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慵懶」可不好,艾灸讓你的血液動起來!
經絡不通百病生,補什麼都沒用。不一定要吃藥打針,因為每個穴位都是一味中藥,每天學點經絡穴位小知識吧!
人的血液暢通,身體才能健康,就好比河流里的泥沙或是人們亂扔垃圾,就會導致喝到堵塞,不能正常流動,而血液也是如此。如果血液處於高凝狀態或是血流遲緩,血管壁不光滑,就會導致瘀血阻滯,血液流通不暢、阻滯就會成為你健康的隱形殺手。
很多女性在月經來的時候都有血塊、月經的顏色偏深,甚至是嚴重痛經,備受折磨。中醫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這只是因為你的血液變的「慵懶」、不通暢了,也就是血瘀的表現。
經絡堵塞,經氣運行不起來,就會導致血瘀,從而形成各種疾病。簡而言之,生命就是氣血的運行,氣為萬物的主宰,一切疾病皆因氣血出了問題。氣虛、氣鬱、血虛、血瘀……萬變不離其宗,解決了這些問題,則病自愈。
氣是血的發動機!「氣」 為生命之主宰,「氣復返則生,不返則死」,說明「氣」在生理功能上的重要地位。「百病皆生於氣」,說明「氣」之與病密切攸關。如「氣有餘便是火」,「氣滯血瘀」,「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等,故氣虛、氣實、氣滯均可引致疾病,失治則成難病。
據此,調理內科雜症往往可以獨闢蹊徑,取溫運陽氣、調氣、降氣、利氣、升氣諸法治療難病而取效,這裡討論一下溫運陽氣!「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為生命所系,溫陽可使危病復甦。
此法用之得當,可改變正邪關係,而艾灸就是溫運陽氣的不二選擇!曾經有位灸友患慢性鼻炎,屢治不效,遍服蒼耳子散及多種成藥,病情毫無緩解的趨勢,終日鼻塞流涕,後改用艾灸,一舉而定,從未複發。(取穴:印堂、迎香、鼻樑、太陽、合谷、肺俞)
淤血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一般而論,凡離開經脈之血不能及時消散和瘀滯於某一處,或血流不暢,運行受阻,鬱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都叫血瘀。常見原因:氣滯→血行不暢→瘀血(氣滯血淤);氣虛→運血無力→瘀血(氣虛血淤);血寒→寒主凝滯;血熱→血受煎熬;濕痰阻遏→脈絡不通→血瘀。
並且一般因瘀致病的叫「血瘀」,因病致瘀的叫「瘀血」;先瘀後病者為病因,先病後瘀者為病理。然而這種區別並沒有重要的意義,所以統稱「瘀血」。體內瘀血阻滯常表現為身體特定部位的疼痛,痛處固定,以刺痛為主。
血瘀症的主要表現有哪些?1、頭痛、頭暈、失眠、健忘;
2、胸痛、胸悶、心悸;
3、肢體發涼、麻木、疼痛;
4、女性月經不調、痛經、月經有血塊等。
5、面色發黑、黑眼圈、色斑;
6、口唇、舌頭顏色紫暗;
7、皮膚乾枯、粗糙、脫屑、瘙癢;
9、體內有腫塊,疼痛且長期不能緩解。
調暢血氣是治病的基本法則!
《普濟方》云:「人之一身不離乎氣血,凡病經多日療治不痊,須為之調血」《醫學準繩》曰:「夫人飲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滯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 都指出瘀血與疾病的重要關係。
《黃帝內經》:「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人類之疾病,大凡都與經絡有關。人體經絡是人的生命線,它維繫人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是中醫處病之根本,而通經絡、調氣血即是治病養生之關鍵。
可見古人早就肯定了調暢血氣是治病的基本法則!
艾灸讓你的血液動起來!艾灸具有雙向調整作用:「艾葉味辛、苦,性溫;歸脾、肝、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我來說這個可升可降,就包含了,艾葉可以止血活血,它具有調理的雙重作用。
所以當你淤血,瘀滯,寒凝,氣滯的時候,艾灸可以幫助你疏通;幫助你消融;當你需要調養的時候,當你宮寒不孕,心腹冷痛的時候,他可以幫助你溫經散於,調整體內環境。
這就是艾灸的雙向調整作用,對於氣血的調整是很有效的。
活血化瘀取穴:
1、膈俞
2、神闕、氣海
3、曲池
4、合谷
5、血海
6、三陰交
7、太沖
艾灸方法:艾灸盒灸或懸灸,肢體每穴15-20分鐘,軀幹每穴30-40分鐘,循序漸進的延長單次艾灸時間。
艾灸不可天天進行,建議一周內需休息1-3天,根據各自的承受力以及感覺來定,感覺不易上火、感覺不燙、感覺舒適,都可適當提高艾灸頻率。
ps:以上穴位艾灸一兩次肯定是看不到什麼大效果的,要堅持。
⊙版權聲明1:本文視頻為【艾灸祛百病】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買當年艾絨卷的艾條放三年後再用和直接買三年艾有區別嗎?
※艾灸可以治病嗎?
※聽說艾灸的手法有好幾種,我想調理脾胃,不知道哪種灸法最好呢?
※艾灸療法的治病機理
※立夏到,冬病夏治的艾灸妙招,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