、看到……知道釋迦牟尼佛、知道天地、知道……所以當凡夫聽到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肯定不能接受這句話。佛證悟一切法就是心的顯現,沒有一個法不是具有覺性的心,心佛無二,所以一切法皆是佛法。

當你觀看電影,銀幕上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光影在閃爍而已,不是銀幕上有某個東西在動。當你觀諸法時,所看到的六塵境界是心的顯現,不是有外在的法在動轉,一切法是心無差別的顯現,皆是具有覺性——佛法。當迷惑的凡夫心迷六根時,見到一切皆是生死流轉、不自在的。其實不清凈六根所見不清凈的一切,也是清凈法界心所顯現。佛為羅漢說是涅槃寂靜,為菩薩說是法界所顯現,為凡夫說是業力報應的顯現;為小乘人說是五蘊、十八界的作用,為大乘人說阿賴耶識瀑流,說空性,說佛性,說如來藏,這種種善巧依眾生的根性、智慧高低不同而開示各種名稱,都是為了說明:法界心、如來、眾生等諸法皆一如,即諸法如義。

經文很清楚地說「一切法皆是佛法」,即一切法皆平等、清凈、皆具覺性、皆是佛性、皆心所生、皆無性相、皆無生滅相、皆涅槃相、皆如如不動。一切法皆具上述法性,所以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其中無實無虛,佛是如義,眾生亦如義;當菩薩證悟諸法如義時,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滅,此時菩薩覺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佛者即諸法如義,所以佛性即諸法如義。佛性即覺性,一切法皆有覺性,所以一切法皆有佛性,但不是一切法能成佛。曾經有位法師說:「一切皆有佛性,有情無情皆能成佛。」其見解是「因為有佛性才能成佛;反之,就不能成佛。」當時我指著一堆牛糞問:「這堆牛糞有沒有佛性?」他回答:「有!」再問「它能成佛嗎?」他遲疑了一下,說:「成。」我接著說:「我把它分成兩堆,哪一堆先成佛?」哈哈,這回他迷惑了,知道嗎?佛法不可以亂亂聽,亂亂學。請弄清楚: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指一切都是法界心所顯現出來,所以都是佛法——覺性的流露,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東西了。如果你認為有眾生、有佛……這個是這個,那個是那個,這個不包括在那個的範圍里,於是就有成佛與未成佛的法,這些都是迷惑者的看法,不是佛所說的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果你學到的佛法是從不清凈轉成清凈,從凡夫修成佛,這些全是凡夫法;凡夫法有高低、染凈、凡聖等不平等的法相,這是佛隨順凡夫而說的佛法。清凈的佛法是法本無相,無相法平等無高低、染凈、凡聖,即一切法皆如義,皆是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佛進一步說,所謂一切法——種種幻化的法相,其實全是無相的諸法如義,即真如法性——非一切法。所顯現的一切,同是一心法,無有一法在另一法之外,每一法皆是圓滿十方的一心法界,其中沒有差別,即諸法如義。如此諸法如義的一心法界,佛說即非一切法,為了宣說的緣故,是名一切法。菩薩如此覺悟一切法如義,遠離空有之見,不見有一法何來「自性空」;不見有與無,故非「緣起有」,亦非「假名有」。佛隨眾生而方便開示有相的緣起法相與無相的真如法性,這一切是全體一如的覺性顯現,所以說「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並非指根塵識的緣起性空,亦非離根塵識的性空唯名,而是一切緣起法皆一如不可分的實相非相,既非緣起相亦無相可名。此處「非一切法」是諸法一如之義,所以上文說「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推薦閱讀:

論《金剛經》的中道思想
雲中的世界
《金剛經》的受持功德與心得
《金剛經》系列開示 72
金剛經開示錄第7課

TAG: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