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試論太極拳的修練工程

試論太極拳的修練工程 --馬虹

導 言 傅大慶同志幾次盛情邀請我來北京傳拳,我一再表示實在不敢當。因為北京這個地方有許多前輩和師兄弟在這裡教拳,我怎麼能來這裡濫竽充數』後來傅大慶同志又提出「就在我們解放軍報社大院內部傳授,概不對外」。盛情難卻,感謝大家的信任,我還是來了。也好,這套拳我是文革動亂期間從北京學走的,今天又到北京傳授,也叫「完壁歸趙」吧。但沒有想到來了這麼多朋友。許多外地學員也聞訊趕來。 經過11天緊張的教學活動,主要向大家講授了陳照奎先師所傳授的陳氏家傳大架、老架、低架太極拳第一路(83式)的動作分解、技擊含義及其基本原理。最後,大家給我又出了一個題目,讓我再講講從長遠來看,怎樣深入修鍊這套拳?怎樣把它練好練精?為此,今天我再把個人30年來練習、傳授這套拳的一些體會,向大家做個彙報,供同道們參考並希望予以批評指正。 陳氏太極拳歷史比較悠久,內涵比較豐富,確實是理精法巒,博大精深,尤其是陳照奎先師傳授的這兩套拳,一路83式和二路71式(又名炮錘)大家公認是當今太極拳中的正宗精品。我們練的這套拳是武術,但它又不僅僅是武術,也是健身術,但它又不僅僅是健身術;我說它是一種完整的人格修鍊術,它不僅鍛煉人的體格,而且在人的性格、品質以及人的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可以得到修鍊。所以它是一種文化,是一門科學,或者說它是人體科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巴甫洛夫說過:「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我們這些熱愛陳式太極拳的同道們,要想練好這套拳,就要下功夫,同時也為周圍人們的健康,說大了,也為人類的健康作出應有的貢獻。修鍊太極拳,有些人說,分作「五層功夫」、幾層功夫等等。可以作參考。但是,它不像學習文化課那樣一學期換一種課本,比如,學了大代數就不必再去學小代數。太極拳修鍊的階段、層次,可分又不可分。根據我個人30多年來學拳、練拳、鑽拳、悟拳和傳拳的體會,必須從六個方面下功夫,但這六個方面不一定分作幾層,而是必須互相交替,反覆修鍊的六個內涵,即:一日規矩,必須懂得拳架的種種規矩,「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離婁上》);二曰明理;三日知法;四日懂勁;五曰功力;六曰神韻。  要練好拳,這六個力面必須都得到應有的修鍊,要反覆修鍊。把這六個方面機械地分成兒層、幾段並不科學。比如規矩,我學拳已經那麼多年了,現在還要翻來覆去地看老師的拳譜,看學拳筆記,每教一次拳還要看拳譜。嚴格把握每一個拳式每一個動作的規矩。 規矩和其他幾個方面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當然,某一時期的訓練可以側重某一方面。只有這六個方面的修鍊目標都達到了,才可以說完整地掌握了一套太極拳。所以,我稱之謂「六合一」修鍊工程。這樣的提法不一定準確,只不過是想給大家提供一個鑽研、修鍊的目標和思路。 一、規 矩 規矩主要是模仿外形,使自己有一個比較規矩而地道的外形。比如拳架子,只有外形練得規規矩矩、地地道道,才能順利地、不斷地充實它的內涵,才能保持傳統拳藝的固有風貌,才能為自己日後深入持久的修鍊打下一個可靠的基礎。比如房子沒有蓋好,框架結構沒有搞好,就說不上內部裝飾和傢俱布置。「豆腐渣工程」說不定哪一天就塌了,還講什麼充實內涵。 拳架子是代表這套拳的獨特風格風貌的一個外在表現。它的拳式、動作,都是前輩幾百年來從哲理、兵法以及實踐中用心血提煉出來的。所以不可忽視拳架子。有些人開始不大認真練拳,練了多少年還是稀里糊塗,甚至隨意改變拳式,談不上規矩,這種情況很多。我的學生里也有這樣的,練得很早,學得很快,但過了幾年再見面一看,拳打得已不像樣子了,就是因為開始沒有打好基礎。 陳式太極拳特別講究拳架子的規矩。陳照奎老師常講:「(這套拳)內涵很豐富,動作的分解很細膩。它的手形、手法、步形、步法以及身法、眼法、纏絲法,都有比較細膩的要求。」當然還有每一個動作出手落腳的方位、角度,都要準確地到位。他常講要做到三個到位:動作到位、勁力到位、眼神到位,或者說意氣力三個到位。還有,練太極拳的一些基本要領也必須體現在每個拳式、每個動作之中,比如:虛領頂勁、上身中正、開合相寓、虛實互換、沉肩墜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輕沉兼備、丹田帶動、剛柔相濟以及臀部的左右翻沉、倒換重心的檔走下弧等等.基本要領都要體現在每個式子、每個動作之中。在學拳過程中,要老老實實按照傳統拳諧練習,不可隨意改變傳統套路中的大小動作,不要自作聰明,不要把某些套路中不合理的動作揉進來,以保持傳統拳的固有風格,保持其「原汁原味」。所以,我奉勸大家要老老實實繼承傳統拳的種種規矩,外形不能亂變,動作不能亂改,它的內涵需要我們不斷充實,不斷提高。有人建議(也是好意),為了普及傳統套路,要我編一個容易接受的套路,我說我到死也不於這件事,我就是老老實實按老師怎麼傳的就怎麼練。套路不變,但對它的內函的理解、挖掘、認識,逐漸加深、逐漸提高,這是修鍊傳統拳的正確方向。要練傳統套路.對傳統套路的外形不要輕易改變,傳統傳統,它就是因優秀而傳。有人講:「傳統者,母親也。臍帶雖斷,血緣必連,人文一理。」所以,我們對好的傳統必須尊重它、愛護它,繼承它、弘揚它。對於陳照奎先師所傳的這套拳,經過我這幾十年的實踐、研究和體悟,我感到這套傳統套路既合理、又科學。所以,我們對拳譜、拳架子一定要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要輕易改變。有的人為了在比賽時爭高分,任意改變傳統拳式,這是走邪路。 當然,任何功夫都要博採眾家之忙,不要固守門戶之見。常講的「學習起來一大片,鑽研起來一條線」。既要保持其獨特風格,又要吸取眾家之長。開始學拳入門時候,一定要一心一意聚精會神把這套拳的套路學好,掌握好,先學規矩,先打基礎,先模仿外形,然後再在逐步充實提高的過程中來吸取他人的長處,充實我們的內涵。吸取他門他派的經驗時,一定自己先把自門的規矩修鍊好,只有做到精通本門,方可觸類旁通,有了基礎知識,才有比較和鑒別的能力。規矩不是一蹴而就的,初學拳者常常顧此失征,因為這套拳要求「一動無有不動」,周身處處相配合、相諧調,不可能一下子都記住.都做到,只有反覆實踐,反覆悟,反覆修正,往往今天著重記住手,明天著重記住腳,後天著重記住胸腰,丹田帶動等等.一步一步地加深,一步一步地達到規矩。在開始練拳時,在實踐中一定要先反覆地把規矩搞得更完整一點。不斷超越自我。 把基礎打好以後,再參看其他的拳,各家各式太極拳我都看,甚至連李小龍的拳、泰國拳我也看,也研究。一方面從中驗證我們這套拳的科學性、優越性,一方面充實我們的拳,對我們的拳理、拳架沒有矛盾的好東西,就可以吸取它。比如楊式或吳式太極拳講究放鬆,講得好,講得透,我們就可以吸取它;武式太極拳講功力訓練,有的拳就不講功力訓練,就應該鑒別它,吸取哪個,揚棄什麼,發揚什麼,吸取要有鑒別。如果自己規矩沒有練好,基礎沒有打好,就不知道哪個好,哪個不好。一定先好好「知己」,先弄清楚我們拳的規矩、外形、拳理、要領,才有進行比較、鑒別的資本,才能「知彼」。如果不「知己」,自身基礎沒有打好,就不知道哪個對.哪個不對,弄得見什麼就吸取什麼,追求新鮮花樣,結果什麼都有,什麼也不是,失去了自身的規矩,失去了自身的風格,那就是萬文德師兄講的那種「捧著金飯碗討飯」的可憐人物。 因此,第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方面,要打好基礎,先把傳統套路搞清楚、搞規矩。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充實它,博採眾家之長。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條件,就是先師陳照奎給我們留下了一部家傳的拳譜(陳式太極拳體用圖解》。這套資料很珍貴,大家要反覆學習它。陳老師講:「修鍊這套拳的過程,就是不斷矯正動作的過程。」所以,充實、提高的過程,也就是不斷糾正動作追求規矩的過程。為此我們首先要從規矩上下功夫,把拳譜搞得清清楚楚,把動作搞得規規矩矩。先有一個上乘的造型。二、明 理 太極拳是一種文化,文化講思維,思維是理性認識。太極拳有它的拳理,有它獨特的思維方式,即從長期實踐中歸納出來的規律性的一系列理論。太極拳的拳理依據是多方面的。大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同時,它又經得住現代科學實驗的檢驗。因此,要立志鑽研大極拳,深人掌握其理論,必須學習一點中國的古典哲學(易學),太極陰陽學說、傳統醫學、傳統養生學、傳統兵學、傳統美學等等;同時,也要學習一點現代生理學、心理學、運動力學等等人體科學知識。其中最重要的、首要的是先弄懂中國的傳統哲學——即易學中的太極陰陽學說。此拳名曰「太極拳」,練拳人首先要明白太極原理。太極,是陰陽合抱體,「動則分陰陽」,包含陰陽兩個方面、兩種因素、兩種力量,它們互相依存、互相促進、互相消長,對立又統一。陰陽合則為太極;太極分則為陰陽。一句話,合則太極,分則陰陽,動則螺旋。把陰陽之間的關係搞清楚,就能加深對太極拳的理解。 陰陽變化的規律是多樣而複雜的,陰陽思維方式的內涵是豐富的。諸如:陰陽對稱(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後、有上必有下,左發右塌,右發左塌,前去之中必有後撐,等等);陰陽相應(即陰陽諧調、梢節和報節、中節和上下節,節節貫串,左右、前後、手腳、進退,相互照應,相互呼應,體現周身一家);陰陽互根(陰陽互為其根,虛是實的根,實是虛的根,剛是柔的根,柔是剛的根等);陰陽互包、陰陽互孕(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等);陰陽有序(摺疊有序、無往不復、往複有摺疊、欲前先後、欲左先右、欲進先退、欲開先合、欲合先開、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等);陰陽轉化,陰陽變化的漸變性、莫測性,以及陰陽變化的螺旋形式(波浪式,非圓即弧,或走「曠形、「。」形,沒有直來直去)。大極拳以陰陽哲理為綱,研究拳中的併合、剛柔、輕沉、虛實、快慢、方圓、化打、蓄髮等等各種關係。將這些傳統哲理充分運用於拳,運用於健身、防身,運用於做人處事,使我們練的拳處處都符合太極陰陽哲理。有的外國朋友講:「中國的太極拳是哲理拳」,「從中可以學習東方的人生哲學」,「通過學習太極拳領恬中國傳統哲學的奧秘」等等,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我們練拳的人要懂點太極哲理。 太極拳是武術,雖然今天它的健身價值在不斷升級,但傳統太極拳的真諦,仍然表現在它的護身價值上,即其技擊性。太極拳的技擊原理,是與中國的傳統軍事學一脈相承的,許多拳論,皆源於《孫子兵法)等古代軍事典籍。太極拳拳式的形成多源於戚繼光(紀效新書)中的(拳經)。我們拳中就有29個式子來自戚繼光的(拳經)(共32式):我們拳的技擊法與孫子兵法的很多思想論點是一致的。(孫子兵法》講:「後之發,先之至。」太極拳則強調:「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孫子》有云:「方則止,圓則行。故善戰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太極拳則處處講圓,以螺旋式的動作而據優勢。所以,我們還要懂點兵學。 中國傳統醫學(中醫理論),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特徵:一是辨證施治中的整體觀;二是陰陽平衡論;三是經絡學說。這三個特徵與太極拳的拳理、拳法極其一致。陳式太極拳處處講整體勁、講陰陽諧調、講順逆纏絲。陳鑫講:「太極拳,纏法也。」太極拳的纏絲勁,是它區別於其他運動項目的獨特拳理拳法。它要求拳式動作不論大小、快慢、開合都要走螺旋式的運動,從而起到疏通經絡的健身作用。在技擊上則是一種特殊的螺旋式的進攻和引化的戰術。所以.我們還要懂點中醫理論。 總之.如果大家不僅僅滿足於會打拳,鍛煉鍛煉身體,而且有興趣把它作為一門學問研究它,追求它的最高境界,那麼,我建議大家學點古典哲學、醫學、軍事學、美學、人體力學等,從多方面、從理論上加深對此拳的認識,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蘇轍),才是治學的正路。 三、知 法 知法就是知道太極拳每個式子、每個動作的用法,即其技擊含義。拳法即兵法。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中國的武術講求四千字:一膽;二力;三智;四法(即用法、搏擊技巧)。  為了把握太極拳固有的武術本質、武術風格,必須弄清每個拳式、每個動作的技擊含義。「打拳無人似有人」(《拳論》),要假設敵所處的方位、進擊的角度以及進攻的手段;我應敵所採取的手法、腿法、身法等化打結合的技法,都要弄清楚。同時,還可以借鑒各種兵書、武技,以及實踐中的經驗,明白「一式多用」的道理。並且經過刻苦實踐推手、交手、單式訓練、功力訓練等途徑,達到精通拳法,一招一式都明白它的用法。太極摯講求「用意」,其用意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時刻注意「以意導形,以意導技」。四、懂 勁 懂勁,是練好太極拳最關鍵的一個課目,最重要的一道關口,實質性的一個內涵。也可以說弄懂太極勁是太極拳的靈魂。所以,常言「拳法之妙,在於運勁」。王宗岳《拳論》中也講:一曰著熟,二曰懂勁,懂勁而後,方可階級神明。要弄清太極拳運勁的諸特徵,我認為必須弄懂以下幾點: (一)要弄懂人體的力源 (拳論)講「勁起於腳」。所以有經驗的高明拳師總強調練拳先培根,強調根節的鍛煉。我第一次去北京跟陳照奎老師學拳打第一遍給老師看時,他只看我的腳。他說:「腳底下亂動,報節不明,上邊對也不對。」後來,通過學習老師傳的拳,學習人體力學,逐步弄懂了培根的重要性。因為人體的力都是成對的,只有腳蹬地(作用力),借大地的反彈力(反作用力),才是人體的力源。所以打拳必須固根、落腳生根。行功中腳要五趾抓地,湧泉穴虛,而且腳不可以亂動。常言:「擰鑽子拔根,傳授不真。」陳老師比喻腳好像船的舵,關係行動的方向,決不許亂動。其中關鍵問題,在於不同拳式,不同動作中腳落的方位、角度,腳的開合(扣),以腳根為軸,還是以腳掌為軸,等等,必須嚴格把握,一點也不含糊,出腳落步都與整體運動完全一致。 (二)勁力變化的樞紐在腰 常言「始於腰腎之樞,達於四梢肌膚」,又雲「打拳不練腰,終究藝不高」。運動腰部與健身關係極大。從生理上講,腰部的臟腑為人體吸收營養物質井轉化為人體能量的關鍵部位。同時,腰又是勁力變化的樞紐。練拳時,要養成一種習慣,即不論大小動作,都以腰部帶動(又曰丹田帶動)。這方面,可參考拙作(丹田內轉淪)。 (三)耍弄懂太握拳運勁的軌跡 即弄清勁力運行的起點、路線、施力點、支撐點、著力點(落點)變化的規律和要領。《拳論》講: 「力發之於足,行之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就說明勁力之源在腳,運勁的樞紐在腰(前丹田、後命門、中腰椎周圍的腹肌、腰肌)。當然,勁點可以形之於手,也可發之於肩、肘、胯、膝、腳等部位。 總之,腳蹬地,地的反作用力(反彈力)運行至腰,松胯、摺疊、旋轉,通過腳背的配合,運送到上肢發力點上。通過髖關節和股骨,運送到下肢發力點上。 (四)太極勁的特徵  什麼叫「太極勁」?這要由太極拳的戰略戰術所決定。太極拳家從不主動去進攻他人,而是「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儘可能在我所守的疆域(圈)之內消化來力,不出自己的方圓,順勢化掉來力或惜力發力,以其人之力還擊其人之身。以使對方失重為主要目的。所以太極拳的起勢以棚化為起點,而不是從擊打出發。當然,遇到你死我活之死敵,則應避實擊虛,擊其要害,摔攛跌章,閃戰騰挪,快速化打,均可因敵變化而示其神奇之功力。 基於上述原理原則,太極拳勁力應具備以下十個特徵: 1.以放鬆為前提,周身鬆柔,才有利於調動全身力量於它強調運用「松透棚圓」的柔韌勁。 2.在放鬆的基礎上,集中全身力量於一個力點的「周身一家」的整體勁。 3.從反面人手、聲東擊西的摺疊勁。常言: 「不懂摺疊枉徒勞。」故事論有云:「往複須有摺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摺疊變化,造勢借力。老子云:「反者,道之動。」(《老子》第四十章)例如指檔錘動作二至三,上下摺疊三次,前招後招,也是左右前變化三次,一波三折。 4.非圓即弧、非順即逆、不丟不頂、沾連粘隨、化打結合、以化為上策的纏絲勁。以立身中正為前提的立體螺旋勁。沒有直來直去的勁。橫看如鏈條,縱看如鑽頭。比如白猿獻果右拳右臂最後一動之中就是三個圓。 5.曲蓄有餘、內氣鼓藹而發放出的松活彈抖的彈簧勁。 6.運勁節節貫串、連綿不斷的蛹動勁。練拳要求「靜運無慌,沿路纏綿」。 7,輕沉兼備、對拉拔長、八面支撐的對稱勁。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後。比如自鶴亮翅接斜行,左手與右手形成開勁的對稱勁。從而有利於穩定重心,保持動態平衡。 8。虛實及時轉化的虛靈勁,我們的拳,從預備勢到收勢,總是上身為軸.立身中正,虛領頂勁,而重心又總是偏於一只腳,虛實互換,輕沉兼備,從而傲到上部虛領頂頸,下部虛實倒換,把握動態平衡,如同不倒之翁。力爭立於不敗之地。楊澄甫曾講:「丟掉頂頭懸,白練三十年。」 9。上下交錯、左右絞絆的磨盤勁(又稱剪刀勁、絞勁,也是一種摔法),手腳上下配合。許多武術拳種都有這種磨盤勁,太極拳用這種勁很多。如野馬分鬃、旋風腳、雙擺蓮、十字擺腳等。 10.意領形隨、潛力無窮的意念勁。意念是人體潛在的一種隱形的強大的力。在練拳時,每招每式每個動作運行過程中,都要用意念。意念中有假設的敵方、假設的反作用力(設想的阻力)。每個動作的技擊含義,用意念導引,使全身的意,氣、力;精、氣、神統一起來,結合起來,凝聚起來,三元合一,從而集中周身精力於一點(勁點)。  (五)太極拳發勁的一些機勢 總的說來,太極拳發放對方的技巧,主要就是化打結合、化打合一,就是在纏絲勁中化解對方來力,化中有打(發),有化有打,以使對方失去平衡而處於背勢、失勢為目的。太極拳發勁,首要是個得機得勢的問題。要想及時偵察摸清敵人來力動向,首先強調一個聽勁。太極拳所以要強調輕柔,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在與敵人接觸時,首先考慮的是化。而化勁之中又常常包含著發放,即所謂「化打合一,化打結合」。在什麼情況下發勁,請注意把握以下一些發放對方的時機和形勢: 1.打空。運用所謂太極八法,使對方來力落空,當對方來力被引進落空之後,迅速發放之。 2.打直、打僵。順其僵勁走向而發放。在螺旋勁中體現橫破直、直破橫,以順勢惜力發放之。 3.打癟。當對方上肢失去棚勁,癟到貼近軀幹時,我勁速發至中心線(軀幹,俗稱:「大本營」)使其失重。 4.打拱。發現對方拱肩時,迅速順其拱勁發放之。 5.打架(肘)。只要對方肘有上浮、上架時立即反拿其肘關節發放之。 6.打怔。太極皋中有許多虛攏詐誘之勁。諸如驚上取下、驚下取上、上中下三盤井取之勢(如金剛搗碓、前後招、二起腳、右擦腳等等),當對方一旦發慎、發獃、發慌、發怔之時,迅速發放之。 7.合而後發。當對方不論上肢、下肢被我合住(別住、絞住),勁背之時,發放之。總之,我手臂在敵手臂外側時合而發之,在其內側時,則借而發之。 8.下塌外碾。以意領勁,將我力沉(按)到對方之根節,當對方有反射力時,立即再向前上搓、向外疆而發之。 9.先誘而後發。「兵不厭詐」,即「先給後要,先要後給」,「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等等,誘打結合的摺疊發放法。 10.上下絞截髮放法(俗稱「小鬼推磨」)。等等。  此外,還耍從人體力學中研究使對方失去平衡的諸種手段。如利用球切線原理,將來力滑掉;利用槓桿原理,使對方失去平衡;利用力偶原理,順其來力將對方在螺旋中發出;以及利用摩擦力、彈抖力等等力學原理,運用於化打發放之中。  不論哪種發放手法,都要著眼於根節。培我之根,毀敵之根『固我之根,搖敵之根。平時練拳架、練發勁,時時刻刻關注自己的腳根的穩固性,方位、角度、重心變換以及轉動時的軸心(以腳跟為軸、還是以腳掌為軸),都要清清楚楚,以維護自己的動態平衡與穩固。一旦與人交手,要注意對方腳根,千方百計破壞他的根節,千方百計力求自己的重心穩定。平時打摯,就要時刻注意培根、正報、固根的鍛煉,從而達到根深蒂固,應敵自如。 五、功 力 太極拳的規矩有了,拳理明白了,技擊法也弄清了,勁力的變化也懂了,那麼,如何增長自身的功力、實力呢,  功力,是太極拳的本。一切武術的功夫高低,主要是看它的功力深淺。當然,太極拳的功力既包含外功,也包含內勁。太極拳強調意氣力、精氣神的三結合。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講,太極拳首要處在「培元固本」,實質上是著眼於培植和增強人體的整體素質。不懂勁力、沒有功力的太極拳,只能稱為空架子,或者只能起到一定健身作用。陳老師常講:「力量佔七分,技巧佔三分。」功力,包括力量和技巧。因此,如要求全面繼承和弘揚太極拳的功夫,必須在提高功力上下功夫。有人驚嘆什麼「太極拳的功夫是不是失傳了!」其實「功夫」無所謂失傳不失傳,關鍵是傳統的拳理、拳法、拳譜只要沒有失傳,功夫是靠人們自己修鍊的。 如何增強太極拳的功力,陳照奎老師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要重視拳架的鍛煉。陳老師特彆強調打低架。所謂「拳走低勢,襠走下弧」。他說拳架是太極拳全部功夫的基礎,是太極拳的本。因為拳架內涵最豐富,它包括人體整體素質訓練的多種要素。如力量、耐力、靈敏、速度、鬆柔、丹功、意念力、智力、膽量、精神、技巧等等多方面的訓練。這些訓練內涵,是其他鍛煉項目(如推手、器械)所不能代替的。練架子是長功力的過程,是練「知己」功夫的過程,是椎手中不能施展,而在拳架子中則可以得到淋漓盡致地施展。器械鍛煉中,各種拿法以及各種手法也難以得到鍛煉。所以,先師強調儘可能每天多打幾遭拳。 (二)單式訓練。實質上是散手發勁鍛煉。如果練拳著眼於護身、交手,就必須進行單式訓練。單式訓練,主要是從拳架中拆出一些你認為最實用、最善於施用的招法,單獨反覆練習。這樣很苦、很累,但提高功力很快。 (三)練推手。雙方切磋聽勁、喂勁、化勁、發勁諸手法。切磋各種太極勁力彼此相生相剋的關係,從而鍛煉「知彼」的功夫。提高觸覺靈敏度,努力擴大自身引化來力的容量(化解來力的空間),儘可能將來力引向「強弩之末」的境地,所謂「矢不能穿魯縭」。人們常講,學推手「要從吃虧人手」,著重提高化解來力的功夫,做到能容、能吞,來多少要多少。在這個基礎上,再練習發放(如上節所述)。陳照奎老師傳的十種推手練習法,都是很有效的訓練方法。 (四)器械訓練。主要是鍛煉臂力、腕力、腿力、腰力,以增強自身功力,它是拳架的補充。器械不一定貪多,但至少要掌握自己喜愛的一兩種。   (五)各種輔助功力訓練。包括:百把樁、太極尺、太極大桿、太極球、太極輪、纏絲杠以及砂袋、舉重等方面的多種訓練方式,自己可以選練。但在鍛煉童念力、丹田力、內外呼吸結合等方面,百把氣功樁還是很有效的。在調動腰勁方面,抖太極大桿,有獨特的效果。太極尺則在活腰、活腕、松胯、鍛煉下盤功力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功效。 (六)內功修鍊。 以上講的幾點側重於外功修鍊。當然,拳架子的鍛煉,既有外功又有內功。內功修鍊主要是意氣力的結合,其內涵側重於意念力、呼吸力和丹田力三個方面的修鍊,即所謂元神、元精、元氣「三元合一」的修鍊功夫。 1.首先是意念,每個式子、每個動作都要加上意念,全神貫注。每個動作運行之中都想到好像前面有各種阻力,或叫做有敵情觀念。如意念力達對方腳跟,然後往前上發,把對方腳跟掀起來、推出去。意念是這樣,效果是不是這樣,在於各人的修鍊功夫深淺如何。 2.在打太極拳過程中要全面發揮人體的呼吸功能,在進行肺呼吸的同時,並且重視毛竅呼吸和丹田呼吸,以便有利於調節和發揮人體潛在的多種功能。內呼吸功能與外呼吸功能之間互相配合的諧調關係,大致是這樣的:呼時,丹田、命門膨脹有鼓苗之感,橫膈上升,胸肺收縮;吸時,丹田、命門放鬆,會陰穴上提,橫膈下沉,胸肺膨脹。 3.丹田力實質是腰力,丹田位於肚臍下小腹部位,它的旋轉滾動,它的左右、上下、前後滾動,帶動四肢,帶動整體運動,(起動點在海底穴)。丹田運動(骨盆運動)對人體的調整有特殊功效。 意念力、丹田力、呼吸力三個方面的修鍊,是太極拳內功鍛煉的三個重要部分、關鍵部位,貫穿於上述各種外功、內功功力鍛煉之中,萬萬不可輕視。(這三個方面均已有專題文章發表,可參考拙著《陳式太極拳拳理闡徽》中的《論用窟》、《丹田內轉淪》、《周天開合論》等幾篇論文。) 六、神 韻 神韻,就是打拳者應有的神採氣度和風格韻味。講書法有云:「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太極拳也是如此,有些人拳打得挺熟練,動作也投有多大錯誤,就是沒有氣勢,沒有太極味,總的講是沒神韻。這一點涉及到人的氣質的修鍊。所謂太極拳是一種文化就在於此。它不僅鍛煉你的身體,還鍛煉你的情操,鍛煉你的精神。不僅增強你的體格,而且鍛煉你的人格。很多人通過練太極拳,性格有所變化,就是因為太極拳這一特殊運動方式可以鍛煉人的思維、意志、道德、情操。表現在拳上就是神韻。 神韻,實質上就是通過練太極拳,增強氣質的修鍊、精神的修鍊、武德的修鍊、人格的修鍊。體格的鍛煉是有形的,人格的修鍊是隱形的。拳是人格的表現,人格的再現。陳老師常講:「什麼人打什麼拳。」神韻的修鍊我認為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講氣勢。在練拳的態度和勢之中,注意氣勢。首先,要求練拳時身正勢圓。身法要正,中正安舒,不是扭扭曲曲的。要形成身法中正,內氣鼓盪,從而達到:外形飽滿,松透堋圓,筋柔骨正。所有動作都要做到非圓即弧,縱看立體螺旋,橫看環環相套,胸腰運化,如龍似蛇。氣勢磅礴,做到凝重而舒展,嚴謹而瀟洒。 (二)講神情。神態自然,從容不迫,情緒安逸。表情實際上就是一種心態的外露。如打掌時怒目、皺眉、張口、緊閉口、吐舌、緊張、慌張、呆相、低頭都是不自然的心態。打拳時拋棄惡性興奮,換來良性興奮,盡量做到情緒好時打拳,打拳又換來好情緒,這樣一種良性循環。  (三)講節奏。節奏,就是打拳的韻律。音樂有韻律、舞蹈有韻律,打拳也有韻律。有快有慢,快慢相間,一般是蓄勁慢,發勁快;有蓄有發,蓄髮相連;有開有合,開合相寓;有卷有放,卷放相接;忽引忽進,引進交替;有升有沉,升沉皆走螺旋。行功如波濤滾滾,以顯示太極勁力的旋律。這樣打拳既有節奏又不累,即所謂有氧代謝.拳畢,呼吸正常,汗流而不氣喘。 (四)講眼神。眼神是精氣神的窗口。我們這套拳,要求眼睛以視敵人為主,兼顧左右。眼睛炯炯有神、神采奕奕。頭不可低、不可仰,不可扭脖子。頭隨身動,眼光四射,或以正視,或以餘光掃視,兼顧左右。眼光既要機警,又不怒視,以顯示神態之自然從容和大方莊重。   (五)講韻味。什麼韻味,即「太扳味」,即太板陰陽哲理體現出來的韻味。既反映在拳上,又反映在神態上。通過拳的哲理來悟人生的哲理,「練拳、練體、練人格」。打拳聯想到做人的道理,聯想到為人處事;為人處事又要聯想拳中的哲理。通過練拳,表達你的心態;通過練掌,又影響你的心態,這樣一個辯證關係。打拳要求立身中正,那麼做人就要一身正氣;打拳要剛柔相濟,那麼做人處事就能屈能伸,既有開拓精神,又有嚴謹作風;打拳講的開合相寓,能吞能吐,那麼做人處事就能能能化;打拳有順纏有逆纏,那麼做人處事也有顧境逆境,在逆境中求順境,順逆都能適應;打拳講輕沉兼備,從容不迫,能容能化,做人處事也要能做到沉著應事,能寬容,能忍讓,能從容不迫;打拳講諧調,那麼做人處事也要講和諧,以和為貴,處理好人際關係、社會關係、與大自然的關係;打拳強調凝重而舒展,做人也應該沉著穩重而蕭灑。所以,打拳既是練體質又是練氣質。 總之,在行拳、悟拳過程中,要使太極拳的哲理與人生哲理互為影響,交相輝映。打拳時的神態、情緒能反映出一個人人格內在的心態。一句話,太極拳生活化,生活里有太極哲理。所以,我們的皋有獨特的魅力,同時我們在為人處世以及練拳、傳拳之中,也要顯示出自身人格的魅力,武德的高尚。所以我常說:飽含人生哲理的太極拳,不僅會給你一個健康的體魄,而且它會助你修鍊一個高尚的人格。 打拳,把拳理、哲理、心理、生理聯繫起來,體魄得到鍛煉,精神也得到鍛煉,從而達到形神兼練、方圓兼備、體用兼備、德藝兼備、文武兼備,從而使自己步入「天人合一」的無礙妙境,這也就是王宗岳講的「階級神明」的上乘階段。 以上六個方面的修鍊,彼此之間,互相交融,互相滲透,相輔相成。需要專一持恆,從難從嚴,刻苦實踐,潛心鑽研。反覆體悟,長期肇煉,必有所成。我講的不一定準確,謹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           (北京唐克義根據錄音記錄整理)          《少林與太極》2001年7、8、9期連載

推薦閱讀:

太極箴言
張三丰太極拳譜
范公之後為榮華降清為奴,被多鐸奪妻,祭皇太極卻趴地痛哭不起。
論斷卦如何把握太極點之秘法
李派太極拳實戰傳統功法

TAG:太極拳 | 太極 |